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DNA的结构 同步巩固练 2024-2025学年生物人教版(2019) 必修第二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2 DNA的结构 同步巩固练 2024-2025学年生物人教版(2019) 必修第二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5.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3-13 17:32: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2 DNA的结构 同步巩固练
2024-2025学年生物人教版(2019) 必修第二册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DNA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含少量DNA
B.双链DNA中的嘌呤数目等于嘧啶数目
C.DNA中G-C碱基对越多,DNA的热稳定性越低
D.DNA的基本骨架是由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而成的
2.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已准备了足够的材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制作脱氧核苷酸时,需在磷酸上连接脱氧核糖和碱基
B.制作模型时,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间用3个氢键连接物相连
C.制成的模型中,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位于主链的内侧
D.制成的模型中,腺嘌呤与胞嘧啶之和等于鸟嘌呤和胸腺嘧啶之和
3.若某病毒的遗传物质中的碱基比例为(A+C)/(T+G)=2/3,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病毒的遗传物质为单链DNA
B.将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水解可得到4种核糖核苷酸
C.与小麦的遗传物质相比,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易发生变异
D.该病毒的遗传信息储存在4种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中
4.DNA杂交技术可用于两物种亲缘关系的判断、尸体辨认和刑事侦察证据等。下表所示为研究人员在2004年底的东亚海啸中,分别从尸体和死者生前的生活用品中提取的三条相同染色体、同一区段DNA单链的碱基序列。
A组 B组 C组
尸体 ACTGACGGTT GGCTTATCGA GCAATCGTGC
生活用品 TGACTGCCAA CCGAATAGCT CGGTAAGATG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A组尸体DNA中的胸腺嘧啶数与A组生活用品DNA中的腺嘌呤数相等
B.若同一组内的两条DNA单链可以通过磷酸二酯键结合形成双链DNA分子,则可以认定两份样本有可能来自于同一个人
C.B组尸体DNA中嘧啶所占比例与B组生活用品DNA中嘌呤所占比例相同
D.不同个体相同组织细胞的核DNA分子中(A+T)/(G+C)的值不同,表明DNA分子结构具有特异性
5.如图为 DNA分子结构示意图,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④的名称是胞嘧啶脱氧核苷酸,②和③相间排列,构成了 DNA 分子的基本骨架
B.DNA片段中每个脱氧核糖都连着 2 个磷酸,加热化学键⑨可能会断裂
C.生物的 DNA 分子都是双螺旋结构,细菌的 DNA就是拟核 DNA分子
D.热泉生态系统中的细菌 DNA 分子中⑥―C、⑦―G碱基对越多,该DNA分子越稳定
6.某DNA分子中A+T占整个DNA分子碱基总数的44%,其中一条链(a)上的G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1%,那么,对应的另一条互补链(b)上的G占该链碱基总数的比例是(  )
A.21% B.29% C.28% D.35%
7.DNA的一级结构是指核苷酸按照一定的排列顺序,连接形成多核苷酸。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是一个核苷酸的3'—OH与下一个核苷酸的5'位磷酸形成3',5'-磷酸二酯键如图所示,图中物质代表DNA分子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8.已知一段双链DNA分子含有100个碱基对,若用x、y分别表示该DNA分子中(A+C)的总数目和(G+T)的总数目,则y与x的关系可用下列哪个关系式表示(  )
A.y=x+10C B.y=1/x C.y=100-x D.y=x
9.研究人员采用化学方法人工合成了四种新碱基:P(嘌呤)、Z(嘧啶)、B(嘌呤)、S(嘧啶),其中P和Z配对,B和S配对。研究人员进一步利用上述碱基与天然碱基成功构建了一种合成DNA分子,该DNA与天然DNA拥有十分相似的外形结构。下列关于该合成DNA的推断,不合理的是( )
A.四种新碱基加入后,同样长度的DNA能储存的遗传信息量不变
B.P—Z碱基对、B—S碱基对与天然碱基对具有相近的形态和直径
C.该合成DNA分子也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而成
D.该合成DNA分子中,碱基的比例(A+G+P+B)/(T+C+Z+S)=1
10.核苷酸可通过脱水形成多聚核苷酸,一个核苷酸的磷酸基团与下一个核苷酸的糖脱水后相连,形成了一个重复出现的糖—磷酸主链,如图为某种多聚核苷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有4种核糖核苷酸
B.图中多聚核苷酸形成时产生了5分子水
C.多聚核苷酸合成时产生水的氧均来自磷酸基团
D.糖—磷酸主链中一个磷酸基团大多和两个五碳糖相连
11.某双链DNA分子中有p个碱基G,其中一条链上的嘌呤碱基数是嘧啶碱基数的m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DNA分子中嘌呤碱基的总数是嘧啶碱基总数的m倍
B.该DNA分子中两个游离的磷酸基团都与五碳糖3'的C原子相连
C.该DNA分子复制n次,共消耗胞嘧啶脱氧核苷酸p×(2n-1)个
D.该DNA分子彻底水解后,可得到磷酸、4种碱基和2种五碳糖
12.实验室有红,黄、蓝、绿四种硬纸片各12、10、12、8张,分别代表A、G、C、T四种碱基,还有代表脱氧核糖的塑料片30个,代表磷酸的扭扭棒20个,其他材料均充足。某学习小组欲利用上述材料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脱氧核糖的1'—C上连接碱基,5'—C上连接磷酸
B.外侧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DNA的基本骨架
C.构建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中,最多含有30个氢键
D.利用上述实验材料最多可构建410种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13.DNA 分子的稳定性与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数目有关,DNA 分子的多样性与碱基排列顺序有关。下列关于DNA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个双链 DNA 分子含碱基对C—G 越多,在体外解旋所需的温度越高
B.若某双链 DNA分子由 100 个脱氧核苷酸组成,则其核苷酸的排列顺序有 4 种
C.若某DNA分子中(A+T)/(G+C)、(A+C)/(G+T)两个比值相等,则说明该 DNA 为双链
D.每个人 DNA 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故在现代刑侦领域可利用 DNA 指纹技术确定犯罪嫌疑人
14.白斑综合征病毒严重危害对虾养殖业,该病毒经由吸附蛋白与细胞膜上受体蛋白的特异性结合而入侵宿主细胞。科研人员通过引入5-溴尿嘧啶(5-BU)诱变剂提高对虾抗病能力。5-BU能产生两种互变异构体,一种是普通的酮式,一种是较为稀有的烯醇式。酮式可与碱基A互补配对,烯醇式可与碱基G互补配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5-BU处理组对虾体细胞中的碱基数目不变
B.5-BU处理组对虾体细胞DNA中(A+T)/(C+G)的值可能发生变化
C.5-BU诱变剂是通过干扰对虾体细胞内DNA的复制诱导基因突变的,使得对虾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结构改变,来阻断病毒的吸附
D.诱变实验中,选用成体对虾作为实验材料比选用幼体对虾更合适
15.环境DNA (eDNA)是“在环境样品中所有被发现的不同生物的基因组DNA的混合”,它存在的范围非常广泛,从土壤、空气、水体,甚至是排泄物中都能找到可作为样品的eDNA。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eDNA的外侧,构成基本骨架
B.依据DNA的特异性,可通过检测某种eDNA的存在追踪该物种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C.eDNA的双螺旋结构有利于保持遗传信息的稳定
D.可通过对eDNA进行基因测序来调查环境生物的多样性
二、非选择题
16.下图为多聚核苷酸链的形成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AI
(1)图中核苷酸形成多聚核苷酸链发生的反应是 。若A中参加反应的是核糖,则B中参加反应的嘧啶环应该是 (填名称)。
(2)若图中形成的多聚核苷酸链是脱氧核苷酸链,其中的嘧啶环是胸腺嘧啶,则与之配对的另一条链上相应的碱基应该是 填中文名称),二者之间形成了 个氢键。
(3)图中可见部分的多聚核苷酸链彻底水解,最多能形成 种化合物。
(4)组成脱氧核苷酸链的基本单位只有 种,但是如果数量不限,脱氧核苷酸链就具有极强的多样性,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17.Ⅰ菠菜是一种雌雄异株的植物,其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生态习性上有耐寒和不耐寒两种类型(基因用A、a表示),叶片的形状有圆叶和尖叶两种类型(基因用B、b表示)。让不耐寒圆叶雌雄各一株杂交,所得子代F1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单位:株)。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不耐寒圆叶 不耐寒尖叶 耐寒圆叶 耐寒尖叶
雌性 122 0 41 0
雄性 61 59 19 21
(1)进行菠菜的杂交试验,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填相关字母)。
A.去雄,套袋 B.不去雄,套袋
C.去雄,不套袋 D.不去雄,不套袋
(2)控制耐寒和不耐寒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 (填“常”或“X”)染色体上,且 为显性。控制圆叶和尖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 (填“常”或“X”)染色体上,且 为显性。
(3)不耐寒圆叶雌雄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 。
Ⅱ下面甲图是菠菜一个DNA分子的a和d两条链,将甲图中某一片段放大后如乙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4)甲图中,A和B均是DNA分子复制过程中所需要的酶,其中B能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脱氧核苷酸链,从而形成子链,则B是 酶。
(5)图甲过程在菠菜叶肉细胞中进行的场所有 。
(6)图乙中的DNA片段中,游离的磷酸有 个。若该片段DNA分子含有1000个碱基对,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占20%,经3次复制,需要消耗环境中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是 。
(7)图乙中框7是构成D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框7的具体名称是 ;7的碱基和A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 原则
参考答案
1.C
A、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此外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分布,A正确;
B、双链DNA分子中的嘌呤碱基数目等于嘧啶碱基数目,B正确;
C、G-C之间的氢键是3个,A-T之间的氢键是2个,所以DNA中G-C碱基对越多,氢键越多则其热稳定性就越高,C错误;
D、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D正确。
故选C。
2.D
A、脱氧核苷酸由磷酸、脱氧核糖和碱基组成,在制作脱氧核苷酸时,需在脱氧核糖上连接磷酸和碱基,A错误;
B、制作模型时,鸟嘌呤与胞嘧啶之间用3个氢键连接物相连,腺嘌呤和胸腺嘧啶之间用2个氢键相连,B错误;
C、制成的模型中,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位于主链的外侧,构成基本骨架,C错误;
D、化学家查哥夫发现的腺嘌呤与鸟嘌呤之和等于胞嘧啶和胸腺嘧啶之和,D正确。
故选D。
3.B
A、双链DNA中A/T=C/G=1,(A+C)/(T+G)=1,因此该病毒的遗传物质为单链DNA,A正确;
B、将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水解可得到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B错误;
C、小麦的遗传物质是DNA,与小麦的遗传物质相比,该病毒的遗传物质为单链DNA,易发生变异,C正确;
D、该病毒的遗传信息储存在4种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中,D正确。
故选B。
4.B
A、A组尸体的DNA碱基序列能够与生前生活用品的DNA碱基序列互补配对,说明来自同一个人,同一个人的DNA相同,双链DNA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因此胸腺嘧啶数与腺嘌呤数相等,A正确;
B、两条DNA单链的结合依靠的是氢键,不是磷酸二酯键,B错误;
C、B组尸体的DNA碱基序列能够与生前生活用品的DNA碱基序列互补配对,说明来自同一个人,此外无论是否是同一个人的DNA,双链DNA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嘌呤数=嘧啶数,即各占50%,C正确;
D、DNA特异性主要表现为每个DNA分子碱基序列的不同,因此不同个体相同组织细胞的核DNA分子中(A+T)/(G+C)的值不同,表明DNA分子结构具有特异性,D正确。
故选B。
5.D
据图分析,题中①②③分别表示磷酸、脱氧核糖、含氮碱基(胞嘧啶);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⑤⑥⑦⑧分别是A、G、C、T,⑨是氢键。
A、图中④不能表示胞嘧啶脱氧核苷酸,②、③和下一个磷酸才能构成胞嘧啶脱氧核苷酸;脱氧核糖②和磷酸①交替连接,构成DNA 分子的基本骨架,A错误;
B、DNA片段中大多数脱氧核糖连着2个磷酸,每条链末端有一个脱氧核糖只连接一个磷酸,B错误;
C、生物的DNA分子大多是双螺旋结构,细菌的DNA包括拟核DNA分子和细胞质DNA分子(质粒),C错误;
D、由于A与T之间有2个氢键,而C与G之间有3个氢键,因此热泉生态系统中的细菌DNA分子中⑥-C、⑦-G碱基对越多,DNA分子越稳定,D正确。
故选D。
6.D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规律:(1)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T=C+G,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2)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G+C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3)DNA分子一条链中A+G/T+C的比值与互补链中的该种碱基的比值互为倒数,在整个双链中该比值为1;(4)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的比值不同,即A+T/G+C的比值不同.该比值体现了不同生物DNA分子的特异性.(5)双链DNA分子中,A=(A1+A2)/2,其他碱基同理.
已知DNA分子中A+T占整个DNA分子碱基总数的44%,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所以A=T=22%,则C=G=50%-22%=28%.又已知一条链(α)上的G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1%,即G1=21%,在双链DNA分子中,G=(G1+G2)/2,则G2=35%。
故D正确。
7.D
根据题意可知,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是一个核苷酸的3'—OH与下一个核苷酸的5'位磷酸形成3',5'-磷酸二酯键,据此分析作答。
据题干信息可知,DNA分子两条链反向平行,且5'端是磷酸,3'端是-OH,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是一个核苷酸的3'—OH与下一个核苷酸的5'位磷酸形成3',5'-磷酸二酯键,一条DNA链中与5'端(磷酸端)对应的另一端为3'端(-OH端),同理与3'端(-OH端)对应的另一端为5'端(磷酸端),分析图示可知,④是正常的双链DNA分子,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8.D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规律:
(1)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G=C+T,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
(2)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与(G+C)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
(3)DNA分子一条链中(A+G)与(T+C)的比值与互补链中的该种碱基的比值互为倒数,在整个双链中该比值等于1;
(4)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的比值不同,即(A+T)与(C+G)的比值不同。该比值体现了不同生物DNA分子的特异性。
双链DNA中,A与T、C与G分别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因此(A+C)的总数目与(G+T)的总数目相等,即y=x,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9.A
A、四种新碱基的加入后,脱氧核苷酸成为8种,同样长度的DNA排列的可能性由4n变为8n,故同样长度的DNA能储存的遗传信息量大增,A错误;
B、人工合成碱基与天然碱基构建的合成DNA分子与天然DNA拥有十分相似的外形结构,说明P—Z碱基对、B—S碱基对与天然碱基对具有相近的形态和直径,B正确;
C、合成DNA与天然DNA拥有十分相似的外形结构,说明该合成DNA分子也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而成,C正确;
D、P和Z配对,B和S配对,则该合成DNA分子中,碱基的比例 ( A+G+P+B)/( T+C+Z+S) =1,D正确。
故选A。
10.D
A、由图中碱基T可知,该链为脱氧核苷酸长链,图中为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A错误;
B、该化合物有5个核苷酸,故合成该化合物时,需脱去4分子水,B错误;
C、多聚核苷酸合成时产生水的氧来自核苷酸的糖,C错误;
D、图中的一个磷酸基团一般与两个五碳糖相连,末端游离的磷酸基团与一个五碳糖相连,D正确。
故选D。
11.C
A、双链DNA分子中嘌呤碱基和嘧啶碱基互补配对,因此二者总数相等,A错误;
B、该DNA分子两个游离的磷酸基团都与脱氧核糖5'的C原子相连,B错误;
C、某双链DNA分子中有p个碱基G,G与C配对,即C的数量也为p,该DNA分子复制n次,共消耗胞嘧啶脱氧核苷酸p·(2n-1)个,C正确;
D、DNA中只有一种五碳糖,即脱氧核糖,D错误。
故选C。
12.D
A、根据脱氧核苷酸的结构式可知,磷酸和碱基分别连接在脱氧核糖的5'号碳和1'号碳原子上,A正确;
B、外侧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DNA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对,B正确;
C、据题意可知,A、G、C、T四种碱基分为有12、10、12、8个,应该能形成8个A-T碱基对,10个C-G碱基对,但由于代表脱氧核糖的塑料片只有30个,代表磷酸的扭扭棒只有20个,因此最多只能构建形成20个脱氧核苷酸,假定全是C-G碱基对,那么最多含有30个氢键,C正确;
D、利用上述实验材料最多可构建20个脱氧核苷酸,10个碱基对,但A=T有8对,G=C有10对,制作出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少于410种,D错误。
故选D。
13.C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规律:(1)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则A+G=C+T,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2)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与(G+C)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3)DNA分子一条链中(A+G)与(T+C)的比值与互补链中的该种碱基的比值互为倒数,在整个双链中该比值等于1。
A、在双链DNA分子中碱基对C—G之间含有三个氢键,故C—G越多,DNA稳定性越强,在体外解旋时需要更高的温度,A正确;
B、DNA分子的多样性与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有关,若某双链DNA分子由100个脱氧核苷酸组成,则其核苷酸的排列顺序有450种,B正确;
C、(A+T)/(G+C)、(A+C)/(G+T)两个比值相等,这个DNA分子可能是双链,也可能是单链,C错误;
D、每个人DNA的碱基排列顺序是特定的,具有特异性,故在现代刑侦领域可利用DNA指纹技术确定犯罪嫌疑人,D正确。
故选C。
14.D
A、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利用5-BU处理对虾,酮式可与A互补配对,代替T作为原料,烯醇式可与G互补配对,代替C作为原料,因此细胞中的碱基数目不变, A正确;
B、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利用5-BU处理对虾,酮式可与A互补配对,代替T作为原料,烯醇式可与G互补配对,代替C作为原料,因此细胞中的碱基数目不变,但是由于5-BU能产生两种互变异构体参与比例未知,因此(A+T)/(C+G)的比值可能改变,B正确;
C、根据题意可知,5-BU诱变剂是通过干扰对虾体细胞内DNA的复制诱导基因突变,使得对虾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结构改变,来阻断病毒的吸附,C错误;
D、5-BU诱变剂是通过干扰对虾体细胞内DNA的复制诱导基因突变,因此宜选用幼体对虾作为实验材料进行诱变实验,D错误。
故选D。
15.A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
A、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eDNA的基本骨架,A错误;
B、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碱基对的特定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因此依据DNA的特异性,可通过检测某种eDNA的存在追踪该物种在自然界中的分布,B正确;
C、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有利于保持遗传信息的稳定,C正确;
D、环境DNA(eDNA)是在环境样品中所有被发现的不同生物的基因组DNA的混合,因此可通过对eDNA进行基因测序来调查环境生物的多样性,D正确。
故选A。
16.(1) 缩合反应 尿嘧啶和胞嘧啶
(2) 腺嘌呤 2
(3)5
(4) 4 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的多种多样
DNA的双螺旋结构:
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
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
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1)图中核苷酸形成多聚核苷酸链发生的反应是缩合反应。若A中参加反应的是核糖,则B中参加反应的嘧啶环应该是尿嘧啶和胞嘧啶,且尿嘧啶是组成RNA特有的碱基。
(2)若图中形成的多聚核苷酸链是脱氧核苷酸链,其中的嘧啶环是胸腺嘧啶,则与之配对的另一条链上相应的碱基应该是腺嘌呤,二者之间形成了两个氢键,进而使得DNA双链稳定性提高。   
(3)图中可见部分的多聚核苷酸链彻底水解,最多能形成5种化合物,分别为脱氧核糖、磷酸和三种碱基。
(4)组成脱氧核苷酸链的基本单位只有4种,分别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和胞嘧啶脱氧核苷酸,但是如果数量不限,脱氧核苷酸链就具有极强的多样性,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的多种多样
17.(1)B
(2) 常 不耐寒 X 圆叶
(3)AaXBXb和AaXBY
(4)DNA聚合酶
(5)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
(6) 2 4200
(7) 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 碱基互补配对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题图分析:不耐寒圆叶雌雄各一株杂交,所得子代F1表现型及比例如表,F1无论雌雄不耐寒∶耐寒≈3∶1,可见控制耐寒和不耐寒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不耐寒为显性;F1雌株全为圆叶,雄株圆叶∶尖叶=1∶1,可见控制圆叶和尖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圆叶显性。
(1)由题意可知,菠菜是一种雌雄异株的植物,所以不需要去雄,套袋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
故选B。
(2)由表格中结果可知,雌性个体中,不耐寒∶耐寒=3∶1,只有圆叶。雄性个体中,不耐寒∶耐寒=3∶1,圆叶∶尖叶=1∶1。所以控制耐寒和不耐寒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不耐寒为显性。圆叶和尖叶与性别有关,所以控制圆叶和尖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圆叶为显性。
(3)表格中结果显示,F1雌雄个体中,不耐寒∶耐寒=3∶1,亲本都为Aa;雌性个体中,只有圆叶,雄性个体中,圆叶∶尖叶=1∶1。亲本为XBXb和XBY。不耐寒圆叶雌雄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和AaXBY。
(4)④甲图中,A和B均是DNA分子复制过程中所需要的酶,其中B能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脱氧核苷酸链,从而形成子链,则B是DNA聚合酶,而A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解开,形成单链,是解旋酶。
(5)图甲过程为复制过程,菠菜叶肉细胞中能进行DNA复制的场所有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
(6)图中的DNA片段中,两条单链为互补关系,其中游离的磷酸有2个,分布在片段的两个末端。若该片段DNA分子含有1000个碱基对,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占20%,即该DNA分子中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和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量各为400个,则鸟嘌呤脱氧核苷酸和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各为600个,经3次复制,需要消耗环境中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是4200,即(23-1)×600=4200个。
(7)图乙中7的名称是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是构成D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7的碱基,即胸腺嘧啶和A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DNA分子的碱基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遵循的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