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4张PPT)
南极的主人——企鹅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
下
第五节
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
01
学习目标
02
独特的极地环境
03
极地科学考察
目录
CONTNETS
04
极地保护行动
06
课堂小练
05
课堂小结
学习目标
01
1、在地图上指出极地地区的位置和范围,认识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海陆分布的不同。
2、学会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分析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并分析南极和北极地区气候条件的差异。
3、认识极地地区的科考价值,知道保护极地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自主完成】
读图7.61
1.指图说出环绕南极大陆的大洋。
2.描绘南极圈,说明南极地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3.找到中国的五个科学考察站,并说出秦岭站与昆仑站、长城站的相对位置关系。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从纬度来看,地处高纬度地区;
从经度来看,跨全部经度360 ;
从自转方向来看,顺时针旋转;
站在南极点上,四周都是正北方向。
秦岭站在昆仑站东北方向;
秦岭站在长城站西南方向。
大西洋
太平洋
印度洋
A
B
C
西
东
西
东
【自主完成】
0
900E
900W
德雷克
海峡
180
20 E
146 E
67 W
S
洋
太
平
洋
印
度
洋
大
西
非洲
大洋洲
南美洲
环绕南极的大洋和大洲
印度洋:
146°E--67°W
67°W--20°E
20°E--146°E
大西洋:
太平洋:
A
B
C
E
D
F
G
【自主完成】
北极地区是指北极圈以北的陆地和海洋,覆盖北极圈以内亚洲、欧洲、北美洲三大洲的周边陆地。
读图7.62
1.指图说出环绕北冰洋的大洲及格陵兰岛。
2.找出中国北极黄河站,措述其地理位置。
3.比较北极地区与南极地区海陆格局的差。
A
B
C
D
欧洲
北美洲
亚洲
格陵兰岛
欧洲、北美洲、亚洲。
黄河站在北冰洋,位于(78°55′N,11°56′E)的挪威斯瓦尔巴群岛上。
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即北冰洋,外围有少部分的大陆。
南极地区以大陆为主,即南极大陆,外围有少部分的海洋。
【自主完成】
0°
60°
120°
60°
80°
120°
180°
N
欧 洲
北
美
洲
洲
亚
大西洋
太平洋
E
E
W
W
北冰洋
格陵兰岛
1
2
3
4
5
6
丹麦海峡
7
8
白令海峡
环绕北极的大洋和大洲
格陵兰岛是世界第一大岛。
独特的极地环境
02
一、独特的极地环境
【合作探究】
南极大陆面积约为1239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350米,是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南极大陆几乎全部常年被冰雪覆盖,素有“冰雪高原”之称。
1.南极大陆为什么被称为“冰雪高原”?
南极地形剖面图
一、独特的极地环境
【合作探究】
2.南极地区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的“寒极”、“白色荒漠”、“风极”?(阅读下面材料,概括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
1960年8月,科学家在苏联东方站曾测得-88.30C的极端最低气温。在这样低的温度下,将一杯热水向空中泼洒,水还未落到地面就被冻成了冰粒。
南极洲是世界上风力最大和风暴最多的地方,每年约有2/3的时间刮大风。法国迪蒙·迪维尔站曾观测到100米/秒的大风(12级台风的风速为32.7-36.9米/秒),这是迄今世界上记录到的最大风速。
南极洲的平均年降水量仅55毫米,是地球上降水最少的大陆,而且降水几乎全部是雪。
南极地区的气候具有酷寒、烈风、干燥的特点
一、独特的极地环境
【合作探究】
2.南极地区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的“寒极”、“白色荒漠”、“风极”?
冷气流从高原内部向四周扩散(极地东风),冰雪表面摩擦力小形成狂风。
烈风
极地高压控制,降水少
气温低,蒸发量小,空气中水气含量小
干燥
高纬度
高海拔
冰雪覆盖
酷寒
(为什么南极地区有这样的气候特点?)
寒极
白色荒漠
风极
一、独特的极地环境
【合作探究】
3.南极地区为什么被称为“资源宝库”?
①世界最大的淡水资源宝库
★南极大陆冰层的平均厚度超过2000米,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冰盖,储存了全球72%的淡水,据统计,在南极地区,冰雪总量之和约达2700万立方公里,是世界最大的淡水资源宝库。
②丰富的生物资源
★在沿海地带生活着企鹅、海豹等动物,周边海域还有数量可观的鲸和磷虾。
③丰富的矿产资源
★南极地区的矿产资源极为丰富。据已查明的资源分布来看,煤炭、铁矿的储量最为丰富,其它的矿产资源还正在勘测过程中。在南极地区,可望发现更多更丰富的矿产资源为人类利用。
一、独特的极地环境
【合作探究】
海豹
蓝鲸
象海豹
南极最大的哺乳动物,也是世界兽类之最
磷虾
磷虾,广泛分布在南极海域,是鲸、海豹、企鹅等的主要食物。
南极独特的野生动物
企鹅
人类未来的“蛋白资源仓库”
【拓展阅读】
拓展阅读 人类未来的“蛋白资源仓库”
磷虾是形态似虾的无脊椎动物,以微小的浮游植物为食,因自身可以发光而得名。磷虾常以群集方式生活,有时密度可以达到每立方米1万-3万只,是蓝鲸、长须鲸、企鹅、海豹和很多鱼类的食物来源。
南极海域磷虾总量有6亿~12亿吨,在维持种群正常繁衍,不影响生态平衡的情况下,年捕捞量最大可达5000万吨。南极磷虾蛋白高、脂肪低,含有多种活性物质,被誉为人类未来的“蛋白资源仓库”。
一、独特的极地环境
【合作探究】
4.北冰洋有什么特点?
北冰洋
北冰洋位于北极地区的中心,是世界最小、最浅、最冷的大洋。这里冬季冰雪约占洋面的4/5,夏季减少到一半。
北冰洋大部分位于北极圈内,冬季严寒,多暴风雪;夏季温凉,多云雾。
一、独特的极地环境
【合作探究】
北极地区地表景观
分布着广阔的冰原和苔原
苔藓
海藻
地衣
冰原
一、独特的极地环境
【合作探究】
5.北冰洋有什么海洋动物和陆地动物?
海象
海豹
鲸
鲱鱼
鳕鱼
北极熊
北极兔
北极狐
驯鹿
一、独特的极地环境
【合作探究】
6.极地动物一般都有哪些生活习性?它们怎样适应严酷的自然环境?
极地动物一般都能耐严寒;它们依靠厚厚的皮毛和皮下脂肪来抵御严寒。
一、独特的极地环境
【合作探究】
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矿产和铁、金等金属矿产储量丰富。
北极地区矿产资源
一、独特的极地环境
【合作探究】
因纽特人、鄂温克人、涅涅茨人等是北极地区的土著民族,传统上以狩猎、捕鱼为生。
北极地区的居民
涅涅茨人与驯鹿
因纽特人与冰屋
鄂温克人与森林
对比北极熊和南极企鹅的生活环境
【实践活动】
查阅北极气温、降水、风速等气候方面的资料,开展一次扮演北极熊和企鹅的对话活动。
活动过程:每两个学习小组分别模拟北极熊或企鹅,以对话的方式交流各自的生活环境。
活动要求:语言生动形象,能够描述出南极和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自然景观特征。
对比北极熊和南极企鹅的生活环境
【实践活动】
结论:南极比北极更冷,南极比北极风更大,南极比北极降水更少。
北极熊:我们这里非常寒冷,大部分地区常年冰冻。
企鹅:我们这里干燥程度不下于撒哈拉沙漠。
北极熊:我们这里的降水量只有200毫米左右。
企鹅:我们这里的风能杀人,沿海风速相当于12级台风的3倍。
北极熊:北极经常刮大风,有时一刮就是一整天。
企鹅:我们这才叫酷寒呢,已经到了滴水成冰的地步了。
极地科学考察
03
二、极地科学考察
【合作探究】
北极地区的探险与科考
◎ 1831年:英国探险家约翰 罗斯和詹姆斯 罗斯到达北极。
◎ 1909年:美国探险家皮尔里成为第一个到达北极点的人。
◎ 1957 1958年:环绕北极的国家建有54个科学考察站,北极考察进入正规化、现代化阶段。
难忘的科考记事
二、极地科学考察
【合作探究】
南极地区的探险与科考
◎ 1895年:挪威海员博尔赫格列文克第一次登上南极大陆。
◎ 1904年:南极第一个科学考察站——阿根廷奥长达斯站建成。
◎ 1911年:挪威探险家罗阿德·阿蒙森成为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人。
◎ 1959年:阿根廷、澳大利亚等12个国家共同签署了《南极条约》。
难忘的科考记事
二、极地科学考察
【合作探究】
难忘的科考记事
自然探险
科学考察
20世纪以来
二、极地科学考察
【合作探究】
天然实验室
气象
冰川
生物
海洋
地质
1.请列举实例,说说极地科学考察活动具有怎样的科学价值。
气象研究价值:在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例如,南极大气层中臭氧空洞的发现与研究等。
冰川研究价值:南极冰盖、海洋和陆地沉积物中的全球古环境信息和丰富的淡水资源。
地质研究价值:极地地区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油气资源等。
海洋研究价值:极地地区有着特有的海洋生物等。
二、极地科学考察
【合作探究】
中国科考在行动
二、极地科学考察
【合作探究】
2014年2月建泰山站
1985年2月建长城站
1989年2月建中山站
2009年2月建昆仑站
南极地区的中国科学考察站
2024年1月中国南极秦岭站是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建成
探秘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站
【探究活动】
南极科考站是对南极开展考察研究的科学实验基地。截至2023年底,已有31个国家和一个国际组织在南极地区设立了76个科学考察站。
1985年2月,中国在南极地区乔治王岛上建成了首个科考站——长城站。此后,在南极大陆上先后建成了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2024年2月,面向太平洋扇区的秦岭站建成开站,成为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
(1)说一说,我国为什么要建设南极科学考察站
南极科考具有巨大的科学研究价值,如气象研究价值、冰川研究价值、地质研究价值、海洋研究价值等,我国建设南极科学考察站对于资源保护、气候变化研究、地球科学研究、地球历史探索、国际交流与合作以及国家综合实力提升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2)想一想,为什么我国赴南极科学考察多选择在11月出发
南极考察站的建立为什么都选择在1、2月份?
长城站:1985年2月建立
中山站:1989年2月建立
昆仑站:2009年1月建立
11月开始南极进入暖季,
1、2月份南极处于暖季,
暖季处于极昼时期,白昼时间长,利于科考。
探秘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站
【探究活动】
探秘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站
【探究活动】
抵御烈风
采光、保暖
防积雪掩埋
房屋地基很深
下面为立柱,房屋通常高出地面一到两米
房屋朝不同方向开门,还设有天窗
(3)议一议,泰山站的建筑特点与当地自然环境有何关系
中国南极泰山站房屋地基很深,下面为立柱,房屋通常高出地面1~2米。房屋外观呈十六边形,朝不同方向开门,还设有天窗。
图7.70中国南极泰山站
房屋外观呈十六边形
减小风阻,抵御烈风
二、极地科学考察
【合作探究】
北极航道
随着北极航道的开通,北极地区的战略地位跃升,北极科考活动日益频繁。中国1999年首次组织开展北极科考活动,2004年7月建立了北极黄河站,开展了海洋、大气、生态、空间物理等科研领域的观测研究。
北极航道指穿过北冰洋,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上航道,由西北航道和东北航道两条航道构成。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冰洋冰盖消融量逐渐增大,通航时间延长,加上亚洲地区对能源等需求的激增,北极东北航道商贸往来快速升温。
二、极地科学考察
【合作探究】
中国黄河站
2004年7月,中国北极黄河站(78°55′N, 11°56′E)在挪威斯瓦尔巴群岛的新奥尔松落成,这是中国在北极地区建立的首个北极科考站。黄河站拥有全球极地科考中规模最大的空间物理观测设施。
二、极地科学考察
【合作探究】
2.为什么南北极地区建站时间不同?
黄河站 2004.7
南北极地区季节相反,极昼时间不同。
3.为什么南极地区建站时间为1月和2月?
1月和2月是南极的暖季,而且有极昼。
每年暖季是进行科考的最佳时间,而且暖季有极昼,白昼时间长。
南极地区的暖季是从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3月;
北极地区的暖季是每年的6月到8月份。
小结
建站时间谜团?
秦岭站 2024.1
极地保护行动
04
三、极地保护行动
【合作探究】
警告:
如果南极洲的冰川全部融化,世界的海平面将上升50-70米,淹没沿海地区的城市和人口。
全球环境是一个整体,其他地区人类活动产生的能量和物质会通过大气和洋流影响到极地地区。在全球变暖和人类活动强度加剧的背景下,南极地区出现臭氧层空洞、冰川消融(导致海平面上升)、海洋生物资源减少,北极地区的夏季海冰范围缩小、沿岸永久冻土融化,极地地区生态环境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
三、极地保护行动
【合作探究】
南极的燃油泄漏
三、极地保护行动
【合作探究】
消失的家园(全球变暖)
过度捕杀极地动物
三、极地保护行动
【合作探究】
饥饿的北极熊
全球变暖导致两极冰山消融,北极熊很难捕食到猎物了。
三、极地保护行动
【合作探究】
南极臭氧层空洞
北极的燃油泄漏
冰川融化
三、极地保护行动
【合作探究】
图7.73 正在崩塌的冰架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南极地区的冰架崩塌,冰山消融速度加快。
图7.74 绿色和平组织阻止捕鲸
商业化捕捞鲸和磷虾等,使极地地区海洋生物资源减少,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极地是地球表层受人类活动干扰最少的地区,保护极地关系到人类社会未来的福祉。各国科考人员和游客需要不断强化环保意识,严格遵守《南极条约》《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北极环境保护战略》等协定,共同保护极地地区的生态环境。
南极条约
【阅读拓展】
拓展阅读 南极条约
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和平利用南极进行科学考察,1959年12月,澳大利亚、阿根廷等12个国家签订了《南极条约》。
条约的主要内容有:南极仅用于和平目的,保证在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自由,促进科学考察中的国际合作,禁止在南极地区进行一切具有军事性质的活动、核爆炸和处理放射性废物;冻结各国对南极的领土要求等。
条约规定:只有在南极建立科考站或派遣科考队等开展实质性科学研究活动的国家,才能成为《南极条约》协商国。只有协商国才有权参与南极事务的决策。
中国在1983年加入了南极条约组织,1985年因在南极开展实质性科研活动而成为拥有决策权的协商国。
践行极地保护行动
【实践活动】
保护极地,人人有责。作为一名中学生应积极行动起来,为极地保护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
1.请针对极地保护行动,提出你的倡议。
(1)在极地设立自然保护区
(2)低碳生活,随手关灯,节约用电,一水多用,节约用水,绿色出行,垃圾分类处理,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纸张双面打印
(3)发展低碳经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4)保护森林,植树造林
(5)开发新能源
(6)游客到南极地区旅游时,不随意丢弃垃圾
(7)禁止过度捕杀极地动物
(8)禁止排放损坏臭氧层的气体,保护臭氧层
(9)禁止燃油泄漏,正确处理燃油泄漏
(10)科考人员不断强化环保意识,保证科考器材、日常用品等全部使用绿色环保产品,正确处理考察过程中所产生的垃圾等。
三、极地保护行动
【合作探究】
2.以保护极地环境为主题,设计宣传标语,绘制宣传海报。在“世界地球日”(4月22日)开展一次宣传活动。
探寻咸海“消失”之谜
素养提升
咸海原为世界第四大湖,20世纪60年代以来,咸海面积不断缩小,湖底大面积裸露,被分割成了多个湖泊,原来的咸海几乎“消失”了。
事象识别:
观察图7.75,描述咸海水域面积及空间分布的变化。
1973年,咸海水域面积广阔,咸海是一个完整的咸水湖;
1973—1986年,湖岸线后退,形成大片干涸湖床。咸海正式分裂为北咸海(小咸海)和南咸海(大咸海)。
1986—2014年,南咸海进一步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咸海:干涸为主,偶有季节性积水。西咸海:狭窄水道,面积不足2,000平方公里。
探寻咸海“消失”之谜
素养提升
中亚位于亚欧大陆中部,气候干旱,荒漠广布。这里农业以畜牧业为主,发展种植业需要引水灌溉。20世纪中期,咸海流域开始大规模发展灌溉农业,棉花和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阿姆河和锡尔河注入咸海的水量减少了80%。
析地索因:
1.从海陆位置角度,分析中亚降水稀少的原因。
2.描述咸海流域灌溉农业的分布特点,并说明
其原因。
深居内陆的地理格局切断了直接海洋水汽来源,多级地形屏障削弱残余水汽输送,而大陆性环流则通过干燥反馈加剧干旱。
沿河绿洲集中分布,要分布在阿姆河和锡尔河的中下游冲积平原,以及河流上游的山麓绿洲。
中亚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少,天然降水无法满足农业需求,必须依赖河流灌溉。
阿姆河与锡尔河发源于天山和帕米尔高原,夏季冰川融水提供稳定水源,支撑下游农业。
河流中下游的冲积土层深厚、肥力较高,适合棉花等作物生长。
探寻咸海“消失”之谜
素养提升
中亚位于亚欧大陆中部,气候干旱,荒漠广布。这里农业以畜牧业为主,发展种植业需要引水灌溉。20世纪中期,咸海流域开始大规模发展灌溉农业,棉花和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阿姆河和锡尔河注入咸海的水量减少了80%。
析地索因:
3.说明灌溉农业的发展与咸海“消失”的关联。
明理悟道
从“咸海消失”事件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政策驱动灌溉扩张 → 截留河水 → 入湖水量锐减 → 咸海萎缩 → 生态崩溃
咸海的教训表明,农业需水必须与生态需水统筹平衡,而跨国流域管理机制与节水技术革新是破解矛盾的关键。
课堂小结
05
北极熊
【课堂拓展】
北极熊是熊科熊属的一种动物,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食肉动物,又名白熊、冰熊。身体大而粗壮,肩高可达1.6米。成年雄性体重在300-800千克之间,头体长可达2.5米。雌性较小,体重150-300千克,体长1.8-2米。寿命长(可高达25年),主要以海豹为食,也会食用鲸和海象的尸体 。与棕熊相似,只是没有肩部驼峰。头部比其他熊的头部相对较小,耳小而圆,颈部细长。皮肤为黑色,由于毛发透明故外观上通常为白色,也有黄色等颜色,体型巨大,凶猛。每只脚有五个脚趾,爪子不可缩回,前爪大而桨状,适合在薄冰上游泳和行走。
北极熊生活在北极圈冰层覆盖的水域。冬季洞穴的深度可达永久冻土层。首选栖息地是北冰洋的浮冰。北极熊通常在4月份交配,一般在12月或1月产两仔,且幼崽在母熊身边至少待两年 。其在一年中有大部分时间约66.6%不活动,其余的时间29.1%花在走步和游泳上、跟踪猎物1.2%或进食2.3%,98.5%的食物都是肉类。
世界上北极熊的总数目约为2万至2.5万头,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格陵兰岛、挪威和俄罗斯。2008年5月,北极熊正式被列入濒危物种的行列 。
课堂小练
06
1.有关南、北极地区说法正确的是( )
A.南极地区近年来冰川逐渐扩大
B.北极地区的特有动物是企鹅
C.南极地区极端最低温低于北极
D.北极地区陆地面积大于南极
2.下列为两极地区共同特点的是( )
A.都被称为“冰雪大陆”
B.都是面积广阔的海洋
C.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D.科考的最佳时间都为每年6~8月
C
C
3.读南极洲示意图,关于南极洲地理位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南极洲被海洋环绕
B.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C.南极洲位于地球的最南端
D.南极洲全部位于南极圈以内
4.该大洲是世界上( )
A.古老生物种类最多的大洲
B.油气储量最丰富的大洲
C.平均海拔高度最高的大洲
D.跨纬度最多的大洲
D
C
5.如果你是一位光荣的科考队员,并即将去南极考察,去之前必须明确考察内容,下列不符合南极考察的是( )
A.热带森林生态系统考察 B.海洋生物资源考察
C.矿产资源,淡水资源考察 D.原始自然环境考察
6.北极地区在科研和考察方面的重要地位在于( )
A.有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
B.有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
C.有种类繁多的矿产资源
D.有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