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9.1 电荷 同步巩固练
2024-2025学年物理人教版(2019) 必修第三册
一、单选题
1.金属球A带5q的正电荷,另一完全相同的金属球B带-q的负电荷,将两金属球接触后再分开,则B球的电荷量为( )
A.-q B.q C.2q D.4q
2.在气候干燥的秋冬季节,当手指靠近金属门把手时,有时突然有一种被电击的感觉,这是静电现象。这是因为运动摩擦使身体带电,当手指靠近门把手时,二者之间形成的放电现象。放电前,若手指带负电,有关金属门把手的两端被感应带电的情况,下列图中标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3.东汉时期的哲学家王充在《论衡·乱龙》中记录了“顿牟掇芥”,这个词的意思是经过摩擦的琥珀或玳瑁的甲壳(顿牟)能吸引(掇)芥菜籽、干草之类的微小屑末(芥)。下列关于这个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经过摩擦的琥珀或玳瑁的甲壳有了磁性
B.经过摩擦的琥珀或玳瑁的甲壳带了电
C.经过摩擦的琥珀或玳瑁的甲壳与芥菜籽、干草之类的微小屑末带异种电荷
D.经过摩擦的琥珀或玳瑁的甲壳与芥菜籽、干草之类的微小屑末带同种电荷
4.如图所示,在带电体C的右侧有两个原来不带电的、相互接触的金属导体A和B,A、B、C均放在绝缘支座上。由于静电感应,导体A、B均带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图所示状态中,导体A带负电,B不带电
B.在图示状态下移走带电体C,导体A、B带电情况不变
C.在图示状态下将导体A、B分开,分开后A、B都带负电
D.将导体A、B分开再移走带电体C,导体A、B一定带等量异种电荷
5.绝缘泡沫板上安装有一绝缘支架,支架一端通过丝线悬吊着一个金属球。现通过接触使金属球带上一定量的负电,然后在小球下方(带上绝缘手套)不断叠放原本不带电的金属硬币,硬币始终未和小球接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丝线上的拉力保持不变
B.丝线上的拉力会不断减小
C.最上方的硬币会带正电
D.用不带绝缘手套的手触摸硬币,上方硬币所带电荷会消失
二、多选题
6.一带负电绝缘金属小球被放在潮湿的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该小球上带有的负电荷几乎不存在了。这说明( )
A.小球上原有的负电荷逐渐消失了
B.在此现象中,电荷不守恒
C.小球上负电荷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潮湿的空气将电子导走了
D.该现象是由于电子的转移引起的,仍然遵循电荷守恒定律
7.关于电荷量,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为任意实数
B.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只能是某些值
C.物体带正电荷,这是因为失去了个电子
D.物体所带电荷量的最小值为
8.把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A和B接触一下,再分开一段距离,发现两球之间相互排斥,则A、B两球带电情况可能是( )
A.带有等量异种电荷 B.带同种电荷
C.带不等量异种电荷 D.均不带电
9.M和N是两个都不带电的物体。它们互相摩擦后,M带正电荷2.72×10-9 C,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
A.在摩擦前M和N的内部没有任何电荷
B.N在摩擦后一定带负电荷2.72×10-9 C
C.摩擦过程中电子从M转移到N
D.M在摩擦过程中失去1.7×1010个电子
10.如图所示是滚筒式静电分选器,由料斗A,导板B,导体滚筒C,刮板D,料槽E、F和放电针G等部件组成。C和G分别接于直流高压电源的正、负极,并令C接地。电源电压很高,足以使放电针G附近的空气发生电离而产生大量离子,现有导电性能不同的两种物质粉粒a、b的混合物从料斗A下落,下落时经过电离空气都会带上负电荷,沿导板B到达转动着的滚筒C,粉粒a具有良好的导电性,粉粒b具有良好的绝缘性。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粉粒a与导体滚筒C接触后会先中和再带上正电
B.粉粒b会落入F料槽中
C.粉粒a会落入F料槽中
D.刮板D的作用是把吸附在导体滚筒C上的粉粒刮下来
三、解答题
11.如图,枕形导体安放在绝缘支柱上:
(1)将带正电荷的物体C移近导体A,然后保持不动, (A或B)端出现负感应电荷,另一端出现正感应电荷。
(2)枕形导体上的感应电荷在M点产生的场强 N点产生的场强(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将导体沿图中虚线切开,左右两部分所带电荷量的数值分别为QA、QB,则有QA QB(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2.半径相同的两个金属小球A、B带有相等的电荷量,相隔一定的距离,现让第三个半径相同的不带电的金属小球先后与A、B接触后再移开(三个小球由同种金属制成)。
(1)若A、B带同种电荷,求接触后两球所带的电荷量之比;
(2)若A、B带异种电荷,求接触后两球所带的电荷量之比;
(3)若三个小球接触足够多次,求接触后两球所带的电荷量之比。
四、填空题
13.质子与电子的电荷量绝对值为 C,即 C。某带负电的物体带有的电荷量大小为,它 (选填“得到”或“失去”)了 个电子。
14.三个相同的不带电金属球A、B、C,先让A球带上正电,靠近相互接触的B、C球,将B、C分开,用手摸一下A球,将A球上的电荷导入大地。若此时B球所带电荷量为+q。用A球再去接触B,然后再接触C,最后A所带的电荷量为 。
15.如图所示,一个带正电的玻璃棒靠近(没有接触)原来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时,验电器的金属箔片 (填“张开”或“闭合”),金属球 (填“带正电”或“带负电”或“不带电”),金属箔片 (填“带正电”或“带负电”或“不带电”)。
参考答案
1.C
根据电荷守恒定律,总电荷量为4q,B球的电荷量为2q。
故选C。
2.D
放电前,若手指带负电,根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可知门把手靠近手指一端带正电,远离手指一端带负电。
故选D。
3.B
“顿牟掇芥”属于静电现象,是指经过摩擦的琥珀或玳瑁的甲壳带了电,能够吸引芥菜籽、干草之类的微小屑末,但被吸引的芥菜籽、干草之类的微小屑末不一定带电。
故选B。
4.D
A.导体A的左端感应出负电荷,导体B的右端感应出等量的正电荷,A错误;
B.若先移走C,此时导体A和B中的电荷又发生中和,不再带电,B错误;
CD.在图示状态下先将导体A、B分开再移走带电体C,分开后A、B带电情况不变,A带负电,B带等量的正电荷,C错误,D正确。
故选D。
5.C
ABC.根据感应起电原理可知,最上方的硬币会带正电,硬币与小球相互吸引,丝线拉力变大,故AB错误,C正确;
D.用不带绝缘手套的手触摸硬币,最上方硬币的始终带正电,故D错误。
故选C。
6.CD
A.根据电荷守恒定律,电荷不能消灭,也不能创生,只会发生转移,故A错误;
BCD.此过程中电荷仍然守恒,电荷没有消失,只是被潮湿的空气导走而已,是由于电子的转移引起的,仍然遵循电荷守恒定律,故B错误,CD正确。
故选CD。
7.BCD
AB.物体带电量总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不能是任意实数,A错误,B正确;
CD.元电荷e=1.6×10-19C是最小的电荷量,所以物体带电+1.60×10-9C,这是因为该物体失去了1.0×1010个电子,CD正确。
故选BCD。
8.BC
A .带有等量异种电荷的两个金属小球相互接触后电荷完全中和,不会存在排斥力,故A不可能;
B . 两个小球带有同种电荷,接触后电荷平分,带上了同种电荷,存在排斥力,故B可能;
C .带有不等量由异种电荷的两个小球接触后电荷先中和再平分,带上了同种电荷,存在排斥力,故C可能;
D .不带电的两个小球接触后仍然不带电,两小球不存在排斥力,故D不可能;
故选BC。
9.BCD
A.原本不带电的物体处于电中性,不是不带电,而是正负电荷相等,故A错误;
B.根据电荷守恒定律可知N在摩擦后一定带负电荷2.72×10-9 C,故B正确;
C.根据摩擦起电可知,M带正电荷,失去电子,摩擦过程中电子从M转移到N,故C正确;
D.M在摩擦过程中失去电子个数
故D正确。
故选BCD。
10.ACD
ACD.电极G电离空气产生大量离子,使得粉粒a、b都带负电,粉粒a具有良好的导电性,粉粒a上的负电与滚筒C上的正电相互吸引,与导体滚筒C接触后会先中和再带上正电,与滚筒C上电荷相排斥,最后被刮板D刮入料槽F中,故ACD正确;
B.粉粒b具有良好的绝缘性,则不会被滚筒C中和,则粉粒b与滚筒C一直相互吸引直到粉粒b碰到D时落下,落在料槽E中,故B错误。
故选ACD。
11.(1)A
(2)大于
(3)等于
(1)在C的电荷的作用下,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向A端移动,使A端多带了电子而带负电,B端失去电子带正电,即A端出现负感应电荷,B端出现正感应电荷。
(2)AB处于静电平衡状态,内部场强处处为零,即感应电荷在AB内部产生的电场与外界C在AB处的电场平衡,但由于M点更靠近C,场强更大。
(3)根据电荷守恒定律可知,B部分转移的电子数目和A部分多余的电子数目是相同的,因此无论从哪一条虚线切开,两部分的电荷量总是相等的,即
12.(1);(2);(3)
(1)若A、B带同种电荷,设电荷量为q,第三个小球C先与A接触,电荷量平分,各带电荷量为
第三个小球C再与B接触,电荷量平分,则带电荷量为
因此A、B带电荷量之比为
(2)若A、B带异种电荷,设A电荷量为q,设B电荷量为-q,第三个小球C先与A接触,电荷量平分,各带电荷量为
第三个小球C再与B接触,电荷量平分,则带电荷量为
因此A、B带电荷量之比为
(3)若三个小球接触足够多次,三个小球电荷量几乎平分,则A、B带电荷量之比为
13. 得到
[1][2]质子与电子的电荷量绝对值为C,即
C
[3]带负电的物体是因为它得到了电子;
[4]电子的电荷量绝对值为C,则的电荷量含有的电子个数为
14.
由题意可知,当A球靠近相互接触的B、C球时,由于静电感应现象,则B、C球分别带正电和负电,且电荷量相等。当将A球上的电荷导入大地后,A球不带电。由题意可知,此时B球所带电荷量为+q,用A球再去接触B,则A球带电量为,C球带电量为,则此时A球再接触C球,可得A球电量为
15. 张开 带负电 带正电
[1][2][3]一个带正电的玻璃棒靠近原来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时,由于静电感应,使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带上同种电荷而张开,由于静电感应,带正电的玻璃棒吸引验电器金属箔中的电子向金属球移动,故金属球由于有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金属箔片失电子而带正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