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世界石油宝库 西亚石油输出 经济与社会
读图,回答1~2题:
1.西亚地区的石油主要分布在(C)
A.地中海及其沿岸地区
B.红海及其沿岸地区
C.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D.阿拉伯海及其沿岸地区
2.我国从西亚地区进口石油所走的路线应是(A)
A.① B.② C.③ D.④
(跨学科·数学)读西亚主要石油运输路线图和某年世界部分地区石油储量、日均生产量和消费量柱状图,回答3~5题:
3.目前世界石油储量、产量最大,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是(C)
A.南亚 B.东南亚
C.西亚 D.欧洲西部
4.从西亚主要石油运输路线图中可以看出,西亚地区的石油运往日本,必须经过(A)
A.马六甲海峡 B.巴拿马运河
C.直布罗陀海峡 D.苏伊士运河
5.如果石油消费量大于生产量就要进口,那么图示进口石油最多的地区是(C)
A.西亚 B.欧洲
C.亚洲(除西亚外) D.北美洲
2030年世博会将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举办。该城市正在推行“绿色利雅得计划”。读沙特阿拉伯及周边地区示意图,回答
6~7题:
6.此次世博会最可能采用的可再生能源是(D)
A.石油 B.水能
C.地热能 D.太阳能
7.下列措施有利于沙特阿拉伯摆脱经济严重依赖石油出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是(C)
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②大力发展石油化工工业 ③发展旅游业 ④加强科技创新,培育本土的科技企业和创新团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阿拉丁神灯”是源于阿拉伯的民间故事。据此回答8~9题:
8.该地居民主要信奉的宗教是(D)
A.佛教 B.基督教
C.印度教 D.伊斯兰教
9.当地居民(A)
A.大多身穿白色长袍
B.生活在潮湿雨林
C.通用英语
D.主要是黑色人种
“麦麦高铁”见证“中国智慧”,为沙特阿拉伯人民带来美好生活。下图为西亚地区气候类型分布及麦麦高铁位置示意图。据此回答 10~11题:
10.沙特阿拉伯的主要人种和通用语言是(D)
A.白色人种,英语
B.黑色人种,英语
C.黄色人种,阿拉伯语
D.白色人种,阿拉伯语
11.修建麦麦高铁时可能遇到的困难有(B)
A.地势高峻,高寒缺氧
B.高温缺水,风沙侵袭
C.靠近海洋,台风频发
D.炎热多雨,洪涝多发
12.青岛某中学同学以“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为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图1示意西亚地区石油资源分布及输出路线,图2示意西亚地区石油储量、产量和出口量占世界比重。根据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一 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1)西亚具有主导地位的自然资源是石油,请描述其主要分布特征。
参考答案: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2)与石油相关的工业是西亚许多国家的支柱产业,为当地带来了巨大的财富。本区域石油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依据图2说明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西亚地区石油储量大、产量大、出口量大。
探究二 区域联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西亚是世界石油输出量最多的地区,大部分通过海洋运往欧洲西部、美国和日本。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也成为西亚石油重要的输入国。请将下列西亚石油主要输出路线框图填写完整。
① 霍尔木兹 ,② 马六甲 ,③ 苏伊士 。
(4)结论:丰富的 自然资源 是区域发展的物质基础,便捷的 交通运输 促进了区域之间的物资流动,加强了区域之间的联系,实现了共同发展。
(5)拓展:西亚是“一带一路”倡议西部重要节点,与我国除了开展传统能源石油、天然气等贸易交流外,还可以通过开发清洁能源实现区域联系,促进共赢。请列举一种可能的清洁能源。
参考答案:太阳能(合理即可)。第2课时 世界石油宝库 西亚石油输出 经济与社会
读图,回答1~2题:
1.西亚地区的石油主要分布在( )
A.地中海及其沿岸地区
B.红海及其沿岸地区
C.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D.阿拉伯海及其沿岸地区
2.我国从西亚地区进口石油所走的路线应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跨学科·数学)读西亚主要石油运输路线图和某年世界部分地区石油储量、日均生产量和消费量柱状图,回答3~5题:
3.目前世界石油储量、产量最大,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是( )
A.南亚 B.东南亚
C.西亚 D.欧洲西部
4.从西亚主要石油运输路线图中可以看出,西亚地区的石油运往日本,必须经过( )
A.马六甲海峡 B.巴拿马运河
C.直布罗陀海峡 D.苏伊士运河
5.如果石油消费量大于生产量就要进口,那么图示进口石油最多的地区是( )
A.西亚 B.欧洲
C.亚洲(除西亚外) D.北美洲
2030年世博会将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举办。该城市正在推行“绿色利雅得计划”。读沙特阿拉伯及周边地区示意图,回答
6~7题:
6.此次世博会最可能采用的可再生能源是( )
A.石油 B.水能
C.地热能 D.太阳能
7.下列措施有利于沙特阿拉伯摆脱经济严重依赖石油出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是( )
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②大力发展石油化工工业 ③发展旅游业 ④加强科技创新,培育本土的科技企业和创新团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阿拉丁神灯”是源于阿拉伯的民间故事。据此回答8~9题:
8.该地居民主要信奉的宗教是( )
A.佛教 B.基督教
C.印度教 D.伊斯兰教
9.当地居民( )
A.大多身穿白色长袍
B.生活在潮湿雨林
C.通用英语
D.主要是黑色人种
“麦麦高铁”见证“中国智慧”,为沙特阿拉伯人民带来美好生活。下图为西亚地区气候类型分布及麦麦高铁位置示意图。据此回答 10~11题:
10.沙特阿拉伯的主要人种和通用语言是( )
A.白色人种,英语
B.黑色人种,英语
C.黄色人种,阿拉伯语
D.白色人种,阿拉伯语
11.修建麦麦高铁时可能遇到的困难有( )
A.地势高峻,高寒缺氧
B.高温缺水,风沙侵袭
C.靠近海洋,台风频发
D.炎热多雨,洪涝多发
12.青岛某中学同学以“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为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图1示意西亚地区石油资源分布及输出路线,图2示意西亚地区石油储量、产量和出口量占世界比重。根据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一 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1)西亚具有主导地位的自然资源是石油,请描述其主要分布特征。
(2)与石油相关的工业是西亚许多国家的支柱产业,为当地带来了巨大的财富。本区域石油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依据图2说明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探究二 区域联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西亚是世界石油输出量最多的地区,大部分通过海洋运往欧洲西部、美国和日本。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也成为西亚石油重要的输入国。请将下列西亚石油主要输出路线框图填写完整。
① ,② ,③ 。
(4)结论:丰富的 是区域发展的物质基础,便捷的 促进了区域之间的物资流动,加强了区域之间的联系,实现了共同发展。
(5)拓展:西亚是“一带一路”倡议西部重要节点,与我国除了开展传统能源石油、天然气等贸易交流外,还可以通过开发清洁能源实现区域联系,促进共赢。请列举一种可能的清洁能源。 西亚地区被称为“五海三洲之地”。读西亚地区相互连通的海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图中序号对应内容正确的是( )
A.①—黑海 B.②—阿拉伯海
C.③—红海 D.④—地中海
2.苏伊士运河是( )
A.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
B.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
C.非洲与欧洲的分界线
D.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
3.西亚的农业多分布在( )
A.阿拉伯海沿岸地区
B.红海沿海平原
C.地中海沿岸地区
D.河谷平原及沙漠中的绿洲
枣椰树是热带、亚热带绿洲农业的代表植物,一般生长在水源较为充足的地方,其果实名为椰枣,伊拉克是世界著名的椰枣生产国。近几年,伊拉克许多地区用于农业灌溉的水源几近干涸,农作物大幅度减产。读图,回答4~5题:
4.与其他西亚国家相比,伊拉克成为世界上著名的椰枣生产国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光照充足 B.地形平坦
C.水源充足 D.交通便利
5.为应对农业灌溉水源不足的情况,伊拉克可以( )
A.发展无土栽培农业
B.加强滴灌、喷灌设施建设
C.大量砍伐枣椰树,增加小麦种植面积
D.退耕还草,重点发展畜牧业
伊朗的亚兹德地区有一种独特建筑奇观——风塔。风塔用屋顶上的风口将风引入长长的风道,一路向下为房间提供换气和冷却风。读亚兹德位置、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和风塔景观图,回答6~7题:
6.亚兹德人建造风塔,主要是由于当地气候( )
A.炎热干燥 B.寒冷干燥
C.冬雨夏干 D.温和湿润
7.结合当地自然环境推测,亚兹德的主要农业类型为( )
A.畜牧业 B.种植业 C.渔业 D.林业
8.沙特阿拉伯地表自然景观以沙漠为主,是阿拉伯半岛上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最大的海水淡化国家。读阿拉伯半岛地理环境及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气候资料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试从当地自然地理要素出发,分析沙特阿拉伯进行海水淡化的必要性,并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① ② ③
(2)海水淡化是高耗能产业,成本高。沙特阿拉伯发展海水淡化在自然资源方面的优势是:沙特阿拉伯东临波斯湾,西临 海,海水资源丰富。
(3)近年来沙特阿拉伯的海水淡化厂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替代部分传统能源,既降低了成本,又减少了大气污染。试分析沙特阿拉伯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西亚地区被称为“五海三洲之地”。读西亚地区相互连通的海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图中序号对应内容正确的是(C)
A.①—黑海 B.②—阿拉伯海
C.③—红海 D.④—地中海
2.苏伊士运河是(A)
A.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
B.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
C.非洲与欧洲的分界线
D.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
3.西亚的农业多分布在(D)
A.阿拉伯海沿岸地区
B.红海沿海平原
C.地中海沿岸地区
D.河谷平原及沙漠中的绿洲
枣椰树是热带、亚热带绿洲农业的代表植物,一般生长在水源较为充足的地方,其果实名为椰枣,伊拉克是世界著名的椰枣生产国。近几年,伊拉克许多地区用于农业灌溉的水源几近干涸,农作物大幅度减产。读图,回答4~5题:
4.与其他西亚国家相比,伊拉克成为世界上著名的椰枣生产国的自然原因主要是(C)
A.光照充足 B.地形平坦
C.水源充足 D.交通便利
5.为应对农业灌溉水源不足的情况,伊拉克可以(B)
A.发展无土栽培农业
B.加强滴灌、喷灌设施建设
C.大量砍伐枣椰树,增加小麦种植面积
D.退耕还草,重点发展畜牧业
伊朗的亚兹德地区有一种独特建筑奇观——风塔。风塔用屋顶上的风口将风引入长长的风道,一路向下为房间提供换气和冷却风。读亚兹德位置、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和风塔景观图,回答6~7题:
6.亚兹德人建造风塔,主要是由于当地气候(A)
A.炎热干燥 B.寒冷干燥
C.冬雨夏干 D.温和湿润
7.结合当地自然环境推测,亚兹德的主要农业类型为(A)
A.畜牧业 B.种植业 C.渔业 D.林业
8.沙特阿拉伯地表自然景观以沙漠为主,是阿拉伯半岛上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最大的海水淡化国家。读阿拉伯半岛地理环境及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气候资料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试从当地自然地理要素出发,分析沙特阿拉伯进行海水淡化的必要性,并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① 热带沙漠 ② 稀少 ③ 水
(2)海水淡化是高耗能产业,成本高。沙特阿拉伯发展海水淡化在自然资源方面的优势是:沙特阿拉伯东临波斯湾,西临 红 海,海水资源丰富。
(3)近年来沙特阿拉伯的海水淡化厂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替代部分传统能源,既降低了成本,又减少了大气污染。试分析沙特阿拉伯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参考答案: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晴天多,光照充足,太阳能资源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