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简图,回答1~3题:
甲 乙 丙 丁
1.我国两个特别行政区分布在( )
A.甲地区 B.乙地区
C.丙地区 D.丁地区
2.关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是西北地区,季风气候显著,牧区多见蒙古包
B.乙是南方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民居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C.丙是北方地区,以平原、高原为主,民居屋顶坡度较大、墙体较薄
D.丁是青藏地区,地势高耸,形成独特的高寒气候,雪峰连绵
3.造成乙、丁两地区农业生产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地形地势
C.风俗习惯 D.地理位置
4.下列对我国北方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农田多为旱地
B.春旱严重,是一个以干旱为主要自然特征的地区
C.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夏长、春秋短
D.以黑土地为主,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
读东北三省图,回答5~6题:
5.东北重工业基地形成的主要有利条件是( )
A.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B.先进的高科技条件
C.发达的水运条件
D.丰富的矿产资源
6.这里工业偏“重”的色彩正在悄然改变。下列举动有利于这里实现产业转型的是( )
①发展现代服务业 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③停止所有矿产资源的开发 ④积极推广绿色、节能产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黄土高原地貌千姿百态,地域文化丰富多彩,生态环境日益改善。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阴影区域黄土层深厚,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下列有关黄土高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黄土是由东南风从沿海湿润区吹到黄土高原堆积而成的
B.流经黄土高原的黄河水质清澈,含沙量小
C.黄土高原自然植被保存好,森林覆盖率高
D.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8.下列属于“黄土风情”的是( )
①窑洞 ②碉房 ③信天游 ④京剧 ⑤白羊肚头巾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①④⑤
读北京市大气污染中PM2.5来源构成图,回答9~10题:
9.北京PM2.5的最主要来源是( )
A.外来输送 B.餐饮
C.机动车 D.燃煤
10.有利于改善北京空气质量的合理措施是( )
A.拆除四合院,建设住宅楼
B.把大型企业“首钢”迁出北京
C.扩建首都机场,增加客流量
D.取消全部机动车,出行全乘地铁
读长江沿江地带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与上海相比,攀枝花发展钢铁工业的突出优势是( )
A.资金、技术 B.劳动力、信息
C.原料、能源 D.交通、市场
12.图中城市分布的共同特点是( )
A.沿海分布 B.沿矿产分布
C.沿江分布 D.沿湖泊分布
改革开放初期,在广东与香港“前店后厂”的合作模式中,珠江三角洲地区仅承担技术含量低、利润微薄的加工制造业。但目前已升级为新型的粤港合作模式,广东省负责的制造业包括了科技含量高的工业,如电子信息、生物医学、新材料等。读图,回答13~15题:
13.广东与香港的合作模式实现升级的原因有( )
A.祖国内地劳动力价格下降
B.祖国内地土地租金升高
C.祖国内地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D.祖国内地已不需要与香港合作
14.在与港澳地区的经济合作发展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优势是( )
A.国际金融、航运中心
B.科学的管理水平
C.先进的技术、充足的资金
D.相对廉价的土地资源
15.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该区域经济发展的优越条件有( )
①地理位置优越 ②矿产资源丰富 ③重工业发达 ④科技创新能力强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河西走廊是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要道,也是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被称为“种子繁育黄金走廊”。每年玉米收获后,戈壁滩成为天然晾晒场,晾晒使玉米种子在短时间内快速脱水干燥。读河西走廊示意图,回答16~18题:
16.该地成为“种子繁育黄金走廊”的有利条件是( )
A.海拔较高、气温较低
B.气候干燥、光照充足
C.经济发达、科技先进
D.交通便利、离市场近
17.该地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水源是( )
A.祁连山脉的冰雪融水
B.内蒙古高原的地下水
C.大气降水
D.黄河水
18.河西走廊是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要道,对它描述正确的是( )
①有亚欧大陆桥经过 ②气候相对两侧湿润 ③地形相对两侧低平 ④绿洲农业发展基础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热量不足,适宜喜温凉的青稞、豌豆等作物生长。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21题:
19.最能体现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是( )
A.冷湿 B.高寒 C.干旱 D.湿热
20.该地区的青稞、豌豆等作物主要分布在( )
A.湟水谷地和雅鲁藏布江谷地
B.三江源地区
C.柴达木盆地
D.藏北高原
21.该地区种植的青稞、小麦等作物穗大粒饱、单产较高,下列原因与此无关的是( )
A.光照强,日照时间长,光合作用强
B.昼夜温差大,积累养分多
C.气温低,病虫害少
D.热量不足,生长速度慢
(2024广西)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国测一大队)的主要工作是在全国布下一张测绘网,精确测定出每个点的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等。几十年来,测量队员们不畏困苦、不怕牺牲,用汗水乃至生命默默丈量着祖国的壮美河山。国测一大队因此被评为“感动中国2020年年度人物”。据此回答22~23题:
22. 国测一大队精确测定出我国最高峰的海拔为8 848.86米,此山峰是( )
A.泰山 B.玉山
C.各拉丹冬峰 D.珠穆朗玛峰
23. 队员们在一次测绘工作记录中写道:“这里是无人区。中午,地表温度高达50多摄氏度,两脚踏进沙土,滚烫难忍;到了下午,狂风卷起尘土,铺天盖地……这里滴水难寻……”记录中描述的测绘地点最有可能位于( )
A.横断山脉 B.东北平原
C.帕米尔高原 D.塔里木盆地
24.关于我国海洋国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我国是海洋大国
B.临海有渤海、日本海、黄海、南海
C.台湾岛东岸濒临太平洋
D.岛屿众多,有台湾岛、钓鱼岛、南海诸岛等
25.下列关于黄岩岛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是我国领土的最南端
B.位于中国南海,靠近菲律宾
C.位于热带地区
D.在行政区划上属于海南省
第Ⅱ卷(综合题,共50分)
二、综合题(共50分)
26.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我国的自然环境多姿多彩,既有巍峨的高山,也有坦荡的沃野,既有奔腾的江河,也有浩瀚的海洋,还有复杂多样的气候,因地制宜发展的农业也各具特色。
我国部分区域示意图
北京市气温年变化曲线和各月降水量柱状图
(1)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毗邻的省级行政区域是天津市和H 省;据图描述北京夏季的气候特征是 。(2分)
(2)图中①山脉为 ;其东侧的地形区是 ,其西侧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该地形区最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其治理的主要生物措施是 。
(4分)
(3)秦岭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其南北两侧,农业生产有着明显的差异:秦岭以北的山东省耕地类型以 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 ;秦岭以南的江西省主要粮食作物是 ;海南省的作物熟制是 。(4分)
27.读台湾省略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A点的经纬度大致是 ,从图中纬度位置看,台湾岛南部属于 带。(2分)
(2)从地形来看,台湾岛的东部为 ,西部为 。其中 面积约占总面积的2/3。(3分)
(3)台湾岛的河流多向 流, 是岛内最大的湖泊。
(2分)
(4)图中B是 市,C是 省,D是 (山峰)。
(3分)
(5)台湾省形成“ ”型的经济,西部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劳动力 、经济发达,是主要工业区。(2分)
(6)台湾省气候 ,山地植被垂直变化明显,树种繁多,有“亚洲天然植物园”之称。(1分)
(7)北京中关村的科技人员计划去台湾省参观学习,最应该去的城市是 。(1分)
2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甲、乙两地区是著名的“西大荒”和“北大荒”。现如今“西大荒”变成棉仓,“北大荒”变成粮仓。读甲、乙两地区图及气候资料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
哈尔滨
(年降水量521.3毫米)
乌鲁木齐
(年降水量277.6毫米)
(1)甲、乙两地区都有我国的著名河流,其中河流①是 ,河流②是 。(2分)
(2)从哈尔滨和乌鲁木齐气候资料图中可以看出,两地气候存在一定差异,这主要是由 造成的。(1分)
(3)从自然条件方面,分别说出“北大荒”和“西大荒”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西大荒”限制因素是 ;“北大荒”限制因素是 。(2分)
(4)“西大荒”变成棉仓,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气候条件是 。(从光照和气温两个方面回答,4分)
(5)“北大荒”变成粮仓,其生产的大米因质量优良而广受欢迎,主要原因是 。(2分)
(6)说明“西大荒”大规模发展棉花生产和“北大荒”大规模开荒发展种植业可能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①“西大荒”生态环境问题: 。(一条即可)
②“北大荒”生态环境问题:湿地面积锐减。治理措施: 。(一条即可)(4分)
2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1分)
青藏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人口仅占1%,“高”“寒”是本区的主要自然环境特征,青稞、小麦、豌豆等是本区的主要粮食作物,高原上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吸引着世界各地众多的旅游爱好者,图1是青藏地区图,图2是川藏南路海拔图。
图1
图2
(1)写出图1中数码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① 山脉,② 盆地,③ 公路,④ 江。(4分)
(2)读图1,从西宁到拉萨的铁路线是 ,主要经过了柴达木盆地和 高原,此高原被称为“ ”。(3分)
(3)请列举青藏高原吸引众多国内外游客的人文因素: 。(2分)
(4)每年夏秋季节,沿川藏南路从成都到拉萨是骑行爱好者通常选择的路线,请据图说出骑行者沿途需要克服的不利气候条件: 。(2分)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简图,回答1~3题:
甲 乙 丙 丁
1.我国两个特别行政区分布在( B )
A.甲地区 B.乙地区
C.丙地区 D.丁地区
2.关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甲是西北地区,季风气候显著,牧区多见蒙古包
B.乙是南方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民居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C.丙是北方地区,以平原、高原为主,民居屋顶坡度较大、墙体较薄
D.丁是青藏地区,地势高耸,形成独特的高寒气候,雪峰连绵
3.造成乙、丁两地区农业生产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B )
A.纬度位置 B.地形地势
C.风俗习惯 D.地理位置
4.下列对我国北方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农田多为旱地
B.春旱严重,是一个以干旱为主要自然特征的地区
C.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夏长、春秋短
D.以黑土地为主,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
读东北三省图,回答5~6题:
5.东北重工业基地形成的主要有利条件是( D )
A.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B.先进的高科技条件
C.发达的水运条件
D.丰富的矿产资源
6.这里工业偏“重”的色彩正在悄然改变。下列举动有利于这里实现产业转型的是( B )
①发展现代服务业 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③停止所有矿产资源的开发 ④积极推广绿色、节能产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黄土高原地貌千姿百态,地域文化丰富多彩,生态环境日益改善。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阴影区域黄土层深厚,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下列有关黄土高原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黄土是由东南风从沿海湿润区吹到黄土高原堆积而成的
B.流经黄土高原的黄河水质清澈,含沙量小
C.黄土高原自然植被保存好,森林覆盖率高
D.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8.下列属于“黄土风情”的是( B )
①窑洞 ②碉房 ③信天游 ④京剧 ⑤白羊肚头巾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①④⑤
读北京市大气污染中PM2.5来源构成图,回答9~10题:
9.北京PM2.5的最主要来源是( C )
A.外来输送 B.餐饮
C.机动车 D.燃煤
10.有利于改善北京空气质量的合理措施是( B )
A.拆除四合院,建设住宅楼
B.把大型企业“首钢”迁出北京
C.扩建首都机场,增加客流量
D.取消全部机动车,出行全乘地铁
读长江沿江地带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与上海相比,攀枝花发展钢铁工业的突出优势是( C )
A.资金、技术 B.劳动力、信息
C.原料、能源 D.交通、市场
12.图中城市分布的共同特点是( C )
A.沿海分布 B.沿矿产分布
C.沿江分布 D.沿湖泊分布
改革开放初期,在广东与香港“前店后厂”的合作模式中,珠江三角洲地区仅承担技术含量低、利润微薄的加工制造业。但目前已升级为新型的粤港合作模式,广东省负责的制造业包括了科技含量高的工业,如电子信息、生物医学、新材料等。读图,回答13~15题:
13.广东与香港的合作模式实现升级的原因有( C )
A.祖国内地劳动力价格下降
B.祖国内地土地租金升高
C.祖国内地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D.祖国内地已不需要与香港合作
14.在与港澳地区的经济合作发展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优势是( D )
A.国际金融、航运中心
B.科学的管理水平
C.先进的技术、充足的资金
D.相对廉价的土地资源
15.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该区域经济发展的优越条件有( B )
①地理位置优越 ②矿产资源丰富 ③重工业发达 ④科技创新能力强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河西走廊是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要道,也是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被称为“种子繁育黄金走廊”。每年玉米收获后,戈壁滩成为天然晾晒场,晾晒使玉米种子在短时间内快速脱水干燥。读河西走廊示意图,回答16~18题:
16.该地成为“种子繁育黄金走廊”的有利条件是( B )
A.海拔较高、气温较低
B.气候干燥、光照充足
C.经济发达、科技先进
D.交通便利、离市场近
17.该地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水源是( A )
A.祁连山脉的冰雪融水
B.内蒙古高原的地下水
C.大气降水
D.黄河水
18.河西走廊是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要道,对它描述正确的是( D )
①有亚欧大陆桥经过 ②气候相对两侧湿润 ③地形相对两侧低平 ④绿洲农业发展基础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热量不足,适宜喜温凉的青稞、豌豆等作物生长。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21题:
19.最能体现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是( B )
A.冷湿 B.高寒 C.干旱 D.湿热
20.该地区的青稞、豌豆等作物主要分布在( A )
A.湟水谷地和雅鲁藏布江谷地
B.三江源地区
C.柴达木盆地
D.藏北高原
21.该地区种植的青稞、小麦等作物穗大粒饱、单产较高,下列原因与此无关的是( C )
A.光照强,日照时间长,光合作用强
B.昼夜温差大,积累养分多
C.气温低,病虫害少
D.热量不足,生长速度慢
(2024广西)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国测一大队)的主要工作是在全国布下一张测绘网,精确测定出每个点的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等。几十年来,测量队员们不畏困苦、不怕牺牲,用汗水乃至生命默默丈量着祖国的壮美河山。国测一大队因此被评为“感动中国2020年年度人物”。据此回答22~23题:
22. 国测一大队精确测定出我国最高峰的海拔为8 848.86米,此山峰是( D )
A.泰山 B.玉山
C.各拉丹冬峰 D.珠穆朗玛峰
23. 队员们在一次测绘工作记录中写道:“这里是无人区。中午,地表温度高达50多摄氏度,两脚踏进沙土,滚烫难忍;到了下午,狂风卷起尘土,铺天盖地……这里滴水难寻……”记录中描述的测绘地点最有可能位于( D )
A.横断山脉 B.东北平原
C.帕米尔高原 D.塔里木盆地
24.关于我国海洋国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B )
A.我国是海洋大国
B.临海有渤海、日本海、黄海、南海
C.台湾岛东岸濒临太平洋
D.岛屿众多,有台湾岛、钓鱼岛、南海诸岛等
25.下列关于黄岩岛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A.是我国领土的最南端
B.位于中国南海,靠近菲律宾
C.位于热带地区
D.在行政区划上属于海南省
第Ⅱ卷(综合题,共50分)
二、综合题(共50分)
26.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我国的自然环境多姿多彩,既有巍峨的高山,也有坦荡的沃野,既有奔腾的江河,也有浩瀚的海洋,还有复杂多样的气候,因地制宜发展的农业也各具特色。
我国部分区域示意图
北京市气温年变化曲线和各月降水量柱状图
(1)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毗邻的省级行政区域是天津市和H 河北 省;据图描述北京夏季的气候特征是 高温多雨 。(2分)
(2)图中①山脉为 太行山脉 ;其东侧的地形区是 华北平原 ,其西侧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该地形区最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水土流失严重 ,其治理的主要生物措施是 植树种草 。
(4分)
(3)秦岭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其南北两侧,农业生产有着明显的差异:秦岭以北的山东省耕地类型以 旱地 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 花生 ;秦岭以南的江西省主要粮食作物是 水稻 ;海南省的作物熟制是 一年三熟 。(4分)
27.读台湾省略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A点的经纬度大致是 (25°N,122°E) ,从图中纬度位置看,台湾岛南部属于 热 带。(2分)
(2)从地形来看,台湾岛的东部为 山地 ,西部为 平原 。其中 山地 面积约占总面积的2/3。(3分)
(3)台湾岛的河流多向 西 流, 日月潭 是岛内最大的湖泊。
(2分)
(4)图中B是 高雄 市,C是 福建 省,D是 玉山 (山峰)。
(3分)
(5)台湾省形成“ 进口—加工—出口 ”型的经济,西部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劳动力 丰富 、经济发达,是主要工业区。(2分)
(6)台湾省气候 温暖湿润 ,山地植被垂直变化明显,树种繁多,有“亚洲天然植物园”之称。(1分)
(7)北京中关村的科技人员计划去台湾省参观学习,最应该去的城市是 新竹 。(1分)
2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甲、乙两地区是著名的“西大荒”和“北大荒”。现如今“西大荒”变成棉仓,“北大荒”变成粮仓。读甲、乙两地区图及气候资料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
哈尔滨
(年降水量521.3毫米)
乌鲁木齐
(年降水量277.6毫米)
(1)甲、乙两地区都有我国的著名河流,其中河流①是 塔里木河 ,河流②是 松花江 。(2分)
(2)从哈尔滨和乌鲁木齐气候资料图中可以看出,两地气候存在一定差异,这主要是由 海陆位置 造成的。(1分)
(3)从自然条件方面,分别说出“北大荒”和“西大荒”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西大荒”限制因素是 水源(水源不足、水资源、水资源不足) ;“北大荒”限制因素是 热量(热量不足、纬度较高,气温较低) 。(2分)
(4)“西大荒”变成棉仓,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气候条件是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从光照和气温两个方面回答,4分)
(5)“北大荒”变成粮仓,其生产的大米因质量优良而广受欢迎,主要原因是 生长期长,养分积累多 。(2分)
(6)说明“西大荒”大规模发展棉花生产和“北大荒”大规模开荒发展种植业可能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①“西大荒”生态环境问题: 土地荒漠化,草场退化,绿洲退化,土地盐碱化 。(一条即可)
②“北大荒”生态环境问题:湿地面积锐减。治理措施: 停止开荒,建立自然保护区 。(一条即可)(4分)
2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1分)
青藏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人口仅占1%,“高”“寒”是本区的主要自然环境特征,青稞、小麦、豌豆等是本区的主要粮食作物,高原上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吸引着世界各地众多的旅游爱好者,图1是青藏地区图,图2是川藏南路海拔图。
图1
图2
(1)写出图1中数码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① 祁连 山脉,② 柴达木 盆地,③ 新藏 公路,④ 雅鲁藏布 江。(4分)
(2)读图1,从西宁到拉萨的铁路线是 青藏铁路 ,主要经过了柴达木盆地和 青藏 高原,此高原被称为“ 世界屋脊 ”。(3分)
(3)请列举青藏高原吸引众多国内外游客的人文因素: 独特的藏族风情及雄伟的布达拉宫 。(2分)
(4)每年夏秋季节,沿川藏南路从成都到拉萨是骑行爱好者通常选择的路线,请据图说出骑行者沿途需要克服的不利气候条件: 高寒、缺氧、空气稀薄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