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长江中下游平原 分层练习(学生版+教师版) 2024-2025学年地理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7.2 长江中下游平原 分层练习(学生版+教师版) 2024-2025学年地理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3-14 12:27:10

文档简介

第2课时 沿江分布的城市 沿江工业走廊 保护“母亲河”
沿江分布的城市
  下图为长江中下游平原城市分布图。据此回答1~2题:
1.图中城市的分布特点是( )
A.沿江分布 B.沿海分布
C.沿铁路线分布 D.沿山脉分布
2.结合图例可知,长江中游和下游最大的城市分别是( )
A.武汉 南京 B.上海 武汉
C.武汉 上海 D.南昌 苏州
3.长江在其沿线城市发展中最重要的作用体现在( )
A.提供灌溉水源 B.提供便利的水运
C.平原土壤肥沃 D.提供电力
沿江工业走廊
4.长江沿江地带在经济发展中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亮点,目前已形成“工业走廊”雏形的工业部门是( )
A.钢铁工业和汽车工业
B.电力工业和石油工业
C.汽车工业和造船工业
D.钢铁工业和煤炭工业
5.长江中下游平原形成的“汽车工业走廊”以 等汽车工业城市为依托。( )
A.上海、南京、武汉
B.上海、武汉、十堰
C.宝山、马鞍山、武汉
D.宝山、南京、十堰
6.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工业走廊中,以钢铁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是( )
A.以长株潭为中心的工业基地
B.以武汉为中心的工业基地
C.以上海宝山、辽宁鞍山为中心的工业基地
D.以沪宁杭为中心的工业基地
保护“母亲河”
7.长江中下游平原洪涝灾害频发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①降水量大且集中,多暴雨,支流众多,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②地势低平,流速缓慢,河道弯曲,泥沙淤积严重,泄洪不畅 ③乱垦滥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 ④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读长江经济带示意图,回答8~10题:
8.长江中游城市群包含的省级行政区域是( )
A.鄂、湘、赣 B.黔、蜀、渝
C.皖、浙、沪 D.苏、鲁、豫
9.下列有关长江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所起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长江自宜宾以下河段可全年通航
B.水能资源蕴藏量自西向东逐渐增多
C.成渝经济区西部的三峡工程提供了充足的电能
D.长江下游与京广、京九铁路交汇,形成水陆联运网
10.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成渝经济区发展的优势是( )
A.资金和劳动力资源充足
B.矿产和水力等资源丰富
C.人才和技术力量雄厚
D.海陆空交通运输便利
  (2024 福建节选)苏州是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超过千万的城市,从外省转入的人口众多,其中有不少是来苏州创业的高素质人才。政府为创业者提供较好的创业环境。近年来,苏州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读图,回答11~12题:
11. 苏州吸引大量外省人口的主要原因是苏州的( )
A.生活成本高 B.生态环境好
C.消费水平低 D.就业机会多
12. 苏州吸引大量高素质人才来创业,其主要原因是苏州( )
①能为创业者提供政策支持 ②离上海近,受上海辐射效应明显 ③公路、铁路等交通运输便利 ④园林建筑等城市景观优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读长江中下游平原工业分布图,回答13~14题:
13.根据图中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可判断出武汉适合建立( )
A.钢铁工业基地 B.煤炭工业基地
C.石油化工基地 D.轻纺工业基地
14.长江中下游平原发展工业的优势条件包括( )
①航运便利 ②土壤肥沃 ③资源丰富 ④环境优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5.造成长江河段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A.乱采滥挖矿产资源,废弃物大量流入河道
B.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
C.在沿岸平原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农药、化肥、除草剂
D.出现酸雨现象的地区广大,被污染的流水大量汇入河道
16.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长江中下游平原简图。
材料二 某年3月份,来自山西省某山区的初中地理老师王老师乘游轮从宜昌出发到上海,沿江实地考察长江中下游的水文特征、农业生产和城市经济建设。
(1)游轮航行在枝城至城陵矶段,王老师感受到江流缓慢,河道异常弯曲,不时看到河中停泊的船上的船工、江堤上的河道工人在忙碌工作。请你猜想船工和河道工人最可能在进行 工作。
(2)游轮从城陵矶航行至湖口,王老师了解到长江水量不断增加,这一江段水量增加的原因是 。
(3)游轮航行在南京至上海江段时,王老师看到:江面越来越开阔,客轮、货轮穿梭不断,两岸城市也多了起来,高楼大厦林立,一派繁荣景象。显而易见长江深刻影响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据此,王老师说长江从 、 资源、 资源等方面影响了城市的发展。
(4)整个航行过程中,王老师看到游轮穿过了我国南北方向的铁路干线有焦柳线、京广线、 、京沪线。
(5)在航行途中,王老师还看到:大江南北,蓝天白云下,油菜花盛开,河湖密布,水田连片,农民在田间插播着希望的秧苗,王老师不由感叹这里优越的农业生产条件。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包括 条件好、 密布、地形 。 第二节 长江中下游平原
第1课时 地理条件优越 鱼米之乡
地理条件优越
  下图是亚洲沿30°N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1~2题:
1.长江中下游平原所在的位置是( D )
A.甲 B.乙 C.丙 D.丁
2.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地形特征是( C )
A.山环水绕 B.崎岖起伏
C.河湖密布 D.山河相间
  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于2023年11月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办。进口博览会是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据此回答3~4题:
3.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举办地位于( B )
A.环渤海城市群 B.长三角城市群
C.珠三角城市群 D.成渝城市群
4.该地承办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优势条件有( A )
①交通便利 ②消费市场广阔 ③地理位置优越 ④矿产资源丰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鱼米之乡
  读长江中下游局部区域图及武汉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回答5~6题:
5.该区域河湖密布,盛产水稻,被称为“鱼米之乡”。其发展农业的有利气候条件是( D )
A.夏季温和少雨 B.终年高温多雨
C.全年温和湿润 D.雨热同期
6.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农业发展方向是( A )
①积极发展出口创汇农业 ②建立高产、高效、高附加值农产品基地 ③实行退耕还林、还草 ④大力发展人工牧场,建设畜产基地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读长江三角洲简图,回答7~8题:
7.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形特点是( B )
A.以山地、丘陵为主
B.地势低平,河网密布
C.地形崎岖,高低不平
D.一望无际,坦荡广阔
8.清明节期间,小明一家人在苏州昆山的郊外踏青,下列走在田野间看到的景象真实可信的是( B )
A.麦浪滔滔接天际
B.油菜花香扑鼻来
C.稻田滚滚迎丰收
D.牛羊好似珍珠撒
  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图是一张剪纸作品。根据剪纸中的景物,回答9~10题:
9.形成图中剪纸所反映的地区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 B )
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
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
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
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
10.上图剪纸所反映的地区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是( B )
A.毗邻港澳
B.处于江海交汇之地,有便利的水路运输
C.矿产资源丰富
D.扼长江出海口,濒临南海
  桑基鱼塘是浙江湖州地区先民遵循已有的植桑、养蚕、养鱼生产规律,独创的高效立体生产系统。据此回答11~12题:
11.桑基鱼塘系统最可能位于我国下列哪个地区 ( C )
A.华北平原
B.松嫩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黄土高原
12.关于该系统所在地区的自然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C )
A.红土肥沃,物种丰富,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B.山高坡陡,地形崎岖
C.河网密布,湖泊众多,被誉为“鱼米之乡”
D.气候干热,自然灾害多发
13.下列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自然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①航运发达,水资源、渔业资源十分丰富 ②东临渤海和黄海 ③有“黄金水道”之称的长江贯通东西 ④拥有濒海、沿江双重区位优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巨型稻”与传统双季稻相比,“巨型稻”具有高大、不易摧折、耐淹涝等突出特点。在水田里还可养鱼和青蛙,利用蛙吃害虫、鱼粪肥田,形成互利共生的生态环境。推广“稻—鱼—蛙”立体种养模式,主要目的是( A )
A.减少使用化学肥料,保护生态
B.增加自然湿地,发展旅游
C.缓解当地水资源不足问题
D.丰富当地居民的饮食结构
15.2021年适逢建党100周年。重庆“小脚丫爱地理”社团的同学们进行了一次“红船带我游长江”研学活动。请将下列游记片段补充完整,并做进一步的探究:
红船带我游长江
(1)穿过巫山,眼前的景色令人震撼,“高峡出平湖”原来说的就是这里,三峡河段因流量和落差很大, 水能 资源非常丰富,我国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2)在湖口,我们遇到了船夫老杨,他说:“我们这里地形 平坦 ,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历来是我国的‘鱼米之乡’,但由于降水飘忽不定, 旱涝 灾害也给我们带了诸多的困扰。”
(3)湖口之后的航程,长江变得“温柔”起来,江阔水深、水流 缓慢 ,船只来来往往,难怪长江被誉为“黄金水道”。
(4)追随着革命的足迹,我们最后到达了浙江嘉兴,这里“人家尽枕河”“水巷小桥多”,我们拍了很多照片……结合所学知识从地形、气温、降水、河流等要素中任选一个,说明照片中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①降水较多,屋顶的坡度大、便于排水;②气温较高,窗户较小可减少阳光照射、降低室内温度;③地形平坦、河网密布,房屋多依河而建,建筑空间有限,院落格局较小;④地形平坦,河网密布,桥梁较多 。第2课时 沿江分布的城市 沿江工业走廊 保护“母亲河”
沿江分布的城市
  下图为长江中下游平原城市分布图。据此回答1~2题:
1.图中城市的分布特点是( A )
A.沿江分布 B.沿海分布
C.沿铁路线分布 D.沿山脉分布
2.结合图例可知,长江中游和下游最大的城市分别是( C )
A.武汉 南京 B.上海 武汉
C.武汉 上海 D.南昌 苏州
3.长江在其沿线城市发展中最重要的作用体现在( B )
A.提供灌溉水源 B.提供便利的水运
C.平原土壤肥沃 D.提供电力
沿江工业走廊
4.长江沿江地带在经济发展中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亮点,目前已形成“工业走廊”雏形的工业部门是( A )
A.钢铁工业和汽车工业
B.电力工业和石油工业
C.汽车工业和造船工业
D.钢铁工业和煤炭工业
5.长江中下游平原形成的“汽车工业走廊”以  等汽车工业城市为依托。( A )
A.上海、南京、武汉
B.上海、武汉、十堰
C.宝山、马鞍山、武汉
D.宝山、南京、十堰
6.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工业走廊中,以钢铁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是( B )
A.以长株潭为中心的工业基地
B.以武汉为中心的工业基地
C.以上海宝山、辽宁鞍山为中心的工业基地
D.以沪宁杭为中心的工业基地
保护“母亲河”
7.长江中下游平原洪涝灾害频发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B )
①降水量大且集中,多暴雨,支流众多,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②地势低平,流速缓慢,河道弯曲,泥沙淤积严重,泄洪不畅 ③乱垦滥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 ④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读长江经济带示意图,回答8~10题:
8.长江中游城市群包含的省级行政区域是( A )
A.鄂、湘、赣 B.黔、蜀、渝
C.皖、浙、沪 D.苏、鲁、豫
9.下列有关长江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所起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长江自宜宾以下河段可全年通航
B.水能资源蕴藏量自西向东逐渐增多
C.成渝经济区西部的三峡工程提供了充足的电能
D.长江下游与京广、京九铁路交汇,形成水陆联运网
10.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成渝经济区发展的优势是( B )
A.资金和劳动力资源充足
B.矿产和水力等资源丰富
C.人才和技术力量雄厚
D.海陆空交通运输便利
  (2024 福建节选)苏州是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超过千万的城市,从外省转入的人口众多,其中有不少是来苏州创业的高素质人才。政府为创业者提供较好的创业环境。近年来,苏州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读图,回答11~12题:
11. 苏州吸引大量外省人口的主要原因是苏州的( D )
A.生活成本高 B.生态环境好
C.消费水平低 D.就业机会多
12. 苏州吸引大量高素质人才来创业,其主要原因是苏州( A )
①能为创业者提供政策支持 ②离上海近,受上海辐射效应明显 ③公路、铁路等交通运输便利 ④园林建筑等城市景观优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读长江中下游平原工业分布图,回答13~14题:
13.根据图中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可判断出武汉适合建立( A )
A.钢铁工业基地 B.煤炭工业基地
C.石油化工基地 D.轻纺工业基地
14.长江中下游平原发展工业的优势条件包括( C )
①航运便利 ②土壤肥沃 ③资源丰富 ④环境优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5.造成长江河段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B )
A.乱采滥挖矿产资源,废弃物大量流入河道
B.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
C.在沿岸平原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农药、化肥、除草剂
D.出现酸雨现象的地区广大,被污染的流水大量汇入河道
16.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长江中下游平原简图。
材料二 某年3月份,来自山西省某山区的初中地理老师王老师乘游轮从宜昌出发到上海,沿江实地考察长江中下游的水文特征、农业生产和城市经济建设。
(1)游轮航行在枝城至城陵矶段,王老师感受到江流缓慢,河道异常弯曲,不时看到河中停泊的船上的船工、江堤上的河道工人在忙碌工作。请你猜想船工和河道工人最可能在进行 清淤 工作。
(2)游轮从城陵矶航行至湖口,王老师了解到长江水量不断增加,这一江段水量增加的原因是 支流较多 。
(3)游轮航行在南京至上海江段时,王老师看到:江面越来越开阔,客轮、货轮穿梭不断,两岸城市也多了起来,高楼大厦林立,一派繁荣景象。显而易见长江深刻影响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据此,王老师说长江从 交通 、 水 资源、 渔业 资源等方面影响了城市的发展。
(4)整个航行过程中,王老师看到游轮穿过了我国南北方向的铁路干线有焦柳线、京广线、 京九线 、京沪线。
(5)在航行途中,王老师还看到:大江南北,蓝天白云下,油菜花盛开,河湖密布,水田连片,农民在田间插播着希望的秧苗,王老师不由感叹这里优越的农业生产条件。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包括 水热 条件好、 河湖 密布、地形 平坦 。 第二节 长江中下游平原
第1课时 地理条件优越 鱼米之乡
地理条件优越
  下图是亚洲沿30°N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1~2题:
1.长江中下游平原所在的位置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地形特征是( )
A.山环水绕 B.崎岖起伏
C.河湖密布 D.山河相间
  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于2023年11月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办。进口博览会是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据此回答3~4题:
3.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举办地位于( )
A.环渤海城市群 B.长三角城市群
C.珠三角城市群 D.成渝城市群
4.该地承办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优势条件有( )
①交通便利 ②消费市场广阔 ③地理位置优越 ④矿产资源丰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鱼米之乡
  读长江中下游局部区域图及武汉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回答5~6题:
5.该区域河湖密布,盛产水稻,被称为“鱼米之乡”。其发展农业的有利气候条件是( )
A.夏季温和少雨 B.终年高温多雨
C.全年温和湿润 D.雨热同期
6.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农业发展方向是( )
①积极发展出口创汇农业 ②建立高产、高效、高附加值农产品基地 ③实行退耕还林、还草 ④大力发展人工牧场,建设畜产基地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读长江三角洲简图,回答7~8题:
7.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形特点是( )
A.以山地、丘陵为主
B.地势低平,河网密布
C.地形崎岖,高低不平
D.一望无际,坦荡广阔
8.清明节期间,小明一家人在苏州昆山的郊外踏青,下列走在田野间看到的景象真实可信的是( )
A.麦浪滔滔接天际
B.油菜花香扑鼻来
C.稻田滚滚迎丰收
D.牛羊好似珍珠撒
  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图是一张剪纸作品。根据剪纸中的景物,回答9~10题:
9.形成图中剪纸所反映的地区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 )
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
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
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
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
10.上图剪纸所反映的地区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是( )
A.毗邻港澳
B.处于江海交汇之地,有便利的水路运输
C.矿产资源丰富
D.扼长江出海口,濒临南海
  桑基鱼塘是浙江湖州地区先民遵循已有的植桑、养蚕、养鱼生产规律,独创的高效立体生产系统。据此回答11~12题:
11.桑基鱼塘系统最可能位于我国下列哪个地区 ( )
A.华北平原
B.松嫩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黄土高原
12.关于该系统所在地区的自然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
A.红土肥沃,物种丰富,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B.山高坡陡,地形崎岖
C.河网密布,湖泊众多,被誉为“鱼米之乡”
D.气候干热,自然灾害多发
13.下列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自然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航运发达,水资源、渔业资源十分丰富 ②东临渤海和黄海 ③有“黄金水道”之称的长江贯通东西 ④拥有濒海、沿江双重区位优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巨型稻”与传统双季稻相比,“巨型稻”具有高大、不易摧折、耐淹涝等突出特点。在水田里还可养鱼和青蛙,利用蛙吃害虫、鱼粪肥田,形成互利共生的生态环境。推广“稻—鱼—蛙”立体种养模式,主要目的是( )
A.减少使用化学肥料,保护生态
B.增加自然湿地,发展旅游
C.缓解当地水资源不足问题
D.丰富当地居民的饮食结构
15.2021年适逢建党100周年。重庆“小脚丫爱地理”社团的同学们进行了一次“红船带我游长江”研学活动。请将下列游记片段补充完整,并做进一步的探究:
红船带我游长江
(1)穿过巫山,眼前的景色令人震撼,“高峡出平湖”原来说的就是这里,三峡河段因流量和落差很大, 资源非常丰富,我国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2)在湖口,我们遇到了船夫老杨,他说:“我们这里地形 ,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历来是我国的‘鱼米之乡’,但由于降水飘忽不定, 灾害也给我们带了诸多的困扰。”
(3)湖口之后的航程,长江变得“温柔”起来,江阔水深、水流 ,船只来来往往,难怪长江被誉为“黄金水道”。
(4)追随着革命的足迹,我们最后到达了浙江嘉兴,这里“人家尽枕河”“水巷小桥多”,我们拍了很多照片……结合所学知识从地形、气温、降水、河流等要素中任选一个,说明照片中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