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山地回忆 课件+教学设计+任务单-(同步教学)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名师备课系列

文档属性

名称 11 山地回忆 课件+教学设计+任务单-(同步教学)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名师备课系列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14 10:15:5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1 《山地回忆》学习任务单
【学习目标】
1.梳理小说的情节,理清文章思路,把握小说的主题。
2.结合关键语句,阅读人物对话,抓住细节分析妞儿的形象,欣赏孙犁作品的语言特色。
3.感受文中所表现的战争中的诗情画意和人情美,理解军民之间亲密的鱼水情。
【课前预习】
1.字词积累。
(1)给加点字注音。
瘪( ) 土靛( ) 玉黍 ( ) 盈余( )
袄襟( ) 剪裁( ) 破绽 ( ) 爬山越岭( )
阜平( ) 冀中( ) 水沤 ( ) 碛口( )
(2)解释词语。
被垒:
穷山恶水:
爬山越岭:
(答案见配套课件)
2.作者简介
【孙犁】 (1913-2002),河北安平人原名孙树勋、孙振海,“孙犁”是其笔名之一。作家,“荷花淀派”创始人。长篇小说《风云初记》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另有中篇小说《铁木前传》、小说与散文集《白洋淀纪事》、诗集《白洋淀之曲》等。
3.知识链接
“荷花淀派”是当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也叫“白洋淀派”,这一流派得名,不仅源于白洋淀这一区域,还源于孙犁的代表作《荷花淀》。
“荷花淀派”作品的特点:一般都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主义精神,情节生动,语言清新、朴素,富有节奏感,描写逼真,心理刻画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代表作家有孙犁、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等。“白洋淀派”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与另一个流派“山药蛋派”并称。
文体知识——散文化小说:
概念:散文化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带有创新性的小说样式,是小说与散文、诗歌等文体融合的产物,也是一种独特的跨文体现象。
特点:
(1)强化抒情性:散文化小说通过散文化的语言增强抒情性,通过自然环境的渲染氛围的营造增强小说的诗意氛围,注重对民风民俗进行描写,传达出纯朴的民风和优美的人性人情美。
(2)弱化故事情节:散文化小说采用一种随意的、散化的小说叙事笔法,小说中只有自然环境、生活片段的描写。人物被虚化,作为一种意象放入片段式的叙述中融入小说的抒情氛围之中,表现了特有的情感、意境,渲染一种人情美。
4.背景链接
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中国人民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共同抗日,经过8年的抗战,最终取得了伟大胜利。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军队与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这篇小说是孙犁根据自身的生活经历写成的,通过“我”和“小姑娘”往事的回忆,再现了革命战争年代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与山地人民建立起来的鱼水情谊。
【课中探究】
任务一: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思考:那有哪些事情和哪些人呢 快速阅读文章,完成下面表格。
时间 地点 事件 结构
陪大伯参观工业展览会,“我”想买布 序幕
1941年 主体
妞儿家
妞儿早起晚睡做晚饭
结尾
2.本文围绕“袜子”写了哪几件事?哪些详写,哪些略写,试着用思维导图展示主体部分的写作思路。
任务二:走进人物,把握形象
1.阅读文中人物对话部分,圈画出那些让你印象深刻的句子,试着作一些批注,说说这篇小说刻画出妞儿什么样的形象。
句式:从 对话中,我听懂了妞儿 。
2.分角色朗读“我”与妞儿的对话,体会人物性格。
角色:“我”、女孩、大伯
第一回合:争吵
女孩:你看不见我在这里洗菜吗 洗脸到下边洗去!
我:离这么远,会弄脏你的菜!
女孩:菜是下口的东西呀!你在上流洗脸洗屁股,为什么不脏?
我: 我错了,我不洗了,你在这块石头上来洗吧!
女孩:你刚在那石头上洗了脸,又叫我站上去洗菜!
我: 你看你这个人,我在上水洗,你说下水脏,这么一条河,哪里就能把我脸上的泥土冲到你菜上去?现在叫你到上水来,我到下水去,你还说不行,那怎么办哩?
怎么办,我还得往上走!
探究1:这是一个怎样的女孩?作者为何要给女孩安排“争吵”的出场形式?
第二回合:和解
女孩:“什么时候,才能打败鬼子?”女孩子望着我,“我们的房,叫他们烧过两三回了!”
我:也许三年,也许五年,也许十年八年。可是不管三年五年,十年八年,我们总是要打下去,我们不会悲观的。”我这样对她讲,当时觉得这样讲了以后,心里很高兴了。
女孩:“光着脚打下去?”女孩子转脸望了我脚上一下,就又低下头去洗菜了。
我:我一时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就问:“你说什么?”
女孩:“说什么?”女孩子也装没有听见,“我问你为什么不穿袜子,脚不冷吗 不会求人做一双?”
我:“哪里有布呀?就是有布,求谁做去呀?”
女孩:“我给你做。”女孩子洗好菜站起来,“我家就住在那个坡子上,“她用手一指,“你要没有布,我家里有点,还够做一双袜子。”她端着菜走了,我在河边上洗了脸。
探究2:为何女孩要给“我”做袜子?这又是一个怎样的女孩?
第三回合:熟识
大伯:“同志,你知道我是沾你的光吗?”
我:“怎么沾了我的光?”
大伯:“往年,我一个人背枣,我们妞儿是不会给我吃这么好的!”
女孩:“沾他什么,他穿了我们的袜子,就该给我们做活了!”
“你们跑了快半月,赚了多少钱?”
女孩:(我们一同数了票子,一共赚了五千多块钱,)“够了。”
大伯:“够干什么了?”
女孩:“够给我买张织布机子了!这一趟,你们在曲阳给我买架织布机子回来吧!”
探究3:大伯口中的“沾光”表现出女孩怎样的特点?
第四回合:情深
大伯:“多买上几尺,再买点黄色的!”
我:“干什么用?”
大伯:“这里家家门口挂着新旗,咱那山沟里准还没有哩!你给了我一张国旗的样子,一块带回去,叫妞儿给做一个,开会过年的时候,挂起来!”
探究4:从“送袜子”到“做国旗”,有何用意?
3.小组讨论,简要分析本文的对话艺术。
思考角度:出场、人物、情节、结构等。
4.细节品味。
作者用平易单纯的文字在你来我往的对话中写出了人物的内在美,刻画了一个爽快率直、质朴善良、勤劳能干的妞儿。
除了语言描写之外,文中还有哪些方法来表现妞儿的形象 请找出相应语句,并在旁边批注赏析。
我站立起来转过身去,才看见洗菜的是个女孩子,也不过十六七岁。风吹红了她的脸,像带霜的柿叶,水冻肿了她的手,像上冻的红萝卜。她穿的衣服很单薄,就是那种蓝色的破袄裤。
她说着,扭着身子逆着河流往上去了。
登在一块尖石上,把菜篮浸进水里,把两手插在袄襟底下取暖,望着我笑了。
女孩子就学习纺织的全套手艺了:纺,拐,浆,落,经,镶,织。
早先,我们这里也不会纺线,是今年春天,家里住了一个女同志,教会了她。还说再过来了,还教她织布哩!
女孩子早起晚睡给我们做饭,饭食很好。
一天,大伯说: “同志,你知道我是沾你的光吗?”
“往年,我一个人背枣,我们妞儿是不会给我吃这么好的!”。
“把菜篮浸进水里,把两手插在袄襟底下取暖,望着我笑了”
“说着就笑得弯下腰去”
“她笑着用两手在冷水里刨抓”
“占了北平,我们就有洋布穿,就一切齐备!”女孩子接下去,笑了。
任务三:聚焦中心,把握主旨
1.如果把课文拍成微电影,结尾要拍一个特写镜头,你会选择什么物品入镜,请阐述理由。
A. 袜子 B.山地蓝布

2.这是一个纯真善良、吃苦耐劳的山地女孩。但是文中没有介绍妞儿的姓名,你能体会到作者的用意吗?
任务四:品味语言,学习写法
孙犁的语言具有独特的韵味和风采主要体现在叙述语言力求简洁朴实而又准确生动,人物对话富有生活 气息,富于表现力。大量使用富有地方特色的口语,清新质朴,有着浓厚的泥土气息。《山地回忆》就是其中的代表,试找出相关语句或段落,进行批注,通过朗读加以体会。
【课后延学】
阅读孙犁的《白洋淀纪事》,并作读书摘录,结合自己的经历写下自己的随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1 《山地回忆》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梳理小说的情节,理清文章思路,把握小说的主题。
2.结合关键语句,阅读人物对话,抓住细节分析妞儿的形象,欣赏孙犁作品的语言特色。
3.感受文中所表现的战争中的诗情画意和人情美,理解军民之间亲密的鱼水情。
【学习重点】
1.结合关键语句,抓住细节分析妞儿的形象,欣赏孙犁作品的语言特色。
2.感受文中所表现的战争中的诗情画意和人情美,理解军民之间亲密的鱼水情。
【学习任务】
1.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2.走进人物,把握形象
3.聚焦中心,把握主旨
4.品味语言,学习写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战争文学中,有一些作家另辟蹊径,他们有意避开了硝烟弥漫、枪林弹雨的战斗场景,以独特的艺术视角,用清新自然的笔触,叙写战争背景下的诗情画意和人情美。孙犁的《山地回忆》就是这样的一部作品。他说:“人的一生能够被一个村庄,哪怕是异乡的水土所记忆、所怀念,也就算不错了。”
二、任务开展
任务一: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
为什么我偏偏想起买布来 因为他身上穿的还是那样一种浅蓝的土靛染的粗布裤褂。这种蓝的颜色,不知道该叫什么蓝,可是它使我想起很多事情,想起在阜平穷山恶水之间度过的三年战斗的岁月,使我记起很多人。这种颜色,我就叫它“阜平蓝”或是“山地蓝”吧。
使我想起很多事情 使我记起很多人
1.思考:那有哪些事情和哪些人呢 快速阅读文章,完成下面表格。
时间 地点 事件 结构
陪大伯参观工业展览会,“我”想买布 序幕
1941年 主体
妞儿家
妞儿早起晚睡做晚饭
结尾
预设:
时间 地点 事件 结构
1947年 天津 陪大伯参观工业展览会,“我”想买布 序幕
1941年 阜平河边 “我”洗脸,与妞儿争辩,初相识 主体
妞儿家 妞儿给“我”做袜子
“我”帮妞儿家运枣贩卖,买织布机
妞儿早起晚睡做晚饭
妞儿学会了纺线
1945年 黄河边 “我”的那一双袜子被冲走
1949年 百货公司 “我”买布送故人,妞儿学做国旗 结尾
2.本文围绕“袜子”写了哪几件事?哪些详写,哪些略写,试着用思维导图展示主体部分的写作思路。
预设:
河边争执,引出袜子故事 详写
得知无袜,妞儿主动织袜 详写
帮忙贩枣,妞儿买织布机 略写
穿袜战斗,袜子被水冲走 略写
任务二:走进人物,把握形象
1.阅读文中人物对话部分,圈画出那些让你印象深刻的句子,试着作一些批注,说说这篇小说刻画出妞儿什么样的形象。
句式:从 对话中,我听懂了妞儿 。
预设:
(1)从洗脸与洗菜的争辩对话中,“我”听懂了妞儿在与“我”主动打招呼、找话题。
(2)从真假卫生的谈论对话中,“我”听懂了姐儿对“我”挨冻受冷没有袜子穿的关心。
(3)从买袜子到做袜子的引导对话中,“我”听懂了妞儿怜惜“我”,要给“我”送袜子的善良体贴。
2.分角色朗读“我”与妞儿的对话,体会人物性格。
角色:“我”、女孩、大伯
第一回合:争吵
女孩:你看不见我在这里洗菜吗 洗脸到下边洗去!
我:离这么远,会弄脏你的菜!
女孩:菜是下口的东西呀!你在上流洗脸洗屁股,为什么不脏?
我: 我错了,我不洗了,你在这块石头上来洗吧!
女孩:你刚在那石头上洗了脸,又叫我站上去洗菜!
我: 你看你这个人,我在上水洗,你说下水脏,这么一条河,哪里就能把我脸上的泥土冲到你菜上去?现在叫你到上水来,我到下水去,你还说不行,那怎么办哩?
怎么办,我还得往上走!
探究1:这是一个怎样的女孩?作者为何要给女孩安排“争吵”的出场形式?
明确:这是一个心直口快、蛮不讲理的女孩,这样的出场更能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第二回合:和解
女孩:“什么时候,才能打败鬼子?”女孩子望着我,“我们的房,叫他们烧过两三回了!”
我:也许三年,也许五年,也许十年八年。可是不管三年五年,十年八年,我们总是要打下去,我们不会悲观的。”我这样对她讲,当时觉得这样讲了以后,心里很高兴了。
女孩:“光着脚打下去?”女孩子转脸望了我脚上一下,就又低下头去洗菜了。
我:我一时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就问:“你说什么?”
女孩:“说什么?”女孩子也装没有听见,“我问你为什么不穿袜子,脚不冷吗 不会求人做一双?”
我:“哪里有布呀?就是有布,求谁做去呀?”
女孩:“我给你做。”女孩子洗好菜站起来,“我家就住在那个坡子上,“她用手一指,“你要没有布,我家里有点,还够做一双袜子。”她端着菜走了,我在河边上洗了脸。
探究2:为何女孩要给“我”做袜子?这又是一个怎样的女孩?
明确:因为她看到“我”光脚,就怜惜“我”冬天光脚打仗,期盼战士能“打败鬼子”,可见她是一个对侵略者仇恨的善良淳朴、细腻羞涩的女孩。
第三回合:熟识
大伯:“同志,你知道我是沾你的光吗?”
我:“怎么沾了我的光?”
大伯:“往年,我一个人背枣,我们妞儿是不会给我吃这么好的!”
女孩:“沾他什么,他穿了我们的袜子,就该给我们做活了!”
“你们跑了快半月,赚了多少钱?”
女孩:(我们一同数了票子,一共赚了五千多块钱,)“够了。”
大伯:“够干什么了?”
女孩:“够给我买张织布机子了!这一趟,你们在曲阳给我买架织布机子回来吧!”
探究3:大伯口中的“沾光”表现出女孩怎样的特点?
明确:大伯口中的“沾光”,从侧面表现出女孩的质朴善良和对子弟兵的无私关爱之情。
第四回合:情深
大伯:“多买上几尺,再买点黄色的!”
我:“干什么用?”
大伯:“这里家家门口挂着新旗,咱那山沟里准还没有哩!你给了我一张国旗的样子,一块带回去,叫妞儿给做一个,开会过年的时候,挂起来!”
探究4:从“送袜子”到“做国旗”,有何用意?
明确:从“送袜子”到“做国旗”,反映了两个时代的伟大进程,表现了革命群众对战争胜利和新中国成立的无比欢欣和热爱。体现了孙犁小说以小见大,让“细枝末节”放射出时代光芒的特点。
3.小组讨论,简要分析本文的对话艺术。
思考角度:出场、人物、情节、结构等。
预设:
①通过对话引领主要人物出场。小说以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方法,引领了女孩子出场;
②通过对话刻画人物。全文中,大部分内容都是直接引语,活灵活现地刻画了女孩子心直口快、善良勤劳的鲜明性格;
③通过对话铺张(推动)情节。小说主要叙述了“卫生话题”“做袜子”“作运输”“买织布机”等故事情节,这些故事情节,都是通过人物对话中铺展推动的;
④运用对话中的伏笔、照应,使文章浑然一体。文章中两次关于“打败了日本,占了北平”的对话,前后相应,表现了对话语言的构思精巧与浑然一体。
4.细节品味。
作者用平易单纯的文字在你来我往的对话中写出了人物的内在美,刻画了一个爽快率直、质朴善良、勤劳能干的妞儿。
除了语言描写之外,文中还有哪些方法来表现妞儿的形象 请找出相应语句,并在旁边批注赏析。
预设1:
我站立起来转过身去,才看见洗菜的是个女孩子,也不过十六七岁。风吹红了她的脸,像带霜的柿叶,水冻肿了她的手,像上冻的红萝卜。她穿的衣服很单薄,就是那种蓝色的破袄裤。
外貌描写
批注:“带霜的柿叶”“上冻的红萝卜”,这些口语化的比喻富有地方特色,清新质朴。妞儿穿着单薄,蓝色破衣,早饭是水沤的杨树叶,揭示了妞儿生活贫困,惹人怜惜,引发了战士对人民的爱护。
预设2:
她说着,扭着身子逆着河流往上去了。
登在一块尖石上,把菜篮浸进水里,把两手插在袄襟底下取暖,望着我笑了。
动作描写
批注:一系列的动作细节描写,将女孩俏皮活泼、率真可爱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两人之间的紧张气氛也被灿烂的笑容化解了。
预设3:
女孩子就学习纺织的全套手艺了:纺,拐,浆,落,经,镶,织。
简笔勾勒
批注:用七个动词表明妞儿学会了全套手艺,单独成段,具有强调作用,表现了妞儿勤劳能干、好学要强的性格特点。
预设4:
早先,我们这里也不会纺线,是今年春天,家里住了一个女同志,教会了她。还说再过来了,还教她织布哩!
侧面描写
批注:用大娘的话介绍女同志在家里住,教会妞儿纺线。可见抗战时期军民互助的温馨情谊,用女同志衬托主人公,既表现妞儿的聪明好学,也揭示了军民鱼水情深的主题,更刻画了美好的女性群体形象。
预设5:
女孩子早起晚睡给我们做饭,饭食很好。
一天,大伯说: “同志,你知道我是沾你的光吗?”
“往年,我一个人背枣,我们妞儿是不会给我吃这么好的!”。
侧面描写
批注:大伯口中的“沾光”,从侧面表现出女孩的质朴善良和对子弟兵的无私关爱之情。
预设6:
“把菜篮浸进水里,把两手插在袄襟底下取暖,望着我笑了”
“说着就笑得弯下腰去”
“她笑着用两手在冷水里刨抓”
“占了北平,我们就有洋布穿,就一切齐备!”女孩子接下去,笑了。
细节细节(神态描写)——四次“笑”
批注:这是神态描写,用妞儿的各种“笑”表现她天真爽朗、友善亲和、活泼俏皮的性格特点。
任务三:聚焦中心,把握主旨
1.如果把课文拍成微电影,结尾要拍一个特写镜头,你会选择什么物品入镜,请阐述理由。
A. 袜子 B.山地蓝布
示例:选择袜子。
理由:①袜子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串联起作者对山地的回忆。②袜子是妞儿善良与热心的具象化,它承载着百姓对八路军的关爱与支持。③袜子象征着团结与希望,小中见大,寓意着军民携手一定能战胜困难,歌颂民族大义,赞美人性的美,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这是一个纯真善良、吃苦耐劳的山地女孩。但是文中没有介绍妞儿的姓名,你能体会到作者的用意吗?
明确:主人公妞儿具有非常鲜明的个性,是“山地女孩”中独特的“这一个”,但她又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女性,是所有“山地女孩”的化身,是冀中地区千百万勤劳善良、活泼动人的女孩们的缩影。
这也体现了孙犁小说的一贯风格:以女性为小说的主要描写对象,写出人物的心灵美、性格美、人情美。女性往往是真善美的化身,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她们付出的代价、牺牲往往比男人更多,不仅要肩起革命与劳动生产两副重任,还要照顾老人,抚育后代。因此,孙犁“用的多是彩笔,热情地把她们推向阳光照射之下,春风吹拂之中”。
作者正是通过这一既平凡普通又光彩照人,既有个性又具共性的女孩形象,反映了根据地人民与八路军的鱼水深情厚谊,反映了他们的民族大义。
任务四:品味语言,学习写法
孙犁的语言具有独特的韵味和风采主要体现在叙述语言力求简洁朴实而又准确生动,人物对话富有生活 气息,富于表现力。大量使用富有地方特色的口语,清新质朴,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山地回忆》就是其中的代表,试找出相关语句或段落,进行批注,通过朗读加以体会。
预设:
①阜平的农民没有见过大的地块,他们所有的,只是像炕台那样大,或是像锅台那样大的一块土地。
明确:这里用“炕台”“锅台”来形容阜平地块之小,富有农村生活气息,生动而贴切地道出了山区特有的地理状况。
②我看了看我那只穿着一双“踢倒山”的鞋子,冻得发黑的脚,一时觉得我对于面前这山,这水,这沙滩,永远不能分离了。
明确:“这山,这水,这沙滩”代表抗日根据地和生活在这里的人民。女孩(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关心,女孩(人民群众)无私奉献的精神境界,令“我”深为感动,认识到军民犹如鱼水,永远不能分。用诗的语言抒发内心真情实感,充满动人的诗情。
③风吹红了她的脸,像带霜的柿叶,水冻肿了她的手,像上冻的红萝卜。她穿的衣服很单薄,就是那种蓝色的破袄裤。
明确:“带霜的柿叶”“水冻肿了她的手,像上冻的红萝卜”,其中“带霜的柿叶”“上冻的红萝卜”,是当地常见的蔬果,用它们来形容女孩子受冻后的容貌,写出了她生活的困苦,惹人怜惜,引发战士对人民的爱护,既生动形象又富有乡土气息。
④“那是假话吗?你们一个饭缸子,也盛饭,也盛菜,也洗脸,也洗脚,也喝水,也泡尿,那是讲卫生吗?”
明确:这里用的全是生活化的口语写出了女孩对战士生活的好奇和调侃,用词鲜活,生动有趣。
三、课堂小结
孙犁的战争小说少有血腥惨烈的场面,他的故事建立在现实主义的牢固基础上的,是生活的真实而深刻的反映,但充满诗情画意,具有浪漫的色彩。不论是写孩子、妇女,还是干部、战士,都始终洋溢着生活的深情,人的深情,主要表现为在浓厚时代气氛下人民大众与革命者之间的血肉情谊。孙犁理解这些,热爱这些,歌颂这些,他总是在生活之中,在人物之间,与他的形象共度艰辛,共享胜利。
本文他通过对妞儿的语言动作行为描写,我们读出她对革命者不见外,任性调侃,有自家人的亲密,在诗意浪漫的对话中体现了深厚的军民鱼水情这一主题。
【课后延学】
阅读孙犁的《白洋淀纪事》,并作读书摘录,结合自己的经历写下自己的随感。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