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一、选择题(共17小题,每小题3分,共51分)
1.(2024·宿迁高一检测)经济大危机爆发后,美国社会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一边是垄断资本家为维持产品价格,大量销毁农产品,而另一边却有无数人饥肠辘辘,四处流浪,不少人因饥饿而死。据此可知( )
A.生产过剩严重影响人民生活
B.政府自由放任政策危害严重
C.资本主义国家社会救济落后
D.美国的新政措施具有局限性
2.1946年,英格兰银行实行国有化,开始了英国国有化的进程。两年时间里,英国煤矿、民航、铁路、公路、煤气、钢铁、电力等部门相继完成国有化。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英国( )
A.扩大了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
B.经济公有化特色明显
C.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D.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3.下图呈现的是“1951—1981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单位:%)”(以1950年为基数)。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
A.日本经济发展水平一度超过美国等西方国家
B.各国发展的不平衡源于国际间缺少协调合作
C.加大政府与市场调节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
D.多极化格局形成与发展为日本赶超提供契机
4.下表为1950-1989年美国政府开支占国民生产总值统计(单位:%)。由此可知( )
年份 联邦政府 州政府 地方政府 合计
1950 15.6 5.3 3.7 24.6
1960 19.2 6.2 4.4 29.8
1970 21.0 8.5 4.0 33.5
1980 23.5 9.8 3.1 36.4
1983 26.4 10.0 4.5 40.9
1989 24.4 7.7 7.1 39.2
A.经济发展持续增长
B.福利制度日渐完备
C.干预模式不断僵化
D.政府职能扩大
5.欧美在1980年以后掀起了国有经济私有化浪潮,降低税收,削减公共开支和社会福利。这些政策的最大特点是( )
A.强化国家控制 B.减少经济干预
C.实施计划经济 D.践行社会主义
6.(2024·南通高一检测)有人指出,从经济大萧条到“滞胀”,再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尽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难以避免,但二战后政府干预遏制了危机对金融领域的影响,它们的影响显然变缓和了。这说明( )
A.经济危机形式趋于多样化
B.经济全球化涉及范围广泛
C.国家干预主义的深远影响
D.传统经济政治秩序的稳定
7.(2024·苏州高一检测)1973年世界石油危机爆发,尼克松设立联邦能源办公室和能源保护办公室,并提出到1980年取得能源自给自足的“独立计划”。对此,专家们说,1980年达成此目标是不现实的,不过认为这个目标值得称赞。专家的评论体现出美国( )
A.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
B.政府干预经济的失灵
C.主动承担起大国使命
D.政府的财政压力增大
8.(2024·连云港高一检测)二战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一系列国际组织的成立( )
A.是美苏争霸在世界经济领域的体现
B.有利于各国相对平等的协商
C.加大了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
D.减少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9.(2023·山东等级考)下图为1949—1985财政年度美国联邦政府研发投资中用于国防研究的占比(%)情况。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国内经济的发展状况
B.对外战争的频度烈度
C.国际科技竞争的压力
D.政府外交战略的调整
10.(2024 宿迁高一检测)二战后发达国家在计算机与人工智能技术引领下,航天、海洋、原子能、生物、新材料等方面的技术迅速发展。现代科技进步给社会带来的变化是( )
A.消除了社会贫富差距
B.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C.阻碍了高新技术发展
D.导致了世界经济大危机
11.(2024·苏州高一检测)下面两幅图片中科技成果应用的共同影响是( )
A.促使劳作方式转化为集约型
B.加快了人类社会迈向现代化的步伐
C.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
D.开启了美苏在太空领域的竞争
12.二战后初期形成以研究系统的模式、原则和规律的“系统论”;以研究信息获取、传输、存贮、处理和变换的“信息论”;以研究控制和调节一般规律的“控制论”。它们的产生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概念、新思路、新方法,沟通了科学技术不同门类之间的联系。据此,“三论”的提出( )
A.推动了生产领域的根本性变革
B.成为当代技术革命的主要理论依据
C.催生了高新科学技术群
D.成为科学理论实现重大突破的依据
13.从1965年至1981年,英国用在社会福利方面的政府支出,占全年总支出的比例从16%上升到25%;而在瑞典,该比例从19%上升到33%。这种变化有利于( )
A.推行自由放任政策
B.促进科技发展
C.减轻国家财政负担
D.维护社会稳定
14.(2024·徐州高一检测)下表是联邦德国制定的部分法规、制度和措施。据此可知,联邦德国( )
时间 法规、制度和措施
1950年 恢复养老保险制度
1961年 制定联邦社会救济法
1974年 颁布失业救济条例
1985年 实施子女抚养假制度,并发放抚养费
A.重视对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
B.调整了产业政策
C.克服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D.改变了社会结构
15.(2024·盐城高一检测)某班同学在开展美国史研究性学习时展示了以下三幅图片,据此判断该学习主题是( )
A.黑人反抗种族歧视运动
B.妇女争取普选权的抗争
C.美国学生反对侵略越南
D.战后美国社会运动频发
16.美国民意测验机构盖洛普曾针对“越南战争是否是个错误”,对美国普通民众进行调查,调查统计结果如图所示。据此可知( )
A.美国民众漠视越南战争
B.冷战形势逐渐趋于缓和
C.民众反思战争日益加深
D.越南战争符合美国利益
17.有学者把二战以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即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黄金时代”,70年代的“滞胀”,以及80年代以来的“新自由主义阶段”。纵观三个阶段的经济发展模式和调控政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保证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B.维护资产阶级的整体和长远利益
C.保证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平衡与协调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二、非选择题(14分)
18.(14分)(2024·南京高一检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在二战中大规模组织社会经济活动,没有引起“生而自由的英格兰人”的恐慌,国家干预并非那么可怕,还能解决自由放任所不能解决的问题。经济大危机的教训,也迫使执政党作出重大政策变革。1945年英国大选决定战后政策方向。保守党坚持经济自由主义,还“准备进行一场巨大和恐怖的战争”,这是长期受煎熬的选民不可接受的;工党提出的国有化和福利国家主张则受到选民认可,最终工党大获全胜。执政后,工党政府陆续兑现了自己的承诺。
——摘编自吴必康《变革与稳定:英国经济政策的
四次重大变革》
材料二 1951年,英国工党政府垮台,保守党执政。但是,两党的经济政策是一致的,战后英国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同时存在,“计划经济”和自由竞争也同时起作用。国家不仅通过立法来干预经济,而且下达指标,对经济发展进行“指导”。国家并不直接参与生产和经营活动,却可以用“计划”来引导经济发展的方向;同时又用税收的手段来调节财富的分配,用福利制度来保障最低的生活标准。这套社会经济政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战后大约20年里,经济稳定,失业率很低,人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英国似乎已走进了“富裕社会”。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二战后英国实行国家干预政策的原因与措施。(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简析二战后英国实行国家干预政策的影响。(6分)十九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35分钟 65分)
一、选择题(共17小题,每小题3分,共51分)
1.(2024·宿迁高一检测)经济大危机爆发后,美国社会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一边是垄断资本家为维持产品价格,大量销毁农产品,而另一边却有无数人饥肠辘辘,四处流浪,不少人因饥饿而死。据此可知( )
A.生产过剩严重影响人民生活
B.政府自由放任政策危害严重
C.资本主义国家社会救济落后
D.美国的新政措施具有局限性
【解析】选B。依据材料可以看出,经济大危机爆发后,美国政府对危机并没有过多的干预,仍然实行自由放任的政策,危害严重,B正确;A表述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未涉及资本主义国家的救济制度,排除C;材料未涉及美国的新政,排除D。
2.1946年,英格兰银行实行国有化,开始了英国国有化的进程。两年时间里,英国煤矿、民航、铁路、公路、煤气、钢铁、电力等部门相继完成国有化。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英国( )
A.扩大了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
B.经济公有化特色明显
C.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D.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解析】选D。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国家宏观调控,即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实行国有化是其中的一种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D正确;福利政策与国有化政策无关,排除A;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仍然实行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而不是经济公有化,排除B;“根本性变革”说法错误,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干预经济的措施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排除C。
3.下图呈现的是“1951—1981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单位:%)”(以1950年为基数)。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
A.日本经济发展水平一度超过美国等西方国家
B.各国发展的不平衡源于国际间缺少协调合作
C.加大政府与市场调节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
D.多极化格局形成与发展为日本赶超提供契机
【解析】选C。二战后,美国向欧洲以及资本主义世界输出美国模式,实行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政策,促进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C正确;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一度超过美国等西方国家,无法判定其经济发展水平超过欧美各国,排除A;联邦德国、美国、日本、法国、英国同属于资本主义国家,其不缺少国际合作,另外各国发展不平衡源于各自经济基础及产业结构的调整,排除B;多极化格局形成说法错误,排除D。
4.下表为1950-1989年美国政府开支占国民生产总值统计(单位:%)。由此可知( )
年份 联邦政府 州政府 地方政府 合计
1950 15.6 5.3 3.7 24.6
1960 19.2 6.2 4.4 29.8
1970 21.0 8.5 4.0 33.5
1980 23.5 9.8 3.1 36.4
1983 26.4 10.0 4.5 40.9
1989 24.4 7.7 7.1 39.2
A.经济发展持续增长
B.福利制度日渐完备
C.干预模式不断僵化
D.政府职能扩大
【解析】选D。各级政府的开支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1950年开始呈增长趋势,由此可知政府开支增多,说明政府管理的事情增多,政府职能扩大,故选D。
5.欧美在1980年以后掀起了国有经济私有化浪潮,降低税收,削减公共开支和社会福利。这些政策的最大特点是( )
A.强化国家控制 B.减少经济干预
C.实施计划经济 D.践行社会主义
【解析】选B。据“降低税收,削减公共开支和社会福利”可知,从20世纪70年代经济出现“滞胀”之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均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故选B;二战后初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强化国家控制,大力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排除A;实行计划经济说法错误,排除C;据“欧美在1980年以后”可知,其主要和资本主义国家有关,与社会主义无关,排除D。
6.(2024·南通高一检测)有人指出,从经济大萧条到“滞胀”,再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尽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难以避免,但二战后政府干预遏制了危机对金融领域的影响,它们的影响显然变缓和了。这说明( )
A.经济危机形式趋于多样化
B.经济全球化涉及范围广泛
C.国家干预主义的深远影响
D.传统经济政治秩序的稳定
【解析】选C。据材料“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难以避免”“政府干预遏制了危机对金融领域的影响”,可知材料强调政府通过经济干预遏制了经济危机的影响,这说明国家干预主义影响深远,故选C;材料强调通过政府干预使经济危机变得缓和,而非强调经济危机的形式,排除A;材料强调通过政府干预使经济危机变得缓和,而非强调经济全球化,排除B;受经济危机影响,生产力遭到破坏,传统经济秩序受到冲击,排除D。
7.(2024·苏州高一检测)1973年世界石油危机爆发,尼克松设立联邦能源办公室和能源保护办公室,并提出到1980年取得能源自给自足的“独立计划”。对此,专家们说,1980年达成此目标是不现实的,不过认为这个目标值得称赞。专家的评论体现出美国( )
A.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
B.政府干预经济的失灵
C.主动承担起大国使命
D.政府的财政压力增大
【解析】选B。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3年世界石油危机爆发,美国经济发生“滞胀”危机,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失灵,因此专家认为尼克松政府提出的“独立计划”是不现实的,B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政府干预经济模式的失灵,与经济全球化无关,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美国承担起大国使命,排除C;材料没有提及政府的财政情况,无法得知其是否财政压力增大,排除D。
8.(2024·连云港高一检测)二战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一系列国际组织的成立( )
A.是美苏争霸在世界经济领域的体现
B.有利于各国相对平等的协商
C.加大了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
D.减少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解析】选B。三大国际经济组织的成立是国家之间合作的结果,各国可以在国际组织内相对平等地协商,共同解决世界经济面临的问题,促进国际合作,故答案为B;三大国际经济组织的成立与美苏争霸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参与国际经济组织的活动,并不一定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排除C;三大国际经济组织的成立与各国政府对本国经济的干预程度没有必然联系,排除D。
9.(2023·山东等级考)下图为1949—1985财政年度美国联邦政府研发投资中用于国防研究的占比(%)情况。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国内经济的发展状况
B.对外战争的频度烈度
C.国际科技竞争的压力
D.政府外交战略的调整
【解析】选D。据题干曲线图可知,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国防研究在研发投资中的占比一直居高不下,结合所学可知,这与冷战有密切关系。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其占比出现下降趋势,并且自1965年开始,其占比相对稳定,结合所学可知,在该时期,由于美国在与苏联对抗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其占比则相对稳定,自20世纪70年代末起,其占比又呈现上升趋势,结合所学可知,这是与苏联对抗的实际需要,基于以上分析可知,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政府外交战略的调整,故选D;据题干“用于国防研究”可知,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外交政策的变化,与国内经济发展状况联系不大,排除A;据所学可知,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发动越南战争,但是其占比并没有出现明显变化,排除B;据所学可知,二战之后,美国的科技水平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没有出现大的波动,排除C。
10.(2024 宿迁高一检测)二战后发达国家在计算机与人工智能技术引领下,航天、海洋、原子能、生物、新材料等方面的技术迅速发展。现代科技进步给社会带来的变化是( )
A.消除了社会贫富差距
B.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C.阻碍了高新技术发展
D.导致了世界经济大危机
【解析】选B。根据“二战后发达国家在计算机与人工智能技术引领下,航天、海洋、原子能、生物、新材料等方面的技术迅速发展”可得出,现代科技的发展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进一步解放,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如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B正确;现代科技并不能消除社会贫富差距,排除A;现代科技促进了高新技术的发展,排除C;现代科技与经济危机没有必然的联系,排除D。
11.(2024·苏州高一检测)下面两幅图片中科技成果应用的共同影响是( )
A.促使劳作方式转化为集约型
B.加快了人类社会迈向现代化的步伐
C.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
D.开启了美苏在太空领域的竞争
【解析】选B。根据材料可知,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开启了计算机时代,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使人类进入航天时代,作为现代科技成就,它们的出现,加快了人类社会迈向现代化的步伐,B正确;促使劳作方式转化为集约型是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影响,排除A;人工智能技术是计算机技术的分支,排除C;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冷战时期美苏在太空领域竞争的标志,排除D。
12.二战后初期形成以研究系统的模式、原则和规律的“系统论”;以研究信息获取、传输、存贮、处理和变换的“信息论”;以研究控制和调节一般规律的“控制论”。它们的产生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概念、新思路、新方法,沟通了科学技术不同门类之间的联系。据此,“三论”的提出( )
A.推动了生产领域的根本性变革
B.成为当代技术革命的主要理论依据
C.催生了高新科学技术群
D.成为科学理论实现重大突破的依据
【解析】选B。根据材料“它们的产生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概念、新思路、新方法,沟通了科学技术不同门类之间的联系”可知,“三论”的提出成为当代技术革命的主要理论依据,B正确;A说法太绝对,排除;材料体现不出催生了高新科学技术群,排除C;科学理论说法太笼统,排除D。
13.从1965年至1981年,英国用在社会福利方面的政府支出,占全年总支出的比例从16%上升到25%;而在瑞典,该比例从19%上升到33%。这种变化有利于( )
A.推行自由放任政策
B.促进科技发展
C.减轻国家财政负担
D.维护社会稳定
【解析】选D。依据材料可以看出,英国和瑞典加大了对社会福利的支出,这样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D正确;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而非推行自由放任政策,排除A;社会福利旨在维护社会秩序,与促进科技发展不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排除B;加大福利支出,一定程度上会加重国家的财政负担,排除C。
14.(2024·徐州高一检测)下表是联邦德国制定的部分法规、制度和措施。据此可知,联邦德国( )
时间 法规、制度和措施
1950年 恢复养老保险制度
1961年 制定联邦社会救济法
1974年 颁布失业救济条例
1985年 实施子女抚养假制度,并发放抚养费
A.重视对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
B.调整了产业政策
C.克服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D.改变了社会结构
【解析】选A。据材料可知,二战后联邦德国重视对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A正确;材料并未对联邦德国产业政策调整问题展开详细论述,排除B;构建社会保障体系并不能克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排除C;没有联邦德国人口阶层流动的详细数据,就无法对联邦德国社会结构的变动情况作出有效判断,排除D。
15.(2024·盐城高一检测)某班同学在开展美国史研究性学习时展示了以下三幅图片,据此判断该学习主题是( )
A.黑人反抗种族歧视运动
B.妇女争取普选权的抗争
C.美国学生反对侵略越南
D.战后美国社会运动频发
【解析】选D。根据图示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图一体现美国的种族歧视,图二体现美国黑人在争取民主权利,图三体现美国妇女在追求平等权利,以上事件说明战后美国社会运动频发,D正确;黑人反抗种族歧视运动与图三信息不符,排除A;B只符合图三信息,排除;材料没有涉及美国学生反对侵略越南的反战运动,排除C。
16.美国民意测验机构盖洛普曾针对“越南战争是否是个错误”,对美国普通民众进行调查,调查统计结果如图所示。据此可知( )
A.美国民众漠视越南战争
B.冷战形势逐渐趋于缓和
C.民众反思战争日益加深
D.越南战争符合美国利益
【解析】选C。自1965年至1973年的调查显示,美国民众有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越战是错误的,1973年接近60%,说明从1961年开始的越战引发了美国民众越来越大的关注与反思,C正确;关于“越南战争是否是个错误”,美国普通民众作出表态的比例高于不知道的民众,说明美国民众还是比较关注越南战争的,排除A;材料并未体现冷战形势的发展,排除B;材料并未涉及越南战争是否符合美国利益,排除D。
17.有学者把二战以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即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黄金时代”,70年代的“滞胀”,以及80年代以来的“新自由主义阶段”。纵观三个阶段的经济发展模式和调控政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保证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B.维护资产阶级的整体和长远利益
C.保证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平衡与协调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解析】选D。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出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黄金时代”;70年代的“滞胀”,资本主义国家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出现80年代以来的“新自由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经济得到恢复发展。三个阶段的经济发展模式和调控政策,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故选D;A、B两项不是经济发展模式和调控政策的实质,排除;C是目的,不是实质,排除。
二、非选择题(14分)
18.(14分)(2024·南京高一检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在二战中大规模组织社会经济活动,没有引起“生而自由的英格兰人”的恐慌,国家干预并非那么可怕,还能解决自由放任所不能解决的问题。经济大危机的教训,也迫使执政党作出重大政策变革。1945年英国大选决定战后政策方向。保守党坚持经济自由主义,还“准备进行一场巨大和恐怖的战争”,这是长期受煎熬的选民不可接受的;工党提出的国有化和福利国家主张则受到选民认可,最终工党大获全胜。执政后,工党政府陆续兑现了自己的承诺。
——摘编自吴必康《变革与稳定:英国经济政策的
四次重大变革》
材料二 1951年,英国工党政府垮台,保守党执政。但是,两党的经济政策是一致的,战后英国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同时存在,“计划经济”和自由竞争也同时起作用。国家不仅通过立法来干预经济,而且下达指标,对经济发展进行“指导”。国家并不直接参与生产和经营活动,却可以用“计划”来引导经济发展的方向;同时又用税收的手段来调节财富的分配,用福利制度来保障最低的生活标准。这套社会经济政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战后大约20年里,经济稳定,失业率很低,人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英国似乎已走进了“富裕社会”。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二战后英国实行国家干预政策的原因与措施。(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简析二战后英国实行国家干预政策的影响。(6分)
【解析】第(1)题第一问原因,据材料一“英国在二战中大规模组织社会经济活动,没有引起‘生而自由的英格兰人’的恐慌”,可知二战期间英国政府对经济的成功干预为战后的国家干预积累了经验;据材料一“经济大危机的教训,也迫使执政党作出重大政策变革”,可知经济大危机时期的惨痛教训迫使政府意识到自由放任的弊端,必须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据材料一“工党提出的国有化和福利国家主张则受到选民认可”,可知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工党取代保守党上台执政,为实行国家干预政策创造了有利条件;据材料一“还‘准备进行一场巨大和恐怖的战争’,这是长期受煎熬的选民不可接受的”,可知民众在战争中损失惨重,急需借助国家的力量实现战后重建,使得当时的工党政府在经济建设中获得了民众的支持。第二问措施,据材料二“战后英国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同时存在,‘计划经济’和自由竞争也同时起作用”,可知在私有企业之外还建立起国有企业,实行计划指导;据材料二“国家不仅通过立法来干预经济,而且下达指标”,可知政府加强了经济立法来规范市场行为;据材料二“同时又用税收的手段来调节财富的分配,用福利制度来保障最低的生活标准”,可知政府开展了福利国家建设,注重通过税收等经济手段调节财富分配,缩小贫富差距。
第(2)题据材料二“经济稳定,失业率很低,人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可知战后英国对经济的干预促进了经济的稳定发展,有效地降低了失业率,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效地缓和了社会矛盾,缩小了贫富差距;据材料一“国家干预并非那么可怕,还能解决自由放任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可知战后英国政府对经济采取的干预政策对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使人们更加客观理性地意识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与自由主义之间的关系;但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主要通过经济政策和财政政策来实现,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也会加重国家的财政负担。
答案:(1)原因:二战期间对经济的成功干预;经济大危机的深刻教训;主张干预经济的工党上台执政;战争给英国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破坏;民众支持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4分,答出两点即可)
措施:建立国有企业;加强经济立法;实行计划指导;调节财富分配;开展福利国家建设。(4分,答出两点即可)
(2)影响:促进了英国经济稳定、较快发展;有效控制了失业率;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缓和了社会矛盾;但同时也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改变了人们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关系的认识。(6分,答出三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