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了解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感受中国特有的文化,认同中华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学习默读课文,做到不指读,能根据表格提示的内容讲故事。
思维能力: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能就自己觉得神奇的内容和同学交流。
审美创造: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羿的艰辛,感受上古人类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
课前解析
关注课文题目:神话是经过了“想象”的加工,成为“神化”了的现实生活。这是一个古老的神话,反映了当时的人对自然的认识和征服自然的愿望,极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关注课文:既要引领学生体会羿的形象,又要训练学生对语言的运用即学习默读课文,做到不指读。能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有条理地讲述故事,感受我国古代人民丰富神奇的想象力,进一步激发学生产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和欲望。
关注生字:此课形声字较多,如“稼、值、滋、熔、裂、箭”都是形声字,声旁和字的读音都有一定关联,在识字中复习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并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记生字。“稼”读作第四声,在“庄稼”中读轻声。
重点指导点的书写:“觉”第二笔是点,切勿写成竖,运用对比记忆法区分学字头和小字头;“类”上半部分的“米”最后一笔是点,切勿写成捺;“艰”的又字旁的第二笔是点,不是捺;“炎”的上半部分“火”最后一笔是点,下半部分“火”最后一笔是捺,需要区分。
关注词语: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借助图片理解抽象的“光明、苦海、生机”,借助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理解“艰难、炎热、花草树木”。
教学目标
1.认识“射、值”等13个生字,会写“觉、值”等8个字,会写“光明、觉得”等12个词语。
2. 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能根据表格提示的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讲故事。(重难点)
3.默读课文,做到不指读。能就自己觉得神奇的内容和同学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1.认识“射、值”等13个生字,会写“觉、值”等8个字,会写“光明、觉得”等12个词语。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不出声,不指读。
3.选用关键词,初步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感知课文内容。
一、情境导入
1.一个太阳照耀着大地是什么情景 如果天上有十个太阳,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 学生畅所欲言。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篇跟太阳有关的神话故事。
揭题,教师板书课文题目:羿射九日。学生齐读。(板书:羿射九日)
3.了解后羿。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谈话切入,引导学生说说大地上一个太阳和十个太阳的情景,对后文羿为什么要射日有初步认识,引发学生的共鸣,为下文学习作铺垫。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初读课文,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圈画出课后的生字。
2.学习字词。
(1)出示词语,以“开火车”的形式读,男、女生赛读。
(2)利用字理识记“炎”。
(3)形近字比较识记:植—值 煎—箭 容—熔 烈—裂 谢—射 脏—庄
(4)出示生字。
①指名让学生拼读生字,同学间注意纠正字音。
②教师强调读音。以“开火车”的形式认读生字,并组词。
3.感知整体:同桌互相读课文,读不熟的地方多读几遍。
4.默读课文,做到不出声,不指读,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教师提问:描写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部分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
预设:
为何射日:第1—3自然段;
如何射日:第4—6自然段;
射日结果:第7自然段。
(板书:起因 经过 结果)
三、聚焦“起因”
1.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哪些故事内容让你感到特别神奇
教师引导:抓住“十个太阳轮流值日”,感受故事的神奇。
2.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十个太阳同时出现在天空中,人们的生活是怎样的 边读边圈画关键词语。
(1)理解“炙热”。
炙热:像火烤一样的热。形容极热。
(2)感受“十个太阳一起出现时的威力”。
3.出示句子:禾苗被晒枯了,土地被烤焦了,江河里的水快要蒸干了,连地上的沙石好像都要熔化了。人类的日子非常艰难。
(1)感受排比句的作用。
预设:表现了十个太阳同时出现对大地万物的伤害,点明羿射九日的原因。
(2)图片展示十个太阳同时出现对大地万物的伤害。
(3)展开想象,大地还有哪些苦难的景象
(4)对比感受每天一个太阳值班和十日当空,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区别。(出示课件20)
预设:一个太阳值班时,人们生活安居乐业;十日当空时,人们生活在灾难中。(板书:十日当空,万物生灵涂炭)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重在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通过图片的渲染和教师的引导,学生感受到高温、干旱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从而体会到人类迫切希望有人能拯救自己的心情。
四、指导书写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觉、炎、害、类。
2.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规律:仔细观察“觉、害、类、炎”的上下部分,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类、炎”上窄下宽,“觉、害”上半部分要写扁一些。
3.教师范写,指导关键笔画。
设计意图:二年级的学生要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引导学生观察字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1.能借助关键词和表格中的提示,按照一定的顺序讲这个神话故事。
2.知道羿是怎样射日的,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并就自己觉得神奇的内容和同学交流。
一、复习字词,回顾课文内容
1.识字游戏“射日”。
2.回顾羿为什么射日。
二、精读细节,感悟神奇
教师提出要求:默读课文第4—7自然段,说一说羿是怎么射日的。
1.神奇的动作。
(1)教师指名让学生读。请其他同学圈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抓住动词体会羿的特点。
(2)做“登、搭、拉、射”的动作来体验一下。
(3)教师指导朗读:抓住动词,将自己当作羿,读一读。(板书:翻过 跨过 来到 搭上 拉开)
(4)仿照课文写一段有关动作描写的话。
2.想一想:被射中的太阳怎么样了
(1)学生汇报交流:通过“噗噗”可以感受到羿的本领高强,太阳很快就被射下来了。
(2)积累词语(表示声音的词语):沙沙、哗哗、滴滴、咚咚。
3.神奇的结果。
(1)羿一口气射下了九个太阳,最后一个太阳有什么反应 (板书:一口气)
预设:最后一个太阳害怕极了,慌慌张张地躲进了大海里。
(2)教师指导朗读,读出太阳的“害怕”和“慌慌张张”。
4.想一想:为什么羿留下了最后一个太阳
教师引导:羿不但本领高强,而且有勇有谋,一心为人们着想。(板书:留下最后一个太阳)
5.天上只剩一个太阳后,大地又变成什么样子
(1)出示图片帮助学生表达。
(2)发挥想象,“勃勃生机”的大地还会有哪些景象 (板书:万物出现勃勃生机)
6.学完课文,你觉得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预设:羿是一个无私奉献、敢于担当、处处为人类和大地万物着想的大英雄。(板书:无私奉献的大英雄)
7.请你根据表格里的内容,讲一讲这个故事。
起因 经过 结果
十个太阳炙烤着大地,人类的日子很艰难。 羿射下了九个太阳,留下了最后一个。 大地上重新现出了勃勃生机。
三、指导书写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弓、值、此、艰。
2.教师指导重点字,指导关键笔画。
3.学生描红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同桌评议,修改不足。
设计意图:旨在激发学生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通过学做小老师、参与写后评议等多种手段,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到识字中去。
四、拓展延伸
了解神话特点,拓展阅读。
设计意图:推荐阅读,旨在培养学生的复述能力,使课内阅读得到延伸,让学生多读,实现“读一篇,带一本,会一类”的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抓住文中描写羿射日的关键句,让学生圈画出关键动词,紧紧抓住“翻、跨、登、搭、拉、对准”等关键字词反复朗读体会,通过想象,羿无私奉献的大英雄形象也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最后示范讲故事,既给学生提供了讲故事的方法,又构建了讲故事的支架,从而使学生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