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周 星期 三 2014年 3 月 19 日
《拍手谣》
一、教学目标:
(1)能随录音或在老师的伴奏下表演歌曲《拍手谣》。
二、教学重难点:
(1)用X、X X创编节奏,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2)曲式结构是a+b+c+b+a+b+b’。
三、课时:2课时
四、教学用具:课件、乌龟、兔子、猴子等小动物的头饰。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激趣导入——边拍手、做手指操,边读童谣
(1)同学听老师读童谣,模仿老师拍手的动作,当读到“你拍……,我拍……”时,第一拍拍腿,第二拍双手拍掌。如下:
X X X X
拍腿 拍手 拍腿 拍手
(2)当读到“黄雀落在树当西”时,两首五指并拢,手心向着自己,大拇指相互靠着,两手前掌扇动,模仿小鸟飞行状态,并向着自己的左上方移动。21教育网
(3)当读到“黄雀落在树当间儿”时,动作同上,只是方位不同,停留在自己胸前。
(4)“三三见九九连环”。“三”的手势图。
(5)当读到“四个孩子”时,伸出右手勾起大拇指,竖起四根手指;当读到“写大字”时,做一个手握笔从左到右写一横的动作。
(6)“五个小孩撵老虎”。一位同学扮演小孩做原地小跑步的动作;另一位同学两手手指弯曲,模仿老虎的手掌,扮演老虎在原地走的动作。21cnjy.com
(7)“六碗包子”。双手手指交叉、弯曲,形成包子的形状。“六碗肉”。双手大拇指和食指相对,形成碗口的形状。
(8)“七人骑马过江西”。左右模拟山路,右手的食指和中指在左手臂面走动,模拟人骑马的状态。
(9)“吹喇叭”。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手指做按喇叭孔的动作。
(10)最后一句“滴滴嗒……”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双手叠置。在上面的手竖起大拇指对着自己的嘴,模拟吹喇叭的动作。
第二课时
(二)歌曲学唱
1.听听、动动
听歌曲第一遍时,全班模仿老师做拍手、手指的动作;听歌曲第二遍时,与旁边的同学听音乐、互动,也可以是两个同桌一起参与。听第三遍时,把全部分成两部分,站成内、外两个圈,面对面。每当听到一句后,内圈和外圈的同学向着自己的左边移动一个位置,与新伙伴继续进行互动。21·cn·jy·com
2.听听、画画
老师让学生听范唱或录音,找出相同的乐句,然后用不同的色块或线条画出重复出现的旋律。
3.接龙唱
建议老师先唱,学生接唱。该歌曲的曲式结构为:a+b+c+b+a+b+b’,歌曲中2.4.6句相同,第7句与这三句相似。由于该歌曲一共有7句,篇幅较大,对于小学生一年级来说学习起来有些困难。老师可将反复出现的乐段先由学生学唱,剩余部分由老师来演唱。这就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学生学习起来既轻松又自信。
4.唱唱、动动
拍手律动与手指操结合,让学生边唱边做动作。注意歌曲要用有弹性的声音来演唱。
5.唱唱、编编
老师引导、鼓励学生尝试为歌曲重新编词。
六、小结:
通过学唱歌曲和律动,让学生用愉快心情歌唱和表现歌曲的意境,并参与律动。通过即兴表演和自编歌词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与合作精神。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七、教学后记:
教材选用的是一首东北地区的传统童谣,《拍手谣》是在全国各地都流传的童谣。在不同的地方歌词会有小小的变化,例如:你拍一,我拍一,一只小猪笑嘻嘻……曲式结构a+b+c+b+a+b+b’。这首歌曲的旋律非常有特点,从分句和乐句来看都有一种问答的感觉。通过学唱歌曲、律动、即兴表演、自编歌词等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快乐,对歌曲有了浓厚的兴趣。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