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年高考历史真题试卷03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共15题;共45分)
1.(3分)下图是新石器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主要文化遗址分布及影响范围示意图。这反映中华文明( )
A.源于黄河中下游地区 B.以中原地区为核心
C.呈多元一体发展趋势 D.进入早期国家阶段
2.(3分)唐朝时,韩愈以孔孟为正宗,李翱依据《中庸》《大学》著《复性书》,开启后世儒者畅谈心性旨趣。北宋的范仲淹、欧阳修以及二程等人以实际行动推举“四书”,至南宋朱熹“四书”集结出版,“四书”升格运动完成。上述举措( )
A.源于安史之乱后儒学正统地位的丧失
B.表明理学以内在道德修养为核心
C.体现了传统儒学开放包容的精神特征
D.反映了士大夫对社会危机的回应
3.(3分)下表为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常平仓的部分支出情况。这些支出反映了北宋政府( )
时间 支出及用途
熙宁六年十一月 3万石谷,淮南西路招募饥民兴修水利
熙宁七年五月 5万石谷,真定府路减价出粜
熙宁九年二月 10万缗钱,广南西路转运司以备军需
A.力图发展农业平抑物价 B.运用经济手段稳定秩序
C.鼓励民间组织救济灾民 D.增加军费缓解边防压力
4.(3分)学者研究基层治理制度,其研究成果(如表)突出反映了秦汉到明朝( )
时期 基层治理制度
基层组织 治理机制
秦汉到隋代 乡里制 什伍制
唐朝 邻保制
宋元 保甲制
明 里甲制 十家牌法
A.政府对地方治理能力加强 B.基层治理制度的继承创新
C.基层与中央体系相互配合 D.基层治理制度的逐渐发展
5.(3分) 商周时期中国在经济社会领域取得了重大进步。下列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商朝青铜器作坊使用范 ②商朝后期开始出现铜铸币
③西周时期“工商食官”格局被突破 ④周朝营建城市形成制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3分)从1840年开始,随着列强的步步侵略,中国的国家主权遭受严重践踏。下列列强在华攫取的侵略权益,按其获得的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日本获得在中国投资设厂权
②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③英国获得领事裁判权
④英法德美四国获得川汉、粤汉铁路的修筑权与投资优先权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③①②④
7.(3分)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与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 )
A.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 B.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
C.决定与蒋介石国民党分裂 D.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8.(3分)近代中国屡遭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坚强不屈。奋起反击。中国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 )
A.甲午战争 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9.(3分)1951年3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决定,自4月1日起,用人民币按1:9.5的比价,收回东北银行和内蒙古人民银行发行的地方流通券。10月1日,决定在新疆发行有维吾尔文的人民币并准在全国流通,同时停止使用并限期收回新疆省银行发行的银圆券。中央人民政府的举措旨在( )。
A.统一财经与巩固政权 B.统一货币与抢占市场
C.活跃市场与改善民生 D.发展金融与提振经济
10.(3分)全国道德模范是2007年以来,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等举办的评选表彰活动。全国道德模范平均每两年评选一次,分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5个类型,如2017年11月,何玉涛荣获第六届全国诚实守信模范提名奖(如有图)。据此可知,这一活动( )
A.体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B.有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C.促使公民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D.重在提升共产党员的个人修养
11.(3分)12世纪晚期,源赖朝从朝廷取得“征夷大将军”称号,于镰仓设幕府,这一事件在日本历史上的影响是( )
A.大化改新取得胜利 B.武士集团开始形成
C.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D.天皇大权独揽
12.(3分)某一国际体系具有两个突出特点:第一,它在欧洲大陆恢复了旧的专制制度,并通过战胜国财产的瓜分不仅满足了列强的领土野心,而且初步建立起一个新的欧洲大陆的均势。第二,它开始用“会议外交”的方法,通过上述五大国定期举行国际会议,对列强各自的利益和矛盾进行协商解决,从而维护大国的利益。这里所指的“国际体系”指的是( )
A.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B.维也纳体系
C.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D.雅尔塔体系
13.(3分)中国参加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尼赫鲁在许多问题上批评过苏联,对英国的苏伊士运河政策进行谴责;尼赫鲁、纳赛尔在南斯拉夫会晤,正式提出了不结盟的主张。这表明( )
A.第三世界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
B.世界殖民体系开始全面崩溃
C.中国、埃及和印度国家利益一致
D.反对霸权主义成为时代主题
14.(3分)斯大林模式下的经济建设( )
A.重视发展轻工业 B.农业和工业发展并重
C.大力提倡商业 D.优先发展重工业
15.(3分) 二战资本主义国家都采取措施缓和矛盾,但没有触动造成不平等和贫困问题的根源,各种类型的社会运动此起彼伏,主要表现有( )
①美国黑人民权运动
②妇女运动
③美国学生反战运动
④“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共4题;共55分)
16.(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毛瑟步枪是世界著名的枪械,由德国人威廉·毛瑟和保罗·毛瑟兄弟设计。1869年,他们建立公司生产枪支。两年后德国政府开始与毛瑟兄弟合作,用他们发明的直动式单发步枪装备军队。毛瑟兄弟后来对步枪进行了改进。1888年,保罗·毛瑟研制出发射无烟火药子弹的弹仓式步枪,并在枪管外加装套筒,弹头初速和射程都有增加。1898年,保罗·毛瑟研制了新的弹仓式步枪,各种性能都有较大提高。德国生产的毛瑟枪除满足国内扩军备战的需要外,还大量出口。
——摘编自[美]罗伯特·L.奥康奈尔《兵器史》等
材料二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抗日根据地遭到封锁,武器供应严重不足。为此,中共中央指示,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造武器,必须建立自己的兵工厂。随后,八路军军工局组织人员土法上马,制造出枪管钻床和防锈处理设备。没有造枪的钢材,就用沦陷区的铁路钢轨作材料。1939年4月,他们设计出无名氏马步枪,次年结合山地游击战特点,又加以改进设计出八一式马步枪。该型枪支重量轻、体积小、精准度高,且方便近身拼刺刀,成为抗日根据地生产的数量最多、使用最广、性能最好的制式步枪。
——摘编自薛幸福主编《革命根据地军工史料丛书·陕甘宁边区》等
(1)(5分)据材料一概括毛瑟枪在研制技术上的创新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毛瑟枪研制的背景
(2)(5分)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毛瑟枪相比,八一式马步枪成功研制所面临的困难。
(3)(6分)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八一式马步枪研制的意义。
17.(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南诏古道是唐代云南地区的地方交通网。唐朝时西南各少数民族联合建立的南诏政权兴起,逐步统一了云南地区。开元二十六年(738),唐玄宗册封南诏首领皮逻阁为云南王。作为中央治下的地方政权,南诏推崇儒家文化,学习和接受中原的生产技术,派遣大臣子弟入唐学习,参照唐朝的制度文化推行改革。南诏仿效唐制,大力发展交通,建成了通达四方的道路网,既通往中原,也连接了通往缅句、印度的“西南丝绸之路”。通过南诏古道,中原的丝绸、布匹、铁器等货物源源不断地运往西南,海外的琉璃、宝石、翡翠等异域方物也输入国内,促进了我国西南地区与中原以及东南亚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摘编自潘岳等《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等
(1)(6分)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诏古道修建的历史背景。
(2)(7分)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诏古道修建的影响。
18.(13分)我国人才选拔与管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积累了丰富经验,为人类政治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迁官袭级,则官职大而愈治。 夫爵禄大而官职治,王之道也。 (注:宰相一词最早见于《韩非子·显学》。此处,宰相泛指有权势的官员,并不特指某一官职。)
——韩非子《韩非子·显学》
材料二 中国历史上曾经存在各种选拔人才的标准,或以血统,或以军功,或以赀财,或以德行,或以才干,等等。但是不容否认,除夏商周时期是以血缘为唯一标准外,其余的大部分时期,德才是文官选拔标准的主旋律。
——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材料三 中国古代监察体制的独立是一项系统性的制度设计。 中国古代地方监察机关与地方行政机关相分离,直接从属于中央监察机关。 中国古代监察范围宽泛,如汉初的《监御史九条》中,监察有讼者、盗贼者、伪铸钱者、非所当服者等。弹奏对象既可纠弹“官非其人”,也可议奏言“政非其理”。据统计,清代科道官共上奏疏687 篇,其中弹劾之疏约占30%,言事之疏约占70%。许多事项实际上都是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一般事务。 中国古代的监察不仅“劾”,还有“举(荐)”,其功能是罚赏俱有。此外,古代监察在违法犯罪发生之前就介入“事前监察”。在帝国政体下,监察的独立只能是外在的、相对的,而依附皇权是内在的、绝对的。
——摘编自艾永明《中国古代监察体制评析》
(1)(4分)结合所学知识,从人才选拔的角度分析材料一观点产生的时代背景,并根据材料二,指出古代文官选拔标准的变化。
(2)(4分)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古代监察体制的基本特点。
(3)(5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对我国现代人才建设的启示。
19.(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古代史知识,解释自然环境与世界古代文明发展之间的关系。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中国石器时代的人类与文明
2.【答案】D
【知识点】儒家、道家与佛教的发展;程朱理学
3.【答案】B
【知识点】王安石变法;中国古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4.【答案】B
【知识点】中国古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
5.【答案】C
【知识点】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商周时期的手工业发展;古代城市的产生
6.【答案】D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对中国的危害;鸦片战争及其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其影响;甲午中日战争及其影响
7.【答案】B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8.【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及其意义
9.【答案】A
【知识点】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
10.【答案】B
【知识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1.【答案】C
【知识点】中古时期的东亚(日本、朝鲜)
12.【答案】B
【知识点】国际法的形成;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13.【答案】A
【知识点】“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14.【答案】D
【知识点】“苏联模式”
15.【答案】D
【知识点】“二战”后社会运动的根源及表现
16.【答案】(1)创新之处:改进枪械结构(发明直动式单发步枪、使用弹仓、使用套筒);发明无烟火药子弹。
背景: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德国重视发明,德国对外侵略扩张,扩军备战。
(2)困难:战争处于相持阶段;原料(物资)匮乏或设备缺乏;人才不足、技术落后。
(3)意义:改善根据地武器装备、增强战斗力(作战能力);奠定抗战物资基础、打击日本侵略者 ;积累工业生活经验、培养人才;铸就艰苦创业革命精神或自力更生精神。
【知识点】抗日战争的敌后战场;第二次工业革命
17.【答案】(1)历史背景:唐朝实行开明、开放、包容的民族政策;南诏仿效唐朝制度、或学习唐朝(中原)制度 ;南诏重视发展交通;南诏经济文化发展。
(2)影响:推动西南边疆的开发;促进中原文化传播;促进民族交融/交流/交往 ;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或促进西南丝绸之路繁荣,或促进对外贸易、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知识点】唐朝的民族交融与民族治理;“西南丝绸之路”
18.【答案】(1)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阶层崛起,成为各国统治者可选用的人才。恋化,由以面络为标准向以德才和紧能为标准
(2)特点:@监察对象:既察官又察民;2监察范围:既察人又察事;3监察内容:既察违法犯罪,又察一般事务:4监察功能:既赏又罚:5监察方式:既事后纠劾又事前监察。
(3)启示:人才选拔要有基层实际工作经验,要注重工作经历和工作业绩:人才建设要服务于国家发展的需要:要形成完善的反腐败机制,推动制度反腐和法治反腐:强化政府重视与投入;构筑良好的育人用人环境: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知识点】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中国古代官员监察制度
19.【答案】关系: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自然环境对古代文明发展有重大影响。
解释: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尼罗河、印度河与恒河、黄河与长江分别孕育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古中国文明,大河为文明的诞生提供了水源和沃土,促进了农业发展,有利于地区性帝国形成;位于东地中海、岛屿众多、山地贫瘠的古希腊形成了以园艺农业为基础的多个工商业城邦,盛行奴隶制民主制度;而受大洋和大漠限制的美洲和非洲则文明进程相对缓慢。所以,在生产力低下的时期,自然条件促使古代文明独立多元发展;但随着生产力进步,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人类文明的交流互鉴增多,逐渐走向紧密联系的整体。
【知识点】古代埃及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古代希腊文明;古巴比伦王国与《汉谟拉比法典》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8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