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溶液浓稀的表示同步练习 (含解析)科粤版(2024)化学九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7.3溶液浓稀的表示同步练习 (含解析)科粤版(2024)化学九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11.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粤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3-16 10:43: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7.3溶液浓稀的表示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实验室需要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8g B.氯化钠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量
C.量水时仰视读数会使溶液浓度偏大 D.所需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等
2.在配制50g质量分数为2%的NaOH溶液的实验中,一定不需要的仪器是
A.漏斗 B.玻璃棒 C.烧杯 D.量筒
3.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的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操作顺序为③⑤①④②
B.称量时砝码生锈,导致溶液浓度变大
C.需要水的质量为
D.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导致溶液浓度变小
4.溶液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都是溶液
B.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
C.一定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蔗糖
D.转移配制好的溶液时洒出少量,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5.关于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溶液中主要含、、
B.该溶液中含
C.向该溶液中加水,溶质的质量不变
D.取出溶液后,剩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7.5%
6.如图是和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时的溶解度是40
B.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60%
C.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除去氯化铵中的少量硝酸钾
D.时,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铵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关系为:硝酸钾<氯化铵
7.向装有水的烧杯中加入某物质后,水的温度升高。加入的物质是
A.氢氧化钠 B.氯化钠 C.硝酸铵 D.蔗糖
8.实验室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原因会导致质量分数偏大的是
A.用量筒取水时仰视读数 B.配制好的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洒出
C.氯化钠固体不纯 D.向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洒出
二、实验题
9.某实验小组利用图1所示仪器进行“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
(1)若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为:氯化钠 g,水 g。
(2)完成此实验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①溶解
②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
③称量和量取
④计算
(3)按实验要求:图1中仪器a的名称是 ,图1中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 (填名称)。
(4)小婧按图2的操作称取氯化钠,小民发现小婧的操作有错误。你认为小婧操作中的错误是 。
(5)小民量取一定体积的蒸馏水时如图3所示,则该实验小组原计划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水的密度约为1g/cm3)。
(6)下列因素会造成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量取蒸馏水时仰视读数
B.量取蒸馏水时俯视读数
C.将称量好的NaCl固体转移至烧杯时,NaCl洒落
D.配好的溶液转移到试剂瓶时,部分溶液溅出
三、科学探究题
10.下列实验设计是否合理
(1)探究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
(2)室温下,分别向盛有5mL水和汽油的两支试管中,各加入一粒相同的高锰酸钾后振荡,比较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四、填空与简答
11.用下图仪器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NaCl溶液。
(1)需要称量NaCl的质量为 g。
(2)实验中还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 。
12.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请根据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与 (填“甲”或“乙”)相似.
(2)小明同学用甲物质进行以下实验(如图2):
①实验过程中,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是 (填字母序号).
②若甲在溶于水时会有热量放出,在向B中溶液再加入30g甲固体的过程中,除了感受到温度的变化,还会看到的现象是 .
③现利用溶液E配制100g10%的甲溶液,需用到的仪器有:烧杯、 .
A 托盘天平(带砝码盒) B 药匙 C 玻璃棒 D 漏斗 E 铁架台 F 量筒 G胶头滴管
13.现有90 g 10%的食盐溶液,则:
(1)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g,溶剂的质量为 g。
(2)若再加入10 g水,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
(3)若再加入10 g食盐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
14.小科在室温为32℃的条件下,利用晶体和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取40g晶体置于烧杯中,并依次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并充分搅拌溶解,其过程如图所示。
(1)在配制过程各阶段的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有 。(填烧杯序号)
(2)已知晶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不考虑水分蒸发的情况下,在配制过程中,下列操作中会导致④号烧杯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有______。
A.所用晶体混有少量泥沙
B.加入溶液时有部分溶液溅出
C.配制过程中环境温度升高
15.如图是某同学配制50g质量分数为25%的蔗糖溶液的操作过程示意图。试回答:
(1)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有:①溶解;②称量;③计算;④装瓶存放;⑤量取。则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①~⑤)。
(2)A操作中实际称量结果 12.5g(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g以下用游码)。
(3)E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4)如果配制的蔗糖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25%,则造成误差的原因可能有 (填序号)。
①称量时砝码和蔗糖放反了,并且使用了游码
②取水时俯视读数
③蔗糖固体转移至烧杯时有部分洒出
④装瓶时有溶液洒落
⑤蔗糖中混有少量杂质
⑥溶解时有少量水溅出
《7.3溶液浓稀的表示》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C A C B D D A D
1.C
【详解】A、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50g×16%=8g,故选项说法正确;
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氯化钠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D、在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中需要的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和玻璃棒,其中属于玻璃仪器的是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量筒,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2.A
【详解】配制50g质量分数为2%的NaOH溶液,操作步骤分别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托盘天平用于称取固体氢氧化钠、量筒与胶头滴管用于准确量取水、烧杯用于完成溶解操作、玻璃棒用于溶解时的搅拌,一定不需要的仪器是漏斗。故选:A。
3.C
【详解】A.配制溶液的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首先要根据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然后用天平称量固体,用量筒量取水,再将固体放入烧杯中加水溶解,最后装瓶,所以实验操作顺序为③⑤①④②,故A选项正确;
B.砝码生锈,砝码质量变大,称得的固体质量比实际需要的大,根据 ,溶质质量增大,溶剂质量不变,会导致溶液浓度变大,故B选项正确;
C.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NaCl溶液,其中溶质NaCl的质量为,则需要水的质量为100g-16g=84g,而不是100g,故C选项错误;
D.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会使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根据,溶质质量不变,溶液质量变大,会导致溶液浓度变小,故D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C。
4.B
【详解】A 、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水是纯净物,不是溶液,错误;
B、溶液稀释过程中,是加入溶剂,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正确。
C、根据饱和概念可知,一定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氯化钠,但还能溶解蔗糖等其他物质,错误。
D、转移配制好的溶液时洒出少量,溶液具有均一性,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错误。
故选B。
5.D
【详解】A、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氯化钠和水,其中的微粒为钠离子、氯离子和水分子,该选项说法正确;
B、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氯化钠的质量为100g×15%=15g,该选项说法正确;
C、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该选项说法正确;
D、溶液具有均一性,取出50g溶液后,剩余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仍为15%,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6.D
【详解】A、由图可知,t1℃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40g,该选项叙述不正确;
B、t2℃,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0g,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该选项叙述不正确;
C、由图可知,氯化铵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小,则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除去氯化铵中的少量硝酸钾,该选项叙述不正确;
D、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铵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溶液仍为饱和溶液,且降温过程中,硝酸钾中析出晶体较多,t1℃时,氯化铵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同,溶液质量:氯化铵>硝酸钾,则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氯化铵>硝酸钾,该选项叙述正确。
故选D。
7.A
【详解】A、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故选项符合题意;
B、氯化钠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几乎不变,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蔗糖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几乎不变,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D
【详解】A.用量筒取水时仰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即溶剂的质量偏大,则会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A错误;
B.溶液具有均一性,配制好的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洒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B错误;
C.氯化钠固体不纯,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会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C错误;
D.向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洒出,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水的体积偏小,溶剂质量偏小,则会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D正确。
故选:D。
9.(1) 3 47
(2)④③①②
(3) 烧杯 玻璃棒
(4)试剂和砝码放反了
(5)18%
(6)AC
【详解】(1)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时,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水的质量为。
(2)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转移液体,则顺序为:④③①②。
(3)由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烧杯;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时,需要的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和玻璃棒,则还缺少药匙和玻璃棒,其中玻璃棒为玻璃仪器。
(4)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应“左物右码”,则图中操作的错误是试剂和砝码放反了。
(5)由图可知,所取砝码质量为15g,游码为3g,则计划称量氯化钠质量为,量筒读数为82mL,则水的质量为,则该实验小组原计划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6)A、量取蒸馏水时仰视读数,则读数偏小,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小,A选项正确;
B、量取蒸馏水时俯视读数,则读数偏大,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大,B选项错误;
C、若氯化钠洒落,则溶质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小,C选项正确;
D、溶液具有均一、稳定性,配好的溶液洒出不会影响溶质质量分数,D选项错误;
故选:AC。
10.(1)不合理
(2)合理
【详解】(1)该实验中,溶质种类和溶剂种类均不同,变量不唯一,无法探究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实验设计不合理。
(2)室温下,分别向盛有5mL水和汽油的两支试管中,各加入一粒相同的高锰酸钾后振荡,该实验中溶剂种类不同,变量唯一,能比较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实验设计合理。
11.(1)8
(2)量筒
【详解】(1)所需NaCl的质量为100g×8%=8g;
(2)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所用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因此配制过程还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量筒。
12. 乙 CE 固体先溶解后又析出一部分 CFG
【详解】(1)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规律相似;
(2))①根据t1℃时甲的溶解度等于65g,可知该温度下100g水中做多溶解65g该物质,则50gB最多溶解32.5g的甲,所以B能溶得到的是不饱和溶液;再加入30g甲不能全部溶解,又溶解了12.5g,所以C饱和;升温到t2℃时甲的溶解度为90g,说明100g水中在此温度下可溶解90克甲,则50g水中最多溶解45g,共加了50g甲物质,所得溶液D仍为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溶解度降低所得溶液E是t1℃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解了32.5g;
综上分析可知:CE均是t1℃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解的溶质质量相等,溶剂的质量也相等,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②甲在溶于水时会有热量放出,所以在向B中溶液再加入30g甲固体的过程中,除了感受到温度的变化,其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又会溶解一部分,温度降低又有固体析出;
③利用溶液E配制100g10%的甲溶液,需用到的仪器有:烧杯、量取液体用的量筒、定容的胶头滴管、搅拌用的玻璃棒;
故答案为(1)乙; (2)①C E; ②固体先溶解后又析出一部分; ③CFG.
【点睛】本题考查了从溶解度曲线图上读取信息、分析及获取信息的能力。
13.(1) 9 81
(2)9%
(3)19%
【详解】(1)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溶剂的质量为;
(2)若再加入10 g水,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3)若再加入10 g食盐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14.(1)②③/③②
(2)B
【详解】(1)根据图中数据可知在①到②的过程中,40克KNO3晶体,加入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KNO3溶液,KNO3晶体溶解了40克-20克=20克,得到的②的溶液为饱和溶液,同时可知在该温度下,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KNO3溶液还能溶解20克KNO3晶体,溶液就达到饱和,因此②到③的过程中,剩余的20克KNO3晶体完全溶解,③的溶液恰好达到饱和,③到④的过程中加入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KNO3溶液,无晶体溶解,得到的④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因此在配制过程各阶段的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有②③;
(2)A、所用KNO3晶体混有少量泥沙,会使溶质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错误;
B、加入KNO3溶液时有部分溶液溅出,溶剂会减小,则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大,故正确;
C、配制过程中环境温度升高不会影响 溶质质量分数大小,故错误;
故选:B。
15.(1)③②⑤①④
(2)小于
(3)搅拌,加速溶解
(4)②⑥
【详解】(1)配制溶液的基本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存放,所以正确的操作步骤是:③②⑤①④;
(2)蔗糖的质量是:50g25%=12.5g,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是左物右码,A操作将砝码和物质放反,所以,物体的实际质量为:砝码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即12g-0.5g=11.5g,故填:小于;
(3)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
(4)①称量时砝码和蔗糖放反了,并且使用了游码,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质量偏小,使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②取水时俯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③蔗糖固体转移至烧杯时有部分洒出,会使溶质的质量减小,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
④装瓶时有溶液洒落,由于已经配制完成,所以洒落不会改变溶质的质量分数;
⑤蔗糖中混有少量杂质,会使溶质的质量减少,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偏小;
⑥溶解时有少量水溅出,会使溶剂的质量减少,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偏大,故填:②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