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 课后提升训练(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 课后提升训练(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3-14 17:0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
【基础巩固】
1.德国古希腊哲学史家策勒尔指出:“从来没有一个民族能比希腊人更公正地评价自己的天性和组织制度、道德和习俗,从来没有一个民族能以比他们更清澈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世界,去凝视宇宙的深处。”该观点意在强调古代希腊(  )
A.开启了思想启蒙 B.充满了理性精神
C.拓展了自然研究 D.留下了丰富遗产
2.《荷马史诗》的作者荷马的生平虽然没有留下可靠的史料记载,但是有十几个希腊城邦自称是荷马的故乡,柏拉图也说“荷马教育了希腊人”;古罗马文学家维吉尔仿照《荷马史诗》创作了《埃涅阿斯纪》,歌颂罗马帝国和屋大维。材料体现了《荷马史诗》(  )
A.内容真实准确 B.影响隽永深远
C.题材形式多样 D.植根传统文化
3.罗马法规定,善意和诚信是有效缔结契约的前提。故意欺诈的行为,或是因不讲诚信而被法律认定为“不名誉”的人的行为,是无效的行为。这体现出罗马法(  )
A.习惯法演变为成文法
B.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C.已经形成了完备体系
D.道德意识的法律化
4.罗马大竞技场外部的拱门为两边用古典柱子夹插并立所形成的柱式——拱门联合结构,它把作为希腊古代建筑精华的柱式和罗马人深为自豪的拱门合二为一。据此可知,罗马建筑(  )
A.恪守民族文化 B.专注学习和照搬
C.追求外形精美 D.善于传承和创造
5.中古时期,基督教客观上成为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保存者,古希腊经院哲学被用来构建基督教理论体系,这孕育了欧洲近代科学思维方式。据此可知,基督教(  )
A.是西欧地区普遍的文化符号
B.推动欧洲近代科学产生
C.实现了神权和世俗文化和解
D.传承和发展了传统文化
6.中古晚期,西欧文学创作高度繁荣。骑士文学大多反映骑士阶层的道德和理想,市民文学则主要叙述市民家庭的爱情生活和悲欢离合,抨击贵族的专横和教士的贪婪。以上西欧文学繁荣的根源在于(  )
A.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B.商品经济发展繁荣
C.基督教会统治崩溃
D.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7.“君士坦丁堡陷落后,当初将古希腊学术保存下来并仔细研读的学者,亲自带着这些珍贵手稿逃到了意大利。他们在此受到热烈欢迎,因为文艺复兴学者正四处搜寻古典文献。”材料说明(  )
A.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
B.拜占庭学者对文艺复兴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C.拜占庭帝国的灭亡是由于学者们逃到意大利
D.拜占庭文化将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兼收并蓄
8.美国著名学者亨廷顿在其代表作《文明的冲突》中指出,俄罗斯独特的地理条件和历史造就了俄罗斯文化来源成分的多样性,俄罗斯既与西方对立,也与东方对立,它既是西方又是东方。俄罗斯同西方和东方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文化上的三位一体。材料中的主要观点是(  )
A.俄罗斯文化具有多元性和独特性
B.俄罗斯文化深受拜占庭文化的影响
C.俄罗斯文化深受东方文化的影响
D.俄罗斯文化具有创新性
【能力提升】
9.古希腊的先哲很注重数学,柏拉图从几何学得到启示,提出理念论;亚里士多德则广泛采用同时代的数学成就进行哲学反思。这反映了古希腊(  )
A.数学研究和哲学思想相互推动    
B.数学成果有助于人文精神发展
C.数学成果具有浓厚的实用色彩    
D.先哲们开始探讨世界本原问题
10.在一些古希腊雕塑中,人物极度扭曲的身体表现出十分痛苦的模样,或垂着头,或挣扎,或奄奄一息,但还是在做最后的抗争,并没有就此屈服,强烈的反差、瞬间的描写,完美体现悲剧色彩。由此可见,古希腊雕塑(  )
A.具有强烈的人文精神
B.通常取材于神话故事
C.借鉴了东方艺术风格
D.真实反映了社会现实
11.古希腊喜剧大师阿里斯托芬在其代表作《骑士》中这样描写:一位失聪老者的仆人用他人的资源和私产做人情,自己一毛不拔,就成了“人民救星”,他的代表性台词为“德谟斯(希腊语意为‘民众’)啊,哪里有一个公民比我更爱你?”这可用于说明,古希腊喜剧(  )
A.渲染拜金主义    
B.反映平民生活
C.讽刺现实政治    
D.具有理性精神
12.罗马早期史学家尤为重视政治史,撰写于共和国后期的史书《喀提林阴谋》,不仅叙述风格,就连一些史评也与《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极为相似;成书于帝国早期的史诗《埃涅阿斯纪》有很多情节模仿了《荷马史诗》,有的地方甚至是照搬。这可用于说明(  )
A.“希腊化”范围的扩展
B.古罗马文学的虚构性
C.政体变迁的学术影响
D.西方古典文化的传承
13.《交融与创生:西欧文明的三个来源》中写道:“在地中海世界,特别是在欧洲的中西部,商品经济的复苏与发展需要更灵活、更都市化的法律,也需要一种比地方习惯法的适用范围更广、普适程度更高的法律。系统而又缜密的罗马法恰逢其时。”材料主要说明(  )
A.欧洲的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B.罗马法是欧洲法律的源泉
C.罗马法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D.罗马法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平民利益
14.8世纪,法兰克王国宫相丕平在教皇的支持下夺取了王位。丕平继位后,帮助教皇打败了他的敌人,并将意大利半岛中部包括罗马城在内的土地赠送给教皇,史称“丕平献土”。丕平献土说明(  )
A.西欧封建国家统治者借此加强对教会的控制
B.教皇和西欧封建国家统治者的关系日益密切,互相利用
C.西欧采邑制度的建立逐步强化了封建等级制度
D.罗马教皇始终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实际统治者
15.在教会与欧洲世俗诸侯争夺控制权的斗争中,阿奎那借用亚里士多德哲学将希腊自然法改造为体系精致的神学自然法体系,为教廷主张普世教权提供了有力的学理支持。据此可知,神学自然法体系(  )
A.有利于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的发展
B.促进了基督教在西欧的发展
C.确立了王权和教权的二元政治格局
D.为东正教的产生奠定了必要基础
16.拜占庭帝国皇帝君士坦丁七世组织学者收集古典作品,编撰百科全书及抄写名著。当时编撰的有历史丛书、战术、教令、农业丛书、医学及兽医丛书、国家管理规程、宫廷礼仪等。这说明(  )
A.拜占庭帝国推行文化专制政策
B.拜占庭成为东西文化交汇之地
C.拜占庭文化具有浓厚宗教色彩
D.国家力量推动拜占庭文化繁荣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城邦时期,古希腊人在自然哲学的影响下,形成了将自然界物质作为整体的生态意识。城邦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追求,使得城邦时期的古希腊人形成了合理利用与改造自然界以适应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的生态意识。随着古希腊人对自然界研究的深入,他们还认为人与自然的相互影响是人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城邦时期的古希腊人在认识自然界的过程中因为受到宗教、哲学以及对经济发展追求的影响,形成了敬畏自然界、利用并改造自然界和始终以人为中心的特点。
——摘编自汪烽《城邦时期
古希腊人的生态意识研究》
材料二 罗马征服希腊之后,希腊的文艺和科学作品传入罗马。但是,罗马人不像希腊人那样喜欢思辨、富于创造性,而是比较注重实用。罗马农学的成就非常突出,既总结了意大利的农业经验,又吸收了希腊和迦太基的成就。医学家盖伦的著述颇丰,在西方长期被奉为经典。皇帝和贵族竞相兴建宏伟建筑和公共设施,以显示皇权的威严浩大和帝国的繁荣强盛。罗马的建筑采用希腊的营造法,对后世建筑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除此之外,罗马在哲学、文学、史学、法学等方面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摘编自崔连仲《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城邦时期古希腊人的生态意识的特点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罗马的文化发展的特征。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欧封建社会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人们的等级差别反映在社会的各个方面。服饰在当时是一个人身份及财富的象征,所以统治者和贵族都反对下层民众模仿他们的服饰,有的国家甚至立法,明令平民不得穿着格子呢绒服装,不得佩戴金银首饰和穿着色彩艳丽的服装,不得戴手套、佩短剑。凡此种种,都是为了显示和维护贵族的特权地位。
——黄春高《西欧封建社会》
材料二 法兰克王国建立之初,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克洛维皈依了基督教。在他的带动下,整个法兰克王国都信仰基督教。8世纪时,查理继位后,继续实行鼓励基督教发展的政策,把王国划分为很多教区,命令每个教区的人民把每年收入的十分之一贡献给教会,教会因此变得富有,势力越来越大。800年的圣诞节,教皇在罗马为查理举行了加冕礼,称他为“罗马人的皇帝”。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欧封建社会对人们的服饰进行限制的目的。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欧封建社会的特点。
参考答案
【基础巩固】
1.【答案】B 【解析】策勒尔认为古希腊人能够更公正地评价自己,能以更清澈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世界,这一观点意在强调古希腊人能够以理性思维看待问题,充满了理性精神,故选B项。
2.【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荷马史诗》不仅在古希腊社会产生巨大影响,也对古罗马的文学创作产生重要影响,这体现了《荷马史诗》影响隽永深远,故选B项。
3.【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了罗马法强调诚信的原则,规定故意欺诈、不讲诚信的行为是无效的,意在通过法律来塑造道德,体现出罗马法道德意识的法律化,故选D项。
4.【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它把作为希腊古代建筑精华的柱式和罗马人深为自豪的拱门合二为一”可知,罗马大竞技场外部的拱门由希腊建筑风格与罗马建筑风格融合而成,这体现了罗马建筑善于传承和创造,故选D项。
5.【答案】D 【解析】材料“基督教客观上成为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保存者”表明基督教传承了传统文化,材料“古希腊经院哲学被用来构建基督教理论体系”则反映了基督教对传统文化的发展,故选D项。
6.【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古时期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繁荣为西欧文学繁荣奠定了经济基础,是西欧文学繁荣的根源,故选B项。
7.【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当初将古希腊学术保存下来并仔细研读的学者,亲自带着这些珍贵手稿逃到了意大利……因为文艺复兴学者正四处搜寻古典文献”可知,拜占庭保存了古希腊文献,同时这些古希腊文献对文艺复兴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故选B项。
8.【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俄罗斯独特的地理条件和历史造就了俄罗斯文化来源成分的多样性,俄罗斯在历史上不断吸收、融合并创新,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征,俄罗斯与西方、东方共同构成了文化上不可分割的整体,即所谓的“文化上的三位一体”,故选A项。
【能力提升】
9.【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柏拉图从几何学得到启示,提出理念论;亚里士多德则广泛采用同时代的数学成就进行哲学反思”可知,数学的发展有助于人文精神的发展,故选B项。
10.【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但还是在做最后的抗争,并没有就此屈服,强烈的反差、瞬间的描写,完美体现悲剧色彩”可知,古希腊雕塑展现人抗争不息、不屈服于命运的精神,展现人的尊严和价值,具有强烈的人文精神,故选A项。
11.【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喜剧大师阿里斯托芬的代表作《骑士》中描写了“用他人的资源和私产做人情,自己一毛不拔”的“人民救星”,讽刺的是雅典民主政治中的野心家,故选C项。
12.【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古罗马史书的写作方式与古希腊的历史文学作品有相似之处,这体现了对古希腊文化的继承,可用于说明西方古典文化的传承,故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古罗马史书的写作特点,不能体现“希腊化”范围的扩展,排除A项;材料并不能体现古罗马文学的虚构性,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古罗马对古希腊文化的继承,而不是政体变迁对学术的影响,排除C项。
13.【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商品经济的复苏与发展需要更灵活、更都市化的法律,也需要一种比地方习惯法的适用范围更广、普适程度更高的法律。系统而又缜密的罗马法恰逢其时”可知,罗马法适应了当时欧洲中西部商品经济复苏和发展的需要,故选C项。
14.【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法兰克王国宫相丕平在教皇的支持下夺取了王位”“帮助教皇打败了他的敌人,并将意大利半岛中部包括罗马城在内的土地赠送给教皇”可知,丕平与教皇之间是相互支持与相互利用的关系,故选B项。
15.【答案】B 【解析】阿奎那把希腊自然法改造为体系精致的神学自然法体系,为教廷主张普世教权提供了有力的学理支持,这有利于教会与欧洲世俗诸侯争夺控制权,促进基督教在西欧的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排除A项;C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材料与东正教的产生无关,排除D项。
16.【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拜占庭帝国皇帝组织学者收集古典作品,编撰百科全书及抄写名著,有利于保存文化典籍,并促进文化的发展繁荣,故选D项。
17.【答案】(1)特点:整体生态观;敬畏自然;以人为中心;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利用与改造自然。
成因:社会经济的发展;自然哲学及宗教的影响;人文精神的发展;城邦制度的保障。
(2)特征:高度繁荣,全面发展;既继承传统文化,又吸收外来文化;注重实用;影响深远。
18.【答案】(1)目的:显示和维护贵族的特权地位。
(2)特点:封建等级森严;基督教信仰成为西欧地区普遍的文化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