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形成性评价(五)(第五单元)
(7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措施就是,将印度的棉织品介绍给欧洲。1619—1625年,运往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纺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这一材料主要说明( )
A.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
B.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
C.市场需求刺激技术革命
D.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
2.如表所示为1838—1856年英国纺织行业用工变化情况(单位:%),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13岁以下儿童 13—18岁少年 13岁以上女工 18岁以上男工
1838 5.9 16.1 55.2 22.8
1850 6.1 11.5 55.9 26.5
1856 6.6 10.6 67.0 15.8
A.机器生产的推广 B.资本主义的萌芽
C.劳动报酬的低廉 D.剥削程度的加深
【补偿训练】
以下是 1873—1913 年英国工业生产情况统计表。据此可以反映工业革命中的英国( )
项目 1873年 1883年 1893年 1903年 1913年
工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 40 40 41 43 —
铁产量(千吨) 6 671 8 666 7 089 9 078 10 425
粗钢产量(千吨) 582 2 040 2 997 5 115 7 787
煤炭产量(百万吨) 130 166 167 234 292
A.工业部门在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
B.新兴工业部门发展较快
C.“世界工厂”地位开始衰落
D.钢和铁的产量持续增长
3.(2024·广西适应性测试)1829年,《利物浦水星报》刊登雨山桥实验的比赛广告,该比赛的目的是决定新建的铁路采用哪种动力。比赛吸引了10 000-15 000人参加,从哲学教授到机修工都参与其中,有人发明了“手动车”,有人发明了“轮足机”(如下图所示)。这反映了当时( )
A.畜力仍是动力的主要来源
B.民众对技术创新充满热情
C.群众性体育运动的兴起
D.机械力与畜力难以兼容
4.(2024·张家港高一检测)1866年,西门子发明了世界第一台直流发电机,首次把机械能转换成为电能。此后,有轨电车、无轨电车、电梯、电气火车等相继研发并投入市场。材料主要说明( )
A.德国成为科技革命的中心
B.英国丧失工业优势地位
C.科技创新与生产紧密结合
D.技术进步推动科学产生
5.(2024·连云港高一检测)1600年东印度公司成立,英国女王颁发特许状,公司拥有贸易垄断权。1813年英国议会通过《特权法案》,取消东印度公司的贸易垄断权。这一变化表明,当时英国( )
A.通过立法主宰殖民活动
B.逐步放松对外殖民侵略
C.自由资本主义思想兴起
D.垄断资本主义遭到抛弃
6.(2023·湖北选择考)19世纪后期,从希腊神庙到拜占庭教堂的所有建筑风格,法国都有人模仿。“思想纯正”的建筑师们长期拒绝利用钢铁和钢筋混凝土等新工业材料,认为以埃菲尔为代表的这些人“不能妄称可以创造美”,尤其对1889年万国博览会之际出现的那座铁塔感到愤慨。这说明( )
A.技术进步改变民众生活
B.工业文明孕育艺术创新
C.启蒙运动影响设计理念
D.建筑风格固守历史传统
7.17世纪,在荷兰政府的支持下,一些大商人成立了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的贸易公司;19世纪末,美国等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大企业采取各种方式,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了垄断组织。这些经济组织的建立( )
A.都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B.都促进了科技与生产的紧密结合
C.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
D.都是国家干预经济的必然结果
8.据统计,1811年英国手工织布机有20万台,机械织布机仅2 400台左右;1845年前后,手工织布机减少为6万台,机械织布机增至22.5万台。这可以用于说明英国( )
A.工厂制度的推广 B.劳动力需求减少
C.产业结构的调整 D.垄断组织的形成
9.如图是1841年和1877年英国就业人口结构的变化示意图,它反映出英国( )
A.城市化进程在逐渐加快
B.世界工厂地位日益凸显
C.社会贫富分化不断加剧
D.国民经济结构日趋合理
10.(2024·淮安高一检测)下表三位19世纪的思想家都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提出建立合作、平等、和谐的理想社会,并为建立理想社会做出一些尝试。由此得出,他们( )
人物 国家 尝试
圣西门 法国 上书拿破仑
傅立叶 法国 期待富人投资
欧文 英国 自己出资进行试验
A.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B.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的正确途径
C.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D.吸取欧洲工人运动失败的教训
11.(2023·山东等级考)19世纪后期,用变异和自然选择揭示生物界演化规律的《物种起源》与用经济力量和经济学原理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秘密的《资本论》,在哲学、神学和社会政治学说中引起巨大震荡。这是因为二者都( )
A.总结了工业社会的发展规律
B.推动了科学革命的深入发展
C.冲破了神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
D.发现了斗争是人类进步的原因
12.下图为巴黎公社在1871年3月29日发布的政令(节选),该政令反映出( )
第一条 一切公务部门的职工今后必须确认凡尔赛政府或其拥护者所发出的命令或通知为无效,无法律效力。 第二条 凡不服从本法令的任何官吏或职工,将被立即开除。
A.资本主义制度已经衰落
B.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有效指导
C.巴黎公社政权危在旦夕
D.对资产阶级政权合法性的否定
13.(2024·扬州高一检测)马克思深入分析了当时的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初步阐述了剩余价值思想。这一研究成果( )
A.揭示了资本家剥削的秘密
B.系统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C.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D.充分揭示了资本主义政治变化规律
14.1871年4月,巴黎公社机关报发布通知:“有许多寄到市政厅的信,信封上都写作:公社主任收。我们要再三说明:只有一个办公室临时主任,但巴黎公社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主任。请各有关人士今后来信写明:寄市政厅公社委员收。”这反映了巴黎公社( )
A.受到各界的广泛支持
B.建立民主政权的尝试
C.缺乏统一政党的领导
D.具有过渡政府的性质
15.下表是19世纪60年代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这些事件( )
1862年夏 伦敦世界博览会期间,英国工会联合会热情接待许多国家的工人代表
1863年7月 英、法工人在伦敦举行群众大会,抗议俄国政府对波兰人民的镇压,支持波兰独立
1863年11月 英国工联领袖呼吁加强国际团结并邀请法国工人组织派代表到伦敦参加一次国际性会议,声援波兰人民的斗争
A.导致俄国农奴制改革
B.推动国际工人运动发展
C.促进马克思主义诞生
D.支援了巴黎公社的斗争
16.“他们从抽象的理性出发,指望剥削阶级自愿来消灭剥削制度,寄希望于少数天才人物通过和平方式改造社会。他们也没有认识到无产阶级的力量,反对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这里的“他们”是指( )
A.空想社会主义者 B.共产国际领导人
C.巴黎公社领导人 D.科学社会主义者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2分)
17.(2024·常州高一检测)(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多方面原因促使的。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适应了国内政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从而成为英国发展资本主义和进行工业革命的根本保证。在英国工业革命前,英国农业经济和农村社会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圈地运动在使农民成为流浪者的同时,也使他们成为出卖廉价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在一定程度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使资本主义经济深入农村,对农业进行了资本主义改造,因而促成了农业和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加强了对殖民地的掠夺,从而扩大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英国手工工场训练了大批有技术、有经验的工人,他们积累的生产经验也直接推动了各种机器的发明。
——摘编自孙丽红《试论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
材料二 工业革命不但在交通运输方面,而且在通信联络方面引起了一场革命。以往,人们只有通过运货马车、驿使或船才能将音信送到遥远的地方。……但现在,人类穿着一步跨七里格的靴子跨越了地球。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首先开始于英国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人类是如何实现“穿着一步跨七里格的靴子跨越了地球”的。(4分)
18.(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地理大发现推动下,欧洲发生了商业革命。欧洲各个国家与其他国家开始了更加频繁的经济往来。欧洲商人发现了更多的商机,他们的商业活动遍布全球各地。在欧洲的市场上,出现了来自全世界各个国家的商品,其中不乏许多新的商品。传统的商路逐渐没落并被新航路取代,世界贸易的中心从原先的地中海沿岸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除此之外,一些新兴的经济机构如证券交易所、股份公司等出现。
——摘编自王志朋《西方“商业革命”潮流下中国封建王朝发展探析》
材料二 英国最早在18 世纪60 年代以发明纺纱机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正式开始的标志,前后经历了各种各样机器的发明和应用(如下表),到19世纪30—40 年代完全能用机器制造机器,且大量向国外输出机器,作为工业革命完成的界标。工业革命使英国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一跃而为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头号工业强国。
棉纺织工业 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水力织布机等
冶金工业和采矿工业 鼓风机、抽水机等
交通运输业 蒸汽机车和汽船等
机器制造工业 “移动刀架”、各种蒸汽锤和金属加工车床
——摘编自陈紫华《英国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历史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商业革命的表现及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特点。(6分)
19.(2024·扬州高一检测)(13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英国女子教育存在着性别不平等的现象。男性主导了全日制初等教育领域,社会和父母更重视男孩子的教育,高等教育就是男性的特权。与男生相比,女生要承担繁重的家务劳动。坚持女子教育目标要与“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模式相一致。女子教育把主要精力集中在音乐、跳舞和绘画等课程。从事教师行业一般都是未婚女性的权宜之计,但是对于男性教师却没有这样的限制。
19世纪英国女子教育也呈现出大众化的特征。工业革命造就了大批妇女劳动力,政府也通过诸多立法保障女子教育的实施。1847年,英国议会通过《十小时工作法》以后,伯明翰地区又出现专门为女工开设的夜校;1869年,议会通过《捐款学校法》,明确指出女子享有与男子同等的受教育的权利。19世纪女子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发展都提高了妇女的文化素质,从而推动女权运动的发展。
——摘编自贺鹭《十九世纪英国女子教育的保守与革新》
(1)据材料,概括19世纪英国女子教育性别不平等的表现。(5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英国女子教育呈现大众化的原因及影响。(8分)
20.(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时期,工人阶级的斗争采取了破坏机器的斗争方式,这是因为当时工人觉悟很低,他们还没有认识到灾难的根源不是机器,而是资本主义制度。随着工人力量的增强,特别是工人觉悟的提高,工人开始认识到团结起来进行斗争的重要性。19世纪初,英国出现工人组织,而且工人争取到结社的权利,同时出现的还有工会组织。工人阶级还用武装斗争去反击资本家的剥削,如19世纪三四十年代爆发的法国里昂工人武装起义和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材料二 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在伦敦召开代表大会,大会首先对正义者同盟进行了改组。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提议,大会决定将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并用“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革命战斗口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口号。大会讨论并初步通过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章程草案。草案规定: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统治,消灭旧的以阶级对抗为基础的资产阶级社会,建立没有阶级、没有私有制的新社会;同盟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共产主义者同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第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的国际组织,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雏形。
——摘编自彭树智主编《世界近代史教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时期欧洲工人阶级斗争的变化及意义。(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性质,并说明共产主义者同盟被认为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雏形”的原因。(5分)单元形成性评价(五)(第五单元)
(7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措施就是,将印度的棉织品介绍给欧洲。1619—1625年,运往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纺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这一材料主要说明( )
A.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
B.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
C.市场需求刺激技术革命
D.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
【解析】选C。由于对棉织品需求量大,英国大量进口印度棉织品,这推动英国进行技术革命而生产大量棉织品满足市场需求,故选C;因对棉织品的需求巨大而引发的工业革命,并非殖民掠夺的结果,排除A;棉织品属于商品流动,而非资本流动,排除B;材料中显示工业革命的前提是对棉织品的需求,而非经济发展的结果,排除D。
2.如表所示为1838—1856年英国纺织行业用工变化情况(单位:%),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13岁以下儿童 13—18岁少年 13岁以上女工 18岁以上男工
1838 5.9 16.1 55.2 22.8
1850 6.1 11.5 55.9 26.5
1856 6.6 10.6 67.0 15.8
A.机器生产的推广 B.资本主义的萌芽
C.劳动报酬的低廉 D.剥削程度的加深
【解析】选A。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基本实现机器大生产;19世纪中期,英国纺织业聘用男工人数减少,聘用女工人数增加,这体现了机器的应用对工人体力要求的降低,故女性在就业中的比重增加了,故选A;14世纪欧洲已经产生资本主义萌芽,材料中的19世纪,英国已经实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排除B;材料中只体现女工人数所占比例上升,男工人数所占比例下降,未体现劳动报酬是升高还是降低,排除C;用工变化情况无法体现剥削程度是否加深,排除D。
【补偿训练】
以下是 1873—1913 年英国工业生产情况统计表。据此可以反映工业革命中的英国( )
项目 1873年 1883年 1893年 1903年 1913年
工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 40 40 41 43 —
铁产量(千吨) 6 671 8 666 7 089 9 078 10 425
粗钢产量(千吨) 582 2 040 2 997 5 115 7 787
煤炭产量(百万吨) 130 166 167 234 292
A.工业部门在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
B.新兴工业部门发展较快
C.“世界工厂”地位开始衰落
D.钢和铁的产量持续增长
【解析】选A。材料提及1873—1913年,工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从40%提高到了43%,铁产量、粗钢产量、煤炭产量都呈增长态势,可知英国工业部门在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故选A;“新兴工业部门发展较快”不合题意,铁、粗钢、煤炭等都是传统工业部门,排除B;“世界工厂”地位开始衰落不合题意、逻辑,排除C;“持续增长”不合题意,材料提及与1883年相比,1893年铁产量下降,排除D。
3.(2024·广西适应性测试)1829年,《利物浦水星报》刊登雨山桥实验的比赛广告,该比赛的目的是决定新建的铁路采用哪种动力。比赛吸引了10 000-15 000人参加,从哲学教授到机修工都参与其中,有人发明了“手动车”,有人发明了“轮足机”(如下图所示)。这反映了当时( )
A.畜力仍是动力的主要来源
B.民众对技术创新充满热情
C.群众性体育运动的兴起
D.机械力与畜力难以兼容
【解析】选B。据题干可知,在19世纪初期,有很多人参与“新建铁路的动力”比赛活动,出现了很多设想或发明,反映出民众对技术创新的热情和期待,故选B;据所学可知,在19世纪初,蒸汽机已运用于生产过程中,畜力不再是动力的主要来源,排除A;题干述及的是“比赛”活动,而不是“体育运动”,排除C;畜力与机械力可以结合,而不是“难以兼容”,排除D。
4.(2024·张家港高一检测)1866年,西门子发明了世界第一台直流发电机,首次把机械能转换成为电能。此后,有轨电车、无轨电车、电梯、电气火车等相继研发并投入市场。材料主要说明( )
A.德国成为科技革命的中心
B.英国丧失工业优势地位
C.科技创新与生产紧密结合
D.技术进步推动科学产生
【解析】选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取得了更多、更重要的成果,故选C;材料只提及西门子公司的发明,无法得出德国在世界科技革命中的地位,排除A;“丧失”夸大化,排除B;“推动”因果颠倒,排除D。
5.(2024·连云港高一检测)1600年东印度公司成立,英国女王颁发特许状,公司拥有贸易垄断权。1813年英国议会通过《特权法案》,取消东印度公司的贸易垄断权。这一变化表明,当时英国( )
A.通过立法主宰殖民活动
B.逐步放松对外殖民侵略
C.自由资本主义思想兴起
D.垄断资本主义遭到抛弃
【解析】选C。从1600年到1813年,东印度公司的贸易权由垄断到被取消的变化,反映了由重商主义到自由主义的变化,C正确;英国议会通过《特权法案》,取消东印度公司的贸易垄断权,体现了自由资本主义思想兴起,不能说明通过立法主宰殖民活动,排除A;B说法不符合史实,英国没有放松对外殖民侵略,排除B;此时还未出现垄断资本主义,排除D。
6.(2023·湖北选择考)19世纪后期,从希腊神庙到拜占庭教堂的所有建筑风格,法国都有人模仿。“思想纯正”的建筑师们长期拒绝利用钢铁和钢筋混凝土等新工业材料,认为以埃菲尔为代表的这些人“不能妄称可以创造美”,尤其对1889年万国博览会之际出现的那座铁塔感到愤慨。这说明( )
A.技术进步改变民众生活
B.工业文明孕育艺术创新
C.启蒙运动影响设计理念
D.建筑风格固守历史传统
【解析】选B。由材料“19世纪后期”“利用钢铁和钢筋混凝土等新工业材料”可知,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以钢铁和钢筋混凝土等新工业材料为代表的建筑物发展起来,尽管遭到部分建筑师的反对,但工业文明已经孕育出新的建筑材料和建筑风格,故选B;材料强调的是建筑风格,与民众的生活没有必然联系,排除A;启蒙运动发生于17—18世纪,强调理性,材料内容与启蒙运动无关,排除C;埃菲尔铁塔代表工业文明时代的艺术创新,且材料中只提及部分建筑师思想具有保守性,不能推知建筑风格固守历史传统,排除D。
7.17世纪,在荷兰政府的支持下,一些大商人成立了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的贸易公司;19世纪末,美国等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大企业采取各种方式,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了垄断组织。这些经济组织的建立( )
A.都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B.都促进了科技与生产的紧密结合
C.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
D.都是国家干预经济的必然结果
【解析】选C。荷兰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的贸易公司促进了世界市场的进一步拓展,垄断组织使得生产和资本进一步集中,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促进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它们都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发展,故选C;荷兰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的贸易公司有利于加速资本的原始积累,而19世纪末的垄断组织只是有利于资本的积累,排除A;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于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尚未实现科技与生产的紧密结合,排除B;荷兰东印度公司是国家干预经济的体现,而垄断组织是生产和资本进一步集中的结果,与国家干预无关,排除D。
8.据统计,1811年英国手工织布机有20万台,机械织布机仅2 400台左右;1845年前后,手工织布机减少为6万台,机械织布机增至22.5万台。这可以用于说明英国( )
A.工厂制度的推广 B.劳动力需求减少
C.产业结构的调整 D.垄断组织的形成
【解析】选A。1811—1845年,英国机械织布机的数量迅速增加,而手工织布机的数量则大幅度下降,这说明工业生产方式从手工劳动逐渐转向机器生产,这是工厂制度推广的显著表现,故选A;材料强调劳作方式的变化,与劳动力需求减少无关,机械织布机也需要人去操作,排除B;产业结构调整指的是调整三大产业,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垄断组织形成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而材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D。
9.如图是1841年和1877年英国就业人口结构的变化示意图,它反映出英国( )
A.城市化进程在逐渐加快
B.世界工厂地位日益凸显
C.社会贫富分化不断加剧
D.国民经济结构日趋合理
【解析】选A。从1841年到1877年是两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工业就业人口比例呈现增加趋势,城市化进程在逐渐加快,故选A;材料只涉及英国国内情况,不涉及与世界总生产力和其他国家生产力的对比,排除B;材料并未涉及不同人群的收入水平,无法说明社会贫富分化不断加剧,排除C;就业人口比重变化不能直接说明国民经济结构日趋合理,排除D。
10.(2024·淮安高一检测)下表三位19世纪的思想家都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提出建立合作、平等、和谐的理想社会,并为建立理想社会做出一些尝试。由此得出,他们( )
人物 国家 尝试
圣西门 法国 上书拿破仑
傅立叶 法国 期待富人投资
欧文 英国 自己出资进行试验
A.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B.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的正确途径
C.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D.吸取欧洲工人运动失败的教训
【解析】选B。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但将希望寄托于统治者或大资本家,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力量和有效途径,带有一定的空想性,故选B;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排除A、C;材料强调空想社会主义的弊端,并未强调其对工人运动失败的借鉴,排除D。
11.(2023·山东等级考)19世纪后期,用变异和自然选择揭示生物界演化规律的《物种起源》与用经济力量和经济学原理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秘密的《资本论》,在哲学、神学和社会政治学说中引起巨大震荡。这是因为二者都( )
A.总结了工业社会的发展规律
B.推动了科学革命的深入发展
C.冲破了神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
D.发现了斗争是人类进步的原因
【解析】选D。据所学可知,《物种起源》主要论述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规律,《资本论》以剩余价值为中心,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批判,二者都在一定程度上承认竞争和斗争的重要性,故选D;《物种起源》揭示了生物界演化的规律,与“工业社会”无关,排除A;据所学可知,科学革命发生在16、17世纪,这与题干时间不一致,排除B;据所学可知,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冲破了神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排除C。
12.下图为巴黎公社在1871年3月29日发布的政令(节选),该政令反映出( )
第一条 一切公务部门的职工今后必须确认凡尔赛政府或其拥护者所发出的命令或通知为无效,无法律效力。 第二条 凡不服从本法令的任何官吏或职工,将被立即开除。
A.资本主义制度已经衰落
B.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有效指导
C.巴黎公社政权危在旦夕
D.对资产阶级政权合法性的否定
【解析】选D。结合材料“凡尔赛政府或其拥护者所发出的命令或通知为无效”可知巴黎公社否定资产阶级政府,想要组织建立新型政权,故选D;当时法国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阶段,并没有衰落,排除A;巴黎公社没有接受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巴黎公社当时的处境,不能判断是否危在旦夕,排除C。
13.(2024·扬州高一检测)马克思深入分析了当时的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初步阐述了剩余价值思想。这一研究成果( )
A.揭示了资本家剥削的秘密
B.系统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C.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D.充分揭示了资本主义政治变化规律
【解析】选A。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刻剖析,马克思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家剥削的秘密,故选A;《共产党宣言》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排除B;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排除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排除D。
14.1871年4月,巴黎公社机关报发布通知:“有许多寄到市政厅的信,信封上都写作:公社主任收。我们要再三说明:只有一个办公室临时主任,但巴黎公社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主任。请各有关人士今后来信写明:寄市政厅公社委员收。”这反映了巴黎公社( )
A.受到各界的广泛支持
B.建立民主政权的尝试
C.缺乏统一政党的领导
D.具有过渡政府的性质
【解析】选B。据材料“巴黎公社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主任”“公社委员收”等信息,可以推断出巴黎公社追求建立民主的政权,故选B;巴黎公社是第一次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尝试,没有积极联系农民阶级,排除A;缺乏统一政党的领导是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之一,但是材料中并没有信息提到该说法,排除C;巴黎公社并没有企图建立一个新的革命政府,所以不具有过渡政府的性质,排除D。
15.下表是19世纪60年代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这些事件( )
1862年夏 伦敦世界博览会期间,英国工会联合会热情接待许多国家的工人代表
1863年7月 英、法工人在伦敦举行群众大会,抗议俄国政府对波兰人民的镇压,支持波兰独立
1863年11月 英国工联领袖呼吁加强国际团结并邀请法国工人组织派代表到伦敦参加一次国际性会议,声援波兰人民的斗争
A.导致俄国农奴制改革
B.推动国际工人运动发展
C.促进马克思主义诞生
D.支援了巴黎公社的斗争
【解析】选B。由材料“英、法工人在伦敦举行群众大会”“声援波兰人民的斗争”可知举行工人大会和参加工人组织的国际性会议,都会起到推动国际工人运动发展的作用,故选B;俄国社会矛盾的尖锐导致农奴制改革,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A;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巴黎公社运动发生在1871年,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D。
16.“他们从抽象的理性出发,指望剥削阶级自愿来消灭剥削制度,寄希望于少数天才人物通过和平方式改造社会。他们也没有认识到无产阶级的力量,反对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这里的“他们”是指( )
A.空想社会主义者 B.共产国际领导人
C.巴黎公社领导人 D.科学社会主义者
【解析】选A。材料反映了他们虽然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但是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力量和正确有效途径,这是空想社会主义空想性的体现,故选A;共产国际组织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排除B;巴黎公社领导人主张暴力革命,排除C;科学社会主义者强调用暴力手段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排除D。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2分)
17.(2024·常州高一检测)(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多方面原因促使的。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适应了国内政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从而成为英国发展资本主义和进行工业革命的根本保证。在英国工业革命前,英国农业经济和农村社会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圈地运动在使农民成为流浪者的同时,也使他们成为出卖廉价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在一定程度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使资本主义经济深入农村,对农业进行了资本主义改造,因而促成了农业和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加强了对殖民地的掠夺,从而扩大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英国手工工场训练了大批有技术、有经验的工人,他们积累的生产经验也直接推动了各种机器的发明。
——摘编自孙丽红《试论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
材料二 工业革命不但在交通运输方面,而且在通信联络方面引起了一场革命。以往,人们只有通过运货马车、驿使或船才能将音信送到遥远的地方。……但现在,人类穿着一步跨七里格的靴子跨越了地球。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首先开始于英国的原因。(8分)
答案:(1)原因:“光荣革命”后,英国首先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政局稳定;农村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农产品、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获得大量廉价原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英国工场手工业水平较高,积累了大量生产技术;英国是欧洲科技中心之一。(8分,答出4点即可)
【解析】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爆发是社会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政治制度来看,据材料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适应了国内政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可知英国率先建立了君主立宪制,使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成为工业革命在英国率先爆发的政治前提;从经济形态来看,据材料一“在一定程度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可知圈地运动加速了英国农村的资本主义化,农民被迫与土地分离,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廉价的自由劳动力、工业原料和国内市场;从资本和市场因素来看,据材料一“加强了对殖民地的掠夺,从而扩大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可知英国是世界殖民霸主,为工业革命提供了丰厚的资本原始积累,也为英国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廉价的工业原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从技术条件来看,据材料一“英国手工工场训练了大批有技术、有经验的工人”可知15—18世纪英国发达的工场手工业为工业革命培养了大量的技术工匠,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涌现出了以牛顿为代表的大量实用科学家,使英国在18、19世纪成为欧洲著名的科技中心。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人类是如何实现“穿着一步跨七里格的靴子跨越了地球”的。(4分)
答案: (2)说明:随着两次工业革命中新式通信工具电报、电话以及新式交通工具汽车、轮船以及飞机的发明,人类的沟通和交往变得更为便捷,世界各地的联系也因此日益紧密。(4分)
【解析】第(2)题据材料二“在通信联络方面引起了一场革命”可知两次工业革命时期在交通、通信领域出现了巨大的变革,产生了电报、电话、汽车、汽船、飞机和火车等高效通信方式,使人类跨区域的信息沟通变得更加便捷,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方便、高效。
18.(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地理大发现推动下,欧洲发生了商业革命。欧洲各个国家与其他国家开始了更加频繁的经济往来。欧洲商人发现了更多的商机,他们的商业活动遍布全球各地。在欧洲的市场上,出现了来自全世界各个国家的商品,其中不乏许多新的商品。传统的商路逐渐没落并被新航路取代,世界贸易的中心从原先的地中海沿岸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除此之外,一些新兴的经济机构如证券交易所、股份公司等出现。
——摘编自王志朋《西方“商业革命”潮流下中国封建王朝发展探析》
材料二 英国最早在18 世纪60 年代以发明纺纱机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正式开始的标志,前后经历了各种各样机器的发明和应用(如下表),到19世纪30—40 年代完全能用机器制造机器,且大量向国外输出机器,作为工业革命完成的界标。工业革命使英国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一跃而为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头号工业强国。
棉纺织工业 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水力织布机等
冶金工业和采矿工业 鼓风机、抽水机等
交通运输业 蒸汽机车和汽船等
机器制造工业 “移动刀架”、各种蒸汽锤和金属加工车床
——摘编自陈紫华《英国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历史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商业革命的表现及原因。(8分)
答案:(1)表现:商品种类和数量增加;商路和贸易中心的转移;商业经营方式的发展。(4 分,任答2 点,言之成理即可)
原因:新航路开辟;海外市场的不断拓展;欧洲社会内部经济发展需求。(4 分,任答2点,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第(1)题第一问表现,据材料一“在欧洲的市场上,出现了来自全世界各个国家的商品”得出商品种类和数量增加;据材料一“世界贸易的中心从原先的地中海沿岸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得出商路和贸易中心的转移;据材料一“一些新兴的经济机构如证券交易所、股份公司等出现”得出商业经营方式的发展。第二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5、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相对孤立的状态,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西方国家纷纷开始发展远洋贸易,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经济发展水平加快,由此得出原因:新航路开辟; 海外市场的不断拓展;欧洲社会内部经济发展需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特点。(6分)
答案: (2)特点:持续时间长;始于轻工业(或棉纺织业);
发明成果多样;成就突出。(6 分,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第(2)题据材料二“英国最早在18 世纪60 年代以发明纺纱机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正式开始的标志……到19世纪30—40 年代完全能用机器制造机器,且大量向国外输出机器,作为工业革命完成的界标”得出持续时间长;始于轻工业(或棉纺织业);由表格中的信息可看出发明包含各个门类,且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由此得出发明成果多样,成就突出。
19.(2024·扬州高一检测)(13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英国女子教育存在着性别不平等的现象。男性主导了全日制初等教育领域,社会和父母更重视男孩子的教育,高等教育就是男性的特权。与男生相比,女生要承担繁重的家务劳动。坚持女子教育目标要与“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模式相一致。女子教育把主要精力集中在音乐、跳舞和绘画等课程。从事教师行业一般都是未婚女性的权宜之计,但是对于男性教师却没有这样的限制。
19世纪英国女子教育也呈现出大众化的特征。工业革命造就了大批妇女劳动力,政府也通过诸多立法保障女子教育的实施。1847年,英国议会通过《十小时工作法》以后,伯明翰地区又出现专门为女工开设的夜校;1869年,议会通过《捐款学校法》,明确指出女子享有与男子同等的受教育的权利。19世纪女子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发展都提高了妇女的文化素质,从而推动女权运动的发展。
——摘编自贺鹭《十九世纪英国女子教育的保守与革新》
(1)据材料,概括19世纪英国女子教育性别不平等的表现。(5分)
答案:(1)表现:全日制初等教育占比低,无高等教育机会;限制教育目标;限定教育内容;严格从教要求。(5分)
【解析】第(1)题据材料“男性主导了全日制初等教育领域……高等教育就是男性的特权”结合所学得出全日制初等教育占比低,无高等教育机会;据材料“坚持女子教育目标……一致”结合所学得出限制教育目标;据材料“女子教育把主要精力集中在音乐……课程”结合所学得出限定教育内容;据材料“从事教师行业……限制”结合所学得出严格从教要求。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英国女子教育呈现大众化的原因及影响。(8分)
答案: (2)原因:工业革命的影响;立法保障;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4分)
影响:推动工业革命的发展;提高妇女的文化素质;增强女性权利意识;推动女权运动。(4分)
【解析】第(2)题第一问原因,据材料“工业革命造就了大批妇女劳动力”结合所学得出工业革命的影响;据材料“政府也通过诸多立法保障女子教育的实施”结合所学得出立法保障;结合所学得出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第二问影响,据材料“提高了妇女的文化素质,从而推动女权运动的发展”结合所学可从推动工业革命的发展、提高妇女的文化素质、增强女性权利意识、推动女权运动等角度入手。
20.(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时期,工人阶级的斗争采取了破坏机器的斗争方式,这是因为当时工人觉悟很低,他们还没有认识到灾难的根源不是机器,而是资本主义制度。随着工人力量的增强,特别是工人觉悟的提高,工人开始认识到团结起来进行斗争的重要性。19世纪初,英国出现工人组织,而且工人争取到结社的权利,同时出现的还有工会组织。工人阶级还用武装斗争去反击资本家的剥削,如19世纪三四十年代爆发的法国里昂工人武装起义和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材料二 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在伦敦召开代表大会,大会首先对正义者同盟进行了改组。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提议,大会决定将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并用“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革命战斗口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口号。大会讨论并初步通过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章程草案。草案规定: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统治,消灭旧的以阶级对抗为基础的资产阶级社会,建立没有阶级、没有私有制的新社会;同盟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共产主义者同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第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的国际组织,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雏形。
——摘编自彭树智主编《世界近代史教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时期欧洲工人阶级斗争的变化及意义。(8分)
答案:(1)变化:斗争觉悟不断提高;由破坏机器发展到争取政治权利;由工人罢工发展到武装斗争;出现工人组织和工会组织。(4分,答出2点即可)
意义: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工人的劳动条件和生活状况;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准备了条件。(4分,答出2点即可)
【解析】第(1)题第一问变化,据材料一“当时工人觉悟很低”“随着工人力量的增强,特别是工人觉悟的提高”可得工人觉悟的提高;据材料一“工业革命时期,工人阶级的斗争采取了破坏机器的斗争方式”“工人争取到结社的权利”可得由破坏机器发展到争取政治权利;据材料一“工人阶级还用武装斗争去反击资本家的剥削”可得由工人罢工发展到武装斗争;据材料一“英国出现工人组织……同时出现的还有工会组织”可得出现工人组织和工会组织。第二问意义,据材料一“19世纪三四十年代爆发的法国里昂工人武装起义和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可得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准备了条件;据材料一“工人开始认识到团结起来进行斗争的重要性”“工人争取到结社的权利”“工人阶级还用武装斗争去反击资本家的剥削”可得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工人的劳动条件和生活状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性质,并说明共产主义者同盟被认为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雏形”的原因。(5分)
答案: (2)性质:共产主义者同盟是具有无产阶级政党性质的政治团体。(1分)
原因:共产主义者同盟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统治为目标;采取民主集中制原则。(4分,答出2点即可)
【解析】第(2)题第一问性质,据材料二“用‘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革命战斗口号”“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统治,消灭旧的以阶级对抗为基础的资产阶级社会”“建立没有阶级、没有私有制的新社会”“第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的国际组织,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雏形”可得共产主义者同盟是具有无产阶级政党性质的政治团体。第二问原因,据材料二“第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的国际组织”可得共产主义者同盟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据材料二“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统治”可得以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统治为目标;据材料二“同盟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可得采取民主集中制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