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
生态环境保护
1.青藏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主要表现在( )
①海拔高,气候寒冷 ②冻土广布,土层贫瘠 ③草场退化 ④水土流失加剧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青藏地区生态遭到破坏的人为原因是( )
A.森林资源遭到破坏
B.灌溉不当,土壤盐碱化严重
C.过度放牧、乱采滥挖
D.大量开采地下水
3.我国设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 )
A.防止水源污染 B.禁止乱捕滥猎
C.增加木材蓄积量 D.保护生态环境
资源开发
4.我国青藏地区的资源优势是( )
A.有色金属丰富
B.地热能、太阳能丰富
C.煤、铁、石油丰富
D.水能资源丰富
5.青藏地区南部地热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A.处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B.降水少,气候干燥
C.纬度低,太阳高度较大
D.海拔高,光照强
6.到青藏地区旅游,可以看到下面哪些景观 ( )
①原始的高原雪域风光 ②河湖密布,水乡风光 ③独特的藏族风情文化 ④有大量晾晒葡萄的荫房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为了更好地复习和巩固所学的有关青藏地区的知识,乐乐构建了“青藏地区地理知识树”。读图,回答7~8题:
青藏地区地理知识树
7.下列对“知识树”中信息的解读能真实反映青藏地区特征的是( )
A.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纬度高
B.高寒农牧业—畜牧业—牦牛
C.资源丰富—地热能—拉萨“日光城”
D.少数民族—藏族—火把节
8.青藏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为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以下措施可行的有( )
A.开垦高原湿地,扩大农作物种植面积
B.开发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
C.发展独特的民族风情文化旅游业
D.兴建草场,扩大放牧规模
冬虫夏草又名中华虫草,自古以来一直被视为我国中药中的瑰宝,与人参、鹿茸一起被称为中国三大补品,有“百药之王”的美称,其价值昂贵,有植物中的“软黄金”之称。读图,回答9~10题:
9.冬虫夏草的产地在( )
A.青藏高原西北部
B.新疆塔里木盆地
C.青藏高原东南部
D.云南、贵州、四川三省级行政区域交界处
10.“掠夺式”地采挖冬虫夏草可能会导致( )
①草甸破坏严重 ②虫草资源枯竭 ③土壤污染严重 ④沼泽湿地大面积减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近年来,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据此回答11~12题:
11.下列选项中,三江源地区补给三江水量最大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2.下列关于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
A.气候变暖,冰川萎缩
B.水土流失,土地沙化
C.过度采矿,植被破坏
D.人口增长,需求增加
(2024 眉山)青海的塔拉滩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一年中绝大部分天数日照时长超过12小时,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人们在这里修建了一座大型光伏电站(图1),当发电站运营一段时间后,发现该地野草生长迅速,竟意外收获了一座天然牧场(图2)。据此回答13~15题:
图1 图2
13.在塔拉滩荒漠建光伏电站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
A.降水丰富 B.地势起伏大
C.太阳能丰富 D.大风天气多
14.在塔拉滩光伏电站的工作人员应时常配备( )
①太阳镜 ②雨伞 ③保暖衣物 ④高压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5.野草生长迅速,会影响光伏电板对太阳光的吸收,对此最合理的解决措施为( )
A.利用化学合成除草剂除草
B.大量使用机械化设备除草
C.养殖合理数量的羊群啃食
D.利用人工焚烧的办法除草
16.读柴达木盆地海西地区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柴达木盆地地区是国家“十三五”阶段促进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之一。
材料二 海西地区多年平均气候资料图(图1)。
图1
材料三 柴达木盆地海西地区土地利用结构表。
土地利 用类型 耕地 草地 林地 难利用的 土地
占总用地 比例/% 0.19 46.64 2.86 50.31
材料四 柴达木盆地海西地区农业改革示意图(图2)。
图2
(1)柴达木盆地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地区。
(2)据图1可知,当地气温 ,热量 ,降水量少,不利于发展 。
(3)据材料三可知,该地土地利用类型以 为主,难利用的土地所占比重 ,该地区最适宜发展的农业部门是 。
(4)材料四中的①是当地部分牧民过度放牧导致的 (生态环境问题)。
(5)材料四中,结合当地自然条件,牧民采取了 、土地流转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措施,使当地的生态环境得以恢复和发展,生态环境的好转又促进了 业的发展。 第二节 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
生态环境保护
1.青藏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主要表现在( D )
①海拔高,气候寒冷 ②冻土广布,土层贫瘠 ③草场退化 ④水土流失加剧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青藏地区生态遭到破坏的人为原因是( C )
A.森林资源遭到破坏
B.灌溉不当,土壤盐碱化严重
C.过度放牧、乱采滥挖
D.大量开采地下水
3.我国设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 D )
A.防止水源污染 B.禁止乱捕滥猎
C.增加木材蓄积量 D.保护生态环境
资源开发
4.我国青藏地区的资源优势是( B )
A.有色金属丰富
B.地热能、太阳能丰富
C.煤、铁、石油丰富
D.水能资源丰富
5.青藏地区南部地热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A )
A.处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B.降水少,气候干燥
C.纬度低,太阳高度较大
D.海拔高,光照强
6.到青藏地区旅游,可以看到下面哪些景观 ( D )
①原始的高原雪域风光 ②河湖密布,水乡风光 ③独特的藏族风情文化 ④有大量晾晒葡萄的荫房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为了更好地复习和巩固所学的有关青藏地区的知识,乐乐构建了“青藏地区地理知识树”。读图,回答7~8题:
青藏地区地理知识树
7.下列对“知识树”中信息的解读能真实反映青藏地区特征的是( B )
A.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纬度高
B.高寒农牧业—畜牧业—牦牛
C.资源丰富—地热能—拉萨“日光城”
D.少数民族—藏族—火把节
8.青藏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为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以下措施可行的有( C )
A.开垦高原湿地,扩大农作物种植面积
B.开发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
C.发展独特的民族风情文化旅游业
D.兴建草场,扩大放牧规模
冬虫夏草又名中华虫草,自古以来一直被视为我国中药中的瑰宝,与人参、鹿茸一起被称为中国三大补品,有“百药之王”的美称,其价值昂贵,有植物中的“软黄金”之称。读图,回答9~10题:
9.冬虫夏草的产地在( C )
A.青藏高原西北部
B.新疆塔里木盆地
C.青藏高原东南部
D.云南、贵州、四川三省级行政区域交界处
10.“掠夺式”地采挖冬虫夏草可能会导致( A )
①草甸破坏严重 ②虫草资源枯竭 ③土壤污染严重 ④沼泽湿地大面积减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近年来,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据此回答11~12题:
11.下列选项中,三江源地区补给三江水量最大的季节是( B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2.下列关于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D )
A.气候变暖,冰川萎缩
B.水土流失,土地沙化
C.过度采矿,植被破坏
D.人口增长,需求增加
(2024 眉山)青海的塔拉滩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一年中绝大部分天数日照时长超过12小时,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人们在这里修建了一座大型光伏电站(图1),当发电站运营一段时间后,发现该地野草生长迅速,竟意外收获了一座天然牧场(图2)。据此回答13~15题:
图1 图2
13.在塔拉滩荒漠建光伏电站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C )
A.降水丰富 B.地势起伏大
C.太阳能丰富 D.大风天气多
14.在塔拉滩光伏电站的工作人员应时常配备( D )
①太阳镜 ②雨伞 ③保暖衣物 ④高压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5.野草生长迅速,会影响光伏电板对太阳光的吸收,对此最合理的解决措施为( C )
A.利用化学合成除草剂除草
B.大量使用机械化设备除草
C.养殖合理数量的羊群啃食
D.利用人工焚烧的办法除草
16.读柴达木盆地海西地区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柴达木盆地地区是国家“十三五”阶段促进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之一。
材料二 海西地区多年平均气候资料图(图1)。
图1
材料三 柴达木盆地海西地区土地利用结构表。
土地利 用类型 耕地 草地 林地 难利用的 土地
占总用地 比例/% 0.19 46.64 2.86 50.31
材料四 柴达木盆地海西地区农业改革示意图(图2)。
图2
(1)柴达木盆地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青藏 地区。
(2)据图1可知,当地气温 低 ,热量 不足 ,降水量少,不利于发展 种植业 。
(3)据材料三可知,该地土地利用类型以 草地 为主,难利用的土地所占比重 大 ,该地区最适宜发展的农业部门是 畜牧业 。
(4)材料四中的①是当地部分牧民过度放牧导致的 草场退化 (生态环境问题)。
(5)材料四中,结合当地自然条件,牧民采取了 良种引进 、土地流转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措施,使当地的生态环境得以恢复和发展,生态环境的好转又促进了 旅游 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