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综合测试卷
九年级历史(三)
(45分钟完卷,满分100分)
班别: 姓名: 座号: 评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1.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列强之间的冲突日益加剧。1914年爆发了一场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这场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形成 B.1914年6月发生的萨拉热窝事件
C.列强为了争夺世界霸权,矛盾激化 D.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后果是( )
A.有利于欧洲的稳定 B.缓解了欧洲各国的矛盾
C.疯狂扩军备战,战争危机日益严重 D.互相制衡,避免战争的发生
3.美国某政治家曾指出,一战有个很长时间的潜伏期。1914年前的若干年,欧洲一直处在战争一触即发的危险之中。大战一直延迟到1914年才爆发,已经算是个奇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标志是( )
A.《德奥同盟条约》的签订 B.《法俄军事协定》的签署
C.萨拉热窝事件 D.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4.据统计,第一次世界大战参战各国死伤人数超过3000万。被称为“绞肉机”“屠场”的凡尔登战役中,德、法两国交战约10个月,双方损失近百万人。这反映出一战的( )
A.殖民性 B.残酷性 C.双重性 D.掠夺性
5.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所以被定性为一场帝国主义战争,主要是因为这场战争( )
A.参战国都是帝国主义国家 B.交战的双方都蒙受了巨大损失
C.战争范围波及全世界 D.西方列强参战是为了重新瓜分世界
6.1917年3月25日《申报》刊文报道:“十六日夜间,(哈尔滨)各界俄人皆手执国旗,由军乐队率领沿街欢呼呜啦,并拍电俄京祝贺。十七日,租界内满街悬旗,俄人皆彼此道贺。”“俄人”庆贺的是( )
A.农奴制度的废除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十月革命的胜利 D.社会主义革命胜利
7.列宁认为,1917年3月以来俄国“二元执政”的局面,是一个需要尽快结束的过渡阶段。因此他主张( )
A.推翻沙皇的统治 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C.实行新经济政策 D.粉碎外敌武装干涉
8.有人说下图中的这“一束光”撕破了冬宫的雾霭;当时的“一声炮响”惊醒了彼得格勒的民众,惊醒了俄国。图片反映的这件大事( )
A.推翻了沙皇政权的专制统治 B.是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D.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9.在俄国十月革命期间,布尔什维克党最初主张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一切土地国有化,后来随着形势的发展,又调整为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并交给农民使用。这一调整( )
A.促成了苏维埃政府的成立 B.推动了民主革命的深入
C.争取了农民对革命的支持 D.瓦解了临时政府的阶级基础
10.李大钊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中指出:“自俄国革命以来,‘马克思主义’几有风靡世界的势头。德、奥、匈诸国的社会革命相继而起,也都奉‘马克思主义’为正宗。”李大钊旨在说明十月革命( )
A.促使俄国由专制统治走向民主 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C.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D.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斗争
11.下列关于巴黎和会的史实,正确的一组是( )
①和会召开于1919年
②会议的决定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
③会议被英、美、日等国操纵
④会议签订的条约及会后签订的一系列和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2.“青年人怀着理想主义的使命感(“拯救民主”“伸张正义”“为和平而战”)走上战场,战后签署的《凡尔赛条约》使他们以前奉为神圣的价值观念土崩瓦解。”造成他们“价值观念土崩瓦解”的条约内容是( )
A.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 B.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等国独立
C.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D.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
13.1921年,美国国务院远东司司长马慕瑞称:“有必要要求日本终止一些与中国所签订的秘密的不平等条约,以确保华盛顿会议的成功。”这表明美国( )
A.支持中国民族独立 B.反对日本独占中国
C.粗暴干涉中国内政 D.废除了不平等条约
14.某公约1922年签署,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说此公约“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下列属于此公约内容的是( )
A.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归法国开采
B.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C.由协约国设立赔偿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
D.建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
15.有人说参加巴黎和会的各国代表大多只是“道具”,因为许多事情已由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和美国总统威尔逊决定了。这说明巴黎和会( )
A.为大国所操纵 B.体现平等协商 C.复苏德国经济 D.挑起美苏冷战
16.1921年春,苏俄出现波及30多个省的严重饥荒,农民对苏维埃政权产生强烈抵触情绪,引发叛乱。为解决危机,苏俄调整农业政策,具体措施是( )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征收粮食税 C.实行农业集体化 D.限制农产品产量
17.列宁在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指出:“一年来,农民不仅战胜了饥荒,而且交纳了这样多的粮食税,现在我们已经得到几亿普特的粮食,而且几乎没有使用任何强迫手段。在1921年以前,农民暴动可以说是俄国的普遍现象,而今天差不多完全没有了。”这说明新经济政策( )
A.激化了国内矛盾 B.改变了社会性质 C.缓解了国内危机 D.发展了商品经济
18.1921年春,列宁采取“新的迂回道路”......这种思想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1921年春导致严重的危机之后的客观历史产物。材料中“新的迂回道路”所指的政策的特点是( )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B.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发展商品经济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19.1913年是战前俄国生产水平最高的年份,偌大的沙俄帝国,其工业产值只相当于美国的7%、德国的17%,但到1937年,已超过除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这种转变表明苏联
A.社会主义制度已初步建立 B.集中力量优先发展轻工业
C.成为世界第二大军事强国 D.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20.1925-1928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增长了32.8%,而农业总产值只增长了5.1%。 1927年底,粮食紧张,粮食收购计划完不成,富农又趁机囤积粮食,投机倒把,加剧了粮食紧张的局面。为此,苏联采取的措施是( )
A.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农业 B.开始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C.实行自由贸易的经济政策 D.提出了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设想
2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其中,领导了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是( )
A.甘地 B.卡德纳斯 C.扎格鲁尔 D.玻利瓦尔
22.《中小学课本里的名人传记丛书:甘地》讲述了拒绝压迫,反抗殖民统治的印度圣雄甘地的心路历程。下列行为符合甘地主张的是( )
①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拒绝纳税 ②焚烧警察局
③发展手工纺织业,自取海水制盐 ④发动武装暴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3.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继续维持在埃及的统治,激起埃及人民的强烈反对。20世纪初的埃及华夫脱运动的结果是( )
A.英国有条件地承认埃及独工 B.取消了英国在埃及的特权
C.埃及取得彻底独立 D.运动遭到英国当局的残暴镇压
24.卡德纳斯改革在墨西哥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以其辉煌的成果而被载入了墨西哥史册。下列有关此次改革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墨西哥1917年宪法改变了国家落后面貌 ②改革打击了寡头势力
③巩固了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④发展教育,提高了人民的文化水平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5.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共有十几个国家参与。其中,印度通过非
暴力不合作、埃及通过和平示威和武装起义、墨西哥通过民主改革来进行,影响深远,颇具特色。这体现出这一时期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 )
A.涉及范围广,爆发原因复杂 B.参与国家多,斗争方式多样
C.持续时间长,斗争过程曲折 D.社会影响大,斗争结果相同
二、非选择题(共2题,第26题13分,第27题12分,共25分)
26.(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战在欧洲战场形成了东线、西线和南线三条战线,主要战役在西线,有一次战役被称为“绞肉机”。战争历时4年多,1918年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这场战争将坦克、飞机、潜艇等新式武器投入战场,涉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人类的一次浩劫。
材料一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是什么?其为何被称为“绞肉机”?这反映了什么?(6分)
材料二战胜国与德国签署了和约,规定德国承担发动战争的责任。和约的主要内容包括......德国的海外殖民地交给战胜国进行“委任统治”;废除德国的普遍义务兵役制;德国应支付大量战争赔款。
(3)材料三中的“和约”是指哪一条约?为何让德国承担发动战争的责任?材料体现了“和约”具有什么样的性质?(7分)
27.(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4分)
材料二 苏俄(联)1921-1925年农业生产发展情况表
1921年 1923年 1925年
粮食作物播种 面积/万公顷 6620 7860 8 730
粮食作物 产量/亿普特 22.13 34.55 44.24
根据材料二,概括苏俄(联)农业生产发展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趋势产生的主要原因。(4分)
材料三 第四个时间段,苏联模式逐步形成。列宁逝世以后,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逐步形成了实行单一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指令性计划经济、权力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
(3)写出材料三中的“苏联模式”形成的标志。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模式”的特点。(4分)2024-2025 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历史单元检测题(三)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 10 小题,满分 30 分,每小题 3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D C D B D B B C C C C C B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A B C B D B A C A C B
二、非选择题(共 2 题,第 26 题 13 分,第 27 题 12 分,共 25 分)
26.(1)凡尔登战役。(2 分) 该战役异常惨烈,交战双方损失近百万人,因此被称为
“绞肉机”。(2 分) 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性。(2 分)
(2)《凡尔赛条约》。(2 分)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在德国支持下由奥匈帝国挑起的。
(2 分) 帝国主义战胜国分赃的性质。(3 分)
27.(1)俄国十月革命使得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由此诞生;十月革命推
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4 分)
(2)上升。(2 分)新经济政策的实施。(2 分)
(3)1936 年苏联新宪法的公布。(2 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