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2025七年级下册地理周测模拟二(word版,含答案)(亚洲、日本、东南亚)
第 I 卷 (单项选择题,共 30 分)
一、看仔细,我会选。(请从各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随着全球汽车产业向新能源转型,日本某知名汽车企业为开拓市场、降低成本,计划在东南亚新建一家工厂,主要生产电动汽车及相关零部件。图 1 为日本和东南亚部分区域示意图,图 2 为某国对外贸易示意图。据此完成 1 - 3 题。
1.日本汽车企业选择在东南亚建厂,主要是因为东南亚( )
A. 科技发达,研发能力强 B. 劳动力成本低,市场潜力大
C. 资源丰富,原料供应充足 D. 交通便利,运输成本低
2.该汽车企业零部件供应商分布广泛,主要目的是( )
A. 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 B. 促进当地就业,提升企业形象
C. 分散投资风险,减少市场波动影响 D. 加强企业间竞争,推动技术创新
31.日本与东南亚在经济合作过程中,日本主要提供( )
A. 廉价劳动力和土地资源 B. 先进的资金和技术
C. 丰富的矿产资源 D. 广阔的农产品市场
2024 年 5 月,一场盛大的亚洲国际农产品展销会在印度举行。此次展销会吸引了众多亚洲国家参与,各国纷纷展示本国特色农产品。图 3 为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图 4 为印度主要农作物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 4 - 6 题。
4. 在展销会上,不可能出现的亚洲农产品是( )
A. 泰国的天然橡胶 B. 俄罗斯的咖啡
C. 中国的茶叶 D. 印度的水稻
5. 印度农产品丰富多样,主要得益于( )
A. 气候类型单一,热量充足 B. 地形以高原为主,耕地面积广
C. 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D. 纬度较高,光照时间长
6. 关于亚洲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 热带沙漠气候区适合种植耐旱作物
B. 寒带气候区农业以种植业为主
C. 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水源充足,农业发达
D. 热带雨林气候区农作物生长周期长
随着 “一带一路” 倡议的深入推进,亚洲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密切。一艘满载货物的货轮从西亚出发,沿着既定航线前往日本。图 5 为货轮航行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 7 - 9 题。
7. 货轮经过的A海峡是( )
A. 直布罗陀海峡 B. 马六甲海峡 C. 白令海峡 D. 英吉利海峡
8. 货轮在航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地理现象是( )
A. 在日本沿海看到樱花盛开 B. 在印度洋海域遭遇飓风
C. 在印度沿海看到大片椰林 D. 在南海海域看到极光现象
9. 从日本运往印度的货物,最有可能是( )
A. 铁矿石 B. 煤炭 C. 汽车 D. 棉花
某国际人口研究机构对亚洲人口状况进行深入调研,并在亚洲多地举办 “探索亚洲人口奥秘” 的主题展览活动,旨在让大众了解亚洲复杂多样的人口现象。图 6 为亚洲人口密度分布及亚洲部分国家经济发展状况表。据此完成 10 - 12 题。
10. 一位参观者在展览中了解到不同国家的人口分布特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印度人口密集,主要集中在北部喜马拉雅山区,因为那里气候凉爽
B. 俄罗斯人口主要分布在亚洲部分的西伯利亚地区,因该地区资源丰富
C. 日本人口集中分布在沿海平原,如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因其地形平坦、交通便利
D. 沙特阿拉伯人口均匀分布在全国,因为国土大部分为适宜居住的绿洲
11. 展览中关于亚洲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的展板内容显示( )
A. 亚洲所有国家人口都快速增长,导致资源短缺和环境压力增大
B. 日本由于人口自然增长率高,面临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C. 印度人口增长迅速,劳动力资源丰富,但也面临就业、教育等压力
D. 新加坡人口负增长,政府鼓励移民以增加劳动力数量
12. 从展览中关于亚洲人口结构的分析可知( )
A. 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中,青少年比重持续上升,养老负担减轻
B. 韩国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所以推行鼓励生育政策
C. 伊拉克人口年龄结构呈年轻化,说明该国人口素质高
D. 泰国人口性别比例严重失衡,男性人口远多于女性人口
近年来,日本为了优化产业结构、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加大对海外投资,不断把工厂迁移到国外。图 7 为日本主要工业区分布图,图 8 为日本汽车工厂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 13 - 15 题。
13. 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其主要原因是( )
A. 气候适宜,降水丰富 B. 多优良港湾,便于原料进口和产品出口
C. 资源丰富,工业发展潜力大 D. 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
14. 日本汽车企业将工厂迁移到国外,对日本国内产生的影响是( )
A. 增加就业机会 B. 促进经济发展
C. 减少环境污染 D. 提高国内资源利用率
15. 日本向东南亚地区转移的产业主要是( )
A. 高新技术产业 B. 资源密集型产业
C. 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D. 资金密集型产业
第 II 卷 (综合题,共 30 分)
二、广探究,展才华 (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6 分)
材料:图 9 为亚洲局部地区示意图,图 10 为甲地气候资料图。中亚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降水稀少,气候干旱,但光照充足,温差大。该地区灌溉农业发达,主要种植小麦、棉花等作物。然而,过度灌溉导致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如土地盐碱化等。乙地所在国家为应对粮食需求,计划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1)某中学为某学生在学习了“大洲和大洋和世界地形分布”后发现,图中 A 是______洋,B 是______半岛。(2 分)
(2)气候是自然环境中最活跃的要素,世界各地气温差异显著,甲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其气候特征是______。(2 分)
(3)结合材料,分析乙地所在国家扩大水稻种植面积可能面临的挑战。(2 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6 分)
材料:图 9 为日本进出口表格,图 10 为日本产业比重图。近年来,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日本汽车产业面临着向新能源汽车转型的压力。同时,东南亚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对汽车的需求不断增加,当地政府也出台政策吸引汽车产业投资。
(1)日本工业高度发达,日本发展工业的不利条件是______,主要工业原料依赖进口。(1 分)
(2)根据日本的资源特点、海岸线状况、市场状况解析日本工业分布的特点。日本主要工业产品出口到______、欧洲和亚洲等国家和地区。(1 分)
(3)近年来,日本加大海外投资,不断地把工厂迁移到国外。结合材料,分析日本汽车产业向东南亚转移对东南亚地区的影响。(4 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6 分)
材料:图 11 为东南亚地区示意图,图 12 为中南半岛河流与城市分布示意图。中南半岛的河流大多自北向南流,上游流经山区,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下游地势平坦,形成了广阔的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这些地区人口密集,农业发达,但也面临着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某国际组织计划在中南半岛某河流上修建大型水电站。
(1)古以来,东南亚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东南亚包括中南半岛和______两大部分,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 “______”。(2 分)
(2)中南半岛的河流大多发源于我国,高山和大河由北向南延伸,河流对区域经济、农业生产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东南亚是世界上人口比较稠密的地区之一,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______及河口三角洲。(1 分)
(3)从人地关系角度,谈谈修建该水电站可能带来的利弊。(3 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6 分)
材料:图 13 为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图 14 为北美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北美洲地形分为东、中、西三部分,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广阔的平原,东部是低缓的山地和高原。这种地形对北美洲的气候产生了重要影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亚洲和北美洲的气候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1)学习区域地理贵在理清思路,掌握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并构建地理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我们以亚洲为例,归纳总结认识区域地理的方法。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缺失的气候类型是______。(1 分)
(2)北美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______。(1 分)
(3)比较亚洲和北美洲在应对气候变暖方面可以相互借鉴的措施。(4 分)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6 分)
材料:图 15 为日本略图,图 16 为日本传统民居和现代建筑景观图。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岛国,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 71%。森林资源丰富,但矿产资源匮乏。同时,日本位于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近年来,日本部分传统民居因无人居住而逐渐荒废。
(1)当地时间2021年2月13日23时07分,在日本本州东岸近海福岛发生7.3级地度。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______。(1 分)
(2)民居是地理环境的映射,一个地方的房屋样式往往反映了当地地貌和气候特征。日本传统民居多用质地较轻的建筑材料,目的是______。(1 分)
(3)从传承地域文化的角度,谈谈如何保护日本的传统民居。(4 分)
答案
1.答案:B
解析:东南亚地区经济相对日本较为落后,科技水平较低,A 选项错误;该地区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且成本低,同时经济发展使市场对汽车的需求潜力大,B 选项正确;东南亚虽有一定资源,但并非资源丰富到能吸引汽车企业建厂的关键因素,且汽车生产原料并非完全依赖当地,C 选项错误;交通条件并非日本汽车企业选址东南亚的主要原因,D 选项错误。
2.答案:A
解析:零部件供应商分布广泛,可充分利用各地优势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A 选项正确;促进当地就业并非主要目的,B 选项错误;分散投资风险有一定作用,但不是主要原因,C 选项错误;加强企业间竞争不是目的,反而不利于自身发展,D 选项错误。
3.答案:B
解析:日本经济发达,资金雄厚、技术先进,在与东南亚合作中主要提供资金和技术,B 选项正确;东南亚本身劳动力廉价、土地资源丰富,A 选项错误;日本矿产资源匮乏,C 选项错误;东南亚农产品丰富,日本并非提供农产品市场,D 选项错误。
4.答案:B
解析:泰国是世界重要的天然橡胶生产国,A 选项可能出现;俄罗斯纬度高,气候寒冷,不适合咖啡种植,咖啡主要生长在热带地区,B 选项不可能出现;中国茶叶历史悠久,是重要的茶叶生产国,C 选项可能出现;印度气候适合水稻种植,是水稻主要生产国之一,D 选项可能出现。
5.答案:C
解析:印度气候类型多样,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并非单一气候类型,A 选项错误;印度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耕地面积广,但这不是农产品丰富多样的主要原因,B 选项错误;印度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不同气候条件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C 选项正确;印度纬度较低,D 选项错误。
6.答案:A
解析:热带沙漠气候区气候干旱,适合种植耐旱作物,A 选项正确;寒带气候区气候寒冷,热量不足,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而非种植业,B 选项错误;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较少,水源并不充足,C 选项错误;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农作物生长快,生长周期短,D 选项错误。
7.答案:B
7.解析:从日本横滨到印度孟买,货轮需经过马六甲海峡,B 选项正确;直布罗陀海峡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A 选项错误;白令海峡连接北冰洋和太平洋,位于亚洲东北部,C 选项错误;英吉利海峡位于欧洲西部,D 选项错误。
8.答案:C
解析:樱花盛开主要在春季,若货轮不是春季航行到日本沿海则看不到,A 选项不一定能看到;印度洋海域飓风多发生在特定季节,不一定能遭遇,B 选项不确定;印度沿海属于热带地区,有大片椰林,C 选项可以看到;极光现象出现在高纬度地区,南海海域不会出现极光,D 选项错误。
9.答案:C
解析:日本工业发达,汽车制造业先进,汽车是其主要出口产品,C 选项正确;日本铁矿石、煤炭资源匮乏,需要进口,A、B 选项错误;印度是棉花生产大国,日本从印度进口棉花可能性大,而非出口,D 选项错误。
10.答案:C
解析:印度人口密集区主要在恒河平原及沿海地区,北部喜马拉雅山区地势高峻、气候寒冷,不利于人口大规模居住,A 选项错误;俄罗斯人口主要分布在欧洲部分,亚洲部分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寒冷,人口稀疏,B 选项错误;日本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沿海平原地形平坦、交通便利,人口集中分布在此,C 选项正确;沙特阿拉伯气候干旱,沙漠广布,人口主要集中在水源丰富的绿洲及沿海地区,并非均匀分布,D 选项错误。
11.答案:C
解析:亚洲部分国家如日本、韩国等人口增长缓慢甚至负增长,并非所有国家人口都快速增长,A 选项错误;日本人口老龄化严重是因为人口自然增长率低,B 选项错误;印度人口增长迅速,劳动力资源丰富,但带来就业、教育等压力,C 选项正确;新加坡人口增长缓慢,未达到负增长,鼓励移民是多方面因素,D 选项错误。
12.答案:B
解析: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青少年比重下降,养老负担加重,A 选项错误;韩国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推行鼓励生育政策,B 选项正确;伊拉克人口年龄结构年轻化不能说明人口素质高,人口素质受多种因素影响,C 选项错误;泰国人口性别比例未严重失衡,D 选项错误。
13.答案:B
解析:日本工业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区多优良港湾,便于原料进口和产品出口,B 选项正确;气候适宜不是主要原因,A 选项错误;日本资源匮乏,C 选项错误;劳动力和市场不是其工业布局在此的主要因素,D 选项错误。
14.答案:C
解析:日本企业将工厂迁移到国外,减少了国内工业生产活动,从而减少了环境污染,C 选项正确;工厂外迁减少国内就业机会,A 选项错误;短期内对国内经济发展有一定冲击,B 选项错误;与提高国内资源利用率关系不大,D 选项错误。
15.答案:C
解析:东南亚劳动力丰富且廉价,日本向东南亚转移的主要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C 选项正确;高新技术产业日本仍保留在国内发展,A 选项错误;资源密集型产业并非主要转移类型,且东南亚资源也并非特别丰富,B 选项错误;资金密集型产业不是主要转移方向,D 选项错误。
16.(1)答案:A 是北冰洋,B 是阿拉伯半岛。
解析:根据亚洲地图,A 位于亚洲北部,是北冰洋;B 位于亚洲西部,是阿拉伯半岛。
(2)答案:甲地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特征是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降水较少且集中在夏季。
解析:从甲地气候资料图判断,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气温年较差大,降水总量少且集中在夏季,符合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
(3)答案:乙地所在国家扩大水稻种植面积可能面临水资源短缺问题,因为水稻生长需水量大,而乙地所在地区气候干旱;还可能面临土地盐碱化加剧问题,若不合理灌溉,会使地下水位上升,盐分在地表积累。
解析:结合材料,中亚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匮乏,而水稻种植需大量水资源;同时,当地已存在因过度灌溉导致的土地盐碱化问题,扩大水稻种植面积若灌溉不合理,会加重土地盐碱化。
17.(1)答案:日本发展工业的不利条件是矿产资源匮乏。
解析:日本是岛国,国土面积小,矿产资源匮乏,许多工业原料依赖进口。
(2)答案:日本主要工业产品出口到北美洲、欧洲和亚洲等国家和地区。
解析:日本工业产品在国际市场有较高占有率,出口到世界多个地区,北美洲、欧洲是其重要市场,亚洲临近国家也是其出口目的地。
(3)答案:利:为东南亚带来资金和技术,促进当地汽车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弊:可能对当地环境造成一定压力,如工业污染;加剧当地市场竞争,对本土汽车产业有一定冲击。
解析:日本汽车产业转移,带来资金和技术可促进东南亚汽车产业升级;产业落地会创造就业岗位;汽车产业关联度高,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但工业生产可能产生污染,同时日本汽车企业进入会使当地市场竞争更激烈。
18.(1)答案:东南亚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 “十字路口”。
解析:东南亚在地理区域划分上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共同构成。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处于两大洲和两大洋之间,像一个交通枢纽,被形象地称为 “十字路口”,马六甲海峡更是这个 “十字路口” 的咽喉要道。
(2)答案: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解析: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有利于农业发展,为城市提供丰富的农产品;同时,河流还提供了便利的水运交通,便于货物运输和人员往来,有利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所以中南半岛的大城市多分布于此。
(3)答案:利:①提供丰富的水电能源,满足区域发展的能源需求,促进经济发展。②调节河流径流,减少下游地区洪水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③利用水库发展渔业、旅游业等产业,增加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
弊:①改变河流生态系统,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衍,例如可能导致一些洄游鱼类无法正常洄游。②上游修建水库可能使下游河流泥沙量减少,导致河口三角洲地区土壤肥力下降,海岸线退缩。③可能引发地质灾害,如水库蓄水可能诱发地震等。
解析:从人地关系角度看,修建水电站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影响。积极方面,能源供应推动经济发展,防洪和产业发展都对人类社会和经济有益。消极方面,生态破坏影响生物生存,土壤和海岸线变化影响农业和地理环境,地质灾害威胁人类生命财产安全,这些都是对人类与自然关系产生的不利影响。
19.(1)答案: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缺失的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解析: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 40° - 60° 的大陆西岸,常年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影响。亚洲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大陆西岸部分没有延伸到该纬度范围,所以缺失温带海洋性气候。
(2)答案:北美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解析:北美洲地域广阔,大部分地区位于中纬度。其地形呈南北纵列分布,西部高大山脉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流深入内陆,东部低缓的山地和高原对大西洋水汽的阻挡作用相对较弱,但整体上大陆内部受海洋影响较小,形成了面积广阔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3)答案:相同措施:①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制定应对气候变暖的政策和行动计划,如共同参与国际气候协定,交流经验和技术。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广节能技术和设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例如在工业生产、建筑和交通等领域采用更高效的能源利用方式。
不同措施:亚洲部分国家可借鉴北美洲在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方面的经验,如美国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开发利用上的技术和管理模式,加大对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力度。北美洲国家可学习亚洲一些人口密集国家在城市规划和交通管理方面应对气候变化的做法,如日本在城市中推广公共交通,建设紧凑型城市,减少交通碳排放。
解析:亚洲和北美洲在应对气候变暖方面有共性也有差异。国际合作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通用策略。亚洲能源结构中传统能源占比较大,可从北美洲学习清洁能源开发经验;北美洲城市布局和交通模式导致能源消耗大,亚洲在城市规划和交通管理上有一些可借鉴的做法来减少碳排放。
20.(1)答案: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解析: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板块相互碰撞、挤压或张裂,导致地球内部能量释放,引发火山喷发和地震活动。日本正处于这两大板块的交界地带,所以多火山、地震。
(2)答案:日本传统民居多用质地较轻的建筑材料,目的是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
解析:由于日本地震频发,质地较轻的建筑材料在地震发生时,即使房屋倒塌,也能减少对人员的伤害,降低财产损失,起到一定的防震减灾作用。
(3)答案:①政府层面:制定相关保护政策和法规,对传统民居进行登记和保护,限制随意拆除和破坏;提供资金支持,用于传统民居的修缮和维护,如设立专项保护基金。②社会层面: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民众对传统民居文化价值的认识,增强保护意识,例如通过举办文化展览、社区宣传活动等方式;鼓励民间组织和企业参与保护,如开展文化旅游项目,让传统民居成为旅游资源,在利用中实现保护。③个人层面:居民要树立传承地域文化的责任感,积极参与传统民居的维护和传承,如学习传统建筑技艺,对自家的传统民居进行合理修缮和改造,保留其原有风貌。
解析:从不同层面提出保护日本传统民居的措施。政府通过政策法规和资金支持宏观把控;社会通过宣传教育和鼓励多方参与营造保护氛围;个人从自身责任感出发,具体落实到行动中,共同实现传统民居的保护和地域文化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