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同步练习(学生版+解析版)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统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

文档属性

名称 十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同步练习(学生版+解析版)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统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3-13 21:37:45

文档简介

十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30分钟 55分)
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1.(2024·宿迁高一检测)18世纪60年代早期,英国棉纺织品年销售额只有60万英镑,年均出口20万英镑,毛纺织产品的出口额是550万英镑,也就是说,棉纺织品的出口额不到毛纺织产品的1/27,具有卓越商业头脑的企业家,不会对如此庞大的市场无动于衷。这反映出英国工业革命(  )
A.市场需求促成技术革新
B.蒸汽机提高社会生产力
C.开始于棉纺织业
D.开启近代化历程
【解析】选A。英国的棉纺织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市场需求的增加促成技术的革新,推动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故选A;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开始在棉纺织工厂使用,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但材料强调工业革命产生的原因,排除C;材料强调工业革命产生的原因,而非影响,排除D。
2.美国工业革命胜利时,尽管出口贸易增加了7倍,但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对外贸易仅占10%左右,大部分工业品仍在国内销售。这说明当时美国(  )
A.国内市场成为工业化的基础
B.具有经济孤立主义倾向
C.亟待解决经济发展的不合理
D.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
【解析】选A。美国工业革命主要依托于国内市场,即国内市场成为其工业化的基础,故选A;美国的工业革命深受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而且“孤立主义”倾向在美国主要体现在外交政策上,排除B;材料显示美国工业品销售在国内外市场存在巨大差异,这是当时美国实际情况所导致的,不能说明其经济发展不合理,排除C;美国对外贸易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较少并非工业竞争力弱,而是国内市场尚有潜力能够相对满足工业生产的需求,排除D。
3.(2024·南京高一检测)近代的机器与其说是需要的结果,不如说是被迫无奈时有意的发明产物。因为棉布紧俏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因为机械动力不足而改良了蒸汽机。这表明,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革新(  )
A.源于人们生活中的无意发现
B.着力解决生产中的迫切问题
C.推动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D.体现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
【解析】选B。“无意发现”与材料中“有意的发明产物”不符,故A错误;“着力解决生产中的迫切问题”与材料中“因为棉布紧俏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因为机械动力不足而改良了蒸汽机”相符,故B正确;垄断组织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与材料中反映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不符,故C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与技术密切结合,而材料中反映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故D错误。
4.18世纪中期的工厂不仅规模小、数量少,而且大都建在边远山区湍急的溪流边。“18世纪的最后十年,工厂已经是新式的多层楼房大厦,而且一般都建在大城市或者是城镇附近。”此变化主要是由于(  )
A.纺织机械的不断创制  
B.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C.蒸汽机的改进与应用  
D.工厂制度的完全确立
【解析】选C。瓦特改进了蒸汽机,使蒸汽机减少了对自然环境的依赖,从而促进工厂的迁移,故选C;纺织机械创制促进了工厂的建立,但不能改变工厂布局状态,排除A;交通运输条件改善有助于两地往来,但无法促使工厂选址直接改变,且工业革命初期,交通条件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排除B;工厂制度的完全确立是在19世纪中叶,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D。
【补偿训练】
18世纪在英国出现了一个由科学家、工程师、仪器制造商、枪炮制造商组成的社团——“月光社”。其成员们相互启发,重视科学发现的实际应用及应用带来的社会价值, 许多杰出的发明因此产生。据此可知,月光社的活动(  )
A.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B.有助于将技术转化为经济效益
C.以垄断国际市场为首要目标
D.凸显了国家对科技发明的重视
【解析】选B。月光社是由科学家、工程师和商人组成的,其成员们相互启发,重视科学发现的实际应用及带来的广泛的社会价值,这有助于将技术转化为经济效益,故选B;近代自然科学兴起于16-17世纪,排除A; 材料无法体现其活动以垄断国际市场为首要目标,排除C;D和材料无关,排除。
5.(2024·扬州高一检测)“物理学和化学渗入化学工业中改变了化学工业状况,有意识设计的化工厂,按照计算好了的方式把实验室的结果应用到规模完整的操作上去,用仪器而不是靠经验来控制。”这表明(  )
A.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B.专利技术的保护推动了技术革新
C.发明注重经验的积累       
D.物理和化学的进步开启工业革命
【解析】选A。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将实验室的结果应用到规模完整的操作上去,而不是凭借经验来控制,说明科学与技术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故选A;材料强调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未涉及专利技术的保护,排除B;第二次工业革命注重科学实验,而非经验的积累,排除C;“化学工业”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产业,物理和化学的进步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排除D。
6.(2024·连云港高一检测)1870—1900年,美国煤产量从3310万吨增加至26970万吨,石油从2亿加仑增加到27亿加仑;1900年,美国铁路总长度已达19.34万英里,超过欧洲各国铁路长度的总和。这些变化表明,当时美国(  )
A.成为世界上高度发达的工业强国  
B.利用新能源助推铁路交通大发展
C.已转变为重工业主导的工业国家  
D.亟须解决国内资本市场统一问题
【解析】选A。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美国工业发展迅速,煤和石油产量大幅度提高,铁路总长度是欧洲各国的总和,这些都说明此时的美国成为世界上高度发达的工业强国,故选A;煤、石油依然是常规能源,而非新能源,排除B;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定美国是否转变为重工业主导,排除C;材料中描述的是工业化,没有体现资本市场的信息,且南北战争后,美国已经实现国内资本市场统一,排除D。
7.“工业革命”的概念出现于18世纪末。最初研究工业革命的学者,从一开始就注意到了工业革命期间英国社会和经济的重大变化,并且认为这些变化“是突然的和猛烈的”。当时这场“革命”(  )
A.随着工业资产阶级扩大利益需求而发生
B.推动了大规模垄断组织出现
C.解决了生产动力受自然条件限制的问题
D.体现了科技和生产紧密结合
【解析】选C。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蒸汽机投入使用,突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社会经济发生突飞猛进的变化,故选C;工业革命推动了工业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A因果关系颠倒,排除A;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大规模垄断组织出现,排除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排除D。
8.(2024·无锡高一检测)19世纪60年代,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用铝制餐具来宴请最尊贵的客人,至于那些二等客人,就只能用黄金的刀叉来凑合。到了19世纪末,化学家发现了能够大量、廉价提炼铝的方法。铝被做成抛弃式铝箔,用来包三明治、带剩菜,用完就丢。这主要说明(  )
A.铝的价格一度超过黄金      
B.科技突破影响社会生活
C.全新原料被发现和使用      
D.市场需求推动技术革命
【解析】选B。19世纪60年代,技术的发展还未达到炼制大量铝的程度,使得铝制材料非常昂贵,但是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发现了廉价炼制铝的方法,铝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更加广泛,故选B;材料强调的是科技的影响,并不是强调铝和黄金价格的对比,排除A;铝并不是全新原料,排除C;材料体现的是科技发展的影响,并不是市场需求的影响,排除D。
9.20世纪初,所有的工业化国家都通过立法鼓励投资企业,并规定股东所承担的责任限制在他所投金额的范围之内。这一规定(  )
A.适应了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B.缩小了不同阶层间的贫富差距
C.加剧了列强之间的经济竞争
D.反映出资本家内部矛盾的激化
【解析】选A。“鼓励投资企业,并规定股东所承担的责任限制在他所投金额的范围之内”,这必然会促进资本越来越集中,更容易形成垄断,故选A;“鼓励投资企业”与缩小贫富差距没有必然关系,排除B;“立法鼓励投资企业”并不意味着列强之间的经济竞争必然加剧,排除C;“规定股东所承担的责任限制在他所投金额的范围之内”可以缓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垄断的形成,排除D。
10.(2024·盐城高一检测)下表为1880—1913年英国、德国、美国三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造成英国发展速度减缓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德国 英国 美国
1880—1890年 2.9 2.2 4.1
1890—1900年 3.4 3.4 3.8
1900—1913年 3.0 1.5 3.9
A.国内煤炭资源枯竭 B.政府忽视科技创新
C.民族民主运动兴起 D.美德崛起抢占市场
【解析】选B。德国和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超过英国,这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即英国政府忽视科技创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被美德超越,故选B;煤炭资源枯竭不符合史实,排除A;“兴起”一词有误,排除C;英国发展速度放缓应从英国角度分析原因,而非从美德角度,排除D。
11.下图为英国约翰·利奇于1858年创作的《泰晤士河老爹在向伦敦城美女介绍他的子孙》(“泰晤士老爹”的子孙指白喉、淋巴结核、霍乱)。该漫画意在(  )
A.宣扬英国工业革命成就      
B.渲染工业社会下的精神麻木
C.讽刺工业化造成的环境污染    
D.揭露社会巨大的贫富差距
【解析】选C。据材料“‘泰晤士老爹’的子孙指白喉、淋巴结核、霍乱”可知讽刺工业化造成的环境污染,故选C,排除A;材料强调工业革命带来的环境污染,与人的精神无关,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环境污染,并非贫富分化,排除D。
12.1860年美国产业工人总数为130万,下表为工人与农业生产者在美国各地区所占人数的比值。这表明当时(  )
北部各州 中部各州 西部各州 南部各州
1∶7 1∶15 1∶18 1∶82
A.南北战争加快了工业革命进程
B.美国已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
C.工业革命在各地区发展不平衡
D.政治分裂延缓工业革命进程
【解析】选C。北部各州的工人占比最高,南部各州的工人占比最低,说明工业革命在各地区发展不平衡,故选C;美国南北战争于1861年爆发,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1860年美国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排除B;材料数据只能说明美国各地工业革命的发展程度,不能说明工业革命的进程,排除D。
13.(2024·常州高一检测)自19世纪30年代英国工厂改革运动兴起,一代代议员推动改革工厂制度的相关立法,到1874年,议会出台法案规定纺织类工厂工作的女工、童工一周的最长工作时间不得超过56.5小时;1878年,相关法案对工厂和作坊的卫生状况提出了强制性要求。英国工厂改革运动缘于当时英国(  )
A.议会权力的扩大 B.垄断组织的出现
C.妇女地位的提升 D.工业革命的深化
【解析】选D。根据材料可知,19世纪英国通过了一系列保护工人权益的法案,其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因此D正确;议会权力扩大属于重要原因,不属于主要原因,排除A;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才出现垄断组织,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B;材料强调英国工厂改革,妇女地位提升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
14.随着欧洲大陆国家开始工业化,其国内的工业生产替代了进口,英国出口的商品在欧洲大陆的市场份额日益下降。到1913年,英国已经基本失去美国市场,当时美国占英国商品出口市场中的份额仅为5%。这反映出(  )
A.英国失去了世界经济大国地位
B.工业革命开始向英国以外扩展
C.英国失去了欧洲和美洲的市场
D.工业革命推动经济格局的变迁
【解析】选D。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推进,以美德为代表的欧美各国工业化水平提高,使国内的工业生产替代了进口,英国在欧洲与美国的商品出口大幅下降,反映了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格局的变迁,故D正确。20世纪初,英国仍为世界经济大国,A排除;20世纪初以前欧美就已开始工业化进程,B排除;材料反映了英国在欧洲大陆的市场份额日益下降,但并未失去欧洲市场,C排除。
二、非选择题(13分)
15.(13分)(2024·苏州高一检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端于英国,在诸多富有发明创造精神的能工巧匠的努力下,生产工具的效率获得大幅提升,尤其是以纺织业为代表的轻工业,实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由手工工场制到近代工厂制的过渡。至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法、德、美等国家相继踏上了工业化的道路,自然科学的蓬勃发展,促使各国的电力、电器、化学、石油、汽车和飞机制造等新工业部门得以建立和发展,并最终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在全世界经济结构中的统治地位。
——摘编自陈雄《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材料二 19世纪50年代,英国家庭食物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已由73.5%降至61.5%,歌剧院、音乐会等不再是贵族的专属,各阶级一直保持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严格界限逐渐被打破。金钱开始占据了人们心目中的神圣地位,人们更多的是以金钱而不是以家族出身来衡量周围的人和事物。工业革命为妇女提供了大量工作机会,妇女的经济和家庭地位不断上升,男人也开始承担起家庭的家务。人口也在快速向城镇聚集,城乡差距的扩大使得人们开始疏远乡村,甚至厌恶乡村。瓦特和斯蒂芬森等人的成功吸引了大批年轻人对技术研究的投入。
——摘编自叶培望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社会观念的变化》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工业革命发展特点的变化。(5分)
答案:(1)变化:由一国到多国;从注重技术到科学引领;从轻工业为主到重工业为主。(5分)
【解析】第(1)题据材料一“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端于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法、德、美等国家相继踏上了工业化的道路”可知,由一国到多国;据材料一“在诸多富有发明创造精神的能工巧匠的努力下,生产工具的效率获得大幅提升……自然科学的蓬勃发展”可知,从注重技术到科学引领;据材料一“以纺织业为代表的轻工业,实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由手工工场制到近代工厂制的过渡……促使各国的电力、电器、化学、石油、汽车和飞机制造等新工业部门得以建立和发展,并最终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在全世界经济结构中的统治地位”可知,从轻工业为主到重工业为主。
(2)据材料二,概述两次工业革命对社会观念的影响。(8分)
答案:(2)影响:普通家庭解决温饱问题后,注重提升精神生活品质;贵族与其他阶级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界限逐渐被打破;金钱取代家族出身,成为衡量人和事物的重要标准;妇女的社会地位提高,推动了男女平等的观念产生;城市化加快使得城乡差距扩大,人们疏远厌恶乡村;科技精英的成功吸引年轻人投入技术研究。(8分,任答三点)
【解析】第(2)题据材料二“19世纪50年代,英国家庭食物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已由73.5%降至61.5%,歌剧院、音乐会等不再是贵族的专属”可知,普通家庭解决温饱问题后,注重提升精神生活品质;据材料二“各阶级一直保持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严格界限逐渐被打破”可知,贵族与其他阶级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界限逐渐被打破;据材料二“金钱开始占据了人们心目中的神圣地位,人们更多的是以金钱而不是以家族出身来衡量周围的人和事物”可知,金钱取代家族出身,成为衡量人和事物的重要标准;据材料二“工业革命为妇女提供了大量工作机会,妇女的经济和家庭地位不断上升,男人也开始承担起家庭的家务”可知,妇女的社会地位提高,推动了男女平等的观念产生;据材料二“人口也在快速向城镇聚集,城乡差距的扩大使得人们开始疏远乡村,甚至厌恶乡村”可知,城市化加快使得城乡差距扩大,人们疏远厌恶乡村;据材料二“瓦特和斯蒂芬森等人的成功吸引了大批年轻人对技术研究的投入”可知,科技精英的成功吸引年轻人投入技术研究。
【备选习题】
1.从16世纪中叶开始,英国民间掀起了一股学习欧洲大陆科学成果的风潮,涉及地理、数学等多个领域,至17世纪中期,学校的教学还延伸到机械业、技工行业、贸易行业,且受教育者身份限制也基本放开。材料可用于说明(  )
A.科技发展直接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
B.教育的发展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
C.民间教育发展引领了英国教育潮流
D.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推动了工业革命
【解析】选B。工业革命前,民众热衷学习各种科学成果,从地理、数学等领域延伸到“机械业、技工行业、贸易行业”,“受教育者身份限制也基本放开”等,促使学校教学的内容日益丰富,受教育群体日益广泛,说明英国的教育发展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B正确。材料不能说明科技发展“直接”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排除A;“民间教育发展引领了英国教育潮流”的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科学与技术结合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D。
2.以下是某时段英国农产品价格指数变化统计图。该变化对英国经济的影响是(  )
时间 粮食平均 价格指数 羊毛平均 价格指数 羊毛和毛纺织品 出口价格指数
1450- 1459年 100 100 100
1460- 1469年 101 132 98
1480- 1489年 116 138 130
1500- 1509年 114 113 158
1510- 1519年 117 145 168
A.农业经营模式日益商品化
B.城乡经济的差距不断拉大
C.农业产品结构更趋均衡化
D.农村劳动力不断涌向城市
【解析】选A。根据材料可知,在大多数时间里,圈地养羊生产毛纺原料比种植粮食能获得更多的收入,体现了英国农业经营模式日益商品化,A正确;工业革命后城乡经济的差距不断拉大,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农业产品结构的不平衡发展,排除C;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农村劳动力不断涌向城市,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
3.19世纪中期,英国女工对家庭经济的贡献率占47.1%,妇女参加社会生产劳动,打破了两性分工的绝对界限,缩小了男女两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差异。妇女们多了工友、同事、上司等社会角色,构建起新的社会关系网络。据此可知,工业革命(  )
A.推动了英国阶级结构的变化
B.使得传统的家庭模式日益稳固
C.提高了普通女性的政治地位
D.一定程度改变了女性社会地位
【解析】选D。工业革命后,女性更多参与到社会生产劳动中,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角色,女性的社会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变,故选D;材料反映的是性别关系的变化,并非阶级结构,排除A;女性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的变化,对传统的家庭模式产生了一定的冲击,排除B;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不等于政治地位的提高,排除C。十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1.(2024·宿迁高一检测)18世纪60年代早期,英国棉纺织品年销售额只有60万英镑,年均出口20万英镑,毛纺织产品的出口额是550万英镑,也就是说,棉纺织品的出口额不到毛纺织产品的1/27,具有卓越商业头脑的企业家,不会对如此庞大的市场无动于衷。这反映出英国工业革命(  )
A.市场需求促成技术革新
B.蒸汽机提高社会生产力
C.开始于棉纺织业
D.开启近代化历程
2.美国工业革命胜利时,尽管出口贸易增加了7倍,但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对外贸易仅占10%左右,大部分工业品仍在国内销售。这说明当时美国(  )
A.国内市场成为工业化的基础
B.具有经济孤立主义倾向
C.亟待解决经济发展的不合理
D.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
3.(2024·南京高一检测)近代的机器与其说是需要的结果,不如说是被迫无奈时有意的发明产物。因为棉布紧俏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因为机械动力不足而改良了蒸汽机。这表明,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革新(  )
A.源于人们生活中的无意发现
B.着力解决生产中的迫切问题
C.推动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D.体现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
4.18世纪中期的工厂不仅规模小、数量少,而且大都建在边远山区湍急的溪流边。“18世纪的最后十年,工厂已经是新式的多层楼房大厦,而且一般都建在大城市或者是城镇附近。”此变化主要是由于(  )
A.纺织机械的不断创制  
B.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C.蒸汽机的改进与应用  
D.工厂制度的完全确立
【补偿训练】
18世纪在英国出现了一个由科学家、工程师、仪器制造商、枪炮制造商组成的社团——“月光社”。其成员们相互启发,重视科学发现的实际应用及应用带来的社会价值, 许多杰出的发明因此产生。据此可知,月光社的活动(  )
A.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B.有助于将技术转化为经济效益
C.以垄断国际市场为首要目标
D.凸显了国家对科技发明的重视
5.(2024·扬州高一检测)“物理学和化学渗入化学工业中改变了化学工业状况,有意识设计的化工厂,按照计算好了的方式把实验室的结果应用到规模完整的操作上去,用仪器而不是靠经验来控制。”这表明(  )
A.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B.专利技术的保护推动了技术革新
C.发明注重经验的积累       
D.物理和化学的进步开启工业革命
6.(2024·连云港高一检测)1870—1900年,美国煤产量从3310万吨增加至26970万吨,石油从2亿加仑增加到27亿加仑;1900年,美国铁路总长度已达19.34万英里,超过欧洲各国铁路长度的总和。这些变化表明,当时美国(  )
A.成为世界上高度发达的工业强国  
B.利用新能源助推铁路交通大发展
C.已转变为重工业主导的工业国家  
D.亟须解决国内资本市场统一问题
7.“工业革命”的概念出现于18世纪末。最初研究工业革命的学者,从一开始就注意到了工业革命期间英国社会和经济的重大变化,并且认为这些变化“是突然的和猛烈的”。当时这场“革命”(  )
A.随着工业资产阶级扩大利益需求而发生
B.推动了大规模垄断组织出现
C.解决了生产动力受自然条件限制的问题
D.体现了科技和生产紧密结合
8.(2024·无锡高一检测)19世纪60年代,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用铝制餐具来宴请最尊贵的客人,至于那些二等客人,就只能用黄金的刀叉来凑合。到了19世纪末,化学家发现了能够大量、廉价提炼铝的方法。铝被做成抛弃式铝箔,用来包三明治、带剩菜,用完就丢。这主要说明(  )
A.铝的价格一度超过黄金      
B.科技突破影响社会生活
C.全新原料被发现和使用      
D.市场需求推动技术革命
9.20世纪初,所有的工业化国家都通过立法鼓励投资企业,并规定股东所承担的责任限制在他所投金额的范围之内。这一规定(  )
A.适应了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B.缩小了不同阶层间的贫富差距
C.加剧了列强之间的经济竞争
D.反映出资本家内部矛盾的激化
10.(2024·盐城高一检测)下表为1880—1913年英国、德国、美国三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造成英国发展速度减缓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德国 英国 美国
1880—1890年 2.9 2.2 4.1
1890—1900年 3.4 3.4 3.8
1900—1913年 3.0 1.5 3.9
A.国内煤炭资源枯竭 B.政府忽视科技创新
C.民族民主运动兴起 D.美德崛起抢占市场
11.下图为英国约翰·利奇于1858年创作的《泰晤士河老爹在向伦敦城美女介绍他的子孙》(“泰晤士老爹”的子孙指白喉、淋巴结核、霍乱)。该漫画意在(  )
A.宣扬英国工业革命成就      
B.渲染工业社会下的精神麻木
C.讽刺工业化造成的环境污染    
D.揭露社会巨大的贫富差距
12.1860年美国产业工人总数为130万,下表为工人与农业生产者在美国各地区所占人数的比值。这表明当时(  )
北部各州 中部各州 西部各州 南部各州
1∶7 1∶15 1∶18 1∶82
A.南北战争加快了工业革命进程
B.美国已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
C.工业革命在各地区发展不平衡
D.政治分裂延缓工业革命进程
13.(2024·常州高一检测)自19世纪30年代英国工厂改革运动兴起,一代代议员推动改革工厂制度的相关立法,到1874年,议会出台法案规定纺织类工厂工作的女工、童工一周的最长工作时间不得超过56.5小时;1878年,相关法案对工厂和作坊的卫生状况提出了强制性要求。英国工厂改革运动缘于当时英国(  )
A.议会权力的扩大 B.垄断组织的出现
C.妇女地位的提升 D.工业革命的深化
14.随着欧洲大陆国家开始工业化,其国内的工业生产替代了进口,英国出口的商品在欧洲大陆的市场份额日益下降。到1913年,英国已经基本失去美国市场,当时美国占英国商品出口市场中的份额仅为5%。这反映出(  )
A.英国失去了世界经济大国地位
B.工业革命开始向英国以外扩展
C.英国失去了欧洲和美洲的市场
D.工业革命推动经济格局的变迁
二、非选择题(13分)
15.(13分)(2024·苏州高一检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端于英国,在诸多富有发明创造精神的能工巧匠的努力下,生产工具的效率获得大幅提升,尤其是以纺织业为代表的轻工业,实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由手工工场制到近代工厂制的过渡。至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法、德、美等国家相继踏上了工业化的道路,自然科学的蓬勃发展,促使各国的电力、电器、化学、石油、汽车和飞机制造等新工业部门得以建立和发展,并最终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在全世界经济结构中的统治地位。
——摘编自陈雄《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材料二 19世纪50年代,英国家庭食物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已由73.5%降至61.5%,歌剧院、音乐会等不再是贵族的专属,各阶级一直保持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严格界限逐渐被打破。金钱开始占据了人们心目中的神圣地位,人们更多的是以金钱而不是以家族出身来衡量周围的人和事物。工业革命为妇女提供了大量工作机会,妇女的经济和家庭地位不断上升,男人也开始承担起家庭的家务。人口也在快速向城镇聚集,城乡差距的扩大使得人们开始疏远乡村,甚至厌恶乡村。瓦特和斯蒂芬森等人的成功吸引了大批年轻人对技术研究的投入。
——摘编自叶培望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社会观念的变化》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工业革命发展特点的变化。(5分)
(2)据材料二,概述两次工业革命对社会观念的影响。(8分)
【备选习题】
1.从16世纪中叶开始,英国民间掀起了一股学习欧洲大陆科学成果的风潮,涉及地理、数学等多个领域,至17世纪中期,学校的教学还延伸到机械业、技工行业、贸易行业,且受教育者身份限制也基本放开。材料可用于说明(  )
A.科技发展直接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
B.教育的发展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
C.民间教育发展引领了英国教育潮流
D.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推动了工业革命
2.以下是某时段英国农产品价格指数变化统计图。该变化对英国经济的影响是(  )
时间 粮食平均 价格指数 羊毛平均 价格指数 羊毛和毛纺织品 出口价格指数
1450- 1459年 100 100 100
1460- 1469年 101 132 98
1480- 1489年 116 138 130
1500- 1509年 114 113 158
1510- 1519年 117 145 168
A.农业经营模式日益商品化
B.城乡经济的差距不断拉大
C.农业产品结构更趋均衡化
D.农村劳动力不断涌向城市
3.19世纪中期,英国女工对家庭经济的贡献率占47.1%,妇女参加社会生产劳动,打破了两性分工的绝对界限,缩小了男女两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差异。妇女们多了工友、同事、上司等社会角色,构建起新的社会关系网络。据此可知,工业革命(  )
A.推动了英国阶级结构的变化
B.使得传统的家庭模式日益稳固
C.提高了普通女性的政治地位
D.一定程度改变了女性社会地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