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人们常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来形容东北地区的山河大势。读图,回答1~3题:
1.下列不能体现东北地区“山环”特征的山脉是( )
A.太行山脉 B.大兴安岭
C.小兴安岭 D.长白山脉
2.下列不能体现东北地区“水绕”特征的河流是( )
A.黑龙江 B.松花江
C.乌苏里江 D.鸭绿江
3.下列关于M地形区形成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辽河冲积而成
B.由松花江和黑龙江冲积而成
C.由松花江和嫩江冲积而成
D.由松花江、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冲积而成
如图示意我国某著名山脉植被的垂直变化。读图,回答4~5题:
4.该山脉位于我国的( )
A.青藏高原 B.珠江三角洲
C.东北地区 D.塔里木盆地
5.该山脉植被垂直变化明显,主要原因是不同海拔的( )
A.地形差异 B.水热差异
C.土壤差异 D.河流差异
6.沈阳是我国重要的重型机械、冶金设备、矿山设备生产基地,有关其成因的说法,不可信的是( )
A.地处哈大线、京哈线交会处,交通便利
B.靠近鞍山—本溪冶金工业基地,原材料充足
C.地处东北重工业区城市群中心,市场需求大
D.气候冷湿,冬季漫长严寒
7.东北地区北部人口稀疏的主要原因是( )
①地形崎岖 ②气候严寒 ③交通不便 ④水源短缺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从黑龙江哈尔滨出发的货运列车沿着西伯利亚铁路向西进发,可以直接通过满洲里抵达莫斯科。读图,回答8~9题:
8.东北地区利用铁路输出的货物最有可能是( )
A.粮食 B.棉花 C.天然气 D.柑橘
9.我国将铁路修到边境城市满洲里和绥芬河的原因可能是( )
A.调运木材
B.加强国际合作
C.提高客运能力
D.开采矿产
读我国某地区图,回答10~11题:
10.下列地区的工农业布局,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 )
A.甲地—电子工业 B.乙地—种植业
C.丙地—制糖工业 D.丁地—畜牧业
11.下列现象不属于东北地区的是( )
A.气候冷湿,松林成海
B.沃野千里,黑土广袤
C.稻米满仓,荔枝成行
D.山环水绕,平原居中
12.过去被称为“北大荒”的三江平原,后来通过开垦,变成了“北大仓”,但是现在又让它“荒”了。下列对又“荒”了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减少耕地面积
B.为了保护环境,恢复生态
C.为了发展工业,建设厂区
D.为了扩大草地,发展畜牧业
建三江垦区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图中阴影部分示意建三江垦区的位置与范围。据此回答13~15题:
13.建三江垦区的主要农作物是( )
A.水稻 B.小麦
C.玉米 D.大豆
14.建三江垦区的作物熟制为( )
A.一年三熟 B.两年三熟
C.一年两熟 D.一年一熟
15.建三江垦区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是( )
A.春秋季节常受寒潮影响
B.全年高温多雨,热量充足
C.地形崎岖,土壤较贫瘠
D.河流稀少,缺乏灌溉水源
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16~17题:
16.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
①太阳辐射 ②距海远近 ③季风风向 ④纬度位置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7.甲地降水较丰富,与之关联的资源有( )
①铁矿 ②水能 ③石油 ④森林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读东北地区略图,回答18~20题:
18.关于①地、②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地糖料作物是甘蔗
B.①地位于暖温带,农作物两年三熟
C.②地为京津唐工业基地
D.②地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
19.东北平原主产区能种植水稻的主要条件是( )
A.纬度高,白昼时间长
B.冬季寒冷干燥,病虫害少
C.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D.离海近,年降水量多
20.如果在东北地区发展旅游业,下列项目或产业不能体现当地特色的是( )
A.山珍食材小吃店
B.狗拉雪橇穿雪原
C.木屋畅饮酥油茶
D.林海设营觅野踪
第Ⅱ卷(综合题,共40分)
二、综合题(共40分)
21.(聊城中考改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哈尔滨
(1)图中山脉A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请列举两例说明。
(2分)
(2)结合图示信息,分析气候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3分)
(3)图中地形区B是 平原,该地拥有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湿地是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关于该湿地的保护与开发有两种不同的观点:①应建成“北大仓”,大力发展粮食生产;②应恢复“北大荒”,注重保护湿地环境。你赞成哪一种观点 请说明理由。(4分)
22.读东北地区人口、城市与铁路、主要粮食作物、地形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人口分布图 城市与铁路分布图
主要粮食作物分布图 地形分布图
(1)长春是 省的行政中心,该省简称 。(2分)
(2)东北地区交通运输网四通八达,其中 运输占主导地位。本区最大的交通枢纽是 市。(2分)
(3)归纳东北地区的城市分布特点。(2分)
(4)东北地区人口分布不均匀,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小于100人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三江平原、 (地形区)和 (地形区)。影响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3分)
(5)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主要的粮食作物有 、 和 ;玉米种植以 平原和 平原相对集中。(5分)
2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9分)
材料 大连市曾接收了日本京都府舞鹤市捐赠的第一批医疗防护物资,每一个纸箱上都书写着唐诗名句:“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1)大连西临 海。(2分)
(2)大连是我国 工业基地的主要工业中心之一,该工业基地以 、机械、造船和石油化工为主的重工业发达。(4分)
(3)从地理视角看,这两个城市其实“乡土有异,云雨不同”。大连和京都的气候相比有哪些差异 (3分)
24.东北三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个重工业基地,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某中学的同学以“国之重器——我国最大重工业基地”为主题进行探究学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8分)
材料一 读东北三省的矿产资源和工业分布图(图1),大庆、伊春、鞍山的工业结构图(图2)。
图1
图2
材料二 东北三省工业发展较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一五”“二五”期间国家加速东北工业建设的方针下,完成了以鞍山钢铁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建设,改扩建了一批煤炭、机械、电力等企业,形成了全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1)下列各位同学围绕“东北三省工业发展的优势条件”谈了自己的看法,请结合材料补充例证。(3分)
①东北三省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如 ,为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②东北三省交通运输网络发达,如 ,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③东北三省工业发展早,基础好,如 。
(2)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东北工业发展出现了许多问题。请你将下列现象的序号填入表相应的空格内。(4分)
①辽河油田从1996年开始,开采难度加大,原油产量逐年下降。
②工业企业废气、废水排放量大。
③辽宁省工业企业的技术设备,只有5%达到了国际当代水平。
④工业生产以钢铁、石油开采等重工业为主,轻工业比重低。
表:东北工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问题 生产结 构单一 资源枯竭 环境污 染严重 技术设 备落后
现象
(3)按照以下针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示例,仿写你的建议。(1分)
示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东北三省应紧紧抓住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尽快建立科学的用人制度。
你的建议: 。(任答一点即可)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人们常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来形容东北地区的山河大势。读图,回答1~3题:
1.下列不能体现东北地区“山环”特征的山脉是(A)
A.太行山脉 B.大兴安岭
C.小兴安岭 D.长白山脉
2.下列不能体现东北地区“水绕”特征的河流是(B)
A.黑龙江 B.松花江
C.乌苏里江 D.鸭绿江
3.下列关于M地形区形成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C)
A.由辽河冲积而成
B.由松花江和黑龙江冲积而成
C.由松花江和嫩江冲积而成
D.由松花江、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冲积而成
如图示意我国某著名山脉植被的垂直变化。读图,回答4~5题:
4.该山脉位于我国的(C)
A.青藏高原 B.珠江三角洲
C.东北地区 D.塔里木盆地
5.该山脉植被垂直变化明显,主要原因是不同海拔的(B)
A.地形差异 B.水热差异
C.土壤差异 D.河流差异
6.沈阳是我国重要的重型机械、冶金设备、矿山设备生产基地,有关其成因的说法,不可信的是(D)
A.地处哈大线、京哈线交会处,交通便利
B.靠近鞍山—本溪冶金工业基地,原材料充足
C.地处东北重工业区城市群中心,市场需求大
D.气候冷湿,冬季漫长严寒
7.东北地区北部人口稀疏的主要原因是(C)
①地形崎岖 ②气候严寒 ③交通不便 ④水源短缺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从黑龙江哈尔滨出发的货运列车沿着西伯利亚铁路向西进发,可以直接通过满洲里抵达莫斯科。读图,回答8~9题:
8.东北地区利用铁路输出的货物最有可能是(A)
A.粮食 B.棉花 C.天然气 D.柑橘
9.我国将铁路修到边境城市满洲里和绥芬河的原因可能是(B)
A.调运木材
B.加强国际合作
C.提高客运能力
D.开采矿产
读我国某地区图,回答10~11题:
10.下列地区的工农业布局,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C)
A.甲地—电子工业 B.乙地—种植业
C.丙地—制糖工业 D.丁地—畜牧业
11.下列现象不属于东北地区的是(C)
A.气候冷湿,松林成海
B.沃野千里,黑土广袤
C.稻米满仓,荔枝成行
D.山环水绕,平原居中
12.过去被称为“北大荒”的三江平原,后来通过开垦,变成了“北大仓”,但是现在又让它“荒”了。下列对又“荒”了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B)
A.为了减少耕地面积
B.为了保护环境,恢复生态
C.为了发展工业,建设厂区
D.为了扩大草地,发展畜牧业
建三江垦区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图中阴影部分示意建三江垦区的位置与范围。据此回答13~15题:
13.建三江垦区的主要农作物是(A)
A.水稻 B.小麦
C.玉米 D.大豆
14.建三江垦区的作物熟制为(D)
A.一年三熟 B.两年三熟
C.一年两熟 D.一年一熟
15.建三江垦区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是(A)
A.春秋季节常受寒潮影响
B.全年高温多雨,热量充足
C.地形崎岖,土壤较贫瘠
D.河流稀少,缺乏灌溉水源
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16~17题:
16.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B)
①太阳辐射 ②距海远近 ③季风风向 ④纬度位置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7.甲地降水较丰富,与之关联的资源有(D)
①铁矿 ②水能 ③石油 ④森林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读东北地区略图,回答18~20题:
18.关于①地、②地的说法,正确的是(D)
A.①地糖料作物是甘蔗
B.①地位于暖温带,农作物两年三熟
C.②地为京津唐工业基地
D.②地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
19.东北平原主产区能种植水稻的主要条件是(C)
A.纬度高,白昼时间长
B.冬季寒冷干燥,病虫害少
C.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D.离海近,年降水量多
20.如果在东北地区发展旅游业,下列项目或产业不能体现当地特色的是(C)
A.山珍食材小吃店
B.狗拉雪橇穿雪原
C.木屋畅饮酥油茶
D.林海设营觅野踪
第Ⅱ卷(综合题,共40分)
二、综合题(共40分)
21.(聊城中考改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哈尔滨
(1)图中山脉A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请列举两例说明。
(2分)
参考答案: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的一部分;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的一部分;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的地方;东北平原与内蒙古高原的分界线等。
(2)结合图示信息,分析气候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3分)
参考答案:有利影响:夏季白昼长,日照充足;夏季气温高,降水丰沛;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
不利影响: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农作物一年一熟;多低温冻害。
(3)图中地形区B是 三江 平原,该地拥有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湿地是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关于该湿地的保护与开发有两种不同的观点:①应建成“北大仓”,大力发展粮食生产;②应恢复“北大荒”,注重保护湿地环境。你赞成哪一种观点 请说明理由。(4分)
参考答案:赞成观点①,理由:该地地广人稀,机械化程度高,粮食商品率高;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夏季白昼长,日照充足,生长期长,有利于粮食作物营养物质积累;灌溉水源洁净,保证了粮食质量;市场广阔,经济效益高。
或赞成观点②,理由:湿地具有调蓄洪水、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美化环境、净化水质等功能;湿地是一种重要的环境资源,一旦被破坏,其功能和效益便得不到发挥且恢复困难。
22.读东北地区人口、城市与铁路、主要粮食作物、地形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人口分布图 城市与铁路分布图
主要粮食作物分布图 地形分布图
(1)长春是 吉林 省的行政中心,该省简称 吉 。(2分)
(2)东北地区交通运输网四通八达,其中 铁路 运输占主导地位。本区最大的交通枢纽是 沈阳 市。(2分)
(3)归纳东北地区的城市分布特点。(2分)
参考答案:大多数城市沿铁路线分布(或大多数城市分布在平原地区)。
(4)东北地区人口分布不均匀,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小于100人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三江平原、 小兴安岭 (地形区)和 长白山区 (地形区)。影响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地形 。(3分)
(5)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主要的粮食作物有 小麦 、 水稻 和 大豆 ;玉米种植以 松嫩 平原和 辽河 平原相对集中。(5分)
2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9分)
材料 大连市曾接收了日本京都府舞鹤市捐赠的第一批医疗防护物资,每一个纸箱上都书写着唐诗名句:“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1)大连西临 渤 海。(2分)
(2)大连是我国 辽中南 工业基地的主要工业中心之一,该工业基地以 钢铁 、机械、造船和石油化工为主的重工业发达。(4分)
(3)从地理视角看,这两个城市其实“乡土有异,云雨不同”。大连和京都的气候相比有哪些差异 (3分)
参考答案:气候类型不同,大连是温带季风气候,京都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不同,京都年降水量比大连多;气温不同,京都7月(夏季)气温更高,京都1月(冬季)温和,大连1月(冬季)寒冷。
24.东北三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个重工业基地,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某中学的同学以“国之重器——我国最大重工业基地”为主题进行探究学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8分)
材料一 读东北三省的矿产资源和工业分布图(图1),大庆、伊春、鞍山的工业结构图(图2)。
图1
图2
材料二 东北三省工业发展较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一五”“二五”期间国家加速东北工业建设的方针下,完成了以鞍山钢铁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建设,改扩建了一批煤炭、机械、电力等企业,形成了全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1)下列各位同学围绕“东北三省工业发展的优势条件”谈了自己的看法,请结合材料补充例证。(3分)
①东北三省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如 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 ,为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②东北三省交通运输网络发达,如 铁路线有京哈线、哈大线、滨洲-滨绥线等,该地区交通以铁路运输为主 ,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③东北三省工业发展早,基础好,如 辽中南工业基地,该工业基地以重工业为主 。
(2)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东北工业发展出现了许多问题。请你将下列现象的序号填入表相应的空格内。(4分)
①辽河油田从1996年开始,开采难度加大,原油产量逐年下降。
②工业企业废气、废水排放量大。
③辽宁省工业企业的技术设备,只有5%达到了国际当代水平。
④工业生产以钢铁、石油开采等重工业为主,轻工业比重低。
表:东北工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问题 生产结 构单一 资源枯竭 环境污 染严重 技术设 备落后
现象 ④ ① ② ③
(3)按照以下针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示例,仿写你的建议。(1分)
示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东北三省应紧紧抓住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尽快建立科学的用人制度。
你的建议: 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建立鼓励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 。(任答一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