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七单元溶液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小鲁食堂有着丰富的饮品,下列饮品属于溶液的是
A.可乐 B.牛奶 C.冰水 D.豆浆
2.溶液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下列关于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A.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溶液一定是无色的
D.碘酒溶液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
3.食堂里的下列饮品属于溶液的是
A.可乐 B.果粒橙 C.冰水 D.绿豆汤
4.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固体和液体物质可以作为溶质
B.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
C.长期放置不分层的液体就是溶液
D.所有溶液均是无色、澄清的液体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粗盐提纯实验中,蒸发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液体,目的是加速蒸发
B.粗盐提纯时所得精盐产率高,可能是溶解时所加的水少
C.在粗盐提纯实验中,当蒸发皿中的水全部蒸干时,再停止加热
D.配制溶液时,量取蒸馏水时仰视读数,会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
6.两个烧杯中分别盛装甲、乙的饱和溶液,两支试管中分别装有NaOH和NH4NO3固体,向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适量水,现象如图一所示,结合图二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的溶解度曲线为b曲线
B.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C.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低到t1℃,仍然是饱和溶液
D.t3℃时,若甲、乙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则溶剂质量:甲>乙
7.小红同学为证明某硝酸钾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设计了以下方案。一定能达到目的是
A.温度不变,向溶液中加入饱和硝酸钾溶液 B.温度不变,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
C.给溶液加热,直至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D.给溶液降温,直至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8.下列过程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①海水晒盐 ②海水淡化 ③海水制镁 ④粗盐除泥沙 ⑤粗盐除可溶性杂质
A.全部 B.只有①② C.只有③④ D.③⑤
二、实验题
9.溶液对于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农业上可用16%的氯化钠溶液选种,如图是某小组同学在实验室合作配制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该溶液需要氯化钠固体 g,需要水 mL。量筒应该 (选填“50mL”或“100mL”)。
(2)若量水时仰视刻度读数,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 (选填“偏大”或“偏小”)。
(3)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氯化钠时,发现天平指针偏向右盘,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A.增加适量氯化钠固体 B.减少适量氯化钠固体
C.调节游码 D.添加砝码
(4)若配制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通过 方法转化成饱和溶液。(任写一种)
三、科学探究题
10.下列实验设计是否合理
(1)探究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
(2)室温下,分别向盛有5mL水和汽油的两支试管中,各加入一粒相同的高锰酸钾后振荡,比较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四、填空与简答
11.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1)可用 区分硬水和软水;
(2)净水器中经常使用活性炭,主要是利用活性炭的 性;
(3)蒸馏水是净化程度较高的水,实验室制取蒸馏水时,需要在烧瓶中加入几粒沸石,其作用是 。
12.某兴趣小组进行粗盐提纯并配制NaCl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②、③依次为下图中的 (填字母)。
A. B. C.
(2)若实验最终所得NaCl晶体偏少,则可能的实验原因是_____(填字母)。
A.过滤时滤纸有破损
B.蒸发时有固体溅出
C.溶解含有泥沙的粗食盐时,加入的水量不足
(3)在操作③中,当出现 时,就要停止加热。
(4)若用以上操作得到的氯化钠配制100g10%的氯化钠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①计算:需要氯化钠固体的质量。
②称量:称量时如果用质量为33.1g的烧杯盛放固体,在托盘天平上已放40g的砝码,则天平上的游码位置应是下图的 (填字母)。
③量取: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④溶解:将氯化钠和水混合进行溶解。
(5)若量水时俯视读数,则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10%(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13.请分别用化学式写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或溶剂。
(1)医用生理盐水中的溶质是 。
(2)硫酸铜溶液中的溶质是 。
(3)稀盐酸溶液的溶质是 。
(4)75%的医用酒精溶液中的溶剂是 。
14.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
(2)时,将甲物质放入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 g。
(3)将时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4)如图2,时,若向烧杯中加入足量的_________(填字母序号)并使之充分溶解,在试管中可观察到有晶体析出。
A.氯化钠 B.氢氧化钠 C.硝酸铵 D.氧化钙
(5)若饱和的甲溶液中含有少量乙,可以用 (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15.海洋中蕴含着丰富的资源,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对人类具有重要意义。
(1)从海洋中获得淡水,是解决淡水危机的重要途径。海水淡化的方法很多,蒸馏法是其中的一种。小明同学取少量海水,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了蒸馏法淡化海水的模拟探究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填选项序号之一)。
A.蒸馏过程中a试管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B.增加导管的长度可以使水蒸气的冷凝效果更好
C.加热过程中水分子体积和能量都变大
D.蒸馏主要是利用物质的沸点不同将混合物进行分离
(2)目前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主要为“盐田法”,生产流程如下:
从上述流程可知,从海水中获得食盐是通过 (选填“蒸发结晶”“降温结晶”之一)实现的。常温下,析出粗盐晶体后的母液,对于氯化钠来说是 (选填“饱和”“不饱和”之一)溶液。
《第七单元溶液》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A D A B D B B D
1.A
【分析】溶液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详解】A、可乐中溶解有二氧化碳、糖类等物质,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A正确;
B、牛奶中部分物质不溶于水,不均一、不稳定,属于乳浊液,不属于溶液,B错误;
C、冰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C错误;
D、豆浆含有多种不溶性固体,不均一、不稳定,属于悬浊液,不属于溶液,D错误。
故选:A。
2.D
【详解】A、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也可能是水,故A错误;
B、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也可能是水、乙醇等纯净物,故B错误;
C、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C错误;
D、碘酒溶液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故D正确。
故选D。
3.A
【详解】A、可乐是碳酸等溶于水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正确;
B、果粒橙中含有悬浮的果肉颗粒,这些颗粒在饮料中并不均匀分布,也不稳定,所以果粒橙属于悬浊液而不是溶液,故选项错误;
C、冰是固态的水,冰水是由一种物质水组成的,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混合物,不是溶液,故选项错误;
D、绿豆汤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A。
4.B
【详解】A、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溶质,如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故A错误;
B、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如食盐水中溶质只有食盐,海水中溶质有许多种,故B正确;
C、溶液具有均一、稳定性,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但具有均一、稳定性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是水不是溶液,故C错误;
D、溶液不都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显蓝色,故D错误。
故选B。
5.D
【详解】A、蒸发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液体受热不均而飞溅,并不是为了加速蒸发,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溶解是加的水少,会使氯化钠没有完全溶解,从而使提纯时所得精盐产率偏低,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蒸发时,当蒸发皿中有较多固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于余温继续加热,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若量取蒸馏水时仰视读数,会使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从而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6.B
【详解】A、NaOH固体溶于水,温度升高,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温度降低,由图一的现象可知,甲的溶解度曲线为b曲线,A选项正确;
B、t2℃时,甲、乙的溶解度相同,题中未说甲、乙的饱和溶液的质量是否相等,则不能确定溶质的质量,B选项错误;
C、乙的溶解度曲线是a,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低到t1℃,仍然是饱和溶液,C选项正确;
D、t3℃时,甲、乙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在t3℃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因此溶剂质量甲>乙,D选项正确。
故选:B。
7.B
【详解】A、温度不变,向溶液中加入饱和硝酸钾溶液,原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接近饱和的溶液,不能证明某硝酸钾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故选项错误;
B、温度不变,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加入的硝酸钾不再溶解,说明原溶液为饱和溶液,故选项正确;
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给溶液加热,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大,溶液仍为不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
D、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接近饱和的溶液降低温度也可能有晶体析出,不能证明某硝酸钾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故选项错误;
故选:B。
8.D
【详解】①海水晒盐是通过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得到氯化钠,属于混合物的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②海水淡化是根据海水中各成分沸点不同,通过蒸馏的方法进行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③海水制镁是通过化学反应将海水中的镁元素富集提纯,其中涉及电解熔融的氯化镁制得镁,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④泥沙不溶于水,氯化钠易溶于水,粗盐除泥沙是溶解、过滤、蒸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⑤粗盐除可溶性杂质是通过化学反应除去硫酸根离子、钙离子、镁离子,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故选D。
9.(1) 16 84
100mL
(2)偏小
(3)A
(4)增加溶质(合理即可)
【详解】(1)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100g×16%=16g,需要水的质量为100g-16g=84g,则需要水的体积为;
选取量筒量程时,要选取略大于且接近所需量取液体体积的量程,则应选取100mL的量筒。
(2)若量水时仰视刻度读数,会使读数偏小,则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会导致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小。
(3)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应左物右码,调平天平后,要先放砝码,移动游码,然后添加药品至天平平衡,称量过程中天平指针偏向右盘,说明添加的药品不足,应继续添加药品至天平平衡,故选A。
(4)若想将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增加溶质、蒸发溶剂等。
10.(1)不合理
(2)合理
【详解】(1)该实验中,溶质种类和溶剂种类均不同,变量不唯一,无法探究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实验设计不合理。
(2)室温下,分别向盛有5mL水和汽油的两支试管中,各加入一粒相同的高锰酸钾后振荡,该实验中溶剂种类不同,变量唯一,能比较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实验设计合理。
11.(1)肥皂水
(2)吸附
(3)防止暴沸
【详解】(1)硬水是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多的水,软水是不含或含有少量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多的水,用肥皂水能区分硬水和软水,硬水能是肥皂水产生大量的浮渣,软水中肥皂水能产生大量的泡沫;
(2)净水器中经常使用活性炭,主要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
(3)实验室制取蒸馏水时,需要在烧瓶中加入几粒沸石,其作用是防止暴沸。
12.(1)BCA
(2)BC
(3)较多固体
(4)B
(5)大于
【详解】(1)操作①为粗盐溶解;操作②为含有泥沙的混合液经过过滤,得较纯净的氯化钠溶液;操作③为蒸发滤液,得氯化钠晶体;图中A为蒸发操作,B为溶解操作,C为过滤操作,操作①与B对应,操作②与C对应,操作③与A对应,故填:BCA;
(2)A、过滤时滤纸有破损,有杂质进入最后的精盐,会导致得到的精盐质量偏大,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蒸发时有固体溅出,会导致得到的精盐的质量偏小,故选项符合题意;
C、溶解含有泥沙的粗食盐时,加入的水量不足,没有将氯化钠充分溶解,会导致得到的精盐的质量偏小,故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BC;
(3)在操作③中,当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将滤液蒸干,故填:较多固体;
(4)配制100g10%的氯化钠溶液时,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100g×10%=10g,则左盘上的质量为33.1g+10g=43.1g,砝码质量为40g,则游码质量为43.1g-40g=3.1g,故选B;
(5)若量水时俯视读数,读数偏大,实际量取水的体积偏小,则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大于10%,故填:大于。
13.(1)
(2)
(3)
(4)
【详解】(1)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故医用生理盐水中的溶质是氯化钠,化学式为NaCl。
(2)硫酸铜溶液是硫酸铜的水溶液,故硫酸铜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铜,化学式为CuSO4。
(3)稀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故稀盐酸溶液的溶质是氯化氢,化学式为HCl。
(4)75%的医用酒精溶液是乙醇的水溶液,故75%的医用酒精溶液中的溶剂是水,化学式为H2O。
14.(1)丙
(2)80
(3)乙>甲>丙
(4)BD
(5)降温结晶
【详解】(1)由图1可知,t1℃时,丙的溶解度最大,故填:丙;
(2)由图1可知,t2℃甲物质的溶解度为60g,说明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能够溶解60g甲,50g水中最多能够溶解30g甲,则溶液的质量为50g+30g=80g,故填:80;
(3)由图1可知,甲、乙两物质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降低,从t2℃降低到t1℃,会有固体析出,形成t1℃的饱和溶液,t1℃时,溶解度:乙>甲,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乙>甲;丙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升高,降温过程中,丙从饱和变成不饱和,溶液组成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所以降温后丙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故填:乙>甲>丙;
(4)由图1可知,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则丙物质的饱和溶液有晶体析出,说明温度升高,丙溶解度下降导致晶体析出;
A、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故A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溶于水温度升高,故B符合题意;
C、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故C不符合题意;
D、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温度升高,故D符合题意。
故选BD;
(5)由图1可知,甲、乙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则若饱和的甲溶液中含有少量乙,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故填:降温结晶。
15.(1)C
(2) 蒸发结晶 饱和
【详解】(1)A、蒸馏过程中a试管里溶液溶剂质量不断减小,溶质质量不变,其溶质质量分数变大,说法正确;
B、增加导管的长度,可以使水蒸气温度下降更明显,水蒸气的冷凝效果更好,说法正确;
C、加热过程中,水分子的体积不变,获得能量,水分子能量变大,说法错误;
D、蒸馏主要是利用物质的沸点不同将混合物进行分离,加热时沸点低的物质转化为气体,再冷凝,说法正确。
故选C;
(2)从上述流程可知,从海水中获得食盐是通过蒸发结晶实现的。
常温下,析出粗盐晶体后的母液,根据饱和溶液的概念可知,对于氯化钠来说是饱和溶液;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