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讲四步读文法助力文言文阅读七年级下册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同步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09讲四步读文法助力文言文阅读七年级下册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同步学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69.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14 21:06: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四步读文法助力文言文阅读
第09讲七年级下册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
中考考什么
考点 本课重点考查内容
炼字 1.《登幽州台歌》中,“独”本义为“独自”,在诗中有孤独之意,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孤寂郁闷的心情。2.《望岳》中,“钟”字是“聚集”的意思,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割”字是“分割”的意思,突出了泰山高大巍峨的形象。
哲理 1.(登幽州台歌》中诗人融理入人情,表达在亘古不变的时空中,生命短暂、时不我待的事理悲情。2.《登飞来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揭示了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会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的道理。3.《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蕴含在困境中坚持下去,终究会出现豁然开朗的境界,世间事物是消长变化的道理。
修辞手法 1.《望岳》“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运用对偶、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神奇秀丽、高大巍峨的形象。2.《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两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塔的高峻3.《已亥杂诗》(其五)中,龚自珍以“落红”自比,间接抒发虽然脱离官场,依然不疙报国的情怀。
比较鉴赏 古诗词曲鉴赏在考查课内外比较时,主要从主题、体裁、作者、写法等方面进行比较。本课诗歌主题有:①山水田园:《游山西村》;②雄心壮志:(望岳〉《登飞来峰);③咏史怀古:〈登幽州台歌);④爱国忧民:〈己亥杂诗》(其五)。
一、登幽州台歌
课内检测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有人评价此诗”胸中自有万古,眼底更无一人”,对“眼底更无一人”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
2.新考法跨学科学习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诗歌情感,班级开展了配乐朗读活动,请你为《登幽州台歌》推荐合适的演奏乐器,并说明理由,
埙: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它音色朴抽低沉,独为天籁。
鼓:中国传统打击乐器,种类非常丰富,音色低沉响亮,雄浑奔放。
扬琴;一种击弦乐器,声音高亢,刚柔并济。
答:
课外迁移
同写作手法 对比
古意[唐]常建牧马古道傍,道傍多古墓。萧条愁杀“人,蝉鸣白杨树。回头望京邑,合沓生尘雾。富贵安可常,归来保贞素。[注释]①傍(pang):旁边。②杀: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程度深。1.诗歌前两联选取了马、 、古墓、 、白杨等意象,這染了 的氛围。(3分)2.诗作常将诗人形象隐于其中,从这首诗中,你读出了怎样的诗人形象 请用一句话简要概括。(2分)答: 对接教材3.古人善用对比来表情达意,《登幽州台歌》和《古意》都运用了对比手法,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答: 诗歌助读
第一步观察标题,分析信息。此诗是一首拟古诗。第二步了解作者,明确背景。常建,唐代诗人,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仕宦不得意,过了很长时期的漫游生活。第三步品读诗歌,赏析内容。诗歌前两联描绘了牧马时所看到的景象,并进一步渣染,更显萧瑟。后两联通过写回望京城时看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世事的深刻思考和感悟。第四步掌握方法,突破考点。1题:意象:分析诗句,找出意象一分析意象的特点,明确其潼染的氛围。2题:诗人形象:感知诗歌内容一通过关键句分析诗人形象一拟写答案。3题;对比手法:分析诗歌内容一找出诗中具体的对比点一分析诗人的情感。
二、望岳
课内检测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岛。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句以问答形式,从空间和时间角度写泰山的高大与历史悠久。
B.三四句写诗人仰望所见,写泰山的秀丽及山南山北明暗不同的景象。
C.五六句由动景转为静景,山间云气变幻,诗人望之也感到胸中无比开阔。
D.本诗布局巧妙,全篇无一“望”字,却句句写望,且层次渐近,脉络清晰。
2.杜甫诗歌用词传神,试结合“钟”“割”二字分析其传神之处。
答:
课外迁移
同作者 杜甫
初冬[唐]杜甫垂老戎衣窄,归休寒色深。渔舟上急水,猎火萧高林。日有习池”醉,愁来梁甫吟。干戈“未偃”息,出处遂何心。[注释]①习池:借指宴饮。②干戈:指战争。③偃:停止。1.诗歌首句特地写“戎衣”有何作用 (2分)答: 2.老师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这首诗歌,让大家为自己喜欢的诗句选择插画。你所在的小组选择了颔联。下面两种设计,你会选择哪一种 为什么 (2分)设计一:渔舟在湍急的水流中前行,远处燃烧的猎火照亮了高耸的树林。设计二:渔船在湍急的江流中前行,岸边打猎的人们点燃篝火,分食烤肉,一片祥和景象。答: 对接教材3.不同时期,不同境遇,人生感悟也会有所不同,请你结合本诗与《望岳》的写作背景,分析诗人的感悟。答: 诗歌助读
第一步观察标题,分析信息。本诗作于初冬时期。第二步了解作者,明确背景。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躲避战乱,来到成都。公元764年,严武担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请杜甫到幕府中任职。这年初冬,杜甫写下此诗。第三步品读诗歌,赏析内容。首联是诗人的自我描绘,诗人年老体衰,渴望归家,颁联描绘初冬时节的景象颈联写写幕府生活,尾联总结全诗,表达诗人悲伤和迷茫之感。第四步掌握方法,突破考点。1题:意象:明确“戎衣”的意思结合诗作背景及诗歌内容分析其作用一拟写答案。2题;画面辨析:定位颔联一明确颔联的内容一结合诗歌背景做出选择,阐述理由。3题:主旨情感:结合背景及诗歌内容,找出表达诗人情感的关键句一分析诗人在人生不同阶段的感悟一拟写答案。
三、登飞来峰
课内检测
登飞来峰
[北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 新考法情境化试题小语想在诗词摘录本上摘录这首诗,并为其配图,但不确定下面哪幅图更贴合诗意,请你帮忙选择并向他解释原因。
答:
2.宋诗常将哲理寓于具体的形象中,这首诗蕴含着怎样的哲理
答:
课外迁移
同内容 登高
登天台寺[唐)杜苟鹤一到天台寺,高低景旋生。共僧岩上坐,见客海边行。野色人耕破,山根浪打鸣。忙时向闲处,不觉有闲情。。1.首联“一”“旋”的使用有何表达效果 (2分) 2.中国古典诗歌“贵含蓄,忌直露”,诗人常用的方式便是借景抒情。请你结合诗歌颈联简要分析。(3分) 对接教材3.景物描写的背后是诗人形象和情感的流露,请你品昧诗歌,为试人的形象设计一个特写,并完成表格。答: 诗歌助读
第一步观察标题,分析信息。本诗是诗人唱和他人的诗作。第二步了解作者,明确背景。高衢,晚唐诗人。第三步品读诗歌,赏析内容。诗歌描绘千山万山,暗示路途逼远,再惜由“轩车”暗示自己的情感。接着悲叹过去,进一。步表达思乡之情。第四步掌握方法,突破考点。1题:修辞手法: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修辞手法一分析表达效果。2题:炼字:任选一字,理解其意思一结合语境,赏析妙处一拟写答案。3题:意象:找到意象所在的诗句一分析意象对表情达意或诗歌结构的作用。
四、游山西村
课内检测
游山西村
[南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那门。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莫笑”表现了农村的淳朴民风,“属”字写出农家待客时的盛情。
B.领联写诗人在似是绝境时看到柳暗花明时的欣喜心情,蕴含着生活的哲理。
C.颈联通过写乡民们庆祝社日时的热闹场景,表现出诗人对此地民风民俗的费美。
D.诗人领略乡村风光似意犹未尽,但“无时”一词却写出诗人难以再来的伤感。
2.新考法情境化试题好友因为一些不如意之事而心情烦闷、你准备用诗中的哪两句对其进行劝解 请说明理由。
答:
课外迁移
同主题 山水田园
秋日偶成[北宋]程颗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貴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注释]①富贵不淫贫贱乐:孔子主张“贫而乐”,孟子主张“富贵不能淫”。淫:使..-惑乱,迷惑。1.下面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首联写诗人生活懒散无序,东窗已被太阳染红才起床。B.领联写世间万物虽变幻无穷,但只要静观就能穷极物理。C.颈联进一步写自得的境界,既关注思想,也关注风云变幻。D.尾联诗人超越一己得失和现实困境,思考人生的意义,给人启示。2.此诗虽为诗人偶然写成,细细品味,却可见诗人的人生态度。请你简要概括。(2分)答: 3.诗人认为“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你认为《〈论语〉十二章》中的颜回属于诗人口中的“豪雄”吗 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理解。(3分)答: 对接教材4.《游山西村》与《秋日偶成》都写到“闲”,诗中两人的“闲"一样吗 请结合资料链接说说你的看法。[资料链接]《游山西村》写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为极力赞助张浚北伐,遭到弹动,罢归故里。答: 诗歌助读
第一步观察标题,分析信息。此诗为秋天偶然写成。第二步了解作者,明确背景。程顯,字伯淳,北宋理学家、教育家。第三步品读诗歌,赏析内容。诗歌首联写事事从容,太阳升高才起床;领联写只要静观万物,就可从中得到乐趣;预联进一步阐释了自得的境界;尾联对“豪雄"的境界进行闸释。第四步掌握方法,突破考点。1题:内容理解辨析:根据选项内容,定位对应诗句一对照诗句内容判断是否一致。2题:人生态度:分析诗歌内容一分析诗人的人生态度一用准确的语言概括。3题:拓展探究:理解诗句大意一结合颜回的事迹一表明观点,结合事迹说明理由。4题:主旨情感:理解诗歌大意一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
五、己亥杂诗(其五)
课内检测
己亥杂诗(其五)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诗歌前两句抒情叙事,既有“浩荡离愁"和“吟鞭东指”,又有 和 两个相反相
成的画面,相互映衬,写出诗人复杂的心绪。
请分析诗歌后两句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的原因。
答:
课外迁移
同主题 爱国忧民
东郎山[唐]曹邺东郎屹立向东方,翘首朝朝候太阳。一片丹心存万古,谁云坐处是選荒” [注释]①东郎山:在诗人家乡广西桂林阳朔县。②退荒:边远之地,1.请你用生动的文字描绘诗歌前两句表现的画面。(2分)答: 2.诗人选取意象,往往在于其丰富的象征意义。请你分析诗人选取“东郎山”这一意象的深意。(2分)答: 对接教材3.本诗和《己亥杂诗(其五)》表达的情感有何共同之处 答: 诗歌助读
第一步观察标题,分析信息。此诗的写作对象是东郎山。第二步了解作者,明确背景。曹邺,宇邺之,桂州(今广西桂林阳朔人),晚唐诗人。第三步品读诗歌,赏析内容。诗歌前两句写东郎山吃立千年,等候太阳。后两句赞颂东郎山的一片丹心,实则表达诗人的耿耿忠心。第四步掌握方法,突破考点。1题:画面描述:描述诗歌大意一添加恰当的修饰词丰富画面。2题:意象:分析诗歌大意一分析意象的特点一结合诗人的情感分析其象征意。3题:主旨情感:结合诗歌关键词句分析两首诗的情感一分析其情感的共同之处。
【参考答案】
第17课古代诗歌五首
登幽州台歌
诗人登上幽州台,俯仰古今,慨叹燕昭王那样的贤君已成为历史,后世的明君贤士也无缘相见。只见宇宙茫茫,自己却壮志难酬,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不免感到孤独悲伤,因此说“眼底更无一人”。
2.我推荐坝。《登幽州台歌》中诗人登高远望,俯仰古今,怀才不遇的惆帐和孤寂之情油然而生,诗歌整体情感悲凉孤寂,場有助于表现诗人的内心情感,
古意
1.(3分)古道蝉鸣萧条凄凉(每空1分)
2.(2分)在喧器时代中孤独悲伤的思考者形象,厌恶喧器和功名富贵,追求本真的隐者形象。
(答出“孤独悲伤的思考者”1分,答出“追求本真的隐者”1分)
3.《登幽州台歌》中天地之“悠悠”与人之“独”互为映照,衬托出人的孤单渺小,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惆怅;
《古意》将乡村的萧条与京邑的繁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追求,即保持本真,不被世俗纷扰,
望岳
1.C[解析]诗歌三四句写泰山的静态景象,五六句写山间云气、飞鸟,是动景,是由静景转为动景,C项中“五六句由动景转为静景”理解与分析有误。
2.“钟”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子大自然以人的情感,写大自然钟爱泰山,把神奇秀美的景色赋予泰山,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割”字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隔断,
形成一明一暗的景观,凸显出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一个“割”字,使静止的山峰充满了活力。
初冬
1.(2分)“戎衣”狭窄透露出一种疲惫和苍老之感,表明诗人年老体衰;与后文“干戈未偃息”相互照应,揭示了诗人渴望归休,但国家动荡,自己不能置身事外的两难心情。(每点1分)
2.(2分)我选择设计一。原因:此时国家战乱,与设计二中一片祥和的氛围不符合。(选择正确得1分,结合诗歌分析1分)
3.《望岳》是诗人青年时期所写,此时诗人怀有远大志向和广阔胸怀,认为人生应该不畏艰难、积极进取;《初冬》写于诗人中年时期,此时诗人身处战乱之中,诗人渴望归休,但又牵挂国事,心中无比悲伤和迷茫。
登飞来峰
1.图首句极言峰和塔之高,次句写登飞来峰顶的高塔,晨鸡报晓时分,便可看到旭日东升,后两句可见诗人立足点之高。图一中诗人站立高处,旁有高塔,符合诗意。
2.蕴含着“站得高,看得远”,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认识达到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会被假象所迷惑的哲理。
登天台寺
1.(2分)“一”“旋”写出诗人登上天台寺后立刻被寺周美景吸引,描绘出寺周景色多变的壮丽景象,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喜悦。(结合诗歌内容,言之有理即可得2分)
2.(3分)“野色人耕破”写农人劳作,“山根浪打鸣”写浪花拍打山脚的自然景象,二者相结合,凸显出诗人闲适宁静的心境。(答出“农人劳作”1分,答出“浪花拍打山脚”1分,答出“闲适宁静”1分)
3.(1)旭日东升、浮云变幻(2)悠闲远眺、眼神平和从容(3)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对平静悠闲生活的享受
游山西村
1.D[解析]“无时”意思为“随时”,流露出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喜爱之情。D项中“诗人难以再来的伤感”赏析有误。
2.示例: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因为这两句诗蕴含哲理:当人生陷人某种困境的时候,如果能锲而不舍,继续前进,往往会豁然开朗,发现一片新天地。好友因不如意的事情烦闷,用这两句劝解可以帮她走出
眼前的失意情绪,振奋精神。
秋日偶成
1.(2分)A[解析]首联写诗人心境闲适,生活悠闲,一觉睡醒,红日高照。A项中“生活懒散无序”赏析有误。
2.(2分)心境悠闲,不慌不忙,以平静的心情去欣赏世间万物时,更能发现自然的乐趣。(答出“悠闲”“平静”等表示诗人平和心境的词,即可得2分)
3.(3分)属于。颜回粗茶淡饭,身居陋巷,却能自得其乐,与诗人以平静的心态看待世间万物的心境相似,故属于诗人口中的“豪雄”。(答出“属于”得1分,结合颜回的事迹分析得2分)
4.示例一:一样。陆游罢归故里,看到乡村的美景与淳朴的民风,心中悠闲;程颍日子清闲,睡醒时已红日高升,静观万事万物,都可得到自然的乐趣,可见其心中的悠闲,因此二人的“闲”是一样的。
示例二:不一样。陆游处在战乱时代,心忧国事,此时被罢归故里,偏安一隅,乡村的闲适生活只能让诗人得到片刻放松。而程颍心中无事,无所挂扰,即使静观万事万物,都可从中得到乐趣,是长久的悠闲之态,因此二人的“闲”是不一样的
己亥杂诗(其五)
1.白日西斜广阔天涯
2.这两句展开联想,移情于物,借“落花”自喻,表达了诗人虽脱离官场,却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命运,不忘报国之志的一腔热情。
东郎山
1.(2分)示例:东郎山日日面向东方,巍然屹立,每S早晨翘首企盼,静候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写出诗歌大意1分,语言生动1分)
2.(2分)东郎山年年屹立于此地,象征诗人一片丹心不改;东郎山位于边远之地,诗人此时身处边陲之地,东郎山迎候太阳象征诗人的忠心不会因地域的变化而改变。(分析意象的特点1分,结合诗人的情感分析1分)
3.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虽远离官场,但都心系国家的高尚情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