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训练一 四大地理区域(学生版+教师版)2024-2025学年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训练一 四大地理区域(学生版+教师版)2024-2025学年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3-14 15:37:40

文档简介

专题训练一 四大地理区域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读图,回答1~2题:
1.读图,图中数码与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北方地区
B.②—南方地区
C.③—西北地区
D.④—青藏地区
2.大致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北段为分界线的两大区域是( )
A.①与② B.②与③ C.③与④ D.④与①
3.下列四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中,地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是( )
A.青海省 B.四川省 C.河南省 D.甘肃省
区域自然和文化差异
  (2024广西)国测一大队的主要工作是在全国布下一张细密的大网,精确测定出每个点的经度、纬度和海拔等。几十年来,测量队员们不畏困苦、不怕牺牲,用汗水乃至生命默默丈量着祖国的壮美河山。国测一大队因此被评为“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据此回答4~
5题:
4.国测一大队精确测定出我国最高峰的海拔为8 848.86米,此山峰是( )
A.泰山 B.玉山
C.各拉丹冬峰 D.珠穆朗玛峰
5.队员们在一次测绘工作记录中写道:“这里是无人区。中午,地表温度高达50多摄氏度,两脚踏进沙土,滚烫难忍;到了下午,狂风卷起尘土,铺天盖地……这里滴水难寻……”记录中描述的测绘地点最有可能位于( )
A.横断山脉 B.东北平原
C.帕米尔高原 D.塔里木盆地
6.下图为某摄制组穿越中国大江南北,拍摄介绍地方特色美食的线路。有关摄制组的拍摄记录,不正确的是( )
A.线路①,从南方的粤菜、湘菜到北方的鲁菜
B.线路②,从滇菜、川菜到奶茶和烤全羊
C.线路③,从牦牛肉、青稞酒到米粉、椰子汁
D.线路④,各种香甜的瓜果和美味孜然羊肉串
区域农业特色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春耕时间不同。下图为我国春耕时间分布示意图及某区春耕景象图。读图,回答7~8题:
7.图示春耕景象最有可能出现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8.我国四大地理区域春耕的时空分布有所不同,其中( )
A.甲地区春耕多在盆地中央
B.乙地区春耕多在河谷地带
C.丙地区春耕从2月下旬开始
D.丁地区春耕开始时间最晚
  下图为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图。根据图中信息回答9~10题:
9.下列关于两地区自然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西北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是高寒
B.西北地区植被自东向西依次是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C.青藏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是干旱
D.青藏地区的主体是青藏高原,地势高耸
10.对两地区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北地区农业主要为河谷农业
B.青藏地区的农业主要为灌溉农业
C.两地区都是我国重要的牧区
D.制约两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都为水资源
区域间资源、经济的联系
11.下列关于南水北调工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为了缓解北方地区严重缺水的问题
B.东线工程主要利用京杭运河输水,北达山东和天津
C.中线工程主要是从丹江口水库引水,北达北京
D.西线工程主要是把长江中游的水调入黄河,补充西北地区的水资源
12.下列有关西气东输工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会严重破坏工程沿线的生态环境
B.会缓解东部地区如皖、沪等地的能源短缺问题
C.该工程可以改善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
D.能增加当地的收入和就业机会
  读我国西电东送路线示意图,回答13~14题:
13.下列选项中,属于西电东送工程南线主要输送的电力类型的是( )
A.火电 B.水电
C.风力发电 D.核电
14.西电东送减轻了珠江三角洲区域日益严重的环保压力,主要原因是( )
A.煤炭在能源消耗中所占比重减少
B.绿化面积增加
C.用电量减少
D.使用环保电器者增多
15.东营市某中学组织学生在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进行了一次研学旅行活动。下面是研学旅行的相关材料。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一)研学目标:了解研学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
(二)研学过程:同学们搜集了研学地区的有关地图(如上图)。
第一站:东北平原
(1)春季是东北平原小麦等农作物的播种季节,该季节土壤水分较充足。分析这里春旱不严重的自然原因: 。
第二站:内蒙古高原
(2)河套平原是该地区主要的农业区,因种植业发达,被称为“塞上江南”。分析该地发展种植业的有利条件: 。
第三站:黄土高原
(3)大家来到黄土高原,看到这里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请分析原因: 。
(三)研学总结
(4)同学们研学归来后,对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和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梳理总结。请根据所学知识将下表补充完整。
地形区 土地利 用类型 主要农 业部门 作物 熟制 主要生态 环境问题
东北 平原 以旱地 为主 种植业 ① 水土流失,湿地锐减
内蒙古 高原 以草地 为主 ② 一年 一熟 ③
黄土 高原 ④以 为主 种植业 一年两 熟或两 年三熟 水土流失
16.中国四大地理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有着重要影响。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及各地区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
状图。
材料二 下面为冰雕艺术、蒙古包、藏族传统服装图片。
[探究主题]中国四大地理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探究过程]
(1)来到哈尔滨的冰雕公园,就像走进了神话中的水晶宫。解释哈尔滨的冰雕在露天里能够保存比较长时间与当地气候的关系。
(2)蒙古包是蒙古族等草原牧民居住的帐篷,它易于拆卸、搬运和安装。解释这种传统民居与牧区的自然环境及生活方式的关系。
(3)藏族同胞穿外衣,当中午气温较高时,喜欢只穿左边的衣袖而把右臂露在外面。解释这样的穿着习惯与青藏高原上的气温变化特点的
关系。
[探究总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国各地自然环境差异显著,我们在生产、生活中必须尊重自然,树立人地和谐的观念。
[拓展延伸]
“小背篓晃悠悠,笑声中妈妈把我背下了吊脚楼,头一回幽幽深山中尝呀野果哟,头一回清清溪水边洗呀小手哟,头一回赶场逛了山里的大世界,头一回下到河滩里我看了赛龙舟……”某歌曲蕴含着丰富的地理信息。下图为歌曲描述的地区的主要民居景观图。据此回答下题:
(4)在该歌曲描述的地区,无论干农活,还是去赶集,背篓都是人们常备的用具。解释当地人使用背篓的习惯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期末复习
专题训练一 四大地理区域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读图,回答1~2题:
1.读图,图中数码与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对应,正确的是(A)
A.①—北方地区
B.②—南方地区
C.③—西北地区
D.④—青藏地区
2.大致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北段为分界线的两大区域是(A)
A.①与② B.②与③ C.③与④ D.④与①
3.下列四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中,地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是(D)
A.青海省 B.四川省 C.河南省 D.甘肃省
区域自然和文化差异
  (2024广西)国测一大队的主要工作是在全国布下一张细密的大网,精确测定出每个点的经度、纬度和海拔等。几十年来,测量队员们不畏困苦、不怕牺牲,用汗水乃至生命默默丈量着祖国的壮美河山。国测一大队因此被评为“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据此回答4~
5题:
4.国测一大队精确测定出我国最高峰的海拔为8 848.86米,此山峰是(D)
A.泰山 B.玉山
C.各拉丹冬峰 D.珠穆朗玛峰
5.队员们在一次测绘工作记录中写道:“这里是无人区。中午,地表温度高达50多摄氏度,两脚踏进沙土,滚烫难忍;到了下午,狂风卷起尘土,铺天盖地……这里滴水难寻……”记录中描述的测绘地点最有可能位于(D)
A.横断山脉 B.东北平原
C.帕米尔高原 D.塔里木盆地
6.下图为某摄制组穿越中国大江南北,拍摄介绍地方特色美食的线路。有关摄制组的拍摄记录,不正确的是(C)
A.线路①,从南方的粤菜、湘菜到北方的鲁菜
B.线路②,从滇菜、川菜到奶茶和烤全羊
C.线路③,从牦牛肉、青稞酒到米粉、椰子汁
D.线路④,各种香甜的瓜果和美味孜然羊肉串
区域农业特色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春耕时间不同。下图为我国春耕时间分布示意图及某区春耕景象图。读图,回答7~8题:
7.图示春耕景象最有可能出现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D)
A.甲     B.乙      C.丙       D.丁
8.我国四大地理区域春耕的时空分布有所不同,其中(B)
A.甲地区春耕多在盆地中央
B.乙地区春耕多在河谷地带
C.丙地区春耕从2月下旬开始
D.丁地区春耕开始时间最晚
  下图为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图。根据图中信息回答9~10题:
9.下列关于两地区自然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D)
A.西北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是高寒
B.西北地区植被自东向西依次是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C.青藏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是干旱
D.青藏地区的主体是青藏高原,地势高耸
10.对两地区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C)
A.西北地区农业主要为河谷农业
B.青藏地区的农业主要为灌溉农业
C.两地区都是我国重要的牧区
D.制约两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都为水资源
区域间资源、经济的联系
11.下列关于南水北调工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
A.为了缓解北方地区严重缺水的问题
B.东线工程主要利用京杭运河输水,北达山东和天津
C.中线工程主要是从丹江口水库引水,北达北京
D.西线工程主要是把长江中游的水调入黄河,补充西北地区的水资源
12.下列有关西气东输工程的说法,错误的是(A)
A.会严重破坏工程沿线的生态环境
B.会缓解东部地区如皖、沪等地的能源短缺问题
C.该工程可以改善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
D.能增加当地的收入和就业机会
  读我国西电东送路线示意图,回答13~14题:
13.下列选项中,属于西电东送工程南线主要输送的电力类型的是(B)
A.火电 B.水电
C.风力发电 D.核电
14.西电东送减轻了珠江三角洲区域日益严重的环保压力,主要原因是(A)
A.煤炭在能源消耗中所占比重减少
B.绿化面积增加
C.用电量减少
D.使用环保电器者增多
15.东营市某中学组织学生在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进行了一次研学旅行活动。下面是研学旅行的相关材料。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一)研学目标:了解研学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
(二)研学过程:同学们搜集了研学地区的有关地图(如上图)。
第一站:东北平原
(1)春季是东北平原小麦等农作物的播种季节,该季节土壤水分较充足。分析这里春旱不严重的自然原因: 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 。
第二站:内蒙古高原
(2)河套平原是该地区主要的农业区,因种植业发达,被称为“塞上江南”。分析该地发展种植业的有利条件: 黄河流经,灌溉水源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等等 。
第三站:黄土高原
(3)大家来到黄土高原,看到这里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请分析原因: 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地表裸露,缺少植被保护;人们过度垦殖;等等 。
(三)研学总结
(4)同学们研学归来后,对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和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梳理总结。请根据所学知识将下表补充完整。
地形区 土地利 用类型 主要农 业部门 作物 熟制 主要生态 环境问题
东北 平原 以旱地 为主 种植业 ①一年 一熟 水土流失,湿地锐减
内蒙古 高原 以草地 为主 ②畜牧业 一年 一熟 ③ 草场退化或土地荒漠化
黄土 高原 ④以 旱地 为主 种植业 一年两 熟或两 年三熟 水土流失
16.中国四大地理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有着重要影响。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及各地区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
状图。
材料二 下面为冰雕艺术、蒙古包、藏族传统服装图片。
[探究主题]中国四大地理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探究过程]
(1)来到哈尔滨的冰雕公园,就像走进了神话中的水晶宫。解释哈尔滨的冰雕在露天里能够保存比较长时间与当地气候的关系。
参考答案:哈尔滨位置偏北,气温低,且冬季时间长,所以冰雪融化得相对较慢。
(2)蒙古包是蒙古族等草原牧民居住的帐篷,它易于拆卸、搬运和安装。解释这种传统民居与牧区的自然环境及生活方式的关系。
参考答案:草原地区居民主要以放牧为生,牲畜为了繁殖生存需要“逐水草而居”,而蒙古包易于拆装,搬运方便,适用于游牧民族经常搬迁的流动生活。
(3)藏族同胞穿外衣,当中午气温较高时,喜欢只穿左边的衣袖而把右臂露在外面。解释这样的穿着习惯与青藏高原上的气温变化特点的
关系。
参考答案:藏族主要聚居在青藏地区,海拔高,自然环境“高寒”,昼夜温差大。中午气温较高时穿藏袍,只穿一只袖子,既可以保持正常体温,又方便右臂从事日常劳作。
[探究总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国各地自然环境差异显著,我们在生产、生活中必须尊重自然,树立人地和谐的观念。
[拓展延伸]
“小背篓晃悠悠,笑声中妈妈把我背下了吊脚楼,头一回幽幽深山中尝呀野果哟,头一回清清溪水边洗呀小手哟,头一回赶场逛了山里的大世界,头一回下到河滩里我看了赛龙舟……”某歌曲蕴含着丰富的地理信息。下图为歌曲描述的地区的主要民居景观图。据此回答下题:
(4)在该歌曲描述的地区,无论干农活,还是去赶集,背篓都是人们常备的用具。解释当地人使用背篓的习惯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参考答案:该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因此该区域的人们无论干农活,还是去赶集,背篓都是人们常备的用具,方便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