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语文二年级下册统编版第3单元现代文阅读专项提升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语文二年级下册统编版第3单元现代文阅读专项提升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14 12:37: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单元现代文阅读专项提升卷-2024-2025学年语文二年级下册统编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阅读文本,完成下列练习。
“健康牌”红外体温计说明书
产品性能 注意事项
发烧警报 测量体温大于38℃发出声音警报 ①测量前,请确保被测量者额头没有汗水、化妆品等。 ②测量前30分钟不能洗澡、运动,身体处于稳定状态。 ③测量时,请不要正对空调的出风口。
不接触 对额头测量,不接触人体皮肤,避(bì)免交叉(chā)感染(rǎn)
电池型(xíng)号 2节5号电池
测量范围 测温范围:32℃~42.9℃
大屏显示 夜间都可清晰(xī)读数
1.家里的这种体温计的电池没电了,妈妈让你去买电池,你应该买 号电池。
A.2 B.3 C.4 D.5
2.测量体温时,不接触人体皮肤主要是为了( )
A.避免损坏体温计 B.避免对人体造成伤害
C.避免交叉感染 D.避免自动关机
3.以下哪种情况下,是正确使用这种体温计的( )
A.洗完澡30分钟后
B.正对空调的出风口
C.刚运动完
4.根据文本内容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本产品可夜间读数。( )
(2)测量体温大于37℃发出声音警报。 ( )
(3)小琴用这种体温计测出了自己的体温为36.5℃,这是正常的现象。( )
(4)妈妈把这种体温计放在小琴的手背上来测量体温,这样测量是可以的。 ( )
5.妹妹化着漂亮的妆参加舞蹈比赛,刚从赛场上下来就觉得不舒服,妈妈立刻拿出这种体温计为她测量体温。你觉得妈妈这样测量对吗?你会怎么跟妈妈说?
阅读
面食的由来
①在战国时代的《墨子》一书中最早出现了“饼”字。“饼”是古人对面食的总称,蒸的叫蒸饼,烤的叫烧饼,撒上芝麻的叫胡饼,下在汤里的叫汤饼。但是,到今天为止,我们还没有发现战国时期的石磨,现在所发现年代最早的磨面的石磨是西汉时期的。由于汉晋时期还没有掌握发酵(jiào)的技术,因此,面食都是用死面做成的。死面饼很硬,需用汤汁泡软,这种吃法一直流传到今天,如西安的羊肉泡馍和北京的卤烧。
②“馒头”传说是诸葛亮七擒孟获得胜班师时,行至泸水,不能渡江。孟获说要想渡过泸水,需用49颗人头作为供品才可以过河。诸葛亮想了个办法,用白面掺水做成人头的模样,里面包上牛羊肉,起名叫“馒头”。如今,北方人将有馅(xiàn)的馒头叫“包子”,南方人仍然把有馅的叫作“馒头”。www.21-cn-jy.com
③中国最早的“面条”并不是条状的。那时,人们只是将面块擀(gǎn)成饼状扔到锅里去煮,故称之为“煮饼”。晋代又称“煮饼”为“汤饼”。做汤饼时,一手托面,一手用刀把面削入汤中,所以又叫“钉”,实际上这就是现在的刀削面。到了唐代,改为把面放在案板上切。到了宋代,面条的花样逐渐增多,并形成了各地不同风味的面条。元代有挂面问世。明代的刘伯温还记下了8种面条的制法。
④水饺,古时叫馄饨(hún tun),但它与现在的馄饨又不同。早在三国时期,魏人张揖在其所著《广雅》一书中就提到馄饨这种食品。唐代,饺子称为“牢丸”。1968年在新疆吐鲁番的塔那北区,考古工作者发掘了一座唐代的墓葬(mù zàng),出土了一个木碗,碗里盛的饺子( )已经干了,( )仍很完整,其形状与今天的饺子完全相同。这说明早在唐代,饺子就已经传到西域了。
6.本文介绍了4种面食,分别是 、 、 、 。
7.第③自然段中通过介绍 代、 代、 代、 代、 代,让我们知道了面条的演变过程。
8.请在第④自然段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9.根据选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在战国时代的《孟子》一书中最早出现了“饼”字。( )
(2)“馒头”传说是诸葛亮七擒周瑜得胜班师时,想到的一个办法。( )
10.本文中诸葛亮用馒头作为供品成功渡过泸水,从这个小故事中,你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课内阅读。
①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他把树皮、麻头、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  )轻便(  )好用的纸。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11.在括号里填上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如果……就…… B.既……又…… C.因为……所以……
12.下列和文中“容易”一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语文课上,我很容易地就把三首古诗全背下来了。
B.妈妈告诉我,经常吃那些不健康的食品是容易生病的。
13.对上面这段话的意思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蔡伦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 B.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C.蔡伦造出来的纸轻便,好用 D.蔡伦是东汉时代的人
14.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找出表示动作的词语,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剪碎或切断→( )→( )→( )→晒
15.对文中加点的“大约”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可以去掉;去掉之后,年代比较确切,表达不含糊。
B.不可以去掉;造纸术的发明没有确切的年代记载,“大约”表示推测,去掉后就变成了确定的说法,表达不严谨。2-1-c-n-j-y
16.蔡伦的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是什么?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来。
课内阅读。
赵州桥(节选)
①赵州桥非常雄伟。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②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______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______的龙,嘴里吐出______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______,前爪______,各自______;还有的刻着______。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17.按原文内容填空。
18.分别找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用横线画出来,中心句在这里起  的作用。
19.石拱桥的这种设计有哪些作用?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十七孔桥
在颐和园里有一座闻名世界的石拱桥,叫十七孔桥,它是颐和园里最大的一座桥。
十七孔桥非常坚固。它全长150米,宽8米,全部是用石头砌成的。中间可行车马,桥的两边是人行道。为什么把这座桥叫作十七孔桥呢?因为它有十七个桥孔。十七个桥孔中,第九孔最大,由中间往两边变小,形成了一个“弓”形,飞跨于东堤和南湖岛间,状若长虹卧波。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十分美观。桥的两头各有两只猛兽,形象威猛,十分生动。桥的两边有白玉栏杆,共有一百多个望柱,这些望柱上雕 刻着许多精美的小狮子,有的回首遥望,有的母子相抱,有的嬉戏玩耍……真像活了一样。据说十七孔桥上雕刻了五百多只石狮子,比卢沟桥上的狮子还多好几十只呢!
20.短文中画“ ”的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
A.承上启下 B.引出下文 C.总结上文
21.短文第2自然段,围绕中心句“ ”,依次写了十七孔桥的 、 、 以及得名原因,突出了桥“ ”的特点。
22.下面对短文第3自然段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段抓住了十七孔桥“美观”的特点来写,结构上采用了分总结构。
B.本段中作者依次描写了十七孔桥的桥头、栏杆上的望柱、望柱上精美的图案。
C.本段中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介绍了小狮子的图案,写出了这座桥的“美观”。
23.合理的想象,能帮助我们把事物写具体,请你发挥想象,续写小狮子的样子。
有的 ,有的
快乐阅读。
泉州大桥
①泉州大桥是福建省最长的城市公路大桥。从远处眺(tiào)望,它似长虹卧波,又如巨龙横跨大江两岸。来到桥头,只见两旁各矗(chù)立着两座六角亭子,古色古香。亭子里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泉州大桥”四个金字。桥面宽六十米,比南京长江大桥的公路桥还要宽。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络绎不绝,川流不息。大桥两旁的栏杆精巧别致。每根栏杆上,间隔装上含苞欲放的莲花和形态逼真的青石狮子。这些狮子姿态各异,栩栩如生。有的睁眼远望;有的毛发皆竖,跃跃欲跳;有的口含石珠;有的侧耳倾听……这些狮子,不正象征着“东方睡狮”已经苏醒,正以崭新的姿态活跃在世界上吗?21·世纪*教育网
②桥下流水哗哗,我仿佛看到建桥工人的雄姿。多少个日子,他们顶酷暑,冒严寒;多少个日子,他们战洪水,抗台风;多少个日子,他们放弃休息,日夜苦战。
③宏伟的泉州大桥,是泉州人民聪明才智和无穷力量的结晶。
24.从文中找出与下列解释相符合的词语。
(1)形容富于古雅的色彩或情调。 ( )
(2)裹着花蕾,等待开放。( )
25.用“_____”画出本文的中心句,本文围绕该中心句向我们介绍了泉州大桥的三个特点,请写一写。
(1)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
26.作者的观察点是先 ,再移到 。
27.阅读第3自然段,你还能联想到哪些人?
《第3单元现代文阅读专项提升卷-2024-2025学年语文二年级下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1.D 2.C 3.A 4. √ × √ × 5.不对。妈妈,使用这种体温计,测量前,要确保被测量者额头没有汗水、化妆品等。应该先让妹妹把妆卸掉再给她测。【版权所有:21教育】
【解析】1.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
结合材料内容“电池型(xíng)号:2节5号电池”,可知这种体温计使用的电池是5号电池。
故选D。
2.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
结合材料“不接触,对额头测量,不接触人体皮肤,避(bì)免交叉(chā)感染(rǎn)”,可知这种体温计不接触人体皮肤主要是为了避免交叉感染。【出处:21教育名师】
故选C。
3. 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
结合材料内容“注意事项:①测量前,请确保被测量者额头没有汗水、化妆品等。②测量前30分钟不能洗澡、运动,身体处于稳定状态。③测量时,请不要正对空调的出风口。”,可知,使用这种体温计应是避免正对出风口,刚运动完不能测量体温,洗完澡30分钟后才能使用这个温度计。21*cnjy*com
故选A。
4.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
(1)结合材料内容“大屏显示,夜间都可清晰(xī)读数”,可知,题干叙述正确。
(2)结合材料内容“发烧警报,测量体温大于38℃发出声音警报”,可知,题干叙述有误。
(3)结合材料内容“测量范围,测温范围:32℃~42.9℃”,小琴用这种体温计测出了自己的体温为36.5℃,可知,题干叙述正确。21cnjy.com
(4)结合材料内容“不接触,对额头测量,不接触人体皮肤”,可知,不能把这种体温计放在手背上来测量体温,故题干叙述有误。
5.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和语言表达。
结合材料内容“注意事项:①测量前,请确保被测量者额头没有汗水、化妆品等。”,可知妈妈测量方法错误。要告知妈妈正确做法。
如:妈妈,这样测量温度计是不准确的,注意事项写到“请确保被测量者额头没有汗水、化妆品等”,应该先让妹妹把妆卸掉再给她测。【来源:21·世纪·教育·网】
6. 饼 馒头 面条 水饺 7. 晋 唐 宋 元 明 8.虽然 但是 9. × × 10.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个聪明机智、爱护百姓的人。21教育网
【解析】6.本题考查的是文章内容概括。
联系文章第①段“‘饼’是古人对面食的总称,蒸的叫蒸饼,烤的叫烧饼,撒上芝麻的叫胡饼,下在汤里的叫汤饼”,第②段“‘馒头’传说是诸葛亮七擒孟获得胜班师时,行至泸水,不能渡江”,第③段“中国最早的‘面条’并不是条状的”,第④段“水饺,古时叫馄饨,但它与现在的馄饨又不同”,这四个句子分别概括了文章四个段落介绍的食物:饼、馒头、面条和水饺。
7.本题考查的是文章内容概括。
联系文章第③段“晋代又称‘煮饼’为‘汤饼’。做汤饼时,一手托面,一手用刀把面削入汤中,所以又叫‘钉’,实际上这就是现在的刀削面。到了唐代,改为把面放在案板上切。到了宋代,面条的花样逐渐增多,并形成了各地不同风味的面条。元代有挂面问世。明代的刘伯温还记下了8种面条的制法”可知,这个段落介绍了晋代、唐代、宋代、元代、明代,面条的演变过程。
8.本题考查的是关联词的使用。
需要填写关联词的句子在文中第④段“碗里盛的饺子( )已经干了,( )仍很完整”。其中,“已经干了”和“仍很完整”是转折关系,因此填写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虽然……但是……。【来源:21cnj*y.co*m】
9.本题考查的是内容理解。
(1)根据文章第①段“在战国时代的《墨子》一书中最早出现了‘饼’字”可知,“饼”字最早出现于《墨子》一书中。题干叙述错误。
(2)根据文章第②段“‘馒头’传说是诸葛亮七擒孟获得胜班师时,行至泸水,不能渡江。孟获说要想渡过泸水,需用49颗人头作为供品才可以过河。诸葛亮想了个办法,用白面掺水做成人头的模样,里面包上牛羊肉,起名叫‘馒头’”可知,“馒头”的传说与诸葛亮七擒孟获得胜班师时,渡过泸水有关,题干叙述错误。
10.本题考查的是人物形象分析。
根据文章第②段“‘馒头’传说是诸葛亮七擒孟获得胜班师时,行至泸水,不能渡江。孟获说要想渡过泸水,需用49颗人头作为供品才可以过河。诸葛亮想了个办法,用白面掺水做成人头的模样,里面包上牛羊肉,起名叫‘馒头’”可知,诸葛亮是一个爱惜百姓生命、足智多谋的人。
11.B 12.A 13.B 14. 浸 捣 捞 15.B 16.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解析】11.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运用。
“轻便”“好用”意思表示并列,根据语义应填“既……又……”。
12.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
“原料容易得到”中的“容易”的意思是轻易得到,不费力。
A.容易:是轻松背过,不费力。
B.容易:是经常会。
故选A。
13.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概括。
可抓住关键句概括内容。句子“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是本段的中心句,后面的句子是改进造纸术的具体方法。
故本段主要写了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故选B。
14.本题考查文段内容的概括。
把句子“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中的动词找出来即可。即:浸→捣→捞;
15.本题考查加点词的作用。
在解答此类问题的时候要结合词语的意思,去掉以后句子的整体意思,做出对比,来体现出准确和严谨性。
“大约”的意思是用于对数量的推测,表示估计的数目不十分精确,表示推测。如果去掉了就表示“造纸术的发明”在一千九百年前,与原文不符。所以不能去掉。
故选B。
16.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提取。
从句子“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可知,蔡伦的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
17.精美 相互缠绕 美丽 飞龙 相互抵着 回首遥望 双龙戏珠 18.赵州桥非常雄伟。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概括、总述段落内容 19.石拱桥的这种设计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解析】1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默写。
书写时注意“精”“缠”“绕”“抵”“遥”“戏”的正确写法。
18.本题考查寻找关键句子。
阅读第①自然段,可知本段写了赵州桥非常雄伟,段落的中心句为“赵州桥非常雄伟”。
阅读第②自然段,可知本段写了赵州桥上精美的图案,段落的中心句为“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中心句在段落中起到了概括段落主要内容的作用。
1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从第①自然段句子“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可知石拱桥这样设计的作用。
20.A 21. 十七孔桥非常坚固 长度和宽度 用料 桥面设计 坚固 22.A 23. 示例:低着头,好像在倾听桥下的流水声 偎依在母狮子的怀抱里,好像在熟睡21·cn·jy·com
【解析】20.本题考查的是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十分美观。”是一个过渡句。其中“坚固”承接了上文,“美观”引出了下文,起到的作用是承上启下。2·1·c·n·j·y
故选A。
21.本题考查找中心句和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通读第2自然段,可知文段是围绕第1句话写的,这是文段的中心句。“全长150米,宽8米”介绍了十七孔桥的长和宽,“全部是用石头砌成的”写的是十七孔桥的用料,最后几句话写的是十七孔桥的桥面设计,这些描写都突出了十七孔桥坚固的特点。
22.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A.第3自然段是围绕“这座桥十分美观”写的,采用的是总分结构,故而“采用分总结构”的说法是错误的。
B.结合本段内容可知,“桥的两头各有两只猛兽,形象威猛,十分生动。”写的是桥头,“桥的两边有白玉栏杆,共有一百多个望柱”写的是栏杆上的望柱,“这些望柱上雕 刻着许多精美的小狮子,有的回首遥望,有的母子相抱,有的嬉戏玩耍……真像活了一样。”写的是望柱上精美的图案。故说法正确。www-2-1-cnjy-com
C.“有的回首遥望,有的母子相抱,有的嬉戏玩耍……”运用的是排比的修辞手法,介绍了小狮子的图案,突出了这座桥美观的特点。故说法正确。21*cnjy*com
故选A。
2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结合课文内容,发挥想象,把小狮子的样子描写出来即可。
示例:有的小狮子躲在大狮子后面,好像在玩有趣的游戏,有的小狮子可能太调皮了,被大狮子用爪子摁在地上。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24. 古色古香 含苞欲放 25.宏伟的泉州大桥,是泉州人民聪明才智和无穷力量的结晶。 (1)福建省最长的城市公路大桥。 (2)比南京长江大桥的公路桥还要宽。 (3)桥两旁的栏杆精巧别致。 26. 从远处看 桥头 27.我还能联想到清洁工、邮递员等人。
【导语】这篇文章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抒情的笔触展现了泉州大桥的宏伟与壮观。作者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刻画,如六角亭、石狮子及桥下流水,浸润出古色古香的氛围。同时,通过描述建桥工人的辛勤付出,表达了对他们的敬意和泉州人民的智慧与力量的赞美。文章整体结构清晰,以泉州大桥为中心,层次分明地展示其美丽外观和象征意义,激发读者对大桥及背后故事的深思与感慨。
24.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
(1)形容富于古雅的色彩或情调:这个解释描述的是某种具有古典、雅致特点的氛围或物品。在原文中,我与这个解释相符合的词语出现在第①段“来到桥头,只见两旁各矗立着两座六角亭子, 古色古香 。”,这里的“古色古香”正是形容亭子具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
(2)裹着花蕾,等待开放:这个解释描述的是花蕾还未绽放,处于等待开放的状态。在原文中的第①段找到与这个解释相符合的词语“每根栏杆上,间隔装上 含苞欲放 的莲花和形态逼真的青石狮子。”,这里的“含苞欲放”正是形容莲花裹着花蕾,等待开放的样子。
25.本题考查找中心句和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概括。
从第③段的句子“宏伟的泉州大桥,是泉州人民聪明才智和无穷力量的结晶。 ”是中心句,这句话概括了全文的主旨,即泉州大桥的宏伟以及它是泉州人民智慧和力量的象征。原文向我们介绍了泉州大桥的三个主要特点:
(1) 第①段句子“泉州大桥是福建省最长的城市公路大桥。”直接指出了泉州大桥在福建省内的显著地位,即其长度是省内城市公路大桥中最长的。可以概括出第一个特点是:长度显著,为福建省之最 。
(2) 第①段句子“桥面宽六十米,比南京长江大桥的公路桥还要宽。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络绎不绝,川流不息。”通过具体的数字对比和生动的交通场景描绘,展现了泉州大桥桥面的宽敞以及交通的繁忙程度。可以概括出第二个特点是:桥面宽敞,交通繁忙 。
(3) 第①段句子“大桥两旁的栏杆精巧别致。每根栏杆上,间隔装上含苞欲放的莲花和形态逼真的青石狮子。”详细描述了泉州大桥栏杆的精巧设计,以及栏杆上装饰的莲花和青石狮子的艺术美感,体现了大桥在细节处理上的用心和独特之处。可以概括出第三个特点是:栏杆精巧,富有艺术美感 。
26.本题考查观察顺序。
第①段的开头“从远处眺望,它似长虹卧波,又如巨龙横跨大江两岸。” 这句话描述了作者从远处眺望泉州大桥时的景象,用“长虹卧波”和“巨龙横跨”来形容大桥的壮观和气势,这是作者观察点的第一个位置,即远观。
后续内容,“来到桥头……这些狮子,不正象征着‘东方睡狮’已经苏醒,正以崭新的姿态活跃在世界上吗?” 这句从“来到桥头”开始,作者详细描述了桥头的景象、桥面的宽度、交通的繁忙以及栏杆上的莲花和青石狮子等细节。这些都是作者近距离观察泉州大桥时所见,因此是近看。
由此可知,作者的观察点先是远观泉州大桥的整体壮观景象,然后移动到近处,详细描绘桥头的建筑、桥面的情况以及栏杆上的艺术装饰。这样的观察顺序使得读者能够先对大桥有一个整体的印象,然后再通过细节的描述来加深对大桥的了解和感受。
27.本题考查开放性作答。
第 3 自然段 “宏伟的泉州大桥,是泉州人民聪明才智和无穷力量的结晶”,强调了通过人们的智慧和力量创造出宏伟的成果。所以能联想到的人应该是那些凭借自身的聪明才智和不懈努力,为社会、国家或人类做出突出贡献,创造出伟大成就的人。
示例:如屠呦呦,她凭借着自身的智慧和不懈努力,发现了青蒿素,为全球疟疾防治作出了巨大贡献;还有詹天佑,他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克服重重困难,主持修建了京张铁路,展现出了强大的力量和非凡的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