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讲四步读文法助力文言文阅读 七年级下册第17课爱莲说 同步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06讲四步读文法助力文言文阅读 七年级下册第17课爱莲说 同步学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74.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14 21:05: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四步读文法助力文言文阅读
第06讲 七年级下册第17课爱莲说
中考考什么
考点 本课重点考查内容
实词解释 课下注释:蕃、独、濯、、涟、蔓、、益、植、鲜、宜非课下注释:谓
虚词辨析 1.之:①水陆草木之花(结构助词,的);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2.而: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连词,表转折,却)
句子翻译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文意理解 写作手法(托物言志、衬托):①托物言志.通常以填空、筒答等形式要求概括文章所写植物的特点,或作者通过植物表现的人生态度;或与课外素材对比考查两文所言之志。②衬托:通常以选择形式要求辨析文中衬托的事物及作用。2.主旨(君子之德):通常以简答形式概括君子应具备的美好品德,以及君子品格的现实意义,或以对比形式概括君子所应具备的美好品质,以及作者通过植物表现的思想情感的不同之处。3.体裁(说):通常以选择形式要求辨析“说”的特点及文章所表达的志
课内检测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⑧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⑧出淤泥而”不染⑥,濯「清涟⑧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田清,亭亭①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罗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子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文章主旨]本文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高洁的人格,从而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视和厌恶。
宇词积累
①之: ②蕃: ③独: ④之: ⑤而:
⑥染: ⑦濯: ⑧涟: ⑨妖: ⑩墓:
枝: 益: 亭亭: 植: 亵:
谓: 鲜: 宜:
句子翻译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答:
②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褒玩焉。
答:
课外迁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2分)夫受天地之正者,惟松柏而已。故圣人称其有心,美其后凋。岂无他木 莫可俦匹”。余尝谓柏之为物,贞苦有馀, 华滋”不足,徒植于精舍,列于幽庭,不得处园池 中, 松竹相映。独此郡有柳柏,风姿濯濯田,宛若荑杨,而冒霜停雪,四时不改,斯得谓之具美矣。(选自《柳柏赋》,有删减)[注释]①俦(ch6u)匹:匹敌。②华滋:茂盛。③精舍:学舍,书斋。④濯濯:肥大有光泽的样子。⑤荚:泛指草木的嫩芽。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1)故圣人称其有心。故 :( ) (2)余尝谓柏之为物 谓:( )2.请你将“与”“之”“而”三个文言虚词准确还原到下面的方框内。(3分)(1)贞苦有馀, 口华滋不足(2)不得处园池口中(3)口松竹相映3.请将下列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夫受天地之正者,惟松柏而已。答: (2)四时不改,斯得谓之具美矣。答: 4.作者认为柳柏具备何“美” 请简要概括。(3分)答: 对接教材5. 新考法开放性试题周敦颐爱莲,本文作者费美柳柏,若要从中选择一个寄托你的志向,你会选择哪一个 请结合选文或《爱莲说》谈谈你的看法。答: 四步读文法
第一步了解大意-借助注释通读全文,圈出不懂的字词第二步理解字词一根据迁移方法推断词义[1]称: (交口称誉成)[2]美: (词典义:①美丽;②美好;③赞美)[3]谓: (予谓菊《爱莲说》)[4]徒: (家徒四壁成)[S]独:(晋陶渊明独爱菊《爱莲说》)[6]时: (词典义:①季,季节;②当时,那时;③时常,时时)[7]斯: (斯是陋室《陋室铭》)第三步学会翻译一结合文言文知识理解文章核心句岂无他木 该句是 (省略句/反问句)。第四步读懂文章一利用思维导图梳理文章脉络
二、新考法 诗文联读学完《爱莲说》后,班级开展了“赏草木诗文,,读文人志向”学习活动,请
你阅读资料,完成题目。(11分)
[资料一)梅品淳熙岁乙巴,予得曹氏荒圃于南湖之滨”,有古梅数十,移种成列。增取西湖北山别固红梅,合三百馀本。值春凝寒,反能留花,过孟月”始盛,名人才士题咏层委,亦可谓不负此花矣。但花艳并秀,非天时清美不宜,又标韵孤特,若三闾大夫、首阳二子固,宁槁山泽,终不俯首屏气,受世俗湔拂”。间有身亲貌悦,而此心落落⑥不相领会,甚至于污亵”附近略不自揆者。花虽眷田客,然我辈胸中空洞,几为花呼叫称冤,不特三叹而足也。因审其性情,思所以为奖护之策。(选自《齐东野语》,有删减)[资料二]墨梅[元]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注释]①滨:边。②孟月:每一季的第一个月。此处指正月。③委:累积。④三闾大夫、首阳二子:“三阊大夫”指屈原。“首阳二子”指伯夷、叔齐。⑤湔(jian)揣:浸染。⑥落落:孤高的样子。⑦污亵:轻慢。⑧眷:垂爱,关注。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4分)(1)有古梅数十 (2)过孟月始盛 (3)因审其性情 (4)不要人夸好颜色 2.请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但花艳并秀,非天时清美不宜,又标韵孤特。答: 3.请用“/”给下面诗句划分朗读节奏。(划四处)(2分)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4.《梅品》和《墨梅》都借梅花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志趣 (2分)答: 对接教材同写“花”,《爱莲说》中的莲和资料中的梅花分别具有怎样的特点 请简要概括。答: 四步读文法
第一步了解大意一借助注释通读全文,圈出不懂的字词第二步理解字词一根据迁移方法推断词义[1]数: (又数刀毙之《狼》)[2]值: (词典义:①遇,遇到;②价钱,价值;③执持)[3]始: (词典义:①开始,开端;②最初,当初;③才,方才)[4]负: (不负众望团)[5]因: (因往晓之《杞人忧天》)第三步学会翻译一结合文言文知识理解文章核心句①予得曹氏荒圃于南湖之滨。该句为倒装句中的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 ②甚至于污亵附近略不自揆者。该句为被动句,意思是: 第四步读懂文章一利用思维导图梳理文章脉络文学文化知识拓展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伟大的爱国诗人。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同大夫,后遗责族撇挤诽谤、被流放。在楚国邓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屈原是中国浪漫主义诗。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0分)
孟陋拒官孟陋宇少孤。少而贞洁,清操绝伦①”,口不言世事。时或渔弋②,虽家人亦不知所之。太宗辅政以为参军不起。桓温躬往造焉,或谓温宜引在府,温叹曰:“会稽王不能屈,非敢拟议也。”陋闻之日:“亿兆之人,无官者十居其九,岂皆高士哉 我病疾,不堪恭相王之命,非敢为高也。”(选自《太平御览》,有删减)[注释]①伦:辈,类。②渔弋:捕鱼射猎。③太宗:指东晋筒文帝司马昱。下文“会稽王”指的也是他。④桓温:东晋时期权臣,政治家、军事家。⑤恭:奉行。1.新考法引导学习方法根据提示,完成表格。(2分) 句子文言现象释义或谓温宜引在府一词多义:①合适;②应当;③事物(1)会稽王不能屈词类活用:注意动词有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2)2.请用“/”给下列句子断句。(断2处)(2分)太宗辅政以为参军不起3.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少而贞洁,清操绝伦。答: (2)不堪恭相王之命,非敢为高也。答: 4,孟陋的话反映出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2分)答: 对接教材5. 新考法开放性试题你认为本文中的孟陋能否称得上周敦顾《爱莲说》中所说的“君子” 请结合选文内容阐明理由。答: 四步读文法
第一步了解大意一借助注释通读全文,圈出不懂的字词第二步理解字词一根据迁移方法推断词义[1]绝: (词典义:①断;②超过;③极,非常)[2]躬: (事必躬亲成)[3]或: (词典义:①有人;②迷惑;③有时)[4]宜: (宜乎众矣《爱莲说》)[5]引: (词典义:①拉;②推荐;③邀请)[6]屈: (威武不屈成)[7]闻: (有闻而传之者《穿井得一人》)岂: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孙权劝学》)[9]皆: (皆大欢喜成)[10]堪: (不堪设想成)第三步学会翻译一结合文言文知识理解文章核心句岂皆高士哉 该句是 (疑问句/反问句)。第四步读懂文章一利用思维导图梳理文章脉络
【参考答案】
第16课爱莲说
[字词积累]①结构助词,的②多③只
④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⑤表转折,却⑥沾染(污秽)⑦洗⑧水波⑨艳丽①0横生藤蔓①旁生枝茎①更加
13耸立的样子④竖立⑤亲近而不庄重
16认为①少18应当
[句子翻译]①我则只喜爱莲,莲从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艳丽
②香气远闻更加清芬,洁净地挺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赏玩啊。
一、[四步读文法]第二步:[1]称赞[2]赞美
[3]认为[4]只,仅仅[5]只[6]季,季节[7]这
第三步:反问句
第四步:[1]不能在园池中与其他树木相映成趣[2]风姿绰约,冒霜停雪,四时不改
1.(2分)(1)因此(2)认为(每空1分)
2.(3分)(1)而(2)之(3)与(每空1分)
3.(4分)(1)(能够)接受天地间的正气的,只有松柏罢了。
(2)四季不变,这才能说它具备了(松柏和杨柳的)美好。评分标准:(1)“惟(只有)”翻译正确1分,句意通顺1分,共2分。(2)“时(季,季节)”翻译正确1分,句意通顺1分,共2分。
4.(3分)风姿绰约,冒着霜雪挺立,四季不变。(言之有理即可)
5.示例一:我选择莲。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洁身自好,不慕名利。它启示我在成长的道路上面对诱惑时,要专注自我,洁身自好。
示例二:我选择柳柏。柳柏不惧风霜雨雪,四季不变,是坚贞的象征。它启示我在成长的道路上要不惧困难,积极向上,坚韧挺拔。
[参考译文]
(能够)接受天地间的正气的,只有松柏罢了。因此圣人称赞它有(坚定的)心志,赞美它最后凋谢。难道没有其他树木吗 没有能与之相匹敌的。我曾经认为松柏是品质十分坚贞但是不够茂盛(的树木),只(能)种植在学舍,排列在幽静的庭院中,无法栽种在园池中,与松树、竹木相互映衬。只有这个郡县的柳柏树,(它)风姿绰约,就像新生的杨树一样,却又(能)冒着霜雪而挺立,四季不变,这才能说它具备了(松柏和杨柳的)美好
二、[四步读文法]第二步:[1]几[2]遇,遇到[3]才,方才[4]辜负[5]于是
第三步:①予于南湖之滨得曹氏荒圃②甚至被附近不度量自己的人轻慢
第四步:[1]名人才士题咏层委[2]思所以为奖护之策
1.(4分)(1)几 (2)才,方才(3)于是(4)夸赞费(每空1分)
2.(3分)但是花的艳丽和秀美,只有气候清新美好才适宜,也需要格调气韵和孤高特别(的气质)。
评分标准:“并(和)”“宜(适宜)”翻译正确各1分,句意通顺1分,共3分。
3.(2分河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划对两处给1分)
4.(2分)都借梅花表达了作者不屈于世俗,追求高洁人格的人生志趣。(答出“不屈于世俗,追求高洁人格”得2分,言之有理即可)
5.莲:生活在污浊环境,但正直清芬、清高端庄;梅花:秀美高洁、格调气韵孤高特别。
[参考译文]
[资料一]淳熙十二年,我在南湖边得到了曹氏荒废的园子,(那里)有几十棵古老的梅树,(我将它们)移植成列。(又)增加了西湖北山另一座园子的红梅,共三百多棵。遇到春天严寒,只能留住花朵,过了正月才盛放,名人才士们咏唱写文积累很多,也可以说是不辜负这些花了。但是花的艳丽和秀美,只有气候清新美好才适宜,也需要格调气韵和孤高特别(的气质),就像三间大夫屈原和首阳山的伯夷、叔齐二人一样,宁愿去山野中,最终(也)不中屈服,受世俗的浸染。(他们的)形象亲切,容貌令人愉悦,但他们的心境孤高(别人)无法领高悟体会,其至被附近不度量自己的人轻慢。花虽然受到关注,但我们这些人内心空洞失意,(我)几乎要为花呼喊冤枉,不只是多次叹息就足够了。于是(我)仔细考察了花的性情,思考鼓励保护它的方法,
三、[四步读文法]第二步:[1]超过[2]亲自[3]有人[4]应当[5]邀请[6]屈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屈服[7]听说[8]难道[9]都[10]能够
第三步:反问句
第四步:不起
1.(2分)(1)应当(2)使...屈服(每空1分)
2.(2分)太宗辅政/以为参军/不起(每处1分)
[解析]“太宗辅政”句子成分完整,应在其后断开,后面分句写孟陋被授予官职时的态度,“参军”为官职名称,“不起”指不出仕,指出“以为参军”的结果,应在其间断开。
3.(4分)(1)(他)年少时就有节操,品行高洁超过同辈,
(2)不能够奉行宰相和君王的命令,并不敢做清高(的样子)。
评分标准:(1)“绝(超过)”翻译正确1分,句意通顺1分,共2分。(2)“堪(能够)”翻译正确1分,句意通顺1分,共2分。
4.(2分)淡泊名利;谦虚朴实。(每点1分)
5.示例一:能。《爱莲说》赞颂了莲高洁自守的君子品格。孟陋情操高洁,超过同辈;太宗授予官职,孟陋不出仕,并以身体有疾回应桓温的邀请,淡泊名利。符合《爱莲说》中描述的君子形象。
示例二:不能。《爱爱说》中的莲是“出淤泥而不染”的入世君子,境界极高。孟陋不谈论世事,并且推辞做官,是一个隐士形象,并非《爱莲说》中描述的君子。
[参考译文]
孟陋字少孤。(他)年少时就有节操,品行高洁超过同辈,嘴里不谈论世上的事。有时他去捕鱼射猎,即使家人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太宗辅佐治理政事时,让(他)担任参军,(但他)不出仕。桓温亲自前去拜访他,有人对桓温说应当将(孟陋)邀请到府中,桓温叹息说:“会稽王(都)不能使他屈服,(我)不敢揣度议论。”孟陋听说这件事后说:“万民中,没有官职的人占十分之九,(这些人)难道都是品行高尚的人吗 我身体不健康,不能够奉行宰相和君王的命令,并不敢做清高(的样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