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分层练习(学生版+教师版)2024-2025学年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8.5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分层练习(学生版+教师版)2024-2025学年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3-14 15:22:07

文档简介

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自然地理概况
  下图为我国某地形区典型的地貌景观图。据此回答1~2题:
1.该地形区是(D)
A.青藏高原
B.塔里木盆地
C.四川盆地
D.黄土高原
2.该地形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C)
A.水污染 B.湿地锐减
C.水土流失 D.大气污染
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
  民居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瑰宝之一。下图示意以陕北民居为主题的邮票。据此回答3~4题:
3.邮票所示民居主要分布于我国的(A)
A.黄土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东北平原 D.华北平原
4.邮票所示民居的优点是(B)
A.宽敞明亮 B.冬暖夏凉
C.抗震性好 D.通风良好
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提升
5.下列能够有效防治水土流失的措施是(C)
①植树种草 ②陡坡修建梯田 ③退耕还林(草) ④修建挡土坝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黄土高原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被人们称为中国的“锅炉房”,原因是哪一种矿产最为富集 (B)
A.铁矿 B.煤矿
C.天然气 D.高岭土
  (云南中考)读下面地貌景观图,回答7~8题:
7.形成图示景观的主要原因是(B)
A.农民修筑梯田
B.长期水土流失
C.大量废弃窑洞崩塌
D.大规模开采露天煤矿
8.针对图示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可采取的治理措施是(C)
A.陡坡修筑梯田,种植果树
B.缓坡开垦荒地,种植粮食
C.坡脚修挡土坝、护坡等工程
D.陡坡种植牧草,大力发展畜牧业
9.(晋中中考)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特定的地理环境,不同地域形成的艺术和体育文化要素呈现出不同特色。安塞腰鼓以粗犷豪放、刚健雄浑著称,兴起于(D)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云贵高原 D.黄土高原
10.(2024遂宁)2023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正式施行。随着人们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黄河水愈发清澈。某中学地理实践小组以“保护母亲河,高原换绿装”为主题对图中黄土高原某流域展开实地探究活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一:区域认知话环境
(1)图中河流干流自 西北 向 东南 流。
(2)从山体地形部位的角度看,地理实践小组的驻扎点位于 鞍部 ,该驻扎点与水文检测点B的相对高度范围是 50~150 米。
探究二:新绿高原建生态
(3)在探究过程中,实践小组测得水文检测点A含沙量明显高于点B。请结合图中信息分析其原因: 点A处放养羊,以畜牧业为主;点B处种植苹果,发展林果业 (任写两条);为促进当地生态环境建设,请你针对点A处水土流失的问题提出一条有效的治理措施: 因地制宜,发展林果业、畜牧业等,减少陡坡开垦;在坡面种植草类植物,能有效固定土壤,防治水土流失;种植树木,增加植被覆盖率,减缓水流速度,减少土壤侵蚀 。
探究三:能源输送活经济
(4)实践小组还发现当地是著名的煤炭输出地。请你分析,与把煤通过铁路和公路运输出去相比,将煤转化成电力和煤气输送出去,具有哪些优势 (回答合理即可)
参考答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减少运输损耗,减轻环境污染,增强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促进当地产业发展等。
11.(阳泉中考改编)[“太阳出来就赚钱”]全国村级光伏帮扶电站运行管理监测情况通报,2021年山西省村级电站规模总量居全国第三,年度发电收益居全国第一,被称为黄土高原上的“阳光存折”。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一 找位置
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山西省大部分位于黄土高原,地处吕梁山区的临县曾是山西省的贫困县。
(1)在图中用蓝笔描出山西省的轮廓。
参考答案:描图略。
探究二 析环境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由于长期的流水侵蚀和搬运,形成了独特的黄土塬、黄土墚、黄土峁等地貌类型。
(2)描述山西省所在地形区的地表形态特征。
参考答案:沟壑纵横(沟谷密布),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3)说出临县所在地区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简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问题:水土流失严重。
自然原因:黄土结构(土质)疏松,透水性强(多孔隙);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地形坡度大;地表植被稀疏(缺乏植被保护);等等。
人为原因:人口不断增加,粮食需求量加大;乱砍滥伐;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缺乏生态保护措施的开矿、修路;等等。
探究三 助发展
  临县群众积极行动,不断改善生态环境,为节约土地集中建设光伏电站,并在光伏板下种植知母等中药材。经过几年的努力,高原绿了,农民富了,“太阳出来就赚钱,光伏给我好光景”是群众对光伏扶贫工作的赞誉。
(4)有人建议临县进一步扩大光伏电站规模,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
理由。
参考答案:看法一:同意。理由: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减少使用矿物燃料带来的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增加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等等。
看法二:不同意。理由:可能占用有限的耕地;减少粮食等农作物的种植面积,改变农业生产方式,影响农民的收入;影响生物多样性;等等。
看法三:合理扩大。理由:在不乱占耕地、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适当扩大光伏电站规模,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减少使用矿物燃料带来的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增加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
等等。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自然地理概况
  下图为我国某地形区典型的地貌景观图。据此回答1~2题:
1.该地形区是( )
A.青藏高原
B.塔里木盆地
C.四川盆地
D.黄土高原
2.该地形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水污染 B.湿地锐减
C.水土流失 D.大气污染
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
  民居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瑰宝之一。下图示意以陕北民居为主题的邮票。据此回答3~4题:
3.邮票所示民居主要分布于我国的( )
A.黄土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东北平原 D.华北平原
4.邮票所示民居的优点是( )
A.宽敞明亮 B.冬暖夏凉
C.抗震性好 D.通风良好
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提升
5.下列能够有效防治水土流失的措施是( )
①植树种草 ②陡坡修建梯田 ③退耕还林(草) ④修建挡土坝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黄土高原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被人们称为中国的“锅炉房”,原因是哪一种矿产最为富集 ( )
A.铁矿 B.煤矿
C.天然气 D.高岭土
  (云南中考)读下面地貌景观图,回答7~8题:
7.形成图示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民修筑梯田
B.长期水土流失
C.大量废弃窑洞崩塌
D.大规模开采露天煤矿
8.针对图示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可采取的治理措施是( )
A.陡坡修筑梯田,种植果树
B.缓坡开垦荒地,种植粮食
C.坡脚修挡土坝、护坡等工程
D.陡坡种植牧草,大力发展畜牧业
9.(晋中中考)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特定的地理环境,不同地域形成的艺术和体育文化要素呈现出不同特色。安塞腰鼓以粗犷豪放、刚健雄浑著称,兴起于( )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云贵高原 D.黄土高原
10.(2024遂宁)2023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正式施行。随着人们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黄河水愈发清澈。某中学地理实践小组以“保护母亲河,高原换绿装”为主题对图中黄土高原某流域展开实地探究活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一:区域认知话环境
(1)图中河流干流自 向 流。
(2)从山体地形部位的角度看,地理实践小组的驻扎点位于 ,该驻扎点与水文检测点B的相对高度范围是 米。
探究二:新绿高原建生态
(3)在探究过程中,实践小组测得水文检测点A含沙量明显高于点B。请结合图中信息分析其原因: (任写两条);为促进当地生态环境建设,请你针对点A处水土流失的问题提出一条有效的治理措施: 。
探究三:能源输送活经济
(4)实践小组还发现当地是著名的煤炭输出地。请你分析,与把煤通过铁路和公路运输出去相比,将煤转化成电力和煤气输送出去,具有哪些优势 (回答合理即可)
11.(阳泉中考改编)[“太阳出来就赚钱”]全国村级光伏帮扶电站运行管理监测情况通报,2021年山西省村级电站规模总量居全国第三,年度发电收益居全国第一,被称为黄土高原上的“阳光存折”。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一 找位置
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山西省大部分位于黄土高原,地处吕梁山区的临县曾是山西省的贫困县。
(1)在图中用蓝笔描出山西省的轮廓。
探究二 析环境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由于长期的流水侵蚀和搬运,形成了独特的黄土塬、黄土墚、黄土峁等地貌类型。
(2)描述山西省所在地形区的地表形态特征。
(3)说出临县所在地区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简析其原因。
探究三 助发展
  临县群众积极行动,不断改善生态环境,为节约土地集中建设光伏电站,并在光伏板下种植知母等中药材。经过几年的努力,高原绿了,农民富了,“太阳出来就赚钱,光伏给我好光景”是群众对光伏扶贫工作的赞誉。
(4)有人建议临县进一步扩大光伏电站规模,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
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