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浮力 同步练习 (含答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章 浮力 同步练习 (含答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3-13 20:26: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章 浮力 同步练习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一、单选题
1.用手将一个木球放入水中某一深度后,松开手,木球上浮,在木球未露出水面的时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木球所受的重力、浮力都不变
B.木球所受的重力不变、浮力变大
C.木球所受的重力、浮力都变小
D.木球所受的重力不变、浮力逐渐变小
2.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在海水中游泳的人受到海水对他的浮力
B.在空中飘动的氢气球受到空气对它的浮力
C.将一石块扔到水中,石块在下沉的过程中不受浮力
D.在水中升起的木块受到水对它的浮力
3.如图所示,将重为5N 的小球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当小球的一半体积浸在水中时,测力计示数为2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小球的体积为400cm3
B.小球的密度为1.25g/cm3
C.缓缓向下移动弹簧测力计,小球对测力计的拉力最小可达到1N
D.剪断悬吊小球的细线,小球在水中稳定时受到的浮力为5N
4.把重5N、体积为6×10-4m3的物体投入水中,若不计水的阻力,当物体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上浮,F浮=6N B.物体悬浮,F浮=5N
C.物体漂浮,F浮=5N D.物体沉在水底,F浮=6N
5.学习“浮力”时,小明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家庭小实验:他在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体容器中分别倒入体积相同的不同液体,将一个小西红柿分别放入两容器中,静止时的状态分别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容器中液体的密度ρ甲>ρ乙
B.小西红柿所受的浮力F浮甲>F浮乙
C.小西红柿排开液体的质量关系是m排甲<m排乙
D.两图中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F甲>F乙
6.如图是用溢水杯、弹簧测力计、烧杯、水、重物及细线完成“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时的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最合理的顺序是甲、乙、丙、丁
B.重物受到的浮力可表示为F2﹣F1
C.溢水杯中装满水的目的是使重物排开的水多于排出到烧杯中的水
D.若F1﹣F2=F3﹣F4可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7.如图 7.94 所示,某装有水的容器中漂浮着一块冰, 在水的表面上又覆盖着一层油。已知水面高度为 , 油面高度为 , 则当冰融化之后(  )。
A.水面高度 升高, 油面高度 升高
B.水面高度 升高, 油面高度 降低
C.水面高度 降低, 油面高度 升高
D.水面高度 降低, 油面高度 降低
8.甲、乙、丙三个底面积相同的烧杯中均装有适量水,现有不吸水的a、b两均匀实心物体,质量之比为2:1,a的体积为600cm3。将它们分别放入甲、乙烧杯中静止时a漂浮,b悬浮,若将b置于a正中央一起放入丙烧杯中,静止时a恰好浸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的体积之比为4︰1
B.图甲中a有的体积露出液面
C.放入a物体后,水对甲容器底部的压力增大4N
D.图甲a下表面所受水的压强与图丙a下表面所受水的压强之比为3︰4
二、填空题
9.一个小球的重力为10N,将它浸没在水中时,所排开水的重力为20N。那么小球浸没时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N,小球的体积是   m3。(g取10N/kg)
10.如图甲所示,小明在洗菜时发现土豆沉在水底,于是他取来几根轻质粗吸管插在土豆上,再次放回同一容器的水中后,“吸管土豆”漂浮在水面,如图乙所示。插入吸管后土豆所受浮力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甲图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图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11.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全家欢聚,常常煮汤圆以示庆贺。小莉在帮姥姥煮汤圆时发现,生汤圆放入锅中,由于浮力   重力会下沉(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煮汤圆时汤圆受热膨胀,致使在锅底的汤圆浮力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2.质量为2千克、体积为1×10-3米3的物体,密度为    千克/米3,当它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    牛,浮力与重力的合力为    牛。
13.小榕在河边玩耍时,不小心将一皮球掉落在平静的河水中。皮球静止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重力。于是他朝如图所示的AB方向划水,增大此处水流速度来    压强,皮球就逐渐回到岸边,被轻松拿起。
14.一柱形容器底面积250cm2,两端开口的薄壁玻璃管(厚度不计)质量115g,横截面积50cm2,在其下端紧贴一质量10g、面积100cm2的塑料薄片(薄片厚度不计,且与玻璃管不粘连),浸入到未知液体内30cm深处。然后沿管壁慢慢注入酒精(ρ酒精=0.8g/cm3),当管内酒精与容器中的未知液体面相平时,塑料薄片并没有掉落,此时手对玻璃管向下的力为4.9N,为了保证塑料片不掉落,玻璃管向上移动的最大距离为   cm。(未知液体对塑料薄片的阻力不计)
15. 如图,同一支密度计分别放置在甲、乙两种液体里均静止不动,则两种液体的密度ρ甲   ρ乙(选填“>”“<”或“=”)。
16.如图所示,将圆柱形水杯M竖直放置在具有一定高度的薄壁圆柱形容器中,容器自重为4N且装有一定量的水。M具有一定厚度,其质量为100g,外底面积为100cm2,高为10cm。现逐渐向M中加水,M外底到容器底部的距离h与加入水的质量m的关系如图所示,加水过程中M始终保持竖直,且不计杯壁上所沾的水。最初未加水时,M所受浮力为   N,当加水质量为m1时,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   Pa。
三、实验探究题
17.小明同学按如图所示步骤,进行“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实验。根据他的实验探究数据,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A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由图A和图D中的信息可知,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   N。
(2)分析图A、B、C、D、E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同种液体中,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   有关。
(3)比较图A、   的实验数据可知,物体浸没时所受浮力与液体密度有关。
18.如图是小英同学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的水所受重力的关系的过程情景,请根据图示完成下面的问题。
(1)实验中所用圆柱体的质量是   ;
(2)图B装置存在的问题是   ,如果继续利用该装置实验,会得到的实验结论是:浸在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物体排开的水所受重力;
(3)纠正图B中的错误后,继续完成实验步骤C、D,在图C中圆柱体受到的浮力为   N。根据图   可以得出圆柱体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为1N;
(4)实验结果表明:浸在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物体排开的水所受到的重力;
(5)另一同学在纠正图B中的错误后,让圆柱体从刚接触水面到全部浸没水中,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逐渐减小,水对杯底的压强   (选填“逐渐增大”“逐渐减小”或“保持不变”)。
四、计算题
19.在水平桌面上有一个盛有水的柱形容器,其底面积为,将一体积为1000cm3的木块用细线系住没入水中如图甲所示,此时容器中水深为30cm。将细线剪断,木块最终漂浮在水面上,且有的体积露出水面,如图乙所示。求:
(1)甲图中木块受到水的浮力;
(2)木块的密度;
(3)图乙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20.小刚同学听了“曹冲称象”的故事后,利用所学知识制作了“水秤”模型,可方便地称量物体的质量,其构造如图所示,已知透明大筒足够深,其底面积为,小筒的高度,底面积,小筒和秤盘总重量为,小筒壁的厚度可忽略不计,假设在整个称量过程中小筒下表面始终与水面平行。。求:
(1)该“水秤”的零刻度线应该在何处,即A点距小筒底部的距离;
(2)如图乙,在秤盘上放物体后,就可以称量物体所受重力,某次该“水秤”称量一个体积为的实心木块时,该“水秤”模型恰好达到了最大称量限度,求木块的密度;
(3)已知“水秤”中水的体积为,则当“水秤”称量最大物体时,大筒中水对大筒底部的压强不考虑小筒沾水和吸收的情况。
答案解析部分
1.A
2.C
3.D
4.C
5.C
6.D
7.B
8.C
9.20;
10.变大;小于
11.小于;增大
12.2×103;9.8;9.8
13.等于;减小
14.8
15.<
16.1;2200
17.3;1.4;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E、F
18.(1)0.4kg
(2)溢水杯中的水未装满;大于
(3)1;AD
(4)等于
(5)保持不变
19.(1)10N;(2);(3)2800
20.(1)解:因为当秤盘上不放物体时,小筒漂浮,由物体的漂浮条件可知,此时小筒受到的浮力为: ;
由 可知,当秤盘上不放物体时,小筒排开水的体积为: ,
则A点距小筒底部的距离: ;
答:A点距小筒底部的距离为 ;
(2)解:小筒能排开最大液体的体积: ,
则秤盘上放实心木块后小筒受到的最大浮力: ,
则实心木块的重力为: ,
由 可知,木块的质量: ,
木块的密度: ;
答:木块的密度为 ;
(3)解:由题意可知,大筒中水和“水秤”称量最大物体时排开水的总体积: ,
则大筒中水的深度: ,
大筒中水对大筒底部的压强: 。
答:大筒中水对大筒底部的压强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