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地理学科
【学习目标】
1、在地图上指出极地地区的位置和范围,认识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海陆分布的不同。
2、学会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分析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并分析南极和北极地区气候条件的差异。
3、认识极地地区的科考价值,知道保护极地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重点:
1. 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特点。
2. 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及原因。
难点:分析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并分析南极和北极地区气候条件的差异。
【自主学习】
读图7.61
1.指图说出环绕南极大陆的大洋。
2.描绘南极圈,说明南极地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3.找到中国的五个科学考察站,并说出秦岭站与昆仑站、长城站的相对位置关系。
读图7.62
1.指图说出环绕北冰洋的大洲及格陵兰岛。
2.找出中国北极黄河站,措述其地理位置。
3.比较北极地区与南极地区海陆格局的差。
【合作探究】
1.南极大陆为什么被称为“冰雪高原”?
2.南极地区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的“寒极”、“白色荒漠”、“风极”?(阅读下面材料,概括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
3.南极地区为什么被称为“资源宝库”?
4.北冰洋有什么特点?
5.北冰洋有什么海洋动物和陆地动物?
6.极地动物一般都有哪些生活习性?它们怎样适应严酷的自然环境?
1.请列举实例,说说极地科学考察活动具有怎样的科学价值。
【探究活动】探秘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站
(1)说一说,我国为什么要建设南极科学考察站
(2)想一想,为什么我国赴南极科学考察多选择在11月出发
南极考察站的建立为什么都选择在1、2月份?
(3)议一议,泰山站的建筑特点与当地自然环境有何关系
2.为什么南北极地区建站时间不同?
3.为什么南极地区建站时间为1月和2月?
【实践活动】践行极地保护行动
1.请针对极地保护行动,提出你的倡议。
2.以保护极地环境为主题,设计宣传标语,绘制宣传海报。在“世界地球日”(4月22日)开展一次宣传活动。
1.从海陆位置角度,分析中亚降水稀少的原因。
2.描述咸海流域灌溉农业的分布特点,并说明其原因。
析地索因:
3.说明灌溉农业的发展与咸海“消失”的关联。
明理悟道
从“咸海消失”事件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归纳整理】
名师点拨
【课堂练习】
1.有关南、北极地区说法正确的是( )
A.南极地区近年来冰川逐渐扩大
B.北极地区的特有动物是企鹅
C.南极地区极端最低温低于北极
D.北极地区陆地面积大于南极
2.下列为两极地区共同特点的是( )
A.都被称为“冰雪大陆”
B.都是面积广阔的海洋
C.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D.科考的最佳时间都为每年6~8月
3.读南极洲示意图,关于南极洲地理位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南极洲被海洋环绕
B.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C.南极洲位于地球的最南端
D.南极洲全部位于南极圈以内
4.该大洲是世界上( )
A.古老生物种类最多的大洲
B.油气储量最丰富的大洲
C.平均海拔高度最高的大洲
D.跨纬度最多的大洲
5.如果你是一位光荣的科考队员,并即将去南极考察,去之前必须明确考察内容,下列不符合南极考察的是( )
A.热带森林生态系统考察 B.海洋生物资源考察
C.矿产资源,淡水资源考察 D.原始自然环境考察
6.北极地区在科研和考察方面的重要地位在于( )
A.有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
B.有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
C.有种类繁多的矿产资源
D.有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
【课后巩固】
2024年是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4月29日,中国科考队员进驻北极黄河站开启2024年度工作。读下面的“北极地区及其附近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7月5日,“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从山东青岛出发,走最近的海上通道进入北冰洋,必须穿过( )
A.苏伊士运河 B.巴拿马运河 C.白令海峡 D.土耳其海峡
2.有关北冰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全部位于北半球 B.跨东、西半球
C.跨纬度最广的大洋 D.纬度最高的大洋
3.图中7月10℃等温线( )
A.穿过亚洲、欧洲和北美洲 B.沿线地区企鹅成群活动
C.以北地区均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D.以北地区无常住居民
2024年8月,中俄双方正式成立中俄北极航道合作分委会,扩大北极航道的互利合作。如图示意北极航道和传统航道线路。完成下面小题。
4.与传统航道相比,北极航道的最大优势是( )
A.燃油成本高 B.沿线国家多 C.航行速度快 D.总航程更短
5.北极航道最适合通行的季节是北半球的(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024年5月,某地理爱好者先到达莫斯科,再飞抵摩尔曼斯克,乘坐俄罗斯核动力破冰船从摩尔曼斯克前往北极考察。下图示意此次北极考察路线。完成下面小题。
1.下图为我国极地科学考察40周年纪念币图案。图示纪念币上的北极科考元素有( )
①极地考察船;②冰芯取样场景;③企鹅;④极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苹果屋”是我国北极科学考察中冰上作业的主要装备,其外观颜色是鲜艳的绿色。“苹果屋”外观选择用鲜艳醒目的颜色是为了( )
A.与周围森林协调 B.冰雪上容易识别
C.防御严寒与风雪 D.产生清凉的感觉
(新情境·探究学习)通常情况下,灰熊主要分布在北极圈以南,北极熊主要分布在北极圈以北。但是,近年来北极圈出现“混血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地理现象,与“混血熊”的出现密切相关的是( )
A.板块运动 B.极昼极夜 C.全球变暖 D.环境污染
4.上述地理现象除了导致“混血熊”出现外,还会直接导致( )
A.财产损失,人员伤亡 B.住房紧张,就业困难
C.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D.臭氧层空洞,危及健康
【课后评价】
这节课我给自己☆☆☆☆☆颗星
商务星球版2024七下《7.4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学案
探究点一
独特的极地环境
南极地形剖面图
探究点二
极地科学考察
探究点三
气极地保护行动
素养提升
探寻咸海“消失”之谜
基础练习
能力提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地理学科
【学习目标】
1、在地图上指出极地地区的位置和范围,认识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海陆分布的不同。
2、学会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分析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并分析南极和北极地区气候条件的差异。
3、认识极地地区的科考价值,知道保护极地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重点:
1. 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特点。
2. 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及原因。
难点:分析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并分析南极和北极地区气候条件的差异。
【自主学习】
读图7.61
1.指图说出环绕南极大陆的大洋。
2.描绘南极圈,说明南极地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3.找到中国的五个科学考察站,并说出秦岭站与昆仑站、长城站的相对位置关系。
读图7.62
1.指图说出环绕北冰洋的大洲及格陵兰岛。
2.找出中国北极黄河站,措述其地理位置。
3.比较北极地区与南极地区海陆格局的差。
【合作探究】
1.南极大陆为什么被称为“冰雪高原”?
2.南极地区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的“寒极”、“白色荒漠”、“风极”?(阅读下面材料,概括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
3.南极地区为什么被称为“资源宝库”?
4.北冰洋有什么特点?
5.北冰洋有什么海洋动物和陆地动物?
6.极地动物一般都有哪些生活习性?它们怎样适应严酷的自然环境?
1.请列举实例,说说极地科学考察活动具有怎样的科学价值。
【探究活动】探秘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站
(1)说一说,我国为什么要建设南极科学考察站
(2)想一想,为什么我国赴南极科学考察多选择在11月出发
南极考察站的建立为什么都选择在1、2月份?
(3)议一议,泰山站的建筑特点与当地自然环境有何关系
2.为什么南北极地区建站时间不同?
3.为什么南极地区建站时间为1月和2月?
【实践活动】践行极地保护行动
1.请针对极地保护行动,提出你的倡议。
2.以保护极地环境为主题,设计宣传标语,绘制宣传海报。在“世界地球日”(4月22日)开展一次宣传活动。
1.从海陆位置角度,分析中亚降水稀少的原因。
2.描述咸海流域灌溉农业的分布特点,并说明其原因。
析地索因:
3.说明灌溉农业的发展与咸海“消失”的关联。
明理悟道
从“咸海消失”事件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归纳整理】
名师点拨
【课堂练习】
1.有关南、北极地区说法正确的是( )
A.南极地区近年来冰川逐渐扩大
B.北极地区的特有动物是企鹅
C.南极地区极端最低温低于北极
D.北极地区陆地面积大于南极
2.下列为两极地区共同特点的是( )
A.都被称为“冰雪大陆”
B.都是面积广阔的海洋
C.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D.科考的最佳时间都为每年6~8月
3.读南极洲示意图,关于南极洲地理位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南极洲被海洋环绕
B.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C.南极洲位于地球的最南端
D.南极洲全部位于南极圈以内
4.该大洲是世界上( )
A.古老生物种类最多的大洲
B.油气储量最丰富的大洲
C.平均海拔高度最高的大洲
D.跨纬度最多的大洲
5.如果你是一位光荣的科考队员,并即将去南极考察,去之前必须明确考察内容,下列不符合南极考察的是( )
A.热带森林生态系统考察 B.海洋生物资源考察
C.矿产资源,淡水资源考察 D.原始自然环境考察
6.北极地区在科研和考察方面的重要地位在于( )
A.有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
B.有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
C.有种类繁多的矿产资源
D.有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
【课后巩固】
2024年是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4月29日,中国科考队员进驻北极黄河站开启2024年度工作。读下面的“北极地区及其附近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7月5日,“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从山东青岛出发,走最近的海上通道进入北冰洋,必须穿过( )
A.苏伊士运河 B.巴拿马运河 C.白令海峡 D.土耳其海峡
2.有关北冰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全部位于北半球 B.跨东、西半球
C.跨纬度最广的大洋 D.纬度最高的大洋
3.图中7月10℃等温线( )
A.穿过亚洲、欧洲和北美洲 B.沿线地区企鹅成群活动
C.以北地区均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D.以北地区无常住居民
2024年8月,中俄双方正式成立中俄北极航道合作分委会,扩大北极航道的互利合作。如图示意北极航道和传统航道线路。完成下面小题。
4.与传统航道相比,北极航道的最大优势是( )
A.燃油成本高 B.沿线国家多 C.航行速度快 D.总航程更短
5.北极航道最适合通行的季节是北半球的(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024年5月,某地理爱好者先到达莫斯科,再飞抵摩尔曼斯克,乘坐俄罗斯核动力破冰船从摩尔曼斯克前往北极考察。下图示意此次北极考察路线。完成下面小题。
1.下图为我国极地科学考察40周年纪念币图案。图示纪念币上的北极科考元素有( )
①极地考察船;②冰芯取样场景;③企鹅;④极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苹果屋”是我国北极科学考察中冰上作业的主要装备,其外观颜色是鲜艳的绿色。“苹果屋”外观选择用鲜艳醒目的颜色是为了( )
A.与周围森林协调 B.冰雪上容易识别
C.防御严寒与风雪 D.产生清凉的感觉
(新情境·探究学习)通常情况下,灰熊主要分布在北极圈以南,北极熊主要分布在北极圈以北。但是,近年来北极圈出现“混血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地理现象,与“混血熊”的出现密切相关的是( )
A.板块运动 B.极昼极夜 C.全球变暖 D.环境污染
4.上述地理现象除了导致“混血熊”出现外,还会直接导致( )
A.财产损失,人员伤亡 B.住房紧张,就业困难
C.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D.臭氧层空洞,危及健康
【课后评价】
这节课我给自己☆☆☆☆☆颗星
参考答案:
【自主完成】
读图7.61
1.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2.从纬度来看,地处高纬度地区;从经度来看,跨全部经度360 ;从自转方向来看,顺时针旋转;站在南极点上,四周都是正北方向。
3.秦岭站在昆仑站东北方向;秦岭站在长城站西南方向。
读图7.62
1.欧洲、北美洲、亚洲。
2.黄河站在北冰洋,位于(78°55′N,11°56′E)的挪威斯瓦尔巴群岛上。
3.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即北冰洋,外围有少部分的大陆;南极地区以大陆为主,即南极大陆,外围有少部分的海洋。
【合作探究】独特的极地环境
1.南极大陆面积约为1239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350米,是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南极大陆几乎全部常年被冰雪覆盖,素有“冰雪高原”之称。
2.南极地区的气候具有酷寒、烈风、干燥的特点
3.①世界最大的淡水资源宝库;②丰富的生物资源;③丰富的矿产资源。
4.北冰洋位于北极地区的中心,是世界最小、最浅、最冷的大洋。这里冬季冰雪约占洋面的4/5,夏季减少到一半。北冰洋大部分位于北极圈内,冬季严寒,多暴风雪;夏季温凉,多云雾。
5.略。
6.极地动物一般都能耐严寒;它们依靠厚厚的皮毛和皮下脂肪来抵御严寒。
【合作探究】极地科学考察
1.气象研究价值:在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例如,南极大气层中臭氧空洞的发现与研究等。
冰川研究价值:南极冰盖、海洋和陆地沉积物中的全球古环境信息和丰富的淡水资源。
地质研究价值:极地地区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油气资源等。
海洋研究价值:极地地区有着特有的海洋生物等。
【探究活动】探秘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站
(1)南极科考具有巨大的科学研究价值,如气象研究价值、冰川研究价值、地质研究价值、海洋研究价值等,我国建设南极科学考察站对于资源保护、气候变化研究、地球科学研究、地球历史探索、国际交流与合作以及国家综合实力提升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2)11月开始南极进入暖季,1、2月份南极处于暖季,暖季处于极昼时期,白昼时间长,利于科考。
(3)抵御烈风;防积雪掩埋;减小风阻,抵御烈风;采光、保暖。
2.南北极地区季节相反,极昼时间不同。
3.1月和2月是南极的暖季,而且有极昼。
【合作探究】极地保护行动
【实践活动】
1.(1)在极地设立自然保护区
(2)低碳生活,随手关灯,节约用电,一水多用,节约用水,绿色出行,垃圾分类处理,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纸张双面打印
(3)发展低碳经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4)保护森林,植树造林
(5)开发新能源
(6)游客到南极地区旅游时,不随意丢弃垃圾
(7)禁止过度捕杀极地动物
(8)禁止排放损坏臭氧层的气体,保护臭氧层
(9)禁止燃油泄漏,正确处理燃油泄漏
(10)科考人员不断强化环保意识,保证科考器材、日常用品等全部使用绿色环保产品,正确处理考察过程中所产生的垃圾等。
2.略。
素养提升:探寻咸海“消失”之谜
1.深居内陆的地理格局切断了直接海洋水汽来源,多级地形屏障削弱残余水汽输送,而大陆性环流则通过干燥反馈加剧干旱。
2.沿河绿洲集中分布,要分布在阿姆河和锡尔河的中下游冲积平原,以及河流上游的山麓绿洲。
中亚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少,天然降水无法满足农业需求,必须依赖河流灌溉。
阿姆河与锡尔河发源于天山和帕米尔高原,夏季冰川融水提供稳定水源,支撑下游农业。
河流中下游的冲积土层深厚、肥力较高,适合棉花等作物生长。
析地索因:
3.政策驱动灌溉扩张 → 截留河水 → 入湖水量锐减 → 咸海萎缩 → 生态崩溃
明理悟道:
咸海的教训表明,农业需水必须与生态需水统筹平衡,而跨国流域管理机制与节水技术革新是破解矛盾的关键。
课堂练习:
C 2.C 3.D 4.C
【答案】1.C 2.C 3.A
【解析】1.山东青岛出发前往北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的最短航线是经太平洋,穿过白令海峡后进入北冰洋,该海峡是北美洲与亚洲的洲界线,C符合题意;苏伊士运河是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土耳其海峡是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之一,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太平洋是跨纬度最广的大洋,C错误;北冰洋全部位于北半球,北冰洋跨东、西半球,北冰洋是纬度最高的大洋,ABD正确。故选C。
3.图中7月10℃等温线穿过北美洲、欧洲和亚洲,故A正确;企鹅主要生活于南极,故B错误;由图可知,图中7月10℃等温线以北地区大部分有极昼,故C错误;以北地区生活着原住居民因纽特人,故D错误。故选A。
【答案】4.D 5.B
【解析】4.北极航道由于气候寒冷,可能需要特殊设备保持船只运行,燃油成本一般较高,这是劣势,不是优势,A错误。传统航道经过的地区经济相对发达,沿线国家多,而北极航道沿线国家相对较少,B错误。北极航道由于有浮冰等情况,航行速度往往受限,C错误。从图中可以直观看到,北极航道相比传统航道,连接某些港口之间的距离更短,能大大缩短航程,节省时间和成本,这是北极航道的最大优势,D正确。故选D。
5.春季气温虽有所回升,但北极地区大部分海面仍被冰雪覆盖,不利于航道通行,A错误。夏季时,北半球气温较高,北极地区部分海冰融化,使得航道具备了较好的通航条件,是北极航道最适合通行的季节,B正确。秋季时,北极地区开始降温,海冰又逐渐增多,也不是最适合通行的季节,C错误。北极地区冬季气候严寒,海面冰封,航道基本无法通行,所以冬季不适合,D错误。故选B。
【答案】1.B 2.B
【解析】1.由图可知,纪念币上的北极科考元素有极地考察船、冰芯取样场景、极光,①②④正确。企鹅生活在南极地区,③排除,故选B。
2.依据题干信息:“苹果屋”是我国北极科学考察中冰上作业的主要装备。除了用来防御北极熊的袭击,还可存放长期冰站作业科考设备、工具,作业人员也可就地短暂休息。为了醒目,冰雪上容易识别,被设计成绿色,状似苹果;南极没有森林,颜色选用绿色不是防御严寒与风雪 ;主要目的不是为了产生清爽的感觉。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答案】3.C 4.C
【解析】3.灰熊主要分布在北极圈以南,北极熊主要分布在北极圈以北,正常情况下它们活动区域不同,不会出现混血。而全球变暖使得北极地区气温升高,北极熊生存范围向南扩展,与灰熊活动区域有了交集,从而出现“混血熊”,C正确;板块运动主要影响的是地球的地形地貌等,与“混血熊”出现无关,A错误;极昼极夜是北极地区正常的自然现象,一直存在,不是导致“混血熊”出现的原因,B错误;环境污染主要影响生物的生存环境质量等,与两种熊分布区域变化导致混血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C。
4.全球变暖除了导致“混血熊”出现外,由于气温升高,会直接导致冰川融化,冰川融化后大量的水流入海洋,进而使海平面上升,C正确;财产损失、人员伤亡可能是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后果引发的次生影响,不是直接导致的,A错误;住房紧张、就业困难主要是人口增长和城市化等社会经济因素导致的,与全球变暖无直接关系,B错误;臭氧层空洞主要是由于人类使用含氟氯烃等物质破坏臭氧层导致的,和全球变暖没有直接关联,D错误;故选C。
商务星球版2024七下《7.4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学案 答案
探究点一
独特的极地环境
南极地形剖面图
探究点二
极地科学考察
探究点三
气极地保护行动
素养提升
探寻咸海“消失”之谜
基础练习
能力提升
基础练习
能力提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