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同步练习(学生版+解析版)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统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

文档属性

名称 十二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同步练习(学生版+解析版)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统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3-13 21:43:11

文档简介

十二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30分钟 55分)
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1.到18世纪晚期,拉丁美洲已完全处于欧洲列强的殖民统治之下,其中绝大部分土地属于某两国的殖民地。这两国是(  )
A.英国、美国 B.西班牙、葡萄牙
C.英国、荷兰 D.法国、德国
【解析】选B。到18世纪晚期,西班牙、葡萄牙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拉美土地,B正确。
2.下图为18世纪秘鲁金银矿的作业场面(绘画作品)。该作品可用来说明(  )
A.工业文明的扩张性
B.拉丁美洲工业的发展
C.西班牙的殖民掠夺
D.列强瓜分世界的狂潮
【解析】选C。18世纪的秘鲁处于西班牙的殖民统治下,材料中金银矿的作业场面体现了西班牙对秘鲁的殖民掠夺,故选C;工业文明的扩张性指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扩展,而材料反映的是殖民掠夺,排除A;秘鲁的西班牙殖民者强迫印第安人在矿山劳动,不属于拉丁美洲工业的发展,排除B;19世纪中后期,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狂潮,排除D。
3.(2024 扬州高一检测)伊比利亚半岛殖民者犯了一些严重的错误,比如严格限制贸易往来、禁止殖民地与欧洲列强贸易、依赖缺乏效率的官僚体系等。而一百年后开始殖民北美的英国人,采用的则是以法治为基础的精简、分权、宽容的制度。双方这种殖民方式的差异,主要源于(  )
A.南北美洲的自然人文差别
B.当地原住民的激烈反抗
C.殖民者的自身现代性差异
D.英国成功吸取前述殖民教训
【解析】选C。从材料可以看出,西班牙、葡萄牙人的殖民统治方式与英国人的殖民统治方式不一样,反映出殖民者的自身现代性差异,C正确;材料与南北美洲的自然人文差别无关,排除A;原住民的激烈反抗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英国吸取殖民教训,排除D。
4.(2024 宿迁高一检测)许昌财在《西班牙通史》中写到:在整个殖民体系中,教会与司法、行政三足鼎立,教会不仅手握神权,还掌握政治经济权力,他们除了管理教中事务,也涉及俗世问题的审判。这表明西班牙在拉丁美洲殖民统治的特点是(  )
A.王室具有最高权威
B.神权无足轻重
C.宗教成为重要工具
D.专制色彩浓厚
【解析】选C。根据材料“教会与司法、行政三足鼎立,教会不仅手握神权,还掌握政治经济权力……”可以得出宗教成为殖民统治的重要工具,C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教会的权力,没有涉及王室权威,排除A;根据材料可知,教会既手握神权,还掌握政治经济权力,说明宗教权重,排除B;根据材料可知,教会与司法、行政三足鼎立,不能得出专制特征,排除D。
【补偿训练】
16世纪拉美地区甘蔗、棉花、可可、烟草等作物得到推广种植,而玉米、水稻等农作物只能限量生产,葡萄酒、亚麻、橄榄油等被禁止生产。这种状况(  )
A.使印第安人因粮食匮乏而灭绝
B.阻碍了物种在世界各大洲的交换
C.带有比较浓厚的殖民主义色彩
D.推动了当地的经济结构趋向合理
【解析】选C。拉美地区沦为殖民地后被迫成为欧洲殖民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带有比较浓厚的殖民主义色彩,故选C;印第安人近乎灭绝的主要原因是殖民者的屠杀和奴役,排除A;甘蔗、水稻等作物原产于旧大陆,如今在新大陆推广有利于各大洲之间的物种交流,排除B;殖民主义者人为地干预拉美地区农作物的种植,导致当地经济结构长期单一,不利于经济的良性发展,排除D。
5.1881年,英、法等国为确保奥斯曼帝国偿还高额债务,主导成立专门机构监督后者用政府年收入中的大部分来支付利息、赎回债券。这反映了(  )
A.奥斯曼帝国的解体  
B.列强维护资本输出的利益
C.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D.早期资本主义的扩张手段
【解析】选B。列强设立专门机构加强对奥斯曼帝国的控制,以维护其利益,故选B;据所学,奥斯曼帝国在一战后解体,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据所学,世界殖民体系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据所学,早期资本主义的扩张手段主要是商品输出,而材料体现的是资本输出,排除D。
6.(2024·南通高一检测)从17世纪开始,欧洲国家纷纷到亚洲进行殖民活动,加快了亚洲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化。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
A.英国通过东印度公司掠夺印度财富
B.葡萄牙是殖民侵略亚洲的主角
C.奥斯曼帝国完全沦为俄国的殖民地
D.英国从葡萄牙手中夺得好望角
【解析】选A。英国在对外殖民扩张的过程中,对印度的掠夺主要是通过东印度公司,采取直接抢劫、侵占土地、强征巨额土地税、种植并走私鸦片等手段,掠夺了大量财富和巨额利润,故选A;从17世纪开始,英国、荷兰和法国是殖民侵略亚洲的主角,排除B;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法、俄等国纷纷在奥斯曼帝国扩大势力范围,分割领土,奥斯曼帝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排除C;荷兰从葡萄牙手中夺得好望角,且好望角不在亚洲,排除D。
7.(2024·扬州高一检测)据统计,全非洲59个国家和地区中,44%按经纬度划分边界,30%存在着直线或曲线等几何线条边界,只有26%属于自然边界。出现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天然地形的限制
B.各地区文化因素的差异性
C.经济发展的需要
D.“有效占领”原则的实施
【解析】选D。据材料“44%按经纬度……几何线条边界”可知,列强为了协调矛盾,方便对非洲的瓜分,确立了“有效占领”原则,使得非洲的国家边界划分出现经纬度或几何线条等特征,故选D;“天然地形的限制”只能解释“只有26%属于自然边界”,不能完整解释材料,排除A;B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8.19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纷纷成立赴非洲内陆考察的探险队,诸如英国的“非洲内陆考察协会”、法国的“巴黎地理协会”等多达70多个,它们在考察的同时还建立了新的殖民地。这些探险活动(  )
A.旨在进行自然科学研究
B.为入侵非洲创造了条件
C.落实了“有效占领”原则
D.改变了非洲的落后状态
【解析】选B。19世纪中后期西方国家对非洲内陆展开探索,之前其在非洲沿海地区建立了众多殖民地,此时对内陆的探索,有助于其后展开对非洲内陆的殖民统治,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对非洲几乎瓜分完毕,故选B;根据材料可知,其虽然名为地理协会等,但多是以地理考察为名,考察非洲内陆山川形势,助其推行殖民统治,排除A;1884年柏林会议上提出“有效占领”原则,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列强对非洲的入侵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非洲地区的近代化,但材料中仅涉及考察活动,并未改变非洲的落后状态,排除D。
9.20世纪初,比利时将刚果变为殖民地后,在当地开展有组织的可可种植。此后,刚果成为欧洲重要的巧克力原料产地。这对刚果造成的影响是(  )
A.建立合理的经济结构
B.取得了外贸优势
C.对西方的依附性增强
D.建立了民主政治
【解析】选C。根据材料“刚果成为欧洲重要的巧克力原料产地”可知,这一做法使刚果成为西方的经济附庸,故C正确;根据材料“刚果成为欧洲重要的巧克力原料产地”可知,这一做法使刚果形成了单一的经济结构,排除A;根据材料“刚果成为欧洲重要的巧克力原料产地”可知,刚果主要输出的是原材料,在外贸中不占优势,排除B;材料主旨是西方侵略对刚果经济的影响,没有涉及政治层面,排除D。
10.(2024 淮安高一检测)20世纪初,亚洲除日本外,其他国家均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到1914年,非洲除了埃塞俄比亚和利比里亚,基本上沦为殖民地;拉美除原有的殖民地外,独立的国家实际上成了英美等国的附庸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
A.不平等的国际秩序
B.列强间矛盾的缓解
C.资本原始积累的加剧
D.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
【解析】选A。材料主要反映了20世纪初,亚非拉国家和地区基本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据所学可知,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不是主权独立的国家,与欧美列强相比,在国际交往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因此不平等的国际秩序的说法符合题意,A正确;材料仅反映20世纪初,亚非拉国家和地区基本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没有涉及列强之间的矛盾,排除B;据题干时间可知,此时的资本主义已经不处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西方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主要在新航路开辟至工业革命开展以前,排除C;材料体现的是西方文明处于主导地位,不符合多元文明格局,排除D。
11.到20世纪30年代,欧洲人已在非洲建立起大量的种植园和农场。摩洛哥主要种植甘蔗类经济作物,黄金海岸主要生产可可,利比里亚和安哥拉主要生产咖啡,埃及、苏丹、乌干达等地主要种植棉花……这一经济格局使非洲(  )
A.增加了对西方经济的依附性
B.巩固了传统农业生产结构
C.摆脱全球化过程中的发展困境
D.民族经济得到了良性发展
【解析】选A。据材料“到20世纪30年代,欧洲人已在非洲建立起大量的种植园和农场。摩洛哥主要种植甘蔗类经济作物,黄金海岸主要生产可可,利比里亚和安哥拉主要生产咖啡,埃及、苏丹、乌干达等地主要种植棉花”可知,非洲沦为欧洲国家的原料产地,对西方经济的依附性增强,故选A;非洲属于种植园经济,与传统的农业生产结构并不一样,排除B;这一格局加剧了非洲在全球化过程中的发展困境,排除C;单一的种植园经济不利于民族经济的良性发展,排除D。
12.(2024·常州高一检测)下图是全球殖民地占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情况表。关于该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①阶段英国人击败荷兰人成为海上霸主
B.在②阶段进行殖民扩张的主要是西班牙、葡萄牙
C.在③阶段美国成为新崛起的世界殖民大国
D.在④阶段殖民扩张促使世界殖民体系逐步形成
【解析】选D。④阶段是19世纪至20世纪初,该时期全球殖民地占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最高,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殖民国家加紧了对外扩张的步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故选D;17世纪中后期,经过三次英荷战争,英国取代了荷兰的海上殖民强国地位,18世纪中期英国确立了“海上霸主”的地位,与①阶段时间不符,排除A;在②阶段进行殖民扩张的主要是荷兰、法国和英国,在①阶段进行殖民扩张的主要是西班牙、葡萄牙,排除B;③阶段美国刚刚建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成为新崛起的世界殖民大国,排除C。
13.美国学者本特利认为,19、20世纪出现了一个非常流行的现象,许多帝国日益重视“教化工程”。就是说,越来越多的帝国声称,帝国最终会把一部分“异域”臣民转化为像帝国中心区的人那样思考、生活和接受管理。据此可知,“教化工程”(  )
A.服务于资本原始积累的实际需要
B.客观上传播了资本主义文明
C.缘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D.旨在维护殖民地人民的利益
【解析】选B。殖民国家在被征服地区传播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理念,也在客观上传播了资本主义文明,B正确;资本原始积累发生在工业革命以前,排除A;“教化工程”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无关,排除C;资本主义国家的上述做法是为了更好地维护本国在殖民地的利益,排除D。
14.下表是1884—1900年,欧洲列强在非洲侵占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领土和人口的统计表。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国家 侵占土地(万平方英里) 人口(万)
英国 370 5 700
法国 360 3 650
德国 100 1 470
比利时 90 3 000
葡萄牙 80 900
A.西方各国由此开始了大规模的对外商品输出
B.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狂潮,世界殖民体系逐步形成
C.德国凭借工业革命的优势侵占领土最多
D.葡萄牙在柏林会议上提出了“有效占领”原则
【解析】选B。根据材料的时间可知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后,欧洲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世界殖民体系逐步形成,故选B;1884—1900年主要是资本输出为主,A错误;从材料中可看出英国侵占领土最多,C错误;1884年英国、法国、德国等在柏林会议上提出“有效占领”原则,D错误。
二、非选择题(13分)
15.(13分)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殖民地的掠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角贸易”是指欧洲的奴隶贩子把一些枪支、火药、烈性酒、小饰物等商品运往非洲,在那里交换黑奴、象牙和黄金,再把这些运往美洲,把黑奴高价卖掉,然后装上原棉、烟草等货物,运回欧洲。运回的象牙和黄金又同东方各国交换茶、丝等商品……运输奴隶航行一次的纯收入,经常能达到投资的10倍以上……1783年至1793年的10年间,仅利物浦的船只就贩运了900趟奴隶,净赚1200万英镑。
材料二 马克思说:“殖民制度大大地促进了贸易和航运的发展。‘垄断公司’是资本积聚的强有力的手段。殖民地为迅速产生的工场手工业保证了销售市场以及由市场垄断所引起的成倍积累。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而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
(1)据材料一回答“三角贸易”对欧洲的影响。(6分)
(2)材料二中马克思对殖民制度的评价突出强调了哪一方面的作用 (7分)
答案:
(1)使欧洲国家获得大量财富,成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6分)
(2)在强调殖民制度血腥性的同时,突出了殖民制度在促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方面的作用。(7分)
【备选习题】
1.从1780年开始,东印度公司允许印度办报,其中1835年至1842年两任总督的新闻政策最为宽松。“不能对印度报刊实行歧视性控制……将英国的统治建立在压制印度人思想自由之上的做法是不持久的,这样的统治终将垮台。”这种政策(  )
A.严重地违背了其殖民初衷  
B.客观上有利于印度社会进步
C.根本上缓解了英印的对立  
D.极大地促进了英印文化融合
【解析】选B。英国驻印总督一度放松了对印度的思想控制,客观上有利于印度的思想解放和近代化发展,故选B;殖民总督放松对印度思想控制的主要目的是缓和英国与印度之间的关系,进而稳定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排除A;英国与印度之间的民族矛盾并不会因短期的思想控制放松而消失,排除C;材料未体现英印文化融合,排除D。
2.下图为美国画家于1881年创作的漫画,漫画中英法两国士兵持枪相对而视,漫画下方写着“流血的红海”,远处的狮身人面像、金字塔默默注视着这一切。该漫画反映了(  )
A.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B.美国插手非洲国家事务
C.英法在埃及展开激烈的殖民争夺
D.埃及民族意识尚未觉醒
【解析】选C。依据材料“英法两国士兵持枪相对”“狮身人面像”可知英法在埃及展开激烈的殖民争夺,C正确;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排除A;材料未涉及美国插手非洲国家事务,排除B;材料主要体现英、法对埃及的侵略,而非埃及的民族意识觉醒,排除D。
3.下面是1876-1912年欧洲列强在非洲的殖民地占非洲大陆面积的比例(%),导致表格中数据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时间 比例
1876年 10.8%
1885年 25%
1900年 90.4%
1912年 96%
A.资本主义经济在全球的扩张
B.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
C.列强在非洲的利益冲突缓和
D.武器和交通取得巨大进步
【解析】选A。 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经济在全球不断扩张,导致欧洲列强侵占了几乎整个非洲,A正确;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不会导致非洲殖民地面积的扩展,排除B;材料未涉及列强在非洲的利益冲突问题,排除C;武器和交通取得巨大进步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十二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1.到18世纪晚期,拉丁美洲已完全处于欧洲列强的殖民统治之下,其中绝大部分土地属于某两国的殖民地。这两国是(  )
A.英国、美国 B.西班牙、葡萄牙
C.英国、荷兰 D.法国、德国
2.下图为18世纪秘鲁金银矿的作业场面(绘画作品)。该作品可用来说明(  )
A.工业文明的扩张性
B.拉丁美洲工业的发展
C.西班牙的殖民掠夺
D.列强瓜分世界的狂潮
3.(2024 扬州高一检测)伊比利亚半岛殖民者犯了一些严重的错误,比如严格限制贸易往来、禁止殖民地与欧洲列强贸易、依赖缺乏效率的官僚体系等。而一百年后开始殖民北美的英国人,采用的则是以法治为基础的精简、分权、宽容的制度。双方这种殖民方式的差异,主要源于(  )
A.南北美洲的自然人文差别
B.当地原住民的激烈反抗
C.殖民者的自身现代性差异
D.英国成功吸取前述殖民教训
4.(2024 宿迁高一检测)许昌财在《西班牙通史》中写到:在整个殖民体系中,教会与司法、行政三足鼎立,教会不仅手握神权,还掌握政治经济权力,他们除了管理教中事务,也涉及俗世问题的审判。这表明西班牙在拉丁美洲殖民统治的特点是(  )
A.王室具有最高权威
B.神权无足轻重
C.宗教成为重要工具
D.专制色彩浓厚
【补偿训练】
16世纪拉美地区甘蔗、棉花、可可、烟草等作物得到推广种植,而玉米、水稻等农作物只能限量生产,葡萄酒、亚麻、橄榄油等被禁止生产。这种状况(  )
A.使印第安人因粮食匮乏而灭绝
B.阻碍了物种在世界各大洲的交换
C.带有比较浓厚的殖民主义色彩
D.推动了当地的经济结构趋向合理
5.1881年,英、法等国为确保奥斯曼帝国偿还高额债务,主导成立专门机构监督后者用政府年收入中的大部分来支付利息、赎回债券。这反映了(  )
A.奥斯曼帝国的解体  
B.列强维护资本输出的利益
C.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D.早期资本主义的扩张手段
6.(2024·南通高一检测)从17世纪开始,欧洲国家纷纷到亚洲进行殖民活动,加快了亚洲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化。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
A.英国通过东印度公司掠夺印度财富
B.葡萄牙是殖民侵略亚洲的主角
C.奥斯曼帝国完全沦为俄国的殖民地
D.英国从葡萄牙手中夺得好望角
7.(2024·扬州高一检测)据统计,全非洲59个国家和地区中,44%按经纬度划分边界,30%存在着直线或曲线等几何线条边界,只有26%属于自然边界。出现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天然地形的限制
B.各地区文化因素的差异性
C.经济发展的需要
D.“有效占领”原则的实施
8.19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纷纷成立赴非洲内陆考察的探险队,诸如英国的“非洲内陆考察协会”、法国的“巴黎地理协会”等多达70多个,它们在考察的同时还建立了新的殖民地。这些探险活动(  )
A.旨在进行自然科学研究
B.为入侵非洲创造了条件
C.落实了“有效占领”原则
D.改变了非洲的落后状态
9.20世纪初,比利时将刚果变为殖民地后,在当地开展有组织的可可种植。此后,刚果成为欧洲重要的巧克力原料产地。这对刚果造成的影响是(  )
A.建立合理的经济结构
B.取得了外贸优势
C.对西方的依附性增强
D.建立了民主政治
10.(2024 淮安高一检测)20世纪初,亚洲除日本外,其他国家均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到1914年,非洲除了埃塞俄比亚和利比里亚,基本上沦为殖民地;拉美除原有的殖民地外,独立的国家实际上成了英美等国的附庸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
A.不平等的国际秩序
B.列强间矛盾的缓解
C.资本原始积累的加剧
D.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
11.到20世纪30年代,欧洲人已在非洲建立起大量的种植园和农场。摩洛哥主要种植甘蔗类经济作物,黄金海岸主要生产可可,利比里亚和安哥拉主要生产咖啡,埃及、苏丹、乌干达等地主要种植棉花……这一经济格局使非洲(  )
A.增加了对西方经济的依附性
B.巩固了传统农业生产结构
C.摆脱全球化过程中的发展困境
D.民族经济得到了良性发展
12.(2024·常州高一检测)下图是全球殖民地占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情况表。关于该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①阶段英国人击败荷兰人成为海上霸主
B.在②阶段进行殖民扩张的主要是西班牙、葡萄牙
C.在③阶段美国成为新崛起的世界殖民大国
D.在④阶段殖民扩张促使世界殖民体系逐步形成
13.美国学者本特利认为,19、20世纪出现了一个非常流行的现象,许多帝国日益重视“教化工程”。就是说,越来越多的帝国声称,帝国最终会把一部分“异域”臣民转化为像帝国中心区的人那样思考、生活和接受管理。据此可知,“教化工程”(  )
A.服务于资本原始积累的实际需要
B.客观上传播了资本主义文明
C.缘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D.旨在维护殖民地人民的利益
14.下表是1884—1900年,欧洲列强在非洲侵占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领土和人口的统计表。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国家 侵占土地(万平方英里) 人口(万)
英国 370 5 700
法国 360 3 650
德国 100 1 470
比利时 90 3 000
葡萄牙 80 900
A.西方各国由此开始了大规模的对外商品输出
B.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狂潮,世界殖民体系逐步形成
C.德国凭借工业革命的优势侵占领土最多
D.葡萄牙在柏林会议上提出了“有效占领”原则
二、非选择题(13分)
15.(13分)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殖民地的掠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角贸易”是指欧洲的奴隶贩子把一些枪支、火药、烈性酒、小饰物等商品运往非洲,在那里交换黑奴、象牙和黄金,再把这些运往美洲,把黑奴高价卖掉,然后装上原棉、烟草等货物,运回欧洲。运回的象牙和黄金又同东方各国交换茶、丝等商品……运输奴隶航行一次的纯收入,经常能达到投资的10倍以上……1783年至1793年的10年间,仅利物浦的船只就贩运了900趟奴隶,净赚1200万英镑。
材料二 马克思说:“殖民制度大大地促进了贸易和航运的发展。‘垄断公司’是资本积聚的强有力的手段。殖民地为迅速产生的工场手工业保证了销售市场以及由市场垄断所引起的成倍积累。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而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
(1)据材料一回答“三角贸易”对欧洲的影响。(6分)
(2)材料二中马克思对殖民制度的评价突出强调了哪一方面的作用 (7分)
【备选习题】
1.从1780年开始,东印度公司允许印度办报,其中1835年至1842年两任总督的新闻政策最为宽松。“不能对印度报刊实行歧视性控制……将英国的统治建立在压制印度人思想自由之上的做法是不持久的,这样的统治终将垮台。”这种政策(  )
A.严重地违背了其殖民初衷  
B.客观上有利于印度社会进步
C.根本上缓解了英印的对立  
D.极大地促进了英印文化融合
2.下图为美国画家于1881年创作的漫画,漫画中英法两国士兵持枪相对而视,漫画下方写着“流血的红海”,远处的狮身人面像、金字塔默默注视着这一切。该漫画反映了(  )
A.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B.美国插手非洲国家事务
C.英法在埃及展开激烈的殖民争夺
D.埃及民族意识尚未觉醒
3.下面是1876-1912年欧洲列强在非洲的殖民地占非洲大陆面积的比例(%),导致表格中数据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时间 比例
1876年 10.8%
1885年 25%
1900年 90.4%
1912年 96%
A.资本主义经济在全球的扩张
B.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
C.列强在非洲的利益冲突缓和
D.武器和交通取得巨大进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