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地理试题
时 间:75分钟 满 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本部分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据淮安市统计局2016年3月30日发布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淮安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5年末户籍总人口564.45万,比上年增长0.8%;2015年末常住人口487.20万,比上年增长0.4%;常住人口出生率11.5‰,死亡率7.51‰。据此回答1~4题。
1.淮安市2015年常住人口
A.较2014年大幅度增长 B.较2014年小幅度减少
C.自然增长率是3.99‰ D.自然增长率是19.01‰
2.淮安市2015年末常住总人口与户籍总人口存在差异,主要是因为
A.经济原因,流出人口多于流入人口 B.政治原因,流出人口少于流入人口
C.自然原因,流出人口多于流入人口 D.社会原因,流出人口少于流入人口
3.目前,淮安市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A.原始型 B.传统型 C.过渡型 D.现代型
4.淮安市已经实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主要原因不是
A.人口生育率过低 B.劳动力比较紧缺
C.男女性别比失衡 D.人口老龄化严重
图1是“青海省最近四次人口普查出生人口性别比及出生的男性和女性人口数情况”。读图回答5~6题。
5.从图中可以看出,青海省1982年以来
A.出生的男性逐年下降 B.出生的女性逐年下降
C.性别比呈上升趋势 D.出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6.下列措施中,不能缓解青海省人口性别比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过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高的是
A.鼓励男性劳力外出打工 B.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和体系
C.提高胎儿性别鉴定技术 D.转变重男轻女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的传统观念
图2是“四川省部分地区的城市分布情况”。读图回答7~8题。
7.有关图中城市服务范围与服务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江市的服务范围较成都市小
B.汶川县提供的服务种类较绵阳市多
C.成都市与绵阳市的服务范围不可能重叠
D.汶川县和北川县城市服务功能完全相同
8.图示区域
①城市等级越高,其数量越多
②城市等级越高,其数量越少
③城市等级越低,城市间的平均距离越远
④城市等级越低,城市间的平均距离越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图3是“某市2015年人口迁移及从业人员构成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9.下列关于该市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量人口迁入该市是因为该市农业发达
B.迁入人口中女性多于男性可能与该市产业结构有关
C.该市外来人口数量远远超过本地人口数量
D.迁入人口对该市婚姻生育等社会问题不会产生影响
10.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可能有
①缓解了劳动力短缺的状况 ②促进了该市的经济发展
③加快了该市的老龄化进程 ④加重了该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图4是“清真寺和佛塔景观图”,读图回答第11题。
11.两幅图中的建筑景观存在明显差异,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自然条件 B.建筑技术 C.经济水平 D.地域文化
图5是“某市生态功能区规划图”。读图回答12~13题。
12.影响A、B两区域生态功能差异的
主导因素是
A.气候 B.地形
C.水源 D.植被
13.2016年至2030年间,该市将逐渐
由人口净迁出区转为人口净迁入区,
其最主要原因是
A.长江航运能力增强
B.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C.环境人口容量不断上升
D.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
读图6,回答14~15题。
14.关于本区城镇分布的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均分布在油田附近 B.多分布在河流沿岸
C.多分布在绿洲地区 D.多分布在山麓地带
15.图示区域环境承载力较低,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是
A.矿产资源 B.政府政策 C.水资源 D.科学技术
图7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一个地区的城市聚落分布进行模式化处理得出的图像”, a、b、c、d分别代表不同等级的城市,甲区域分布着若干乡村
聚落。读图回答16~17题。
16.甲区域居民去附近城市寻求服务,到达频率最高的城市是
A.u B.v C.s D.t
17.r城是s城的卫星城,建设卫星城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中心城市的城市等级
B.增大中心城市的用地规模
C.扩大中心城市的服务范围
D.减轻中心城市的人口压力
图8是“香港土地利用类型示意图”,a、b、c、d表示高级住宅区、商业中心区、低级住宅区、工业区等功能区。读图回答18~20题。
18.图中表示工业区的是
A.a B.b C.c D.d
19.对香港城市功能区的形成影响最大的两大因素是
①地租水平 ②气候类型 ③收入差异 ④宗教信仰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20.制作香港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优先采用的地理
信息技术是
①遥感(RS) ②全球定位系统(GPS)
③数字地球 ④地理信息系统(GIS)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图9是“江苏、安徽两省部分统计资料”。
读图回答21~22题。
21.江苏人口合理容量比安徽大,其原因
主要是江苏
A.人口多 B.面积大
C.经济发达 D.消费水平高
22.两省之间经济要素流动频繁。其中主要
从江苏向安徽流动的是
A.廉价劳动力 B.矿产资源
C.淡水资源 D.工业产品
图10是“某城市空间结构图”。读图回答23~24题。
23.该城市的空间结构模式为
A.扇形模式 B.同心圆模式 C.多核心模式 D.田园城市模式
2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①③两地土地租金最高 B.④地宜布局钢铁工业
C.②地可以建高级住宅区 D.⑤地宜布局大型超市
图11是“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25~26题。
25.图12中最能正确反映图11中从M到N一线地租变化情况的是
26.对图示区域人口空间分布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A.水源 B.地形 C.交通 D.矿产
图13是“甲、乙、丙、丁四国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27~28题。
27.衡量一个国家城市化水平的最主要标志是
A.城市数目 B.城市人口规模 C.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D.城市用地规模
28.与乙、丙、丁三国相比,甲国城市化
A.起步晚、水平高、发展速度快 B.起步早、水平高、发展速度快
C.起步晚、水平高、发展速度慢 D.起步早、水平高、发展速度慢
图14是“江苏省2000年和2015年人口年龄结构图”。
读图回答29~30题。
29.关于江苏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0~14岁人口比例上升
B.15~64岁人口比例上升
C.65岁以上人口比例下降
D.人口年龄结构趋于年轻
30.根据江苏省人口发展状况,今后应
A.不断提高人口增长总量 B.加大自然资源开发力度
C.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D.大力提高农业人口比重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确与错误,正确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选“A”,错误的选“B”。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本部分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31.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只受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
32.发展中国家可通过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缓解人口增长快的状况。
33.人口迁移促进了种族、民族的融合和经济、文化的交流。
34.当代人口城市化的发展主流,已从发展中国家转移到发达国家。
35.人们通常用人口合理容量来衡量环境承载力的大小。
36.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是各类城市所共有的功能区,它们之间有明确界线。
37.在发展中国家之间,城市化水平存在着较大差异。
38.不断提高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水平,会增大我国环境人口容量。
39.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住宅用地。
40.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可对电力、电信等城市基础设施进行有效管理。
三、综合题: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本部分共3小题,共30分)。
41.图15是“2015年世界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比较图”,图16是“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据图15分析,各大洲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人口负增长的是 。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差异最小的是 率。(出生、死亡或自然增长)
(3)图16第①阶段人口增长的主要特征是:人口规模 ,且波动较 。(大或小)
(4)目前,处于图16第②阶段的国家,其主要的人口问题有 、 。
(5)欧洲意大利、瑞典等国家人口老龄化严重,其直接影响有 、 、 。
42.图17是“某城市功能分区简图”,该地盛行西北风。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距离中心商务区最近的是 。
(2)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最适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 。
(3)图中古城位于河流沿岸,其形成的有利条件有 、 。
(4)在图中位置布局工业区的原因有 、 、 。
(5)城市通风廊道是指把郊 ( http: / / www.21cnjy.com )外的风引进城区吹散污染物的风道。该城最适合作为通风廊道的是城区 的绿化带。(东北部、西北部、东南部或西南部)
(6)该城外围有风景区、绿化带、丘陵等,在生态维护的同时,可主要发展 业和 业。
4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江苏城镇空间结构将来大致呈现“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带两轴,三圈一极”的特征(沿江城市带、沿海城镇轴和沿东陇海城镇轴,南京都市圈、徐州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和淮安增长极),以强化城镇空间集聚效应。
材料二:图18是“2011年江苏城 ( http: / / www.21cnjy.com )镇化水平分布和空间结构规划示意图”,图19是“江苏不同地区城镇化水平变化图”。 图20中的箭头a和b表示江苏省省内的人口流动和产业转移的方向。
(1)江苏省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布的差异是 ,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2)1998~2010间,苏北城镇化速度较苏南城镇化速度 。
(3)图20中,表示江苏省省内人口流动方向的箭头是 。
(4)江苏城市化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城市问题有 、 。
(5)结合图、文材料分析,有利于淮安城市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有 。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选项 C A D B C C A D B D D B B A C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选项 A D D C D C D A C B D C D B C
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选项 B A A B B B A B A A
三、综合题:共30分。
41.(本小题共10分,每空1分)
(1)非洲 欧洲
(2)死亡
(3)小 大
(4)人口出生率高;人口增长快;少年儿童人口比重过大(任意答2点得2分)
(5)劳动力短缺;社会赡养费用上升;政府财政压力增大;青壮年负担过重;国防兵源不足(任意答3点得3分)
42.(本小题共10分,每空1分)
(1)丙
(2)甲
(3)河流为城市提供水源(供水方便) 水运便利
(4)在城市外围,位于城区主导风向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下风向、河流的下游,对城区污染小;靠近主要道路、河流,交通便利;位于城市外围,土地租金相对较低;靠近城区,接近消费市场;靠近河流,用水方便。(任意答3点得3分)
(5)西北部
(6)生态旅游 生态农(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43.(本小题共10分)
(1)由南向北逐步降低(南高北低)(1分)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1分)
(2)慢(1分)
(3)a(1分)
(4)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社会治安压力增大)(任意答2点得4分)
(5)交通较便利;区域政治中心;承接外来产业;政府政策支持(任意答1点得2分。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图1
114
男
女
性别比
1982
1990
2000
2010
年份
112
110
108
106
104
102
100
性别比
人口数
90000
75000
60000
45000
30000
15000
0
图2
☉
☉
☉
☉
☉
☉
☉
☉
☉
◎
成都市
内江市
绵阳市
汶川县
北川县
◎
☉
省会
地级市
县
图
例
图3
甲 2015年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
45-59
≥60
30-44
15-29
0-14
年龄(岁)
女
男
10
10
20
20
30
40
30
40
(104人)
(104人)
乙 2015年从业人员构成
清真寺
佛塔
图4
图5
图6
图7
湾
维
多
利
亚
湾
九
龙
利用带
混
合
土
地
利
用
带
混合土地
图例
a
b
c
d
图8
(千万人) (万km2) (千亿元)
图9
图10
①
②
③
④
⑤
主导风向
图11
M
N
等高线
图 例
城区
中心城区
公路
河流
M
M
M
M
N
N
N
图12
A
B
C
D
N
图13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2010(年)
0
20
40
60
80
100
城市人口比重(%)
图14
2000年
2015年
0
大洋洲
10
20
30
40
(‰)
世界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非洲
北美洲
拉丁美洲
亚洲
欧洲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图15
图16
②
①
③
④
图17
图18
苏
北
苏
中
苏
南
a
b
图20
图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