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训练一 如何认识大洲
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
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亚洲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临大西洋,西与欧洲相连
B.北部深入到北极圈以北,南部延伸到南回归线以南
C.大部分位于低纬度地区
D.跨寒带、温带、热带
2.关于欧洲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全部位于东半球
B.西临大西洋,北临北冰洋
C.大部分位于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
D.大部分位于高纬度地区
3.读非洲略图,关于非洲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跨赤道南北,大部分在南、北回归线之间
B.位于西半球,亚洲西南方
C.北隔红海与欧洲相望
D.与亚洲的陆上界线是白令海峡
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某地理杂志计划做一期美洲地理专栏,组织记者团前往美洲考察拍摄。
材料二 下面为北美洲和南美洲示意图。
北美洲
南美洲
(1)该记者团从上海乘船到达北美洲西海岸需要跨越① 洋,根据地图,他们发现北美洲北临② 洋。
(2)根据地图,北美洲大部分位于 带,南美洲大部分位于 (填“北”或“南”)半球。
(3)记者团穿过南、北美洲分界线 运河后到达南美洲东部沿海,图中斜线部分气候呈南北长条状分布的影响因素是 (填“纬度”“海陆”或“地形”)。
归纳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
下图中甲、乙、丙、丁四地都在北回归线附近。甲、乙两地居民主要说阿拉伯语,丙地位于佛教创始地,丁地是我国广东省。读图,回答5~6题:
5.有关甲、乙、丙、丁四地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四地的纬度相同,气候类型相同
B.丙地终年多雨
C.甲、乙两地终年炎热干燥
D.丁地夏季干燥
6.丁所在的地区被称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该地区景观与乙不同,是因为丁地( )
A.受东南季风影响
B.受东北季风影响
C.受西南季风影响
D.受冰雪融水影响
读北美洲与南美洲略图,回答7~8题:
7.南、北美洲地形的相同点是( )
A.都分为三大南北纵列带
B.地势均为北高南低
C.平原、高原相间分布
D.西部都有高大的山脉
8.下列关于图中地理事物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两大洲均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B.甲位于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
C.乙岛是世界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
D.丙位于世界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
9.生长在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的猴面包树是一种喜热、耐旱的树种,树干呈桶状,直径最大可达12米,内在都是中空的“假茎”结构。湿季时,能大量吸水并将其储存在树干内,干季时可以供人们使用,被当地人称为“生命之树”。如图示意马达加斯加岛的部分地理资料和猴面包树景观。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推测图中最适宜猴面包树生长的气候是 。
(2)马达加斯加岛东侧为热带雨林气候,西侧为热带草原气候,影响该岛内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3)据图可知,非洲气候分布特点是 。
(4)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因此被称为 。这里有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其河流流向大致是 。
利用区域划分法认识大洲
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举行。下图为亚运会曾经举办地示意图。据此回答10~11题:
10.举办亚运会最集中的地区是( )
A.东亚 B.东南亚
C.南亚 D.西亚
11.亚洲中部地区没有举办过亚运会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纬度高 B.地势高
C.人口稀少 D.经济落后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茫茫撒哈拉沙漠将非洲分隔成两部分“北非”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13题:
12.撒哈拉沙漠南北两侧的主要人种分别为( )
A.黑色人种、白色人种
B.黄色人种、黑色人种
C.白色人种、黑色人种
D.黄色人种、白色人种
13.我们发现北非埃及的传统民居大多窗户较小、墙体较厚,主要原因是( )
A.体现撒哈拉文化
B.防寒保暖
C.隔热防风沙
D.防雨水渗入
1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撒哈拉以南非洲各国和拉丁美洲的巴西都是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和地区,在人文、自然条件和资源方面各具特色,在发展中可以相互借鉴。
(1)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巴西纬度位置的共同点是 。
(2)同为经济发展较快地区,两地自然资源都很丰富。据上图可知两地都很丰富的矿产资源有 (至少两种)等资源。
(3)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巴西的人种构成存在明显差异,主要表现在
。
(4)埃塞俄比亚是咖啡原产地,18世纪20年代由荷兰人传到拉丁美洲,如今咖啡已在拉丁美洲地区广泛种植,其中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产国和出口国。巴西种植咖啡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描述大洲的经济发展差异
15.读下面表格,分析亚洲部分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单位:美元)资料,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各国( )
国家 日本 韩国 中国 印度 越南 孟加 拉国
人均国民 生产总值 34 010 12 030 1 100 540 430 380
A.自然条件相差悬殊
B.人口出生率高低不同
C.国土面积差异大
D.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
16.目前,撒哈拉以南非洲依然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地区之一,导致其贫困的主要原因有( )
①历史上长期的殖民统治 ②国际贸易中存在不合理的商品贸易 ③人口增长过快 ④自然条件太差,地理位置不优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有关美洲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美国、巴西是发达国家,其余都是发展中国家
B.智利是南美洲工农业最发达的国家
C.拉丁美洲都是发展中国家
D.加拿大是美洲唯一的发达国家
18.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示区域位于东欧平原西南部,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大部分地区为肥沃的黑土地,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产地。第聂伯河是该区域重要河流,干流修建了重要水库。
(1)该区域的人种主要是 色人种,粮食作物以 (填“水稻”或“小麦”)为主。
(2)第聂伯河大致向南流,注入 。
(3)根据材料推测,第聂伯河上的水库主要是发电,还是灌溉。请说明理由。
(4)归纳该区域种植粮食作物的有利自然条件。专题训练一 如何认识大洲
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
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亚洲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D)
A.东临大西洋,西与欧洲相连
B.北部深入到北极圈以北,南部延伸到南回归线以南
C.大部分位于低纬度地区
D.跨寒带、温带、热带
2.关于欧洲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B)
A.全部位于东半球
B.西临大西洋,北临北冰洋
C.大部分位于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
D.大部分位于高纬度地区
3.读非洲略图,关于非洲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A)
A.地跨赤道南北,大部分在南、北回归线之间
B.位于西半球,亚洲西南方
C.北隔红海与欧洲相望
D.与亚洲的陆上界线是白令海峡
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某地理杂志计划做一期美洲地理专栏,组织记者团前往美洲考察拍摄。
材料二 下面为北美洲和南美洲示意图。
北美洲
南美洲
(1)该记者团从上海乘船到达北美洲西海岸需要跨越① 太平 洋,根据地图,他们发现北美洲北临② 北冰 洋。
(2)根据地图,北美洲大部分位于 北温 带,南美洲大部分位于 南 (填“北”或“南”)半球。
(3)记者团穿过南、北美洲分界线 巴拿马 运河后到达南美洲东部沿海,图中斜线部分气候呈南北长条状分布的影响因素是 地形 (填“纬度”“海陆”或“地形”)。
归纳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
下图中甲、乙、丙、丁四地都在北回归线附近。甲、乙两地居民主要说阿拉伯语,丙地位于佛教创始地,丁地是我国广东省。读图,回答5~6题:
5.有关甲、乙、丙、丁四地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C)
A.四地的纬度相同,气候类型相同
B.丙地终年多雨
C.甲、乙两地终年炎热干燥
D.丁地夏季干燥
6.丁所在的地区被称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该地区景观与乙不同,是因为丁地(A)
A.受东南季风影响
B.受东北季风影响
C.受西南季风影响
D.受冰雪融水影响
读北美洲与南美洲略图,回答7~8题:
7.南、北美洲地形的相同点是(D)
A.都分为三大南北纵列带
B.地势均为北高南低
C.平原、高原相间分布
D.西部都有高大的山脉
8.下列关于图中地理事物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A)
A.两大洲均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B.甲位于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
C.乙岛是世界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
D.丙位于世界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
9.生长在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的猴面包树是一种喜热、耐旱的树种,树干呈桶状,直径最大可达12米,内在都是中空的“假茎”结构。湿季时,能大量吸水并将其储存在树干内,干季时可以供人们使用,被当地人称为“生命之树”。如图示意马达加斯加岛的部分地理资料和猴面包树景观。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推测图中最适宜猴面包树生长的气候是 热带草原气候 。
(2)马达加斯加岛东侧为热带雨林气候,西侧为热带草原气候,影响该岛内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地形 。
(3)据图可知,非洲气候分布特点是 以赤道为轴,大致南北对称
分布 。
(4)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因此被称为 高原大陆 。这里有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其河流流向大致是 自南向北 。
利用区域划分法认识大洲
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举行。下图为亚运会曾经举办地示意图。据此回答10~11题:
10.举办亚运会最集中的地区是(A)
A.东亚 B.东南亚
C.南亚 D.西亚
11.亚洲中部地区没有举办过亚运会的主要自然原因是(B)
A.纬度高 B.地势高
C.人口稀少 D.经济落后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茫茫撒哈拉沙漠将非洲分隔成两部分“北非”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13题:
12.撒哈拉沙漠南北两侧的主要人种分别为(A)
A.黑色人种、白色人种
B.黄色人种、黑色人种
C.白色人种、黑色人种
D.黄色人种、白色人种
13.我们发现北非埃及的传统民居大多窗户较小、墙体较厚,主要原因是(C)
A.体现撒哈拉文化
B.防寒保暖
C.隔热防风沙
D.防雨水渗入
1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撒哈拉以南非洲各国和拉丁美洲的巴西都是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和地区,在人文、自然条件和资源方面各具特色,在发展中可以相互借鉴。
(1)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巴西纬度位置的共同点是 大部分地处低纬度的热带 。
(2)同为经济发展较快地区,两地自然资源都很丰富。据上图可知两地都很丰富的矿产资源有 金、铁 (至少两种)等资源。
(3)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巴西的人种构成存在明显差异,主要表现在
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为黑色人种;巴西主要为白色人种,其次为混血人种 。
(4)埃塞俄比亚是咖啡原产地,18世纪20年代由荷兰人传到拉丁美洲,如今咖啡已在拉丁美洲地区广泛种植,其中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产国和出口国。巴西种植咖啡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气候湿热,热量充足 。
描述大洲的经济发展差异
15.读下面表格,分析亚洲部分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单位:美元)资料,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各国(D)
国家 日本 韩国 中国 印度 越南 孟加 拉国
人均国民 生产总值 34 010 12 030 1 100 540 430 380
A.自然条件相差悬殊
B.人口出生率高低不同
C.国土面积差异大
D.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
16.目前,撒哈拉以南非洲依然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地区之一,导致其贫困的主要原因有(A)
①历史上长期的殖民统治 ②国际贸易中存在不合理的商品贸易 ③人口增长过快 ④自然条件太差,地理位置不优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有关美洲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C)
A.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美国、巴西是发达国家,其余都是发展中国家
B.智利是南美洲工农业最发达的国家
C.拉丁美洲都是发展中国家
D.加拿大是美洲唯一的发达国家
18.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示区域位于东欧平原西南部,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大部分地区为肥沃的黑土地,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产地。第聂伯河是该区域重要河流,干流修建了重要水库。
(1)该区域的人种主要是 白 色人种,粮食作物以 小麦 (填“水稻”或“小麦”)为主。
(2)第聂伯河大致向南流,注入 黑海 。
(3)根据材料推测,第聂伯河上的水库主要是发电,还是灌溉。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灌溉。因为该地区地形平坦,黑土广布,土壤肥沃,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产地,而该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较少,所以水库的主要功能是灌溉。
(4)归纳该区域种植粮食作物的有利自然条件。
参考答案: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有灌溉水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