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5《小溪流水响叮咚》 人音版 (五线谱)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5《小溪流水响叮咚》 人音版 (五线谱)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5-03-14 17:03: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主备人: 审核人:
课题:演唱《小溪流水响叮咚》 总课时:4 分课时:第3课时 课型:自学展示
班级 四 小组 姓名
学习目标:1. 感受音乐所表现的大自然的美好景象,体会音乐所表达的对自然、对生活的赞美和热爱之情。2.能用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歌曲《小溪流水响叮咚》,在学唱中体会歌曲旋律进行的特点,复习旋律进行的知识。能选择合适的打击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3.能以郊游为内容作自由命题,采集声音编创有声画面进行表演。
学习重点:学唱歌曲,掌握歌曲的音高音准,能正确的演唱歌曲。,
学习难点:表演歌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法设计:视唱法
导 学 活 动 教 学 策 略
【激趣引新】1.师生问好。2.课件呈现小溪流水的声响,并配上小溪流水的声响,创设情境。3.导入新课。【感知体验】4.初听范唱,了解歌曲内容,感受音乐的情绪。5.交流听后感受。6.复听。思考:小溪在唱什么歌?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有没有变化?7.听老师弹奏歌曲旋律,感受乐句、乐段和旋律进行的特点。【合作探究】8.数一数歌曲一共有几个乐句?哪几句开头相同或相似。9.复听歌曲,感知特点。10.根据乐句的相同和不同以及歌曲情绪的变化,为歌曲划分乐段。(两个乐段,第1—16小节为第一乐段,共两个乐句;第17—33小节为第二乐段,共两个乐句)11.跟琴模唱旋律,拍打2/4拍的基本拍。12.根据旋律进行的特点,指导学生用连贯、抒情的声音模唱歌曲。13.跟音乐做2/4拍的指挥图示,体会歌词的诗意。【表现创新】14.填唱歌词,吐字要清晰,并要唱好一字多音及句尾的旋律。15.唱出两个乐段情绪上的不同特点。(第一乐段的流畅、抒情性;第二部乐段的自豪、愉悦之情)16.表演歌曲。17.有层次的为歌曲选择打击乐器并编配伴奏音型,烘托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表现风景如画的意境及借景抒发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之情。18.编创歌词,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与赞美之情。【拓展小结】 今天,我们走进了美丽的大自然,听到了小溪流水的声音,看到了祖国的大美河山,既美丽又壮观,我们的祖国这么辽阔,这么富饶,同学们,你们从小要好好学习,将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富强。 多媒体展示小溪流水的画面。初听歌曲范唱,整体感知歌曲情绪变化。复听歌曲旋律,深刻体会歌曲特点。有感情的朗读歌词,认真体会歌曲的诗情画意。引导学生自制打击乐进行演奏。
《小溪流水响叮咚》教学反思
《小溪流水响叮咚》是一首非常动听的歌曲,学生也非常喜欢,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学会唱这首歌曲,唱好这首歌曲,我把握了整个流程的时间,也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在导入环节中,为了将学生引入课堂氛围,初步感知歌曲,我在此处展示了多幅小溪流的图片,并注明歌词,让学生在安静聆听歌曲伴奏的同时,明白本课要学歌曲的大体内容;而为了突破本课演唱中的难点,我在导入环节中还设置了带休止符乐句的学唱,让学生一开始就打好基础。在歌曲演唱时,我变着法子让学生多多聆听,多多演唱,并注意学生的表情、声音以及演唱姿势等等,培养学生良好的演唱习惯,让学生能够用甜美轻柔的声音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在拓展环节,我加入了打击乐的学习,让学生认识碰铃和串铃的演奏方式,以及培养学生用乐器为歌曲伴奏的能力。
  我认为,上公开课是对于自己的一种提升,是让自己进步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在收获学生带来的良好反馈的同时, 我结合各位老师为我提出的宝贵意见,以及自己的一点理解,对我的这堂课进行了反思。
  在导入环节,我将本课的难点之一最后一句休止符的演唱提前做了解决,在此处,我出示了图谱,并设计一个笑脸跟随图谱运动,但是此处我的设计不够到位,使得笑脸已经运动完毕,而我却还在范唱,而学生则盯着这个有趣的笑脸,并没有专注在我的范唱上,而且我的图谱设置不够精确,学生不能清楚地知道这句旋律需要用跳跃的感觉来诠释,并且我在设计了图谱之后,在我后面的教学过程中完全没有运用到这个图谱,可以说实用性并不是很高。而在歌曲学唱部分,学生说出错误的音乐术语的时候,我并没有及时纠正,忽略了音乐知识的渗透,我想,这是我特别容易忽略也是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还有在学生欣赏乐曲的时候,我总是习惯性的在学生中间慢慢地走来走去,虽然我意在与学生加强交流,但是学生却很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到我的身上,从而没有好好的集中精力欣赏音乐。在拓展延伸部分,我采用两种乐器为歌曲伴奏的时候,对于串铃的节奏我把握的不是特别到位,用八分音符为歌曲伴奏似乎有些太快,而且我创新的演奏方式也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反而出现了许多的杂音。而对于课堂小结时,我想让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于是引用了西南旱灾事件,似乎与本课的联系不够密切,而一首相对来说比较欢快的歌曲加上我联系到的主题似乎也确显得突兀了些。
  我觉得我最最应该注意的是要更加关注音乐本身,多多将学生引导到对音乐本体的认知上来,不论是在公开课上,或者是在平时的教学当中,这是我特别容易忽视的地方,经常一不小心就会离开音乐本体而教学。
  作为一个新教师,我还有许许多多要改进的地方,比如教师语言不够严谨,评价语言还要多多改进等等,我仍需要不断地学习让自己能够得到长足的进步。
  通过这节课,我深刻地感受到,一堂好课是不断“磨”出来的,是教师自身对教学理念的认识的体现。一堂课从宏观的整体设计到微观的眼神、语气等,都要考虑到它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今后在教学实践中,我还会进一步摸索,从理论的高度去认识并指导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