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你知道绿色植生物圈中扮演什么角色?
它是窃取天火的普罗米修斯,它所获取的光和热,不仅养育了地球上的其他生物,而且使巨大的涡轮机旋转,使诗人的笔挥舞。
——季米里亚捷夫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苏科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
12.1 植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
学习目标
探究实践
01
科学思维
02
生命观念
03
态度责任
04
通过对光合作用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生命活动的物质和能量变化,形成生命是一个动态平衡的系统的观念。
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和得出结论的科学思维能力。
通过参与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学生能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关注社会、保护环境的意识。
2.5kg
77kg
5年后
17世纪初,海尔蒙特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他将一棵柳树苗栽种在装有烘干土壤的盆中,仅在必要时往盆中浇水。5年后,柳树长大了。他再次称量柳树和盆中土壤(烘干)的质量,发现柳树的质量增加了70多千克,增加的主要是什么物质呢?
有机物
1.为什么要将天竺葵黑暗处理
2.为什么要用黑纸片将叶片的一部分从正面和背面遮盖起来?
3.酒精加热叶片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要隔水加热?
4.为什么要用清水漂洗叶片?
5.为什么要用碘液染色?
6、根据实验现象,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阅读课本P123-125实验方法,思考下列问题:
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自主学习
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实验: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实验材料和用具 :
盆栽天竺葵、酒精、碘液、 清水、黑纸片、回形针、大烧杯、 小烧杯、酒精灯、培养皿、三 脚架、陶土网、镊子、滴管等。
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方法步骤:
1、将盆栽的天竺葵在黑暗处放置24h。
为什么要暗处理?
使叶片中积累的淀粉等有机物被消耗掉, 避免其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暗处理
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方法步骤:
2、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将盆栽植物移到阳光下照射。
3、摘取夹有黑纸片的叶片,去掉黑纸片。
(1)为什么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
(2)为什么要再移到阳光下照射?
为了设置有光与无光的对照实验。
使叶片进行光合作用,让淀粉在叶片细胞中重新积累。
遮光
摘叶
叶片变成黄白色
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方法步骤:
4、然后将叶片浸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的绿色完全褪去
脱色后的叶片
1、为什么要在小烧杯中加入酒精?
溶解叶片中含有的叶绿素。
2、为什么要隔水加热?
酒精易燃,只能隔水加热,否则会发生危险。
酒精变成绿色
3、使用酒精灯有哪些注意事项?
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
酒精脱色
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方法步骤:
5、用清水漂洗叶片,再将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
清水漂洗
碘酒染色
为什么要用清水漂洗?
为什么要向叶片滴加碘液?
为了洗掉叶片上的酒精。
淀粉遇碘变蓝色,用以检验是否有淀粉的产生。
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方法步骤:
6、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叶片颜色的变化。
变蓝
不变蓝
冲洗显色
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实验现象分析:
1、叶片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蓝,产生了淀粉。
2、叶片遮光部分遇到碘液不变蓝,没有产生淀粉。
实验结论:
1、叶片见光部分变蓝,说明产生了淀粉。
2、遮光部分不变蓝,说明光是植物制造淀粉(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暗处理
遮光、光照
摘叶
酒精脱色
清水漂洗
碘酒染色
冲洗显色
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主要步骤
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
暗处理
遮光
酒精脱色
清水漂洗
目的是将叶片中的淀粉等有机物运走耗尽
形成对照实验(变量:光照)
目的是将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
用清水漂洗,洗去酒精。
叶片的未遮光部分变蓝,遮光部分不变蓝
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碘酒染色
滴加碘液,检验是否有淀粉生成。
小组讨论P125的讨论题:
(1)利用上述实验方法和原理,如何制作一片带蓝色图案的叶片
(2)家里种植的花草如果长时间放在黑暗处就会死去,主要原因是什么
因为光照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如果绿色植物长时间得不到光照,就不能合成自身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有机物,所以如果种植的花草长时间地放在黑暗处,就会死去。
遮光:将黑纸片中间镂空形成所需图案即可
恩格尔曼实验
1880 年,德国科学家威廉·恩格尔曼(Wilhelm Engelmann,1843—1909) 选用水绵作为实验材料,进行了光合作用的实验(图12-22)。恩格尔曼先将载 有水绵和好氧细菌(需要生活在氧气充足的环境中的一些细菌)的临时装片放 在没有空气并且黑暗的环境里,一段时间后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在显微镜 下观察发现,好氧细菌只集中在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周围。他再将上述 临时装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细菌则集中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周围。
恩格尔曼实验表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叶绿体中含有的叶绿素等色素能捕获太阳光。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中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植物有叶绿体的部位能制造淀粉等有机物,叶绿体因含有叶绿素而呈现绿色。对大多数植物来说,叶是植物制造有机物的主要器官,叶肉细胞中含有的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叶绿体既是生产有机物的“车间”,也是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能量转换器”。
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大量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都去哪里了呢?
光合作用制造的淀粉等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输到根、茎、果实、种子等其他器官中被利用,或转化成蛋白质、脂肪等有机物储存起来。
筛管的结
构示意图
有机物的主要运输方向:从上到下
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
叶脉筛管
茎中筛管
根、花、果实等
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是食物和能量的来源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还为生物圈中其他生物提供了最终的食物来源。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变成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这些能量是生物圈中的生物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
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是食物和能量的来源
人工合成淀粉
课堂小结
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方法步骤:
结论
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暗处理→遮光、照光→摘叶→酒精脱色→清水漂洗→碘液染色→冲洗显色
不仅满足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和能量来源
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是食物和能量的来源
植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
→
实验现象
叶片的未遮光部分变蓝,遮光部分不变蓝
堂堂清
1、将盆栽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
2、酒精脱色:用酒精溶解叶片中的 。
3、叶片见光部分遇碘 ,遮光部分遇碘 。
4、 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5、 是植物制造淀粉(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6、植物利用光能,在 中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把 转变为 ,储存在有机物中。
7、有机物经 运输到植物体各处,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 ,并参与构建 。
叶绿素
变蓝
不变蓝
淀粉
光
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叶绿体
光能
化学能
筛管
能量
植物体
1.如图表示“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部分实验步骤,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实验的先后顺序是①③②④⑤ B.步骤①是为了消耗原有淀粉
C.步骤④大烧杯中盛有清水 D.步骤⑤叶片见光部分呈蓝色
A
实验步骤是: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染色→观察颜色。因此图中的顺序是①③④②⑤,A错误。
2.某同学在学习了“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后,尝试在铜钱草叶片上“作画”(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作画”前,需将铜钱草放置于黑暗处一昼夜
B.用心形黑纸片将叶片的上表面夹紧,置于光下
C.制作过程中碘液的作用是使叶片脱色
D.此实验可说明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和淀粉
3.生物实验中经常用碘液,下列有关实验中没有用到碘液的是( )
A.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B.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C.探究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D.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
A
A
4.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将一盆银边天竺葵放置黑暗处一昼夜后,选其中一个叶片,用三角形的黑纸片将叶片的上下两面遮盖起来,如图甲所示,置于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摘下叶片,经过脱色、漂洗,最后在叶片上滴加碘液,请分析回答:
(1)本实验可构成 组对照实验。
(2)将银边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
(3)图乙中实验装置正确的是 ,酒精的作用是 。
(4)在脱色后的叶片上滴加碘液,变蓝的是图甲叶片中 部分,由此可知 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图甲白色部分也不变蓝,由此可知 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2
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B
溶解叶绿素
未遮光
淀粉
叶绿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