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电路出故障了》课件(21张PPT)+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2.4 《电路出故障了》课件(21张PPT)+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3.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3-13 22:00:12

文档简介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电路出故障了》教学设计
课题名 电路出故障了
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想要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需要一个闭合的电路。 2.知道电路出故障了,电流就会中断。 科学探究目标 1.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 2.应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并排除电路中的故障。 科学态度目标: 1.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点 知道电路出故障了,电流就会中断。
教学难点 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并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并排除电路中的故障。
教学方法 讲授法、示范法、讨论法、任务驱动、小组合作法、实验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每组2个到3个小灯泡、导线若干、电池、电池盒、小灯座、坏的小灯泡、没有剥皮的导线、废电池、形成断路的电池盒、1 套做电路检测器的材料。 学生准备: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在连接电路时,经常遇到有时亮,有时不亮的情况。那当我们合上开关,发现小灯泡没有亮,这可能是什么原因呢?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猜想。 教师谈话: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一下电路可能会出什么故障,以及用什么方法来排除这些故障。 【设计意图】 通过回顾上节课连接电路时遇到的问题,激发学生对电路故障原因的猜想,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接着开门见山,直接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共同探讨并学习识别和解决电路故障的方法。 二、探索 (一)整理电路故障 1.教师谈话:电路的故障可能有哪些?如何进行检测?把我们的想法都记录下来。 学生小组互相交流,把所有可能的想法记录下来。 教师举一些常见的例子:小灯泡坏了、灯座接触不良、电池没电了等。 2.教师提问:这些猜想的障碍可以怎样分类?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结合具体问题小结:电路故障大致可以分为两类,连接问题和元件故障。 3.教师提问:你会怎样检查电路是否出现连接问题? 学生思考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小结:可以利用检查法,将各个连接点拧紧,如果灯泡还没亮,说明不是连接问题。 4.学生小组合作利用检查法完成电路连接的检查,教师同步播放视频《检查电路连接故障》供学生参考学习。 【设计意图】 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电路故障的可能性及检测方法,促进小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紧接着设计“先学后练”的模式,引导学生掌握检查电路连接故障的方法,加深学生对电路连接原理的理解,提升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兴趣。 (二)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1.教师提问:怎么检查电路是否出现元件故障? 学生思考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小结:有个简单的方法叫做替换法,用另外的灯泡、电池、导线等依次替换电路中的材料,看看小灯泡是否能亮。 教师追问:每个元件一个一个的替换检查太费时间了,你有更好的办法吗?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 2.教师引导提问:电工师傅们是如何快速找出故障元件的呢? 邀请看过电工师傅干活的学生说一说。 教师点拨:通常使用万用表或电压表寻找电路故障。表就相当于是一个用电器,可以观察是否出问题。今天我们也来做个简易的电路检测器吧! 3.学生边观看制作视频《制作电路检测器》,边合作动手制作。 4.教师提问:观察电路检测器,与简单电路相比,结构有什么不同? 学生观察并回答。 教师小结:电路检测器的两端各有一个金属接线柱。 5.教师提问:电路检测器是怎样检测导线、灯泡、电池故障的?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小结原理:连接到没故障的地方,小灯泡就亮;连接到有故障的地方,小灯泡就不亮。 6.教师谈话:接下来,我们要用制作的电路检测器来检验一下电路是否有元件故障。不过在检测之前,首先检查电路检测器能否正常使用。 两个检测头互相接触后,看看的小灯泡能否亮起来。能亮,说明电路检测器可以正常使用;不亮,说明电路检测器不能正常使用。此外,提醒大家,不能用我们的检测器检测家里的用电器的电路! 7.学生使用自己制作的检测器去检验电路元件故障。 8.教师提问:交流检测情况,电路中的哪一部分出了故障,你是怎么知道的?又是怎么排除的? 学生结合实际的检测情况分享检测过程和结果。 【设计意图】 此环节重在科学应用。先由电工师傅如何检查电路故障启发学生思考电路检测的方法,再顺势引出制作电路检测器的活动,最后让学生掌握电路检测技能,同时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理解电路检测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课堂总结 教师提问: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的知识? 学生交流并回顾。 教师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自制简易的电路检测器,并使用它检测了电路故障。 【设计意图】 通过师生提问互动的形式,学生回顾并了解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1.填空题:我们使用的电路检测器有_______个检测头。使用前,先将两个检测头互相___________,看看小灯泡能否亮起来。不能用自制的电路检测器检测家中电器的电路。 答案:2,接触 2.判断题:电路出故障了,小灯泡也能被点亮。( ) 答案:×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路中的小灯泡不发光,肯定是小灯泡的灯丝断了 B.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灯座时,电路检测器的灯泡亮了,说明灯座是正常的 C.电路检测器不能直接接在电源两极 答案:B
教学反思 本节课围绕电路故障展开,旨在通过制作电路检测器并应用其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存在以下优点与不足: 优点方面,小组合作探究和“先学后练”模式,促进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了他们的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制作电路检测器的活动,不仅让学生学习了电路检测技能,还通过动手实践加深了对电路原理的理解。 不足之处在于,部分学生在制作电路检测器时,由于操作不当,导致检测器无法正常工作,影响了后续的检测活动。此外,在检测电路故障时,个别学生未能准确判断故障位置,可能由于检测未多次验证,导致结果不够准确。 后续教学中,将加强对学生的操作指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制作出合格的电路检测器。同时,增加对电路检测步骤和原理的讲解,强调多次检测的必要性,提高学生的故障判断能力和排除效率。(共22张PPT)
教科科学四年级下册
4.电路出故障了
第二单元 电路
学习目标
1.知道想要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需要一个闭合的电路;电路出故障了,电流就会中断。
2.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应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并排除电路中的故障。
3.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每组2个到3个小灯泡、导线若干、电池、电池盒、
小灯座、坏的小灯泡、没有剥皮的导线、废电池、
断路的电池盒、1 套做电路检测器的材料;
学生准备:活动手册。
问题导入
当我们合上开关,发现小灯泡没有亮,这可能是什么原因呢?
电路可能出现怎样的故障?把我们的想法都记录下来。
可能出现的障碍 检测部件 排除故障的方法
可能出现的障碍 检测部件 排除故障的方法
小灯泡坏了
灯座接触不良
电池没电了
……
这些猜想的障碍可以怎样分类?
连接问题
灯座连接松了
电池盒连接松了
开关连接松了
……
元件故障
小灯泡坏了
电池没电了
导线断了
……
怎么检查电路是否出现连接问题?
连接问题
检查法:
将各个连接点拧紧,如果灯泡还没亮,说明不是连接问题。
怎么检查电路是否出现元件故障?
元件故障
替换法:
用另外的灯泡、电池、导线等依次替换电路中的材料,看看小灯泡是否能亮。
一个一个的替换
检查太费时间了,你有更好的办法吗?
电工师傅们是如何快速找出故障元件的呢?
万用表
我们也来制作一个简易的电路检测器吧!
观察电路检测器,与简单电路相比,结构有什么不同?
电路检测器的两端各有一个金属接线柱。
电路检测器是怎样检测导线、灯泡、电池故障的?
检测原理:
连接到没故障的地方,小灯泡就亮;
连接到有故障的地方,小灯泡就不亮。
检测之前,首先检查电路检测器能否正常使用。
两个检测头互相接触后,看看的小灯泡能否亮起来。
能亮,说明电路检测器可以正常使用;
不亮,说明电路检测器不能正常使用。
安全提醒
不能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家用220V的电器电路!
使用电路检测器检验电路元件故障。
检查小灯泡
检查导线
交流检测情况,电路中的哪一部分出了故障,你是怎么知道的?又是怎么排除的?
课堂总结
电路出故障了
自制电路检测器
电池
小灯泡
导线
亮→无故障
不亮→有故障
小试牛刀
我们使用的电路检测器有_______个检测头。使用前,先将两个检测头互相___________,看看小灯泡能否亮起来。不能用自制的电路检测器检测家中电器的电路。
2
接触
小试牛刀
电路出故障了,小灯泡也能被点亮。( )
×
小试牛刀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路中的小灯泡不发光,肯定是小灯泡的灯丝断了
B.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灯座时,电路检测器的灯泡亮了,说明灯座是正常的
C.电路检测器不能直接接在电源两极
B
本课结束,下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