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同步练习(学生版+解析版)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统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十二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同步练习(学生版+解析版)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统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3-13 21:22:53

文档简介

二十二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30分钟 55分)
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1.(2024·常州高一检测)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这表明(  )
A.两极格局瓦解 B.多极化趋势出现
C.资本主义阵营解体 D.美国霸主地位丧失
【解析】选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足鼎立局面的出现打破了美国一家独大的局面,这是多极化趋势出现的表现,B正确;两极格局20世纪90年代才瓦解,排除A;资本主义阵营一直没有解体,排除C;美国霸主地位还没有丧失,排除D。
2.1978年5月,美国总统卡特在一次谈话中说,中国在维持世界均势中发挥中心作用,一个强大的、独立的中国,同邻国和平相处的中国,在一个多元化的世界中,将是和平的力量,将对解决世界的问题起建设性的作用。对卡特的这一认识,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崛起冲击两极格局
B.中苏结盟威胁美国利益
C.多极化趋势已不可逆转
D.中美关系将进一步发展
【解析】选A。20世纪70年代,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作为和平的力量能够有效制衡美苏,在国际社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A正确;材料不涉及中苏结盟,排除B;材料体现了多极化的趋势不断加强,但不能看出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排除C;材料未涉及中美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排除D。
3.有学者认为,今后国际制度的演变,美国将发挥比任何其他国家更大的作用,但它拥有的力量要比数十年来所曾拥有的小。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已经瓦解
B.美国已经不再是唯一的超级大国
C.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和壮大
D.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完全形成
【解析】选C。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出现多个政治力量中心,因此美国“拥有的力量要比数十年来所曾拥有的小”,C正确;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仍然存在,排除A;美国仍然是唯一的超级大国,排除B;多极化是一种发展趋势,并未完全形成,排除D。
4.法国前外交部部长韦德里纳说:“苏联垮台后, 西方人士以为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并且可以从此主宰世界了。但是,世界的变化与他们所希望的完全不一样,因此,他们不知所措了。”对这一观点解读合理的是(  )
A.苏联解体是西方集体努力的结果
B.西方的愿景是各国共同主宰世界
C.多个力量崛起超出了西方的想象
D.政治格局中的多极力量开始出现
【解析】选 C。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多个力量崛起,这超出了西方的想象,C正确;苏联解体是众多因素作用的结果,“苏联解体是西方集体努力的结果”说法夸大,排除A;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各国共同主宰世界不是西方的愿景,排除B;政治格局中的多极力量出现于苏联解体之前,排除D。
5.(2024·扬州高一检测)冷战结束之后,俄罗斯的持续衰落,欧盟的扩大使欧洲在国际政治中有了更大的发言权,中国和日本的国际影响一升一降,联合国、北约、东盟等组织在国际事务中扮演了越来越活跃的角色。据此可知(  )
A.世界多极化趋势逐渐加强
B.全球治理体系不断改革
C.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
D.世界政治秩序更加合理
【解析】选A。冷战结束后美国、欧盟、日本、中国等各极力量的变化使世界多极化向纵深发展,A正确;本题反映的是冷战结束后美国、欧盟、日本、中国等力量的变化情况,排除B、D;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排除C。
6.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世界经济危机,2010年 以来欧洲债务危机直接影响世界经济复苏,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引起全球经济波动。上述事例说明(  )
A.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B.贸易保护主义加剧
C.经济区域集团化加强
D.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
【解析】选 A。据材料可以看出世界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经济危机全球共担,而经济复苏也会产生全球的拉动效应,A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贸易保护主义特点,排除B;材料反映不出区域集团化加强,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出政治多极化趋势,排除D。
7.(2024·常州高一检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进程令人瞩目。其中发展程度最高的区域组织是(  )
A.欧洲联盟 B.北美自由贸易区
C.东南亚国家联盟 D.亚太经合组织
【解析】选 A。欧盟是区域经济集团化合作程度最高的,A正确;B、C、D的合作化程度不及欧盟,排除。
8.(2024·南京高一检测) 2015年12月,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该组织创始成员国有57个,其中不乏欧洲发达国家,如图所示漫画《纷至沓来》反映了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  )
A.发展中国家发挥了主导作用
B.经济区域集团化获长足发展
C.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根本改变
D.中国国际影响力有很大提升
【解析】选 D。漫画反映出在经济全球化的热潮中,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有很大的提升,D正确。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发挥了主导作用,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经济区域集团化获得长足发展,排除B。当今世界经济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改变,排除C。
9.英国全民公投决定“脱欧”,美国采取贸易保护、控制移民等措施,德国政府表示支持跨国公司回迁产业链或加强本国产业保护。这体现了(  )
A.发达国家维护经济霸权
B.经济全球化的风险
C.贸易保护主义全球盛行
D.“逆全球化”的现象
【解析】选 D。英国“脱欧”、美国采取贸易保护等措施以及德国支持跨国公司回迁产业等与全球化潮流背道而驰,是“逆全球化”的现象,D正确;经济霸权用词夸大,排除A;出现逆全球化现象不等于经济全球化存在风险,排除B;材料仅涉及个别发达国家,不能表明贸易保护主义全球盛行,排除C。
10.(2024·南通高一检测)欧共体成立后不久,美国工商界便提出“把工厂迁到欧洲去”的口号,以避免欧共体的歧视性关税降低其产品的竞争力;北美自由贸易区刚刚运作,日本跨国公司便把投资重点转向墨西哥,企图通过这块跳板来减少关税对其产生的不利影响。这反映出(  )
A.发达国家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B.区域集团化推动了经济全球化
C.美、日、欧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D.跨国公司推动资本的全球扩张
【解析】选 B。在欧共体和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后,美国、日本为了避免这些机构提高关税便先后在这些地区进行投资,通过跨国公司降低关税,进而有利于推动全球化,B正确;A表述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干主旨,故排除;材料没有反映美日欧形成三足鼎立局面,C错误;D说法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
11.(2024·泰州高一检测)有研究表明,世界经济交往中诸如服务贸易、知识产权、投资、竞争政策和环境等,大都是先出现在区域协议之中,而后被引入WTO多边贸易谈判。这一研究表明(  )
A.区域化与全球化相互促进
B.区域化推动了全球化
C.全球化兼顾全球各区域的利益
D.区域协议和世贸组织多边谈判目标一致
【解析】选 B。由材料可知,区域化推动了全球化的进程,B正确;材料未体现全球化对区域化的促进,排除A;材料未涉及兼顾全球各区域利益的有效信息,排除C;题干材料未涉及区域协议和世贸组织多边谈判的目标是否一致,排除D。
12.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合作打破了地域相邻概念,实现了跨洲、跨洋的区域合作。不同区域经济集团之间也展开了合作。南方共同市场与欧盟之间开始探讨建立自由贸易区,而东盟与欧盟外长会议就政治、经济问题的探讨已制度化。这说明(  )
A.经济区域集团化有导向全球化的趋势
B.冷战后的世界经济获得加速发展
C.经济合作的地域障碍日渐消失
D.经济区域集团化已经名不符实
【解析】选 A。地域概念被打破,不同区域集团之间展开合作,并且逐渐制度化,这说明经济区域集团化呈现出全球化导向,故选A。材料未体现冷战后的世界经济获得加速发展,排除B;C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经济区域集团化已经名不符实的说法错误,排除D。
13.(2024·徐州高一检测)1938年,美国国务院官员查理德·帕蒂向政府建言:“政治渗透带有强制接受的烙印,经济渗透被谴责为自私和强制,只有文化合作才意味着思想交流和无拘无束。”查理德·帕蒂的观点体现了(  )
A.文化共享理念
B.文化殖民的思想
C.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则
D.全人类共同繁荣的愿望
【解析】选 B。西方国家利用文化进行殖民是于无声无息中达到其文化渗透的目的,具有隐蔽性的特征。题干中帕蒂的话点明了西方文化殖民隐蔽性的特点,B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文化殖民,并非文化共享、尊重文化多样性,也无法体现全人类共同繁荣的愿望,排除A、C、D。
14.(2024·盐城高一检测)有学者指出:“互联网是信息殖民地。从你在线开始,你就面对着英语霸权。我们的理想就是发明一个只使用汉语的网络。它将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网络,一个大众的高速信息网。” 材料认为互联网时代需要(  )
A.开展多边外交 B.发展民族经济
C.融入整体世界 D.维护文化主权
【解析】选 D。在互联网时代,面对着英语霸权展开反击,积极维护文化主权,D正确;材料是在强调对本民族文化的维护,与开展多边外交无关,排除A;材料主旨是发展民族文化,不是经济,排除B;材料信息是维护本民族文化的独立性,不是融入整体世界,排除C。
二、非选择题(13分)
15.(13分)(2024·连云港高一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球化”套用当代美国语言学大师杭士基所讲的,是居全球化中心位置的“中心国家”日趋“流氓化”。他分析,随着区域经济的全球化,居于中心位置的国家日趋“流氓化”,它对全球化边缘国家的宰割与剥削,几乎是达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代的“日不落”的大英帝国,而且尤有过之。经济学家告诉我们,“M型”社会已经来临,两端很高,中间很低。随着全球化、高新科技的发展,如纳米科技、通讯科技、认知科学、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贫富不均的问题。
——摘编自李福建、陈晓春《全球化时代,
需要经典精神的召唤》
材料二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理念不仅是中国外交实践的重要指南,而且是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基础。任何世界秩序都需要解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问题。冷战结束以来,尽管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此起彼伏,不少国家的民众特别是儿童依然生活在战火硝烟之中……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时代潮流,“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摘编自潘忠岐《中国与国际规则的制定》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全球化”的实质和引发的问题,并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推动全球化以空前的速度发展的因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倡导的解决方案。(4分)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随着区域经济的全球化,居于中心位置的国家日趋‘流氓化’,它对全球化边缘国家的宰割与剥削,几乎是达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代的‘日不落’的大英帝国,而且尤有过之”可知“全球化”的实质是发达国家主导下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根据材料一“‘M型’社会已经来临,两端很高,中间很低。随着全球化、高新科技的发展,如纳米科技、通讯科技、认知科学、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贫富不均的问题”可知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加剧,贫富差距的加深。根据材料一“随着全球化、高新科技的发展,如纳米科技、通讯科技、认知科学、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贫富不均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因素包括科学技术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动力,同时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极格局的瓦解也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另外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西方所主导的市场经济体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跨国公司的发展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力量和主体,另外国际金融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催化剂等。
第(2)题根据材料“任何世界秩序都需要解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问题。冷战结束以来,尽管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此起彼伏,不少国家的民众特别是儿童依然生活在战火硝烟之中……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时代潮流”可知,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根据材料“‘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理念不仅是中国外交实践的重要指南,而且是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基础”可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答案:(1)实质:发达国家主导下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问题: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加剧,贫富差距的加深。
因素:①科学技术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动力;②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③两极格局的瓦解也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④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⑤跨国公司的发展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力量和主体;⑥国际金融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催化剂等。(任答5点)(9分)
(2)解决方案:①建设新型国际关系;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4分)
【备选习题】
1.(2024·徐州高一检测)1963年,法国总统戴高乐拒绝了美国的“多边核力量”计划和美苏倡导的《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稍后,苏联漫画家创作《法国正为季节性的供暖做准备》(如图所示) ,戴高乐抱着大量导弹向共和国的房子走去,烟囱里冒出如同核爆炸般的蘑菇云。这反映了(  )
A.资本主义阵营走向瓦解
B.苏联与西方关系的缓和
C.战后国际秩序受到冲击
D.法国奉行民族利己主义
【解析】选C。二战结束后,两极格局形成,法国戴高乐拒绝美国和苏联倡导的计划、条约,反映法国外交独立自主的意识对两极格局的冲击,C正确;资本主义阵营逐渐分化,而非瓦解,排除A;20世纪60年代,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关系紧张,而且材料中并未提到苏联和西方的关系,排除B;法国的做法是为了摆脱美苏的影响,维护本国利益,这不属于民族利己主义,排除D。
2.联合国安理会设非常任理事国席位,最初为6个,1965年增至10个。 下表是其地区分配情况。这表明(  )
地区 亚洲 非洲 拉美 东欧 西欧及其他国家
非常任理事国席位数 2 3 2 1 2
A.发展中国家影响力增强
B.战后西欧实力尚未恢复
C.两极格局决定席位分配
D.非洲已开始主导联合国
【解析】选 A。1965年10个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席位中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占7个,表明发展中国家影响力增强,A正确;1965年欧洲实现联合,已经恢复了实力,排除B;非常任理事国席位由联合国大会选举产生,并需要获得大会三分之二多数同意,排除C;D错在“主导”,排除。
3.下图是20世纪80年代后不同类型国家的进出口依存度变化示意图。这表明(  )
A.发达国家是全球化最大受益者
B.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的程度增加
C.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发展态势
D.发展中国家面临经济失控风险
【解析】选B。据材料图片可知,不同类型国家的进出口依存度都有不同幅度的增加,说明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的程度增加,故选B;材料数据是不同类型国家的进出口依存度统计,不能说明受益程度,排除A;材料数据是不同类型国家的进出口依存度统计,而经济多极化是指世界经济发展的多中心化,二者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材料数据是不同类型国家的进出口依存度统计,不能说明经济风险问题,排除D。二十二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1.(2024·常州高一检测)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这表明(  )
A.两极格局瓦解 B.多极化趋势出现
C.资本主义阵营解体 D.美国霸主地位丧失
2.1978年5月,美国总统卡特在一次谈话中说,中国在维持世界均势中发挥中心作用,一个强大的、独立的中国,同邻国和平相处的中国,在一个多元化的世界中,将是和平的力量,将对解决世界的问题起建设性的作用。对卡特的这一认识,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崛起冲击两极格局
B.中苏结盟威胁美国利益
C.多极化趋势已不可逆转
D.中美关系将进一步发展
3.有学者认为,今后国际制度的演变,美国将发挥比任何其他国家更大的作用,但它拥有的力量要比数十年来所曾拥有的小。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已经瓦解
B.美国已经不再是唯一的超级大国
C.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和壮大
D.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完全形成
4.法国前外交部部长韦德里纳说:“苏联垮台后, 西方人士以为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并且可以从此主宰世界了。但是,世界的变化与他们所希望的完全不一样,因此,他们不知所措了。”对这一观点解读合理的是(  )
A.苏联解体是西方集体努力的结果
B.西方的愿景是各国共同主宰世界
C.多个力量崛起超出了西方的想象
D.政治格局中的多极力量开始出现
5.(2024·扬州高一检测)冷战结束之后,俄罗斯的持续衰落,欧盟的扩大使欧洲在国际政治中有了更大的发言权,中国和日本的国际影响一升一降,联合国、北约、东盟等组织在国际事务中扮演了越来越活跃的角色。据此可知(  )
A.世界多极化趋势逐渐加强
B.全球治理体系不断改革
C.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
D.世界政治秩序更加合理
6.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世界经济危机,2010年 以来欧洲债务危机直接影响世界经济复苏,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引起全球经济波动。上述事例说明(  )
A.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B.贸易保护主义加剧
C.经济区域集团化加强
D.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
7.(2024·常州高一检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进程令人瞩目。其中发展程度最高的区域组织是(  )
A.欧洲联盟 B.北美自由贸易区
C.东南亚国家联盟 D.亚太经合组织
8.(2024·南京高一检测) 2015年12月,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该组织创始成员国有57个,其中不乏欧洲发达国家,如图所示漫画《纷至沓来》反映了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  )
A.发展中国家发挥了主导作用
B.经济区域集团化获长足发展
C.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根本改变
D.中国国际影响力有很大提升
9.英国全民公投决定“脱欧”,美国采取贸易保护、控制移民等措施,德国政府表示支持跨国公司回迁产业链或加强本国产业保护。这体现了(  )
A.发达国家维护经济霸权
B.经济全球化的风险
C.贸易保护主义全球盛行
D.“逆全球化”的现象
10.(2024·南通高一检测)欧共体成立后不久,美国工商界便提出“把工厂迁到欧洲去”的口号,以避免欧共体的歧视性关税降低其产品的竞争力;北美自由贸易区刚刚运作,日本跨国公司便把投资重点转向墨西哥,企图通过这块跳板来减少关税对其产生的不利影响。这反映出(  )
A.发达国家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B.区域集团化推动了经济全球化
C.美、日、欧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D.跨国公司推动资本的全球扩张
11.(2024·泰州高一检测)有研究表明,世界经济交往中诸如服务贸易、知识产权、投资、竞争政策和环境等,大都是先出现在区域协议之中,而后被引入WTO多边贸易谈判。这一研究表明(  )
A.区域化与全球化相互促进
B.区域化推动了全球化
C.全球化兼顾全球各区域的利益
D.区域协议和世贸组织多边谈判目标一致
12.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合作打破了地域相邻概念,实现了跨洲、跨洋的区域合作。不同区域经济集团之间也展开了合作。南方共同市场与欧盟之间开始探讨建立自由贸易区,而东盟与欧盟外长会议就政治、经济问题的探讨已制度化。这说明(  )
A.经济区域集团化有导向全球化的趋势
B.冷战后的世界经济获得加速发展
C.经济合作的地域障碍日渐消失
D.经济区域集团化已经名不符实
13.(2024·徐州高一检测)1938年,美国国务院官员查理德·帕蒂向政府建言:“政治渗透带有强制接受的烙印,经济渗透被谴责为自私和强制,只有文化合作才意味着思想交流和无拘无束。”查理德·帕蒂的观点体现了(  )
A.文化共享理念
B.文化殖民的思想
C.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则
D.全人类共同繁荣的愿望
14.(2024·盐城高一检测)有学者指出:“互联网是信息殖民地。从你在线开始,你就面对着英语霸权。我们的理想就是发明一个只使用汉语的网络。它将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网络,一个大众的高速信息网。” 材料认为互联网时代需要(  )
A.开展多边外交 B.发展民族经济
C.融入整体世界 D.维护文化主权
二、非选择题(13分)
15.(13分)(2024·连云港高一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球化”套用当代美国语言学大师杭士基所讲的,是居全球化中心位置的“中心国家”日趋“流氓化”。他分析,随着区域经济的全球化,居于中心位置的国家日趋“流氓化”,它对全球化边缘国家的宰割与剥削,几乎是达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代的“日不落”的大英帝国,而且尤有过之。经济学家告诉我们,“M型”社会已经来临,两端很高,中间很低。随着全球化、高新科技的发展,如纳米科技、通讯科技、认知科学、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贫富不均的问题。
——摘编自李福建、陈晓春《全球化时代,
需要经典精神的召唤》
材料二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理念不仅是中国外交实践的重要指南,而且是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基础。任何世界秩序都需要解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问题。冷战结束以来,尽管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此起彼伏,不少国家的民众特别是儿童依然生活在战火硝烟之中……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时代潮流,“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摘编自潘忠岐《中国与国际规则的制定》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全球化”的实质和引发的问题,并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推动全球化以空前的速度发展的因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倡导的解决方案。(4分)
【备选习题】
1.(2024·徐州高一检测)1963年,法国总统戴高乐拒绝了美国的“多边核力量”计划和美苏倡导的《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稍后,苏联漫画家创作《法国正为季节性的供暖做准备》(如图所示) ,戴高乐抱着大量导弹向共和国的房子走去,烟囱里冒出如同核爆炸般的蘑菇云。这反映了(  )
A.资本主义阵营走向瓦解
B.苏联与西方关系的缓和
C.战后国际秩序受到冲击
D.法国奉行民族利己主义
2.联合国安理会设非常任理事国席位,最初为6个,1965年增至10个。 下表是其地区分配情况。这表明(  )
地区 亚洲 非洲 拉美 东欧 西欧及其他国家
非常任理事国席位数 2 3 2 1 2
A.发展中国家影响力增强
B.战后西欧实力尚未恢复
C.两极格局决定席位分配
D.非洲已开始主导联合国
3.下图是20世纪80年代后不同类型国家的进出口依存度变化示意图。这表明(  )
A.发达国家是全球化最大受益者
B.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的程度增加
C.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发展态势
D.发展中国家面临经济失控风险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