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分层练习(学生版+教师版)2024-2025学年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8.4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分层练习(学生版+教师版)2024-2025学年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3-14 15:21:06

文档简介

第四节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自然地理概况
1.贵州省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反映了贵州省( )
A.地势西高东低
B.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
C.矿产资源丰富
D.利于发展种植业
2.“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反映了贵州省( )
A.气候复杂多样
B.气候宜人,山清水秀
C.地形平坦开阔
D.灾害性天气种类多
自然灾害、环境问题与保护
3.贵州省是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其主要自然灾害有( )
①冰冻 ②干旱 ③冰雹 ④滑坡 ⑤泥石流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4.贵州境内石灰岩分布广泛,由于不合理的垦殖活动,出现了大面积的石漠化现象。下列做法不利于治理石漠化现象的是( )
A.实行生态移民 B.退耕还林
C.合理放牧 D.陡坡开荒
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
5.贵州省所在地形区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的合理措施有( )
①发展立体农业 ②建设全国性商品粮基地 ③开发优势资源 ④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6.下列旅游资源属于贵州省的是( )
A.织金洞 B.天坛 C.日月潭 D.天山天池
  贵州省地处我国西南地区,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民族众多、资源富集、发展潜力巨大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读贵州省地形图(图1)和贵阳多年平均各月降水量统计图(图2),回答7~8题:
图1 图2
7.贵州省的地形主要是( )
A.平原 B.高原和山地
C.盆地 D.丘陵和山地
8.乌江是贵州省的第一大河,关于乌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径流量大
B.径流量季节变化明显
C.流速快,水能资源丰富
D.流向大致自东北向西南
  读贵州某山地景观分布图,回答9~11题:
9.图示村寨位于海拔较高的山坡,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气候凉爽,且免受洪水威胁
B.降水较多,取水方便
C.靠近梯田,生产方便
D.免受战乱和盗贼侵扰
10.该地梯田( )
A.主要种植玉米和小麦
B.位于山地的北坡
C.主要种植水稻
D.机械化生产方便
11.若森林被大面积砍伐,带来的影响有( )
①造成水土流失 ②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③引发冰雹等灾害性天气 ④河流含沙量增大 ⑤诱发地震
A.①②⑤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12.目前贵州吸引了许多世界500强企业大数据中心落户。大数据产业特点是高耗能,其成本将近50%是耗电,一部分是机柜本身的耗电,另一部分是空调散热的耗电,另外大数据储存中心需要洁净的空气。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贵阳
(1)本地区地处地形区名称是 高原,海拔较高,气温低,可减少空调为机器设备散热消耗的电能。
(2)本地区气候类型为 ,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
(3)本地区电力资源丰富,为大数据产业提供充足电力。读图说出电力资源丰富的原因:①地表崎岖,河流落差大, 丰富;②有丰富的 (矿产资源)。
(4)大数据产业中心机房需要洁净的空气。读图说出该地区尘埃少,空气质量好的理由。
13.贵州山川秀丽,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潜力巨大。近年来,当地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实现了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贵州省地形图及石漠化分布图。
(1)分析贵州自然环境和地质灾害的关系,补充完成关系图。
材料二 贵州是全国石漠化面积最大、程度最深、危害最严重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石漠化是在亚热带季风气候下的喀斯特地区,由于人类毁林开荒等不合理的垦殖活动,植被严重破坏,土壤严重侵蚀,岩石大面积裸露,呈现类似荒漠化的过程。
(2)贵州有些地方的石漠化过程陷入恶性循环。分析贵州石漠化形成的人为原因,将代号填入相应的空格,将结构图补充完整。
甲—水土流失 乙—耕地不足 丙—毁林开荒 丁—人口增加
材料三 贵州省在脱贫工作中,一方面在石漠化较为严重的区域,进行居民易地搬迁,解决居民脱贫的同时,更好地治理石漠化严重的区域。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其“水火互济”的优势,优先发展火电,深度开发水电。并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
(3)居民搬迁后,对石漠化地区应该采取哪些治理措施 (至少两点)
(4)为了改变贫困落后的局面,贵州人民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发展经济,请根据提供的信息,说出贵州省的优势资源。(至少两点)
(5)目前,贵州省就能源基地建设是优先发展水电还是火电,出现了争论。说出你的观点和理由。第四节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自然地理概况
1.贵州省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反映了贵州省(B)
A.地势西高东低
B.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
C.矿产资源丰富
D.利于发展种植业
2.“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反映了贵州省(A)
A.气候复杂多样
B.气候宜人,山清水秀
C.地形平坦开阔
D.灾害性天气种类多
自然灾害、环境问题与保护
3.贵州省是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其主要自然灾害有(D)
①冰冻 ②干旱 ③冰雹 ④滑坡 ⑤泥石流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4.贵州境内石灰岩分布广泛,由于不合理的垦殖活动,出现了大面积的石漠化现象。下列做法不利于治理石漠化现象的是(D)
A.实行生态移民 B.退耕还林
C.合理放牧 D.陡坡开荒
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
5.贵州省所在地形区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的合理措施有(B)
①发展立体农业 ②建设全国性商品粮基地 ③开发优势资源 ④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6.下列旅游资源属于贵州省的是(A)
A.织金洞 B.天坛 C.日月潭 D.天山天池
  贵州省地处我国西南地区,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民族众多、资源富集、发展潜力巨大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读贵州省地形图(图1)和贵阳多年平均各月降水量统计图(图2),回答7~8题:
图1 图2
7.贵州省的地形主要是(B)
A.平原 B.高原和山地
C.盆地 D.丘陵和山地
8.乌江是贵州省的第一大河,关于乌江的说法,错误的是(D)
A.径流量大
B.径流量季节变化明显
C.流速快,水能资源丰富
D.流向大致自东北向西南
  读贵州某山地景观分布图,回答9~11题:
9.图示村寨位于海拔较高的山坡,最主要的原因是(A)
A.气候凉爽,且免受洪水威胁
B.降水较多,取水方便
C.靠近梯田,生产方便
D.免受战乱和盗贼侵扰
10.该地梯田(C)
A.主要种植玉米和小麦
B.位于山地的北坡
C.主要种植水稻
D.机械化生产方便
11.若森林被大面积砍伐,带来的影响有(B)
①造成水土流失 ②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③引发冰雹等灾害性天气 ④河流含沙量增大 ⑤诱发地震
A.①②⑤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12.目前贵州吸引了许多世界500强企业大数据中心落户。大数据产业特点是高耗能,其成本将近50%是耗电,一部分是机柜本身的耗电,另一部分是空调散热的耗电,另外大数据储存中心需要洁净的空气。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贵阳
(1)本地区地处地形区名称是 云贵 高原,海拔较高,气温低,可减少空调为机器设备散热消耗的电能。
(2)本地区气候类型为 亚热带季风气候 ,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
(3)本地区电力资源丰富,为大数据产业提供充足电力。读图说出电力资源丰富的原因:①地表崎岖,河流落差大, 水能资源 丰富;②有丰富的 煤炭 (矿产资源)。
(4)大数据产业中心机房需要洁净的空气。读图说出该地区尘埃少,空气质量好的理由。
参考答案:多阴天,空气湿度大。
13.贵州山川秀丽,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潜力巨大。近年来,当地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实现了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贵州省地形图及石漠化分布图。
(1)分析贵州自然环境和地质灾害的关系,补充完成关系图。
参考答案:崎岖 滑坡、泥石流
材料二 贵州是全国石漠化面积最大、程度最深、危害最严重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石漠化是在亚热带季风气候下的喀斯特地区,由于人类毁林开荒等不合理的垦殖活动,植被严重破坏,土壤严重侵蚀,岩石大面积裸露,呈现类似荒漠化的过程。
(2)贵州有些地方的石漠化过程陷入恶性循环。分析贵州石漠化形成的人为原因,将代号填入相应的空格,将结构图补充完整。
甲—水土流失 乙—耕地不足 丙—毁林开荒 丁—人口增加
参考答案:①—丁 ②—丙 ③—甲 ④—乙
材料三 贵州省在脱贫工作中,一方面在石漠化较为严重的区域,进行居民易地搬迁,解决居民脱贫的同时,更好地治理石漠化严重的区域。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其“水火互济”的优势,优先发展火电,深度开发水电。并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
(3)居民搬迁后,对石漠化地区应该采取哪些治理措施 (至少两点)
参考答案:封山育林、人工种草、草地改良、坡耕改梯田等。
(4)为了改变贫困落后的局面,贵州人民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发展经济,请根据提供的信息,说出贵州省的优势资源。(至少两点)
参考答案:能源资源(火电、水电)、旅游资源。
(5)目前,贵州省就能源基地建设是优先发展水电还是火电,出现了争论。说出你的观点和理由。
参考答案:观点一:优先发展火电。理由:火电建设投资少、收益快,有利于快速促进区域发展;火电发电量不像水电受季节影响大,电力供应稳定。或观点二:优先发展水电。理由:水电是可再生、洁净能源;水电站运转费用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