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3比热容课件(共24张PPT)+分层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3比热容课件(共24张PPT)+分层训练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3-15 21:16:37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第三节 比热容
情 境 导 入
第三节
比热容
在夏天,同样在太阳的照射下,为什么沙子这么烫,而海水却这么凉呢
想一想:
情 境 导 入
在傍晚,为什么海水热,而沙子凉
新 课 探 究
第三节
比热容
一、物体的吸热能力
物体由于吸热或放出热量而使其温度变化的过程,实质上是内能转移的过程。
对于同种物质的物体,吸收的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讨论交流:
水的吸热与哪些因素有关
(1)烧开一壶水和烧开半壶水,哪个需要的热量多?
(2)把一壶水烧开和烧成温水,哪个需要的热量多?
对于同一种物质,物体的质量越大,温度升高的度数越高,吸收的热量______。
结论:
越多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对于不同的物质,例如:水和沙子,如果它们的质量相同,温度升高的度数也相同,它们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
思考: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活动1:实验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1、实验目的:让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它们吸收热量的多少,来研究它们吸热能力的差异。
2、实验器材:酒精灯、两支试管、铁架台(带铁夹)、水和砂、 、 、

温度计
停表
托盘天平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小组讨论:
此实验中,两种物质吸收的热量哪个多、哪个少是必须要知道的,但是实验室当中没有仪器能够直接测量出吸收热量的多少,那我们应该如何测量呢?
结论:
用同一个加热器分别加热两种物质,用停表记录加热时间,可以根据加热时间的长短,反映出物质吸收的热量的多少。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材料 升高5℃
所需时间/s 升高10℃
所需时间
/s 升高15℃所需时间/s
水 40 80 120
砂 10 20 30
  
3、实验设计:
结论:
质量相等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水所需的加热时间更长,即水吸收的热量较多。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4.物理意义:
1.定义: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2.符号:
3.单位:  
J/(Kg·℃)
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1千克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 (或放出)的热量是多少J。
5.计算公式:
c = ——
二、比热容
c
Q
m t
Q=cm t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结论: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Q、m、 t等量没有任何的关系。
拓展理解:比热容反映的是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能力的大小,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吸收相等的热量时,谁的温度上升得高,则谁的比热容就较小,说明此种物质吸热能力比较差,温度很容易变化。反之,谁的温度上升得低,则谁的比热容就较大,说明此种物质吸热能力比较强,温度不容易变化。
思考:比热容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水的比热容大,在质量一定的条件下,水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的热量多,用水作冷却剂效果好。
水的比热容大,在质量一定的条件下,水降低相同温度时, 放出的热量多,用热水取暖效果好。
(1)水的比热容大的应用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种植花草树木,能有效地改善气候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想一想 为什么海水和沙子在同一时刻的温度不一样?
因为海水和沙子受光照的时间完全相同,所以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但是海水的比热容比沙子的比热容大,所以海水升温比沙子少;没有日照时,海水降温比沙子少。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讨论交流:
海陆风和陆海风是怎么形成的?
白天,地表受太阳辐射而升温,由于陆地土壤比热容比海水比热容小,陆地升温比海洋快得多,海洋中空气流向陆地,形成吹向陆地的海陆风。请用比热容分析夜间会形成什么样的风。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2)物质比热容的其他用途
花生、栗子等干果常常用干净的沙子来炒制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三、热量的计算
例题:把质量为2kg,温度为20℃的水加热到80℃,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解:水吸收的热量
Q吸=cm t=4.2×103J/(kg·℃)×2kg×(80℃-20℃)
=5.04×105J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总结: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
Q=cm t
Q吸=cm(t-t0)
Q放=cm(t0-t)
Δt:变化的温度
吸热时Δt=t-t0
放热时Δt=t0-t
课 堂 小 结
第三节
比热容
学 以 致 用
第三节
比热容
1.初春培育水稻秧苗时,为了不使秧苗受冻,正确的做法是( )。
A.早晨多灌水,傍晚多排水
B.早晨多排水,傍晚多灌水
C.早晨和傍晚都要多灌水
D.早晨和傍晚都不要灌水
B
学 以 致 用
第三节
比热容
A B D
A B C D
2.以下四种现象中,与水的比热容有很大关系的是
( )(多选)。
 A.汽车的发动机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
 B.生活中往往用热水取暖
 C.夏天洒水降温
D.滩涂湿地温差小
学 以 致 用
第三节
比热容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杯煤油用去一半,它的比热容减为原来的二分之一
B.吸收热量多的物质,比热容一定大
C.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一定多
D.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煤油升高的温度大于水升高的温度
D
学 以 致 用
第三节
比热容
4.体积为0.1m3、热值为2.1×107J/m3的某气体燃烧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J ;若这些热量全部被温度为20℃、质量为10kg的水吸收,则水温升高的温度是_____℃。
【c水=4.2×103J/(kg ℃)】
2.1×106
50
学 以 致 用
第三节
比热容
5.在农村建设中正大力推广使用瓶装液化气。如果每瓶中装入12kg液化气,液化气的热值是4.2×107J/kg,则每瓶液化气全部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___J。若放出的热量有40% 被利用,在标准大气压下可把_________kg的水从20℃加热到沸腾。【c水=4.2×103J/(kg ℃)】
5.04×108
600课时分层训练(三) 比热容
知识点一 物体的吸热能力
1.如图是“比较水和煤油吸收热量时温度升高快慢”的实验装置,该实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下列对各个步骤中控制变量的要求正确的是( D )
第1题图
A.酒精灯中酒精量必须相同
B.两支温度计的量程必须相同
C.水和煤油体积必须相同
D.盛放水和煤油的容器必须相同
知识点二 比热容
2.冰在熔化成水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C )
A.比热容不变,温度不变,内能增加
B.比热容、内能、温度都不变
C.比热容变化,温度不变,内能增加
D.比热容、内能、温度都变化
3.(2023·聊城检测)在生产和生活中,常见到“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应用场景,下列实例与这一特性无关的是( C )
A.沿海地区的昼夜温差比内陆地区小
B.生物体内水的比例较高
C.炎热的夏天,在室内洒水降温
D.汽车发动机用水作冷却液
4.(2023·日照检测)下列关于同一物态下同一种物质的比热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无论质量多大,比热容都相同
B.若质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减至一半
C.若加热前后的温度差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
D.若吸收的热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
知识点三 热量的计算
5.(2023·黑龙江牡丹江中考)小明家的热水器装有50 kg水,将水由20 ℃加热到60 ℃,水需要吸收的热量是 8.4×106 J。小明用去一部分水,热水器中水的比热容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2023·河北中考)“早穿皮袄午穿纱”表明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而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这是因为水比沙子的 比热容 大,楼房中的“暖气”用水作为介质,正是利用了水的这一特性。某同学家“暖气”管道中500 kg的水从65 ℃降低到35 ℃,放出的热量为 6.3×107 J,这一过程中水的内能减少。[c水=4.2×103 J/(kg·℃)]
7.下列关于物质的比热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只和物质的种类有关
B.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比较适合作冷却剂
C.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时其比热容一般不变
D.对于同种物质,质量越大比热容就越大
8.下列情况中,物质的比热容会发生变化的是( B )
A.一杯水倒去一半
B.水凝固成冰
C.一块橡皮泥被压扁
D.水温由 15 ℃升高到 45 ℃
9.某实验小组利用酒精灯对500 g冰均匀加热,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如图是他们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c水=4.2×103 J/(kg·℃),由图像可知( D )
第9题图
A.水升温比冰慢,说明水的比热容比冰小
B.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内能不变
C.冰在熔化前内能增加了4.2×104 J
D.在CD段,水吸收的热量是4.2×104 J
10.(2022·湖南怀化中考)如图所示为冬天人们常用的电热水袋,使用起来十分方便,充电加热后,能够放热较长时间,其内部液体主要成分是水,是利用了水的 比热容 较大的特点;若该热水袋装有1 kg的水,充电加热后温度为 50 ℃,使用一段
时间后温度降低到20 ℃,则此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为 1.26×105 J。[c水=4.2×103 J/(kg·℃)]
第10题图
【创新运用】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当一个物体表面温度比周围环境温度高时,就会向周围环境散热,散热快慢可以用单位时间内散失热量的多少来表示。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提出:物体散热快慢与物体和周围环境的温度差成正比。后人研究发现,在温度差不太大的情况下(小于15 ℃),这个结论符合实际散热规律,称为牛顿冷却定律。
(1)物体向周围散热,内能减少,这种改变内能的方式是 热传递 ;此外还有一种改变内能的方式是 做功 。
(2)物体温度降低,内能 一定 (选填“一定”或“不一定”)减少。
(3)下列概念与散热快慢的物理意义最接近的是 C (选填字母)。
A.速度  B.密度
C.功率  D.效率