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2.3平行线的性质课时1 平行线的性质 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2.3平行线的性质课时1 平行线的性质 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5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3-14 07:54: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第二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2.3 平行线的性质
课时1 平行线的性质
1.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会运用两条直线是平行判断
角相等或互补;(重点)
2.能够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及计算.
学习目标
新课讲解
知识点1 平行线的性质
画两条平行线a//b,然后画一条截线c与a、b相交,标出如图的角. 任选一组同位角、内错角或同旁内角,度量这些角,把结果填入下表:
角 ∠1 ∠2 ∠3 ∠4
度数
角 ∠5 ∠6 ∠7 ∠8
度数
b
1
2
a
c
新课讲解
观察 各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度数之间有什么关系?说出你的猜想:
猜想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___,
内错角_____,同旁内角_____.
相等
相等
互补
新课讲解
一般地,平行线具有性质:
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b
1
2
a
c
∴∠1=∠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a∥b(已知)
总结归纳
新课讲解
性质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b
1
2
a
c
3
∴∠2=∠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a∥b(已知)
应用格式:
总结归纳
新课讲解
如图,已知a//b,那么 2与 4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
b
1
2
a
c
4
解: ∵a//b(已知),
∴ 1= 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1+ 4=180°(补角定义),
∴ 2+ 4=180°(等量代换).
新课讲解
性质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b
1
2
a
c
4
∵a∥b(已知)
∴∠2+∠4=180 °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应用格式:
总结归纳
新课讲解
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
内错角相等
同旁内角互补
平行线的判定
平行线的性质
线的关系
角的关系
性质
角的关系
线的关系
判定
讨论:平行线三个性质的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它与判定有什么区别?(分组讨论)
课堂小结
同位角相等
内错角相等
同旁内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
判定
性质
已知
得到
得到
已知
当堂小练
1.如图,一条公路两次拐弯前后两条路互相平行.第一次拐的角∠B是142o,第二次 拐的角∠C是多少度?为什么?


解:∠C=142o ,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当堂小练
2.如图直线a∥b,直线b垂直于直线c,则直线a垂直于直线c吗
a
b
c
解: a⊥b .∵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
拓展与延伸
解: ∠A =∠D.理由:
∵ AB∥DE(  )
∴∠A=_______ ( )
∵AC∥DF( )
∴∠D=______ ( )
∴∠A=∠D ( )
3.如图,若AB∥DE ,AC∥DF,请说出∠A和∠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P
F
C
E
B
A
D
已知
∠CPE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已知
∠CPE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等量代换
知识点一:平行线的性质1
文字语言:两直线平行,同位角   .
图示:(“F”字形)

几何语言:
因为   ,
所以   .
∠1=∠2 
a∥b 
相等 
1.(2024广东)如图,直线a∥b,∠1=40°,则∠2=( )

A.30° B.40°
C.50° D.60°
B
知识点二:平行线的性质2
文字语言:两直线平行,内错角   .
图示:(“Z”字形)

几何语言:
因为   ,
所以   .
∠1=∠2 
a∥b 
相等 
2.(人教7下P25)如图,直线DE经过点A,DE∥BC,∠B=44°,∠C=57°.
(1)∠DAB=   °,
根据是   ;
(2)∠EAC=   °,
根据是   ;
(3)∠BAC=   °.
79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57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44 
知识点三:平行线的性质3
文字语言: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   .
图示:(“U”字形)

几何语言:
因为   ,
所以   .
∠1+∠2=180° 
a∥b 
互补 
3.如图,已知AB∥CD,∠C=70°,则∠1的度数是( )

A.70°  B.100° 
C.110°  D.130°
C
4.【例1】(北师7下P59、人教7下P20)(2022雅安)如图,已知直线a∥b,直线c与a,b分别交于点A,B,若∠1=120°,则∠2=( )

A.60° B.120°
C.30° D.15°
A
5.【例2】如图,AB∥CD,CE∥GF,若∠1=60°,求∠2的度数.

解:因为AB∥CD,所以∠1=∠CEF,
因为CE∥GF,所以∠2=∠CEF,
所以∠2=∠1,
因为∠1=60°,所以∠2=60°.
6.【例3】如图,AB∥DE,BC∥EF,∠B=65°,求∠E的度数.

解:因为AB∥DE,所以∠1=∠B=65°.
因为BC∥EF,所以∠E+∠1=180°.所以∠E=115°.
7.【例4】如图,AB∥EF,CD⊥EF,∠BAC=25°,求∠ACD的度数.
解:如图,过点C作直线CG∥AB,
所以∠GCA=∠BAC=25°,
因为CD⊥EF,所以∠CDF=90°.
因为AB∥EF,所以CG∥EF.
所以∠GCD=∠CDF=90°.
所以∠ACD=∠GCA+∠GCD=115°.
8.(人教7下P20)如图,DE∥BC,∠B=55°,∠C=75°,则∠1=   ,∠2=   .
105° 
55° 
9.(创新题)如图,AB∥CD,DE∥CB,∠B=m°,求∠D的度数(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

解:因为AB∥CD,所以∠C=∠B=m°.
因为DE∥CB,所以∠D=180°-∠C=(180-m)°.
10.(人教7下P24)如图,AB∥CD,CB∥DE,若∠B=72°,求∠D的度数.
解:因为AB∥CD,
所以∠C=∠B=72°.
因为CB∥DE,
所以∠C+∠D=180°.
所以∠D=108°.
★11.(人教7下P23改编)如图,已知AB∥CD.
(1)∠ABE=130°,∠CDE=137°,求∠BED的度数;
(2)猜想:∠B+∠E+∠D=   .
360° 
解:(1)如图,作EF∥AB,
因为AB∥CD,所以CD∥EF.
所以∠ABE+∠BEF=180°,
∠CDE+∠DEF=180°.
所以∠BED=∠BEF+∠DEF
=180°-130°+180°-137°=93°.
布置作业
请完成课后对应习题
感谢大家观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