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14 22:15: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六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41分)
1.(7分)沛县文化馆坐落在沛县新城区文化中心西南部,为国家一级文化馆,总体建筑面积12615平方米。育才小学六年级(2)班的同学在这里近距离地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下面是小沛同学为此次研学活动搜集的三组资料,请你认真阅读,完成下题。
第一组:①琴弦 ②乐普 ③锣鼓 ④入场券 ⑤唱白脸 ⑥戛然而止 ⑦行云流水 ⑧粉墨登场 ⑨巧夺天工 ⑩笔走龙蛇
第二组: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张弛有度浪淘沙,笔力遒劲得妙法。 锺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第三组: 王羲之 怀素 颜真卿 柳公权 欧阳询 赵孟頫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字形或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琴弦(xuán) B.入场券(juàn) C.乐普 D.戛然而止(象声词)
(2)小沛同学搜集的第二组资料中,有一项和音乐、绘画、书法关联性不强,请你帮忙选出。    
A. B. C. D.
(3)在参观文化馆的艺术展厅时,小沛和同学们热切地交流,他发现许多和艺术相关的词语内涵变得丰富了,请你帮忙选出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A.学校运动会上,六年级(2)班的同学表现积极,时刻准备着粉墨登场。
B.大书法家王羲之的行书如行云流水一般,是我国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
C.北京故宫太和殿前的石雕,栩栩如生,真是巧夺天工啊!
D.父母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往往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
(4)在参观书法艺术展厅时,小沛同学看到一幅书法作品用笔结构精妙、瘦硬挺拔,请你选出最有可能和下列哪位书法家的创作风格一致    
A. B. C. D.
(5)正当小沛同学惊叹于书法的精妙时,一旁的同学不以为然地说:“书法只属于过去,已不适合新时代的我们。”对此,你怎么看?试简述理由。
   
2.(1分)“近日,央媒发声,呼吁全面解禁烟花爆竹,让中国人找回那份久违的年味儿。”对于这个话题同学们展开了相关讨论。你认为下列行为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小刘同学赞同央媒的观点,但还没有说完就被小张同学打断。
B.小王同学虽然不同意小虎同学的观点,但仍然认真倾听。
C.小艾同学通过未禁前和禁止后火灾,伤亡和环境等方面具体对比数据,不赞同全面解禁烟花爆竹。
D.小周同学从文化传承、邻里氛围、经济影响等方面充分说明全面解禁烟花爆竹的好处。
3.(1分)下面路牌或人名中拼写有误的一项是(  )
A.孙悟空(Sun Wukong)
B.庆春路(QINGCHUN LU)
C.北凫(BEIFU)
D.诸葛亮(ZHUGE LIANG)
4.(1分)下列四组词语中,不完全与戏曲有关的是(  )
A.亮相 跑龙套 粉墨登场
B.行当 唱白脸 字正腔圆
C.压轴 死对头 有板有眼
D.行头 对台戏 科班出身
5.(1分)下面作品中,不是鲁迅写的是(  )
A.《少年闰土》 B.《好的故事》
C.《有的人》 D.《故乡》
6.(1分) 与“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结构相同的一句是(  )
A.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B.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C.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7.(1分)读到“坚如磐石”一词,红红想到了以下的画面,最不恰当的是(  )
A.面对突如其来的洪灾,老支书镇定指挥村民过桥。
B.狼牙山五壮士屹立在顶峰,面对敌人的逼近,毅然决然纵身跳下深谷。
C.邱少云为了不暴露队伍位置,忍受烈火烧身之痛。
D.风雨交加的夜晚,桑娜抱回邻居西蒙的孩子,等丈夫回家。
8.(1分)选择词语依次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  )
元旦联欢会上,伴随着老师在钢琴前弹出的____,同学们纷纷走上舞台____,动作____,好看极了。
A.高山流水 笔走龙蛇 栩栩如生
B.余音绕梁 巧夺天工 妙笔生花
C.黄钟大吕 画龙点睛 惟妙惟肖
D.天籁之音 轻歌曼舞 行云流水
9.(1分)下列关于课文内容及表达方法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丁香结》在描绘丁香花时融入了丰富的想象,表达了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
B.《狼牙山五壮士》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战斗场面,展现了五壮士的英雄气概。
C.《桥》这篇小说主要通过鲜明的语言描写、丰富的心理描写来塑造老汉的人物形象。
D.《夏天里的成长》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写出夏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
10.(20分)经典句段填空。
(1)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    ,清风半夜鸣蝉。野旷天低树,   。九曲黄河万里沙,   。
(2)   ,何时缚住苍龙?天若有情天亦老,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    ,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11.(6分)句子训练。
(1)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得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仿照例句,写一写表示“兴奋”的情景。)
   
(2)我们在391高地的山坳里,找到了一条比较隐藏的山沟潜伏起来。(用修改符号修改)
二、阅读与理解(29分)
12.(13分)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童年》节选
①家里面一切都是严格地分开的:今天是外祖母出钱买菜做午饭,明天就该外祖父买菜和面包。轮到他买的那天,午饭照例要坏些,外祖母买的全是好肉,而他总是买些大肠、肝、肺、牛肚子。茶叶和糖各人保存各人的,但是在一个茶壶里煮茶,外祖父惊慌地说:
②“别忙,等一等!你放多少茶叶?”
③他把茶叶放到手掌上,细细地数,说道:“你的茶叶比我的碎,所以我该少放,我的叶子大些,多出茶色。”
④他十分注意外祖母倒给自己的和倒给他的茶是不是同样的浓度,倒在两个茶碗里的分量也要平均。
⑤“喝最后一杯吧?”在倒净所有的茶之前,她问道。
⑥外祖父看了看茶壶,说道:“好吧,喝最后一杯!”
⑦连敬圣像点的长明灯的油也是各买各的。在共同劳动了五十年之后,竟干出这等事!看着外祖父这些鬼把戏,我又好笑又厌恶,而外祖母只觉得可笑。
⑧“你算了吧!”她安慰我说,“怎么回事啊?老头儿越老,反倒越糊涂!他八十岁的人了,也同样倒退八十!让他糊涂去吧,看谁倒霉;我来挣咱们俩的面包,怕什么!”
(1)《童年》是苏联作家    以自身经历为素材创作的一部自传体小说,故事的主人公是    。
(2)短文采用了    的表现手法,突出表现了外祖父    的性格特点,以及外祖母
   的性格特点。
(3)以上片段主要是通过对人物的    来推动故事情节,表现人物形象的。(单选)
A.动作描写
B.神态描写
C.语言描写
D.心理描写
(4)在小说单元的读书活动中,我学会了两种阅读方法:一是有的小说人物比较多,理清   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读懂故事;二是关注    ,也能让我们更好地感受人物形象。
13.(16分)阅读。
老海棠树(节选)
①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因为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
②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唠叨:“就不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有我爸妈养着您,您干吗这么累啊!”奶奶于是不再吭声,就呆呆地张望——从粉白的花间,一直到无限的天空。
③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上学也这么糊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这回是我不再吭声。
④有年秋天,老海棠树落叶纷纷。那时我大些了,在外工作,从陕北回来看她,奶奶已经腰弯背驼。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唰啦唰啦”的声音把我惊醒,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呵,你呀,还不懂吗?我得劳动。”我这才明白,曾经她为什么执意要糊纸袋、补花,不让自己闲着。她为的是劳动,为的是一份工作,这大概就是她的张望吧。
⑤冬天,窗外,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磨擦着窗棂。奶奶常常在灯下学习。那一回,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 ____到我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不知道。再说,您学那玩艺儿有用吗?”奶奶立刻不语,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她终于抬起头,眼里竟全是惭愧,毫无对我的责备。
⑥如今奶奶已离我而去。在我的梦里,奶奶仍坐在满树的繁花下、满地的浓荫里,张望复张望,或不时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节选自史铁生《老海棠树》)
(1)奶奶做了四件事,请简要概括。(每空不超过5个字)
   
(2)“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对“张望”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奶奶的张望是为了寻求我的帮助。
B.奶奶的张望是为了监督我学习。
C.奶奶的张望是希望有一份工作,或者有精神上的寄托,不被时代抛弃。
(3)第⑤段中“小心地 ____到我跟前”的横线处应填下面 ____字,写出理由。
A.拿
B.凑
C.递
答:我选    (填选项),理由是    。
(4)短文在标点的运用上十分精当。例如文章画线的句子中,“奶奶。”“奶奶!”“奶奶——”,作者三次喊“奶奶”的语气不同,标点也不同,请简要分析“我”当时的心理变化。
   
(5)选文中最后一句“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如果还有机会弥补,你觉得“我”会怎样做?
   
三、书面表达(30分)
14.(30分) “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文章重在立意,请选取生活中最触动你心灵的事物写一篇习作。可以写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也可以写给你带来触动的人或景物,还可以写想象的故事。
写作提示:(1)围绕中心意思,自拟一个题目。(2)尝试运用所学的表达方法(点面结合、细节描写、场景描写等),围绕中心意思,选取不同方面或不同事例,抒发真情实感。
2024-2025学年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六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41分)
1.【答案】(1)D
(2)D
(3)A
(4)B
(5)我认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承载着文化内涵,有助于个人专注力和耐心的培养、审美能力的提升,同时也是个人素养的体现,在现代社会仍然有着重要意义。
2.【答案】A
3.【答案】D
4.【答案】C
5.【答案】C
6.【答案】C
7.【答案】D
8.【答案】D
9.【答案】C
10.【答案】 (1)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明月别枝惊鹊 江清月近人 浪淘风簸自天涯;
(2)今日长缨在手 间正道是沧桑 半消磨 花枝俏
11.【答案】(1)他一听到这个消息,就兴奋得直拍手,一蹦一跳地告诉妈妈去了。
(2)我们在391高地的山坳里,找到了一条比较隐蔽的山沟潜伏起来。
二、阅读与理解(29分)
12.【答案】(1)高尔基 阿廖沙
(2)对比 贪婪吝啬 宽厚善良
(3)C
(4)人物关系 故事情节
13.【答案】(1)糊纸袋、补花、扫院子和夜读报纸
(2)C
(3)B“凑”是接近的意思,表现了奶奶小心谨慎的样子,传神地表达了奶奶对知识的渴求。
(4)第一次呼唤写出了“我”有点不安,知道伤了奶奶的心的心理;第二次呼唤写出“我”急于想得到奶奶原谅自己的心理;第三次呼唤写出了“我”在哀求奶奶原谅我的心理。
(5)对老人应该多关爱,有耐心,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是有用的,是不可缺少的。
三、书面表达(30分)
14.【答案】
那株小草的力量
在我的记忆中,有许多事物如流星般划过,然而,那株小草却深深扎根在我的心中,它让我深刻地理解了生命的顽强。
那是一个墙角,阴暗又潮湿,很少有阳光眷顾。有一天,我偶然发现了一株小草,它在那片贫瘠的土地上显得那么弱小,纤细的身躯仿佛风一吹就会倒下。周围是斑驳的墙皮和一些碎石块,它就那样孤零零地生长着。
我开始关注这株小草。有一次,一场暴雨来临,豆大的雨点砸向地面。我担心那株小草会被雨水冲走,便透过窗户向外看。只见它在风雨中剧烈地摇晃着,被雨点打得弯下了腰,可它就是没有倒下。风雨过后,它又倔强地挺立起来,叶片上还挂着晶莹的水珠,像是胜利的勋章。
又过了几天,我发现有人在墙角附近倒了一些脏水,那股刺鼻的味道让人难受。我想,这株小草肯定活不成了。可是,当我再次来到墙角时,它依然在那里,虽然叶片有些发黄,但依然坚强地活着。
这株小草虽然平凡,但它顽强的生命力却深深触动了我。它没有肥沃的土壤,没有充足的阳光,却依然努力生长。它让我明白,无论生活中遇到多大的困难,我们都要像这株小草一样,坚定信念,顽强地活下去。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