21 古诗三首 学习单
品读古诗,体会诗人情感
一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二读:读出正确的节奏和停顿。
三读:借助注释,理解诗意,读出情感。
揭秘思维导图,感受家国情怀。
记录每首古诗的作者和朝代,每首诗分别描写了哪些景物、人物?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请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对比呈现。
三、课堂练习。
我们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时代,而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他们在边防线上,戍守边疆,保卫边疆、建设边疆。他们是最可爱的人!相信同学们心里肯定有很多话想要对他们说,请你为守卫边防的战士写一封信!
敬 爱 的 边 疆 战 士 们 :
您 们 好! 我 是 X X 小 学 的 X
X X , 我 有 话 想 要 对 您 说 :
姓 名 :
年 月 日
景物
诗人:
出塞
朝代:
人物
抒发情感
景物
古诗三首
诗人:
凉州词
人物
朝代:
抒发情感
景物
诗人:
夏日绝句
朝代:
人物
抒发情感《21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借助注释和资料,了解诗意。
借助诗句,想象画面。
感悟边关战士的生活,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能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
2.感悟边关战士的生活,体会诗歌的思想情怀。
教学难点
感悟边关战士的生活,体会诗歌的思想情怀。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单元导入
同学们,在2019年4月30日,习近平主席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说过这么一句话,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在历代烽火狼烟的战争中,爱国主义尤为深刻,无数文人墨客写下了很多有关爱国的诗词。今天我们要进入第七单元的学习,看到单元导语,一起来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匹夫:平民百姓。学习要求: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21课《古诗三首》中的前两首,就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唐朝,去品味边塞诗的诗意情感吧。说到边塞诗,你们知道什么是“边塞诗”?所谓“边塞”就是边疆的意思。边塞诗就是描写边塞自然风光和将士们生活的古诗。
一起去看看唐朝的边塞。(出示唐朝地图)
唐朝时期我国地广物博,气候适宜,特别适合百姓居住。而与其相邻的突厥、吐蕃等少数民族居住地因为气候原因,终年过着游牧生活,很难安居乐业,所以它们一心想着跨过阴山,占领中原……唐朝的皇帝愿意吗?百姓愿意吗?这就需要将士们驻守边疆,保卫祖国领土。)
二、整体诵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感受诗韵
1.听录音跟读:想要体会诗人的情感,朗读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先来跟着录音小声朗读。
2.齐读:先来读第一首。(读得很整齐)第二首诗再来读一遍。谁来读第一首?读得这么好,老师为难了,本来还想考考你们,现在你们来教老师读吧。认识生字。(生字词我们都解决了,有没有同学敢第一个挑战朗读呢?)
3.指名读诗:谁来为我们读第一首?(字字正确,慷慨激昂)。谁来尝试读第二首?(不仅朗读正确,还读出了情感,掌声送给他)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其他同学也来评一评。加上停顿,节奏就更好了。
男女分读:全班都读得很有节奏了,现在我们试着男女生来比较读,看看谁读得更投入?男生读第一首,女生读第二首。男生先来做个示范吧,站起来读得更有气势。女生有信心吗?(巾帼不让须眉啊!)
风声雨声,不如我们班的读书声,听你们读得有感情,老师也忍不住加入你们的朗读了。老师读第一句,剩下的男女生分读。
“读书百遍,其意自现”,古诗读了这么多遍,相信同学们对诗句意思有一定的理解了。现在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朗读两首古诗,借助注释,展开想象,你看到了什么画面?
三、明诗意,悟诗情
1.借助注释,想象画面。
根据句式回答:
我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听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不由想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实这两首诗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前两句都是先写看到的场景,后前两句就是写想到的场景。两首诗中哪两句是看到?哪两句是想到的呢?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赏析诗人所见之“景”
先看第一首诗,同学们看图猜诗句,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那句诗?(秦时明月汉时关)这句诗什么意思?只是秦朝的明月,只是汉朝的边关吗?(互文)
还是秦汉时期的明月,也是秦汉时期的边关。但是现在物是人非了,今天在沙场上英勇奋战的是我们的将士们啊!
像这样执着坚守边疆的战士怎能不让人感动呢?谁能把这句话读懂?读出来浓浓的爱国情。
还有表达爱国请的诗句吗?(万里长征人未还)这里说的万里长征,真的只是万里吗?
3.品读诗人所想之“情”
第一二句是写作者所见,看到明月和边关,诗人由此想起一个人,是谁呢?(李广)你们知道李广吗?(汉朝名将,他是一名很勇猛的将军。其实在这条边境线上,还有很多英勇善战的将领,看看你们认不认识?这就是在那一时期能征善战的大将。但是在诗人的诗句中,龙城飞将真的是指李广吗?(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4.品读《凉州词》
通过刚才第一首诗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诗人由所见引发所想。《凉州词》也是这样。请同学们根据学习单上的内容说一说你从诗句中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我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听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不由想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人王翰先看到(葡萄美酒和夜光杯)看到这葡萄美酒,是多么美好的画面,将士们刚要举杯豪饮时,他们会说什么呢?可是他们喝了美酒吗?没有。为什么没喝到酒呢?(欲饮琵琶马上催)。你们听,什么声音传来了?琵琶在催什么?(上战场)
诗人看到将士们马上就要上战场了,他又想到了什么?(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那“醉卧沙场君莫笑”这句话的意思谁来说一说?将士们是真的喝醉了吗?(他们抱着视死如归的精神上战场,也为自己的死塑造了一个美丽的借口)让我们穿过时光隧道去看看那残暴血腥的战争场面吧!战争从来就是这么腥风血雨,将士们战死沙场,为的就是保护国家的安宁,这就是一份沉甸甸的爱国情啊!请同学们带着这份爱国情再读一读这句诗。
5.总结全文,回归整体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从古至今,戌边的战士为了国家领土的完整,拼死沙场、寸土不让,他们的死是悲壮的,更是豪迈的。请全班起立,一起大声朗读这两首诗。
四、拓展延伸
这些边塞诗,让我们闻到了醉人的美酒,看到了将士们一醉方休、醉卧沙场的那份潇洒从容,抒发了戍边将士为国捐躯的悲壮与豪迈。唐朝,有无数的边关将士守护着中原。现在,也有人为我们守护边疆。张老师要带你们前往下一站,让你们认识这些英雄人物。(观看视频)
我们现在并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时代,而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看完视频,相信同学们心里肯定有很多话想要对他们说,现在,请你们拿起笔,把想对他们说的话写下来吧。(共16张PPT)
21 古诗三首
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
——习近平
21 古诗三首
21 古诗三首
凉州词
出塞
[唐]王昌龄
[唐]王翰
21 古诗三首
边塞
21 古诗三首
学习任务一:品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自由朗读,然后与同桌对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王昌龄
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唐]王翰
jiàng
学习任务二:小组合作。借助注释、插图,想象诗句的画面。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霍去病
卫青
蒙恬
李靖
岳飞
文天祥
秦
西汉
隋末唐初
南宋
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唐]王翰
学习任务三:自主学习,想象画面,体会诗人情感。
我看到了____________,
我听到了____________,
我不由想到了________。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醉
21 古诗三首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从古至今,戌边的战士为了国家领土的完整,拼死沙场、寸土不让,他们的死是悲壮的,更是豪迈的。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王昌龄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21 古诗三首
拓展延伸
我们能过上今天的幸福生活,只因有你们为我们负重前行。因此,我有话想要对你说:
敬 爱 的 边 疆 战 士 们 :
您 们 好! 我 是 x x 小 学 的 X
X X , 我 有 话 想 要 对 您 说 :
姓 名 :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