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00张PPT)
第六单元 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第六单元 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第六单元 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第六单元 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课程标准 子目逻辑 关键导览
通过了解西方列强对亚非拉的殖民扩张、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理解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本课包括四个子目,展示了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列强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殖民扩张并最终建立世界殖民体系的过程。第一个子目是“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第二个子目是“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第三个子目是“西方列强瓜分非洲”,第四个子目是“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前三个子目之间是并列关系,共同与第四个子目形成因果联系。 1.一个主题: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2.两个阶段:早期殖民扩张时期;两次工业革命时期
3.三个区域: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4.四种方式:军事征服、经济侵略、文化侵蚀、政治控制
1.概况
(1)西班牙:1496年,在海地建立了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圣多明各。到16世纪中叶,把除巴西之外的大部分______、整个中美洲和部分北美洲变成了殖民地。
(2)葡萄牙:侵入拉丁美洲,建立了____殖民地。
任务一 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
南美洲
巴西
2.思考:西班牙和葡萄牙是如何进行殖民统治的?
提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政治:设立总督制度,实行专制统治。
(2)经济:推行农奴制,发展种植园经济;疯狂掠夺,限制殖民地经济的发展。
(3)奴役和屠杀印第安人,发展起罪恶的黑奴贸易。
概念阐释
1.种植园经济
殖民者在美洲实行的经济制度。种植园主为了保证土地上的劳动力,借用了古代奴隶制手段。奴隶不能“自由”支配其劳动力,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突出特征——雇佣关系已经隐含其中。应该说这不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常态,而是一种变态。
2.西班牙的总督制度
总督一般由西班牙国王信任的大贵族担任,是国王在殖民地的全权代表,根据国王训令,掌握殖民地的行政、军事、财政和宗教事宜,有权任命管区内的官吏和教会负责人,参与审理重大司法案件。
教材隐性知识
观察教材P71地图“列强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18世纪晚期)”,你从地图中能获取哪些信息?
提示:拉丁美洲绝大部分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小部分土地被荷兰、英国和法国占据。
思维拓展
西方殖民国家扩张的不同类型
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扩张主要是国家组织的,带有很强的封建性;荷兰、英国、法国的殖民扩张主要是殖民公司组织的,以营利为目的,带有很强的资本扩张性质。两者扩张方式的不同深刻影响了殖民地社会的发展趋势。
史料一 自此之后,西班牙武士蜂拥蚁聚地向这个多金藏宝的新大陆进发了,他们先把那里土人的肉身残杀了……他们这个救世行为的报酬,是无限的新土地和无限的金银财宝。此后南美洲便归入了西班牙的文化范围之内,至今,南美各国虽已独立,但他们的语言风俗及其他文化,尚都是属于西班牙式的。
——摘编自陈衡哲《西洋史》
——西班牙等国的早期殖民扩张
史料二 葡萄牙、西班牙两国的冒险远航、殖民征讨和对殖民地的统治,都由封建王室直接控制。在移民队伍的组成上,商人、贵族、教士三位一体。在殖民地,由国王任命封建贵族充任各殖民地的总督和都督,执掌军事、民政和司法大权。在土地制度方面,所有占领的土地被宣布为王室所有,由国王分封给殖民者和教会。在工商业政策方面,奉行“重金主义”(重商主义的早期形式)政策,使用奴隶开采银矿,掠夺大量金银财富。
——摘编自艾周昌、程纯《早期殖民主义侵略史》
思考: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葡萄牙、西班牙殖民扩张的行为及其特点并作简要评价。
提示:行为:屠杀当地居民、掠夺金银财富、建立殖民地。
特点:在王室主导下对殖民地实行直接控制,带有浓厚的封建和半封建色彩;掠夺的财富未转化为资本,导致两国不久后走向衰落。
评价:给美洲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促进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促进欧美文明的汇合交融;促使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素养阐释 西班牙与葡萄牙殖民扩张的异同
(1)相同点
①两国的海外探险和殖民扩张都是在封建王室的控制下,以贵族为主体,利用商人的贪婪和航海人才的技术而进行的。
②两国都在殖民扩张中举起“传播基督文明”的旗帜,以取得教皇的支持。
③两国都采用暴力征服,诈骗土著,离间分化,利用土著内奸以掠夺土地、黄金和其他财富等手段来进行殖民征服。
④两国都设立了总揽殖民事务而由王室直接领导的机构,按照宗主国的政治、经济制度,结合殖民需要进行扩张。
(2)不同点:两国殖民扩张各有特点。它们不但在时间上有先后之别,在空间的战略布局上也有很大差异:一个是由东向西,一个是由西向东;一个是建立海上霸权,一个是建立陆上帝国。
1.葡萄牙和西班牙的亚洲殖民
(1)葡萄牙:建立____,控制商路。到16世纪中叶,在亚洲建立了几十个商站。
(2)西班牙:入侵______,将其变成了殖民地。
任务二 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商站
菲律宾
2.亚洲殖民地半殖民地化
南亚 到19世纪中后期,英国几乎控制了印度全境
东南亚 荷兰占领整个____________
英国将缅甸和马来半岛的大部分变成殖民地
法国侵占越南、柬埔寨和老挝
美国从西班牙手里夺得菲律宾
西亚 在英、法、俄等国的侵略下,奥斯曼帝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俄国和英国不但控制了伊朗的经济和内政,而且分别在伊朗北部和南部划分势力范围
东亚 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______年,日本吞并了朝鲜半岛
印度尼西亚
1910
概念阐释
英国东印度公司
英国东印度公司正式成立于1600年,最初的正式全称是“伦敦商人在东印度贸易的公司”。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授予该公司特许状,给予它在印度贸易的特权。随着时间的变迁,英国东印度公司从一个商业贸易企业变成印度的实际主宰者。
比较辨析
资本原始积累与资本积累
资本原始积累指通过暴力使直接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由此使货币财富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资本积累是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即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资本积累则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史料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军队占领孟加拉后,抢劫了国库。约值六千万英镑的金银珠宝,进入了公司及其官员的腰包。军队头子克莱武后来在英国下院得意扬扬地说:“富饶的城市在我的脚下,雄伟的国度为我所辖,堆满金银珠宝的国库为我敞开。但是,我总共才拿了价值20万英镑的财物。绅士们!迄今为止,我还为我的这种朴素作风感到惊讶。”克莱武两次被任命为孟加拉总督,1767年他回
——西方对亚洲的殖民扩张
国后,因抢劫勒索财物受到控告。最后判决承认他收受王公贿赂和官商牟利的事实,但又认为他为英国立下大功,因此不了了之。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
进程》
思考:评析史料中的“克莱武”现象。
提示:在英国确立对印度殖民统治的过程中,东印度公司的殖民头目们扮演了十分不光彩的角色。克莱武在武装入侵孟加拉后,公然攫取了巨额财富。尽管回国后因犯罪而受到审判,却因对英国有功而被无罪释放。究其本质,这种“克莱武”现象暴露了英国对印度
殖民掠夺的丑恶嘴脸,充分说明英国早期资本积累在重商主义经济思想的影响下带有明显的野蛮特性,且侵略扩张已经在对金银的渴望中成了一种国家意识。此外,大量财富流入英国,加快了资本积累和工业革命的完成,也是英国社会层面宽容“克莱武”现象的主要原因。
素养阐释 全面认识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
(1)积极影响:①欧洲各殖民国家的扩张与掠夺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②从殖民地掠夺的金银财富以及大量的黑人奴隶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资本和廉价劳动力,这是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③殖民活动对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开拓和发展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改变了世界形势和历史发展进程。④殖民主义带来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了殖民地的发展和进步。
(2)消极影响:欧洲各殖民国家以武力作后盾,通过殖民扩张与掠夺,迫使亚、非、拉美国家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给各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并造成了其长时期的落后局面。
1.阶段特点
(1)第一阶段:15世纪到19世纪中叶以前,列强对非洲的侵略大多局限在沿海地区。
(2)第二阶段:19世纪后期,列强深入非洲腹地,掀起瓜分非洲的狂潮。
任务三 西方列强瓜分非洲
2.北非
(1)英、法控制______运河,控制了埃及的经济政治大权。
(2)1882年,英国发动侵埃战争,实际把埃及变成了殖民地。
(3)英国对苏丹实行武力扩张。
(4)法国入侵阿尔及利亚,并向突尼斯和摩洛哥扩张。
3.撒哈拉沙漠以南
(1)英国:妄图建立一个北起开罗,南至______,纵贯非洲大陆的庞大殖民地。
(2)法国:要把它的非洲殖民地从西非的佛得角一直延伸到东非的索马里。
(3)德国:希望在赤道两侧建立自己的殖民地。
苏伊士
开普敦
4.思考:欧洲列强在“柏林会议”提出了怎样的殖民原则?产生了什么影响?
提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84年,英、法、德等国在柏林召开会议,提出“有效占
领”原则。列强瓜分非洲的速度大大加快,19世纪末20世纪初侵
占了几乎整个非洲。
概念阐释
柏林会议
1884年,在德国首相俾斯麦的主持下,列强在柏林召开了瓜分非洲的会议。与会国包括15个国家,时间长达104天,会议名义上是解决刚果河流域的归属问题,但实际上讨论更多的是列强瓜分非洲的一般原则,提出了“有效占领”原则。柏林会议通过了列强在非洲的殖民准则,大大加速了列强在非洲的殖民步伐。
教材隐性知识
观察教材P75“列强瓜分非洲”图,以及阅读“思考点”,思考:图中非洲国家的分界线有什么特点?它反映了什么问题?
提示:特点:图示中国界线大多平直,疆域规整,充分体现了列强对非洲的瓜分“地图上作业”的殖民侵略特点。问题:非洲国家和地区与列强之间力量对比实力悬殊,列强在瓜分非洲时完全不顾非洲传统,直接在地图上划界。
思维拓展
对西方列强瓜分非洲的认识
(1)非洲各国分界线的特点:非洲各国分界线几乎是直线,欧洲列强在划定疆界时没有考虑当地的地理面貌和土著民族的情况。
(2)存在问题:欧洲列强无视非洲国家主权,人为划定疆界。
(3)影响:土著部落、民族的分离,破坏了当地传统政治、经济文化及人文结构,给非洲国家间的边界、种族等冲突埋下了隐患。
史料
——西方殖民者对非洲的殖民侵略
——据张芝联等《世界历史地图集》
思考:概括指出欧洲殖民势力在非洲扩张的空间演进特征,并结合欧洲经济发展说明成因。
提示:特征:最初是在沿海建立少量殖民地,后来侵略范围不断扩大,最终基本上把非洲瓜分完毕。
成因:
①15世纪末至17世纪上半叶,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和新航路开辟,欧洲殖民势力开始进行殖民扩张,在非洲沿海建立了少量殖民地。
②18世纪中后期至19世纪上半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为进一步扩大海外市场,欧洲殖民势力扩大了对非洲的侵略。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为扩大资本输出和海外市场,欧洲殖民势力掀起了瓜分非洲的狂潮。
素养阐释 近代殖民者侵略非洲历程
(1)资本原始积累阶段:15世纪初至18世纪末
①殖民者在非洲沿海地区建立了一些分散的殖民据点,设置商站,但没有开拓大片殖民地。
②掠夺方式以赤裸裸的暴力掠夺为主,不仅掠夺非洲的天然资源,更是大肆掠夺非洲的人力资源,进行奴隶贸易构成了17世纪至18世纪殖民者侵略非洲的主要内容。
(2)自由资本主义阶段:19世纪初至19世纪70年代
①殖民者开始变非洲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②侵略和掠夺方式逐渐从奴隶贸易转向领土占领和殖民奴役,开始把原有的沿海地区分散的殖民据点扩充成小块或大块的殖民地,同时对社会发展先进的北非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领土占领和殖民奴役。
(3)垄断资本主义阶段: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
①殖民者开始变非洲为资本输出场所。
②主要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非洲的狂潮,纷纷在非洲抢占殖民地以便直接剥削非洲人民。
1.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国家绝大多数地区已经沦为________________。
2.思考:殖民体系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四 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在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中,资本主义各国越来越要求独占
更大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
3.影响
(1)国际关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孕育着新的更大的冲突。
(2)世界联系: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被卷入________________当中,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为一体。
(3)世界格局:形成了人类历史上由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奴役和控制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的极不合理的状态。
(4)斗争高涨:________和掠夺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不断高涨。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殖民统治
概念阐释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它包括三个部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资本主义政治体系、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为主要特征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故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只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一部分。
教材隐性知识
阅读教材P76“1914年欧洲部分列强占有的殖民地统计表”,思考:欧洲列强在殖民地占领方面存在什么问题?产生了什么后果?
提示:问题:欧洲列强占有的殖民地不平衡。后果:使得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冲突不断,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这种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为世界范围大规模的战争埋下了祸根。
误区警示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二者的发展历程大致同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而资本主义经济的扩张性又决定了它的发展必然以世界为舞台,其中,对外的殖民扩张与侵略是世界市场拓展的重要途径;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更侧重于资本主义国家对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统治与奴役。
史料 从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70年代,工业革命后掀起第二次殖民高潮,殖民列强通过扩大殖民地和商品市场等方式向西亚、东亚、南美等地区纵深扩张,使亚、非、拉美许多国家和地区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把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变为经济附庸。到19世纪中后期,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
——摘编自张红菊《殖民主义与全球化——殖民主义与全球化进程及其消极影响》
——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思考:提取史料信息,概括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的表现,归纳推动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的因素。
提示:表现:亚非拉地区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因素:工业革命后,为了扩大殖民地和商品市场,西方列强掀起了第二次殖民高潮。
史料 欧洲商人、工业家、拓殖者、工程师、教育家、行政者往往包含传教士的精力、技巧和耐心,克服着亚非静态社会对进步缺乏兴趣,并且把亚非社会导向一个技术与理智为基础的世界社群。
——摘编自张斌峰、何卓恩《殷海光文集》
思考:根据史料,分析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过程中的殖民扩张对亚非社会的深刻影响。
——殖民体系产生的影响
提示: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使得世界各国社会经济与生活的相互联系加强,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传播到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客观上推动了亚非社会的近现代化进程。
素养阐释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原因
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开放性和扩张性。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向世界各地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必然导致世界各地联系的加强;二是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列强不仅要求扩大各自控制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还要求向海外输出剩余资本,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1.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者最先开始了在
拉丁美洲的扩张,攫取了巨额的财富。
2.17世纪后,荷兰、英国、法国加强了在亚洲的扩张,亚洲一些地方逐步殖民地半殖民地化。
3.第二次工业革命前,西方列强对非洲的扩张主要局限在沿海地区,但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后,特别是柏林会议之后,列强瓜分非洲的速度大大加快。
4.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1.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欧洲出现移民潮,当时移民通常迁往本国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或自治领,例如英国人主要迁往北美洲。据此推断,西班牙人主要迁往( )
A.大洋洲 B.拉丁美洲
C.亚洲 D.非洲
课堂检测 素养测评
2
4
3
题号
1
5
6
√
B [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欧洲出现移民潮,西班牙人主要迁往拉丁美洲,B项正确。]
2.下面是1876—1912年欧洲列强在非洲的殖民地占非洲大陆面积的比例(%),导致表格中数据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2
4
3
题号
1
5
6
时间 比例
1876年 10.8%
1885年 25%
1900年 90.4%
1912年 96%
A.资本主义经济在全球的扩张 B.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
C.列强在非洲的利益冲突缓和 D.武器和交通取得巨大进步
√
2
4
3
题号
1
5
6
A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876—1912年欧洲列强在非洲的殖民地占非洲大陆面积的比例呈现上升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根本原因是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经济在全球不断扩张,A项正确;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列强在非洲的利益冲突问题,排除C项;武器和交通取得巨大进步是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D项。]
3.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绝大多数地区沦为了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1914年世界总人口约18亿,其中5亿多人处于西方殖民国家的直接统治之下,还有远超过此数的人生活在半殖民地。这说明( )
A.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B.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C.亚洲地区全部成为列强的殖民地
D.资本主义制度开始确立
√
2
4
3
题号
1
5
6
A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绝大多数地区沦为了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人民生活在殖民统治中,表明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A项正确;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亚洲地区全部成为列强的殖民地”说法绝对,排除C项;1689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制度开始确立,排除D项。]
2
4
3
题号
1
5
6
4.19世纪末,非洲国家的边界多是按经纬线或几何方法划分。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罪恶的黑人奴隶贸易
B.非洲国家地形平整
C.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
D.近代测绘技术先进
2
4
3
题号
1
5
6
√
C [非洲国家的边界是按几何方法划分而不是按自然界限划分,因为当时非洲国家大部分都是西方列强建立的殖民地,所以几何划分体现的是列强在非洲的分区占领,故选C项;黑奴贸易涉及英国、美洲、非洲,黑奴贸易掠夺了非洲大量人口,但不是版图划分按经纬线呈现的原因,排除A项;非洲地形主要以高原为主,被称为高原大陆,“地形平整”说法错误,排除B项;测绘技术先进能更准确地划分国家之间的界限,但不是国家边界呈几何方式划分的原因,呈几何方式划分是因为非洲大陆上涉及多个西方国家的势力划分,排除D项。]
2
4
3
题号
1
5
6
5.(2023·黑龙江学业水平考试)在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过程中,支配和改变世界的资本主义发展核心是( )
A.亚洲 B.欧洲
C.大洋洲 D.非洲
2
4
3
题号
1
5
6
√
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通过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以欧洲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因此在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过程中,支配和改变世界的资本主义发展核心是欧洲,B项正确。]
6.如表所示为1914年英、法、德、意等四国占有的殖民地统计情况,其中①是( )
2
4
3
题号
1
5
6
国家 占有的殖民地数量(个) 殖民地人口(人)
① 55 3.9亿
29 6 235万
10 1 307万
4 139万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意大利
√
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在18世纪中期成为“日不落帝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因此表格中殖民地数量最多、殖民地人口最多的是英国,故①是英国,A项正确,排除B、C、D三项。]
2
4
3
题号
1
5
6
1.拉丁美洲传统的农业经济以粮食生产为主。进入近代后,很多国家大量种植专供出口的单一经济作物,如甘蔗、香蕉、烟草等。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殖民者推行的殖民政策
B.拉丁美洲农业资源独特
C.工业革命对拉美影响有限
D.黑奴贸易改变劳动力结构
课时分层作业(12)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
A [近代以来,拉丁美洲的国家都成了西欧国家的殖民地,西欧国家把拉丁美洲作为自己的原料产地,强迫拉美国家进行单一经济作物种植,所以拉美国家由以粮食生产为主变为以单一经济作物种植为主,故选A项;由于拉美传统的农业经济是以粮食生产为主,说明拉美的农业资源并不独特,而近代以来生产专供出口的单一经济作物,是西欧殖民者的殖民政策所致,排除B项;工业革命对拉美国家影响是相当大的,成了欧洲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所以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题干所述是拉美的农业种植结构变化,与黑奴贸易和劳动力结构变化不属于同一范畴,排除D项。]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2.三个世纪里,西班牙从拉丁美洲掠取了255万公斤的黄金和1亿公斤的白银,葡萄牙仅从巴西就掠夺了至少价值6亿美元的黄金和3亿美元的钻石。由此可见,这一时期列强殖民扩张的特点是( )
A.暴力掠夺,开拓市场
B.武力侵略,输出资本
C.野蛮暴力,劫掠财富
D.鸦片走私,抢夺财富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
C [根据材料“西班牙从拉丁美洲掠取了255万公斤的黄金和1亿公斤的白银,葡萄牙仅从巴西就掠夺了至少价值6亿美元的黄金和3亿美元的钻石”可知,西班牙和葡萄牙属于封建殖民帝国,殖民扩张的直接目的是奢侈享乐,所以大多采用赤裸裸的暴力掠夺的方式,故选C项;西、葡属于封建殖民帝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缺乏开拓市场的动力,排除A项;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输出取代商品输出,排除B项;鸦片走私,抢夺财富主要是英国对中国的贸易行为,排除D项。]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3.17世纪,墨西哥土生白人最大愿望是到欧洲游学后回本地谋得政府职位,欧印混血人则将向西班牙捐买“血液净化”文书而获得土生白人的法律身份作为一生的追求。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
A.欧印混血人种社会地位最低
B.拉丁美洲教育水平比欧洲低
C.墨西哥的法律制度尚不完善
D.殖民改变了墨西哥社会结构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D [根据材料“17世纪,墨西哥土生白人最大愿望是到欧洲游学后回本地谋得政府职位,欧印混血人则将向西班牙捐买‘血液净化’文书而获得土生白人的法律身份作为一生的追求”可知,土生白人社会地位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殖民改变了墨西哥社会结构,故选D项;欧印混血人种地位次于土生白人,但并不是最低,排除A项;材料并没有对比拉丁美洲与欧洲的教育,无法得知谁高谁低,排除B项;材料说的是墨西哥欧印混血人如何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并不涉及法律制度,排除C项。]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4.19世纪后期,英属印度殖民当局鼓励本国军队、传教士及教育家在印度自由地推广英式体育运动,认为“相同的娱乐爱好能确保英印国民在更重大事件上的共识”。英属印度殖民当局的这项倡议意欲( )
A.提升印度国民的体育素质
B.削弱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影响
C.维护英印国民的平等地位
D.扩大对印度的殖民文化渗透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D [根据材料“相同的娱乐爱好能确保英印国民在更重大事件上的共识”可知,这项倡议是希望印度人民更好地接受英国的文化,扩大对印度的殖民文化渗透,故选D项;A项不是英属印度殖民当局的主观目的,排除;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平等”说法错误,英印两国国民地位不平等,排除C项。]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5.有学者将欧洲的殖民扩张分成三个阶段,其中将“拓展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以适合本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为目的的阶段称为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下列属于这一时期殖民活动的是( )
A.葡萄牙建立巴西殖民地
B.荷兰入侵印度尼西亚
C.欧洲国家发展黑奴贸易
D.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D [根据材料“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应是工业革命时期,列强以获得商品输出场所为主要目的,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属于这一时期,故选D项;葡萄牙建立巴西殖民地是在工业革命前,即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排除A项;17世纪初,荷兰入侵印度尼西亚,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欧洲国家发展黑奴贸易是在工业革命前,排除C项。]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6.下表所示是19世纪的英国自由贸易派经济学家和驻华外交官包令在推动自由贸易政策的全球化过程中的两项事件。这反映出当时英国的贸易政策(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事件
1855年4月,包令率英国使团乘“响尾蛇”号和“希腊人”号两艘军舰,抵达暹罗进行贸易谈判,两方正式签署《英暹条约》。条约内容主要包括英国在暹罗享有治外法权、英国商品进口关税不得超过3%、英国商人可以直接与泰国生产商进行商品买卖等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A.具有浓厚的殖民色彩
B.消除了世界贸易壁垒
C.源于重商主义的推行
D.顺应了产业结构调整
事件
在包令任驻华公使期间(1854—1859年),曾鼓励英国驻上海领事阿礼国向伦敦积极进言,建立海关总税务司署。克拉伦登默许了这一“实验性机构”的成立。事实证明这一机构的运行十分成功,包令指出,清廷海关总税务司署成立后“立刻解决了总督和领事的无数问题”
√
A [根据材料可知,英国强迫其他国家签订不平等条约以及成立海关总税务司署为英国利益服务,这反映了当时英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具有浓厚的殖民主义色彩,故选A项;“消除了世界贸易壁垒”与历史事实不符,贸易壁垒一直存在着,排除B项;材料反映出当时英国的贸易政策具有浓厚的殖民色彩,并非强调重商主义,排除C项;材料反映出当时英国的贸易政策具有浓厚的殖民色彩,未涉及产业结构的调整,排除D项。]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7.在非洲,国家边界大多是按经线或纬线划定的,有一部分是用直线或曲线的几何方法划定的,由河流、山脉等构成的自然边界相对较少。导致非洲国家这种边界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
A.科学技术的进步
B.西方国家的殖民争夺
C.民族国家的建立
D.国际法的制定与完善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B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非洲国家的边界大多按照经纬线划定,自然边界较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西方国家殖民争夺的结果,故选B项;非洲平直的疆界是西方殖民者划定的,不是科学技术进步的体现,排除A项;非洲边界的形成是西方殖民者划定的,不是民族国家独立后形成的,排除C项;非洲边界划定是殖民扩张的结果,与国际法无关,排除D项。]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8.欧洲人瓜分非洲的活动没有顾及非洲当地的实际情况,也没有考虑非洲人的权益诉求,由此造成的边界、族群、资源分配等方面的问题一直延续,为非洲的发展带来了不少的麻烦。这反映了( )
A.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B.列强瓜分非洲大陆速度大大加快
C.资本主义各国对非洲殖民影响深远
D.柏林会议解决了列强在非洲的矛盾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C [根据材料“欧洲人瓜分非洲的活动没有顾及非洲当地的实际情况”“造成的边界、族群、资源分配等方面的问题一直延续”可知,欧洲列强在非洲地区的殖民,长期阻碍了非洲社会的发展,故选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而材料强调的是西方殖民活动对非洲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列强侵略非洲的影响,而非“速度”,排除B项;柏林会议在一定程度上协调了列强在非洲的矛盾,但“解决了”一词过于夸大,排除D项。]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9.世界各地区之间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固然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巨大的进步,但是这个进步也是与帝国主义列强对于世界上其余地区、国家的宰割、奴役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这说明世界各国联系的加强( )
A.激化了帝国主义列强的矛盾
B.促进了东西文明之间的交流
C.阻碍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
D.助推了资本主义优势地位的确立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D [根据材料“固然是……巨大的进步,但……宰割、奴役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可知,虽然世界成为一个整体是人类历史的进步,但是这个进步也推动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世界其他地区的掠夺,说明有利于资本主义优势地位的确立,故选D项;材料中呈现的是帝国主义列强对世界的控制,而非列强之间的矛盾,排除A项;虽然世界各地的联系会促进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但材料重点强调“宰割、奴役”,而非文明之间的交流,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各国联系的加强,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而非阻碍,排除C项。]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0.有学者指出,在世界殖民体系中居于上层的是拥有巨大实力的欧洲列强,居于底层的则是丧失主权的亚非拉被征服、掠夺的民族。此观点认为世界殖民体系的实质是( )
A.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长期并存平等竞争
B.中断了亚非拉地区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
C.西方大国通过和平实现崛起的等级体系
D.少数国家奴役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体系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B [根据材料可知,在世界殖民体系中,欧洲列强主导,而亚非拉则丧失主权,说明该观点认为世界殖民体系实质上中断了亚非拉地区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成为列强的原料掠夺地和商品输出地,故选B项;“平等”说法错误,排除A项;世界殖民体系是西方大国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而建立的体系,而非和平崛起,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奴役亚非拉国家,而非少数国家奴役大部分国家和地区,排除D项。]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西班牙王室于1503年在西班牙南部的塞维利亚设立贸易署,这是第一个专门打理殖民地事务的行政管理机构。贸易署的主要使命是管理西班牙和美洲殖民地间的一切商贸关系。1542年,卡洛斯一世在首都马德里设立了西印度事务委员会。它是一个独立于政府之外的单独机构,它直接对国王负责,权力巨大,几乎西班牙在美洲的一切事务皆由其管辖。该机构为了巩固王室对殖民地的统治,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令。至1635年,这些法令已达四十万条以上。西班牙除了在本国设立了贸易署和西印度事务委员会,还在美洲设立了殖民机构。它们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西班牙殖民统治机构,为巩固西班牙在美洲的统治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马盼盼《浅谈西班牙殖民统治时期母国的政治结构》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材料二 西班牙和英国分别在拉丁美洲和北美进行殖民统治时期,两国的政治经济状况互不相同。西班牙根据封建统治者的需要,把封建专制制度移植到拉丁美洲,英国则把议会制度带到了北美。在经济上,西班牙对拉丁美洲的经济严格限制,严重地破坏了拉丁美洲的扩大再生产,使拉丁美洲的经济陷于落后状态;而英国主要把北美十三州殖民地作为商品市场和廉价原料供给地,除对某些工业实行禁止、压抑外,对于商业和农业只采取限制政策,因而十三州的经济发展比西属拉美较快。长期以来,西班牙王室便把天主教当作统治的工具,而北美十三州有一定的宗教自由。
——摘编自乔明顺《试论西属拉丁美洲的殖民制度及其与英属北美十三州殖民制度的区别》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班牙对拉丁美洲殖民统治的措施。(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英国在北美的殖民统治与西班牙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的不同之处。(6分)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1503年在西班牙南部的塞维利亚设立贸易署,这是第一个专门打理殖民地事务的行政管理机构”“卡洛斯一世在首都马德里设立了西印度事务委员会”得出,在本国设立贸易署和西印度事务委员会,在殖民地设立总督区,
建立殖民机构;根据材料一“该机构为了巩固王室对殖民地的统治,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得出,颁布一系列有关殖民地的法令和法律;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从开采金银矿,掠夺巨额财富,屠杀印第安人,进行奴隶贸易;推行农奴制,发展种植园经济;禁止或限制殖民地对外贸易;等等进行总结。第(2)问,根据材料二“西班牙根据封建统治者的需要,把封建专制制度移植到拉丁美洲,英国则把议会制度带到了北美”得出,北美殖民地更加民主和自由,建立了议会制度,具有一定的民主和自治权利;而拉丁美洲则移植了西班牙
的封建专制统治。根据材料二“西班牙对拉丁美洲的经济严格限制,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严重地破坏了拉丁美洲的扩大再生产,使拉丁美洲的经济陷于落后状态;而英国主要把北美十三州殖民地作为商品市场和廉价原料供给地”得出,北美殖民地经济政策相对宽松,主要是为英国工业品开辟市场和寻求廉价原料;西班牙在拉美主要推行农奴制,发展种植园经济。根据材料二“长期以来,西班牙王室便把天主教当作统治的工具,而北美十三州有一定的宗教自由”得出,北美殖民地有相对宽容的宗教政策,思想环境较为宽松;西班牙统治者则强迫在拉美地区只允许信仰天主教,进行思想控制。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1)在本国设立贸易署和西印度事务委员会,在殖民地设立总督区,建立殖民机构;颁布一系列有关殖民地的法令和法律;开采金银矿,掠夺巨额财富,屠杀印第安人,进行奴隶贸易;推行农奴制,发展种植园经济;禁止或限制殖民地对外贸易;等等。(6分)
(2)北美殖民地更加民主和自由,建立了议会制度,具有一定的民主和自治权利;而拉丁美洲则移植了西班牙的封建专制统治。北美殖民地经济政策相对宽松,主要是为英国工业品开辟市场和寻求廉价原料;西班牙在拉美主要推行农奴制,发展种植园经济。北美殖民地有相对宽容的宗教政策,思想环境较为宽松;西班牙统治者则强迫在拉美地区只允许信仰天主教,进行思想控制。(6分)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2.16—18世纪,拉美出现了很多以“救世主”或“耶稣”命名的地区,如:中美洲国家萨尔瓦多,厄瓜多尔的圣萨尔瓦多,秘鲁的乌利科查县首府赫苏斯等。这些地名可用于说明( )
A.欧洲对拉美的殖民影响
B.拉美文化呈现多元特点
C.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D.拉美地区开始社会转型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A [材料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随着欧洲殖民者大量涌入美洲地区,天主教会的传教士们也随之到达,天主教成为欧洲殖民者统治的一个重要工具,导致拉丁美洲许多地区出现了以“救世主”或“耶稣”命名的地区,故选A项;题干仅是述及拉美地区的许多城市以“救世主”或“耶稣”命名,并没有述及这些城市的文化,排除B项;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与题干时间不一致,排除C项;题干仅是述及16—18世纪的拉美地区许多城市以“救世主”或“耶稣”命名,并没有述及其社会性质的变化,排除D项。]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3.英国出口到国外的棉布中,进入印度市场的数量在1840年时占总体的18%,1850年增长至23%,1860年更达到了30%。在此之前,英国不仅是印度棉布的进口国,同时也是其消费国。这表明( )
A.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加强
B.英国在印度进行殖民扩张
C.英国大力扶植印度发展
D.全球化生产分工不断发展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B [根据材料可知,19世纪中后期,英国不仅不再从印度进口棉布,反而向印度大量倾销棉布,将印度变为其商品倾销地,体现了英国对印度的经济侵略,故选B项;材料只涉及英国和印度的关系,没有涉及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掠夺而非英国对印度的大力扶植,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亚非拉地区的殖民侵略,而非全球化的生产分工,排除D项。]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4.据下表可知,19世纪的东南亚地区(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时间 事件
1824年 英荷《伦敦条约》签订,确立了英荷在东南亚地区的势力范围
1826年 英国将马六甲、新加坡和槟榔屿合并为海峡殖民地
1887年 法国将柬埔寨和越南合并为印度支那联邦
1899年 美西战争后,美国发动全面侵略菲律宾的军事行动
B [根据材料“英荷《伦敦条约》”“法国将柬埔寨……联邦”“美国发动……军事行动”可知,列强在东南亚地区进行势力范围划分和领土强占,其中有列强之间的矛盾,也有列强与东南亚国家的矛盾,说明矛盾复杂尖锐,故选B项;材料强调列强间、列强与东南亚国家的矛盾,与各国联系加强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柬埔寨、越南等沦为殖民地,没有诞生新的民族国家,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东南亚被殖民地区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意识,得不出“觉醒”的结论,排除D项。]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A.各国联系加强 B.矛盾复杂尖锐
C.民族国家诞生 D.民主意识觉醒
√
15.1869年1月至1908年2月,英国与欧洲各国签订有关非洲的边界协议约100个,其中包括英法协议36个,英德协议26个,英葡协议31个,从而规定了英国的非洲殖民地、保护国的疆域。这些协议( )
A.意在推动非洲大陆开发
B.加速了非洲殖民地化程度
C.揭开了瓜分非洲的序幕
D.缓和了列强对非洲的侵略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B [根据材料“英国与欧洲各国签订有关非洲的边界协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同欧洲各国签订关于非洲的边界协议,规定了英国的非洲殖民地、保护国的疆域,这样就加快了西欧各国对非洲各地区的殖民统治与控制,非洲国家逐渐失去国家主权,故选B项;这些协议目的在于加强对非洲的掠夺,并非帮助非洲开发,排除A项;1876年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在布鲁塞尔召开国际会议揭开了瓜分非洲的序幕,排除C项;这些协议没有缓和列强对非洲侵略而是加速进程,排除D项。]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6.1884年签署的《柏林会议关于非洲的总议定书》第三十五条规定:本议定书签字国承认有义务在他们占领的非洲大陆沿岸地区的领土上确保建立一个足以保护他们的既得权利,又在必要时根据为贸易和过境运输的自由而订立的条件保护贸易和过境运输自由的政权。材料中历史信息表明,议定书( )
A.参与者为欧洲殖民国家
B.划定各国在世界的势力范围
C.标志着非洲被瓜分完毕
D.原则上承认各自的既得利益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
D [根据材料“本议定书签字国……确保建立一个足以保护他们的既得权利”可知,柏林会议使各列强在非洲的势力范围得到初步确认,即原则上承认各自的既得利益,故选D项;参与者为欧洲和美洲殖民国家,而不单单是欧洲殖民国家,排除A项;划定各国在非洲的势力范围,而非世界,排除B项;柏林会议之后,列强瓜分非洲的速度大大加快,排除C项。]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7.1884年国际子午线大会在华盛顿召开,有27个国家派代表参加。大会确立本初子午线和建议采用以格林尼治子午线为基准的“世界月”,为建立世界时区体系打下了基础。该会议的召开( )
A.得益于地理大发现和殖民扩张
B.反映了世界联系的加强
C.标志着美国开始参与瓜分世界
D.推动了世界文化的融合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
B [根据材料“1884年……27个国家派代表……为建立世界时区体系打下了基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加强,为了方便各国之间的沟通、联系与交流,召开了国际子午线大会,确立了本初子午线和建议采用“世界月”,故选B项;地理大发现是在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侧重表达基于世界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国际子午线大会召开,材料只涉及这次会议召开的地点是在美国的华盛顿,并没有涉及美国瓜分世界的行为,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世界各国联系加强,并没有涉及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排除D项。]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 到1900年,非洲90.4%的地区、亚洲56.6%的地区、美洲27.2%的地区以及大洋洲的全部,都沦为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地。据统计,1914年世界总人口约18亿,其中5亿多人处于西方殖民国家直接统治之下,还有远超过此数的人生活在半殖民地。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14年欧洲部分列强占有的殖民地统计表
国家 占有的殖民地数(个) 殖民地人口(人)
英国 55 3.9亿
法国 29 6 235万
——据《中外历史纲要(下)》整理
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信息进行阐释。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国家 占有的殖民地数(个) 殖民地人口(人)
德国 10 1 307万
比利时 1 1 500万
葡萄牙 8 968万
荷兰 8 3 741万
意大利 4 139万
[解析] 首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背景可得,19世纪中后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欧洲列强为抢占资本投资场所、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疯狂进行殖民扩张,掀起瓜分世界狂潮,把亚非拉广大地区变成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由于资本主义扩张的本性和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列强争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和冲突日趋激烈;到1914年,欧洲列强已经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其次,根据材料表格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殖民体系形成对世界的客观作用可得,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使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世界密切地连为一体,客观上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最后,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殖民体系形成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影响可得,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沉重灾难,形成人类历史上由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奴役和控制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极不合理状态,导致列强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矛盾空前激化,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斗争不断高涨;为重新瓜分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列强之间矛盾加剧,世界面临新的冲突。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19世纪中后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2分)欧洲列强为抢占资本投资场所、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疯狂进行殖民扩张,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把亚非拉广大地区变成殖民地或半殖民地。(2分)由于资本主义扩张的本性和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列强争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和冲突日趋激烈。(2分)到1914年,欧洲列强已经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2分)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使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中,世界密切地连为一体,客观上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2分)
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形成了人类历史上由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奴役和控制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极不合理的状态,导致列强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空前激化,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不断高涨。(2分)为重新瓜分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列强之间矛盾加剧,世界面临新的冲突。(1分)课时分层作业(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2 13 14 15 16 17
A C D D D A B C D B A B B B D B
11.(1)在本国设立贸易署和西印度事务委员会,在殖民地设立总督区,建立殖民机构;颁布一系列有关殖民地的法令和法律;开采金银矿,掠夺巨额财富,屠杀印第安人,进行奴隶贸易;推行农奴制,发展种植园经济;禁止或限制殖民地对外贸易;等等。(6分)
(2)北美殖民地更加民主和自由,建立了议会制度,具有一定的民主和自治权利;而拉丁美洲则移植了西班牙的封建专制统治。北美殖民地经济政策相对宽松,主要是为英国工业品开辟市场和寻求廉价原料;西班牙在拉美主要推行农奴制,发展种植园经济。北美殖民地有相对宽容的宗教政策,思想环境较为宽松;西班牙统治者则强迫在拉美地区只允许信仰天主教,进行思想控制。(6分)
18.19世纪中后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2分)欧洲列强为抢占资本投资场所、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疯狂进行殖民扩张,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把亚非拉广大地区变成殖民地或半殖民地。(2分)由于资本主义扩张的本性和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列强争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和冲突日趋激烈。(2分)到1914年,欧洲列强已经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2分)
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使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中,世界密切地连为一体,客观上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2分)
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形成了人类历史上由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奴役和控制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极不合理的状态,导致列强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空前激化,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不断高涨。(2分)为重新瓜分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列强之间矛盾加剧,世界面临新的冲突。(1分)
1.A [近代以来,拉丁美洲的国家都成了西欧国家的殖民地,西欧国家把拉丁美洲作为自己的原料产地,强迫拉美国家进行单一经济作物种植,所以拉美国家由以粮食生产为主变为以单一经济作物种植为主,故选A项;由于拉美传统的农业经济是以粮食生产为主,说明拉美的农业资源并不独特,而近代以来生产专供出口的单一经济作物,是西欧殖民者的殖民政策所致,排除B项;工业革命对拉美国家影响是相当大的,成了欧洲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所以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题干所述是拉美的农业种植结构变化,与黑奴贸易和劳动力结构变化不属于同一范畴,排除D项。]
2.C [根据材料“西班牙从拉丁美洲掠取了255万公斤的黄金和1亿公斤的白银,葡萄牙仅从巴西就掠夺了至少价值6亿美元的黄金和3亿美元的钻石”可知,西班牙和葡萄牙属于封建殖民帝国,殖民扩张的直接目的是奢侈享乐,所以大多采用赤裸裸的暴力掠夺的方式,故选C项;西、葡属于封建殖民帝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缺乏开拓市场的动力,排除A项;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输出取代商品输出,排除B项;鸦片走私,抢夺财富主要是英国对中国的贸易行为,排除D项。]
3.D [根据材料“17世纪,墨西哥土生白人最大愿望是到欧洲游学后回本地谋得政府职位,欧印混血人则将向西班牙捐买‘血液净化’文书而获得土生白人的法律身份作为一生的追求”可知,土生白人社会地位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殖民改变了墨西哥社会结构,故选D项;欧印混血人种地位次于土生白人,但并不是最低,排除A项;材料并没有对比拉丁美洲与欧洲的教育,无法得知谁高谁低,排除B项;材料说的是墨西哥欧印混血人如何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并不涉及法律制度,排除C项。]
4.D [根据材料“相同的娱乐爱好能确保英印国民在更重大事件上的共识”可知,这项倡议是希望印度人民更好地接受英国的文化,扩大对印度的殖民文化渗透,故选D项;A项不是英属印度殖民当局的主观目的,排除;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平等”说法错误,英印两国国民地位不平等,排除C项。]
5.D [根据材料“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应是工业革命时期,列强以获得商品输出场所为主要目的,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属于这一时期,故选D项;葡萄牙建立巴西殖民地是在工业革命前,即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排除A项;17世纪初,荷兰入侵印度尼西亚,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欧洲国家发展黑奴贸易是在工业革命前,排除C项。]
6.A [根据材料可知,英国强迫其他国家签订不平等条约以及成立海关总税务司署为英国利益服务,这反映了当时英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具有浓厚的殖民主义色彩,故选A项;“消除了世界贸易壁垒”与历史事实不符,贸易壁垒一直存在着,排除B项;材料反映出当时英国的贸易政策具有浓厚的殖民色彩,并非强调重商主义,排除C项;材料反映出当时英国的贸易政策具有浓厚的殖民色彩,未涉及产业结构的调整,排除D项。]
7.B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非洲国家的边界大多按照经纬线划定,自然边界较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西方国家殖民争夺的结果,故选B项;非洲平直的疆界是西方殖民者划定的,不是科学技术进步的体现,排除A项;非洲边界的形成是西方殖民者划定的,不是民族国家独立后形成的,排除C项;非洲边界划定是殖民扩张的结果,与国际法无关,排除D项。]
8.C [根据材料“欧洲人瓜分非洲的活动没有顾及非洲当地的实际情况”“造成的边界、族群、资源分配等方面的问题一直延续”可知,欧洲列强在非洲地区的殖民,长期阻碍了非洲社会的发展,故选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而材料强调的是西方殖民活动对非洲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列强侵略非洲的影响,而非“速度”,排除B项;柏林会议在一定程度上协调了列强在非洲的矛盾,但“解决了”一词过于夸大,排除D项。]
9.D [根据材料“固然是……巨大的进步,但……宰割、奴役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可知,虽然世界成为一个整体是人类历史的进步,但是这个进步也推动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世界其他地区的掠夺,说明有利于资本主义优势地位的确立,故选D项;材料中呈现的是帝国主义列强对世界的控制,而非列强之间的矛盾,排除A项;虽然世界各地的联系会促进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但材料重点强调“宰割、奴役”,而非文明之间的交流,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各国联系的加强,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而非阻碍,排除C项。]
10.B [根据材料可知,在世界殖民体系中,欧洲列强主导,而亚非拉则丧失主权,说明该观点认为世界殖民体系实质上中断了亚非拉地区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成为列强的原料掠夺地和商品输出地,故选B项;“平等”说法错误,排除A项;世界殖民体系是西方大国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而建立的体系,而非和平崛起,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奴役亚非拉国家,而非少数国家奴役大部分国家和地区,排除D项。]
11.第(1)问,根据材料一“1503年在西班牙南部的塞维利亚设立贸易署,这是第一个专门打理殖民地事务的行政管理机构”“卡洛斯一世在首都马德里设立了西印度事务委员会”得出,在本国设立贸易署和西印度事务委员会,在殖民地设立总督区,建立殖民机构;根据材料一“该机构为了巩固王室对殖民地的统治,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得出,颁布一系列有关殖民地的法令和法律;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从开采金银矿,掠夺巨额财富,屠杀印第安人,进行奴隶贸易;推行农奴制,发展种植园经济;禁止或限制殖民地对外贸易;等等进行总结。第(2)问,根据材料二“西班牙根据封建统治者的需要,把封建专制制度移植到拉丁美洲,英国则把议会制度带到了北美”得出,北美殖民地更加民主和自由,建立了议会制度,具有一定的民主和自治权利;而拉丁美洲则移植了西班牙的封建专制统治。根据材料二“西班牙对拉丁美洲的经济严格限制,严重地破坏了拉丁美洲的扩大再生产,使拉丁美洲的经济陷于落后状态;而英国主要把北美十三州殖民地作为商品市场和廉价原料供给地”得出,北美殖民地经济政策相对宽松,主要是为英国工业品开辟市场和寻求廉价原料;西班牙在拉美主要推行农奴制,发展种植园经济。根据材料二“长期以来,西班牙王室便把天主教当作统治的工具,而北美十三州有一定的宗教自由”得出,北美殖民地有相对宽容的宗教政策,思想环境较为宽松;西班牙统治者则强迫在拉美地区只允许信仰天主教,进行思想控制。
12.A [材料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随着欧洲殖民者大量涌入美洲地区,天主教会的传教士们也随之到达,天主教成为欧洲殖民者统治的一个重要工具,导致拉丁美洲许多地区出现了以“救世主”或“耶稣”命名的地区,故选A项;题干仅是述及拉美地区的许多城市以“救世主”或“耶稣”命名,并没有述及这些城市的文化,排除B项;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与题干时间不一致,排除C项;题干仅是述及16—18世纪的拉美地区许多城市以“救世主”或“耶稣”命名,并没有述及其社会性质的变化,排除D项。]
13.B [根据材料可知,19世纪中后期,英国不仅不再从印度进口棉布,反而向印度大量倾销棉布,将印度变为其商品倾销地,体现了英国对印度的经济侵略,故选B项;材料只涉及英国和印度的关系,没有涉及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掠夺而非英国对印度的大力扶植,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亚非拉地区的殖民侵略,而非全球化的生产分工,排除D项。]
14.B [根据材料“英荷《伦敦条约》”“法国将柬埔寨……联邦”“美国发动……军事行动”可知,列强在东南亚地区进行势力范围划分和领土强占,其中有列强之间的矛盾,也有列强与东南亚国家的矛盾,说明矛盾复杂尖锐,故选B项;材料强调列强间、列强与东南亚国家的矛盾,与各国联系加强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柬埔寨、越南等沦为殖民地,没有诞生新的民族国家,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东南亚被殖民地区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意识,得不出“觉醒”的结论,排除D项。]
15.B [根据材料“英国与欧洲各国签订有关非洲的边界协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同欧洲各国签订关于非洲的边界协议,规定了英国的非洲殖民地、保护国的疆域,这样就加快了西欧各国对非洲各地区的殖民统治与控制,非洲国家逐渐失去国家主权,故选B项;这些协议目的在于加强对非洲的掠夺,并非帮助非洲开发,排除A项;1876年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在布鲁塞尔召开国际会议揭开了瓜分非洲的序幕,排除C项;这些协议没有缓和列强对非洲侵略而是加速进程,排除D项。]
16.D [根据材料“本议定书签字国……确保建立一个足以保护他们的既得权利”可知,柏林会议使各列强在非洲的势力范围得到初步确认,即原则上承认各自的既得利益,故选D项;参与者为欧洲和美洲殖民国家,而不单单是欧洲殖民国家,排除A项;划定各国在非洲的势力范围,而非世界,排除B项;柏林会议之后,列强瓜分非洲的速度大大加快,排除C项。]
17.B [根据材料“1884年……27个国家派代表……为建立世界时区体系打下了基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加强,为了方便各国之间的沟通、联系与交流,召开了国际子午线大会,确立了本初子午线和建议采用“世界月”,故选B项;地理大发现是在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侧重表达基于世界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国际子午线大会召开,材料只涉及这次会议召开的地点是在美国的华盛顿,并没有涉及美国瓜分世界的行为,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世界各国联系加强,并没有涉及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排除D项。]
18.首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背景可得,19世纪中后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欧洲列强为抢占资本投资场所、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疯狂进行殖民扩张,掀起瓜分世界狂潮,把亚非拉广大地区变成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由于资本主义扩张的本性和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列强争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和冲突日趋激烈;到1914年,欧洲列强已经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其次,根据材料表格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殖民体系形成对世界的客观作用可得,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使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世界密切地连为一体,客观上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最后,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殖民体系形成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影响可得,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沉重灾难,形成人类历史上由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奴役和控制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极不合理状态,导致列强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矛盾空前激化,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斗争不断高涨;为重新瓜分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列强之间矛盾加剧,世界面临新的冲突。课时分层作业(12)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1.拉丁美洲传统的农业经济以粮食生产为主。进入近代后,很多国家大量种植专供出口的单一经济作物,如甘蔗、香蕉、烟草等。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殖民者推行的殖民政策
B.拉丁美洲农业资源独特
C.工业革命对拉美影响有限
D.黑奴贸易改变劳动力结构
2.三个世纪里,西班牙从拉丁美洲掠取了255万公斤的黄金和1亿公斤的白银,葡萄牙仅从巴西就掠夺了至少价值6亿美元的黄金和3亿美元的钻石。由此可见,这一时期列强殖民扩张的特点是( )
A.暴力掠夺,开拓市场
B.武力侵略,输出资本
C.野蛮暴力,劫掠财富
D.鸦片走私,抢夺财富
3.17世纪,墨西哥土生白人最大愿望是到欧洲游学后回本地谋得政府职位,欧印混血人则将向西班牙捐买“血液净化”文书而获得土生白人的法律身份作为一生的追求。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
A.欧印混血人种社会地位最低
B.拉丁美洲教育水平比欧洲低
C.墨西哥的法律制度尚不完善
D.殖民改变了墨西哥社会结构
4.19世纪后期,英属印度殖民当局鼓励本国军队、传教士及教育家在印度自由地推广英式体育运动,认为“相同的娱乐爱好能确保英印国民在更重大事件上的共识”。英属印度殖民当局的这项倡议意欲( )
A.提升印度国民的体育素质
B.削弱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影响
C.维护英印国民的平等地位
D.扩大对印度的殖民文化渗透
5.有学者将欧洲的殖民扩张分成三个阶段,其中将“拓展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以适合本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为目的的阶段称为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下列属于这一时期殖民活动的是( )
A.葡萄牙建立巴西殖民地
B.荷兰入侵印度尼西亚
C.欧洲国家发展黑奴贸易
D.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
6.下表所示是19世纪的英国自由贸易派经济学家和驻华外交官包令在推动自由贸易政策的全球化过程中的两项事件。这反映出当时英国的贸易政策( )
事件
1855年4月,包令率英国使团乘“响尾蛇”号和“希腊人”号两艘军舰,抵达暹罗进行贸易谈判,两方正式签署《英暹条约》。条约内容主要包括英国在暹罗享有治外法权、英国商品进口关税不得超过3%、英国商人可以直接与泰国生产商进行商品买卖等
在包令任驻华公使期间(1854—1859年),曾鼓励英国驻上海领事阿礼国向伦敦积极进言,建立海关总税务司署。克拉伦登默许了这一“实验性机构”的成立。事实证明这一机构的运行十分成功,包令指出,清廷海关总税务司署成立后“立刻解决了总督和领事的无数问题”
A.具有浓厚的殖民色彩
B.消除了世界贸易壁垒
C.源于重商主义的推行
D.顺应了产业结构调整
7.在非洲,国家边界大多是按经线或纬线划定的,有一部分是用直线或曲线的几何方法划定的,由河流、山脉等构成的自然边界相对较少。导致非洲国家这种边界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
A.科学技术的进步
B.西方国家的殖民争夺
C.民族国家的建立
D.国际法的制定与完善
8.欧洲人瓜分非洲的活动没有顾及非洲当地的实际情况,也没有考虑非洲人的权益诉求,由此造成的边界、族群、资源分配等方面的问题一直延续,为非洲的发展带来了不少的麻烦。这反映了( )
A.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B.列强瓜分非洲大陆速度大大加快
C.资本主义各国对非洲殖民影响深远
D.柏林会议解决了列强在非洲的矛盾
9.世界各地区之间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固然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巨大的进步,但是这个进步也是与帝国主义列强对于世界上其余地区、国家的宰割、奴役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这说明世界各国联系的加强( )
A.激化了帝国主义列强的矛盾
B.促进了东西文明之间的交流
C.阻碍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
D.助推了资本主义优势地位的确立
10.有学者指出,在世界殖民体系中居于上层的是拥有巨大实力的欧洲列强,居于底层的则是丧失主权的亚非拉被征服、掠夺的民族。此观点认为世界殖民体系的实质是( )
A.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长期并存平等竞争
B.中断了亚非拉地区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
C.西方大国通过和平实现崛起的等级体系
D.少数国家奴役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体系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西班牙王室于1503年在西班牙南部的塞维利亚设立贸易署,这是第一个专门打理殖民地事务的行政管理机构。贸易署的主要使命是管理西班牙和美洲殖民地间的一切商贸关系。1542年,卡洛斯一世在首都马德里设立了西印度事务委员会。它是一个独立于政府之外的单独机构,它直接对国王负责,权力巨大,几乎西班牙在美洲的一切事务皆由其管辖。该机构为了巩固王室对殖民地的统治,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令。至1635年,这些法令已达四十万条以上。西班牙除了在本国设立了贸易署和西印度事务委员会,还在美洲设立了殖民机构。它们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西班牙殖民统治机构,为巩固西班牙在美洲的统治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马盼盼《浅谈西班牙殖民统治时期母国的政治结构》
材料二 西班牙和英国分别在拉丁美洲和北美进行殖民统治时期,两国的政治经济状况互不相同。西班牙根据封建统治者的需要,把封建专制制度移植到拉丁美洲,英国则把议会制度带到了北美。在经济上,西班牙对拉丁美洲的经济严格限制,严重地破坏了拉丁美洲的扩大再生产,使拉丁美洲的经济陷于落后状态;而英国主要把北美十三州殖民地作为商品市场和廉价原料供给地,除对某些工业实行禁止、压抑外,对于商业和农业只采取限制政策,因而十三州的经济发展比西属拉美较快。长期以来,西班牙王室便把天主教当作统治的工具,而北美十三州有一定的宗教自由。
——摘编自乔明顺《试论西属拉丁美洲的殖民制度及其与英属北美十三州殖民制度的区别》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班牙对拉丁美洲殖民统治的措施。(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英国在北美的殖民统治与西班牙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的不同之处。(6分)
12.16—18世纪,拉美出现了很多以“救世主”或“耶稣”命名的地区,如:中美洲国家萨尔瓦多,厄瓜多尔的圣萨尔瓦多,秘鲁的乌利科查县首府赫苏斯等。这些地名可用于说明( )
A.欧洲对拉美的殖民影响
B.拉美文化呈现多元特点
C.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D.拉美地区开始社会转型
13.英国出口到国外的棉布中,进入印度市场的数量在1840年时占总体的18%,1850年增长至23%,1860年更达到了30%。在此之前,英国不仅是印度棉布的进口国,同时也是其消费国。这表明( )
A.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加强
B.英国在印度进行殖民扩张
C.英国大力扶植印度发展
D.全球化生产分工不断发展
14.据下表可知,19世纪的东南亚地区( )
时间 事件
1824年 英荷《伦敦条约》签订,确立了英荷在东南亚地区的势力范围
1826年 英国将马六甲、新加坡和槟榔屿合并为海峡殖民地
1887年 法国将柬埔寨和越南合并为印度支那联邦
1899年 美西战争后,美国发动全面侵略菲律宾的军事行动
A.各国联系加强 B.矛盾复杂尖锐
C.民族国家诞生 D.民主意识觉醒
15.1869年1月至1908年2月,英国与欧洲各国签订有关非洲的边界协议约100个,其中包括英法协议36个,英德协议26个,英葡协议31个,从而规定了英国的非洲殖民地、保护国的疆域。这些协议( )
A.意在推动非洲大陆开发
B.加速了非洲殖民地化程度
C.揭开了瓜分非洲的序幕
D.缓和了列强对非洲的侵略
16.1884年签署的《柏林会议关于非洲的总议定书》第三十五条规定:本议定书签字国承认有义务在他们占领的非洲大陆沿岸地区的领土上确保建立一个足以保护他们的既得权利,又在必要时根据为贸易和过境运输的自由而订立的条件保护贸易和过境运输自由的政权。材料中历史信息表明,议定书( )
A.参与者为欧洲殖民国家
B.划定各国在世界的势力范围
C.标志着非洲被瓜分完毕
D.原则上承认各自的既得利益
17.1884年国际子午线大会在华盛顿召开,有27个国家派代表参加。大会确立本初子午线和建议采用以格林尼治子午线为基准的“世界月”,为建立世界时区体系打下了基础。该会议的召开( )
A.得益于地理大发现和殖民扩张
B.反映了世界联系的加强
C.标志着美国开始参与瓜分世界
D.推动了世界文化的融合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 到1900年,非洲90.4%的地区、亚洲56.6%的地区、美洲27.2%的地区以及大洋洲的全部,都沦为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地。据统计,1914年世界总人口约18亿,其中5亿多人处于西方殖民国家直接统治之下,还有远超过此数的人生活在半殖民地。
1914年欧洲部分列强占有的殖民地统计表
国家 占有的殖民地数(个) 殖民地人口(人)
英国 55 3.9亿
法国 29 6 235万
德国 10 1 307万
比利时 1 1 500万
葡萄牙 8 968万
荷兰 8 3 741万
意大利 4 139万
——据《中外历史纲要(下)》整理
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信息进行阐释。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课程标准 子目逻辑 关键导览
通过了解西方列强对亚非拉的殖民扩张、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理解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本课包括四个子目,展示了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列强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殖民扩张并最终建立世界殖民体系的过程。第一个子目是“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第二个子目是“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第三个子目是“西方列强瓜分非洲”,第四个子目是“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前三个子目之间是并列关系,共同与第四个子目形成因果联系。 1.一个主题: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2.两个阶段:早期殖民扩张时期;两次工业革命时期 3.三个区域: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4.四种方式:军事征服、经济侵略、文化侵蚀、政治控制
任务一 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
1.概况
(1)西班牙:1496年,在海地建立了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圣多明各。到16世纪中叶,把除巴西之外的大部分南美洲、整个中美洲和部分北美洲变成了殖民地。
(2)葡萄牙:侵入拉丁美洲,建立了巴西殖民地。
2.思考:西班牙和葡萄牙是如何进行殖民统治的?
提示:(1)政治:设立总督制度,实行专制统治。
(2)经济:推行农奴制,发展种植园经济;疯狂掠夺,限制殖民地经济的发展。
(3)奴役和屠杀印第安人,发展起罪恶的黑奴贸易。
1.种植园经济
殖民者在美洲实行的经济制度。种植园主为了保证土地上的劳动力,借用了古代奴隶制手段。奴隶不能“自由”支配其劳动力,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突出特征——雇佣关系已经隐含其中。应该说这不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常态,而是一种变态。
2.西班牙的总督制度
总督一般由西班牙国王信任的大贵族担任,是国王在殖民地的全权代表,根据国王训令,掌握殖民地的行政、军事、财政和宗教事宜,有权任命管区内的官吏和教会负责人,参与审理重大司法案件。
观察教材P71地图“列强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18世纪晚期)”,你从地图中能获取哪些信息?
提示:拉丁美洲绝大部分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小部分土地被荷兰、英国和法国占据。
西方殖民国家扩张的不同类型
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扩张主要是国家组织的,带有很强的封建性;荷兰、英国、法国的殖民扩张主要是殖民公司组织的,以营利为目的,带有很强的资本扩张性质。两者扩张方式的不同深刻影响了殖民地社会的发展趋势。
——西班牙等国的早期殖民扩张
史料一 自此之后,西班牙武士蜂拥蚁聚地向这个多金藏宝的新大陆进发了,他们先把那里土人的肉身残杀了……他们这个救世行为的报酬,是无限的新土地和无限的金银财宝。此后南美洲便归入了西班牙的文化范围之内,至今,南美各国虽已独立,但他们的语言风俗及其他文化,尚都是属于西班牙式的。
——摘编自陈衡哲《西洋史》
史料二 葡萄牙、西班牙两国的冒险远航、殖民征讨和对殖民地的统治,都由封建王室直接控制。在移民队伍的组成上,商人、贵族、教士三位一体。在殖民地,由国王任命封建贵族充任各殖民地的总督和都督,执掌军事、民政和司法大权。在土地制度方面,所有占领的土地被宣布为王室所有,由国王分封给殖民者和教会。在工商业政策方面,奉行“重金主义”(重商主义的早期形式)政策,使用奴隶开采银矿,掠夺大量金银财富。
——摘编自艾周昌、程纯《早期殖民主义侵略史》
思考: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葡萄牙、西班牙殖民扩张的行为及其特点并作简要评价。
提示:行为:屠杀当地居民、掠夺金银财富、建立殖民地。
特点:在王室主导下对殖民地实行直接控制,带有浓厚的封建和半封建色彩;掠夺的财富未转化为资本,导致两国不久后走向衰落。
评价:给美洲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促进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促进欧美文明的汇合交融;促使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西班牙与葡萄牙殖民扩张的异同
(1)相同点
①两国的海外探险和殖民扩张都是在封建王室的控制下,以贵族为主体,利用商人的贪婪和航海人才的技术而进行的。
②两国都在殖民扩张中举起“传播基督文明”的旗帜,以取得教皇的支持。
③两国都采用暴力征服,诈骗土著,离间分化,利用土著内奸以掠夺土地、黄金和其他财富等手段来进行殖民征服。
④两国都设立了总揽殖民事务而由王室直接领导的机构,按照宗主国的政治、经济制度,结合殖民需要进行扩张。
(2)不同点:两国殖民扩张各有特点。它们不但在时间上有先后之别,在空间的战略布局上也有很大差异:一个是由东向西,一个是由西向东;一个是建立海上霸权,一个是建立陆上帝国。
任务二 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1.葡萄牙和西班牙的亚洲殖民
(1)葡萄牙:建立商站,控制商路。到16世纪中叶,在亚洲建立了几十个商站。
(2)西班牙:入侵菲律宾,将其变成了殖民地。
2.亚洲殖民地半殖民地化
南亚 到19世纪中后期,英国几乎控制了印度全境
东南亚 荷兰占领整个印度尼西亚
英国将缅甸和马来半岛的大部分变成殖民地
法国侵占越南、柬埔寨和老挝
美国从西班牙手里夺得菲律宾
西亚 在英、法、俄等国的侵略下,奥斯曼帝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俄国和英国不但控制了伊朗的经济和内政,而且分别在伊朗北部和南部划分势力范围
东亚 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10年,日本吞并了朝鲜半岛
英国东印度公司
英国东印度公司正式成立于1600年,最初的正式全称是“伦敦商人在东印度贸易的公司”。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授予该公司特许状,给予它在印度贸易的特权。随着时间的变迁,英国东印度公司从一个商业贸易企业变成印度的实际主宰者。
资本原始积累与资本积累
资本原始积累指通过暴力使直接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由此使货币财富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资本积累是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即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资本积累则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西方对亚洲的殖民扩张
史料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军队占领孟加拉后,抢劫了国库。约值六千万英镑的金银珠宝,进入了公司及其官员的腰包。军队头子克莱武后来在英国下院得意扬扬地说:“富饶的城市在我的脚下,雄伟的国度为我所辖,堆满金银珠宝的国库为我敞开。但是,我总共才拿了价值20万英镑的财物。绅士们!迄今为止,我还为我的这种朴素作风感到惊讶。”克莱武两次被任命为孟加拉总督,1767年他回国后,因抢劫勒索财物受到控告。最后判决承认他收受王公贿赂和官商牟利的事实,但又认为他为英国立下大功,因此不了了之。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
思考:评析史料中的“克莱武”现象。
提示:在英国确立对印度殖民统治的过程中,东印度公司的殖民头目们扮演了十分不光彩的角色。克莱武在武装入侵孟加拉后,公然攫取了巨额财富。尽管回国后因犯罪而受到审判,却因对英国有功而被无罪释放。究其本质,这种“克莱武”现象暴露了英国对印度殖民掠夺的丑恶嘴脸,充分说明英国早期资本积累在重商主义经济思想的影响下带有明显的野蛮特性,且侵略扩张已经在对金银的渴望中成了一种国家意识。此外,大量财富流入英国,加快了资本积累和工业革命的完成,也是英国社会层面宽容“克莱武”现象的主要原因。
全面认识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
(1)积极影响:①欧洲各殖民国家的扩张与掠夺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②从殖民地掠夺的金银财富以及大量的黑人奴隶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资本和廉价劳动力,这是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③殖民活动对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开拓和发展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改变了世界形势和历史发展进程。④殖民主义带来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了殖民地的发展和进步。
(2)消极影响:欧洲各殖民国家以武力作后盾,通过殖民扩张与掠夺,迫使亚、非、拉美国家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给各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并造成了其长时期的落后局面。
任务三 西方列强瓜分非洲
1.阶段特点
(1)第一阶段:15世纪到19世纪中叶以前,列强对非洲的侵略大多局限在沿海地区。
(2)第二阶段:19世纪后期,列强深入非洲腹地,掀起瓜分非洲的狂潮。
2.北非
(1)英、法控制苏伊士运河,控制了埃及的经济政治大权。
(2)1882年,英国发动侵埃战争,实际把埃及变成了殖民地。
(3)英国对苏丹实行武力扩张。
(4)法国入侵阿尔及利亚,并向突尼斯和摩洛哥扩张。
3.撒哈拉沙漠以南
(1)英国:妄图建立一个北起开罗,南至开普敦,纵贯非洲大陆的庞大殖民地。
(2)法国:要把它的非洲殖民地从西非的佛得角一直延伸到东非的索马里。
(3)德国:希望在赤道两侧建立自己的殖民地。
4.思考:欧洲列强在“柏林会议”提出了怎样的殖民原则?产生了什么影响?
提示:1884年,英、法、德等国在柏林召开会议,提出“有效占领”原则。列强瓜分非洲的速度大大加快,19世纪末20世纪初侵占了几乎整个非洲。
柏林会议
1884年,在德国首相俾斯麦的主持下,列强在柏林召开了瓜分非洲的会议。与会国包括15个国家,时间长达104天,会议名义上是解决刚果河流域的归属问题,但实际上讨论更多的是列强瓜分非洲的一般原则,提出了“有效占领”原则。柏林会议通过了列强在非洲的殖民准则,大大加速了列强在非洲的殖民步伐。
观察教材P75“列强瓜分非洲”图,以及阅读“思考点”,思考:图中非洲国家的分界线有什么特点?它反映了什么问题?
提示:特点:图示中国界线大多平直,疆域规整,充分体现了列强对非洲的瓜分“地图上作业”的殖民侵略特点。问题:非洲国家和地区与列强之间力量对比实力悬殊,列强在瓜分非洲时完全不顾非洲传统,直接在地图上划界。
对西方列强瓜分非洲的认识
(1)非洲各国分界线的特点:非洲各国分界线几乎是直线,欧洲列强在划定疆界时没有考虑当地的地理面貌和土著民族的情况。
(2)存在问题:欧洲列强无视非洲国家主权,人为划定疆界。
(3)影响:土著部落、民族的分离,破坏了当地传统政治、经济文化及人文结构,给非洲国家间的边界、种族等冲突埋下了隐患。
——西方殖民者对非洲的殖民侵略
史料
——据张芝联等《世界历史地图集》
思考:概括指出欧洲殖民势力在非洲扩张的空间演进特征,并结合欧洲经济发展说明成因。
提示:特征:最初是在沿海建立少量殖民地,后来侵略范围不断扩大,最终基本上把非洲瓜分完毕。
成因:
①15世纪末至17世纪上半叶,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和新航路开辟,欧洲殖民势力开始进行殖民扩张,在非洲沿海建立了少量殖民地。
②18世纪中后期至19世纪上半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为进一步扩大海外市场,欧洲殖民势力扩大了对非洲的侵略。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为扩大资本输出和海外市场,欧洲殖民势力掀起了瓜分非洲的狂潮。
近代殖民者侵略非洲历程
(1)资本原始积累阶段:15世纪初至18世纪末
①殖民者在非洲沿海地区建立了一些分散的殖民据点,设置商站,但没有开拓大片殖民地。
②掠夺方式以赤裸裸的暴力掠夺为主,不仅掠夺非洲的天然资源,更是大肆掠夺非洲的人力资源,进行奴隶贸易构成了17世纪至18世纪殖民者侵略非洲的主要内容。
(2)自由资本主义阶段:19世纪初至19世纪70年代
①殖民者开始变非洲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②侵略和掠夺方式逐渐从奴隶贸易转向领土占领和殖民奴役,开始把原有的沿海地区分散的殖民据点扩充成小块或大块的殖民地,同时对社会发展先进的北非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领土占领和殖民奴役。
(3)垄断资本主义阶段: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
①殖民者开始变非洲为资本输出场所。
②主要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非洲的狂潮,纷纷在非洲抢占殖民地以便直接剥削非洲人民。
任务四 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1.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国家绝大多数地区已经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2.思考:殖民体系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在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中,资本主义各国越来越要求独占更大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
3.影响
(1)国际关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孕育着新的更大的冲突。
(2)世界联系: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当中,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为一体。
(3)世界格局:形成了人类历史上由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奴役和控制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的极不合理的状态。
(4)斗争高涨:殖民统治和掠夺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不断高涨。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它包括三个部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资本主义政治体系、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为主要特征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故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只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一部分。
阅读教材P76“1914年欧洲部分列强占有的殖民地统计表”,思考:欧洲列强在殖民地占领方面存在什么问题?产生了什么后果?
提示:问题:欧洲列强占有的殖民地不平衡。后果:使得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冲突不断,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这种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为世界范围大规模的战争埋下了祸根。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二者的发展历程大致同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而资本主义经济的扩张性又决定了它的发展必然以世界为舞台,其中,对外的殖民扩张与侵略是世界市场拓展的重要途径;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更侧重于资本主义国家对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统治与奴役。
——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史料 从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70年代,工业革命后掀起第二次殖民高潮,殖民列强通过扩大殖民地和商品市场等方式向西亚、东亚、南美等地区纵深扩张,使亚、非、拉美许多国家和地区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把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变为经济附庸。到19世纪中后期,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
——摘编自张红菊《殖民主义与全球化——殖民主义与全球化进程及其消极影响》
思考:提取史料信息,概括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的表现,归纳推动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的因素。
提示:表现:亚非拉地区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因素:工业革命后,为了扩大殖民地和商品市场,西方列强掀起了第二次殖民高潮。
——殖民体系产生的影响
史料 欧洲商人、工业家、拓殖者、工程师、教育家、行政者往往包含传教士的精力、技巧和耐心,克服着亚非静态社会对进步缺乏兴趣,并且把亚非社会导向一个技术与理智为基础的世界社群。
——摘编自张斌峰、何卓恩《殷海光文集》
思考:根据史料,分析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过程中的殖民扩张对亚非社会的深刻影响。
提示: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使得世界各国社会经济与生活的相互联系加强,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传播到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客观上推动了亚非社会的近现代化进程。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原因
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开放性和扩张性。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向世界各地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必然导致世界各地联系的加强;二是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列强不仅要求扩大各自控制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还要求向海外输出剩余资本,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1.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者最先开始了在拉丁美洲的扩张,攫取了巨额的财富。 2.17世纪后,荷兰、英国、法国加强了在亚洲的扩张,亚洲一些地方逐步殖民地半殖民地化。 3.第二次工业革命前,西方列强对非洲的扩张主要局限在沿海地区,但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后,特别是柏林会议之后,列强瓜分非洲的速度大大加快。 4.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1.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欧洲出现移民潮,当时移民通常迁往本国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或自治领,例如英国人主要迁往北美洲。据此推断,西班牙人主要迁往( )
A.大洋洲 B.拉丁美洲
C.亚洲 D.非洲
B [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欧洲出现移民潮,西班牙人主要迁往拉丁美洲,B项正确。]
2.下面是1876—1912年欧洲列强在非洲的殖民地占非洲大陆面积的比例(%),导致表格中数据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时间 比例
1876年 10.8%
1885年 25%
1900年 90.4%
1912年 96%
A.资本主义经济在全球的扩张
B.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
C.列强在非洲的利益冲突缓和
D.武器和交通取得巨大进步
A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876—1912年欧洲列强在非洲的殖民地占非洲大陆面积的比例呈现上升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根本原因是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经济在全球不断扩张,A项正确;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列强在非洲的利益冲突问题,排除C项;武器和交通取得巨大进步是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D项。]
3.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绝大多数地区沦为了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1914年世界总人口约18亿,其中5亿多人处于西方殖民国家的直接统治之下,还有远超过此数的人生活在半殖民地。这说明( )
A.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B.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C.亚洲地区全部成为列强的殖民地
D.资本主义制度开始确立
A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绝大多数地区沦为了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人民生活在殖民统治中,表明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A项正确;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亚洲地区全部成为列强的殖民地”说法绝对,排除C项;1689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制度开始确立,排除D项。]
4.19世纪末,非洲国家的边界多是按经纬线或几何方法划分。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罪恶的黑人奴隶贸易
B.非洲国家地形平整
C.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
D.近代测绘技术先进
C [非洲国家的边界是按几何方法划分而不是按自然界限划分,因为当时非洲国家大部分都是西方列强建立的殖民地,所以几何划分体现的是列强在非洲的分区占领,故选C项;黑奴贸易涉及英国、美洲、非洲,黑奴贸易掠夺了非洲大量人口,但不是版图划分按经纬线呈现的原因,排除A项;非洲地形主要以高原为主,被称为高原大陆,“地形平整”说法错误,排除B项;测绘技术先进能更准确地划分国家之间的界限,但不是国家边界呈几何方式划分的原因,呈几何方式划分是因为非洲大陆上涉及多个西方国家的势力划分,排除D项。]
5.(2023·黑龙江学业水平考试)在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过程中,支配和改变世界的资本主义发展核心是( )
A.亚洲 B.欧洲
C.大洋洲 D.非洲
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通过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以欧洲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因此在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过程中,支配和改变世界的资本主义发展核心是欧洲,B项正确。]
6.如表所示为1914年英、法、德、意等四国占有的殖民地统计情况,其中①是( )
国家 占有的殖民地数量(个) 殖民地人口(人)
① 55 3.9亿
29 6 235万
10 1 307万
4 139万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意大利
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在18世纪中期成为“日不落帝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因此表格中殖民地数量最多、殖民地人口最多的是英国,故①是英国,A项正确,排除B、C、D三项。]
课时分层作业(12)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1.拉丁美洲传统的农业经济以粮食生产为主。进入近代后,很多国家大量种植专供出口的单一经济作物,如甘蔗、香蕉、烟草等。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殖民者推行的殖民政策
B.拉丁美洲农业资源独特
C.工业革命对拉美影响有限
D.黑奴贸易改变劳动力结构
A [近代以来,拉丁美洲的国家都成了西欧国家的殖民地,西欧国家把拉丁美洲作为自己的原料产地,强迫拉美国家进行单一经济作物种植,所以拉美国家由以粮食生产为主变为以单一经济作物种植为主,故选A项;由于拉美传统的农业经济是以粮食生产为主,说明拉美的农业资源并不独特,而近代以来生产专供出口的单一经济作物,是西欧殖民者的殖民政策所致,排除B项;工业革命对拉美国家影响是相当大的,成了欧洲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所以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题干所述是拉美的农业种植结构变化,与黑奴贸易和劳动力结构变化不属于同一范畴,排除D项。]
2.三个世纪里,西班牙从拉丁美洲掠取了255万公斤的黄金和1亿公斤的白银,葡萄牙仅从巴西就掠夺了至少价值6亿美元的黄金和3亿美元的钻石。由此可见,这一时期列强殖民扩张的特点是( )
A.暴力掠夺,开拓市场
B.武力侵略,输出资本
C.野蛮暴力,劫掠财富
D.鸦片走私,抢夺财富
C [根据材料“西班牙从拉丁美洲掠取了255万公斤的黄金和1亿公斤的白银,葡萄牙仅从巴西就掠夺了至少价值6亿美元的黄金和3亿美元的钻石”可知,西班牙和葡萄牙属于封建殖民帝国,殖民扩张的直接目的是奢侈享乐,所以大多采用赤裸裸的暴力掠夺的方式,故选C项;西、葡属于封建殖民帝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缺乏开拓市场的动力,排除A项;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输出取代商品输出,排除B项;鸦片走私,抢夺财富主要是英国对中国的贸易行为,排除D项。]
3.17世纪,墨西哥土生白人最大愿望是到欧洲游学后回本地谋得政府职位,欧印混血人则将向西班牙捐买“血液净化”文书而获得土生白人的法律身份作为一生的追求。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
A.欧印混血人种社会地位最低
B.拉丁美洲教育水平比欧洲低
C.墨西哥的法律制度尚不完善
D.殖民改变了墨西哥社会结构
D [根据材料“17世纪,墨西哥土生白人最大愿望是到欧洲游学后回本地谋得政府职位,欧印混血人则将向西班牙捐买‘血液净化’文书而获得土生白人的法律身份作为一生的追求”可知,土生白人社会地位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殖民改变了墨西哥社会结构,故选D项;欧印混血人种地位次于土生白人,但并不是最低,排除A项;材料并没有对比拉丁美洲与欧洲的教育,无法得知谁高谁低,排除B项;材料说的是墨西哥欧印混血人如何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并不涉及法律制度,排除C项。]
4.19世纪后期,英属印度殖民当局鼓励本国军队、传教士及教育家在印度自由地推广英式体育运动,认为“相同的娱乐爱好能确保英印国民在更重大事件上的共识”。英属印度殖民当局的这项倡议意欲( )
A.提升印度国民的体育素质
B.削弱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影响
C.维护英印国民的平等地位
D.扩大对印度的殖民文化渗透
D [根据材料“相同的娱乐爱好能确保英印国民在更重大事件上的共识”可知,这项倡议是希望印度人民更好地接受英国的文化,扩大对印度的殖民文化渗透,故选D项;A项不是英属印度殖民当局的主观目的,排除;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平等”说法错误,英印两国国民地位不平等,排除C项。]
5.有学者将欧洲的殖民扩张分成三个阶段,其中将“拓展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以适合本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为目的的阶段称为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下列属于这一时期殖民活动的是( )
A.葡萄牙建立巴西殖民地
B.荷兰入侵印度尼西亚
C.欧洲国家发展黑奴贸易
D.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
D [根据材料“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应是工业革命时期,列强以获得商品输出场所为主要目的,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属于这一时期,故选D项;葡萄牙建立巴西殖民地是在工业革命前,即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排除A项;17世纪初,荷兰入侵印度尼西亚,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欧洲国家发展黑奴贸易是在工业革命前,排除C项。]
6.下表所示是19世纪的英国自由贸易派经济学家和驻华外交官包令在推动自由贸易政策的全球化过程中的两项事件。这反映出当时英国的贸易政策( )
事件
1855年4月,包令率英国使团乘“响尾蛇”号和“希腊人”号两艘军舰,抵达暹罗进行贸易谈判,两方正式签署《英暹条约》。条约内容主要包括英国在暹罗享有治外法权、英国商品进口关税不得超过3%、英国商人可以直接与泰国生产商进行商品买卖等
在包令任驻华公使期间(1854—1859年),曾鼓励英国驻上海领事阿礼国向伦敦积极进言,建立海关总税务司署。克拉伦登默许了这一“实验性机构”的成立。事实证明这一机构的运行十分成功,包令指出,清廷海关总税务司署成立后“立刻解决了总督和领事的无数问题”
A.具有浓厚的殖民色彩
B.消除了世界贸易壁垒
C.源于重商主义的推行
D.顺应了产业结构调整
A [根据材料可知,英国强迫其他国家签订不平等条约以及成立海关总税务司署为英国利益服务,这反映了当时英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具有浓厚的殖民主义色彩,故选A项;“消除了世界贸易壁垒”与历史事实不符,贸易壁垒一直存在着,排除B项;材料反映出当时英国的贸易政策具有浓厚的殖民色彩,并非强调重商主义,排除C项;材料反映出当时英国的贸易政策具有浓厚的殖民色彩,未涉及产业结构的调整,排除D项。]
7.在非洲,国家边界大多是按经线或纬线划定的,有一部分是用直线或曲线的几何方法划定的,由河流、山脉等构成的自然边界相对较少。导致非洲国家这种边界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
A.科学技术的进步
B.西方国家的殖民争夺
C.民族国家的建立
D.国际法的制定与完善
B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非洲国家的边界大多按照经纬线划定,自然边界较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西方国家殖民争夺的结果,故选B项;非洲平直的疆界是西方殖民者划定的,不是科学技术进步的体现,排除A项;非洲边界的形成是西方殖民者划定的,不是民族国家独立后形成的,排除C项;非洲边界划定是殖民扩张的结果,与国际法无关,排除D项。]
8.欧洲人瓜分非洲的活动没有顾及非洲当地的实际情况,也没有考虑非洲人的权益诉求,由此造成的边界、族群、资源分配等方面的问题一直延续,为非洲的发展带来了不少的麻烦。这反映了( )
A.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B.列强瓜分非洲大陆速度大大加快
C.资本主义各国对非洲殖民影响深远
D.柏林会议解决了列强在非洲的矛盾
C [根据材料“欧洲人瓜分非洲的活动没有顾及非洲当地的实际情况”“造成的边界、族群、资源分配等方面的问题一直延续”可知,欧洲列强在非洲地区的殖民,长期阻碍了非洲社会的发展,故选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而材料强调的是西方殖民活动对非洲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列强侵略非洲的影响,而非“速度”,排除B项;柏林会议在一定程度上协调了列强在非洲的矛盾,但“解决了”一词过于夸大,排除D项。]
9.世界各地区之间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固然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巨大的进步,但是这个进步也是与帝国主义列强对于世界上其余地区、国家的宰割、奴役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这说明世界各国联系的加强( )
A.激化了帝国主义列强的矛盾
B.促进了东西文明之间的交流
C.阻碍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
D.助推了资本主义优势地位的确立
D [根据材料“固然是……巨大的进步,但……宰割、奴役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可知,虽然世界成为一个整体是人类历史的进步,但是这个进步也推动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世界其他地区的掠夺,说明有利于资本主义优势地位的确立,故选D项;材料中呈现的是帝国主义列强对世界的控制,而非列强之间的矛盾,排除A项;虽然世界各地的联系会促进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但材料重点强调“宰割、奴役”,而非文明之间的交流,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各国联系的加强,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而非阻碍,排除C项。]
10.有学者指出,在世界殖民体系中居于上层的是拥有巨大实力的欧洲列强,居于底层的则是丧失主权的亚非拉被征服、掠夺的民族。此观点认为世界殖民体系的实质是( )
A.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长期并存平等竞争
B.中断了亚非拉地区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
C.西方大国通过和平实现崛起的等级体系
D.少数国家奴役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体系
B [根据材料可知,在世界殖民体系中,欧洲列强主导,而亚非拉则丧失主权,说明该观点认为世界殖民体系实质上中断了亚非拉地区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成为列强的原料掠夺地和商品输出地,故选B项;“平等”说法错误,排除A项;世界殖民体系是西方大国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而建立的体系,而非和平崛起,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奴役亚非拉国家,而非少数国家奴役大部分国家和地区,排除D项。]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西班牙王室于1503年在西班牙南部的塞维利亚设立贸易署,这是第一个专门打理殖民地事务的行政管理机构。贸易署的主要使命是管理西班牙和美洲殖民地间的一切商贸关系。1542年,卡洛斯一世在首都马德里设立了西印度事务委员会。它是一个独立于政府之外的单独机构,它直接对国王负责,权力巨大,几乎西班牙在美洲的一切事务皆由其管辖。该机构为了巩固王室对殖民地的统治,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令。至1635年,这些法令已达四十万条以上。西班牙除了在本国设立了贸易署和西印度事务委员会,还在美洲设立了殖民机构。它们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西班牙殖民统治机构,为巩固西班牙在美洲的统治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马盼盼《浅谈西班牙殖民统治时期母国的政治结构》
材料二 西班牙和英国分别在拉丁美洲和北美进行殖民统治时期,两国的政治经济状况互不相同。西班牙根据封建统治者的需要,把封建专制制度移植到拉丁美洲,英国则把议会制度带到了北美。在经济上,西班牙对拉丁美洲的经济严格限制,严重地破坏了拉丁美洲的扩大再生产,使拉丁美洲的经济陷于落后状态;而英国主要把北美十三州殖民地作为商品市场和廉价原料供给地,除对某些工业实行禁止、压抑外,对于商业和农业只采取限制政策,因而十三州的经济发展比西属拉美较快。长期以来,西班牙王室便把天主教当作统治的工具,而北美十三州有一定的宗教自由。
——摘编自乔明顺《试论西属拉丁美洲的殖民制度及其与英属北美十三州殖民制度的区别》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班牙对拉丁美洲殖民统治的措施。(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英国在北美的殖民统治与西班牙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的不同之处。(6分)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1503年在西班牙南部的塞维利亚设立贸易署,这是第一个专门打理殖民地事务的行政管理机构”“卡洛斯一世在首都马德里设立了西印度事务委员会”得出,在本国设立贸易署和西印度事务委员会,在殖民地设立总督区,建立殖民机构;根据材料一“该机构为了巩固王室对殖民地的统治,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得出,颁布一系列有关殖民地的法令和法律;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从开采金银矿,掠夺巨额财富,屠杀印第安人,进行奴隶贸易;推行农奴制,发展种植园经济;禁止或限制殖民地对外贸易;等等进行总结。第(2)问,根据材料二“西班牙根据封建统治者的需要,把封建专制制度移植到拉丁美洲,英国则把议会制度带到了北美”得出,北美殖民地更加民主和自由,建立了议会制度,具有一定的民主和自治权利;而拉丁美洲则移植了西班牙的封建专制统治。根据材料二“西班牙对拉丁美洲的经济严格限制,严重地破坏了拉丁美洲的扩大再生产,使拉丁美洲的经济陷于落后状态;而英国主要把北美十三州殖民地作为商品市场和廉价原料供给地”得出,北美殖民地经济政策相对宽松,主要是为英国工业品开辟市场和寻求廉价原料;西班牙在拉美主要推行农奴制,发展种植园经济。根据材料二“长期以来,西班牙王室便把天主教当作统治的工具,而北美十三州有一定的宗教自由”得出,北美殖民地有相对宽容的宗教政策,思想环境较为宽松;西班牙统治者则强迫在拉美地区只允许信仰天主教,进行思想控制。
[答案] (1)在本国设立贸易署和西印度事务委员会,在殖民地设立总督区,建立殖民机构;颁布一系列有关殖民地的法令和法律;开采金银矿,掠夺巨额财富,屠杀印第安人,进行奴隶贸易;推行农奴制,发展种植园经济;禁止或限制殖民地对外贸易;等等。(6分)
(2)北美殖民地更加民主和自由,建立了议会制度,具有一定的民主和自治权利;而拉丁美洲则移植了西班牙的封建专制统治。北美殖民地经济政策相对宽松,主要是为英国工业品开辟市场和寻求廉价原料;西班牙在拉美主要推行农奴制,发展种植园经济。北美殖民地有相对宽容的宗教政策,思想环境较为宽松;西班牙统治者则强迫在拉美地区只允许信仰天主教,进行思想控制。(6分)
12.16—18世纪,拉美出现了很多以“救世主”或“耶稣”命名的地区,如:中美洲国家萨尔瓦多,厄瓜多尔的圣萨尔瓦多,秘鲁的乌利科查县首府赫苏斯等。这些地名可用于说明( )
A.欧洲对拉美的殖民影响
B.拉美文化呈现多元特点
C.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D.拉美地区开始社会转型
A [材料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随着欧洲殖民者大量涌入美洲地区,天主教会的传教士们也随之到达,天主教成为欧洲殖民者统治的一个重要工具,导致拉丁美洲许多地区出现了以“救世主”或“耶稣”命名的地区,故选A项;题干仅是述及拉美地区的许多城市以“救世主”或“耶稣”命名,并没有述及这些城市的文化,排除B项;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与题干时间不一致,排除C项;题干仅是述及16—18世纪的拉美地区许多城市以“救世主”或“耶稣”命名,并没有述及其社会性质的变化,排除D项。]
13.英国出口到国外的棉布中,进入印度市场的数量在1840年时占总体的18%,1850年增长至23%,1860年更达到了30%。在此之前,英国不仅是印度棉布的进口国,同时也是其消费国。这表明( )
A.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加强
B.英国在印度进行殖民扩张
C.英国大力扶植印度发展
D.全球化生产分工不断发展
B [根据材料可知,19世纪中后期,英国不仅不再从印度进口棉布,反而向印度大量倾销棉布,将印度变为其商品倾销地,体现了英国对印度的经济侵略,故选B项;材料只涉及英国和印度的关系,没有涉及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掠夺而非英国对印度的大力扶植,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亚非拉地区的殖民侵略,而非全球化的生产分工,排除D项。]
14.据下表可知,19世纪的东南亚地区( )
时间 事件
1824年 英荷《伦敦条约》签订,确立了英荷在东南亚地区的势力范围
1826年 英国将马六甲、新加坡和槟榔屿合并为海峡殖民地
1887年 法国将柬埔寨和越南合并为印度支那联邦
1899年 美西战争后,美国发动全面侵略菲律宾的军事行动
A.各国联系加强 B.矛盾复杂尖锐
C.民族国家诞生 D.民主意识觉醒
B [根据材料“英荷《伦敦条约》”“法国将柬埔寨……联邦”“美国发动……军事行动”可知,列强在东南亚地区进行势力范围划分和领土强占,其中有列强之间的矛盾,也有列强与东南亚国家的矛盾,说明矛盾复杂尖锐,故选B项;材料强调列强间、列强与东南亚国家的矛盾,与各国联系加强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柬埔寨、越南等沦为殖民地,没有诞生新的民族国家,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东南亚被殖民地区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意识,得不出“觉醒”的结论,排除D项。]
15.1869年1月至1908年2月,英国与欧洲各国签订有关非洲的边界协议约100个,其中包括英法协议36个,英德协议26个,英葡协议31个,从而规定了英国的非洲殖民地、保护国的疆域。这些协议( )
A.意在推动非洲大陆开发
B.加速了非洲殖民地化程度
C.揭开了瓜分非洲的序幕
D.缓和了列强对非洲的侵略
B [根据材料“英国与欧洲各国签订有关非洲的边界协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同欧洲各国签订关于非洲的边界协议,规定了英国的非洲殖民地、保护国的疆域,这样就加快了西欧各国对非洲各地区的殖民统治与控制,非洲国家逐渐失去国家主权,故选B项;这些协议目的在于加强对非洲的掠夺,并非帮助非洲开发,排除A项;1876年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在布鲁塞尔召开国际会议揭开了瓜分非洲的序幕,排除C项;这些协议没有缓和列强对非洲侵略而是加速进程,排除D项。]
16.1884年签署的《柏林会议关于非洲的总议定书》第三十五条规定:本议定书签字国承认有义务在他们占领的非洲大陆沿岸地区的领土上确保建立一个足以保护他们的既得权利,又在必要时根据为贸易和过境运输的自由而订立的条件保护贸易和过境运输自由的政权。材料中历史信息表明,议定书( )
A.参与者为欧洲殖民国家
B.划定各国在世界的势力范围
C.标志着非洲被瓜分完毕
D.原则上承认各自的既得利益
D [根据材料“本议定书签字国……确保建立一个足以保护他们的既得权利”可知,柏林会议使各列强在非洲的势力范围得到初步确认,即原则上承认各自的既得利益,故选D项;参与者为欧洲和美洲殖民国家,而不单单是欧洲殖民国家,排除A项;划定各国在非洲的势力范围,而非世界,排除B项;柏林会议之后,列强瓜分非洲的速度大大加快,排除C项。]
17.1884年国际子午线大会在华盛顿召开,有27个国家派代表参加。大会确立本初子午线和建议采用以格林尼治子午线为基准的“世界月”,为建立世界时区体系打下了基础。该会议的召开( )
A.得益于地理大发现和殖民扩张
B.反映了世界联系的加强
C.标志着美国开始参与瓜分世界
D.推动了世界文化的融合
B [根据材料“1884年……27个国家派代表……为建立世界时区体系打下了基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加强,为了方便各国之间的沟通、联系与交流,召开了国际子午线大会,确立了本初子午线和建议采用“世界月”,故选B项;地理大发现是在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侧重表达基于世界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国际子午线大会召开,材料只涉及这次会议召开的地点是在美国的华盛顿,并没有涉及美国瓜分世界的行为,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世界各国联系加强,并没有涉及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排除D项。]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 到1900年,非洲90.4%的地区、亚洲56.6%的地区、美洲27.2%的地区以及大洋洲的全部,都沦为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地。据统计,1914年世界总人口约18亿,其中5亿多人处于西方殖民国家直接统治之下,还有远超过此数的人生活在半殖民地。
1914年欧洲部分列强占有的殖民地统计表
国家 占有的殖民地数(个) 殖民地人口(人)
英国 55 3.9亿
法国 29 6 235万
德国 10 1 307万
比利时 1 1 500万
葡萄牙 8 968万
荷兰 8 3 741万
意大利 4 139万
——据《中外历史纲要(下)》整理
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信息进行阐释。
[解析] 首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背景可得,19世纪中后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欧洲列强为抢占资本投资场所、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疯狂进行殖民扩张,掀起瓜分世界狂潮,把亚非拉广大地区变成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由于资本主义扩张的本性和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列强争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和冲突日趋激烈;到1914年,欧洲列强已经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其次,根据材料表格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殖民体系形成对世界的客观作用可得,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使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世界密切地连为一体,客观上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最后,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殖民体系形成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影响可得,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沉重灾难,形成人类历史上由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奴役和控制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极不合理状态,导致列强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矛盾空前激化,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斗争不断高涨;为重新瓜分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列强之间矛盾加剧,世界面临新的冲突。
[答案] 19世纪中后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2分)欧洲列强为抢占资本投资场所、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疯狂进行殖民扩张,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把亚非拉广大地区变成殖民地或半殖民地。(2分)由于资本主义扩张的本性和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列强争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和冲突日趋激烈。(2分)到1914年,欧洲列强已经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2分)
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使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中,世界密切地连为一体,客观上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2分)
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形成了人类历史上由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奴役和控制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极不合理的状态,导致列强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空前激化,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不断高涨。(2分)为重新瓜分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列强之间矛盾加剧,世界面临新的冲突。(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