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八下历史1 、 2单元测试03
(建议用时: 60分钟 满分: 60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它彻底结束了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所形成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让世界人民第一次看到一个独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屹立于世界 民族国家之林。材料评述的是( A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D.土地改革完成
2.为参加开国大典,很多人天未亮就要起床,列队步行走好几个小时 才到前门,在前门席地而坐,等到下午两点才被安排进入会场,午饭 是馒头凉水,虽然“旅途”这样艰苦,但前来的群众却特别多。这主要 反映了人民( A )
A.热切盼望新中国成立 B.积极参与国家建设
C.成为国家的主人 D.对社会主义的肯定
3.下列图片是抗美援朝时期的两幅宣传画。两幅宣传画共同反映出
( C )
《抗美援朝,救邻自救》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A.朝鲜维护统一的正义性 B. 中美双方实力对比悬殊
C.中国出兵朝鲜的必要性 D.人民群众对战争的支持
4.英国牛津大学战略学家罗伯特·奥内尔在《和钢铁较量的意志——清长之战》中写道:“中国从他们的胜利中一跃成为一个不能再被人轻视 的世界大国——如果中国人没有于1950年11月在清长战场稳执牛耳,
此后的世界历史进程就一定不一样。”其意在强调这次战争( D )
A.捍卫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B.改变了中国的落后面貌
C.增强了中国的军事实力 D.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5.1950年土地改革后,辽宁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1 000多亩盐碱地变为良田,种上了花生和棉花。由 此可见,土地改革( A )
A.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推动了农业机械化生产
C.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 D.完成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6.右面是1951年华美画片出版社出版的一幅漫画,描绘了曾经吃不饱 的中国农民,家中囤满了粮食。该漫画最合适的标题是( A )
A.土地改革,农民生活好
B.多快好省,力争上游
C.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D.人民公社好
7.到1957年底,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56项工
程已开工的达135个,其中建成或部分建成投产的达68个。钢材的自给 率达86% ,机械设备的自给率达60%以上。这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
( D )
A.改变了我国的工业布局 B.培养了大批工业化建设人才
C.完善了工业体系的框架 D.建立了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8.有学者说,1954年宪法“既不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那样,也不是一部‘完全,的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这是因为该宪法 ( D )
A.修正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基本原则
B.缺乏政治体制上的创新
C.坚持对私营工商业经济的保护
D.体现了社会转型过渡
9.1951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了第一次互助合作会议,讨论通过了《中 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并于12月发给各地 党委试行。此后,各地党委加强了领导,使农业互助合作运动取得了 较大的发展。由此可见,推动合作化运动发展的原因是( B )
A.广大农民的强烈愿望 B.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
C.借鉴苏联的成功经验 D.顺应了时代发展要求
10.到1956年底,全国87.8%的个体农户参加了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91.7%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各种形式的合作社,私营工业户数的99% 和私营商业户数的82.2%实现了公私合营。这些史实标志着( C)
A.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B.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消灭
C.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D.工业落后的面貌得到改变
11.漫画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以夸张的手法、简洁的笔墨、丰富的寓意,展现社会主题, 让人们在幽默中深思。右面的漫画揭示的主题是( B )
A.第一个五年计划 B.“大跃进”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
12.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河南林县人民经过几年苦战,开凿 太行山,引漳河水入境,修建了“人造天河”红旗渠,彻底告别“水缺贵 如油”的历史,创造了“人间奇迹” 。这体现了林县人民( D )
A.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
B.革命英雄主义、国际主义的精神
C.改革创新、开拓进取的精神
D.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36分)
13.【国家安全】(8分)
材料一:为保障新中国开国大典顺利举行,避免和防范国民党空军轰 炸,聂荣臻分析了敌机的性能特点后,向毛泽东提议,将大典的时间 定在“下午3点” ,那时国民党飞机“向北平飞行,都将面对太阳,在空 战中处于不利地位,而且难以在天黑前返回” ;此外,为了防止国民党 军空袭,人民空军部队决定实弹参与阅兵典礼……工兵部队从25日起 对预定的行车路线、故宫、观礼台、天安门广场、正阳门等地进行扫雷检查,并在开国大典前48小时实行戒严管制。此外,周恩来还要求 京津卫戍区、公安总局等单位做好防空和社会方面的控制工作,以防 敌机侵扰和敌特的破坏。
——摘编自贺怀锴、贺雪娇《开国大典的筹备、举行及后续工作》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建军问题并没有被列为重点问题进 行专门研究,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仅仅是作为任务和口号提了出来。朝鲜 战争的爆发,使军事工作又被重新提到了全国工作之首,这客观上为我 军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极好的发展机会。在抗美援朝期间,我军的军费得 到了充分的保障,武器得到迅速更新和统一,并且军队还招收与培养了 一批文化水平较高、具有现代化战争意识和经验的军事骨干。
——摘编自朱之江《论抗美援朝战争对我军现代化建设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党和国家为保障开国大典顺利举行而采取的措 施。(2分)
[答案] ①将大典的时间定在“下午3点” ;②人民空军部队实弹参与阅 兵典礼;③工兵部队对开国大典举行区域进行扫雷检查,并实行戒严 管制;④要求京津卫戍区、公安总局等单位做好防空和社会方面的控 制工作。(答出其中两点即可,2分)
(2)根据材料二,探究抗美援朝对我国国防建设的影响。(4分)
[答案] ①使军队建设受到高度重视;②武器装备水平有了提高;③招 收与培养了一批军事骨干。(答出其中两点即可,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军队与国家安全的 感悟。(2分)
[答案] ①中国军队与国防建设历程充满了曲折和挑战;②一个强大的 国防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的重要保障;③我们应共同努力,为国防 贡献自己的力量;等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
14.【民主与法制】(9分) 材料一:
图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图二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材料二:1954年的宪法全面、规范地确立人民民主原则,还必须遵循 社会主义原则……这部宪法草案的起草,视野是世界的,参考了苏联 和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立宪的经验。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毛泽东年谱》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两次会议所通过的法律文件,并结合所学 知识分别概括两部法律文件的作用。(5分)
[答案] 法律文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 和国宪法》。(2分)
作用: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③二者 都是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法律文件,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 基础。(每点1分,共3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这部宪法的特点。(2分)
[答案] ①确立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②体现了世界视野和历 史视野;③参考苏联和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立宪经验。(答出其中两点 即可,2分)
(3)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法治”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2分)
[答案] ①法律维护公共秩序;②法律维护公共安全;③法律维护正常 的经济秩序;等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
15.【交通建设】(9分)
材料一:1950年初,中共中央和政务院批准了西南军政委员会修建成 渝铁路的计划。成渝铁路从1950年6月15日开工,到1952年7月1日全线 通车,历时两年多,实现了四川人民四十多年的愿望。按照邓小平尊 重技术人才的指导思想,西南铁路工程局留用了旧铁路工程机构中的 全部工程技术人员,并让一些专家和技术人员担任了各级领导职务。
为了节约成本,对解放前已建成的路基和桥洞等尽量利用,所需建材 尽量使用沿线所产石料。铁路修建过程中,前后共计投入军工28 646
人,失业工人18 981人,民工70 177人。还有很多农民不计报酬, 自 带干粮, 自备工具,支援铁路建设,129万根枕木,也是沿线群众在极 短时间内备齐并送达工地的。
——摘编自俞荣新《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
材料二:为修建武汉长江大桥,国家于1950年和1953年先后组建中铁 大桥院和中铁大桥局前身,分别负责大桥的设计和建造。在苏联专家 的帮助下,我国不仅建成了武汉长江大桥,还系统掌握了跨江大桥建 造技术。以武汉长江大桥为种子,“武汉造桥天团”茁壮成长、开枝散 叶,一步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60多年里,中铁大桥局、中交二航 局、中铁大桥院、中铁十一局、中建三局等企业成立,形成了设计、 施工、钢材等全系列建桥产业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成渝铁路建设的特点。(4分)
[答案] ①党和政府主导;②军民共建;③人民群众大力支持;④建设 耗时(工期)短;⑤充分利用旧有资源,就地取材,提高效率;等等。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4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武汉造桥天团”发展壮大的原因。 (3分)
[答案] ①党和政府的支持;②苏联专家的帮助;③中国科技创新能力 的不断发展。(每点1分,共3分)
(3)交通的发展见证了我国不平凡的发展历程。结合上述材料和生活 经历,谈谈你有哪些感悟。(2分)
[答案] ①交通运输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大向强的历史性转变;②交通 建设上的壮举,给予中国人勇往直前的信心和动力;③交通建设取得 的成就让每个中国人骄傲与自豪;等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
16.【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10分)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土地政策(或土地路线)。
时期 土地政策
人民解放 战争时期 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 地法大纲》,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按农村人口 平均分配土地
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 立初期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 法》,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注重保护富农经济,同 时分给地主一份土地,让他们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材料二:为什么在过去的土地改革中我们曾经允许农民征收富农多余 的土地财产,而我们现在又主张在今后的土地改革中保存富农经济呢? 这主要的是因为现在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形势已经根本不同……全国各 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革命大团结,已经在 政治上和组织上形成,富农的政治态度,一般地也比以前有了改变,
如果人民政府实行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一般地是能够争取富农中立 的,并且能够更好地保护中农,去除农民在发展生产中某些不必要的 顾虑……在目前的形势下……采取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是比较地 对于克服当前财政经济方面的困难,对于我们的国家和人民有利些。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根据上述材料,围绕“土地政策” , 自拟标题,运用中国现代史相关史 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10分)
[答案] (示例)观点:政策的制定与调整要符合具体的实际情况。
论述:1947年,解放战争的胜负还没有确定,争取解放战争的胜利,是全国人民最高的利益,正是在这种时候,中国共产党颁布了《中国 土地法大纲》,没收地主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 配土地,从而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 战,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新中国成立之 初,全国人民的基本任务是进行经济建设,为了恢复与发展社会经济, 在土地改革中采取了保存富农经济的措施,这样有利于更好地保护中农,孤立地主阶级,减少土地改革中的阻力。到1952年底,除部分民 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广大农民分到了土地和 大量农具,真正获得解放,从而更有利于发展生产。
综上所述,任何政策的制定与调整,都要从实际出发,保证其有效实 施。(10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八下历史1 、 2单元测试03
(建议用时: 60分钟 满分: 60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它彻底结束了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所形成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让世界人民第一次看到一个独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屹立于世界 民族国家之林。材料评述的是( A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D.土地改革完成
2.为参加开国大典,很多人天未亮就要起床,列队步行走好几个小时 才到前门,在前门席地而坐,等到下午两点才被安排进入会场,午饭 是馒头凉水,虽然“旅途”这样艰苦,但前来的群众却特别多。这主要 反映了人民( A )
A.热切盼望新中国成立 B.积极参与国家建设
C.成为国家的主人 D.对社会主义的肯定
3.下列图片是抗美援朝时期的两幅宣传画。两幅宣传画共同反映出
( C )
《抗美援朝,救邻自救》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A.朝鲜维护统一的正义性 B. 中美双方实力对比悬殊
C.中国出兵朝鲜的必要性 D.人民群众对战争的支持
4.英国牛津大学战略学家罗伯特·奥内尔在《和钢铁较量的意志——清长之战》中写道:“中国从他们的胜利中一跃成为一个不能再被人轻视 的世界大国——如果中国人没有于1950年11月在清长战场稳执牛耳,
此后的世界历史进程就一定不一样。”其意在强调这次战争( D )
A.捍卫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B.改变了中国的落后面貌
C.增强了中国的军事实力 D.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5.1950年土地改革后,辽宁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1 000多亩盐碱地变为良田,种上了花生和棉花。由 此可见,土地改革( A )
A.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推动了农业机械化生产
C.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 D.完成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6.右面是1951年华美画片出版社出版的一幅漫画,描绘了曾经吃不饱 的中国农民,家中囤满了粮食。该漫画最合适的标题是( A )
A.土地改革,农民生活好
B.多快好省,力争上游
C.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D.人民公社好
7.到1957年底,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56项工
程已开工的达135个,其中建成或部分建成投产的达68个。钢材的自给 率达86% ,机械设备的自给率达60%以上。这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
( D )
A.改变了我国的工业布局 B.培养了大批工业化建设人才
C.完善了工业体系的框架 D.建立了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8.有学者说,1954年宪法“既不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那样,也不是一部‘完全,的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这是因为该宪法 ( D )
A.修正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基本原则
B.缺乏政治体制上的创新
C.坚持对私营工商业经济的保护
D.体现了社会转型过渡
9.1951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了第一次互助合作会议,讨论通过了《中 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并于12月发给各地 党委试行。此后,各地党委加强了领导,使农业互助合作运动取得了 较大的发展。由此可见,推动合作化运动发展的原因是( B )
A.广大农民的强烈愿望 B.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
C.借鉴苏联的成功经验 D.顺应了时代发展要求
10.到1956年底,全国87.8%的个体农户参加了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91.7%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各种形式的合作社,私营工业户数的99% 和私营商业户数的82.2%实现了公私合营。这些史实标志着( C)
A.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B.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消灭
C.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D.工业落后的面貌得到改变
11.漫画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以夸张的手法、简洁的笔墨、丰富的寓意,展现社会主题, 让人们在幽默中深思。右面的漫画揭示的主题是( B )
A.第一个五年计划 B.“大跃进”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
12.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河南林县人民经过几年苦战,开凿 太行山,引漳河水入境,修建了“人造天河”红旗渠,彻底告别“水缺贵 如油”的历史,创造了“人间奇迹” 。这体现了林县人民( D )
A.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
B.革命英雄主义、国际主义的精神
C.改革创新、开拓进取的精神
D.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36分)
13.【国家安全】(8分)
材料一:为保障新中国开国大典顺利举行,避免和防范国民党空军轰 炸,聂荣臻分析了敌机的性能特点后,向毛泽东提议,将大典的时间 定在“下午3点” ,那时国民党飞机“向北平飞行,都将面对太阳,在空 战中处于不利地位,而且难以在天黑前返回” ;此外,为了防止国民党 军空袭,人民空军部队决定实弹参与阅兵典礼……工兵部队从25日起 对预定的行车路线、故宫、观礼台、天安门广场、正阳门等地进行扫雷检查,并在开国大典前48小时实行戒严管制。此外,周恩来还要求 京津卫戍区、公安总局等单位做好防空和社会方面的控制工作,以防 敌机侵扰和敌特的破坏。
——摘编自贺怀锴、贺雪娇《开国大典的筹备、举行及后续工作》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建军问题并没有被列为重点问题进 行专门研究,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仅仅是作为任务和口号提了出来。朝鲜 战争的爆发,使军事工作又被重新提到了全国工作之首,这客观上为我 军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极好的发展机会。在抗美援朝期间,我军的军费得 到了充分的保障,武器得到迅速更新和统一,并且军队还招收与培养了 一批文化水平较高、具有现代化战争意识和经验的军事骨干。
——摘编自朱之江《论抗美援朝战争对我军现代化建设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党和国家为保障开国大典顺利举行而采取的措 施。(2分)
[答案] ①将大典的时间定在“下午3点” ;②人民空军部队实弹参与阅 兵典礼;③工兵部队对开国大典举行区域进行扫雷检查,并实行戒严 管制;④要求京津卫戍区、公安总局等单位做好防空和社会方面的控 制工作。(答出其中两点即可,2分)
(2)根据材料二,探究抗美援朝对我国国防建设的影响。(4分)
[答案] ①使军队建设受到高度重视;②武器装备水平有了提高;③招 收与培养了一批军事骨干。(答出其中两点即可,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军队与国家安全的 感悟。(2分)
[答案] ①中国军队与国防建设历程充满了曲折和挑战;②一个强大的 国防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的重要保障;③我们应共同努力,为国防 贡献自己的力量;等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
14.【民主与法制】(9分) 材料一:
图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图二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材料二:1954年的宪法全面、规范地确立人民民主原则,还必须遵循 社会主义原则……这部宪法草案的起草,视野是世界的,参考了苏联 和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立宪的经验。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毛泽东年谱》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两次会议所通过的法律文件,并结合所学 知识分别概括两部法律文件的作用。(5分)
[答案] 法律文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 和国宪法》。(2分)
作用: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③二者 都是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法律文件,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 基础。(每点1分,共3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这部宪法的特点。(2分)
[答案] ①确立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②体现了世界视野和历 史视野;③参考苏联和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立宪经验。(答出其中两点 即可,2分)
(3)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法治”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2分)
[答案] ①法律维护公共秩序;②法律维护公共安全;③法律维护正常 的经济秩序;等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
15.【交通建设】(9分)
材料一:1950年初,中共中央和政务院批准了西南军政委员会修建成 渝铁路的计划。成渝铁路从1950年6月15日开工,到1952年7月1日全线 通车,历时两年多,实现了四川人民四十多年的愿望。按照邓小平尊 重技术人才的指导思想,西南铁路工程局留用了旧铁路工程机构中的 全部工程技术人员,并让一些专家和技术人员担任了各级领导职务。
为了节约成本,对解放前已建成的路基和桥洞等尽量利用,所需建材 尽量使用沿线所产石料。铁路修建过程中,前后共计投入军工28 646
人,失业工人18 981人,民工70 177人。还有很多农民不计报酬, 自 带干粮, 自备工具,支援铁路建设,129万根枕木,也是沿线群众在极 短时间内备齐并送达工地的。
——摘编自俞荣新《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
材料二:为修建武汉长江大桥,国家于1950年和1953年先后组建中铁 大桥院和中铁大桥局前身,分别负责大桥的设计和建造。在苏联专家 的帮助下,我国不仅建成了武汉长江大桥,还系统掌握了跨江大桥建 造技术。以武汉长江大桥为种子,“武汉造桥天团”茁壮成长、开枝散 叶,一步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60多年里,中铁大桥局、中交二航 局、中铁大桥院、中铁十一局、中建三局等企业成立,形成了设计、 施工、钢材等全系列建桥产业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成渝铁路建设的特点。(4分)
[答案] ①党和政府主导;②军民共建;③人民群众大力支持;④建设 耗时(工期)短;⑤充分利用旧有资源,就地取材,提高效率;等等。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4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武汉造桥天团”发展壮大的原因。 (3分)
[答案] ①党和政府的支持;②苏联专家的帮助;③中国科技创新能力 的不断发展。(每点1分,共3分)
(3)交通的发展见证了我国不平凡的发展历程。结合上述材料和生活 经历,谈谈你有哪些感悟。(2分)
[答案] ①交通运输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大向强的历史性转变;②交通 建设上的壮举,给予中国人勇往直前的信心和动力;③交通建设取得 的成就让每个中国人骄傲与自豪;等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
16.【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10分)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土地政策(或土地路线)。
时期 土地政策
人民解放 战争时期 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 地法大纲》,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按农村人口 平均分配土地
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 立初期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 法》,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注重保护富农经济,同 时分给地主一份土地,让他们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材料二:为什么在过去的土地改革中我们曾经允许农民征收富农多余 的土地财产,而我们现在又主张在今后的土地改革中保存富农经济呢? 这主要的是因为现在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形势已经根本不同……全国各 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革命大团结,已经在 政治上和组织上形成,富农的政治态度,一般地也比以前有了改变,
如果人民政府实行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一般地是能够争取富农中立 的,并且能够更好地保护中农,去除农民在发展生产中某些不必要的 顾虑……在目前的形势下……采取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是比较地 对于克服当前财政经济方面的困难,对于我们的国家和人民有利些。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根据上述材料,围绕“土地政策” , 自拟标题,运用中国现代史相关史 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10分)
[答案] (示例)观点:政策的制定与调整要符合具体的实际情况。
论述:1947年,解放战争的胜负还没有确定,争取解放战争的胜利,是全国人民最高的利益,正是在这种时候,中国共产党颁布了《中国 土地法大纲》,没收地主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 配土地,从而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 战,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新中国成立之 初,全国人民的基本任务是进行经济建设,为了恢复与发展社会经济, 在土地改革中采取了保存富农经济的措施,这样有利于更好地保护中农,孤立地主阶级,减少土地改革中的阻力。到1952年底,除部分民 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广大农民分到了土地和 大量农具,真正获得解放,从而更有利于发展生产。
综上所述,任何政策的制定与调整,都要从实际出发,保证其有效实 施。(10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6张PPT)
统编八下历史
同步精品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统编版八下历史 阶段性检测讲解课件
八下历史1、2单元测试03
范围:(1、2单元)
(建议用时:60分钟 满分:60分)
(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它彻底结束了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所形成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让世界人民第一次看到一个独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屹立于世界
民族国家之林。材料评述的是( )
A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西藏和平解放
C.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D. 土地改革完成
2.为参加开国大典,很多人天未亮就要起床,列队步行走好几个小时
才到前门,在前门席地而坐,等到下午两点才被安排进入会场,午饭
是馒头凉水,虽然“旅途”这样艰苦,但前来的群众却特别多。这主要
反映了人民( )
A
A. 热切盼望新中国成立 B. 积极参与国家建设
C. 成为国家的主人 D. 对社会主义的肯定
3.下列图片是抗美援朝时期的两幅宣传画。两幅宣传画共同反映出
( )
C
《抗美援朝,救邻自救》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A. 朝鲜维护统一的正义性 B. 中美双方实力对比悬殊
C. 中国出兵朝鲜的必要性 D. 人民群众对战争的支持
4.英国牛津大学战略学家罗伯特·奥内尔在《和钢铁较量的意志——清
长之战》中写道:“中国从他们的胜利中一跃成为一个不能再被人轻视
的世界大国——如果中国人没有于1950年11月在清长战场稳执牛耳,
此后的世界历史进程就一定不一样。”其意在强调这次战争( )
D
A. 捍卫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B. 改变了中国的落后面貌
C. 增强了中国的军事实力 D.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5.1950年土地改革后,辽宁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
停地拉土垫地,把1 000多亩盐碱地变为良田,种上了花生和棉花。由
此可见,土地改革( )
A
A. 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 推动了农业机械化生产
C. 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 D. 完成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6.右面是1951年华美画片出版社出版的一幅漫画,描绘了曾经吃不饱
的中国农民,家中囤满了粮食。该漫画最合适的标题是( )
A
A. 土地改革,农民生活好
B. 多快好省,力争上游
C.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D. 人民公社好
7.到1957年底,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56项工
程已开工的达135个,其中建成或部分建成投产的达68个。钢材的自给
率达86%,机械设备的自给率达60%以上。这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
( )
D
A. 改变了我国的工业布局 B. 培养了大批工业化建设人才
C. 完善了工业体系的框架 D. 建立了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8.有学者说,1954年宪法“既不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那样,也不是一部‘完全’的社会主义类型宪法”。这是因为该宪法
( )
D
A. 修正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基本原则
B. 缺乏政治体制上的创新
C. 坚持对私营工商业经济的保护
D. 体现了社会转型过渡
9.1951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了第一次互助合作会议,讨论通过了《中
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并于12月发给各地
党委试行。此后,各地党委加强了领导,使农业互助合作运动取得了
较大的发展。由此可见,推动合作化运动发展的原因是( )
B
A. 广大农民的强烈愿望 B. 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
C. 借鉴苏联的成功经验 D. 顺应了时代发展要求
10.到1956年底,全国87.8%的个体农户参加了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91.7%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各种形式的合作社,私营工业户数的99%
和私营商业户数的82.2%实现了公私合营。这些史实标志着( )
C
A.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B. 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消灭
C.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D. 工业落后的面貌得到改变
肥料堆积比山高,
秋后变成金粮山
11.漫画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以夸张
的手法、简洁的笔墨、丰富的寓意,展现社会主题,
让人们在幽默中深思。右面的漫画揭示的主题是
( )
B
A. 第一个五年计划 B. “大跃进”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文化大革命”
12.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河南林县人民经过几年苦战,开凿
太行山,引漳河水入境,修建了“人造天河”红旗渠,彻底告别“水缺贵
如油”的历史,创造了“人间奇迹”。这体现了林县人民( )
D
A.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
B. 革命英雄主义、国际主义的精神
C. 改革创新、开拓进取的精神
D. 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36分)
13.【国家安全】(8分)
材料一:为保障新中国开国大典顺利举行,避免和防范国民党空军轰
炸,聂荣臻分析了敌机的性能特点后,向毛泽东提议,将大典的时间
定在“下午3点”,那时国民党飞机“向北平飞行,都将面对太阳,在空
战中处于不利地位,而且难以在天黑前返回”;此外,为了防止国民党
军空袭,人民空军部队决定实弹参与阅兵典礼……工兵部队从25日起
对预定的行车路线、故宫、观礼台、天安门广场、正阳门等地进行扫
雷检查,并在开国大典前48小时实行戒严管制。此外,周恩来还要求
京津卫戍区、公安总局等单位做好防空和社会方面的控制工作,以防
敌机侵扰和敌特的破坏。
——摘编自贺怀锴、贺雪娇《开国大典的筹备、举行及后续工作》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建军问题并没有被列为重点问题进
行专门研究,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仅仅是作为任务和口号提了出来。朝鲜
战争的爆发,使军事工作又被重新提到了全国工作之首,这客观上为我
军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极好的发展机会。在抗美援朝期间,我军的军费得
到了充分的保障,武器得到迅速更新和统一,并且军队还招收与培养了
一批文化水平较高、具有现代化战争意识和经验的军事骨干。
——摘编自朱之江《论抗美援朝战争对我军现代化建设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党和国家为保障开国大典顺利举行而采取的措
施。(2分)
[答案] ①将大典的时间定在“下午3点”;②人民空军部队实弹参与阅
兵典礼;③工兵部队对开国大典举行区域进行扫雷检查,并实行戒严
管制;④要求京津卫戍区、公安总局等单位做好防空和社会方面的控
制工作。(答出其中两点即可,2分)
(2)根据材料二,探究抗美援朝对我国国防建设的影响。(4分)
[答案] ①使军队建设受到高度重视;②武器装备水平有了提高;③招
收与培养了一批军事骨干。(答出其中两点即可,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军队与国家安全的
感悟。(2分)
[答案] ①中国军队与国防建设历程充满了曲折和挑战;②一个强大的
国防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的重要保障;③我们应共同努力,为国防
贡献自己的力量;等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
14.【民主与法制】(9分)
材料一:
图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
届全体会议
图二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
一次会议
材料二:1954年的宪法全面、规范地确立人民民主原则,还必须遵循
社会主义原则……这部宪法草案的起草,视野是世界的,参考了苏联
和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立宪的经验。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毛泽东年谱》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两次会议所通过的法律文件,并结合所学
知识分别概括两部法律文件的作用。(5分)
[答案] 法律文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
和国宪法》。(2分)
作用: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③二者
都是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法律文件,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
基础。(每点1分,共3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这部宪法的特点。(2分)
[答案] ①确立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②体现了世界视野和历
史视野;③参考苏联和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立宪经验。(答出其中两点
即可,2分)
(3)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法治”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2分)
[答案] ①法律维护公共秩序;②法律维护公共安全;③法律维护正常
的经济秩序;等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
15.【交通建设】(9分)
材料一:1950年初,中共中央和政务院批准了西南军政委员会修建成
渝铁路的计划。成渝铁路从1950年6月15日开工,到1952年7月1日全线
通车,历时两年多,实现了四川人民四十多年的愿望。按照邓小平尊
重技术人才的指导思想,西南铁路工程局留用了旧铁路工程机构中的
全部工程技术人员,并让一些专家和技术人员担任了各级领导职务。
为了节约成本,对解放前已建成的路基和桥洞等尽量利用,所需建材
尽量使用沿线所产石料。铁路修建过程中,前后共计投入军工28 646
人,失业工人18 981人,民工70 177人。还有很多农民不计报酬,自
带干粮,自备工具,支援铁路建设,129万根枕木,也是沿线群众在极
短时间内备齐并送达工地的。
——摘编自俞荣新《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
材料二:为修建武汉长江大桥,国家于1950年和1953年先后组建中铁
大桥院和中铁大桥局前身,分别负责大桥的设计和建造。在苏联专家
的帮助下,我国不仅建成了武汉长江大桥,还系统掌握了跨江大桥建
造技术。以武汉长江大桥为种子,“武汉造桥天团”茁壮成长、开枝散
叶,一步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60多年里,中铁大桥局、中交二航
局、中铁大桥院、中铁十一局、中建三局等企业成立,形成了设计、
施工、钢材等全系列建桥产业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成渝铁路建设的特点。(4分)
[答案] ①党和政府主导;②军民共建;③人民群众大力支持;④建设
耗时(工期)短;⑤充分利用旧有资源,就地取材,提高效率;等等。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4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武汉造桥天团”发展壮大的原因。
(3分)
[答案] ①党和政府的支持;②苏联专家的帮助;③中国科技创新能力
的不断发展。(每点1分,共3分)
(3)交通的发展见证了我国不平凡的发展历程。结合上述材料和生活
经历,谈谈你有哪些感悟。(2分)
[答案] ①交通运输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大向强的历史性转变;②交通
建设上的壮举,给予中国人勇往直前的信心和动力;③交通建设取得
的成就让每个中国人骄傲与自豪;等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
16.【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10分)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土地政策(或土地路线)。
时期 土地政策
人民解放 战争时期 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
地法大纲》,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按农村人口
平均分配土地
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 立初期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
法》,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注重保护富农经济,同
时分给地主一份土地,让他们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材料二:为什么在过去的土地改革中我们曾经允许农民征收富农多余
的土地财产,而我们现在又主张在今后的土地改革中保存富农经济呢?
这主要的是因为现在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形势已经根本不同……全国各
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革命大团结,已经在
政治上和组织上形成,富农的政治态度,一般地也比以前有了改变,
如果人民政府实行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一般地是能够争取富农中立
的,并且能够更好地保护中农,去除农民在发展生产中某些不必要的
顾虑……在目前的形势下……采取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是比较地
对于克服当前财政经济方面的困难,对于我们的国家和人民有利些。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根据上述材料,围绕“土地政策”,自拟标题,运用中国现代史相关史
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10分)
[答案] (示例)观点:政策的制定与调整要符合具体的实际情况。
论述:1947年,解放战争的胜负还没有确定,争取解放战争的胜利,
是全国人民最高的利益,正是在这种时候,中国共产党颁布了《中国
土地法大纲》,没收地主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
配土地,从而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
战,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新中国成立之
初,全国人民的基本任务是进行经济建设,为了恢复与发展社会经济,
在土地改革中采取了保存富农经济的措施,这样有利于更好地保护中
农,孤立地主阶级,减少土地改革中的阻力。到1952年底,除部分民
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广大农民分到了土地和
大量农具,真正获得解放,从而更有利于发展生产。
综上所述,任何政策的制定与调整,都要从实际出发,保证其有效实
施。(10分)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