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2024-2025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生物试题(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济南市2024-2025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生物试题(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3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3-14 09:42: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山东济南2024-2025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 孟德尔说:“任何实验的价值和效用,都决定于所使用材料对于实验目的的适合性”,下列关于遗传学实验材料选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豌豆花是两性花,自花传粉,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
B. 玉米是雌雄同株植株,其花是单性花,进行杂交实验时无需进行去雄操作
C. 山柳菊有时进行无性生殖,因此不适合用于研究基因遗传规律
D. 果蝇朱红眼基因和深红眼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便于观察等位基因的分离
2. 辣椒抗病(B)对不抗病(b)为显性,基因型为BB的个体花粉败育,不能产生正常花粉。现将基因型为Bb的辣椒植株自由交配两代获得F2。F2中抗病与不抗病植株的比例为( )
A. 1:1 B. 2:1 C. 3:1 D. 4:1
3. 鲜食玉米颜色多样、营养丰富、美味可口。用两种纯合鲜食玉米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籽粒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为紫色非甜:紫色甜:白色非甜:白色甜=27:9:21: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亲本的表型可能是白色非甜和白色甜
B. 紫色与白色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 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8种,且雌雄配子数量相等
D. F2中紫色籽粒发育成的植株自交后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4/9
4. 某学习小组以某高等植物(2n=10)的花粉母细胞为材料制作成荧光染色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到如图所示的减数分裂图像。图中的短线表示长度为5μm。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甲时期,细胞中可能发生非等位基因之间的重新组合
B. 图丙细胞中既有姐妹染色单体,又有同源染色体
C. 图中细胞按照减数分裂时期排列的先后顺序为甲→乙→丙→丁
D. 细胞内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可作为判断减数分裂各时期的依据
5. 鸽子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腹部羽毛的颜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现将纯合白色雌鸽与纯合灰色雄鸽交配,F1中雌鸽均为灰色,雄鸽均为白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灰色对白色为隐性性状
B. 亲本基因型分别是ZAW、ZaZa
C. F1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F2雌鸽中灰色所占的比例为1/4
D. Z与W染色体同源区段上的基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有关
6. 甲、乙两种遗传病(其中一种为伴性遗传)在两个家系中的遗传情况如图所示,其中家系1中无乙病致病基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病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 若Ⅱ-6和Ⅱ-7婚配,后代患乙病的概率为1/4
C. Ⅱ-5和Ⅱ-9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2 D. Ⅱ一8的乙病致病基因来自I-3
7. 遗传转化是指同源或异源的游离DNA分子被细菌的细胞摄取并得到表达的基因转移过程。在肺炎链球菌中发现了自然遗传转化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S型肺炎链球菌因具有多糖类荚膜,可使小鼠患肺炎而死亡
B. 格里菲思的转化实验说明加热致死的R型细菌内含有某种转化因子
C. 肺炎链球菌转化的实质可能是R型细菌整合了S型细菌控制多糖类荚膜形成的基因
D. 艾弗里的转化实验中用DNA酶处理对遗传物质的转化有促进作用
8. 科学家在人体快速分裂的活细胞(如癌细胞)中发现了DNA的四螺旋结构,形成该结构的DNA链中富含G,每4个G之间通过氢键等形成一个正方形的“G-4平面”,继而形成立体的“G一四联体螺旋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G-四联体螺旋结构”是DNA单链螺旋而成的
B. “G-四联体螺旋结构”不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C. 该结构中(A+G)/(T+C)的值等于1
D. 对该结构的研究有助于为癌症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9. DNA聚合酶不能从头开始合成DNA,只能从已有片段的3'-端开始延伸,所以DNA复制过程中需要一小段核苷酸单链作为引物先与模板链互补配对,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图示过程发生在细胞分裂前的间期 B. 两条子链的延伸方向都是由5'端向3'端
C. 因为两条模板链的碱基序列不同,所以需要2种引物
D. 引物序列不同导致复制出的两个子代DNA不同
10. 科学家发现,如果RNA聚合酶运行过快会与DNA聚合酶“撞车”而使DNA折断,引发细胞癌变。进一步研究发现,一种特殊酶RECQL5可与RNA聚合酶结合减缓其运行速度,扮演“刹车”的角色,从而抑制癌症发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RECQL5与RNA聚合酶结合会导致翻译过程减缓
B. “撞车”引发的DNA折断可能损伤DNA链上与细胞周期相关的基因
C. RECQL5导致RNA聚合酶与DNA结合受阻使基因不能表达
D. 神经细胞不能合成RECQL5,故细胞核内会发生“撞车”现象
11. 决定氨基酸的60多种密码子在1965年全部被破译,这些密码子组成了一部“遗传密码字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几乎共用一套密码子,体现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B. 密码子发生改变后,其对应的氨基酸一定发生改变
C. UGA既可以作为终止密码子,也可以编码氨基酸,体现了密码子的简并
D. 基因模板链上决定1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碱基称为1个密码子
12. 蜜蜂中的雌蜂幼虫持续取食蜂王浆,使得部分被甲基化的dynactin p62基因去甲基化而能发育为蜂王。若敲除甲基转移酶基因,雌蜂幼虫也将发育成蜂王,与取食蜂王浆有相同效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胞嘧啶和5'甲基胞嘧啶在DNA分子中都可以与鸟嘌呤配对
B. 蜂王浆与甲基转移酶作用相反,催化dynactin p62基因去甲基化
C. dynactin p62基因甲基化是一种重要修饰,可调控该基因的表达
D. 染色体上的组蛋白甲基化或乙酰化也可以达到图示调控效果
13. 生物的某些变异可通过细胞分裂某一时期染色体的行为来识别。甲、乙两模式图分别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的“环形圈”“十字形结构”现象,图中字母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丙图是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在某一时期所呈现的形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图是由于个别碱基的增添或缺失,导致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改变
B. 乙图所示变异类型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C. 甲、乙、丙三图所示的变异类型均可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D. 甲、乙、丙三图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均为1:2
14. “彩色小麦”(8n=56)是我国科研人员经过10多年的努力,利用普通小麦(6n=42)通过“三结合”(即“化学诱变”“物理诱变”和“远缘杂交”相结合)的育种方法培育而成,其蛋白质、锌、钙等含量均超过普通小麦,且含有普通小麦所没有的微量元素,种皮呈现出不同的色彩。随着育种技术的发展,科研人员将多倍体育种和单倍体育种也运用到“彩色小麦”新品种的研发中,培育出了更符合人类需求的新品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三结合”育种方法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B. 通过诱导染色体加倍可解决远缘杂交时子代不育的问题
C. 利用单倍体植株培育新品种,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D. “三结合”育种方法获得的种子种植后,子代都会表现出优良性状
15. 科学家在非洲的马拉维湖发现了第一个夜间活动的丽鱼物种。该丽鱼种群包含两种类型的个体:一种具有磨盘状齿形,专食蜗牛等贝壳类软体动物;另一种具有乳突状齿形,专食昆虫和其他软体动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丽鱼与丽鱼、昆虫、软体动物之间相互影响、协同进化
B. 丽鱼夜间活动行为的形成与觅食策略、社会行为和躲避天敌等有关
C. 丽鱼种群产生的性状分化可能与突变和基因重组有关
D. 自然选择使丽鱼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二、选择题:
16. 萤火虫(二倍体,XY型)的体色有红色、黄色、棕色三种,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E/e、X染色体上的基因F/f控制。已知有F基因的个体体色均为红色,有E基因无F基因的个体体色均为黄色,其余情况体色均为棕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红色萤火虫的基因型种类数为9种
B. EeXFXf×EeXFY的杂交后代雄性个体中黄色所占比例为3/16
C. EeXFXf×EeXfY的杂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为红:黄:棕=9:6:1
D. 萤火虫的体色遗传规律可说明基因和性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
17. 重叠基因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因共有一段DNA序列,或是指一段DNA序列成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因的组成部分,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得到不同的蛋白质。Trp操纵子由5个基因(trpE、D、C、B、A)组成,在正常情况下,操纵子中5个基因产物是等量的,但trpE突变后,其邻近的trpD产量比下游的trpB、A产量要低的多。研究 trpE 和trpD基因中核苷酸序列与翻译偶联的关系,发现trpE基因对应的终止密码子和trpD基因对应的起始密码子重叠,共用一个核苷酸,trpE翻译终止时核糖体立即处在起始环境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重叠基因可包含更多遗传信息,提高碱基的利用率 B. 同一个核糖体可以合成不同种类的蛋白质
C. 密码子重叠翻译机制能保证任意两个基因等量表达
D. 重叠基因对基因表达调控属于转录后调控
18. 某种二倍体高等植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该植物有宽叶和窄叶两种叶形,宽叶对窄叶为显性,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B和b)位于X染色体上,含有基因b的花粉不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窄叶性状只能出现在雄株中,不可能出现在雌株中
B. 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杂交,子代中可能出现窄叶雄株
C. 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子代中既有雌株又有雄株
D. 若亲本杂交后子代雄株均为宽叶,则亲本雌株的基因型为XBXB
19. 将一个不含放射性的大肠杆菌(其拟核DNA呈环状,共含有m个碱基,其中有a个胸腺嘧啶)放在含P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检测到如图I、Ⅱ两种类型的DNA(虚线表示含有放射性的脱氧核苷酸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大肠杆菌的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其上基因的遗传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B. 大肠杆菌的DNA复制一次后产生的两个子代DNA中有4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C. 第三次复制产生的子代DNA中I、Ⅱ两种类型的比例为1:3
D. 复制n次需要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是(2n-1)(m-2a)/2
20. 我国科学家发现,同黄底黑纹的普通虎相比,“白虎”的一个色素基因(SLC45A2)发生了突变,抑制了背景毛色黑色素的合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白虎发生的变异类型与镰状细胞贫血、猫叫综合征的相同
B. 与正常基因相比,SLC45A2的碱基数目可能发生了改变
C. 白虎和普通虎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
D. 白虎的出现丰富了物种多样性
三、非选择题:
21. 图1为果蝇繁殖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图2为某异常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阶段I的主要特征是______。
(2)图1中,EF段的细胞内____(填“存在”或“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含有__个染色体组。等位基因的分离可发生在图中的_____段(用字母表示)。
(3)经过阶段I、II、III最终产生的受精卵染色体数目与亲代一致,原因是_____。从配子形成和受精作用两方面,简要说明产生的受精卵具有遗传多样性的原因是____。
(4)若图2所示个体的形成是由于图1中的阶段II异常导致,则具体过程是____。
22. 果蝇为XY型性别决定,翅形有长翅、小翅和残翅3种类型。假设翅形的遗传受2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控制。当A和B同时存在时表现为长翅,有A无B时表现为小翅,无A基因时表现为残翅。现有甲、乙两个纯种品系果蝇,甲为长翅,乙为残翅,两品系果蝇中均有雌、雄果蝇。如图是某一杂交实验及其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该杂交实验中,果蝇翅形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判断依据是____。
(2)根据杂交实验结果,对于上述两对等位基因所在染色体的合理假设有两种。假设①:A和a位于常染色体上,B和b只位于X染色体上;假设②:_____。当假设①成立时,则F2长翅果蝇的基因型有___种。当假设②成立时,则F2残翅雄果蝇的基因型是_____。
(3)已知乙品系雌果蝇有2种基因型,现利用甲、乙两个品系果蝇继续实验,进一步确定假设①和假设②哪个成立,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写出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实验方案:将甲品系雄果蝇与乙品系雌果蝇交配,得F1;将F1雌雄果蝇交配得F2,单独统计每个杂交组合中F1、F2的翅形及比例(只统计翅形,不统计性别)。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
23.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是小鼠细胞中的Igf-2基因控制合成的单链多肽分子,对个体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图1为Igf-2基因表达的有关示意图。当Igf-2突变为Igf-2m后会失去原有功能,产生矮小型小鼠。据资料显示,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遗传时,有一种有趣的基因印迹现象,即子代中来自双亲的两个等位基因中只有一方能表达,另一方被印迹而不表达。图2为研究基因印迹规律的两组杂交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Igf-2基因与Igf-2m基因本质区别是_____。
(2)图1遗传信息的流动过程是____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一个mRNA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其意义是_____。
(3)根据图2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总是被印迹而不表达的基因来自____(填“父”或“母”)方,而来自另一亲本的基因能表达。由此结论推测:将上述杂交实验子代中正常型的雌雄小鼠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代表型及比例为____。
(4)研究基因印迹发现,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变,但表达水平发生可遗传变化,这种现象称为____。DNA甲基化是基因印迹重要的方式之一,甲基化在体细胞中会保持终生,形成配子时甲基化模式会重新设定。DNA没有甲基化时基因正常表达,发生甲基化时基因表达受到抑制。据此解释图2正反交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是____。
24. 在栽培某种农作物(2n=42)的过程中,有时会发现单体植株(2n-1),例如有一种单体植株就比正常植株缺少一条6号染色体,称为6号单体植株。回答下列问题。
(1)6号单体植株的变异类型为____,6号单体植株在减数分裂I时能形成____个四分体。如果该植株能够产生数目相等的n型和n-1型配子,则自交后代(受精卵)正常二倍体(2n):单体(2n-1):缺体(2n-2)的比例为_____。
(2)科研人员利用6号单体植株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杂交亲本 实验结果
6号单体(♀)×正常二倍体(♂) 子代中单体占75%,正常二倍体占25%
6号单体(♂)×正常二倍体(♀) 子代中单体占4%,正常二倍体占96%
由两组杂交实验结果可知:6号单体在减数分裂时,形成的n-1型配子____(填“多于”或“少于”)n型配子,造成此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n-1型配子对外界环境敏感,尤其是其中的_____(填“雌”或“雄”)配子育性很低。
(3)现有该作物的两个品种,甲品种抗病但其他性状较差(抗病基因R位于6号染色体上),乙品种不抗病但其他性状优良,为获得抗病且其他性状优良的品种,理想的育种方案是:以乙品种6号单体植株为___(填“父本”或“母本”)与甲品种杂交,在其后代中选出单体,再连续多代与____杂交,每次均选择抗病且其他性状优良的单体植株,最后使该单体自交,在后代中筛选出所需品种。
25. 兰花的多样性及其对不同环境极强的适应能力,吸引着科学家们对它们的进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17年我国科学家以深圳拟兰为重点研究对象,通过基因组的测序和功能分析从基因水平上解开了兰花进化之谜,在“分子水平上研究进化”这一画卷上描下了浓重的一笔。回答下列问题。
(1)按照达尔文的观点,兰花适应性特征形成的必要条件是_____。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揭示了___是进化的结果。不同地域的同种兰花种群间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使得种群内的个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间出现这些差异的实质是_____。
(2)科学家发现兰花有474个特有基因家族,导致形成了不同种的兰花,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不同种兰花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具有共同点和差异性,差异性的大小揭示了_____,以及在进化史上出现的顺序。
(3)某兰花种群中一对相对性状由A和a基因控制,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0%,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50%。若人为舍弃隐性性状,仅保留显性性状,让其自交,则F1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___,A的基因频率为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B 3.C 4.B 5.C 6.B 7.C 8.C 9.D 10.B
11.A 12.B 13.A 14.D 15.A
二、选择题:
16.BC 17.ABD 18.C 19.AB 20.ACD
三、非选择题:
21.(1)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可以发生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
(2)①. 不存 ②. 2 ③. AB、DE
(3)①. 减数分裂使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受精作用使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 ②. 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其染色体组合具有多样性;受精过程中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随机性
(4)雌蝇减数分裂II后期,着丝粒分裂形成的两条X染色体未移向细胞两极,进入同一卵细胞中
22.(1)F2的性状数量比为9:3:4,是9:3:3:1的变式
(2)①. A和a位于常染色体上,B和b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 ②. 6 ③. aaXbYb、aaXBYb
(3)若有的杂交组合F1中长翅:小翅=1:1,F2翅形及比例为长翅:小翅:残翅=3:3:2,则假设①成立;若有的杂交组合F1全长翅,F2翅形及比例为长翅:小翅:残翅=9:3:4,则假设②成立
23.(1)基因中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
(2)①. Igf-2基因mRNAIGF-2 ②. 少量的mRNA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
(3)①. 母 ②. 正常型:矮小型=1:1
(4)①. 表观遗传 ②. 在雄鼠的精母细胞中Igf-2基因或Igf-2m基因未甲基化,基因正常表达;在雌鼠的卵母细胞中Igf-2基因或Igf-2m基因被甲基化不能表达
24.(1)①. 染色体数目变异 ②. 20 ③. 1:2:1
(2)①. 多于 ②. 6号单体的6号染色体在减数分裂I过程中往往因无法联会而丢失 ③. 雄
(3)①. 母本 ②. 乙品种6号单体
25.(1)①. 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和环境的定向选择 ②. 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③. 种群基因频率的不同
(2)①. 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 ②. 亲缘关系的远近 (3)①. 55% ②. 70%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