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同步练习(学生版+解析版)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统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

文档属性

名称 十八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同步练习(学生版+解析版)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统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3-13 21:38:38

文档简介

十八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35分钟 65分)
一、选择题(共17小题,每小题3分,共51分)
1.有学者认为,如果英国在二战后比苏联更强大,冷战仍然会发生,英国将取代苏联成为美国安全的主要威胁。最符合这一观点的论断是(  )
A.雅尔塔体系是美苏冷战根源
B.美苏争霸威胁双方国家安全
C.冷战源于美苏意识形态冲突
D.国家利益分歧导致美苏冷战
【解析】选D。根据材料“如果英国在二战后比苏联更强大,冷战仍然会发生”可知,发生冷战是因为国家利益分歧,D正确;美苏冷战的根源是两国的国家利益存在严重冲突,并非雅尔塔体系,A说法错误,排除;B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意识形态冲突是冷战发生的重要原因,但并非根源,且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
2.1945年2月斯大林在雅尔塔会议上指出,波兰问题对于俄国人不仅仅是个荣誉问题,而且是个安全问题……因为苏维埃国家一些极为重要的战略问题都与波兰有关。依据下图,从地缘政治角度来说,斯大林的真实意图是要求波兰(  )
A.维护苏联的国际荣誉
B.并入苏联的国家版图
C.变成苏联的安全屏障
D.成为冷战对抗的前沿
【解析】选C。波兰与苏联接壤,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在雅尔塔会议上强调波兰问题是希望将波兰变成本国的安全屏障,故选C;“波兰问题对于俄国人不仅仅是个荣誉问题,而且是个安全问题”,表明波兰问题主要是安全问题,不是为了维护苏联的国际荣誉,排除A;从图中可以看出波兰没有并入苏联的国家版图,排除B;1945年冷战还没有开始,排除D。
3.(2024·常州高一检测)1947年,美国总统声称:希腊需要援助,需要得很急迫,而且数量很大。否则希腊便会陷落,铁幕便会从东地中海伸展过来。如果希腊陷落了,土耳其将成为共产主义大海中的一个无法防守的前哨。美国由此推行(  )
A.罗斯福新政 B.杜鲁门主义
C.绥靖政策 D.新经济政策
【解析】选B。本题考查的是美国在冷战时期的政策。结合所学,依据材料中“1947年”“铁幕”,可知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用以遏制共产主义的发展,故B正确;罗斯福新政与美国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有关,绥靖政策与二战的爆发相关,新经济政策与苏联相关,从1921年开始实行。A、C、D与题意均不符合,排除。
4.下图是一幅苏联宣传画。画面上,苏联红军押着一个被俘的美军飞行员并说道:“如果您忘记了边界在哪里,我们将帮助您着陆!”该宣传画表明(  )
A.北约东扩至苏联边界
B.美苏发生直接军事冲突
C.冷战影响了美苏关系
D.两国对抗美国处于弱势
【解析】选C。材料反映的是冷战时期苏联反美的历史信息,C正确;北约东扩是指北约将苏联加盟共和国和中东欧的国家纳入组织,这是冷战后欧洲战略格局转变时期的必然产物,不符合题意,排除A;美苏发生直接军事冲突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材料体现不出两国对抗美国处于弱势的信息,排除D。
5.(2024·盐城高一检测)下图为德国在某一历史时期的版图。这一历史时期的特征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B.同盟国与轴心国集团鏖战
C.东西方阵营冷战加剧
D.世界性经济危机席卷世界
【解析】选C。二战结束后,美苏两国从战时盟友变成冷战对手,逐渐形成两极格局,在地缘政治上,第一次柏林危机直接导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于1949年相继成立,德国分裂。结合地图内容和所学知识可知,该地图为冷战期间的德国版图,C正确。
6.(2024 镇江高一检测)20世纪50年代,“美国之音”在慕尼黑广播中心建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发射电台。斯特莱伯特(美国新闻署第一任署长)明确表示,“这一新的电台全力播音,可以让现在正受莫斯科之声长波电台控制的卫星国家人民清楚收听到,此外它还会极大地消减苏联对欧洲和卫星国家广播的有效覆盖范围”。据此可知(  )
A.美苏加强文化领域合作
B.美国政策制定中的冷战思维
C.美国试图缓和美苏关系
D.美苏在科技领域的激烈竞争
【解析】选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世界处于两大阵营对峙的状态,冷战是美苏对峙的主要方式。因此根据材料时间“20世纪50年代”及关键信息“此外它还会极大地消减苏联对欧洲和卫星国家广播的有效覆盖范围”可知,美国政策制定的过程中具有冷战的思维特征,B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对峙,非文化领域上的合作,排除A;材料体现的是美国冷战思维,而非美国试图缓和美苏关系,排除C;材料未涉及科技领域的竞争,排除D。
7.(2024·苏州高一检测)下图为美国某漫画家创作的题为《让我们为这东西加把锁》的漫画,1962年11月发表于华盛顿邮报,图片下方的“NUCLEAR WAR”意为“核战争”。该漫画反映出(  )
A.美苏争霸中苏联处于攻势
B.美苏处理核威胁走向理性
C.追求国际和平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
D.核威胁改变了大国博弈的关系实质
【解析】选B。材料体现了为核武器加把锁,不轻易使用核武器,说明美苏处理核威胁走向理性,B正确;材料主旨是处理核武器而不是美苏争霸的形势,排除A;漫画是美国漫画家创作的,很难说明其有广泛的社会基础;1962年大国博弈的实质仍然是争霸,并未改变,排除D。
8.1961年,美国总统肯尼迪签署一项法令,决定创建“和平队”向第三世界国家提供教师、医生、护士等各种专业技术人员。该法令旨在(  )
A.应对全球性反战运动
B.配合联合国维和行动
C.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D.维护世界的和平稳定
【解析】选C。由材料“创建‘和平队’向第三世界国家提供教师、医生、护士等各种专业技术人员”可知,美苏冷战时期“和平队”服务于美国的国家利益,作为美国对外关系的“软实力”,有利于向第三世界国家输出美国文化及价值观念,目的在于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故选C。
9.(2024·扬州高一检测)1961年6月,南斯拉夫等20国参加了不结盟运动预备会议,制定了参加首脑会议的标准,要求参加不结盟运动的国家需满足下列条件:与会国必须采取或赞成不同政治社会制度国家和平共处和不结盟的独立自主政策……与会国不得为大国间的对抗提供军事基地。由此可知不结盟运动(  )
A.瓦解了社会主义阵营
B.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C.加速了经济的全球化
D.改变了国际经济旧秩序
【解析】选B。据材料可知,不结盟运动要求不与任何超级大国结盟,且采取和平共处的独立自主政策,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B正确;中苏关系破裂是社会主义阵营瓦解的重要标志,排除A;不结盟运动并没有加速经济全球化,排除C;国际经济旧秩序仍存在,排除D。
10.(2024·广西适应性测试)1969年,北约组建现代社会挑战委员会应对环境污染等事务,联邦德国代表在第一次全体代表大会上说,我们在这里讨论的问题完全有可能成为东西方谈判议程的起点,进而迅速达成协议,并采取措施“改善我们人民的生活质量”——“我们的人民”包括欧洲分界线上的任何一方。据此可知,联邦德国(  )
A.把治理环境污染作为外交重点
B.强调北约的集体防卫功能
C.希冀以环保名义缓和冷战气氛
D.重视北约内部的协商功能
【解析】选C。据材料“成为东西方谈判议程的起点,进而迅速达成协议”等信息并结合当时冷战环境、多极化趋势的逐渐产生等知识,可得出联邦德国希冀以环保名义缓和冷战气氛,C正确;材料缺乏比较信息,不能得出其外交重点,排除A;材料强调的是东西方谈判和达成协议,不是北约内部,也不是在强调北约的集体防卫功能,排除B、D两项。
11.1963年,戴高乐拒绝签订美苏禁止核扩散条约,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恢复邦交,提出“欧洲人的欧洲”的口号,否决与美国有特殊关系的英国加入西欧共同市场,并于1966年退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由此可知,当时(  )
A.世界多极化格局已基本形成
B.法国确立了欧洲霸主地位
C.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
D.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
【解析】选C。据材料“否决与美国有特殊关系的英国加入西欧共同市场,并于1966年退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可知资本主义阵营出现了分化,部分欧洲国家开始反对美国的霸权和干预,故选C;多极化格局至今尚未形成,排除A;法国成为欧洲霸主的说法不符合事实,排除B;材料强调的是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并未体现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联合,且欧共体的成立是在1967年,排除D。
12.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连一直坚定反共产主义的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都改变了对中国的负面看法。他暗示美国应支持中国反苏,认为美国的全球政策若缺少有7亿多人口的中国参与是很难实现的。可见当时(  )
A.中美关系已经开始了正常化
B.中美准备结盟对抗苏联
C.美国全球战略需要中美合作
D.美国政府已承认新中国
【解析】选C。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西欧与日本的崛起冲击了美国的地位,因此美国的全球战略需要中美合作,故选C;1972年尼克松访华后中美开始关系正常化,排除A;中国不主张结盟,排除B;材料是前总统艾森豪威尔个人的认识,无法代表美国政府,排除D。
13.(2024·盐城高一检测)下图所示事件对二战后世界形势产生的影响是(  )
A.导致西欧国家的普遍衰落
B.形成了新的世界经济秩序
C.促进了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D.冲击美苏主导的两极格局
【解析】选D。题图展示的是不结盟运动和欧共体相关信息,这是在两极格局下成长起来的力量,其发展会冲击两极格局,故选D;欧共体的建立使得成员国得到更好的发展,西欧国家的普遍衰落是西欧国家谋求联合的原因,而不是结果,排除A;各种力量都在谋求建立新的世界经济秩序,但是还没有形成,排除B;多极化格局至今还没有形成,排除C。
14.(2024·淮安高一检测)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堪萨斯城发表讲话,他说:“从经济角度看,美国不再是世界头号国家,世界也不再仅有两个超级大国。从经济状况和经济潜力看,当今世界有五大力量中心……将决定本世纪最后1/3时间的前途。”这表明(  )
A.美国开始走向衰落
B.两极格局中孕育着多极化发展趋势
C.美国放弃冷战战略
D.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已瓦解
【解析】选B。据材料“美国不再是世界头号国家,世界也不再仅有两个超级大国”可知美国认为其不再是唯一的力量中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了多极化趋势,冲击了两极格局,故选B;“开始走向衰落”的说法不准确,排除A;美国并未放弃冷战战略,排除C;材料强调的是两极格局中出现了多极化趋势,且资本主义阵营并未瓦解,排除D。
15.(2024·南通高一检测)冷战时期,西方国家不断加大投入,建立世界性的广播电台、电视台和其他各种舆论宣传机构,向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宣传“民主价值观和制度”。西方国家的上述政策体现了(  )
A.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B.两大阵营关系的缓和
C.文化发展的多样化
D.“和平演变”战略的实施
【解析】选D。依据材料,冷战期间,西方国家向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宣传“民主价值观和制度”,体现了“和平演变”战略的实施,D正确;材料未涉及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排除A;冷战时期的特点是缓和与紧张并存,材料未涉及缓和因素,排除B;材料所述内容是带有意识形态的宣传,排除C。
16.(2024 无锡高一检测)西方世界普遍认为,冷战终结是大西洋同盟体系主导下自由世界的全方位胜利。俄罗斯认为,冷战终结是双方联合协商的结果,它意味着俄罗斯将与西方一道以平等创始人的身份重塑一个基于求同存异、观念和制度多元主义的泛欧洲共同体和一个更加包容的国际安全体系。由此可知冷战的终结(  )
A.推动了世界格局多极化
B.扩大了西方世界影响力
C.埋下了国际冲突的隐患
D.密切西方与俄罗斯联系
【解析】选C。根据材料可知,西方国家和俄罗斯关于冷战终结的说法不同,体现了西方国家和俄罗斯的博弈,埋下了国际冲突的隐患,C正确;冷战的终结推动了世界格局多极化,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材料体现了西方国家和俄罗斯关于冷战终结的说法不同,不能说明冷战终结扩大了西方世界影响力,排除B;材料体现了冷战的终结埋下了国际冲突的隐患,未体现密切西方与俄罗斯联系,排除D。
17.下面是1988年和1993年美国3种重要刊物使用“自由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和“西方”(英、法、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两个词汇的情况统计。由此可知(  )
名称 词汇 提及次数
1988年 1993年
《纽约时报》 自由世界 71 44
西方 46 144
《华盛顿邮报》 自由世界 112 67
西方 36 87
《国会记录》 自由世界 356 114
西方 7 10
A.报界一直带有很强的意识形态色彩
B.官方意识形态与主流民意互相背离
C.美国报界经常变更用语与政治无关
D.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影响社会文化
【解析】选D。据材料可知,相比于1988年,1993年美国3种重要刊物使用“自由世界”的次数减少,而使用“西方”的次数增多,原因在于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这说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影响社会文化,故选D;1993年美国3种重要刊物使用“自由世界”的次数减少,说明报界的意识形态色彩在减弱,排除A;材料所列仅为美国3种重要刊物的用语,不能反映官方意识形态,排除B;材料中两个词汇在冷战结束前后使用次数的变化,说明美国报界用语的变化与政治有关,排除C。
二、非选择题(14分)
18.(14分)(2024·南通高一检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苏联的目标是具体的,即占领领土。美国所追求的目标则是抽象目标或环境目标,它关心的是世界政治大环境。战后英美法苏对于欧洲的分区管制形成的“四大警察”理念是一种追求“双赢”的理念。而根据囚徒困境模型分析,安全感是达到“双赢”结果的基本要求。而战后美苏之间安全感从未存在过:不光是因为两极格局、东欧真空,更根本的是因为战后形成的两极力量不均衡,又不足以使一方完全支配另一方,因此弱的一方必然奋起而追之,而这又会导致强的一方产生更强的戒心。苏联作为极权主义国家,对美国天生就有戒心,因为其要控制信息的输入来维持政权的稳定。所以,罗斯福的大国合作之梦从来就没有实现过,美苏最终还是从合作走向了对抗。
——摘编自袁茵《论冷战的起源
——虚假均势、极权主义政体与冷战的爆发》
材料二 冷战的一些结果必定是投机的。没有这些结果,美国致力于重建德国和日本经济是极不可能的……美国和苏联也很可能不会如此积极地进行太空研究,如果没有强调对太空的研究,科学的衍生物如微型化能够快速实现是不可思议的……冷战还使西欧人产生了一种紧迫感,没有美国的影响他们可能不会感觉到这种紧迫感……可以肯定的是,苏联和美国斗争结束留下了一个比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时期还更为分裂、复杂的世界。
——摘编自弗兰克·萨克雷、约翰·芬德林主编
《世界大历史:1900至反恐战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美苏从合作走向对抗的原因。(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苏冷战中在经济和军事方面对抗的表现,并简述美苏“冷战”的影响。(9分)
【解析】第(1)题原因:根据材料一“二战后苏联的目标是具体的,即占领领土。美国所追求的目标则是抽象目标或环境目标”可推出美苏国家目标不同;根据材料一“战后英美法苏对于欧洲的分区管制形成的‘四大警察’理念是一种追求‘双赢’的理念”可推出“四大警察”理念的驱使;根据材料一“而战后美苏之间安全感从未存在过”可推出美苏之间安全感缺失;根据材料一“更根本的是因为战后形成的两极力量不均衡”可推出两极力量不均衡;结合所学可知还有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国家利益的差别。
第(2)题表现:根据所学知识可得,经济上马歇尔计划与经互会,军事上北约与华约。影响:由材料中“德国和日本”“太空研究”“西欧人产生了一种紧迫感”“更为分裂、复杂的世界”,可从多极化趋势、科技发展、世界政治局势等角度加以阐释。
答案:
(1)原因:国家目标不同;“四大警察”理念的驱使;美苏之间安全感缺失;两极力量不均衡;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国家利益的差别。(5分)
(2)表现:经济:马歇尔计划与经互会。军事:北约与华约。(4分)
影响:推动德日经济崛起;客观推动科技发展;促进欧洲一体化进程(欧洲联合);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爆发(维持相对和平);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国际局势紧张。(5分)十八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一、选择题(共17小题,每小题3分,共51分)
1.有学者认为,如果英国在二战后比苏联更强大,冷战仍然会发生,英国将取代苏联成为美国安全的主要威胁。最符合这一观点的论断是(  )
A.雅尔塔体系是美苏冷战根源
B.美苏争霸威胁双方国家安全
C.冷战源于美苏意识形态冲突
D.国家利益分歧导致美苏冷战
2.1945年2月斯大林在雅尔塔会议上指出,波兰问题对于俄国人不仅仅是个荣誉问题,而且是个安全问题……因为苏维埃国家一些极为重要的战略问题都与波兰有关。依据下图,从地缘政治角度来说,斯大林的真实意图是要求波兰(  )
A.维护苏联的国际荣誉
B.并入苏联的国家版图
C.变成苏联的安全屏障
D.成为冷战对抗的前沿
3.(2024·常州高一检测)1947年,美国总统声称:希腊需要援助,需要得很急迫,而且数量很大。否则希腊便会陷落,铁幕便会从东地中海伸展过来。如果希腊陷落了,土耳其将成为共产主义大海中的一个无法防守的前哨。美国由此推行(  )
A.罗斯福新政 B.杜鲁门主义
C.绥靖政策 D.新经济政策
4.下图是一幅苏联宣传画。画面上,苏联红军押着一个被俘的美军飞行员并说道:“如果您忘记了边界在哪里,我们将帮助您着陆!”该宣传画表明(  )
A.北约东扩至苏联边界
B.美苏发生直接军事冲突
C.冷战影响了美苏关系
D.两国对抗美国处于弱势
5.(2024·盐城高一检测)下图为德国在某一历史时期的版图。这一历史时期的特征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B.同盟国与轴心国集团鏖战
C.东西方阵营冷战加剧
D.世界性经济危机席卷世界
6.(2024 镇江高一检测)20世纪50年代,“美国之音”在慕尼黑广播中心建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发射电台。斯特莱伯特(美国新闻署第一任署长)明确表示,“这一新的电台全力播音,可以让现在正受莫斯科之声长波电台控制的卫星国家人民清楚收听到,此外它还会极大地消减苏联对欧洲和卫星国家广播的有效覆盖范围”。据此可知(  )
A.美苏加强文化领域合作
B.美国政策制定中的冷战思维
C.美国试图缓和美苏关系
D.美苏在科技领域的激烈竞争
7.(2024·苏州高一检测)下图为美国某漫画家创作的题为《让我们为这东西加把锁》的漫画,1962年11月发表于华盛顿邮报,图片下方的“NUCLEAR WAR”意为“核战争”。该漫画反映出(  )
A.美苏争霸中苏联处于攻势
B.美苏处理核威胁走向理性
C.追求国际和平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
D.核威胁改变了大国博弈的关系实质
8.1961年,美国总统肯尼迪签署一项法令,决定创建“和平队”向第三世界国家提供教师、医生、护士等各种专业技术人员。该法令旨在(  )
A.应对全球性反战运动
B.配合联合国维和行动
C.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D.维护世界的和平稳定
9.(2024·扬州高一检测)1961年6月,南斯拉夫等20国参加了不结盟运动预备会议,制定了参加首脑会议的标准,要求参加不结盟运动的国家需满足下列条件:与会国必须采取或赞成不同政治社会制度国家和平共处和不结盟的独立自主政策……与会国不得为大国间的对抗提供军事基地。由此可知不结盟运动(  )
A.瓦解了社会主义阵营
B.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C.加速了经济的全球化
D.改变了国际经济旧秩序
10.(2024·广西适应性测试)1969年,北约组建现代社会挑战委员会应对环境污染等事务,联邦德国代表在第一次全体代表大会上说,我们在这里讨论的问题完全有可能成为东西方谈判议程的起点,进而迅速达成协议,并采取措施“改善我们人民的生活质量”——“我们的人民”包括欧洲分界线上的任何一方。据此可知,联邦德国(  )
A.把治理环境污染作为外交重点
B.强调北约的集体防卫功能
C.希冀以环保名义缓和冷战气氛
D.重视北约内部的协商功能
11.1963年,戴高乐拒绝签订美苏禁止核扩散条约,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恢复邦交,提出“欧洲人的欧洲”的口号,否决与美国有特殊关系的英国加入西欧共同市场,并于1966年退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由此可知,当时(  )
A.世界多极化格局已基本形成
B.法国确立了欧洲霸主地位
C.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
D.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
12.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连一直坚定反共产主义的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都改变了对中国的负面看法。他暗示美国应支持中国反苏,认为美国的全球政策若缺少有7亿多人口的中国参与是很难实现的。可见当时(  )
A.中美关系已经开始了正常化
B.中美准备结盟对抗苏联
C.美国全球战略需要中美合作
D.美国政府已承认新中国
13.(2024·盐城高一检测)下图所示事件对二战后世界形势产生的影响是(  )
A.导致西欧国家的普遍衰落
B.形成了新的世界经济秩序
C.促进了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D.冲击美苏主导的两极格局
14.(2024·淮安高一检测)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堪萨斯城发表讲话,他说:“从经济角度看,美国不再是世界头号国家,世界也不再仅有两个超级大国。从经济状况和经济潜力看,当今世界有五大力量中心……将决定本世纪最后1/3时间的前途。”这表明(  )
A.美国开始走向衰落
B.两极格局中孕育着多极化发展趋势
C.美国放弃冷战战略
D.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已瓦解
15.(2024·南通高一检测)冷战时期,西方国家不断加大投入,建立世界性的广播电台、电视台和其他各种舆论宣传机构,向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宣传“民主价值观和制度”。西方国家的上述政策体现了(  )
A.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B.两大阵营关系的缓和
C.文化发展的多样化
D.“和平演变”战略的实施
16.(2024 无锡高一检测)西方世界普遍认为,冷战终结是大西洋同盟体系主导下自由世界的全方位胜利。俄罗斯认为,冷战终结是双方联合协商的结果,它意味着俄罗斯将与西方一道以平等创始人的身份重塑一个基于求同存异、观念和制度多元主义的泛欧洲共同体和一个更加包容的国际安全体系。由此可知冷战的终结(  )
A.推动了世界格局多极化
B.扩大了西方世界影响力
C.埋下了国际冲突的隐患
D.密切西方与俄罗斯联系
17.下面是1988年和1993年美国3种重要刊物使用“自由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和“西方”(英、法、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两个词汇的情况统计。由此可知(  )
名称 词汇 提及次数
1988年 1993年
《纽约时报》 自由世界 71 44
西方 46 144
《华盛顿邮报》 自由世界 112 67
西方 36 87
《国会记录》 自由世界 356 114
西方 7 10
A.报界一直带有很强的意识形态色彩
B.官方意识形态与主流民意互相背离
C.美国报界经常变更用语与政治无关
D.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影响社会文化
二、非选择题(14分)
18.(14分)(2024·南通高一检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苏联的目标是具体的,即占领领土。美国所追求的目标则是抽象目标或环境目标,它关心的是世界政治大环境。战后英美法苏对于欧洲的分区管制形成的“四大警察”理念是一种追求“双赢”的理念。而根据囚徒困境模型分析,安全感是达到“双赢”结果的基本要求。而战后美苏之间安全感从未存在过:不光是因为两极格局、东欧真空,更根本的是因为战后形成的两极力量不均衡,又不足以使一方完全支配另一方,因此弱的一方必然奋起而追之,而这又会导致强的一方产生更强的戒心。苏联作为极权主义国家,对美国天生就有戒心,因为其要控制信息的输入来维持政权的稳定。所以,罗斯福的大国合作之梦从来就没有实现过,美苏最终还是从合作走向了对抗。
——摘编自袁茵《论冷战的起源
——虚假均势、极权主义政体与冷战的爆发》
材料二 冷战的一些结果必定是投机的。没有这些结果,美国致力于重建德国和日本经济是极不可能的……美国和苏联也很可能不会如此积极地进行太空研究,如果没有强调对太空的研究,科学的衍生物如微型化能够快速实现是不可思议的……冷战还使西欧人产生了一种紧迫感,没有美国的影响他们可能不会感觉到这种紧迫感……可以肯定的是,苏联和美国斗争结束留下了一个比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时期还更为分裂、复杂的世界。
——摘编自弗兰克·萨克雷、约翰·芬德林主编
《世界大历史:1900至反恐战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美苏从合作走向对抗的原因。(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苏冷战中在经济和军事方面对抗的表现,并简述美苏“冷战”的影响。(9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