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C20教育联盟2025年九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一次学业水平检测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C20教育联盟2025年九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一次学业水平检测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3-14 19:15:47

文档简介

教育联盟
安徽省C20教育联盟2025年九年级第一次学业水平检测
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3
7
9
10
11
14
15
题号
12
D
B
D
B
B
B
A
A
A
D
答案
二、辨析改错(8分)
16、【答案】【×】(1)把“西汉”改为“东汉”
【X】(2)把“筒车”改为“曲辕犁”
【√】(3)
【×】(4)把“英国”改为“美国”
17、(1)特点:开发时间早;开发具有持续性,历朝均有开发或治
理:开发方式多样:政府高度重视:(任答两点,4分)
(2)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开罗宣言》等国际法
律文件对中国主权的承认;抗日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
国际地位:二战后美国对国民政府的支持。(任答两点,
4分)
(3)建议:加强在南海等争端海域的海洋管制:强化海上维权
能力:坚持和平谈判与协商解决;加强沟通,与周边各
国加强友好联系,增进国际间友谊。(或其他言之成理
亦可,2分)
18、(1)成因:作为工商业贸易中心吸引大量人口;城市管理不善:
居民环境保护意识差:居民没有明晰的城乡概念。(任答两点即可,
4分)
(2)作用:便利城市居民的生活;促进城市现代化的发展:扩大
市民的政治和社会参与度;推动民主化的发展。(4分,任答两,点即
可)
(3)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对环境的保护;要坚持可持续发
展战略;要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持
生态的国策:要提高民众的环境保护意识等。城市化过程中应该关注
广大民众的权益;(2分,任答两点即可)
19.(1)A:创新型、B、连续性:C:和平性、D:包容性。
(2)示例1: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
战国时期,墨家的创始人墨子就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不义
战争,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和平的使者郑和七下西洋,先后到达30
多个国家和地区,和平交往,相互学习,为增进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
友好往来作出了重要贡献。古代丝绸之路是中华民族开辟的友好和平
交往之路,见证了沿线各国各地区人民之间的友谊、文化互鉴、商贸
流通的延续。
综上所述,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文
明的理念,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守护者。
示例2: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
西汉开通丝绸之路在不同时期对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
丰富了中华文化,展现了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精神。唐朝玄奘西行
天竺,带回大量的佛经,为我国的佛教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突出
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包容性:
综上所述,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和其他文明的交
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
示例3: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
中国古代史上的科学技术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发展,隋唐发明和
推广的曲辕犁和筒车,宋代的秧马,耕作技术不断玫进;数学家祖冲
之计算出圆周率的精确度保持近千年之久;中华民族创造了“四大发
明”闻名于世的科技成果,其中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传播到欧洲,
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转型。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历经多次改革创新,
西周为了巩固周王室疆土实行分封制,秦朝统一全国后在全国范围推
行郡县制,元代设立行省制,加强中央集权,这充分体现了古代治理
体系的创新发展。
综上所述,创新精神活跃于中华民族各个历史时期,中华文明在传承
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因而能够始终保持生机活力。
(3)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自身科技
创新能力:兼收并蓄,善于汲取其他文明优秀成果:顺应和平与发展
的时代主题。安徽省“C20”教育联盟2025年九年级第一次学业水平检测
6.
历史(开卷)
7.
注意事项:
1.历史试卷满分70分,历史、道德与法治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
8.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答题过程中可以参考教科书和其他资料。请独立思考,诚信答题。
5.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
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9.
1.右图为距今约5800年一5300年的安徽凌家滩遗址出土的玉龙,类似的龙形玉
器在辽宁红山文化遗址、浙江良渚遗址中均有所发现。这说明,中华文明的起
源与发展()
A.领先世界
B.独树一帜
C.多元一体
D.源远流长
2.孔子认为“不教而杀谓之虐”,战国时期墨子认为人性本洁白如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由此可知,二者都主张()
A.顺应自然B.重用贤才
C.关注民生
D.重视教育
3.在秦汉的文献中,常有“豪民”“巨姓豪强”等词汇。秦灭六国后曾“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
汉武帝也曾“徙郡国豪杰及訾三百万以上者于茂陵”。从国家治理的角度看,两者都()
A.提高了行政效率B.扩大了统治区域
C.强化了中央集权D.维护了等级制度
4.唐代诗人孟郊,四十六岁中进士,欣喜地写出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句子:唐末
徐寅中进士后,也在诗中写道“十二街前楼阁上,卷帘谁不看神仙”。这反映了唐代()
A.创立了科举制度
B,科举制影响社会风气
C.官员素质的提高
D.崇文抑武政策的实行
10.
5.下图反映的是南宋都城临安主要瓦舍分布,由此可知南宋时期(
南宋临安主
要瓦舍分布
天容水门
量出a


4山
周做门

太庙
吴昌
面保安水门

11.1


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B,商业活动不受限制
C.商人地位得到提高
D,市民文化丰富多彩
“C20”教育联盟2025年九年级第一次学业水平检测历史第1页共4页
CS扫描全能王
3亿人都在用的扫瑞APP
6.康熙末年朝廷设立三名噶伦管理西藏事务;雍正时期通过平定西藏内乱,设置驻藏大臣:乾隆五十
九年定制西藏所有僧俗官员均受驻藏大臣节制。清朝在西藏政策的调整()
A.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B.开启了中央对西藏地区的统辖
C.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D.实现了对东北地区的直接管理
7.韩国史学家朴殷植评价近代中国某场战争时说:“(中国)一朝遇三岛之小国而弱焉,丧权失地,腐
败毕露,于是列强抵掌而笑曰:‘是病国耳,不取恐后于人。’”这场战争后(
A.中国领土主权开始被破坏
B.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
C.中国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
D.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8.1903年,金天翮创办《女界钟》,提出妇女应争取求学等六种权利:1904年,丁初我创办《女子世
界》;1907年燕斌创办《中国新女界杂志》,一时间妇女话题引起广泛关注。这表明()
A.男女平等成为社会共识
B.妇女地位得到根本改变
C.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动摇
D.时代变迁影响社会思潮
9.下图为1914一1922年我国面粉进出口统计图(单位:万担),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民国初年我国面粉进出口统计图
500
400
300
200
100
1914年
195年
1918年
1920年
1922年
口进口圆出口
A.清政府的财政危机得到缓解
B.中国民族工业在曲折中发展
C.列强放弃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国内经济环境得到根本改善
10.下图是我国于1955年发行的第二在人民票样,这种设计意图反映我国(
VV X
A.“三大改造”的成果
B.工业化水平显著提高
C.
“一五计划”的成就
D.“大跃进”的作用
11.1972年10月,周恩来总理在给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上报国务院的报告上批示,“为何不派人去伦敦、
巴黎、波恩、渥太华、东京去研究西欧、美、加、日本的机械工业情况,反而求其次?”周总理的批
示说明当时我国(
A.己与美国正式建交
B.与欧美国家关系缓和
C.得到世界普遍认可
D.对外开放的格局形成
“C20”教育联盟2025年九年级第一次学业水平检测历史第2页共4页
CS扫描全能王
3亿人都在用的扫福APP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