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中国的地域差异 综合评价卷(学生版+教师版)2024-2025学年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章 中国的地域差异 综合评价卷(学生版+教师版)2024-2025学年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3-14 15:32:01

文档简介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区域和乙区域的分界线大致与哪条分界线一致 ( )
A.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
B.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C.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D.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2.下列说法符合甲区域环境特征的是( )
①冬季河流结冰 ②主要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③年降水量多于800毫米 ④农田以旱地为主 ⑤主要种植小麦、柑橘等 ⑥民居屋顶坡度较小 ⑦交通运输以陆路运输为主
A.①④⑥⑦ B.①④⑤⑥
C.②③⑥⑦ D.①③⑥⑦
  (滨州中考)秦岭—淮河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读我国沿106°E地形剖面图(部分),完成3~4题:
我国沿106°E地形剖面图(部分)
3.图中丙所在的地形区是( )
A.华北平原 B.四川盆地
C.云贵高原 D.东南丘陵
4.下列关于图中四地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地耕地类型为水田
B.乙地1月平均气温在0 ℃以下
C.丙地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
D.丁地粮食作物以水稻和小麦为主
5.(2024广安)下列诗句所描述的情景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特征相符的是( )
A.北方地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南方地区—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C.西北地区—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D.青藏地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家住青岛的小芳,五一假期乘汽车去济南,经过寿光时,拍摄到当地农业景观照片(下图)。读图,回答6~7题:
6.采用图中农业技术的目的是( )
A.提高太阳光利用率
B.增加二氧化氮的含量
C.升高气温,改变农业小气候
D.增加农作物生长环境的湿度
7.该农业技术应用效果最佳的地区最可能是( )
A.海南 B.广东
C.湖南 D.山东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活动特色鲜明。读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场景图,回答8~9题:
8.四幅图片中,反映我国南方地区农业生产活动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下列关于图片④所反映地区的生产、生活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传统民居以竹楼为主
B.水稻是当地主要的粮食作物
C.农牧业生产现代化程度高
D.农作物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
  云南省元阳县随山势修筑的层层梯田,错落有致、蔚为壮观,堪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典范,2013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下图是元阳县梯田景观图片。据此回答10~12题:
10.该地梯田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 )
A.甜菜 B.棉花
C.小麦 D.水稻
11.相对于坡地的其他开垦方式,修筑梯田更有利于缓解( )
A.水土流失
B.酸雨
C.土地沙漠化
D.沙尘暴
12.为促进经济发展,当地可以进一步发展的优势产业是( )
A.旅游业
B.水产养殖业
C.畜牧业
D.农产品加工业
  (2024滨州改编)“茶马古道”是古代川、滇茶叶和西藏马匹、皮毛交易的重要通道。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3~15题:
13.通过“茶马古道”互换的商品,可以反映出青藏地区的主要农业生产部门是( )
A.种植业 B.畜牧业
C.林果业 D.渔业
14.古代茶农将茶叶制成茶砖运往西藏,主要原因是( )
A.储运方便
B.便于冲泡
C.提升品质
D.方便晾晒
15.“茶马古道”运输途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有( )
①地形崎岖 ②高寒缺氧 ③沙尘风暴 ④蚊虫叮咬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地理区域具有整体的相似性和内部的差异性。读我国北方地区图,回答16~17题:
16.北方地区突出的地理特征是( )
A.干旱
B.高寒
C.耕地以旱地为主
D.耕地以水田为主
17.有关北方地区内部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地形以平原为主
B.②地区黄土广布,水土流失严重
C.①③地区相比,传统民居以窑洞为主的是③地区
D.②③地区相比,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的是②地区
  甘肃省河西走廊是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被称为“种子繁育黄金走廊”,每年玉米收获后,戈壁滩就成为天然晾晒场。同时,河西走廊也是喜温凉的娃娃菜、包菜等“高原夏菜”的重要种植区,这些菜每年夏季大量销往东南沿海地区,缓解当地蔬菜供应紧张的问题。下图为甘肃省河西走廊示意图。据此回答18~19题:
18.河西走廊成为“种子繁育黄金走廊”的有利条件是( )
A.气候干燥,光照充足
B.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
C.雨热同期,土壤肥沃
D.交通便利,距离市场近
19.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季本地蔬菜供应紧张,主要因为( )
A.地形平坦 B.多气象灾害
C.交通不便 D.劳动力不足
20.下列特色农业组合中,正确的是( )
A.成都平原——河谷农业
B.内蒙古高原——高寒牧业
C.新疆——绿洲农业
D.青藏高原——灌溉农业
第Ⅱ卷(综合题,共40分)
二、综合题(共40分)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6分)
  “南船北马”体现了秦岭—淮河线两侧传统交通运输方式的不同。该线以南地区以水运为主,以北地区牛车、马车等运输方式比较普遍。下图是“南船北马舍舟登陆”砖碑图。
“南船北马舍舟登陆”砖碑图
[探究活动一]
(1)试从气候和地形条件,分析秦岭—淮河线以南地区多河湖的原因。(2分)
[探究活动二]
(2)结合所见所闻,试列举两条秦岭—淮河线以北地区饲养牛、马等牲畜的作用。(2分)
[探究活动三]
(3)图片中的砖碑位于秦岭—淮河线,请说出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除交通差异外,在社会经济方面的其他差异。(至少答出两点)(2分)
22.下图示意我国南方地区部分地理要素分布,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表示该线经过地区的油菜开花日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南方地区油菜开花日期的分布特点是 。甲地油菜开花的时间较乙地早,主要是因为 。(4分)
(2)长江滚滚东流,注入 (海域);长江上游流经巫山地段,水量丰富,落差大,多峡谷急流,不仅蕴藏着丰富的 (自然资源),还形成了雄奇壮观的峡谷景观—— 。(6分)
(3)昆明所在的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多,风俗各异,从地形角度简析其原因: 。(2分)
23.下图为我国局部区域图及部分城市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乌鲁木齐 连云港
(1)连云港濒临 海;从连云港至阿拉山口的铁路线依次经过的主要地形区有 平原、 高原、内蒙古高原和准噶尔盆地。(3分)
(2)与连云港相比,乌鲁木齐的气温年较差 (填“大”或“小”);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2分)
(3)陇海线途经区域的主要耕地类型是 。(1分)
(4)乌鲁木齐所在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显著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适合发展的主要农业生产部门是 。(2分)
24.(石家庄中考改编)雪域高原沧桑巨变,高质量发展前程似锦。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2023年3月28日是西藏百万农奴解放64周年纪念日。64年来,西藏在现代农业、交通、清洁能源、文化旅游等方面不断发展。图1是西藏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图1
图2 图3
[因地制宜析条件]
(1)7月西藏平均气温多在 ℃以下,主要分布规律是 。(2分)
(2)西藏的发展与当地自然环境有关。请完成西藏自然要素关联图。(3分)
海拔 →气候 →雪山连绵, 广布
[质量发展找优势]
(3)旅游业是拉动西藏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众多游客经 铁路至拉萨,欣赏西藏著名的旅游景观 (图2所示)。它是 教建筑,是西藏的象征。(3分)
(4)西藏农牧业具有特色。图3反映 族人民春耕播种场景,图中人物播撒的是西藏最主要的粮食作物—— 的种子。牧业的特色畜种是 。(3分)
(5)说出西藏适合发展的新能源。(3分)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区域和乙区域的分界线大致与哪条分界线一致 (C)
A.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
B.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C.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D.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2.下列说法符合甲区域环境特征的是(A)
①冬季河流结冰 ②主要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③年降水量多于800毫米 ④农田以旱地为主 ⑤主要种植小麦、柑橘等 ⑥民居屋顶坡度较小 ⑦交通运输以陆路运输为主
A.①④⑥⑦ B.①④⑤⑥
C.②③⑥⑦ D.①③⑥⑦
  (滨州中考)秦岭—淮河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读我国沿106°E地形剖面图(部分),完成3~4题:
我国沿106°E地形剖面图(部分)
3.图中丙所在的地形区是(B)
A.华北平原 B.四川盆地
C.云贵高原 D.东南丘陵
4.下列关于图中四地的描述,正确的是(C)
A.甲地耕地类型为水田
B.乙地1月平均气温在0 ℃以下
C.丙地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
D.丁地粮食作物以水稻和小麦为主
5.(2024广安)下列诗句所描述的情景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特征相符的是(B)
A.北方地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南方地区—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C.西北地区—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D.青藏地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家住青岛的小芳,五一假期乘汽车去济南,经过寿光时,拍摄到当地农业景观照片(下图)。读图,回答6~7题:
6.采用图中农业技术的目的是(C)
A.提高太阳光利用率
B.增加二氧化氮的含量
C.升高气温,改变农业小气候
D.增加农作物生长环境的湿度
7.该农业技术应用效果最佳的地区最可能是(D)
A.海南 B.广东
C.湖南 D.山东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活动特色鲜明。读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场景图,回答8~9题:
8.四幅图片中,反映我国南方地区农业生产活动的是(C)
A.① B.② C.③ D.④
9.下列关于图片④所反映地区的生产、生活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D)
A.传统民居以竹楼为主
B.水稻是当地主要的粮食作物
C.农牧业生产现代化程度高
D.农作物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
  云南省元阳县随山势修筑的层层梯田,错落有致、蔚为壮观,堪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典范,2013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下图是元阳县梯田景观图片。据此回答10~12题:
10.该地梯田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D)
A.甜菜 B.棉花
C.小麦 D.水稻
11.相对于坡地的其他开垦方式,修筑梯田更有利于缓解(A)
A.水土流失
B.酸雨
C.土地沙漠化
D.沙尘暴
12.为促进经济发展,当地可以进一步发展的优势产业是(A)
A.旅游业
B.水产养殖业
C.畜牧业
D.农产品加工业
  (2024滨州改编)“茶马古道”是古代川、滇茶叶和西藏马匹、皮毛交易的重要通道。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3~15题:
13.通过“茶马古道”互换的商品,可以反映出青藏地区的主要农业生产部门是(B)
A.种植业 B.畜牧业
C.林果业 D.渔业
14.古代茶农将茶叶制成茶砖运往西藏,主要原因是(A)
A.储运方便
B.便于冲泡
C.提升品质
D.方便晾晒
15.“茶马古道”运输途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有(D)
①地形崎岖 ②高寒缺氧 ③沙尘风暴 ④蚊虫叮咬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地理区域具有整体的相似性和内部的差异性。读我国北方地区图,回答16~17题:
16.北方地区突出的地理特征是(C)
A.干旱
B.高寒
C.耕地以旱地为主
D.耕地以水田为主
17.有关北方地区内部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D)
A.①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地形以平原为主
B.②地区黄土广布,水土流失严重
C.①③地区相比,传统民居以窑洞为主的是③地区
D.②③地区相比,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的是②地区
  甘肃省河西走廊是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被称为“种子繁育黄金走廊”,每年玉米收获后,戈壁滩就成为天然晾晒场。同时,河西走廊也是喜温凉的娃娃菜、包菜等“高原夏菜”的重要种植区,这些菜每年夏季大量销往东南沿海地区,缓解当地蔬菜供应紧张的问题。下图为甘肃省河西走廊示意图。据此回答18~19题:
18.河西走廊成为“种子繁育黄金走廊”的有利条件是(A)
A.气候干燥,光照充足
B.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
C.雨热同期,土壤肥沃
D.交通便利,距离市场近
19.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季本地蔬菜供应紧张,主要因为(B)
A.地形平坦 B.多气象灾害
C.交通不便 D.劳动力不足
20.下列特色农业组合中,正确的是(C)
A.成都平原——河谷农业
B.内蒙古高原——高寒牧业
C.新疆——绿洲农业
D.青藏高原——灌溉农业
第Ⅱ卷(综合题,共40分)
二、综合题(共40分)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6分)
  “南船北马”体现了秦岭—淮河线两侧传统交通运输方式的不同。该线以南地区以水运为主,以北地区牛车、马车等运输方式比较普遍。下图是“南船北马舍舟登陆”砖碑图。
“南船北马舍舟登陆”砖碑图
[探究活动一]
(1)试从气候和地形条件,分析秦岭—淮河线以南地区多河湖的原因。(2分)
参考答案:气候:秦岭—淮河线以南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
地形:秦岭—淮河线以南有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地势相对平坦,水流流速慢,易积水成湖,河网密布。
[探究活动二]
(2)结合所见所闻,试列举两条秦岭—淮河线以北地区饲养牛、马等牲畜的作用。(2分)
参考答案:作为交通运输工具,犁地,提供皮革、角、肉等。
[探究活动三]
(3)图片中的砖碑位于秦岭—淮河线,请说出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除交通差异外,在社会经济方面的其他差异。(至少答出两点)(2分)
参考答案:以北:以旱地为主,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为小麦,民居平顶墙厚,冬季衣物较厚,冬季集中供暖等。
以南:以水田为主,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为水稻,民居尖顶墙薄,冬季衣物较薄,冬季不集中供暖等。
22.下图示意我国南方地区部分地理要素分布,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表示该线经过地区的油菜开花日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南方地区油菜开花日期的分布特点是 纬度越高,油菜开花日期越晚(或南早北晚) 。甲地油菜开花的时间较乙地早,主要是因为 甲地北部山脉阻挡冷空气深入,气温较高 。(4分)
(2)长江滚滚东流,注入 东海 (海域);长江上游流经巫山地段,水量丰富,落差大,多峡谷急流,不仅蕴藏着丰富的 水能 (自然资源),还形成了雄奇壮观的峡谷景观—— 长江三峡 。(6分)
(3)昆明所在的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多,风俗各异,从地形角度简析其原因: 地形崎岖闭塞,交通不便 。(2分)
23.下图为我国局部区域图及部分城市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乌鲁木齐 连云港
(1)连云港濒临 黄 海;从连云港至阿拉山口的铁路线依次经过的主要地形区有 华北 平原、 黄土 高原、内蒙古高原和准噶尔盆地。(3分)
(2)与连云港相比,乌鲁木齐的气温年较差 大 (填“大”或“小”);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海陆位置 。(2分)
(3)陇海线途经区域的主要耕地类型是 旱地 。(1分)
(4)乌鲁木齐所在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显著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干旱 ,适合发展的主要农业生产部门是 畜牧业 。(2分)
24.(石家庄中考改编)雪域高原沧桑巨变,高质量发展前程似锦。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2023年3月28日是西藏百万农奴解放64周年纪念日。64年来,西藏在现代农业、交通、清洁能源、文化旅游等方面不断发展。图1是西藏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图1
图2 图3
[因地制宜析条件]
(1)7月西藏平均气温多在 18(答案在10至18之间皆可) ℃以下,主要分布规律是 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2分)
(2)西藏的发展与当地自然环境有关。请完成西藏自然要素关联图。(3分)
海拔   →气候   →雪山连绵,   广布
参考答案:高 寒冷 冰川
[质量发展找优势]
(3)旅游业是拉动西藏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众多游客经 青藏 铁路至拉萨,欣赏西藏著名的旅游景观 布达拉宫 (图2所示)。它是 佛 教建筑,是西藏的象征。(3分)
(4)西藏农牧业具有特色。图3反映 藏 族人民春耕播种场景,图中人物播撒的是西藏最主要的粮食作物—— 青稞 的种子。牧业的特色畜种是 牦牛 。(3分)
(5)说出西藏适合发展的新能源。(3分)
参考答案:地热能、太阳能、风能、水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