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分层练习(学生版+教师版)湘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8.5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分层练习(学生版+教师版)湘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3-14 14:50:34

文档简介

第五节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A表示的大洲是(D)
A.亚洲 B.非洲
C.大洋洲 D.南美洲
2.图中属于印度洋海域的是(C)
A.C B.D C.E D.F
3.南极大陆(B)
A.跨越所有纬度
B.平均海拔最高
C.全位于南寒带
D.位于东半球的面积比西半球略小
  北极点附近常年覆盖着坚厚冰层,考察船只无法直接到达,因此需要换乘直升机抵达。下图为我国赴北极点考察航线(去程)示意图。据此回答4~5题:
4.北极点附近常年覆盖坚厚冰层的原因是(D)
A.年降水量丰富
B.淡水资源丰富
C.海拔高,空气稀薄
D.纬度高,气候寒冷
5.我国科考队去程途中(B)
A.考察船从白令海峡进入太平洋
B.考察船航行途中经过亚洲、北美洲
C.换乘直升机后飞行方向为西北
D.航行时间多为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
  (跨学科·生物)在某次动物联谊会上,企鹅这样介绍自己(下图)。读图,回答 6~7题:
6.企鹅的家乡为(A)
A.南极地区 B.北极地区
C.欧洲西部 D.西亚
7.企鹅身体拥有厚厚的脂肪和羽毛,有利于(D)
A.飞翔 B.防沙 C.防晒 D.御寒
  (跨学科·生物)南极地区磷虾资源极为丰富,磷虾是其生态系统的关键物种。下图示意南极磷虾平均密度。读图,回答8~9题:
8.南极磷虾平均密度最高的海域主要位于(A)
A.大西洋 B.北冰洋
C.太平洋 D.印度洋
9.南极磷虾产卵的时间主要在每年1—3月,主要原因是(B)
A.处于极夜,气温低
B.处于暖季,气温高
C.降水少,气候干燥
D.风速大,多烈风
  在南极某科考站,德国科学家在无泥土、无阳光、无农药的条件下,成功从南极温室中收获了新鲜蔬菜。图1是南极东方站气温年变化曲线及各月降水量图,图2是南极温室建筑外景图。据此回答10~11题:
10.南极东方站的气候特点是(B)
A.全年高温多雨
B.全年酷寒干燥
C.夏季低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D.夏季高温少雨,冬季寒冷干燥
11.图示南极温室建筑采用高脚设计的主要原因是(C)
①增强建筑的稳定性 ②预防洪涝灾害 ③减小暴雪堆积的影响 ④减小地面降温影响,保持室内温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4年2月7日,中国南极秦岭站正式开站,该站是我国继长城站、中山站后的第三个南极常年考察站,全年可进行科学考察。昆仑站与泰山站仅在当地夏季进行科考工作,属于夏季站。如图为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位置示意图。据此回答12~14题:
12.与夏季站相比,常年科考站(B)
A.均濒临太平洋
B.纬度相对低
C.无极昼极夜现象
D.位于南温带
13.夏季站进行南极科考最适宜的时间段是(A)
A.12月至次年2月
B.3—5月
C.6—8月
D.9—11月
14.我国建设秦岭站的主要意义是(D)
①填补南极地区大西洋沿岸的观测空白 ②推进对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 ③完善对南极地区气候变化的认识 ④加强对南极地区海洋观测和研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南北极地区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近年来极地呈现快速增温趋势。下面为北极和南极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15~16题:
15.极地呈现快速增温趋势,其可能的影响是(C)
A.淡水资源将大幅增加
B.全球陆地面积将增大
C.南极冰层厚度会下降
D.北极航行范围会缩小
16.为缓解极地地区升温现象,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是(C)
①倡导低碳生活,绿色出行 ②增加耕地面积,科技兴农 ③推广清洁能源,节能减排 ④加强国际合作,互利共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人地协调观)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南极部分地区的雪变成了绿色和红色!科学家分析这与当地绿藻和红藻在偏暖气候情况下大量繁殖密切相关,并称该现象可能导致极地冰雪消融失控。
材料二 中国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努力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材料三 图1为“碳达峰”示意图,图2为“碳中和”示意图,图3为南极地区示意图。
(1)图3中a、b代表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a ,长城站是中国
在南极地区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它位于南极点的 正北 
方向。
(2)极地地区是研究地球环境的“天然实验室”,中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科学考察站一般都选择在 2月 (填“2月”或“8月”),此时南极大部分地区有 极昼 (填“极昼”或“极夜”)现象。
(3)每年都有一些人前往南极探险旅行,请你在太阳镜、雨伞和保湿霜中为他们选择一件南极旅行的必要装备,并结合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说出这件装备的作用。
参考答案:太阳镜。戴太阳镜可以减少眼睛遭受南极冰雪强烈反射太阳光的伤害。(或保湿霜。南极地区气候干燥、烈风、酷寒,需要涂抹保湿霜保护皮肤。)
(4)南极洲是冰雪的世界。请分析材料一中“该现象可能导致极地冰雪消融失控”的原因。
参考答案: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向大气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使全球气候变暖。(意思对即可)
(5)为实现“碳中和”,作为中学生,我们该怎么做
参考答案:低碳出行;践行光盘行动;使用节能电器;不浪费纸张;等等。第五节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A表示的大洲是( )
A.亚洲 B.非洲
C.大洋洲 D.南美洲
2.图中属于印度洋海域的是( )
A.C B.D C.E D.F
3.南极大陆( )
A.跨越所有纬度
B.平均海拔最高
C.全位于南寒带
D.位于东半球的面积比西半球略小
  北极点附近常年覆盖着坚厚冰层,考察船只无法直接到达,因此需要换乘直升机抵达。下图为我国赴北极点考察航线(去程)示意图。据此回答4~5题:
4.北极点附近常年覆盖坚厚冰层的原因是( )
A.年降水量丰富
B.淡水资源丰富
C.海拔高,空气稀薄
D.纬度高,气候寒冷
5.我国科考队去程途中( )
A.考察船从白令海峡进入太平洋
B.考察船航行途中经过亚洲、北美洲
C.换乘直升机后飞行方向为西北
D.航行时间多为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
  (跨学科·生物)在某次动物联谊会上,企鹅这样介绍自己(下图)。读图,回答 6~7题:
6.企鹅的家乡为( )
A.南极地区 B.北极地区
C.欧洲西部 D.西亚
7.企鹅身体拥有厚厚的脂肪和羽毛,有利于( )
A.飞翔 B.防沙 C.防晒 D.御寒
  (跨学科·生物)南极地区磷虾资源极为丰富,磷虾是其生态系统的关键物种。下图示意南极磷虾平均密度。读图,回答8~9题:
8.南极磷虾平均密度最高的海域主要位于( )
A.大西洋 B.北冰洋
C.太平洋 D.印度洋
9.南极磷虾产卵的时间主要在每年1—3月,主要原因是( )
A.处于极夜,气温低
B.处于暖季,气温高
C.降水少,气候干燥
D.风速大,多烈风
  在南极某科考站,德国科学家在无泥土、无阳光、无农药的条件下,成功从南极温室中收获了新鲜蔬菜。图1是南极东方站气温年变化曲线及各月降水量图,图2是南极温室建筑外景图。据此回答10~11题:
10.南极东方站的气候特点是( )
A.全年高温多雨
B.全年酷寒干燥
C.夏季低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D.夏季高温少雨,冬季寒冷干燥
11.图示南极温室建筑采用高脚设计的主要原因是( )
①增强建筑的稳定性 ②预防洪涝灾害 ③减小暴雪堆积的影响 ④减小地面降温影响,保持室内温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4年2月7日,中国南极秦岭站正式开站,该站是我国继长城站、中山站后的第三个南极常年考察站,全年可进行科学考察。昆仑站与泰山站仅在当地夏季进行科考工作,属于夏季站。如图为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位置示意图。据此回答12~14题:
12.与夏季站相比,常年科考站( )
A.均濒临太平洋
B.纬度相对低
C.无极昼极夜现象
D.位于南温带
13.夏季站进行南极科考最适宜的时间段是( )
A.12月至次年2月
B.3—5月
C.6—8月
D.9—11月
14.我国建设秦岭站的主要意义是( )
①填补南极地区大西洋沿岸的观测空白 ②推进对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 ③完善对南极地区气候变化的认识 ④加强对南极地区海洋观测和研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南北极地区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近年来极地呈现快速增温趋势。下面为北极和南极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15~16题:
15.极地呈现快速增温趋势,其可能的影响是( )
A.淡水资源将大幅增加
B.全球陆地面积将增大
C.南极冰层厚度会下降
D.北极航行范围会缩小
16.为缓解极地地区升温现象,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①倡导低碳生活,绿色出行 ②增加耕地面积,科技兴农 ③推广清洁能源,节能减排 ④加强国际合作,互利共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人地协调观)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南极部分地区的雪变成了绿色和红色!科学家分析这与当地绿藻和红藻在偏暖气候情况下大量繁殖密切相关,并称该现象可能导致极地冰雪消融失控。
材料二 中国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努力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材料三 图1为“碳达峰”示意图,图2为“碳中和”示意图,图3为南极地区示意图。
(1)图3中a、b代表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长城站是中国
在南极地区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它位于南极点的 方向。
(2)极地地区是研究地球环境的“天然实验室”,中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科学考察站一般都选择在 (填“2月”或“8月”),此时南极大部分地区有 (填“极昼”或“极夜”)现象。
(3)每年都有一些人前往南极探险旅行,请你在太阳镜、雨伞和保湿霜中为他们选择一件南极旅行的必要装备,并结合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说出这件装备的作用。
(4)南极洲是冰雪的世界。请分析材料一中“该现象可能导致极地冰雪消融失控”的原因。
(5)为实现“碳中和”,作为中学生,我们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