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谁是最可爱的人》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谁是最可爱的人》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9.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14 20:32: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谁是最可爱的人
谁是最可爱的人
部编版 ·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
2 学习如何根据表达需要和语言环境选用恰当的人称、词语、句式和修辞的方法。
3 学习志愿军战士的高尚品格,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1 了解新闻通讯,学习本文通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的写法。 学习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生动形象地进行报道的方法。
学习目标
预习检测
听读课文,读准字音
摁倒
掰断
坚韧
淳朴  
(èn)
(bāi)
(rèn)
(chún)
军隅
豁亮
憋闷
犁耙  
(yú)
(huò)
(biē)
(bà)
什物
覆灭
过瘾  
魏巍
(wēi)
塞苹果
谦逊
迸裂
(bèng)
(shí)
(fù)
(yǐn)
(qiān xùn)
(sāi)
(1920~2008),河南郑州人,毕业于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现代作家,原名魏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代表作:长篇小说《东方》、通讯集《谁是最可爱的人》、散文《我的老师》。建国后曾任《解放军文艺》副总编、北京军区宣传部副部长、北京部队政治部文化部部长、政治部顾问,中国文联顾问、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理事,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魏巍
作者简介
历史背景
“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接受联合国军旗,领命干涉朝鲜内政。
1950年6月25日,美军在仁川登陆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135万“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高唱着这首慷概雄壮的战歌挥别华夏大地,踏上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征程。
历史背景
整体感知
本文是什么文体?
通讯
整体感知
通讯是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报道形式。
通讯的类型有: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概貌通讯、新闻故事、文艺通讯、主题通讯、旅游通讯;
最常见的是: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它是应用写作研究的重要文体之一。
整体感知
通讯的特点?
新闻性
文学性
评论性
课文一共讲了几个故事?
整体感知
松骨峰战斗
马玉祥救朝鲜儿童
作者和战士的谈话
任务一 速读课文
走近可爱的人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勾画出文中直接出现“最可爱的人”的句子。
①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②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⑧朋友,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你的感觉如何?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
........
任务一 速读课文
走近可爱的人
英雄事迹 精神品质 赞美角度 写法特点
松骨峰战斗
对朝鲜人民的爱,充满国际主义的深厚友情 品质纯洁和高尚
通过语言、动作的描写展示人物的心理世界
问题:我们的战士为什么称为最可爱的人?
马玉祥抢救小孩
防空洞谈话
英勇无畏的革命
英雄主义精神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行动描写,详细
描绘战斗的惨烈
记录人物行动,通过人物淳朴的语言反映人物的心理历程
意志坚韧和刚强
气质淳朴与谦逊
胸怀美丽和宽广
“最可爱的人”这是作者对志愿军战士的极高赞誉。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想一想,文章通过哪些事例表现我们 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以小标题的形式概括)
地点+事件
1.松骨峰战斗(书堂站战斗)
2.马玉祥火中救童
3.防空洞谈话
任务一 速读课文
走近可爱的人
任务二 品读课文
品读松骨峰战斗
1、这场壮烈的战斗,充分展现出战士们的“最可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5-8自然段,说一说这是怎样的战斗?
这是一场_______的战斗,因为__________。
提示:可以从力量对比方面说;
可以从地形上说;
可以从战士们的行为上说;
可以从敌后的情景说;
2、在战役中,最能体现战斗激烈、场面惨烈的句子是?
勇士们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摔,向敌人扑去,身体上帽子上呼呼地冒着火苗,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苗,也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
烈士们的遗体,保留着各种各种的姿势,有的抱住敌人的腰,有抱住敌人的头的,有掐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摁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到在一起,烧在一起。
可爱之处:英勇顽强、视死如归、奋勇杀敌。这种英雄主义精神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
英雄主义精神
任务二 品读课文
品读松骨峰战斗
任务二 品读课文
品读火中救童
默读火中救小孩部分,你读出了怎样的马玉祥?
环境描写
心理描写
动作描写
“火又盛,烟又大”
“满屋子灰洞洞的烟”
“我能不进去吗?我不能!我想,要在祖国遇见这种情形,我能够进去,那么,在朝鲜我就可以不进去吗?朝鲜人民和我们祖国的人民不是一样的吗?”
踹、扑、摸、拉、抓、抱、跳
写出当时环境的危险
写出战士救朝鲜儿童的思想基础
写出战士不怕危险救朝鲜儿童的英勇行为
志愿军战士的国际主义精神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第13自然段并思考,战士们的三个回答分别表现了他们什么样的品质?
任务二 品读课文
品读防空洞中的谈话
1.我问他:“你不觉得苦吗?”
(笑)“怎么能不觉得!咱们革命军队又不是个怪物。不过我们的光荣也就在这里。”
(兴奋地说)“我在这里吃雪,正是为了我们祖国的人民不吃雪。”
“我在这里流点血不算什么,吃点苦又算什么哩!”
2.我问他:“你不觉得苦吗?”
(笑)“怎么能不觉得!咱们革命军队又不是个怪物。不过我们的光荣也就在这里。”
(兴奋地说)“我在这里吃雪,正是为了我们祖国的人民不吃雪。”
“我在这里流点血不算什么,吃点苦又算什么哩!”
3.我接着问:“你们经历了这么多危险,吃了这么多辛苦,你们对祖国,对朝鲜有什么要求吗?”
“我们什么也不要。……(笑)一块‘朝鲜解放纪念章’,我们愿意戴在胸脯上,回到咱们的祖国去。”
高尚的苦乐观
高度的责任感
崇高的荣誉感
爱国主义精神
任务三 深化理解
学习表达
这三个典型事例是否更换顺序?
不能
群体英雄的悲壮
个体英雄的温情
精神境界的升华
行为→情感→精神
行为→情感→精神
行为→情感→精神
行为→情感→精神
行为→情感→精神
任务三 深化理解
学习表达
结尾两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它起什么作用?
行为→情感→精神
行为→情感→精神
行为→情感→精神
行为→情感→精神
议论和抒情。
总结三个事例,赞扬战士可爱,引起读者共鸣。
呼应开头,使文章浑然一体。
事例 人称 描述
松骨峰战斗 第三人称 正面、侧面——群体英雄
马玉祥火中救小孩 第三、第一人称 肖像、环境、心理、
动作——马玉祥形象
防空洞谈话 第一人称 语言——志愿军精神品质
三个事例中的描绘的人称运用、描述方式有什么不一样?
学习表达
任务三 深化理解
第三段中用了两个冒号,他们的用法有什么不同?
任务三 深化理解
合作探究
第一个冒号,是用于提示性话语之后,表示提起下文;第二个冒号,是用于总括性话语之前,总结上文
第五段主要描写了哪两个场面?有什么作用?
任务三 深化理解
合作探究
一个是直接叙述描写战斗搏杀的场面;另一个是引述营长的话,间接描写战后阵地上壮烈的场景。两个场面集中表现出志愿军战士对敌人的仇恨,体现出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任务三 深化理解
合作探究
第九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十四段连用四个感叹句有什么作用?
连用四个感叹句,强而有力地抒发了对志愿军战士的赞美,“第一流”“优秀”等词语直抒胸臆,使作者的感情彻底迸发
任务三 深化理解
合作探究
结尾两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它起什么作用?
议论和抒情。
总结三个事例,赞扬战士可爱,引起读者共鸣。
呼应开头,使文章浑然一体。
请你讲讲其他英雄故事
邱少云,血肉之躯在烈火中焚烧。
黄继光用胸膛堵住喷火的枪眼
任务四 拓展延伸
结合课本,邓稼先、闻一多、鲁迅,他们是最可爱的人吗?联系生活,说说新时代谁是最可爱的人?
任务四 拓展延伸
课后巩固
基础作业:收集志愿军战斗英雄的故事,把最可爱的人的故事讲给同学或家人听。
提升作业:仿写一段排比句,描写身边人的品质。
拓展作业:以《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为题,撰写一篇短文(可结合抗疫、航天等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