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四单元第8课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课件+学案+作业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四单元第8课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课件+学案+作业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3-14 16:44:41

文档简介

课时分层作业(8)
1 2 3 4 5 6 7 8 9 10 12 13 14 15 16 17
B C A C B D D A D B A A D C B C
11.(1)诉求: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强调个性自由;反对禁欲主义;追求现世社会的幸福。
背景:封建中世纪的压迫;古典文化遗存的影响;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6分)
(2)原因: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有识之士的推动;自然科学的发展;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
意义: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促进了自然科学研究;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8分)
18.(1)中世纪经院哲学对实践的轻视;浓厚的宗教神学氛围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4分)
(2)特点:受人文主义思想传播的影响;艺术家对绘画、雕塑技艺的执着追求推动科学实践。(4分)
影响:促进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繁荣;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革命的发生。(4分)
1.B [根据材料可知,13世纪中后期,意大利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工商业阶层发展壮大,财富的增加使得他们追求富裕的生活,故选B项;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材料没有体现人文主义思想,排除A项;材料信息体现的是社会生活,没有体现民主政治,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富裕的工商业阶层的奢侈之风,并非底层民众的思想获得解放,排除D项。]
2.C [玻璃镜让人们能够看清自己,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极大地影响了个人的自我认同,这体现出注重人的价值和地位,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精神,故选C项;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时期的主流思潮,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题干信息强调的是人文主义精神,强调人的价值和地位,与实用主义不是同一范畴,排除B项;由于天主教的权威和势力强大,禁欲观念在文艺复兴时期并未消亡,且这与题目主旨不符,排除D项。]
3.A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420—1463年佛罗伦萨天主教堂的穹顶上有很多窗洞,能射入阳光,结合文艺复兴的史实可知,这体现出人类摆脱束缚追求自由的精神,故选A项;“革命性”一词过于夸张,排除B项;材料中的设计体现了人对自由的追求,并非与宇宙融为一体,排除C项;材料描绘了人类摆脱束缚追求自由的精神,并无社会多层面统一和谐的含义,排除D项。]
4.C [版画名中的“敌基督”说明画作对教皇出售赎罪券的行为持否定态度,意在揭露其欺骗信徒的真相,故选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教皇出售赎罪券是宗教改革的原因之一,与文艺复兴无关,排除A项;画作表达的内容与宗教改革的思想主张一致,都是否定教会权威,排除B项;1521年科学革命尚未开始,排除D项。]
5.B [根据材料“马丁·路德……德语版《圣经》”可知,马丁·路德翻译出了能够最大限度网罗各个地区教众通用的德语版《圣经》,有利于推动共同语言在德意志的传播,从而促进德国民族国家的形成,故选B项;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标志着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开始,排除A项;马丁·路德翻译各个地区教众通用的德语版《圣经》,有利于推动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解放人们的思想,排除C项;用德语翻译和阅读《圣经》有利于推动共同语言在德意志的传播,对德国的教育事业也具有推动作用,排除D项。]
6.D [根据材料可知,宗教改革家认为人们应从自然界发生的现象去认识上帝创造世界的本义,体现了其主张以探究自然世界的方式去信仰上帝,促进了探索自然科学研究氛围的形成,故选D项;材料强调以探究自然世界的方式去信仰上帝,而非通过认识上帝去认识自然,排除A项;文艺复兴为近代自然科学诞生创造了人文背景,排除B项;宗教改革家挑战的是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仍然信奉上帝和《圣经》,“推翻”说法错误,排除C项。]
7.D [表格中的“不仅探索更多的事实,而且为了更深刻地理解”“不能……而应是构建科学理论的‘建筑师’”说明两人都比较重视科学理论的探索,重视科学理论研究的价值所在,故选D项;表格内容说明两人比较重视科学理论的价值,与归纳自然科学的成就无关,排除A项;表格内容说明两人重视“探索”科学理论,而不是“追寻”科学思维的源头,并且在表格中也没有述及“科学思维”,排除B项;科学理论的探索是理性的,而不是“感性”的,排除C项。]
8.A [根据材料可知,支配人类社会的法则依靠理性也可以为人们所发现,说明思想家受到科学革命的启发,启蒙运动应运而生,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科学革命促进启蒙运动的出现,而非工业革命,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思想家受到科学革命的启发,没有描述启蒙运动的起源,排除C项;科学革命推动启蒙运动的发生,D项因果倒置,排除。]
9.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发生于17—18世纪,与图中禁书出现高潮的时间相同,故选D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发生于14世纪到17世纪初,与禁书出现最高峰时间不符,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教改革发生于16世纪,与禁书出现最高峰时间不符,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但是近代自然科学之后不断发展,不符合《禁书目录》占比在17世纪以后先上升后下降的情况,排除C项。]
10.B [根据题干“全面、彻底地批判了宗教神权和世俗王权的罪恶和黑暗”“给封建王权和教会神权以沉重的打击”“启发并培养了一代革命者”等内容及所学知识可知,该时期是启蒙运动时期,据此可知,该时期的思想家否定传统教会和世俗的权威,重视人的理性思考,故选B项;人文主义精神孕育于古希腊时期,排除A项;题干仅是述及“给……教会神权以沉重的打击”,但是并没有述及启蒙思想家不再信仰宗教,排除C项;在古希腊时期,智者学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体现出人类自我意识的初步觉醒,排除D项。]
11.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宣扬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地位和权利给予充分肯定”得出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根据材料一“重视尘世生活,强调个性解放和自由发展……追求平等自由”得出强调个性自由,反对禁欲主义,追求现世社会的幸福。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从封建压迫、古典文化影响、资本主义萌芽等几个角度分析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新航路开辟使欧洲人认识到……”得出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根据材料二“法国人文主义作家蒙田鼓励人们运用自己的判断力来认识世界”得出有识之士的推动;根据材料二“欧洲出现了一种全新的探索真理的方法,即依靠实验、观察和推理揭示自然界奥秘”得出自然科学的发展;根据材料二“伏尔泰对中国由明智的君主和哲学家统治赞赏备至”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儒家思想的影响。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理论准备;推动了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促进了科学研究;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思想理论武器。
12.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运动发生于14世纪到17世纪初的欧洲,其精神内核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反对神的权威,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个性和尊严。材料体现了诗人的自我价值和自我认同,故选A项;“命运残酷,无奈我自安然如故”说明作者不屈从命运的安排,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宗教教义,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诗人相信社会进步,排除D项。]
13.A [材料“后来一些教育家提出要对人进行多种形式的锻炼”说明这些教育家对人的重视,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故选A项;理性主义思想盛行于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时的中世纪传统思想仍旧占据重要地位,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材料体现的是对人的尊重,自然科学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
14.D [根据材料“16世纪,哥白尼否定天主教会宣扬的‘地心说’;18世纪法国思想家狄德罗则用人的视角展开对世界的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变化是从自然科学和思想解放的角度否定了传统宇宙观念,这一变化体现了理性精神,故选D项;根据材料“18世纪法国思想家狄德罗则用人的视角展开对世界的认识,组织编纂了《科学、美术与工艺百科全书》”可知,这一变化是对世界的全新认识,并不是只探究宇宙本原,排除A项;根据材料“18世纪法国思想家狄德罗则用人的视角展开对世界的认识”可知,狄德罗的认识属于思想领域,而非科学领域,排除B项;“宗教”在材料中并未涉及,排除C项。]
15.C [由材料“他们一生没有从《圣经》中学到什么”“他们并不能丝毫予以证明”可知,马丁·路德否定教皇解释《圣经》的权威,故选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宗教改革并不反对信仰本身,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提及教皇或者教会的禁欲主义,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提及王权的相关内容,也没有对教权和王权进行地位对比,排除D项。]
16.B [由题干中“理性化”“社会学理论建立在自然界事实的基础上”“人类文化的权威”“是科学揭示的‘自然’”等信息可知,研究社会学的启蒙思想受到了自然科学的影响,体现出自然科学丰富了启蒙精神的内涵,故选B项;文艺复兴发生在14—17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由题干中“社会学理论建立在自然界事实的基础上”可知,代表人类社会学的启蒙精神受到了科学的影响,而不是启蒙精神催生了科学,排除C项;宗教改革发生在16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
17.C [根据题干“18世纪后期”“尊重权利而非历史”可知,杜尔哥的思想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具有理性色彩,故选C项;根据题干“尊重权利而非历史”“从植根于人的天性中的自然权利出发”可知,杜尔哥反对封建君主专制,排除A项;根据题干“尊重权利”“从植根于人的……自然权利出发”可知,杜尔哥主张维护人的自然权利,而不是“扩大”人民民主权益,排除B项;题干未体现对资产阶级统治的反思,排除D项。]
18.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世纪的西欧盛行着一种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习惯”得出中世纪经院哲学对实践的轻视;根据材料一“‘自由’艺术与‘奴隶’艺术之间……划界限”得出浓厚的宗教神学氛围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非常注重思想自由”得出受人文主义思想传播的影响;根据材料二“艺术造诣……实验、解剖、观察”得出艺术家对绘画、雕塑技艺的执着追求推动科学实践。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首屈一指的科学巨匠”得出促进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繁荣;根据材料二“他在理论思考时丝毫不为《圣经》教条所羁束”得出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革命的发生。(共103张PPT)
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课程标准 子目逻辑 关键导览
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渊源。 本课包括四个子目,以历史发展的顺序展示了近代思想解放和科学发展的情况。第一个子目是“文艺复兴”,第二个子目是“宗教改革”,第三个子目是“近代科学的兴起”,第四个子目是“启蒙运动”。四个子目之间既有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又有内在的关联,讲述了思想解放运动兴起的原因、表现和影响等。 1.一个主题:人关注世俗和物质世界的思想解放
2.四大事件: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的兴起、启蒙运动
3.五大意义:促进思想解放;推动科技发展;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推动政治革命的发生及政治制度的建立;促进文化教育发展
1.背景
(1)根本原因:西欧中世纪晚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2)文化基础:西欧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发展,拥有丰厚的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又从东方汲取了大量文化养料。
(3)人才优势: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文人。
任务一 文艺复兴
2.实质:创立符合____________需要的新文化。
3.内容
(1)核心:精神内核是________。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2)思考:人文主义者的思想主张有哪些?
提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兴资产阶级
人文主义
反对禁欲主义,抨击教会腐败和守旧思想,崇尚理性;重
视发挥人的才智和创造力,追求现世社会的幸福生活,提倡探索人
与自然的奥秘。
4.发展历程
阶段 时间 代表人物 作品特色
兴起 14世纪 ____、彼特拉克、薄伽丘(“文学三杰”) 讽刺教会的封建腐朽,宣扬人性的自由
发展 15世纪 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美术三杰”) 突破了中世纪呆板僵硬的风格,描绘现世生活,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但丁
5.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________,解放了长期被宗教戒律压抑和禁锢的人性,使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人本身与现世世界。
阶段 时间 代表人物 作品特色
扩展 15世纪
后期 莎士比亚,代表作《哈姆雷特》《李尔王》等 体现了________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
人文主义
封建秩序
概念阐释
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体系、世界观,是这一时期的核心思想,也是这一时期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人文主义者主张以人为中心,反对神的权威,把人从中世纪的神学枷锁中解放出来,宣扬个性解放,追求现世的人生幸福,追求自由平等,反对等级观念,崇尚理性,反对蒙昧,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思潮。
教材隐性知识
1.阅读教材P47“15世纪的佛罗伦萨(绘画作品)”,思考:佛罗伦萨的工商业发展与文艺复兴有什么关系?
提示:佛罗伦萨是新兴的工商业城市和金融中心,工商业的繁荣是文艺复兴兴起的根本原因。
2.阅读教材P48“学思之窗”,说说马克思、恩格斯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
提示:说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是指他在自己的鸿篇巨制《神曲》中,全面反映了14世纪意大利宗教与政治的黑暗,给中世纪文化以艺术的总结。说但丁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是指他的作品强调了人性,具有人文主义意识,是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开拓人物之一,体现了新时代思想的萌芽。
误区警示
文艺复兴并不是对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简单的复兴,而是借复兴之名,创立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所以说,文艺复兴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史料 大家知道,文艺复兴挣脱了神的统治,确立了人的尊严。但是那时的教会势力仍很大,人们是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的口号的。所以马克思说,人们只能“战战兢兢地请出古代的幽灵”,来为自己壮胆,也就是“借古喻今”的意思。
——摘编自叶廷芳《18世纪欧洲文化思潮中的“中国风”》
——文艺复兴的内涵
思考: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借古喻今”的含义及文艺复兴这样做的原因。
提示:含义: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反对封建宗教神学,宣传资产阶级思想。原因:基督教会垄断文化;欧洲资本主义刚刚兴起,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古希腊罗马文化有深厚的人文精神,有利于反对封建宗教神学。
史料 辩论:人的价值如何体现?
辩论方:天主教会VS阿尔伯蒂(公民人文主义代表)
观点陈述如下:
天主教会:人类从亚当开始失去了自由意志,再也不能做出任何取悦于上帝的事情。作为对亚当的罪的惩罚,所有人类也理应受到地狱的惩罚。人活在世上的唯一目的是赎罪。
阿尔伯蒂:人不是生来虚度光阴的,而是应当积极创造丰功伟业。只要不是彻底懒惰成性或头脑迟钝的人,大自然都给他注入想要获得荣誉与赞美的强烈愿望。
——张椿年《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财富观念的变化》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
思考:辩论中,天主教会与阿尔伯蒂的观点有何不同?
提示:天主教会强调人的唯一价值就是赎罪和取悦上帝,一切应该以神为中心。阿尔伯蒂充分肯定人的价值,认为人应该积极创造现世的价值。
素养阐释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特征
(1)集中于人文学科,人文主义者推崇古典文化并将其作为仿效的典范。
(2)主要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3)人文主义的实质是强调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突出人的优越性。
(4)人文主义肯定人的现世生活,追求个人自由和个性解放,昭示了一种全新的个人主义伦理观。
(5)对教会和贵族的虚伪和腐败进行猛烈批判,从侧面揭露禁欲主义与人性的冲突和对人性的扭曲。
1.背景:________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质疑;人们对罗马教廷的长期盘剥日益不满。
2.标志:1517年,马丁·路德撰写了《____________》。
任务二 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
九十五条论纲
3.概况
(1)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①思考: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提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结果:形成了新教中的路德派。
(2)扩展:西欧其他一些国家建立了独立于罗马教廷的新教,其中瑞士的加尔文派和英国的国教影响最大。
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不靠烦琐的宗教仪式;上帝
面前人人平等;主张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力主用民
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
4.影响: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推动了欧洲________的形成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民族国家
概念阐释
英国国教
英国国教是基督新教三大宗派之一,16世纪宗教改革时期,为加强王权,削弱教会,摆脱教会的控制,英国的天主教会在国王亨利八世的带领下脱离罗马教廷;1534年英国议会通过《至尊法案》,规定英格兰教会以国王为最高首脑,并将英格兰教会立为国教;经过玛丽一世的复辟,最终由伊丽莎白一世完成改革。
教材隐性知识
阅读教材P49图片“马丁·路德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辩论的场景(绘画作品)”,指出马丁·路德的观点,并说明这场辩论的影响。
提示:观点:因信称义、建立民族教会。
影响: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误区警示
宗教改革并非否定了宗教信仰,而是强调灵魂得救的自主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因此更凸显了信仰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说,宗教改革强化了宗教信仰意识。
史料 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普通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
思考:依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应如何理解“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
提示:“印记”指马丁·路德思想体现了文艺复兴运动宣扬的人文主义精神;“深化”指否定罗马教廷权威,强调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素养阐释 理解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及不同阶段的内涵
阶段 人文主义内涵
文艺复兴 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肯定人的现世生活;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
宗教改革 主张信仰得救,实际上否定了教皇的权威,使人民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1.背景:文艺复兴和________的深入发展。
2.主要成就
(1)天文学:哥白尼提出“______”,建立起一种新的宇宙观。
(2)物理学:牛顿发现____________,确立了较为完整的力学体系,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其他:光学、热学、电磁学、解剖学等领域也取得了巨大进步。
任务三 近代科学的兴起(16—17世纪)
宗教改革
日心说
万有引力定律
3.思考:近代科学出现的意义有哪些?
提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形成了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化思维方式,确立了通过
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和综合等基本途径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
(2)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教材隐性知识
阅读教材P49“历史纵横”,思考:如何辩证认识基督教神学与近代科学的关系?
提示:传统的观点认为,近代科学源于古希腊,至于基督教,则是科学发展的阻碍和禁锢力量,正是它造成了科学在中世纪长达千年的“黑暗时代”。但我们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这一关系,近代科学的诞生与基督教自然神学有着很深的渊源,近代科学的理性精神来源于基督教神学对古希腊理性的传承。基督教神学在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等诸多方面奠定了近代科学的哲学基础。
误区警示
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并非科学严密的理论,在当时它的意义在于否定了教会宣扬的“地心说”,动摇了封建神学的理论基础。
史料 欧洲中世纪的自然科学之树,在长达一千年的凋敝之后,何以在15世纪下半叶开始重新发芽,随即结出划时代的丰硕之果?1543年,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出版,这被看作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标志。17世纪上半叶,伽利略建立起他的运动理论,开普勒提出行星运动定律,哈维创立血液循环理论,笛卡尔创立解析几何学等。英国著名科学史学家梅森说:“科学革命,有两个主要因素:第一是一种新的研究方法的兴起,即科学的方法(指实验方法),第二是一种理智上的变化,即产生的一种对世界的新看法。”
——摘编自郑家鸿《人文主义运动与近代自然科学》等
——思想解放与近代科学的发展
思考:史料反映了部分学者对近代科学革命的认识,对此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提示:示例
见解:近代科学革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理由:在近代科学诞生之前,科学依附于宗教,其发展受到严重束缚。1500年前后开始的地理大发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引发对以往的科学成果的质疑。这一切都为科学家冲破神学束缚,创立近代自然科学提供了条件,最终促使近代科学革命发生。总之,近代科学的诞生是时代的产物,是思想、科技、对世界的认识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素养阐释 近代科学兴起的原因
(1)社会基础: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科技知识,又为科技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这是近代自然科学创立发展的社会基础。
(2)思想基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为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3)制度基础:欧洲资本主义国家保护奖励科技发明,改革教育制度和专利制度,组织科研机构,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创立和发展。
(4)外在因素:希腊自然哲学、中国的四大发明和阿拉伯文化传入西欧,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并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5)主观原因:科学家的努力探索,促进了科学的发展。
1.思考: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是什么?
提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四 启蒙运动
(1)随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近代科学的发展,人们的思想
得到进一步解放。
(2)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专制王权和教会的思想束缚。
2.实质:以____和科学的光芒,驱散蒙昧、迷信、宗教狂热和专制统治带来的黑暗。
3.历程:17世纪,英国出现早期启蒙思想。18世纪,____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18世纪后期,启蒙运动达到高潮,并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及北美地区。
4.精神内核:“理性”,强调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人的理性是判断是非的标准。
理性
法国
5.主张
思想家及观点 共同点
法国 伏尔泰寄希望于“开明”君主进行改革,建立__________ 相信进步,相信在科学和教育的作用下,社会将趋于完美;对未来社会提出一些基本的政治思想,如天赋人权、平等、自由、法治和权力制衡等
孟德斯鸠强调立法、司法、行政三大权力相互____、制衡
卢梭主张主权在民
君主立宪制
监督
思想家及观点 共同点
英国 亚当·斯密认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和衡量价值的尺度,主张________ 相信进步,相信在科学和教育的作用下,社会将趋于完美;对未来社会提出一些基本的政治思想,如天赋人权、平等、自由、法治和权力制衡等
德意志 康德认为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主张民主、自由、平等
自由竞争
6.影响
(1)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____________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
(2)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__________,有助于在这些国家建立资产阶级统治。
(3)启蒙思想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
资本主义制度
法国大革命
概念阐释
主权在民
主权在民是指国家中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在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看来,主权是公意的具体表现,人民的公意表现为最高权力;人民是国家最高权力的来源,国家是人民根据自由意志缔结契约的产物,而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授予的。因此国家的主人不是君主,而是人民,治理者只是受人民委托,因而主权只能属于人民。
教材隐性知识
阅读教材P50“史料阅读”,从史料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提示: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人民根据个人意志投票产生公共意志。如果主权者走向公共意志的反面,那么社会契约就遭到破坏;人民有权决定和变更政府形式和执政者的权力,包括用起义的手段推翻违反契约的统治者。
思维拓展
理性主义的局限性
启蒙运动强调理性和科学的重要性,但有时过度强调理性的能力,忽视了情感、直觉和其他非理性因素的重要性。 这种偏重理性的倾向有时导致对艺术、宗教和人类情感的贬低,无法完全涵盖人类的复杂性。
史料 若是把他们看成乌托邦分子或者集权主义者,这在哲学上是错误的,从历史而言则是荒谬的。事实上,他们实事求是地看待世界,试图以求实际、讲原则的方式解决问题……启蒙运动的知识分子提供了一种榜样供当代知识分子奋力追赶,也展示了一种与压迫性的制度、不公正的特权和不合时宜的文化实践做斗争的样板。
——摘编自[美]斯蒂芬·埃里克·布隆纳《重申启蒙——论一种
积极参与的政治》
——启蒙运动的内容
思考:根据史料,概括启蒙思想家判断问题的标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们针对“压迫性的制度”提出的政治主张。
提示:标准:理性。主张:民主;人民主权;君主立宪;权力的监督与制衡。
史料 由于受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哲学家仍相信“自然法则”,它不仅如牛顿所说可以影响宇宙,而且可以影响人类社会。因此,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17、18世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们更为成熟。……孟德斯鸠声称,暴政和自由是不相容的,要达到自由就必须推翻暴政。他对其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习俗、教会和宫廷也进行了辛辣的批判。
——庄锡昌《西方文化史》
——启蒙运动的影响
思考: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孟德斯鸠为例,谈谈你对启蒙思想家“更为成熟”的理解。
提示:孟德斯鸠以理性主义为指导,主张自由平等,提出权力的监督与制衡,把斗争矛头指向天主教会和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
素养阐释 启蒙运动对欧洲社会转型的作用
(1)政治:“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论证了革命的合理性;君主立宪和权力的监督与制衡学说为资产阶级的政权组织形式设计了不同的方案。启蒙思想家们对封建专制和教权主义的批判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成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建设政权的强大思想武器。
(2)经济:启蒙思想的传播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思想: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近代科技的发展,为工业革命的到来提供了条件。
1.14—15世纪,意大利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其本质是
以人文主义冲击宗教神权的束缚,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
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宗教改革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人文主义,为启蒙运动的到来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3.启蒙运动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在人、自然、国家、宗教和科学的相互关系上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2023·广西学业水平考试)14世纪,“佛罗伦萨没有不能读书的人,就连驴夫也能吟但丁的诗句;我们所拥有的最好的意大利文手抄本原是出之于佛罗伦萨的工匠之手的”。这描述的是(  )
A.启蒙运动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工业革命
课堂检测 素养测评
2
4
3
题号
1
5
6

B [从题干中的“14世纪”“佛罗伦萨”可知,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文艺复兴运动,故选B项;宗教改革发生于16世纪,工业革命的开始时间是18世纪60年代,启蒙运动发生于17—18世纪,均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C、D三项。]
2
4
3
题号
1
5
6
2.(2023·黑龙江学业水平考试)文艺复兴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这反映了文艺复兴的精神内核是(  )
A.平均主义 B.理性主义
C.人文主义 D.保守主义

2
4
3
题号
1
5
6
C [根据材料可知,文艺复兴的精神内核是人文主义,即主张以人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C项正确;平均主义是指在小生产基础上产生的要求平均享有社会财富的思想,不符合材料,排除A项;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不符合材料,排除B项;文艺复兴的精神内核是人文主义,与“保守主义”无关,排除D项。]
2
4
3
题号
1
5
6
3.1513年,马基亚维利预断:“凡是考察过天主教会所赖以建立的教义,并看到教会当今恣肆地离经叛道的人,都会断定它将受到惩罚或被彻底毁灭。”16世纪,在德国发生了使天主教会“受到惩罚”的运动。该运动是(  )
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启蒙运动 D.德国统一

2
4
3
题号
1
5
6
B [依据材料“凡是考察过天主教会所赖以建立的教义,并看到教会当今恣肆地离经叛道的人,都会断定它将受到惩罚或被彻底毁灭”并结合材料时间16世纪可知,这场运动是宗教改革,B项正确;文艺复兴是在14—15世纪出现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启蒙运动发生在17—18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德国统一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2
4
3
题号
1
5
6
4.1521年,马丁·路德面对皇帝、教皇使节和帝国议会各等级代表的指责,明确答复:“我既不信任教皇,也不信任宗教会议,因为他们经常出错和自相矛盾。只要我还不曾被《圣经》文字或清晰理性驳倒,我不能也不愿撤回任何话。”据此可知,马丁·路德(  )
A.倡导科学精神 B.否定教皇权威
C.倡导社会公平 D.否定《圣经》权威
2
4
3
题号
1
5
6

B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主张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而不是盲目听从教皇和教会等的说教。由此可知,材料中马丁·路德的答复实际是否定了教皇的权威,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马丁·路德反对天主教的统治,主张建立不受教皇控制的新教,与“科学精神”“社会公平”无关,排除A、C两项;马丁·路德维护《圣经》权威,排除D项。]
2
4
3
题号
1
5
6
5.有学者认为:“牛顿与上帝分了工,上帝管世界的设计与创造,牛顿管世界的运行。”之所以说“牛顿管世界的运行”是因为他创立了(  )
A.太阳中心说 B.经典力学体系
C.生物进化论 D.广义相对论
2
4
3
题号
1
5
6

B [由所学知识可知,牛顿创立了经典力学体系,加深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B项正确;太阳中心说由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排除A项;生物进化论由拉马克最早提出,达尔文是公认的集大成者,排除C项;广义相对论由爱因斯坦提出,排除D项。]
6.伏尔泰认为:“(人)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 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这表明伏尔泰主张(  )
A.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B.三权分立、民主法治
C.独立思考、理性开放
D.信仰得救、王权至上
2
4
3
题号
1
5
6

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赋人权指的是人具有天生的生存、自由、追求幸福和财产的权利,因此根据材料“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可知,伏尔泰主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A项正确;三权分立是孟德斯鸠的主张,与伏尔泰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独立思考的内容,排除C项;伏尔泰主张君主立宪制,“王权至上”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
2
4
3
题号
1
5
6
1.13世纪中后期,意大利社会弥漫着一股追逐时尚、讲究排场的奢侈之风。城市市民在学习和模仿贵族阶层的消费方式和审美品位的同时,也不断将自身特有的消费习惯和审美趣味融入奢侈品的生产之中。由此可知,当时意大利(  )
A.人文主义腐蚀社会风气
B.工商业阶层不断发展壮大
C.民主政治得到快速发展
D.底层民众的思想获得解放
课时分层作业(8)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B [根据材料可知,13世纪中后期,意大利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工商业阶层发展壮大,财富的增加使得他们追求富裕的生活,故选B项;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材料没有体现人文主义思想,排除A项;材料信息体现的是社会生活,没有体现民主政治,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富裕的工商业阶层的奢侈之风,并非底层民众的思想获得解放,排除D项。]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2.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人发明的玻璃镜风靡欧洲。相比之前的铜镜,玻璃镜让人们能够看清自己,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极大地影响了个人的自我认同。这反映了(  )
A.理性主义的兴起     B.实用主义的流行
C.人文主义的精神 D.禁欲观念的消亡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C [玻璃镜让人们能够看清自己,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极大地影响了个人的自我认同,这体现出注重人的价值和地位,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精神,故选C项;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时期的主流思潮,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题干信息强调的是人文主义精神,强调人的价值和地位,与实用主义不是同一范畴,排除B项;由于天主教的权威和势力强大,禁欲观念在文艺复兴时期并未消亡,且这与题目主旨不符,排除D项。]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3.从1420年到1463年,一位伟大的建筑师给佛罗伦萨的天主教堂建造了一个多面体构成的八角形的穹顶。这个穹顶高300多英尺,不再是一个封闭的盖子,圆顶上有很多窗洞,能够射入阳光。该设计体现出(  )
A.人类摆脱束缚追求自由的精神
B.欧洲建筑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C.人与宇宙融为一体的美好愿望
D.近代社会多层面的统一和谐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A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420—1463年佛罗伦萨天主教堂的穹顶上有很多窗洞,能射入阳光,结合文艺复兴的史实可知,这体现出人类摆脱束缚追求自由的精神,故选A项;“革命性”一词过于夸张,排除B项;材料中的设计体现了人对自由的追求,并非与宇宙融为一体,排除C项;材料描绘了人类摆脱束缚追求自由的精神,并无社会多层面统一和谐的含义,排除D项。]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A.说明文艺复兴的原因
B.反对德国的宗教改革
C.抨击教廷的欺骗行为
D.强调科学革命的影响
4.如图是德国著名画家卢卡斯·克拉纳赫创作于1521年的版画《敌基督——教皇出售赎罪券》。该画作意在(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C [版画名中的“敌基督”说明画作对教皇出售赎罪券的行为持否定态度,意在揭露其欺骗信徒的真相,故选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教皇出售赎罪券是宗教改革的原因之一,与文艺复兴无关,排除A项;画作表达的内容与宗教改革的思想主张一致,都是否定教会权威,排除B项;1521年科学革命尚未开始,排除D项。]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5.1521年,马丁·路德在进行了大量的调查与意见征求,经过对比与考察,最终翻译出了能够最大限度网罗各个地区教众通用的德语版《圣经》。马丁·路德的做法(  )
A.引发了德国的宗教改革运动
B.有利于德国民族国家的形成
C.阻碍了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
D.束缚了德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B [根据材料“马丁·路德……德语版《圣经》”可知,马丁·路德翻译出了能够最大限度网罗各个地区教众通用的德语版《圣经》,有利于推动共同语言在德意志的传播,从而促进德国民族国家的形成,故选B项;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标志着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开始,排除A项;马丁·路德翻译各个地区教众通用的德语版《圣经》,有利于推动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解放人们的思想,排除C项;用德语翻译和阅读《圣经》有利于推动共同语言在德意志的传播,对德国的教育事业也具有推动作用,排除D项。]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6.宗教改革家认为白昼的更替、四季的循环、月亮的盈亏和星辰的运行,都是上帝创世时就赋予在其中的,一切世事只不过是其展现而已,自然界是上帝和人类活动的舞台。这一理论(  )
A.意在引导人们通过认识上帝去认识自然
B.为近代自然科学诞生创造了人文背景
C.奠定了推翻天主教统治的思想理论基础
D.促进了探索自然科学研究氛围的形成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D [根据材料可知,宗教改革家认为人们应从自然界发生的现象去认识上帝创造世界的本义,体现了其主张以探究自然世界的方式去信仰上帝,促进了探索自然科学研究氛围的形成,故选D项;材料强调以探究自然世界的方式去信仰上帝,而非通过认识上帝去认识自然,排除A项;文艺复兴为近代自然科学诞生创造了人文背景,排除B项;宗教改革家挑战的是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仍然信奉上帝和《圣经》,“推翻”说法错误,排除C项。]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7.下表所示为伽利略和彭加勒两位科学家的部分言论。据表可知,两人都(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伽利略(1564—1642) 自然科学家的“头等大事是不做粗陋的经验主义者,因而,他不仅探索更多的事实,而且为了更深刻地理解”
彭加勒(1854—1912) 科学家不能做只获取科学事实的“砖瓦匠”,而应是构建科学理论的“建筑师”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A.归纳自然科学的成就
B.追寻科学思维的源头
C.肯定感性意识的主导
D.重视科学理论的价值

D [表格中的“不仅探索更多的事实,而且为了更深刻地理解”“不能……而应是构建科学理论的‘建筑师’”说明两人都比较重视科学理论的探索,重视科学理论研究的价值所在,故选D项;表格内容说明两人比较重视科学理论的价值,与归纳自然科学的成就无关,排除A项;表格内容说明两人重视“探索”科学理论,而不是“追寻”科学思维的源头,并且在表格中也没有述及“科学思维”,排除B项;科学理论的探索是理性的,而不是“感性”的,排除C项。]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8.牛顿根据大量数据提出了引力的法则,该法则既支配了整个宇宙,也支配了最微小的物体。由此类推,支配人类社会的法则依靠理性也可以为人们所发现。该表述说明(  )
A.思想家受到科学革命的启发
B.牛顿的成果引发了工业革命
C.启蒙运动首先兴起于英国
D.启蒙运动推动科学革命的发生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A [根据材料可知,支配人类社会的法则依靠理性也可以为人们所发现,说明思想家受到科学革命的启发,启蒙运动应运而生,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科学革命促进启蒙运动的出现,而非工业革命,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思想家受到科学革命的启发,没有描述启蒙运动的起源,排除C项;科学革命推动启蒙运动的发生,D项因果倒置,排除。]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9.下图是16世纪到19世纪宗教裁判所颁布的《禁书目录》占比情况。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上图中出现禁书高潮的主要原因是(  )
A.文艺复兴出现 B.宗教改革兴起
C.自然科学产生 D.启蒙运动发展

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发生于17—18世纪,与图中禁书出现高潮的时间相同,故选D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发生于14世纪到17世纪初,与禁书出现最高峰时间不符,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教改革发生于16世纪,与禁书出现最高峰时间不符,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但是近代自然科学之后不断发展,不符合《禁书目录》占比在17世纪以后先上升后下降的情况,排除C项。]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0.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勇于为真理和正义而战斗。他们不惧危险和苦难,全面、彻底地批判了宗教神权和世俗王权的罪恶和黑暗,给封建王权和教会神权以沉重的打击,启发并培养了一代革命者。对这一时期理解正确的是(  )
A.孕育了人文主义精神
B.思想家否定传统权威并注重理性思考
C.宗教观念日益淡薄
D.充分体现了人类自我意识的初步觉醒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B [根据题干“全面、彻底地批判了宗教神权和世俗王权的罪恶和黑暗”“给封建王权和教会神权以沉重的打击”“启发并培养了一代革命者”等内容及所学知识可知,该时期是启蒙运动时期,据此可知,该时期的思想家否定传统教会和世俗的权威,重视人的理性思考,故选B项;人文主义精神孕育于古希腊时期,排除A项;题干仅是述及“给……教会神权以沉重的打击”,但是并没有述及启蒙思想家不再信仰宗教,排除C项;在古希腊时期,智者学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体现出人类自我意识的初步觉醒,排除D项。]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1.思想启蒙是社会变革的先导。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人文主义的特点:一是宣扬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对抗以神为中心的旧观念。人文主义者对人的价值、地位和权利给予充分肯定,认为“人是上帝创造的众多奇妙造物中最奇妙的”。人文主义者并没有否定上帝的至高无上地位,但他们关注的焦点由上帝而转向了人……二是重视尘世生活,强调个性解放和自由发展。人文主义者认为人应该享受尘世生活的快乐和幸福,积极地生活。他们赞美爱情,歌颂创造,追求平等自由,肯定财富占有,把中世纪天主教的禁欲、苦行、守贫等观念弃置不顾。
——摘编自徐国辉《论彼特拉克的人文主义精神》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材料二 启蒙运动不是陡然而至的。新航路开辟使欧洲人认识到世界其他地方还存在迥异的民族、宗教和文明形态……16世纪后期,法国人文主义作家蒙田鼓励人们运用自己的判断力来认识世界,而不要迷信权威。17世纪的欧洲出现了一种全新的探索真理的方法,即依靠实验、观察和推理揭示自然界奧秘……伏尔泰对中国由明智的君主和哲学家统治赞赏备至,据此提倡实行开明的君主制。这些内容都被用于揭露法国文化和制度的非理性。
——摘编自何平等《从概念史的角度看启蒙运动》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诉求,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启蒙运动不是陡然而至”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有何意义。(8分)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宣扬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地位和权利给予充分肯定”得出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根据材料一“重视尘世生活,强调个性解放和自由发展……追求平等自由”得出强调个性自由,反对禁欲主义,追求现世社
会的幸福。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从封建压迫、古典文化影响、资本主义萌芽等几个角度分析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新航路开辟使欧洲人认识到……”得出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根据材料二“法国人文主义作家蒙田鼓励人们运用自己的判断力来认识世界”得出有识之士的推动;根据材料二“欧洲出现了一种全新的探索真理的方法,即依靠实验、观察和推理揭示自然界奥秘”得出自然科学的发展;根据材料二“伏尔泰对中国由明智的君主和哲学家统治赞赏备至”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儒家思想的影响。第二小问,
结合所学知识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理论
准备;推动了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促进了科学研究;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思想理论武器。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1)诉求: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强调个性自由;反对禁欲主义;追求现世社会的幸福。
背景:封建中世纪的压迫;古典文化遗存的影响;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6分)
(2)原因: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有识之士的推动;自然科学的发展;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
意义: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促进了自然科学研究;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8分)
12.(2023·湖南卷)16世纪,一位意大利诗人在自传前言中写道:“命运残酷,无奈我自安然如故;生命,荣誉,财富,还有无价的才华;身的美丽,心的优雅;有此相伴,超越永无极限。”这反映了诗人(  )
A.强调人的个性     B.屈从命运安排
C.反对宗教教义 D.相信社会进步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运动发生于14世纪到17世纪初的欧洲,其精神内核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反对神的权威,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个性和尊严。材料体现了诗人的自我价值和自我认同,故选A项;“命运残酷,无奈我自安然如故”说明作者不屈从命运的安排,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宗教教义,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诗人相信社会进步,排除D项。]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3.中世纪时期,教会对体育活动采取高压政策。后来一些教育家提出要对人进行多种形式的锻炼,认为通过体育锻炼能使其身体强硬、壮实、敏捷,还能有助其对危险保持警惕。这表明(  )
A.人文主义思潮兴起 B.理性主义思想盛行
C.传统思想彻底瓦解 D.近代自然科学起步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A [材料“后来一些教育家提出要对人进行多种形式的锻炼”说明这些教育家对人的重视,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故选A项;理性主义思想盛行于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时的中世纪传统思想仍旧占据重要地位,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材料体现的是对人的尊重,自然科学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4.中世纪的欧洲,人们普遍认为上帝是宇宙的中心;16世纪,哥白尼否定天主教会宣扬的“地心说”;18世纪法国思想家狄德罗则用人的视角展开对世界的认识,组织编纂了《科学、美术与工艺百科全书》。这一变化表明欧洲(  )
A.探究宇宙本原    B.重视科学创新
C.摆脱宗教束缚 D.彰显理性精神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D [根据材料“16世纪,哥白尼否定天主教会宣扬的‘地心说’;18世纪法国思想家狄德罗则用人的视角展开对世界的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变化是从自然科学和思想解放的角度否定了传统宇宙观念,这一变化体现了理性精神,故选D项;根据材料“18世纪法国思想家狄德罗则用人的视角展开对世界的认识,组织编纂了《科学、美术与工艺百科全书》”可知,这一变化是对世界的全新认识,并不是只探究宇宙本原,排除A项;根据材料“18世纪法国思想家狄德罗则用人的视角展开对世界的认识”可知,狄德罗的认识属于思想领域,而非科学领域,排除B项;“宗教”在材料中并未涉及,排除C项。]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5.马丁·路德讥讽教皇:“他们一生没有从《圣经》中学到什么,却希望做《圣经》专家。他们企图使我们相信,不管教皇是好是歹,他在信仰上是不会错误的,但他们并不能丝毫予以证明。”这表明,马丁·路德(  )
A.主张放弃对天主教的信仰
B.抨击天主教会的禁欲主义
C.否定教皇解释《圣经》的权威
D.强调王权的地位高于教权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C [由材料“他们一生没有从《圣经》中学到什么”“他们并不能丝毫予以证明”可知,马丁·路德否定教皇解释《圣经》的权威,故选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宗教改革并不反对信仰本身,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提及教皇或者教会的禁欲主义,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提及王权的相关内容,也没有对教权和王权进行地位对比,排除D项。]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6.18世纪的思想家认为应该把现代的社会生活加以理性化,并把他们的社会学理论建立在自然界事实的基础上,人类文化的权威不再是宗教宣扬的“信仰”,而是科学揭示的“自然”。这表明(  )
A.文艺复兴推动社会生活理性化
B.自然科学丰富启蒙精神的内涵
C.科学在启蒙精神的感召中兴起
D.宗教改革改变了传统政治学说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B [由题干中“理性化”“社会学理论建立在自然界事实的基础上”“人类文化的权威”“是科学揭示的‘自然’”等信息可知,研究社会学的启蒙思想受到了自然科学的影响,体现出自然科学丰富了启蒙精神的内涵,故选B项;文艺复兴发生在14—17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由题干中“社会学理论建立在自然界事实的基础上”可知,代表人类社会学的启蒙精神受到了科学的影响,而不是启蒙精神催生了科学,排除C项;宗教改革发生在16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7.18世纪后期,法国财政总监杜尔哥起草了改革建议《论地方政府》,并指出:“改革的原则是尊重权利而非历史。……因此,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是从植根于人的天性中的自然权利出发。”这番言论(  )
A.维护了封建君主专制
B.扩大了人民民主权益
C.凸显了理性主义色彩
D.反思了资产阶级统治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C [根据题干“18世纪后期”“尊重权利而非历史”可知,杜尔哥的思想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具有理性色彩,故选C项;根据题干“尊重权利而非历史”“从植根于人的天性中的自然权利出发”可知,杜尔哥反对封建君主专制,排除A项;根据题干“尊重权利”“从植根于人的……自然权利出发”可知,杜尔哥主张维护人的自然权利,而不是“扩大”人民民主权益,排除B项;题干未体现对资产阶级统治的反思,排除D项。]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中世纪的西欧盛行着一种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习惯。中世纪经院哲学在“自由”艺术与“奴隶”艺术之间、在仅仅靠头脑完成的工作和改变了物质形态的工作之间划界限。例如诗人、逻辑学家和数学家属于第一类别;雕刻家、釉工及铁器工人属于第二类别;内科医生的工作没有改变物质形态,所以被认为是“自由的”,而外科医生的工作按照同一标准则被看作是“奴隶的”。活体解剖被教会和神学教义认为是非法的。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材料二 达·芬奇非常注重思想自由。他在理论思考时丝毫不为《圣经》教条所羁束。古希腊思想家轻视实践的传统观念也丝毫不能妨碍他的行动。为了提高自己在绘画、雕塑方面的艺术造诣,他孜孜不倦地实验、解剖、观察,深入研究了光学的定律、眼睛的构造、人体的结构和鸟类的飞翔等。达·芬奇成为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首屈一指的科学巨匠。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世纪科学实践受到阻碍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时期科学实践发展的特点和影响。(8分)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世纪的西欧盛行着一种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习惯”得出中世纪经院哲学对实践的轻视;根据材料一“‘自由’艺术与‘奴隶’艺术之间……划界限”得出浓厚的宗教神学氛围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
料二“非常注重思想自由”得出受人文主义思想传播的影响;根据材料二“艺术造诣……实验、解剖、观察”得出艺术家对绘画、雕塑技艺的执着追求推动科学实践。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首屈一指的科学巨匠”得出促进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繁荣;根据材料二“他在理论思考时丝毫不为《圣经》教条所羁束”得出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革命的发生。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1)中世纪经院哲学对实践的轻视;浓厚的宗教神学氛围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4分)
(2)特点:受人文主义思想传播的影响;艺术家对绘画、雕塑技艺的执着追求推动科学实践。(4分)
影响:促进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繁荣;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革命的发生。(4分)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课程标准 子目逻辑 关键导览
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渊源。 本课包括四个子目,以历史发展的顺序展示了近代思想解放和科学发展的情况。第一个子目是“文艺复兴”,第二个子目是“宗教改革”,第三个子目是“近代科学的兴起”,第四个子目是“启蒙运动”。四个子目之间既有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又有内在的关联,讲述了思想解放运动兴起的原因、表现和影响等。 1.一个主题:人关注世俗和物质世界的思想解放 2.四大事件: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的兴起、启蒙运动 3.五大意义:促进思想解放;推动科技发展;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推动政治革命的发生及政治制度的建立;促进文化教育发展
任务一 文艺复兴
1.背景
(1)根本原因:西欧中世纪晚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2)文化基础:西欧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发展,拥有丰厚的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又从东方汲取了大量文化养料。
(3)人才优势: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文人。
2.实质:创立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
3.内容
(1)核心:精神内核是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2)思考:人文主义者的思想主张有哪些?
提示:反对禁欲主义,抨击教会腐败和守旧思想,崇尚理性;重视发挥人的才智和创造力,追求现世社会的幸福生活,提倡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
4.发展历程
阶段 时间 代表人物 作品特色
兴起 14世纪 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文学三杰”) 讽刺教会的封建腐朽,宣扬人性的自由
发展 15世纪 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美术三杰”) 突破了中世纪呆板僵硬的风格,描绘现世生活,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扩展 15世纪 后期 莎士比亚,代表作《哈姆雷特》《李尔王》等 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
5.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秩序,解放了长期被宗教戒律压抑和禁锢的人性,使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人本身与现世世界。
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体系、世界观,是这一时期的核心思想,也是这一时期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人文主义者主张以人为中心,反对神的权威,把人从中世纪的神学枷锁中解放出来,宣扬个性解放,追求现世的人生幸福,追求自由平等,反对等级观念,崇尚理性,反对蒙昧,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思潮。
1.阅读教材P47“15世纪的佛罗伦萨(绘画作品)”,思考:佛罗伦萨的工商业发展与文艺复兴有什么关系?
提示:佛罗伦萨是新兴的工商业城市和金融中心,工商业的繁荣是文艺复兴兴起的根本原因。
2.阅读教材P48“学思之窗”,说说马克思、恩格斯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
提示:说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是指他在自己的鸿篇巨制《神曲》中,全面反映了14世纪意大利宗教与政治的黑暗,给中世纪文化以艺术的总结。说但丁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是指他的作品强调了人性,具有人文主义意识,是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开拓人物之一,体现了新时代思想的萌芽。
文艺复兴并不是对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简单的复兴,而是借复兴之名,创立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所以说,文艺复兴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文艺复兴的内涵
史料 大家知道,文艺复兴挣脱了神的统治,确立了人的尊严。但是那时的教会势力仍很大,人们是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的口号的。所以马克思说,人们只能“战战兢兢地请出古代的幽灵”,来为自己壮胆,也就是“借古喻今”的意思。
——摘编自叶廷芳《18世纪欧洲文化思潮中的“中国风”》
思考: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借古喻今”的含义及文艺复兴这样做的原因。
提示:含义: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反对封建宗教神学,宣传资产阶级思想。原因:基督教会垄断文化;欧洲资本主义刚刚兴起,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古希腊罗马文化有深厚的人文精神,有利于反对封建宗教神学。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
史料 辩论:人的价值如何体现?
辩论方:天主教会VS阿尔伯蒂(公民人文主义代表)
观点陈述如下:
天主教会:人类从亚当开始失去了自由意志,再也不能做出任何取悦于上帝的事情。作为对亚当的罪的惩罚,所有人类也理应受到地狱的惩罚。人活在世上的唯一目的是赎罪。
阿尔伯蒂:人不是生来虚度光阴的,而是应当积极创造丰功伟业。只要不是彻底懒惰成性或头脑迟钝的人,大自然都给他注入想要获得荣誉与赞美的强烈愿望。
——张椿年《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财富观念的变化》
思考:辩论中,天主教会与阿尔伯蒂的观点有何不同?
提示:天主教会强调人的唯一价值就是赎罪和取悦上帝,一切应该以神为中心。阿尔伯蒂充分肯定人的价值,认为人应该积极创造现世的价值。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特征
(1)集中于人文学科,人文主义者推崇古典文化并将其作为仿效的典范。
(2)主要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3)人文主义的实质是强调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突出人的优越性。
(4)人文主义肯定人的现世生活,追求个人自由和个性解放,昭示了一种全新的个人主义伦理观。
(5)对教会和贵族的虚伪和腐败进行猛烈批判,从侧面揭露禁欲主义与人性的冲突和对人性的扭曲。
任务二 宗教改革
1.背景:文艺复兴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质疑;人们对罗马教廷的长期盘剥日益不满。
2.标志:1517年,马丁·路德撰写了《九十五条论纲》。
3.概况
(1)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①思考: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提示: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不靠烦琐的宗教仪式;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主张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力主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
②结果:形成了新教中的路德派。
(2)扩展:西欧其他一些国家建立了独立于罗马教廷的新教,其中瑞士的加尔文派和英国的国教影响最大。
4.影响: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英国国教
英国国教是基督新教三大宗派之一,16世纪宗教改革时期,为加强王权,削弱教会,摆脱教会的控制,英国的天主教会在国王亨利八世的带领下脱离罗马教廷;1534年英国议会通过《至尊法案》,规定英格兰教会以国王为最高首脑,并将英格兰教会立为国教;经过玛丽一世的复辟,最终由伊丽莎白一世完成改革。
阅读教材P49图片“马丁·路德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辩论的场景(绘画作品)”,指出马丁·路德的观点,并说明这场辩论的影响。
提示:观点:因信称义、建立民族教会。
影响: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宗教改革并非否定了宗教信仰,而是强调灵魂得救的自主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因此更凸显了信仰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说,宗教改革强化了宗教信仰意识。
——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
史料 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普通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思考:依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应如何理解“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
提示:“印记”指马丁·路德思想体现了文艺复兴运动宣扬的人文主义精神;“深化”指否定罗马教廷权威,强调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理解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及不同阶段的内涵
阶段 人文主义内涵
文艺复兴 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肯定人的现世生活;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
宗教改革 主张信仰得救,实际上否定了教皇的权威,使人民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任务三 近代科学的兴起(16—17世纪)
1.背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
2.主要成就
(1)天文学: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建立起一种新的宇宙观。
(2)物理学: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确立了较为完整的力学体系,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其他:光学、热学、电磁学、解剖学等领域也取得了巨大进步。
3.思考:近代科学出现的意义有哪些?
提示:(1)形成了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化思维方式,确立了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和综合等基本途径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
(2)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阅读教材P49“历史纵横”,思考:如何辩证认识基督教神学与近代科学的关系?
提示:传统的观点认为,近代科学源于古希腊,至于基督教,则是科学发展的阻碍和禁锢力量,正是它造成了科学在中世纪长达千年的“黑暗时代”。但我们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这一关系,近代科学的诞生与基督教自然神学有着很深的渊源,近代科学的理性精神来源于基督教神学对古希腊理性的传承。基督教神学在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等诸多方面奠定了近代科学的哲学基础。
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并非科学严密的理论,在当时它的意义在于否定了教会宣扬的“地心说”,动摇了封建神学的理论基础。
——思想解放与近代科学的发展
史料 欧洲中世纪的自然科学之树,在长达一千年的凋敝之后,何以在15世纪下半叶开始重新发芽,随即结出划时代的丰硕之果?1543年,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出版,这被看作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标志。17世纪上半叶,伽利略建立起他的运动理论,开普勒提出行星运动定律,哈维创立血液循环理论,笛卡尔创立解析几何学等。英国著名科学史学家梅森说:“科学革命,有两个主要因素:第一是一种新的研究方法的兴起,即科学的方法(指实验方法),第二是一种理智上的变化,即产生的一种对世界的新看法。”
——摘编自郑家鸿《人文主义运动与近代自然科学》等
思考:史料反映了部分学者对近代科学革命的认识,对此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提示:示例
见解:近代科学革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理由:在近代科学诞生之前,科学依附于宗教,其发展受到严重束缚。1500年前后开始的地理大发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引发对以往的科学成果的质疑。这一切都为科学家冲破神学束缚,创立近代自然科学提供了条件,最终促使近代科学革命发生。总之,近代科学的诞生是时代的产物,是思想、科技、对世界的认识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近代科学兴起的原因
(1)社会基础: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科技知识,又为科技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这是近代自然科学创立发展的社会基础。
(2)思想基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为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3)制度基础:欧洲资本主义国家保护奖励科技发明,改革教育制度和专利制度,组织科研机构,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创立和发展。
(4)外在因素:希腊自然哲学、中国的四大发明和阿拉伯文化传入西欧,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并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5)主观原因:科学家的努力探索,促进了科学的发展。
任务四 启蒙运动
1.思考: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是什么?
提示:(1)随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近代科学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
(2)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专制王权和教会的思想束缚。
2.实质:以理性和科学的光芒,驱散蒙昧、迷信、宗教狂热和专制统治带来的黑暗。
3.历程:17世纪,英国出现早期启蒙思想。18世纪,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18世纪后期,启蒙运动达到高潮,并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及北美地区。
4.精神内核:“理性”,强调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人的理性是判断是非的标准。
5.主张
思想家及观点 共同点
法国 伏尔泰寄希望于“开明”君主进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 相信进步,相信在科学和教育的作用下,社会将趋于完美;对未来社会提出一些基本的政治思想,如天赋人权、平等、自由、法治和权力制衡等
孟德斯鸠强调立法、司法、行政三大权力相互监督、制衡
卢梭主张主权在民
英国 亚当·斯密认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和衡量价值的尺度,主张自由竞争
德意志 康德认为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主张民主、自由、平等
6.影响
(1)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
(2)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有助于在这些国家建立资产阶级统治。
(3)启蒙思想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
主权在民
主权在民是指国家中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在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看来,主权是公意的具体表现,人民的公意表现为最高权力;人民是国家最高权力的来源,国家是人民根据自由意志缔结契约的产物,而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授予的。因此国家的主人不是君主,而是人民,治理者只是受人民委托,因而主权只能属于人民。
阅读教材P50“史料阅读”,从史料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提示: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人民根据个人意志投票产生公共意志。如果主权者走向公共意志的反面,那么社会契约就遭到破坏;人民有权决定和变更政府形式和执政者的权力,包括用起义的手段推翻违反契约的统治者。
理性主义的局限性
启蒙运动强调理性和科学的重要性,但有时过度强调理性的能力,忽视了情感、直觉和其他非理性因素的重要性。 这种偏重理性的倾向有时导致对艺术、宗教和人类情感的贬低,无法完全涵盖人类的复杂性。
——启蒙运动的内容
史料 若是把他们看成乌托邦分子或者集权主义者,这在哲学上是错误的,从历史而言则是荒谬的。事实上,他们实事求是地看待世界,试图以求实际、讲原则的方式解决问题……启蒙运动的知识分子提供了一种榜样供当代知识分子奋力追赶,也展示了一种与压迫性的制度、不公正的特权和不合时宜的文化实践做斗争的样板。
——摘编自[美]斯蒂芬·埃里克·布隆纳《重申启蒙——论一种
积极参与的政治》
思考:根据史料,概括启蒙思想家判断问题的标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们针对“压迫性的制度”提出的政治主张。
提示:标准:理性。主张:民主;人民主权;君主立宪;权力的监督与制衡。
——启蒙运动的影响
史料 由于受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哲学家仍相信“自然法则”,它不仅如牛顿所说可以影响宇宙,而且可以影响人类社会。因此,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17、18世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们更为成熟。……孟德斯鸠声称,暴政和自由是不相容的,要达到自由就必须推翻暴政。他对其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习俗、教会和宫廷也进行了辛辣的批判。
——庄锡昌《西方文化史》
思考: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孟德斯鸠为例,谈谈你对启蒙思想家“更为成熟”的理解。
提示:孟德斯鸠以理性主义为指导,主张自由平等,提出权力的监督与制衡,把斗争矛头指向天主教会和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
启蒙运动对欧洲社会转型的作用
(1)政治:“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论证了革命的合理性;君主立宪和权力的监督与制衡学说为资产阶级的政权组织形式设计了不同的方案。启蒙思想家们对封建专制和教权主义的批判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成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建设政权的强大思想武器。
(2)经济:启蒙思想的传播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思想: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近代科技的发展,为工业革命的到来提供了条件。
1.14—15世纪,意大利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其本质是以人文主义冲击宗教神权的束缚,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宗教改革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人文主义,为启蒙运动的到来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3.启蒙运动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在人、自然、国家、宗教和科学的相互关系上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2023·广西学业水平考试)14世纪,“佛罗伦萨没有不能读书的人,就连驴夫也能吟但丁的诗句;我们所拥有的最好的意大利文手抄本原是出之于佛罗伦萨的工匠之手的”。这描述的是(  )
A.启蒙运动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工业革命
B [从题干中的“14世纪”“佛罗伦萨”可知,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文艺复兴运动,故选B项;宗教改革发生于16世纪,工业革命的开始时间是18世纪60年代,启蒙运动发生于17—18世纪,均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C、D三项。]
2.(2023·黑龙江学业水平考试)文艺复兴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这反映了文艺复兴的精神内核是(  )
A.平均主义 B.理性主义
C.人文主义 D.保守主义
C [根据材料可知,文艺复兴的精神内核是人文主义,即主张以人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C项正确;平均主义是指在小生产基础上产生的要求平均享有社会财富的思想,不符合材料,排除A项;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不符合材料,排除B项;文艺复兴的精神内核是人文主义,与“保守主义”无关,排除D项。]
3.1513年,马基亚维利预断:“凡是考察过天主教会所赖以建立的教义,并看到教会当今恣肆地离经叛道的人,都会断定它将受到惩罚或被彻底毁灭。”16世纪,在德国发生了使天主教会“受到惩罚”的运动。该运动是(  )
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启蒙运动 D.德国统一
B [依据材料“凡是考察过天主教会所赖以建立的教义,并看到教会当今恣肆地离经叛道的人,都会断定它将受到惩罚或被彻底毁灭”并结合材料时间16世纪可知,这场运动是宗教改革,B项正确;文艺复兴是在14—15世纪出现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启蒙运动发生在17—18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德国统一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4.1521年,马丁·路德面对皇帝、教皇使节和帝国议会各等级代表的指责,明确答复:“我既不信任教皇,也不信任宗教会议,因为他们经常出错和自相矛盾。只要我还不曾被《圣经》文字或清晰理性驳倒,我不能也不愿撤回任何话。”据此可知,马丁·路德(  )
A.倡导科学精神 B.否定教皇权威
C.倡导社会公平 D.否定《圣经》权威
B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主张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而不是盲目听从教皇和教会等的说教。由此可知,材料中马丁·路德的答复实际是否定了教皇的权威,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马丁·路德反对天主教的统治,主张建立不受教皇控制的新教,与“科学精神”“社会公平”无关,排除A、C两项;马丁·路德维护《圣经》权威,排除D项。]
5.有学者认为:“牛顿与上帝分了工,上帝管世界的设计与创造,牛顿管世界的运行。”之所以说“牛顿管世界的运行”是因为他创立了(  )
A.太阳中心说 B.经典力学体系
C.生物进化论 D.广义相对论
B [由所学知识可知,牛顿创立了经典力学体系,加深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B项正确;太阳中心说由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排除A项;生物进化论由拉马克最早提出,达尔文是公认的集大成者,排除C项;广义相对论由爱因斯坦提出,排除D项。]
6.伏尔泰认为:“(人)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 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这表明伏尔泰主张(  )
A.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B.三权分立、民主法治
C.独立思考、理性开放
D.信仰得救、王权至上
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赋人权指的是人具有天生的生存、自由、追求幸福和财产的权利,因此根据材料“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可知,伏尔泰主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A项正确;三权分立是孟德斯鸠的主张,与伏尔泰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独立思考的内容,排除C项;伏尔泰主张君主立宪制,“王权至上”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
课时分层作业(8)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1.13世纪中后期,意大利社会弥漫着一股追逐时尚、讲究排场的奢侈之风。城市市民在学习和模仿贵族阶层的消费方式和审美品位的同时,也不断将自身特有的消费习惯和审美趣味融入奢侈品的生产之中。由此可知,当时意大利(  )
A.人文主义腐蚀社会风气
B.工商业阶层不断发展壮大
C.民主政治得到快速发展
D.底层民众的思想获得解放
B [根据材料可知,13世纪中后期,意大利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工商业阶层发展壮大,财富的增加使得他们追求富裕的生活,故选B项;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材料没有体现人文主义思想,排除A项;材料信息体现的是社会生活,没有体现民主政治,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富裕的工商业阶层的奢侈之风,并非底层民众的思想获得解放,排除D项。]
2.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人发明的玻璃镜风靡欧洲。相比之前的铜镜,玻璃镜让人们能够看清自己,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极大地影响了个人的自我认同。这反映了(  )
A.理性主义的兴起     B.实用主义的流行
C.人文主义的精神 D.禁欲观念的消亡
C [玻璃镜让人们能够看清自己,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极大地影响了个人的自我认同,这体现出注重人的价值和地位,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精神,故选C项;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时期的主流思潮,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题干信息强调的是人文主义精神,强调人的价值和地位,与实用主义不是同一范畴,排除B项;由于天主教的权威和势力强大,禁欲观念在文艺复兴时期并未消亡,且这与题目主旨不符,排除D项。]
3.从1420年到1463年,一位伟大的建筑师给佛罗伦萨的天主教堂建造了一个多面体构成的八角形的穹顶。这个穹顶高300多英尺,不再是一个封闭的盖子,圆顶上有很多窗洞,能够射入阳光。该设计体现出(  )
A.人类摆脱束缚追求自由的精神
B.欧洲建筑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C.人与宇宙融为一体的美好愿望
D.近代社会多层面的统一和谐
A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420—1463年佛罗伦萨天主教堂的穹顶上有很多窗洞,能射入阳光,结合文艺复兴的史实可知,这体现出人类摆脱束缚追求自由的精神,故选A项;“革命性”一词过于夸张,排除B项;材料中的设计体现了人对自由的追求,并非与宇宙融为一体,排除C项;材料描绘了人类摆脱束缚追求自由的精神,并无社会多层面统一和谐的含义,排除D项。]
4.如图是德国著名画家卢卡斯·克拉纳赫创作于1521年的版画《敌基督——教皇出售赎罪券》。该画作意在(  )
A.说明文艺复兴的原因
B.反对德国的宗教改革
C.抨击教廷的欺骗行为
D.强调科学革命的影响
C [版画名中的“敌基督”说明画作对教皇出售赎罪券的行为持否定态度,意在揭露其欺骗信徒的真相,故选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教皇出售赎罪券是宗教改革的原因之一,与文艺复兴无关,排除A项;画作表达的内容与宗教改革的思想主张一致,都是否定教会权威,排除B项;1521年科学革命尚未开始,排除D项。]
5.1521年,马丁·路德在进行了大量的调查与意见征求,经过对比与考察,最终翻译出了能够最大限度网罗各个地区教众通用的德语版《圣经》。马丁·路德的做法(  )
A.引发了德国的宗教改革运动
B.有利于德国民族国家的形成
C.阻碍了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
D.束缚了德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B [根据材料“马丁·路德……德语版《圣经》”可知,马丁·路德翻译出了能够最大限度网罗各个地区教众通用的德语版《圣经》,有利于推动共同语言在德意志的传播,从而促进德国民族国家的形成,故选B项;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标志着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开始,排除A项;马丁·路德翻译各个地区教众通用的德语版《圣经》,有利于推动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解放人们的思想,排除C项;用德语翻译和阅读《圣经》有利于推动共同语言在德意志的传播,对德国的教育事业也具有推动作用,排除D项。]
6.宗教改革家认为白昼的更替、四季的循环、月亮的盈亏和星辰的运行,都是上帝创世时就赋予在其中的,一切世事只不过是其展现而已,自然界是上帝和人类活动的舞台。这一理论(  )
A.意在引导人们通过认识上帝去认识自然
B.为近代自然科学诞生创造了人文背景
C.奠定了推翻天主教统治的思想理论基础
D.促进了探索自然科学研究氛围的形成
D [根据材料可知,宗教改革家认为人们应从自然界发生的现象去认识上帝创造世界的本义,体现了其主张以探究自然世界的方式去信仰上帝,促进了探索自然科学研究氛围的形成,故选D项;材料强调以探究自然世界的方式去信仰上帝,而非通过认识上帝去认识自然,排除A项;文艺复兴为近代自然科学诞生创造了人文背景,排除B项;宗教改革家挑战的是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仍然信奉上帝和《圣经》,“推翻”说法错误,排除C项。]
7.下表所示为伽利略和彭加勒两位科学家的部分言论。据表可知,两人都(  )
伽利略(1564—1642) 自然科学家的“头等大事是不做粗陋的经验主义者,因而,他不仅探索更多的事实,而且为了更深刻地理解”
彭加勒(1854—1912) 科学家不能做只获取科学事实的“砖瓦匠”,而应是构建科学理论的“建筑师”
A.归纳自然科学的成就
B.追寻科学思维的源头
C.肯定感性意识的主导
D.重视科学理论的价值
D [表格中的“不仅探索更多的事实,而且为了更深刻地理解”“不能……而应是构建科学理论的‘建筑师’”说明两人都比较重视科学理论的探索,重视科学理论研究的价值所在,故选D项;表格内容说明两人比较重视科学理论的价值,与归纳自然科学的成就无关,排除A项;表格内容说明两人重视“探索”科学理论,而不是“追寻”科学思维的源头,并且在表格中也没有述及“科学思维”,排除B项;科学理论的探索是理性的,而不是“感性”的,排除C项。]
8.牛顿根据大量数据提出了引力的法则,该法则既支配了整个宇宙,也支配了最微小的物体。由此类推,支配人类社会的法则依靠理性也可以为人们所发现。该表述说明(  )
A.思想家受到科学革命的启发
B.牛顿的成果引发了工业革命
C.启蒙运动首先兴起于英国
D.启蒙运动推动科学革命的发生
A [根据材料可知,支配人类社会的法则依靠理性也可以为人们所发现,说明思想家受到科学革命的启发,启蒙运动应运而生,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科学革命促进启蒙运动的出现,而非工业革命,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思想家受到科学革命的启发,没有描述启蒙运动的起源,排除C项;科学革命推动启蒙运动的发生,D项因果倒置,排除。]
9.下图是16世纪到19世纪宗教裁判所颁布的《禁书目录》占比情况。
上图中出现禁书高潮的主要原因是(  )
A.文艺复兴出现 B.宗教改革兴起
C.自然科学产生 D.启蒙运动发展
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发生于17—18世纪,与图中禁书出现高潮的时间相同,故选D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发生于14世纪到17世纪初,与禁书出现最高峰时间不符,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教改革发生于16世纪,与禁书出现最高峰时间不符,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但是近代自然科学之后不断发展,不符合《禁书目录》占比在17世纪以后先上升后下降的情况,排除C项。]
10.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勇于为真理和正义而战斗。他们不惧危险和苦难,全面、彻底地批判了宗教神权和世俗王权的罪恶和黑暗,给封建王权和教会神权以沉重的打击,启发并培养了一代革命者。对这一时期理解正确的是(  )
A.孕育了人文主义精神
B.思想家否定传统权威并注重理性思考
C.宗教观念日益淡薄
D.充分体现了人类自我意识的初步觉醒
B [根据题干“全面、彻底地批判了宗教神权和世俗王权的罪恶和黑暗”“给封建王权和教会神权以沉重的打击”“启发并培养了一代革命者”等内容及所学知识可知,该时期是启蒙运动时期,据此可知,该时期的思想家否定传统教会和世俗的权威,重视人的理性思考,故选B项;人文主义精神孕育于古希腊时期,排除A项;题干仅是述及“给……教会神权以沉重的打击”,但是并没有述及启蒙思想家不再信仰宗教,排除C项;在古希腊时期,智者学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体现出人类自我意识的初步觉醒,排除D项。]
11.思想启蒙是社会变革的先导。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人文主义的特点:一是宣扬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对抗以神为中心的旧观念。人文主义者对人的价值、地位和权利给予充分肯定,认为“人是上帝创造的众多奇妙造物中最奇妙的”。人文主义者并没有否定上帝的至高无上地位,但他们关注的焦点由上帝而转向了人……二是重视尘世生活,强调个性解放和自由发展。人文主义者认为人应该享受尘世生活的快乐和幸福,积极地生活。他们赞美爱情,歌颂创造,追求平等自由,肯定财富占有,把中世纪天主教的禁欲、苦行、守贫等观念弃置不顾。
——摘编自徐国辉《论彼特拉克的人文主义精神》
材料二 启蒙运动不是陡然而至的。新航路开辟使欧洲人认识到世界其他地方还存在迥异的民族、宗教和文明形态……16世纪后期,法国人文主义作家蒙田鼓励人们运用自己的判断力来认识世界,而不要迷信权威。17世纪的欧洲出现了一种全新的探索真理的方法,即依靠实验、观察和推理揭示自然界奧秘……伏尔泰对中国由明智的君主和哲学家统治赞赏备至,据此提倡实行开明的君主制。这些内容都被用于揭露法国文化和制度的非理性。
——摘编自何平等《从概念史的角度看启蒙运动》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诉求,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启蒙运动不是陡然而至”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有何意义。(8分)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宣扬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地位和权利给予充分肯定”得出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根据材料一“重视尘世生活,强调个性解放和自由发展……追求平等自由”得出强调个性自由,反对禁欲主义,追求现世社会的幸福。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从封建压迫、古典文化影响、资本主义萌芽等几个角度分析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新航路开辟使欧洲人认识到……”得出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根据材料二“法国人文主义作家蒙田鼓励人们运用自己的判断力来认识世界”得出有识之士的推动;根据材料二“欧洲出现了一种全新的探索真理的方法,即依靠实验、观察和推理揭示自然界奥秘”得出自然科学的发展;根据材料二“伏尔泰对中国由明智的君主和哲学家统治赞赏备至”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儒家思想的影响。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理论准备;推动了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促进了科学研究;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思想理论武器。
[答案] (1)诉求: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强调个性自由;反对禁欲主义;追求现世社会的幸福。
背景:封建中世纪的压迫;古典文化遗存的影响;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6分)
(2)原因: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有识之士的推动;自然科学的发展;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
意义: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促进了自然科学研究;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8分)
12.(2023·湖南卷)16世纪,一位意大利诗人在自传前言中写道:“命运残酷,无奈我自安然如故;生命,荣誉,财富,还有无价的才华;身的美丽,心的优雅;有此相伴,超越永无极限。”这反映了诗人(  )
A.强调人的个性     B.屈从命运安排
C.反对宗教教义 D.相信社会进步
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运动发生于14世纪到17世纪初的欧洲,其精神内核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反对神的权威,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个性和尊严。材料体现了诗人的自我价值和自我认同,故选A项;“命运残酷,无奈我自安然如故”说明作者不屈从命运的安排,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宗教教义,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诗人相信社会进步,排除D项。]
13.中世纪时期,教会对体育活动采取高压政策。后来一些教育家提出要对人进行多种形式的锻炼,认为通过体育锻炼能使其身体强硬、壮实、敏捷,还能有助其对危险保持警惕。这表明(  )
A.人文主义思潮兴起 B.理性主义思想盛行
C.传统思想彻底瓦解 D.近代自然科学起步
A [材料“后来一些教育家提出要对人进行多种形式的锻炼”说明这些教育家对人的重视,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故选A项;理性主义思想盛行于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时的中世纪传统思想仍旧占据重要地位,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材料体现的是对人的尊重,自然科学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
14.中世纪的欧洲,人们普遍认为上帝是宇宙的中心;16世纪,哥白尼否定天主教会宣扬的“地心说”;18世纪法国思想家狄德罗则用人的视角展开对世界的认识,组织编纂了《科学、美术与工艺百科全书》。这一变化表明欧洲(  )
A.探究宇宙本原    B.重视科学创新
C.摆脱宗教束缚 D.彰显理性精神
D [根据材料“16世纪,哥白尼否定天主教会宣扬的‘地心说’;18世纪法国思想家狄德罗则用人的视角展开对世界的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变化是从自然科学和思想解放的角度否定了传统宇宙观念,这一变化体现了理性精神,故选D项;根据材料“18世纪法国思想家狄德罗则用人的视角展开对世界的认识,组织编纂了《科学、美术与工艺百科全书》”可知,这一变化是对世界的全新认识,并不是只探究宇宙本原,排除A项;根据材料“18世纪法国思想家狄德罗则用人的视角展开对世界的认识”可知,狄德罗的认识属于思想领域,而非科学领域,排除B项;“宗教”在材料中并未涉及,排除C项。]
15.马丁·路德讥讽教皇:“他们一生没有从《圣经》中学到什么,却希望做《圣经》专家。他们企图使我们相信,不管教皇是好是歹,他在信仰上是不会错误的,但他们并不能丝毫予以证明。”这表明,马丁·路德(  )
A.主张放弃对天主教的信仰
B.抨击天主教会的禁欲主义
C.否定教皇解释《圣经》的权威
D.强调王权的地位高于教权
C [由材料“他们一生没有从《圣经》中学到什么”“他们并不能丝毫予以证明”可知,马丁·路德否定教皇解释《圣经》的权威,故选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宗教改革并不反对信仰本身,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提及教皇或者教会的禁欲主义,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提及王权的相关内容,也没有对教权和王权进行地位对比,排除D项。]
16.18世纪的思想家认为应该把现代的社会生活加以理性化,并把他们的社会学理论建立在自然界事实的基础上,人类文化的权威不再是宗教宣扬的“信仰”,而是科学揭示的“自然”。这表明(  )
A.文艺复兴推动社会生活理性化
B.自然科学丰富启蒙精神的内涵
C.科学在启蒙精神的感召中兴起
D.宗教改革改变了传统政治学说
B [由题干中“理性化”“社会学理论建立在自然界事实的基础上”“人类文化的权威”“是科学揭示的‘自然’”等信息可知,研究社会学的启蒙思想受到了自然科学的影响,体现出自然科学丰富了启蒙精神的内涵,故选B项;文艺复兴发生在14—17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由题干中“社会学理论建立在自然界事实的基础上”可知,代表人类社会学的启蒙精神受到了科学的影响,而不是启蒙精神催生了科学,排除C项;宗教改革发生在16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
17.18世纪后期,法国财政总监杜尔哥起草了改革建议《论地方政府》,并指出:“改革的原则是尊重权利而非历史。……因此,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是从植根于人的天性中的自然权利出发。”这番言论(  )
A.维护了封建君主专制
B.扩大了人民民主权益
C.凸显了理性主义色彩
D.反思了资产阶级统治
C [根据题干“18世纪后期”“尊重权利而非历史”可知,杜尔哥的思想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具有理性色彩,故选C项;根据题干“尊重权利而非历史”“从植根于人的天性中的自然权利出发”可知,杜尔哥反对封建君主专制,排除A项;根据题干“尊重权利”“从植根于人的……自然权利出发”可知,杜尔哥主张维护人的自然权利,而不是“扩大”人民民主权益,排除B项;题干未体现对资产阶级统治的反思,排除D项。]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中世纪的西欧盛行着一种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习惯。中世纪经院哲学在“自由”艺术与“奴隶”艺术之间、在仅仅靠头脑完成的工作和改变了物质形态的工作之间划界限。例如诗人、逻辑学家和数学家属于第一类别;雕刻家、釉工及铁器工人属于第二类别;内科医生的工作没有改变物质形态,所以被认为是“自由的”,而外科医生的工作按照同一标准则被看作是“奴隶的”。活体解剖被教会和神学教义认为是非法的。
材料二 达·芬奇非常注重思想自由。他在理论思考时丝毫不为《圣经》教条所羁束。古希腊思想家轻视实践的传统观念也丝毫不能妨碍他的行动。为了提高自己在绘画、雕塑方面的艺术造诣,他孜孜不倦地实验、解剖、观察,深入研究了光学的定律、眼睛的构造、人体的结构和鸟类的飞翔等。达·芬奇成为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首屈一指的科学巨匠。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世纪科学实践受到阻碍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时期科学实践发展的特点和影响。(8分)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世纪的西欧盛行着一种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习惯”得出中世纪经院哲学对实践的轻视;根据材料一“‘自由’艺术与‘奴隶’艺术之间……划界限”得出浓厚的宗教神学氛围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非常注重思想自由”得出受人文主义思想传播的影响;根据材料二“艺术造诣……实验、解剖、观察”得出艺术家对绘画、雕塑技艺的执着追求推动科学实践。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首屈一指的科学巨匠”得出促进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繁荣;根据材料二“他在理论思考时丝毫不为《圣经》教条所羁束”得出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革命的发生。
[答案] (1)中世纪经院哲学对实践的轻视;浓厚的宗教神学氛围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4分)
(2)特点:受人文主义思想传播的影响;艺术家对绘画、雕塑技艺的执着追求推动科学实践。(4分)
影响:促进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繁荣;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革命的发生。(4分)课时分层作业(8)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1.13世纪中后期,意大利社会弥漫着一股追逐时尚、讲究排场的奢侈之风。城市市民在学习和模仿贵族阶层的消费方式和审美品位的同时,也不断将自身特有的消费习惯和审美趣味融入奢侈品的生产之中。由此可知,当时意大利(  )
A.人文主义腐蚀社会风气
B.工商业阶层不断发展壮大
C.民主政治得到快速发展
D.底层民众的思想获得解放
2.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人发明的玻璃镜风靡欧洲。相比之前的铜镜,玻璃镜让人们能够看清自己,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极大地影响了个人的自我认同。这反映了(  )
A.理性主义的兴起   B.实用主义的流行
C.人文主义的精神 D.禁欲观念的消亡
3.从1420年到1463年,一位伟大的建筑师给佛罗伦萨的天主教堂建造了一个多面体构成的八角形的穹顶。这个穹顶高300多英尺,不再是一个封闭的盖子,圆顶上有很多窗洞,能够射入阳光。该设计体现出(  )
A.人类摆脱束缚追求自由的精神
B.欧洲建筑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C.人与宇宙融为一体的美好愿望
D.近代社会多层面的统一和谐
4.如图是德国著名画家卢卡斯·克拉纳赫创作于1521年的版画《敌基督——教皇出售赎罪券》。该画作意在(  )
A.说明文艺复兴的原因
B.反对德国的宗教改革
C.抨击教廷的欺骗行为
D.强调科学革命的影响
5.1521年,马丁·路德在进行了大量的调查与意见征求,经过对比与考察,最终翻译出了能够最大限度网罗各个地区教众通用的德语版《圣经》。马丁·路德的做法(  )
A.引发了德国的宗教改革运动
B.有利于德国民族国家的形成
C.阻碍了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
D.束缚了德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6.宗教改革家认为白昼的更替、四季的循环、月亮的盈亏和星辰的运行,都是上帝创世时就赋予在其中的,一切世事只不过是其展现而已,自然界是上帝和人类活动的舞台。这一理论(  )
A.意在引导人们通过认识上帝去认识自然
B.为近代自然科学诞生创造了人文背景
C.奠定了推翻天主教统治的思想理论基础
D.促进了探索自然科学研究氛围的形成
7.下表所示为伽利略和彭加勒两位科学家的部分言论。据表可知,两人都(  )
伽利略(1564—1642) 自然科学家的“头等大事是不做粗陋的经验主义者,因而,他不仅探索更多的事实,而且为了更深刻地理解”
彭加勒(1854—1912) 科学家不能做只获取科学事实的“砖瓦匠”,而应是构建科学理论的“建筑师”
A.归纳自然科学的成就
B.追寻科学思维的源头
C.肯定感性意识的主导
D.重视科学理论的价值
8.牛顿根据大量数据提出了引力的法则,该法则既支配了整个宇宙,也支配了最微小的物体。由此类推,支配人类社会的法则依靠理性也可以为人们所发现。该表述说明(  )
A.思想家受到科学革命的启发
B.牛顿的成果引发了工业革命
C.启蒙运动首先兴起于英国
D.启蒙运动推动科学革命的发生
9.下图是16世纪到19世纪宗教裁判所颁布的《禁书目录》占比情况。
上图中出现禁书高潮的主要原因是(  )
A.文艺复兴出现 B.宗教改革兴起
C.自然科学产生 D.启蒙运动发展
10.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勇于为真理和正义而战斗。他们不惧危险和苦难,全面、彻底地批判了宗教神权和世俗王权的罪恶和黑暗,给封建王权和教会神权以沉重的打击,启发并培养了一代革命者。对这一时期理解正确的是(  )
A.孕育了人文主义精神
B.思想家否定传统权威并注重理性思考
C.宗教观念日益淡薄
D.充分体现了人类自我意识的初步觉醒
11.思想启蒙是社会变革的先导。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人文主义的特点:一是宣扬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对抗以神为中心的旧观念。人文主义者对人的价值、地位和权利给予充分肯定,认为“人是上帝创造的众多奇妙造物中最奇妙的”。人文主义者并没有否定上帝的至高无上地位,但他们关注的焦点由上帝而转向了人……二是重视尘世生活,强调个性解放和自由发展。人文主义者认为人应该享受尘世生活的快乐和幸福,积极地生活。他们赞美爱情,歌颂创造,追求平等自由,肯定财富占有,把中世纪天主教的禁欲、苦行、守贫等观念弃置不顾。
——摘编自徐国辉《论彼特拉克的人文主义精神》
材料二 启蒙运动不是陡然而至的。新航路开辟使欧洲人认识到世界其他地方还存在迥异的民族、宗教和文明形态……16世纪后期,法国人文主义作家蒙田鼓励人们运用自己的判断力来认识世界,而不要迷信权威。17世纪的欧洲出现了一种全新的探索真理的方法,即依靠实验、观察和推理揭示自然界奧秘……伏尔泰对中国由明智的君主和哲学家统治赞赏备至,据此提倡实行开明的君主制。这些内容都被用于揭露法国文化和制度的非理性。
——摘编自何平等《从概念史的角度看启蒙运动》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诉求,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启蒙运动不是陡然而至”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有何意义。(8分)
12.(2023·湖南卷)16世纪,一位意大利诗人在自传前言中写道:“命运残酷,无奈我自安然如故;生命,荣誉,财富,还有无价的才华;身的美丽,心的优雅;有此相伴,超越永无极限。”这反映了诗人(  )
A.强调人的个性     B.屈从命运安排
C.反对宗教教义 D.相信社会进步
13.中世纪时期,教会对体育活动采取高压政策。后来一些教育家提出要对人进行多种形式的锻炼,认为通过体育锻炼能使其身体强硬、壮实、敏捷,还能有助其对危险保持警惕。这表明(  )
A.人文主义思潮兴起
B.理性主义思想盛行
C.传统思想彻底瓦解
D.近代自然科学起步
14.中世纪的欧洲,人们普遍认为上帝是宇宙的中心;16世纪,哥白尼否定天主教会宣扬的“地心说”;18世纪法国思想家狄德罗则用人的视角展开对世界的认识,组织编纂了《科学、美术与工艺百科全书》。这一变化表明欧洲(  )
A.探究宇宙本原    B.重视科学创新
C.摆脱宗教束缚 D.彰显理性精神
15.马丁·路德讥讽教皇:“他们一生没有从《圣经》中学到什么,却希望做《圣经》专家。他们企图使我们相信,不管教皇是好是歹,他在信仰上是不会错误的,但他们并不能丝毫予以证明。”这表明,马丁·路德(  )
A.主张放弃对天主教的信仰
B.抨击天主教会的禁欲主义
C.否定教皇解释《圣经》的权威
D.强调王权的地位高于教权
16.18世纪的思想家认为应该把现代的社会生活加以理性化,并把他们的社会学理论建立在自然界事实的基础上,人类文化的权威不再是宗教宣扬的“信仰”,而是科学揭示的“自然”。这表明(  )
A.文艺复兴推动社会生活理性化
B.自然科学丰富启蒙精神的内涵
C.科学在启蒙精神的感召中兴起
D.宗教改革改变了传统政治学说
17.18世纪后期,法国财政总监杜尔哥起草了改革建议《论地方政府》,并指出:“改革的原则是尊重权利而非历史。……因此,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是从植根于人的天性中的自然权利出发。”这番言论(  )
A.维护了封建君主专制
B.扩大了人民民主权益
C.凸显了理性主义色彩
D.反思了资产阶级统治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中世纪的西欧盛行着一种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习惯。中世纪经院哲学在“自由”艺术与“奴隶”艺术之间、在仅仅靠头脑完成的工作和改变了物质形态的工作之间划界限。例如诗人、逻辑学家和数学家属于第一类别;雕刻家、釉工及铁器工人属于第二类别;内科医生的工作没有改变物质形态,所以被认为是“自由的”,而外科医生的工作按照同一标准则被看作是“奴隶的”。活体解剖被教会和神学教义认为是非法的。
材料二 达·芬奇非常注重思想自由。他在理论思考时丝毫不为《圣经》教条所羁束。古希腊思想家轻视实践的传统观念也丝毫不能妨碍他的行动。为了提高自己在绘画、雕塑方面的艺术造诣,他孜孜不倦地实验、解剖、观察,深入研究了光学的定律、眼睛的构造、人体的结构和鸟类的飞翔等。达·芬奇成为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首屈一指的科学巨匠。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世纪科学实践受到阻碍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时期科学实践发展的特点和影响。(8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