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教学设计与反思
基本信息
课题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第五单元25、杜甫诗 《 望岳》
作者及工作单位 作者:袁如凤工作单位:分宜县教师进修学校
教材分析
本单元所选文言文,题材不尽相同,有叙事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夹叙夹议的,有夹叙夹议的,有说明事物特征的,文字简洁而意味深长,有些文章还寄托了作者的情怀。又选杜甫诗三首,都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篇。
学情分析
学习杜甫诗《望岳》 ,作为八年级学生 要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杜甫诗歌的发展和“诗史”的特点 ,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诗歌大意,然后在诵读中领会诗歌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
教学目标
1、 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杜甫及相关文学常识。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2、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鉴赏古诗的能力。3、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热爱祖国河山,陶冶美的情操。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和抱负 。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难点:品味语言,感受诗人高超的写作艺术。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 导入新课。二、了解杜甫及相关知识。三、朗读中感知形象美。四、合作中感受景色美。五、赏析中品味语言美。 六、迁移练习。 教师深情导入 : 一、介绍中国古代诗歌源远流长的历史,进而介绍杜甫,引入本节教学。二、教师补充介绍杜甫相关资料 ,播放《泰山》相关视频 。三、教师范读课文 ,配乐朗诵,指导学生朗读。四、教师巡视,点拨指正。教师启发、深入指导。 对学生适时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 五、教师指导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方法。 “造 ( http: / / www.21cnjy.com )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的“钟”和“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试分析其妙。六、教师出示试题内容,适时启发、指正。处? 一、 学生感受体验。 二、学生介绍杜甫。学生欣赏。三、学生听读、自由朗读、指名读相结合。四、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力求有独到的见解。 五、学生思考讨论 。六、 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 一、吸引学生兴趣。 二、初步了解杜甫,初步感受了解泰山的美。 三、培养学生诵读古代诗歌的能力。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培养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六、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板书设计
望岳一、预习查工具书,读准下面加点字的音。岱宗(dài) 未了(liǎo) 层(céng) 决眦(zì) 二、诗句 实 1---6句 远望(1、2句)近望(3、4句) 钟、割遥望(5、6句)虚7 ---8句 俯视(7、8句)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学了这首诗歌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学生归纳总结,培养学生总结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补充。1、小结全诗这首诗全诗没有一个“望”字 ( http: / / www.21cnjy.com ),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而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的意愿。这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2、手法分析提问:把两个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又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修辞手法叫做“对偶”。请在文中找出这样的句子。讨论并归纳:如“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等。3、作业设计必做题: 1、 背诵并默写《望岳》。选做题1、将《望岳》改写成一篇写景的散文(100-200)字。 2、搜集杜甫的相关诗句体会其情感。
教学反思
要学生多了解杜甫诗歌内容的发展和特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的诗抒写个人情怀,又描写国家时事,深刻反映了唐代由盛入衰的过程,后世人把他的诗称为“诗史”--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