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 实践应用专项测试卷
时间:60分钟 总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等级
得分
一、生物与环境。 (共28分)
1. (科学观念·具体观念)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食物链的描述的是( )。
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C.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2. (科学观念·解释现象)种草时为了防止鸟把草籽吃掉,人们用网罩把试验区罩上,但草几乎被虫吃光了,而没有加网罩的草地反而生长良好。这可能是因为( )。
A.土地养分不足
B.环境污染严重
C.食物链被破坏
3.(科学观念·解决问题)某地区爆发了蝗灾,蝗虫到处破坏植被,蚕食庄稼。有人建议利用鸭子来消灭蝗虫。下面关于“牧鸭治蝗”的食物链描述正确的是( )。
A.鸭子→蝗虫→庄稼
B.蝗虫→鸭子
C.庄稼→蝗虫→鸭子
D.阳光→庄稼→蝗虫→鸭子
4.(科学观念·解释现象)中国南极科考队在南极海域发现“塑料微粒”(指直径小于5微米的微型塑料) ,且含量高于地球海洋中的平均水平。这些“塑料微粒”能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传递。人们已经在许多贝类、鱼、虾等海洋动物体内发现“塑料微粒”。最终,被丢掉的塑料回到人类的餐桌上。在南极地区,“塑料微粒”传递的食物链是( )。
A.浮游植物→磷虾→企鹅
B.浮游植物→企鹅→磷虾
C.企鹅→磷虾→浮游植物
5.(跨学科·科学与语文)以下古诗文与它所蕴含的知识对应不合理的是( )。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B.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水分对生物的影响
C.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D.草尽兔狐愁——生物对生物的影响
6.(科学思维·推理论证)在一个无人居住的海岛上,原本没有老鼠。有一天,一艘货船停靠在这个海岛时,船。上的老鼠跑到了海岛上。老鼠偷吃鸟蛋后大量繁殖成灾。后来,人们又运来一些猫捕捉老鼠,以求保护海岛。几年后,小岛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老鼠少了,猫多了成灾
B.老鼠被吃光了,鸟儿得到保护
C.老鼠少了,猫会吃小鸟
D.猫和老鼠都灭绝了
7. (科学观念·科学本质)身穿黑缎袍,尾巴像剪刀,冬天去南方,春天又来到。这个谜语所体现的燕子的习性我们称之为( )。
A.冬眠
B.迁徙
C.洄游
二、船的研究。(共16分)
8.(科学思维·推理论证)独木舟是出现最早的船,它的旁边固定了一根木头,目的是( )。
A.运载货物
B.增加独木舟的稳定性
C.美观
D.起到固定作用,帮助船停止行驶
9.(探究实践·科学探究)用小黄瓜做独木舟的时候,为了能够装载更多的货物,以下做法最合理的是( )。
A.把小黄瓜分成两段
B.把小黄瓜内部果肉多掏出来一些
C.把小黄瓜两头切成尖尖的
D.把小黄瓜的皮去除
10.(科学思维·推理论证)下图是四艘同样的船,( )船中的货物最轻。(虚线是水位线)
11.(科学思维·推理论证)航空母舰又称为“海上的移动机场”,当山东舰上降落两架歼一15舰载机后,它受到的浮力会(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13. (科学思维·推理论证)某市建设风力发电厂时,工程师测量了该市三个区域一年中的风速变化情况(如下图) ,你认为最适合建设风力发电厂的区域是( )。
14. (态度责任·社会责任)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旨在唤起公众的节水意识,加强水资源保护。下列现象中不属于节约用水的是( )。
A.刷牙不关水龙头
B.水龙头.上安装“节水栓”
C.用淘米水浇花
15.(科学思维·推理论证)“南水北调工程”是指把我国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抽调一部分,送到华北和西北地区,这主要是为了( )。
A.解决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问题
B.连通河道、发展航运,
C.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不足的问题
D.利用水力发电
16. (科学观念·具体观念)每年的9月22日是世界无车日。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无车日”活动的推广,有利于减少( )。
A.大饩污染
B.水污染
C.白色污染
D.垃圾数量
17.(科学观念·具体观念)2022年冬奥会在北京市和张家口市举办,下面不属于“绿色奥运”环保理念的做法是( )。
A.改用氢能作为火炬燃料,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B.使用电子门票,取消纸质门票
C.空调温度尽量调高点,抵御北方的寒冷天气
四、热。(共32分)
18. (科学观念·解释现象)每年的3~4月,南方地区经常会出现墙壁甚至地面“冒水”现象,到处都是湿漉漉的,俗称“回南天”,这种自然现象形成的原因是( )。
A.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相对低的物体表面凝结形成的
B.地面上的水蒸发形成的
C.墙壁和地面渗水形成的
19.(科学观念·解释现象)小雨一家去吃火锅,小雨发现桌上的鸳鸯锅是铜做的,辣锅的汤汁表面浮着厚厚的油层,辣锅一边先沸腾,锅里还冒出大量“白汽”。由此,小雨做出如下猜想,其中不合理的是( )。
A.冒出的“白汽”是水蒸气
B.油比水轻
C.锅里的油有保温作用
D.铜是热的良导体
20. (科学观念·具体观念)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
①春天,冰雪消融汇成溪流。
②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棍周围“冒烟”。
③秋天,草丛中的露珠在太阳出来后消失。
④冬天,河面的水结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1.(科学观念·具体观念)制作普洱茶的过程中,有一个步骤叫作杀青,就是把在太阳下蒸发了部分水分的茶叶放入干净的铁锅中翻炒。下图正确表示了铁锅被加热后的热传递方向的是( )。 (用圆点代表热源,箭头代表热传递的方向)
22.(科学观念·解释现象)冬天穿羽绒服感觉很暖和,是因为蓬松的羽绒之间有大量的空气,( )。
A.空气是热的良导体,保温性能比较好
B.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散热性能比较好
C.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保温性能比较好
23.(科学观念·具体观念)如图所示的保温杯,传热能力最强的材料是( )。
A.金属盖
B.外层玻璃
C.空气层
D.内层玻璃
24.(科学观念·解释现象)小刚发现一个有趣的生活现象:装有滚烫的开水的杯子浸入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冷却得快;冰冻的肉在水中比放在同温度的空气中解冻得快。其中的科学原理是( )。
A.水是热的不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
B.水是热的不良导体,和空气相比,水传热速度慢,散热也慢
C.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和水相比,空气传热速度慢,散热也慢
25. (科学观念·具体观念)以前没有冰箱时,人们就把西瓜放到井水里,一段时间后西瓜就会变得冰凉。下列关于西瓜和井水的热传递过程示意图,正确的是( )。
参考答案
一、
1.C 2.C 3.C 4.A 5.B 6.C 7.B
二、
8.B 9.B 10.A 11.A
三、
12,C 13.B 14.A 15.C 16. A 17. C
四、
18.A 19.A 20.B 21.C 22.C 23.A 24.C 25.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